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點心

(糕點食品)

鎖定
點心是米麪等製作的食品。相傳東晉時期一大將軍,見到戰士們日夜血戰沙場,英勇殺敵,屢建戰功,甚為感動,隨即傳令烘製民間喜愛的美味糕餅,派人送往前線,慰勞將士,以表“點點心意”。自此以後,“點心”的名字便傳開了,並一直延用。 [2] 
中文名
點心
外文名
dim sum [1] 
別    名
麪點
主要原料
麪粉,餡料
主要食用功效
正餐之前小食以充飢
適宜人羣
任何人
儲藏方法
陰涼乾燥處
含    義
點點心意
傳統點心
八大件和八小件
拼    音
diǎn xīn
注    音
ㄉㄧㄢˇ ㄒㄧㄣ
日    文
お果子;デザート
分    類
中式,西式

點心詞語概念

引證解釋
1.正餐之前小食以充飢。
唐·孫頠 《幻異志·板橋三娘子》:“有頃,雞鳴,諸客欲發,三娘子先起點燈,置新作燒餅於食牀上,與諸客點心。”
宋·莊季裕 《雞肋編》卷下:“上覺微餒,孫見之,即出懷中蒸餅雲:‘可以點心’。”
清·吳熾昌《客窗閒話·補騙子》:“徐曰:‘我尚未餐,腹中餒甚,官人肯同一點心否?’”
2.糕餅之類的食品。
宋·周密《癸辛雜識前集·健啖》:“聞卿(趙温叔)健啖,朕欲作小點心相請,如何?”
《水滸傳》第十四回:“我們且押這廝去晁保正莊上討些點心吃了,卻解去縣裏取問。”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一卷:“自家在酒肆中吃了三杯,用了些點心,又到薛婆門首打聽,只是未回。”
老舍四世同堂》三九:“他想應當給老人們買回一點應節的點心去,討他們一點喜歡。” [1] 

點心名字歷史

點心唐宋

“點心”的名字,有關烹調資料記載,例如,宋吳曾撰的《能改齋漫錄》中有如下的一段描述:
世俗例以早餐小食為點心,自唐代之時,已有此語。按唐鄭修為江淮留後,家人備夫人晨饌,夫人顧其弟曰:“治妝未結,我未及餐,爾且可點心。”吳曾與梁紅玉同一時代,並其成書高宗紹興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間,所載唐人鄭修一事有按有據,應當足信。

點心近代

文獻上看來,點心與茶食兩者原有區別,性質也就不同,但是後來早已混同了。
據考察,北方的點心歷史古,南方的歷史新,古者可能還有唐宋遺制,新的只是明朝中葉吧。點心鋪招牌上有常用的兩句話,我想借來用在這裏,似乎也還適當,北方可以稱為“官禮茶食”,南方則是“嘉湖細點”。———周作人《南北的點心》

點心傳統點心

點心形狀

餃類 餃類
中國點心作為中式餐飲的一部分,經過我國勞動人民的長期實踐,尤其是點心師們的繼承和發展,點心的品種是越來越多,例如:包、餃、糕、團、卷、餅、酥等。在通過數千年點心師們的創作,它們基本形態也豐富多彩,造型逼真,例如:幾何形、象形、自然形等等。點心的形
1.包類
包類主要指各式包子,屬於發酵麪糰。其種類花樣極多,根據發酵程度分為大包、小包;根據形狀分為:提褶包三丁包子小籠包等;花式包,如:壽桃包金魚包等;無縫包,如:糖包水晶包等。
2.餃類
餃類是我國麪點的一種重要形態,其形狀有:木魚形,如水餃餛飩等;月牙形,如蒸餃鍋貼、水餃等;梳背形,如蝦餃等;牛角形如鍋貼等;雀頭形如小餛飩等;還有其他象形品種,如花式蒸餃等。按其用料分則有:水面餃類,如水餃、蒸餃、鍋貼;油麪餃類,如:咖喱酥餃、眉毛餃等;其他如澄面蝦餃、玉米麪蒸餃、米粉制的紅白餃子等。
3.糕類
糕類多用米、麪粉、雞蛋等為主要原料製作而成。米粉類的糕有:松質糕,如五色小圓鬆糕赤豆豬油松 糕等;粘質糕,如豬油白糖年糕、玫瑰百果蜜糕等;發酵糕類,如倫教糕棉花糕等。麪粉類的糕有千層油糕、蜂糖糕等。蛋糕類有清蛋糕、花式蛋糕等。其他還有,山藥糕馬蹄糕慄糕花生糕等用水果、乾果雜糧、蔬菜等製作的糕。
4.團類
團類常與糕並稱糕團,一般以米粉為主要原料製作,多為球形。品種有:生粉團,如湯糰,鴿子圓子等;熟粉團,如雙餡團等。其他還有果餡元宵麻團等品種。
5.卷類
用料範圍廣,品種變化多。品種有:酵面卷,可分為卷花捲,如四喜卷蝴蝶卷菊花捲等;摺疊卷,如豬爪卷荷葉卷等;抻切卷,如銀絲捲雞絲卷等。米(粉)團卷,如:如意芝麻涼卷等。蛋糕卷,如果將醬蛋糕卷等。酥皮卷,如欖仁擘酥卷等。餅皮卷,如芝麻鮮奶捲等。其他還有春捲等特殊的品種。
6.餅類
點心 點心
餅類為我國曆史悠久的品種之一。根據坯皮的不同可以分為:水面餅,如薄餅清油餅等;酵麪餅類,如黃橋燒餅酒釀餅等;酥面餅類,如葱油酥餅蘇式月餅等;其他還有米粉製作的煎米餅,蛋面製作的餚肉鍋餅,果蔬雜糧製作的荸薺餅桂花粟餅等。
7.酥類
酥類大多為水油麪皮酥類。按照表現方式分有:明酥,如鴛鴦酥油、萱化酥,藕絲酥等;暗酥,如雙麻酥餅等;半暗酥,如蘋果酥等。其他還有桃酥蓮蓉甘露酥等混酥品種。
8.其他類
除了前面已提到的麪點形態外,還有一些常見的品種如饅頭麻花粽子燒賣等,也是人們所喜愛的。

