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泥鰍

(動物)

鎖定
泥鰍,是鯉形目鰍科泥鰍屬的 [12]  鰍類動物。 [13]  泥鰍身體細長,呈圓筒狀;頭小、口小、眼小;嘴角有須;體背部及兩側灰黑色;全體有小的黑斑點,尾柄基部有一明顯的黑斑。 [12] 
泥鰍廣泛分佈於亞洲沿海的中國、日本、朝鮮、俄羅斯及印度等國, [12]  棲息於靜水的底層,常出沒於湖泊、池塘、溝渠和水田底部。 [14]  泥鰍喜陰怕陽,喜淺怕深,白天潛伏在光線微弱的水底,傍晚出來攝食,對環境適應能力強,天旱或不利條件時,鑽入泥層,只需保持濕潤皮膚,就能維持生命。 [15]  泥鰍是以動物性食物為主的雜食性動物,食性廣,一般攝食水蚤、水蚯蚓、昆蟲、扁螺、水草、腐殖質及水中和泥中的微小生物等。 [16]  泥鰍是多次性產卵魚類,4月上旬開始繁殖,5-6月產卵盛期,每次產卵4-7天。 [17] 
據《本草綱目》記載泥鰍“暖中益氣,醒酒,解消渴”,在藥用價值方面,其味甘、性平,具有補中、暖脾、退黃、祛濕、止瀉、止虛汗等功效。 [18]  泥鰍為高蛋白、低脂肪的水產珍品,符合現代營養學要求。其肉質清淡、細嫩,味道鮮美,被譽為“水中人蔘”,既是宴席上常見的美味佳餚,又是百姓生活中的大眾食品。近年來,泥鰍養殖在中國各地迅速發展, [19]  是效益高、前景較好、可助力脱貧致富的項目之一。 [20] 
拉丁學名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別    名
魚鰍
泥鰍魚
擰溝
泥溝婁子
外文名
Pond loach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硬骨魚綱
鯉形目
鰍科
泥鰍屬
泥鰍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目
鯉亞目
亞    綱
輻鰭亞綱
亞    科
花鰍亞科
亞    種
[1] 
命名者及年代
Cantor,1842
保護級別
(IUCN)2011年 ver 3.1——無危(LC) [2] 
中文學名
泥鰍

泥鰍形態特徵

泥鰍
泥鰍(11張)
泥鰍,是鯉形目鰍科泥鰍屬的 [12]  鰍類動物。 [13]  泥鰍身體細長,呈圓筒狀,尾柄側扁而薄。頭小、口小、眼小。口下位,呈馬蹄形。嘴角有須,須5對(吻須1對,上頜須2對,下頜須2對)。眼小,側上位,被皮膜覆蓋,無眼下刺。鰓孔小,鰓裂止於胸鰭基部。鱗甚細小,深陷皮內。側線完全。側線鱗多於150。鰾很小,包於硬的骨質囊內。背鰭短,起點與腹鰭起點相對,具不分枝鰭條2,分枝鰭條7。胸鰭距腹鰭較遠,具不分枝鰭條1,分枝鰭條10。腹鰭不達臀鰭,具不分枝鰭條1,分枝鰭條5-6。臀鰭具不分枝鰭條2,分枝鰭條5。尾鰭圓形。 [12] 
體背部及兩側灰黑色,體上部灰褐色,下部白色,全體有小的黑斑點。背鰭及尾鰭上也有斑點。尾柄基部有一明顯的黑斑。其他各鰭灰白色。 [3]  [12] 

泥鰍棲息環境

泥鰍為底棲魚類,喜生活於有底淤泥的靜水或緩和流水域中的底層,如湖泊、池塘、稻田、溝渠、水庫和水田底部等,喜中性或偏酸性的黏性土壤,適宜的生活水温為10-32℃,最適水温為22-28℃;當水温在10℃以下或30℃以上時,泥鰍活動明顯減弱;水温低於5℃或高於35℃以上時,就潛入泥中停止活動。冬季,泥鰍鑽入淤泥20-30釐米處越冬,到第二年春天,水温達10℃以上時,才出來活動。 [4]  [14] 

