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血壓

(疾病名稱)

鎖定
高血壓(也稱血壓升高),是血液在流動時對血管壁造成的壓力值持續高於正常的現象。根據《中國高血壓臨牀實踐指南》,成人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是收縮壓≥130mmHg和/或舒張壓≥80mmHg。高血壓的發病原因多為遺傳因素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高鹽飲食、過量飲酒、長期精神緊張和體力活動不足等。高血壓在5類人羣中易發:有家族史的人羣;情緒易激動的人羣;攝入鹽量偏高的人羣;嗜酒人羣;工作或生活壓力大的人羣。
高血壓的典型症狀包括頭痛、疲倦或不安、心律失常、心悸耳鳴等。然而,許多高血壓患者可能在沒有任何症狀的情況下已出現其他併發症,如腦卒中視物模糊意識喪失失憶等,所以高血壓被稱為“無聲的殺手”。
對於高血壓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和藥物治療是最常用的治療方式。藥物治療的基本原則包括優先使用長效降壓藥物,控制24小時血壓,並適時根據需要調整藥物與劑量。如果高血壓患者的血壓長期得不到控制,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併發症,甚至可能導致卒中腦梗死等致命的結果。
最新的調查顯示,中國成人高血壓的患病率為27.9%,大概每三位成人中就有一位是高血壓患者。農村地區高血壓的患病率已經超過了城市,並且高血壓的患病率在藏族滿族蒙古族人羣中更高。
中醫病名
高血壓
別    名
血壓升高
就診科室
心內科、普通內科
多發羣體
有家族史的人羣,情緒易激動的人羣,攝入鹽量偏高的人羣,嗜酒人羣,工作或生活壓力大的人羣
常見病因
不良生活方式、高鈉低鉀飲食、肥胖、過量飲酒、長期精神緊張、腎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常見症狀
頭痛,疲勞或不安,心律失常,心悸耳鳴,視物模糊等
是否遺傳
相關藥物
鈣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利尿劑和β受體阻滯劑

高血壓疾病類型

既往《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根據血壓升高的水平,可將高血壓分為高血壓1級(輕度)、2級(中度)、3級(重度)。
  • 1級高血壓血壓值為收縮壓140~159mmHg且舒張壓90~99mmHg,醫學書寫為140~159/90~99mmHg;
  • 2級高血壓血壓值為160~179/100~109mmHg;
  • 3級高血壓血壓值高於180/110mmHg。
圖1:血壓分類 圖1:血壓分類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患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屬不同的級別時,則以較高的分級為準。
2022年頒佈的《中國高血壓臨牀實踐指南》推薦將中國成人高血壓患者按血壓水平分為1級和2級。
  • 收縮壓130~139mmHg和/或舒張壓80~89mmHg為1級高血壓;
  • 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為2級高血壓。
此外,還可分為單純收縮期高血壓和單純舒張期高血壓。
  • 單純收縮期高血壓為收縮壓高於140mmHg,但舒張壓正常(低於90mmHg);
  • 單純舒張期高血壓為收縮壓正常(低於140mmHg),但舒張壓高於90mmHg。
高血壓並不只是在老年人羣中有,按患病羣體不同,可分為兒童與青少年高血壓、妊娠高血壓、中青年高血壓和老年高血壓

高血壓病因

關於高血壓的發病病因,是全世界科學家在不斷探索的難題,大部分高血壓患者的病因至今仍未明確。既往將這類高血壓稱為“原發性高血壓”,但這個名稱已經成為過去式,目前統稱為高血壓。
在表現為高血壓的患者中,5%是由於某些確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血壓升高,這被稱為繼發性高血壓,這類高血壓可通過治療導致血壓升高的疾病而得到根治或改善。

高血壓發病原因

高血壓發病原因不明確,更多談及其危險因素,包括遺傳因素、年齡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其中70%-80%的高血壓發生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關。隨着高血壓危險因素聚集,高血壓患病風險就會增大。
繼發性高血壓病因
對於中重度年輕高血壓患者若其藥物聯合治療效果差時應考慮是否為繼發性高血壓,是否存在以下疾病而導致的血壓升高。