點心外貌形態

我國麪點的造型種類繁多,不同的品種具有不同的造型,即使同一品種,不同地區,不同風味流派也會千變萬化,造型逼真。但從總體上看,麪點的外形都有一定的特徵,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幾何形態
泮塘馬蹄糕 泮塘馬蹄糕
幾何形態是造型藝術的基礎。幾何形態在麪點造型中被大量採用,它是模仿生活中的各種幾何形狀製作而成。幾何形又可分為單體幾何形和組合式幾何形。單體幾何形如湯圓、藕粉糰子的圓形;粽子的三角形、梯形;方糕的方形;鍋餅的長方形;千層油糕的菱形等。立體裱花蛋糕則是由幾塊大小不一的幾何體組合而成,再加上與各種裱花造型的組合,形成美觀的立體造型。總體上看這種蛋糕即屬於組合式幾何形。
2.象形形態
象形形態可分為仿植物形和仿動物形。
(1).仿植物形
這是麪點製作中常見的造型,尤其是一些花式麪點,講究形態,往往是模仿自然界中的植物,如花卉,像船點中的月季花、牡丹花;油酥製品中的荷花酥百合酥海棠酥;水調製品中的蘭花餃梅花餃等,也有模仿水果的,像酵面中的石榴包壽桃包葫蘆包等,而船點中就更多了:柿子雪梨葡萄橘子蘋果等;模仿蔬菜的有:青椒蘿蔔蠶豆、花生等。
(2).仿動物形
仿動物形也是較為廣泛的一種造型,如酵面中的刺蝟包金魚包、蝙蝠夾、蝴蝶夾等;水調麪點中的蜻蜓餃、燕子餃、知了餃鴿餃等;船點中就更多了,金魚、玉兔、雛雞、青鳥、玉鵝、白豬……。這些都是仿動物形麪點。
自然形態採用較為簡易的造型手法使點心通過成熟而形成的不十分規則的形態,如開花饅頭,經過蒸制自然“開花”。其他如開口笑宮廷桃酥蜂巢蛋黃角、芙蓉珍珠餅等也是成熟過程中自然成形的。

點心麪點要求

我國麪點的成形從成形手段看有手工成形、印模成形、機器成形三種,但從實際情況看,仍然以手工成形為主,通過麪點師靈巧的雙手捏塑成各種形狀。
麪點造型中的一系列操作技巧和工藝過程都要圍繞食用和增進食慾這個目的進行,首先是好吃,其次才是好看,既能滿足人們對飲食的慾望,又能使人們產生美感。但以味美為主的麪點,也有具體的形態作為依託。所以麪點形狀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造型力求簡潔自然
我們在製作麪點時,要力求簡潔、明快,向抽象化方向發展。一方面因為製作麪點的首要目的是食用,而不是觀賞;另一方面,過分講究逼真,費進費工,食品易受污染,不符合現代快節奏生活的需要。簡潔、明快、自然,既能滿足食慾,又衞生,是追求的方向,那種繁瑣裝飾,刻意寫實的做法要堅決擯棄。
2.講求形象生動
我國麪點的形,主要表現在麪糰、坯皮上加以表現,歷來麪點師們就善於製作形態各異的花卉、鳥獸、魚蟲、瓜果等,增添了麪點的感染力和食用價值。麪點的味好、形好,不但可以給人以藝術上的享受,而且可以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
麪點造型對於題材的選用,要結合時間因素環境意識,宜採用人們喜聞樂見、形象簡潔的物象為佳。如金魚、白兔、玉鵝、蝴蝶鴛鴦等。要善於抓住物象的主要特徵,從生活中去提煉出適合麪點造型特點的藝術造型。可通過運用省略法、誇張法、變形法、添加法、幾何法等手法,既創造出形象生動的麪點,又簡潔迅速。例如裱花蛋糕中用於裝飾的月季往往省略到幾瓣,但仍不失月季花的特徵;“金魚餃”着重對金魚眼和魚尾進行誇張則更加形象。“蝴蝶卷”則把蝴蝶身上覆雜的圖案處理成對稱的幾何形等, 既形象生動又簡便易行。