泥鰍生活習性

泥鰍習性

泥鰍喜陰怕陽,喜淺怕深,白天潛伏在光線微弱的水底,傍晚出來攝食,長期在黑暗環境使其視力退化;對環境適應能力強,天旱或不利條件時,鑽入泥層,只需保持濕潤皮膚,就能維持生命。 [15] 
但觸鬚、側線等卻十分敏感,在避敵和覓食活動中起到關鍵作用。泥鰍除了用鰓呼吸外,還能進行腸呼吸,所以它對低溶氧的忍耐力很強。在缺水的環境中,只要泥土保持濕潤,泥鰍仍可存活很長時間。泥鰍對環境的適應性很強,因而在鰍科100餘種魚類中,唯獨泥鰍數量最多,分佈最廣。 [4] 

泥鰍攝食

泥鰍是以動物性食物為主的雜食性動物,食性廣,一般攝食水蚤、水蚯蚓、昆蟲、扁螺、水草、腐殖質及水中和泥中的微小生物等。 [16]  攝食淤泥中藻類等底棲生物,也取食浮游動物。 [5]  人工餵養時,可投餵昆蟲、小型甲殼動物、水蚯蚓、嫩植物莖葉等,也可投餵豆餅、豆渣、糙糠等。 [3] 
泥鰍是雜食性魚類,體長5釐米以下的鰍苗主要攝食動物性餌料,如輪蟲、枝角類、橈足類等浮游動物,體長在5-8釐米時,除了攝食小型甲殼動物、昆蟲幼蟲、水蚯蚓外,還攝食高等水生植物、藻類和有機碎屑等,以後逐漸變為雜食性魚類,幾乎無所不食,凡水中和泥中的動植物及有機碎屑,都是泥鰍的天然餌料。泥鰍對動物性餌料最為貪食,特別愛吃魚卵。親鰍產完卵後,如果不及時取走,往往會把自己產的卵吃掉。泥鰍覓食主要是靠口須來完成,它的5對觸鬚既是“探測器”幫助尋找食物,又是“過濾器”幫助分揀食物,可口的送入口中,不可口的棄掉,邊吃食、邊尋找、邊移動。由於泥鰍取食廣泛,所以與其他魚類混養往往能起到“清潔工”的作用。泥鰍白天大多潛伏在泥中,喜上半夜外出覓食,如果環境安靜,有時白天也出來活動。據養殖户觀察,泥鰍在一晝夜間有兩個明顯的攝食高峯,上午8-9點和下午3-5點。而早晨5點左右為攝食低潮。在人工養殖條件下,白天投餵是完全可以的。一般情況下,泥鰍腸胃中的食物為其體重的8-10%;在繁殖季節,攝食量則更大些,泥鰍不同生長階段的食物是不完全一樣的。 [4] 

泥鰍分佈範圍

泥鰍廣泛分佈於亞洲沿海的中國、日本、朝鮮、俄羅斯及印度等國。 [12] 
具體分佈:中國(天津、河南、廣西、北京、黑龍江、山西、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南、山東、廣東、吉林、遼寧、香港、台灣等地)、日本、韓國、朝鮮、俄羅斯(薩哈林州、阿穆爾州)、西班牙、越南、澳大利亞、柬埔寨、加拿大、德國、意大利、哈薩克斯坦、菲律賓、西班牙、泰國、土庫曼斯坦、美國、烏茲別克斯坦、老撾、緬甸。 [2] 
泥鰍分佈圖 泥鰍分佈圖 [6]

泥鰍繁殖方式

泥鰍自然繁殖

泥鰍是多次性產卵魚類,一般2齡時開始性成熟。其繁殖季節是4-9月,4月上旬開始繁殖,5-6月產卵盛期,每次產卵4-7天。通常情況,19℃以上開始產卵,24℃左右產卵量大,繁殖活動強烈。泥鰍是一年多次產卵的魚類,產卵常在雨後夜間進行,有時白天也產。產卵活動期間,泥鰍膽子較大,常到水面上來追逐。泥鰍卵有黏性,卵在水中受精後,粘在水草或水中雜物上孵化,落入水底的受精卵也能孵出仔鰍。雌鰍的懷卵量除個體差異外,與其體長有很大關係:體長8釐米的雌鰍懷卵量約為2000粒,體長10釐米的雌鰍懷卵量約為7000粒,體長12釐米的雌鰍懷卵量約為13000粒,體長15釐米的雌鰍懷卵量約為15000粒,體長20釐米的雌鰍懷卵量約為24000粒。泥鰍的卵為圓形,米黃色,半透明,卵徑0.8-1毫米,吸水後達1.2-1.5毫米。水温20℃以上時,孵化期為2-4天。 [4]  [17] 

