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水環境

鎖定
釋文:水環境是指自然界中水的形成、分佈和轉化所處空間的環境。是指圍繞人羣空間及可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類生活和發展的水體,其正常功能的各種自然因素和有關的社會因素的總體。也有的指相對穩定的、以陸地為邊界的天然水域所處空間的環境。在地球表面,水體面積約佔地球表面積的71%。水是由海洋水和陸地水二部分組成,分別與總水量的97.28%和2.72%。後者所佔總量比例很小,且所處空間的環境十分複雜。水在地球上處於不斷循環的動態平衡狀態。天然水的基本化學成分和含量,反映了它在不同自然環境循環過程中的原始物理化學性質,是研究水環境中元素存在、遷移和轉化和環境質量(或污染程度)與水質評價的基本依據。水環境主要由地表水環境和地下水環境兩部分組成。地表水環境包括河流、湖泊、水庫、海洋、池塘、沼澤、冰川等,地下水環境包括泉水、淺層地下水深層地下水等。水環境是構成環境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場所,也是受人類干擾和破壞最嚴重的領域。水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已成為當今世界主要的環境問題之一。
中文名
水環境
外文名
water environment
分    類
海洋環境湖泊環境河流環境
釋    文
水環境是指自然界中水的形成

水環境我國情況

地下水監測點位中,較差至極差水質監測點佔57.3%
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浙閩片河流、西南諸河和西北諸河等十大流域的國控斷面中,Ⅰ—Ⅲ類、Ⅳ—Ⅴ類和劣Ⅴ類水質的斷面比例分別為68.9%、20.9%和10.2%。珠江流域、西南諸河和西北諸河水質優,長江和浙閩片河流水質良好,黃河、松花江、淮河和遼河為輕度污染,海河為中度污染。在監測的60個湖泊(水庫)中,富營養化狀態的湖泊(水庫)佔25.0%,其中,輕度富營養狀態和中度富營養狀態的湖泊(水庫)比例分別為18.3%和6.7%。在198個城市4929個地下水監測點位中,優良—良好—較好水質的監測點比例為42.7%,較差—極差水質的監測點比例為57.3%。
2012年,全國113個環境保護重點城市共監測387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其中地表水源地240個,地下水源地147個。環境保護重點城市年取水總量為229.6億噸,服務人口1.62億人,達標水量218.9億噸,水質達標率為95.3%,與上年相比,上升4.7個百分點。
近岸海域水質總體一般
渤海灣、長江口、杭州灣和珠江口水質極差
Ⅰ、Ⅱ類海水點位比例為69.4%,Ⅲ、Ⅳ類海水點位比例為12.0%,劣Ⅳ類海水點位比例為18.6%。四大海區中,黃海和南海近岸海域水質良好,渤海近岸海域水質一般,東海近岸海域水質極差。9個重要海灣中,黃河口水質優,北部灣水質良好,膠州灣、遼東灣和閩江口水質差,渤海灣、長江口、杭州灣和珠江口水質極差。
2012年,監測的425個日排污水量大於100立方米的直排海工業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綜合排污口的污水排放總量約為56.0億噸。各項污染物排放總量約為:化學需氧量21.8萬噸、石油類1026.1噸、氨氮1.7萬噸、總磷2920.9噸、汞228.5千克、六價鉻2752.7千克、鉛4586.9千克、鎘826.1千克。

水環境專業概述

本專業學習城市和城鎮水、固體廢物等污染防治和給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規劃和水資源保護等方面的知識。培養能在政府部門、規劃部門、經濟管理部門、環保部門、設計單位、工礦企業、科研單位、學校等從事規劃、設計、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開發方面工作的環境工程學科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畢業生的需求大部分是在大城市或者大企業,以及一些專門做環境方面產品的研製與開發的公司。

水環境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城市和城鎮水、固體廢物等污染防治和給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規劃和水資源保護等方面的知識,能在政府部門、規劃部門、經濟管理部門、環保部門、設計單位、工礦企業、科研單位、學校等從事規劃、設計、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開發方面工作的環境工程學科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水環境遙感研究

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水環境遙感團隊自2003年開始從事水環境遙感研究工作。科研人員利用衞星遙感技術,持續開展全國和區域範圍內陸水體水質、城市黑臭水體等遙感監測工作。
針對湖庫的水質和水污染事件,科研團隊研發了大範圍內陸水體水質遙感監測模型,對藍藻水華、水色指數、葉綠素a、懸浮物、透明度、濁度、有色可溶性有機物、營養狀態等級等進行了持續監測。
其中,面向國家部委水環境衞星遙感監測的業務化需求,團隊開發了水環境遙感監測系統(WATERS),用於快速完成衞星遙感數據處理和水質監測,支撐了國家在大範圍水環境監測中的應用需求。 [1] 
地表水環境遙感監測系統界面 地表水環境遙感監測系統界面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