高血壓誘發因素

高血壓是一種“生活方式疾病”,很多日常行為習慣是高血壓發生的危險因素。
  • 高鈉低鉀飲食
高鈉低鉀膳食是中國人羣重要的高血壓發病危險因素。世界衞生組織(WHO)推薦普通人每天鈉鹽攝入量為5克,而中國居民平均每天鈉鹽攝入量為8~15克;世界衞生組織推薦每人每天鉀的攝入量為3.51克,而中國人羣每天鉀的攝入量只有1.89克。
  • 超重和肥胖
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壓患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尤其是中心型肥胖。超重和肥胖人羣的高血壓發病風險是體重正常人羣的1.16~1.28倍。
  • 過量飲酒
高血壓的患病率隨飲酒量增加而增加,高血壓患者中約5%-10%是由過量飲酒引起的。過量飲酒包括危險飲酒(單次飲酒量:男性41-60g,女性21-40g)和有害飲酒(單次飲酒量:男性60g以上,女性40g以上)。
  • 長期精神緊張
人在緊張、憤怒、驚恐、壓抑、焦慮、煩躁等狀態下,體內交感神經興奮,從而升高血壓。研究顯示,精神緊張者發生高血壓的風險是正常人羣的1.5倍左右。
  • 體力活動不足
中國城市居民(尤其是中青年)普遍缺乏體力活動,體力活動不足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
  • 其他因素
其他危險因素還包括年齡、高血壓家族史、合併糖尿病、血脂異常等。近年來,大氣污染也備受關注,有研究顯示大氣中的一些污染物與高血壓發病可能相關。

高血壓症狀

很多高血壓患者在感覺不到任何不適症狀的情況下,就已發生了無症狀的其他疾病,這就是通常説的靶器官損害,所以高血壓被稱為“無聲的殺手”。
其實,高血壓有時候會有一些不太特異的症狀,比如頭部脹痛、陣發性眩暈、胸悶不適、四肢麻木等,這時患者及接診醫生都要警惕是不是早期高血壓的信號。

高血壓典型症狀

高血壓的典型症狀包括:頭痛、疲倦或不安、心律失常、心悸耳鳴等。
若已達高血壓危象(≥180/120mmHg),患者可發生卒中視物模糊意識喪失失憶、心肌梗死、腎功能損害、主動脈夾層心絞痛肺水腫以及子癇
不同亞型的高血壓有其特殊症狀:
  • 妊娠期高血壓由妊娠誘發,主要症狀為蛋白尿水腫,嚴重者可發生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 嬰幼兒高血壓可表現為煩躁、過於興奮、夜間尖聲哭叫、生長髮育遲緩等。
  • 更年期高血壓,可表現為腰膝痠軟、四肢浮腫等症狀。
  • 特殊誘因導致的高血壓會有其特殊的症狀,如頸性高血壓表現為肩頸部疼痛、上肢麻木不適;腎性高血壓可出現腰背或肋腹部疼痛。

高血壓伴隨症狀

當合並其他症狀時,高血壓的臨牀表現更為複雜。常見的高血壓合併疾病有很多,會有相關的症狀表現。
  • 伴左室肥厚;
  • 伴冠心病/心肌梗死;
  • 伴心力衰竭;
  • 合併糖尿病;
  • 合併高脂血症;
  • 合併腎臟病變;
  • 伴痛風或高尿酸血癥;
  • 伴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水腫;
  • 伴消化性潰瘍;
  • 伴腦血管病,包括腦出血、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如果長期得不到控制,可引發多種其他併發症:
  • 主動脈夾層,常常表現為突發嚴重胸痛;
  • 眼部血管異常,逐漸出現視物模糊;
  • 記憶理解力下降;
  • 痴呆。
其他可能相關的伴發症狀包括眼底出血、面部潮紅、暈眩。

高血壓就醫

高血壓患者大多沒有典型症狀,很容易被忽視而沒有及時就醫。這提示,高危人羣要了解高血壓的一般症狀,一旦有相關不適感,應儘快就診檢查;對於普通人羣,在任何看病或體檢過程中,一旦提示有血壓升高的情況,應引起重視,定期複查,讓專業醫生對血壓升高的情況進行判斷。

高血壓診斷流程

當出現高血壓典型症狀或相關可疑症狀時,患者應及時、儘快就診。診斷流程如下:
1.由專業醫生確立高血壓診斷,確定血壓水平分級;
2.判斷高血壓原因;
3.分析危險因素、靶器官損害以及相關臨牀症狀,做出病因和鑑別診斷,評估患者心腦血管危險因素。
一般情況下,高血壓患者可服藥控制血壓,但出現以下狀況後,需要及時入院進一步診治:

高血壓診斷標準

2018年修定的《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指出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有3次診室血壓值均高於正常,即診室收縮壓(俗稱高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俗稱低壓)≥90mmHg,而且這3次血壓測量不在同一天內,此時可診斷為高血壓。
請注意當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屬於不同級別時,以符合較高分級的那個為準,即診斷標準寧願更加嚴格。(詳見“圖1:血壓分類”)
2022年頒佈的《中國高血壓臨牀實踐指南》推薦將中國成人高血壓診斷界值下調為收縮壓≥130mmHg和/或舒張壓≥80mmHg。並且説明高血壓的診斷可依據診室血壓測量、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或家庭血壓監測,如有條件優先選擇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但目前還沒有全面推行。

高血壓就診科室

高血壓的日常就診科室為心內科或普通內科,複雜症狀高血壓,可前往有資質的醫院專門設立的高血壓門診就醫。

高血壓相關檢查

一旦考慮高血壓診斷,應該進行全面檢查與評估,包括病史調查、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遺傳學分析、血壓測量和靶器官損害評估。
  • 病史
詢問家族史、病程、症狀、既往史、繼發性高血壓的線索、生活方式和社會心理因素。
  • 體格檢查
測量血壓、脈率,體質指數(BMI)、腰圍、臀圍,觀察是否有庫欣綜合徵面容、神經纖維瘤性皮膚斑、甲狀腺功能亢進性突眼徵或下肢水腫,聽診頸動脈、胸主動脈、腹部動脈和股動脈有無雜音;觸診甲狀腺,全面的心肺檢查,檢查腹部有無腎臟增大(多囊腎)或腫塊,檢查四肢動脈搏動和神經系統體徵。
  • 實驗室檢查
基本項目包括血生化血常規心電圖尿液分析;其他項目包括超聲心動圖、高敏C反應蛋白、眼底檢查、睡眠呼吸監測等。
  • 血壓檢查
要求受試者安靜休息至少5分鐘後開始測量,取坐位上臂血壓,測量位置應與心臟水平。推薦使用經過驗證的上臂式醫用電子血壓計,首診時應測量雙臂的上臂血壓,以血壓讀數較高的一側作為測量的上臂。
圖2:血壓檢查 圖2:血壓檢查
測量血壓時,應相隔1-2分鐘重複測量,取2次讀數的平均值記錄。如果收縮壓或舒張壓的2次讀數相差5mmHg以上,應再次測量,取3次讀數的平均值記錄。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出現體位性低血壓情況者,應該加測站立位血壓。站立位血壓應在卧位改為站立位後1分鐘和3分鐘時測量。

高血壓鑑別診斷

該疾病一般臨牀診斷明確,如果有複雜情況,須經臨牀醫生根據患者個體情況判斷。

高血壓治療

高血壓治療的根本目標是降低發生心腦腎及血管併發症和死亡的總危險。降壓治療的獲益主要來自血壓降低本身。對普通高血壓患者,建議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礎上,根據高血壓患者的總體風險水平決定是否給予降壓藥物以及藥物治療方案。
對妊娠高血壓患者,治療的主要目的是保障母嬰安全和妊娠分娩的順利進行,減少併發症,降低病死率。對輕度高血壓患者應強調非藥物治療,並積極監測血壓、定期複查尿常規等相關檢查。

高血壓急性期治療

這裏的高血壓急性期與其他疾病有所不同,特指在某些誘因作用下出現了高血壓危象(≥180/120mmHg),需要立刻及時降血壓並有控制地讓血壓水平“緩慢”下降。高血壓危象的治療非常複雜,要考慮全身多重因素,患者及患者家屬此時應瞭解其治療原則,配合臨牀治療。
目前關於以多快的速度使升高的血壓下降尚無定論,現有的指南多建議除急性腦卒中、肺水腫或主動脈夾層之外,第1小時平均動脈壓下降≤25%,隨後的2-6小時內,在嚴密監測血壓的情況下,逐漸將血壓下降至160/110mmHg,24-48小時逐漸降至正常。同時應注意治療過度可導致組織低灌注,從而導致額外的缺血性損傷。
高血壓危象治療一般考慮持續穩定劑量藥物的靜脈滴注或泵入,常用的藥物有硝普鈉硝酸甘油尼卡地平拉貝洛爾