泥鰍人工養殖

  • 池塘養殖
選擇向陽、進排水方便、含腐殖質適中的黏質土壤建池塘,面積為30-100平方米。池塘四周有高出水面40釐米的防逃設施,用水泥板、磚塊、硬塑料板或三合土壓實築成,也可用聚乙烯網布沿池塘的四周圍欄,網布下埋置硬土層,水深40-50釐米即可。池底鋪20-30釐米厚的軟泥。池壁要夯實並高出水面30-40釐米,比地面高20-25釐米。在池內近出水口處設一個佔池面積5-10%的魚溜(集中魚的地方),魚溜比池底低20-30釐米。進水口要高於水面15-25釐米。簡單説就是進出水口必須設有攔魚網。進水口、溢水口、排水口用密網布包裹,池底向排水口傾斜,並設置與排水口相連的魚溜,其面積約為池底的5%,低於池底30-35釐米。池中投放浮萍、水葫蘆等水生植物,覆蓋面積約佔總面積的1/4。 [11] 
常規清塘
泥鰍放養前先常規清塘。泥鰍苗下池前10天,用生石灰20-30千克/100平方米,帶水清塘消毒。消毒後用30-45千克/100平方米的腐熟人畜糞作基肥,池水加至30釐米。待水色變綠,透明度為15-20釐米後,即可投放泥鰍苗。具體操作如下:每100平方米水面撒8-10千克生石灰,2-3天后加水。7天后排幹,然後放進新水,水深20-30釐米。再施沼液,每100平方米約5000千克,培肥池水。 [11] 
培育鰍種
泥鰍苗出膜第2天便開口進食,當飼養3-5天體長7毫米左右,卵黃囊消失,營外源性營養,能自由平遊時,可下池進入苗種培育階段。泥鰍苗的放養密度以1000-1500尾/平方米為宜,有微流水條件的可適增加。同一池中要放養同批卵化、規格一致的泥鰍苗。經過30天左右的培育,可長成3-4釐米的泥鰍種,開始有鑽泥習性時即可轉為成鰍養殖。 [11] 
成鰍養殖
消毒。鰍种放養前可用8-10釐米/千克漂白粉液進行消毒,水温10-15℃時浸洗20-30分鐘。每平方米放3-4釐米的泥鰍種50-60尾。在泥鰍池中可適當培養草魚、鰱魚、鱅魚等中上層魚類夏花魚種,不宜搭配羅非魚、鯉魚、鯽魚等。
投餌。剛下池塘的泥鰍苗,需投餵輪蟲、小型浮游植物等適合口味的餌料,同時適當投餵熟蛋黃、魚粉、豆餅等精食料。泥鰍苗體長達1釐米時,已經可攝食水中昆蟲、有機物碎屑等,可投餵煮羅蚌肉等動物性飼料,每日2-3次,切忌撒投。初期日投飼量為泥鰍苗總體質量的2-5%,後期為5-10%。泥鰍喜肥水,應及時追施經過發酵的雞糞、鴨糞等有基肥,每次用量為50千克/100平方米。
日常管理。做好水質管理,及時加註新水,調解水質。根據水質肥度進行合理施肥,池水透明度控制在15-20釐米,水色以黃綠色為宜。當水温達到30℃時要經常更換池水,並增加水深;當泥鰍常游到水面浮頭“吞氣”時,表明水中缺氧,應停止施肥,注入新水。冬季要增加池水深度,並可在池角施入牛糞、豬糞等廄肥,以提高水温,確保泥鰍安全越冬。
養殖管理。養商品泥鰍可施肥(沼液、腐熟豬糞及家禽糞便等)培育天然餌料,施肥量視天氣和水色而定(透明度20-30釐米)。當透明度降低,泥鰍不斷浮出水面呼吸空氣,應停止施肥,減少投餌並加註新水。商品泥鰍除施肥外,還應投餵餌料,常規魚用飼料均可作餌料。泥鰍苗種剛下池時,每天傍晚投餵1次,以後逐漸改為白天投餌,08:00、14:00各投1次。日投量佔泥鰍體質量的2-8%,視水温和攝食情況增減。餌料投放在食台上或竹籃內,把竹籃沉到水底,泥鰍吃完後提出籃子。
