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華絨螯蟹

(弓蟹科絨螯蟹屬動物)

鎖定
中華絨螯蟹,是節肢動物門軟甲綱十足目弓蟹科絨螯蟹屬節肢動物。 [18] 頭胸甲呈圓方形,後半部寬於前半部;背面隆起,額及肝區凹陷,胃區前面有六個對稱的突起,各具顆粒;胃區與心區分界顯著,前者的周圍有凹點;額寬,分四齒;眼窩上緣近中部處突出,呈三角形;前側緣具四鋭齒,斜行於鰓區的外側;掌節與指節基部的內外面密生絨毛,腕節內末角具一鋭刺,長節背緣近末端處與步足的長節同樣具一鋭刺;螯足,雄比雌大,腹部,雌圓雄尖 [19] 中華絨螯蟹別稱:河蟹、毛蟹。 [20] 
中華絨螯蟹分佈廣,沿中國渤海、黃海、東海諸省皆產,在長江流域自崇明至湖北東部沿江各地盛產之;在中國以產自河北的勝芳,江蘇太湖區以及崑山陽澄湖最為著名,朝鮮西岸、德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等也有分佈。中華絨螯蟹常穴居江、河、湖蕩泥岸,晝匿夜出,以動物屍體或穀物為食。到每年秋季,正是中華絨螯蟹繁殖迴遊期,長得比較豐滿,漁民常在河湖中築籪,到晚上用燈光誘捕之。母體所帶的卵在翌年3~5月間孵化,幼體經過多次變態,發育成為幼蟹,再溯江、河而上,在淡水中繼續生長。 [19] 
中華絨螯蟹是人們喜愛的傳統水產美味,唐代詩人李白曾贊“蟹螯即金液”。中華絨螯蟹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礦物元素,有“補骨髓,滋肝陰,充胃液,養筋活血,清熱,散血,續絕傷,治筋骨損傷”等功效。 [21] 
中文名
中華絨螯蟹
拉丁學名
Eriocheir sinensis
別    名
河蟹
毛蟹
清水蟹
大閘蟹
螃蟹
外文名
Chinese Mitten Crab
同義學名
Eriocheir sinensis acutifrons Panning, 1939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軟甲綱
十足目
弓蟹科
絨螯蟹屬
中華絨螯蟹
亞    門
甲殼動物亞門
亞    目
短尾亞目
亞    綱
真軟甲亞綱
亞    科
弓蟹亞科
亞    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H. Milne Edwards,1853 [2] 