高血壓一般治療

對大多數高血壓患者而言,應根據病情,在4周內或12周內將血壓逐漸降至目標水平。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礎上,血壓仍超過140/90mmHg和(或)目標水平的患者應給予藥物治療。

高血壓藥物治療

2022年頒佈的《中國高血壓臨牀實踐指南》指出啓動高血壓藥物治療的時間為:
  • 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推薦立即啓動降壓藥物治療;
  • 收縮壓130~139mmHg和/或舒張壓80~89mmHg伴臨牀合併症,推薦啓動降壓藥物治療;
  • 收縮壓130~139mmHg和/或舒張壓80~89mmHg伴靶器官損害(GPS)或>3個心血管危險因素,可以啓動降壓藥物治療。
高血壓藥物治療的基本原則包括以下幾方面:
  • 起始治療選用較小有效劑量,根據需要逐漸加至足量,常用的五大類降壓藥均可作為初始治療用藥;
  • 優先使用長效降壓藥物,力求有效控制24小時血壓;
  • 單藥治療不達標的患者應進行聯合藥物治療,可選自由聯合或給予單片複方製劑;
  • 根據患者個體情況,選擇適合病情的降壓藥物;
  • 降壓藥需終生服用,應考慮成本效益比。
常用降壓藥物包括鈣拮抗劑(CCB)、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等五類。指南推薦,這五類藥均可作為初始治療用藥,醫生會根據特殊人羣的類型、合併症選擇針對性的藥物,進行個體化治療。優先使用長效降壓藥物,以有效控制24小時血壓,預防心腦血管併發症發生。
  • 鈣拮抗劑(CCB)
可單用,也可與其他4類藥聯合應用,尤其適用於老年高血壓、單純收縮期高血壓、伴穩定性心絞痛、冠狀動脈或頸動脈粥樣硬化及周圍血管病患者。
常見不良反應包括心跳加快、面部潮紅、腳踝部水腫、牙齦增生等。二氫吡啶類CCB沒有絕對禁忌證,但心動過速與心力衰竭患者應慎用。
  • 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
降壓作用明確,對糖、脂代謝無不良影響,限鹽或加用利尿劑可增加ACEI的降壓效應,尤其適用於伴慢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後心功能不全、心房顫動預防、糖尿病腎病、非糖尿病腎病、代謝綜合徵、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患者。
最常見不良反應為乾咳,多見於用藥初期,症狀較輕者可堅持服藥,不能耐受者可改用ARB。其他不良反應有低血壓、皮疹,偶見血管神經性水腫及味覺障礙。長期應用有可能導致血鉀升高,應定期監測血鉀和血肌酐水平。禁忌證為雙側腎動脈狹窄、高鉀血癥及妊娠女性。
  • 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
可降低有心血管病史(冠心病、腦卒中、外周動脈病)的患者心血管併發症的發生率和高血壓患者心血管事件風險,降低糖尿病或腎病患者的蛋白尿及微量白蛋白尿。ARB尤其適用於伴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糖尿病腎病、冠心病、代謝綜合徵、微量白蛋白尿或蛋白尿患者以及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並可預防心房顫動。
不良反應少見,偶有腹瀉,長期應用可升高血鉀,應注意監測血鉀及肌酐水平變化。雙側腎動脈狹窄、妊娠女性、高鉀血癥者禁用。
  • 利尿劑
尤其適用於老年高血壓、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或伴心力衰竭患者,也是難治性高血壓的基礎藥物之一。
不良反應與劑量密切相關,故通常應採用小劑量。噻嗪類利尿劑可引起低血鉀,長期應用者應定期監測血鉀,並適量補鉀,痛風者禁用;高尿酸血癥以及明顯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 β受體阻滯劑
尤其適用於伴快速性心律失常、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交感神經活性增高以及高動力狀態的高血壓患者。常見的不良反應有疲乏、肢體冷感、激動不安、胃腸不適等,還可能影響糖脂代謝。中重度房室傳導阻滯、哮喘患者禁用;慢性阻塞型肺病、運動員、周圍血管病或糖耐量異常者慎用。
糖脂代謝異常時一般不首選β受體阻滯劑,必要時也可慎重選用高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長期應用者突然停藥可發生反跳現象,即原有的症狀加重或出現新的表現,較常見有血壓反跳性升高,伴頭痛、焦慮等,稱之為撤藥綜合徵。