點心習俗

包類 包類
“點心”是指飯前或飯後的小量餐飲,其種類豐富多樣。在莆仙漢族民間,“點心”成為司空見慣的一種小吃。但是,莆仙人所説的“點心”有着特殊的意義,包含一種親友之間來往的禮儀行為。
一般説,人家要到親戚、朋友家登門造訪,主人就得客客氣氣地招待喝茶,或吃水果、瓜子等。這樣主人還覺得招待不周,特地去煮“點心”,通常是煮線面、米粉,或者是雞蛋、鴨蛋、湯圓等等。可是客人必須接受主人的盛情厚意,肚子再飽,也得坐下來品嚐幾口,表示有禮貌接受對方的禮儀。其間,主人不時手持筷子往客人碗上擠壓,並口口聲聲説“要吃乾淨”、“都給吃掉!”、“別客氣,路子這麼遠,肚子會餓的……”,客人總覺得尷尬,難為情。一會兒,客人放下筷子,離開桌子。這時主人手忙腳亂,硬要客人再吃幾口。客人大概只吃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點心”碗上面的花生、紫菜、肉類、青菜黃花菜等等,只吃一點點,不敢全給吃光,唯恐不禮貌。這時,主客磨蹭了一陣,最終主人還得把點心端到廚房裏,放在鍋子裏,待客人走後,端給孩子吃,孩子們喜出望外,虎圇吞棗,吃得津津有味。稱為“吃福餘”。
主人煮“點心”,亦有煮蛋。一般煮四個,客人只吃兩個,剩下一半,表示客氣,肚子再餓,亦不能給吃光。莆仙民間叫“留碗底”,這並非嫌煮不好吃,是一種禮貌行為。煮“點心”時,如果是男的客人,主人還得備有酒。以前農村一般家庭,一年煮“點心”多達上百碗,表明來往多、客人多、門庭若市。這從某種意義來説,説明主人好客,朋友廣通四面八方,交友多外交好,視為一種光榮。過去,人家請來醫生登門診病,也得煮“點心”,主人要煮米粉。因為米粉煮熟後脆弱、鬆軟,意為“脆脆葱”。亦就是説,醫生給病人看病,藥到病除快帶康復。春節期間,煮“點心”必須煮線面或打面、機面,意為長壽,情意綿綿;親人祝壽,煮“點心”一定要線面。人家孩子考上大學,將要動身遠行,或者青年人應徵參軍入伍,親人煮“點心”表示祝福,應當煮蛋湯,表示順利圓滿。
人家建造房子,或者裝修、做傢俱等,僱泥匠、木匠,下午三點許,必須煮“點心”給工匠吃。這種情況就靈活,線面、打面、粉面、米粉、白米果等均可以。工匠們重體力勞動,下午“點心”當作飯用,一般都吃完,還得再打半碗。人家僱工匠做工,備有“點心”充飢,通常是饅頭、糕點麪包等之類。人家華屋落成,主人煮線面一碗,稱為“爐歸面”,即工程竣工“點心”。莆仙人婦女分娩坐月裏,每天要多餐多飲,稱為“九十砂鍋,一百八十碗”,就是説一天要三餐三“點心”。有的人貪吃懶惰,被人家唾棄,罵其“三頓吃,四頓點心”。其實,一般的人一天三餐就足夠,除非晚間忙碌工作加班,吃個“點心”。街道上有許多擺攤夜宵,就專給那些夜間工作加班的人提供餐飲服務。據説,夜間吃點心會導致加重胃腸消化負擔,工作到十點左右休息,不會影響身體健康。許多胃病的人,就得少吃多餐,成為習慣。
農村農忙期間,農民們勞動強度增大,體力消耗,除三餐之外,還得加上“點心”充飢。這種農忙“點心”就隨人家的方便,品種多樣,有的甚至將午餐的剩飯再煮熟,就當作“點心”,比較簡易,以吃飽為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