中華絨螯蟹形態特徵

中華絨螯蟹外部形態

中華絨螯蟹的軀體可分為頭胸部腹部胸足三部分。 [3] 
  • 頭胸部
中華絨螯蟹各部分示意圖
中華絨螯蟹各部分示意圖(8張)
經過長期進化演變,中華絨螯蟹的頭部與胸部已完全合為一體,是中華絨螯蟹的主要部分,它由頭胸甲腹甲構成。頭胸部的背面覆蓋着一層堅硬的背甲,叫頭胸甲,俗稱“蟹鬥”。背甲一般呈黑綠色,有時也呈赭黃色,這是中華絨螯蟹為適應環境進行自我保護的調節功能。背甲表面起伏不平,形成許多區,並且與內臟的位置相一致,分為胃區、心區、左右肝區、左右鰓區六個區。背甲邊緣可分為前緣、眼緣、前側緣、後側緣和後緣五部分。前緣正中為額部,有4枚齒突,稱額齒,額齒中間的凹陷,以中央的一個為最深。左右前側緣各有4個鋭齒,叫側齒。背甲後側緣斜向內側,後緣與腹部交界,比較平直。 [3] 
頭胸甲不但遮蓋上背面,前端還折入頭胸部下面,在三角形口前部的下面,有一條隆起線,叫口蓋線。在眼眶下有一條眼眶下線,下面各有一條側板線。頭胸甲額部兩側,有一對有柄的複眼,長在眼眶裏面。複眼的內側,橫向排列在額下有兩對觸角,其中第一對較小,第二對較大,分別叫小觸角和大觸角。 [3] 
腹甲的形態。頭胸部的上蓋是背甲,其下蓋為腹甲,湧常呈灰白色。腹甲中央縱向有一凹陷的腹甲溝。腹甲周圍密生絨毛。腹甲原本分為7節,前3節相合為一,僅留痕跡可辨認,後面4節在腹甲溝處也已相癒合。生殖孔在腹甲,但雌雄位置不同,雌蟹一對生殖孔開口在癒合後的第3腹甲上,即腹甲Ⅴ;雄蟹口在木節上面。腹甲的前端正中部分為口器。口器由一對大顎、兩對小顎和三對顎足組成。組成口器的六對附肢,都屬頭胸附肢,它們自裏向外疊成,好像六道屏門,互相配合,完成口器的功能。 [3] 
  • 腹部
中華絨螯蟹的腹部已退化為一扁平的片狀物,反折緊貼在胸部下面,俗稱為“臍”。臍四周有絨毛,由腸道貫通前後,肛門就開口在臍末節的內側。臍共分7節,性成熟的雄蟹臍為內肢基肢底節上肢合節腕節前節成口器的三對顎足指節長節座節基節底節上肢狹長三角形,俗稱尖臍;雌蟹的臍為圓形,俗稱團臍。尖臍和團臍是區別雄蟹和雌蟹的最顯著標志之一。 [3] 
腹部內側生有腹肢,因性別而不同。雌性有4對瞠肢,生在第2-5腹節上面,呈雙肢形。內側上剛毛細而長,大約30-40排,這是產卵時粘附卵粒的地方,外側剛毛粗又短,可保護卵羣。雄性的腹肢已變為交接器,在第1-2腹節上面。第一對已骨質化,呈管狀,頂上生有粗短的剛毛,在向上彎曲的片狀突起處開口。其基部開口分兩部分,靠腹甲的一邊開口大,並蓋以有毛的辦膜,交配時,陰莖伸入辦膜內輸送精液,內側的開口為第二交接器位置。第二交接器為一嬌小的實心棍狀物,末端為柔軟皮膜。 [3] 
  • 胸足
胸部有強大的附肢是胸足,共有五對,其中一對螯足、四對步足,是中華絨螯蟹的運動器官。螯足強大,成鉗狀,掌部密生絨毛,雄性尤甚,具有捕食、掘穴和防禦的功能。第2-5對胸足的結構完全相同,叫步足具有爬行、游泳、掘穴等功能。步足中,第一、四兩對步足比較扁平,前後緣有剛毛,方便游泳。胸足都由7節組成,分別叫底節、基節、座節、長節、腕節、前節、指節。 [3] 

中華絨螯蟹內部結構

中華絨螯蟹與其它高等動物一樣,內臟器官均已發育完全,具有比較完整的消化、呼吸、循環、神經、生殖系統。如果打開中華絨螯蟹的背甲,內臟便裸露出來,它的胃、鰓、肝、心、生殖腺等器官都清晰可辨。 [3] 

中華絨螯蟹生活習性

中華絨螯蟹棲居特點

大閘蟹
大閘蟹(5張)
中華絨螯蟹在不同的生長髮育階段,棲息的特點也有較大的差別。胚胎髮育之後的蚤狀幼體階段,需在半鹹水.或海水裏,過浮游生活;進入大眼幼體階段時既可在沿海河口的半鹹水中生活,又可在淡水裏生活,既可在水面遊動,還可沿河坡爬行;到幼蟹以後,則主要是生活在淡水的河流湖泊,進行隱居與穴居生活。 [4] 
中華絨螯蟹的棲居,因生態條件而有所不同,可分為隱居和穴居兩種。在餌料豐足的情況,中華絨螯蟹為躲避敵害而掘洞過穴居生活,但當中華絨螯蟹生活的水域不適合中華絨螯蟹造洞穴居時,它就尋找石礫或者水草叢中隱居。尤其是水質清新,水草豐盛的江河、湖泊、溝渠等水域,中華絨螯蟹是十分喜歡棲息的。 [4] 
中華絨螯蟹有明顯的穴居習慣,這種習慣,幼蟹比成蟹強,雌蟹較雄蟹更明顯。中華絨螯蟹營造洞穴,有很好的避敵功用,穴址多選在有水位落差的高低水位之間的坡上,洞穴一般為彎曲的管狀,與地面有10-20度傾斜,底端不與外界相通。穴道深處常有少量積水,使洞中保持一定的濕度。穴洞多較隱蔽。洞口比蟹身大,洞道直徑與身體相當,洞底比蟹體大2-4倍,洞深20-80釐米左右。並且一般選擇土質較堅硬的陡岸造穴,這樣出入方便,洞穴牢固。穴居不僅是為了防禦敵害,還有利冬季越冬,水温降至10℃以下時,中華絨螯蟹活動減弱,能安全度過越冬階段,在中華絨螯蟹的幼蟹期間,它晝伏夜出,過穴居生活。一旦中華絨螯蟹成熟,便棄穴而去,翻堤過壩,長途跋涉,去尋找適合產卵繁殖的地方。 [4] 