病害防治。爛鰭病(赤鰭病)主要流行於夏季,泥鰍背鰭附近表皮脱落,肌肉腐爛。用10-50毫克/千克的氯黴素溶液或土黴素溶液浸洗10-15分鐘,每天1次,連用5天;或用10毫克/千克的四環素溶液浸洗24小時,小魚池可全池浸洗12小時後換水。泥鰍打印病流行於7-8月,泥鰍尾部兩側有紅斑。用漂白粉全池消毒,使池水濃度為1毫克/千克,或用五倍子全池用藥,池水濃度為2-4毫克/千克。泥鰍車輪蟲病流行於5-8月,病鰍離羣獨遊,攝食減少或停止,大量死亡。用福爾馬林全池潑灑,濃度為30毫克/千克,或用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5:2)全池潑灑,濃度為0.7毫克/千克。 [11] 
  • 池塘混養
池塘混養即和其他魚類混養,如和鰱魚、鱅魚、草魚、鯿魚等混養。這種養殖方式的選塘、清塘、消毒、放養等和池塘養殖相同。混養的優點:不需專門給泥鰍投餵較多餌料,只需給其他魚類投餌,而魚類吃不完的餌料和排出的糞便即為泥鰍的食物來源。這種養殖方式效益高,水面利用價值大,值得大力推廣。 [11] 
  • 坑塘養殖
這種養殖方式是利用房前屋後的小型肥水坑塘養鰍,坑塘面積可大可小,十幾平方米到四五十平方米均可。一般常規魚類在這種坑塘中會因有機質過多、溶氧不足而導致缺氧死亡。泥鰍因具有特殊的呼吸器官而在這種坑塘中生長良好。坑塘養鰍每平方米可放養120尾左右,其管理方法與池塘養殖相同,一般只需投餵豬糞、雞糞一類的有機肥料和農家的殘存剩品,如米糠、菜餅等,即可獲得較高產量。 [11] 
  • 稻田養殖
中國南北方稻區廣闊,利用稻田養鰍,既節約水面,又能獲得糧食,經濟效益顯著,是發展高效農業較好的種養模式。 [11] 
  • 網箱養殖
網箱分為苗種培育箱和成鰍養殖箱兩種。苗種培育箱採用聚乙烯網布做成,面積一般為10-25平方米。成鰍養殖箱採用3米×3米的聚乙烯網片做成,網目為0.5-1釐米,面積約為50平方米。網箱可置放在池塘、河邊、水渠、湖泊等水體。箱底着泥,網箱必須鋪上10-15釐米的泥土或適量的水生植物。 [11] 
放養量
苗種培育箱每平方米放養體長7毫米的泥鰍苗約3萬尾;成鰍養殖箱每平方米放養體長為34釐米的泥鰍苗1000-2000尾,體長為5釐米的泥鰍苗50-1000尾。另外,根據網箱設置的水體肥度適當調整放養量,水肥的放養量可以增加,水瘦的放養量可適當減少。 [11] 
投餌
網箱養殖泥鰍基本上全依賴人工投餌。泥鰍食性廣,可投餵魚粉、動物內臟、蚯蚓、小雜魚肉、血粉等動物性飼料;豆豆粕、菜粕、麥麩、穀物等植物性飼料以及人工配合體質量4-10%的投飼料視水質、天氣、攝食情況靈活掌握。水温15℃以上時泥鰍食慾逐漸增強,25-27℃時食慾特別旺盛,超過30℃或低於12℃時應少投甚至停喂飼料。投餵飼料要做到定時、定點、定質、定量,與池塘養泥鰍的方法相同。 [11] 
日常管理
勤刷網衣,保持網箱內水體流通、溶氧豐富,並使足夠的浮游生物進入箱內,為泥鰍提供豐富的天然飼料。經常檢查網衣,防止泥鰍逃逸。 [11] 