高血壓手術治療

該疾病一般無需手術治療。

高血壓中醫治療

該疾病的中醫治療暫無循證醫學證據支持,但一些中醫治療方法或藥物可緩解症狀,建議到正規醫療機構,在醫師指導下治療。

高血壓其他治療

  • 調脂治療
如果高血壓伴有血脂異常,應在生活方式改變的基礎上,接受積極的降壓治療以及適度降脂治療。如果尚未合併心腦血管疾病,應當從嚴格實施生活方式干預6個月開始,之後血脂水平還不達標,則考慮藥物降脂治療。如果已有心腦血管疾病,又發現了高血壓,應立即啓動他汀類藥物治療,必要時聯合降膽固醇藥物治療。
  • 抗血小板治療
如果高血壓伴有缺血性心腦血管病,醫生一般會推薦進行抗血小板治療。高血壓患者長期應用阿司匹林時需要注意:需在血壓控制穩定(<150/90mmHg)後開始應用;未達良好控制的高血壓患者,阿司匹林可能增加腦出血風險。
  • 血糖控制
高血壓合併糖尿病時的血糖目標為:糖化血紅蛋白(HbA1c)<7%;空腹血糖4.4-7.0mmol/L;餐後2小時血糖或高峯值血糖<10.0mmol/L。
如果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或者是容易發生低血糖、病程長、合併症或併發症多的患者,血糖控制目標可以適當放寬。
  • 併發心房顫動的治療
易發生房顫的高血壓患者(如合併左房增大、左心室肥厚、心功能降低),醫生會推薦使用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抑制藥物(尤其ARB),以減少房顫的發生。當合並有血栓栓塞危險因素的房顫,醫生常會按照現行指南進行抗凝治療。
  • 伴多重危險因素的管理
生活方式干預是高血壓合併多重危險因素患者心血管疾病預防的基礎,當檢查提示伴有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時,應適當補充新鮮蔬菜水果,必要時補充葉酸

高血壓預後

高血壓是一種可控制而不可治癒的疾病,需終生治療,一旦開始藥物治療則不可隨意自行停藥、換藥,否則會使血壓再一次升高,甚至難以控制。長期高血壓可引發心臟病、卒中、腎功能衰竭、眼底病變甚至失明等嚴重併發症並威脅到生命安全。因此,高血壓治療要使血壓值達標,並實現血壓長期平穩,治療效果好的情況下,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工作。
併發症
在高血壓的諸多併發症中,高血壓伴冠心病的發病率高達83%,大多數高血壓患者還會伴有不同程度的腎功能損傷。對這兩類患者,血壓控制目標為130/80mmHg以下。
高血壓還是引起腦出血的重要原因;同時,在降壓過程中,還要注意降壓速度過快可能導致腦灌注不足,這會進而誘發腦梗死。

高血壓預防

高血壓是一種可防可控的疾病,對血壓130~139/85~89mmHg正常高值階段、超重/肥胖、長期高鹽飲食、過量飲酒者應進行重點干預,定期健康體檢,積極控制危險因素。
針對高血壓患者,應定期隨訪和測量血壓,尤其注意清晨血壓的管理,積極治療高血壓(藥物治療與生活方式干預並舉),減緩靶器官損害,預防心腦腎併發症的發生,降低致殘率及死亡率
參考來源: [1-11] 
參考資料
  • 1.    1.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中華心血管病雜誌,2011,39(7):579-616
  • 2.    2.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基層版)編撰委員會.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9年基層版)[J].中華高血壓雜誌,2010,18 (1):11-30
  • 3.    3.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高血壓學組.清晨血壓臨牀管理的中國專家指導建議[J].中華心血管病雜誌,2014,42(9):721-725
  • 4.    4.陸再英,鍾南山.內科學(第7版)[M].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2008:251-266
  • 5.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J].中國心血管雜誌,2019,24(01):24-56.
  • 6.    中國高血壓臨牀實踐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誌,2022,50:網絡預發表.
  • 7.    Hypertension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引用日期2024-03-23]
  • 8.    Hypertensive Crisis: When You Should Call 911 for High Blood Pressure |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www.heart.org[引用日期2024-03-23]
  • 9.    High blood pressure (hypertension)  .Mayo Clinic[引用日期2024-03-23]
  • 10.    姜一農.高血壓急症的處理策略與注意事項. 臨牀薈萃.2015,30(11):1223-1225.
  • 11.    Health and Wellness  .www.pennmedicine.org[引用日期2024-03-2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