泥鰍主要價值

泥鰍藥用價值

據《本草綱目》記載泥鰍“暖中益氣,醒酒,解消渴”,活體可以入藥,性味甘,性平,具有補中益氣、益腎暖脾、退黃、除濕退黃、祛濕止瀉、止虛汗等功效,可用於脾虛泄瀉、消渴、小兒盜汗水腫、小便不利、痔瘡、皮膚瘙癢等。《本草綱目》記載泥鰍“暖中益氣,醒酒,解消渴”。 [7-8]  [18] 

泥鰍食用及營養價值

泥鰍為高蛋白、低脂肪的水產珍品,符合現代營養學要求。其肉質清淡、細嫩,味道鮮美,被譽為“水中人蔘”,既是宴席上常見的美味佳餚,又是百姓生活中的大眾食品。 [19] 
泥鰍肉質細韌,營養價值高。東南亞人民很喜食。 [9]  泥鰍肉質鮮美,富含蛋白質,還有多種維生素。泥鰍肉中含蛋白質18.4-20.7%,脂肪2.7-2.8%,灰分1.6-2.2%,每100克肉中含維生素A70IU,維生素B130微克,維生素B2440微克,鈣51毫克,磷154毫克,鐵3毫克,所含脂肪成分較低,膽固醇更少,屬高蛋白低脂肪食品,而且還含一種類似EPA的不飽和脂肪酸,可以保護血管,故有益於老年人及心血管病人。泥鰍含有的某些維生素比其他魚類高,如維生素A、C及B族維生素,經常食用能提高身體免疫力。 [8]  [10] 

泥鰍經濟價值

近年來,泥鰍養殖在中國各地迅速發展, [19]  是效益高、前景較好、可助力脱貧致富的項目之一。 [20] 

泥鰍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 泥鰍
含量參考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96 千卡
蛋白質 17.9 g
脂肪 2 g
膽固醇 136 mg
飽和脂肪酸 0.4 g
多不飽和脂肪酸 0.4 g
單不飽和脂肪酸 0.5 g
碳水化合物 1.7 g
75 mg
28 mg
302 mg
282 mg
299 mg
0.47 mg
2.9 mg
0.09 mg
2.76 mg
35.3 μg
維生素A 14 μg
維生素B1(硫胺素) 0.1 mg
維生素B2(核黃素) 0.33 mg
煙酸(煙酰胺) 6.2 mg
維生素E 0.79 mg
展開
參考資料
  • 1.    泥鰍  .itis[引用日期2020-01-15]
  • 2.    泥鰍  .iucnredlist[引用日期2020-01-15]
  • 3.    泥鰍  .國家動物博物館[引用日期2020-01-15]
  • 4.    李紅崗主編,泥鰍健康高效養殖關鍵技術,中原農民出版社,2015.07,第3-4頁
  • 5.    中國濕地博物館,西溪濕地魚類識別手冊,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8.07,第62-63頁
  • 6.    泥鰍  .gbif[引用日期2020-01-15]
  • 7.    司有奇主編;蘇意明,張承明,楊應科,司嵐清副主編,黔南本草 下,貴州科技出版社,2015.01,第913頁
  • 8.    老昌輝主編,美食 食療與健康,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4.05,第259頁
  • 9.    任慕蓮編著,黑龍江魚類,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1.05,第145頁
  • 10.    錢銀龍主編,全國水產養殖主推品種,海洋出版社,2014.04,第47頁
  • 11.    劉娜娜.無公害泥鰍養殖技術[J].河南農業,2019,(第6期):61-62
  • 12.    李湘濤,自然感悟叢書 北京自然故事,商務印書館,2019.05,第367頁
  • 13.    陳仁壽,劉訓紅主編,江蘇中藥志 第3卷,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20.10,第454頁
  • 14.    餘殿,尤萬學,何興東主編,寧夏哈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監測手冊 動物圖冊,南開大學出版社,2016.05,第106頁
  • 15.    王冬武主編,稻漁綜合種養技術,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20.03,第59頁
  • 16.    佔家智,哈傳勳,羊茜編著,稻田養殖黃鱔泥鰍,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7.06,第19頁
  • 17.    佔家智,哈傳勳,羊茜編著,稻田養殖黃鱔泥鰍,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7.06,第24頁
  • 18.    老昌輝主編,美食 食療與健康,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4.05,第259頁
  • 19.    佔家智羊茜著,泥鰍養殖技術問答,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10,第8頁
  • 20.    温安祥,特種水產養殖實用技術,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11,第1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