中華絨螯蟹食性特點

中華絨螯蟹是雜食性動物。在蚤狀幼體時食性就比較雜,以浮游植物為主,可捕食單細胞藻類,還食輪蟲、擔輪幼蟲、沙蠶幼體、蛋黃、豆漿、豆腐等。大眼幼體以後的生長髮育階段,偏愛動物性食物,尤其是魚、蝦、螺、蚌、蜆、蠕蟲、蚯蚓、昆蟲等,對腐臭的動物屍體也很愛食。 [4] 
中華絨螯蟹長期生活的水域,大多水草茂盛,因而它往往較多地攝食水生植物。從天然湖泊養殖的中華絨螯蟹的胃內解剖發現,80%以上是浮萍、絲狀藻類、馬來眼子菜、苦草、輪葉黑藻、喜旱蓮子草、水葫蘆等水生植物的碎片。雖然這不能説明中華絨螯蟹食性特徵,但至少可看出中華絨螯蟹也愛吃水生植物。 [4] 
成年中華絨螯蟹捕食兇猛、食量大、消化力強,不管是水生維管束植物、岸邊植物,還是有堅硬外殼的螺、蚌等,它都能巧妙地捕食。中華絨螯蟹捕食時,器官配合嚴密,第一對觸角上,有嗅覺感覺毛,用來鑑別食物,用一對螯足捕捉食物,第二對步足一道捧遞至口邊,此時“口器”自行張開,食物先傳到第三顎足,再到大顎被咬碎、吞下。中華絨螯蟹在水温20℃以上時,攝食量最大。食物豐富的夏天,中華絨螯蟹飽食後,將多餘酌營養貯藏進肝臟,以備蜕殼或冬眠時維持生命。當水温在10℃以下時,中華絨螯蟹很少攝食,冬天數月不食,中華絨螯蟹不會死亡,這種耐飢餓能力,也是它食性的一個特徵。 [4] 

中華絨螯蟹蜕殼生長

中華絨螯蟹的蜕殼,不僅是變態的標誌,也是個體生長的必要手段,在中華絨螯蟹生活史上,中華絨螯蟹的蜕殼,貫穿生命活動的始終,可以説,如果停止了蜕殼,對中華絨螯蟹來説就意味着生命快要結束了。中華絨螯蟹的蜕殼可以從以下兩方面來看。
軀體增長必須蜕殼:例如,蚤狀幼體第一次蜕皮後,體長可由擴1.5-1.8毫米,到第五次蜕皮時,體長可達4.1毫米左右;一隻體長2.5釐米、寬2.8釐米的小蟹,蜕殼後,體長可增大到3.4釐米,寬3.5釐米。中華絨螯蟹就是這樣一次又一次地蜕殼,身長、體寬、體重不斷增加,直至性腺成熟時,個體體重可達300克以上。中華絨螯蟹完成了生命中的最後一次蜕殼,進入性成熟期後,身體的生長也便停止了。 [4] 
幼體變態必須蜕殼:中華絨螯蟹從胚胎髮育逐步演變為成蟹,體態變化很大,這些變化都是通過蜕殼來實現的。蚤狀幼體蜕皮後變為大眼幼體,身體由水蚤形變為龍蝦形,大眼幼體蜕皮變為幼蟹,身體又變為蟹形。不僅大的形體變化如此,就是同一體態的不同發育階段;每一次蜕殼也都有一些細微的形態變化。如幼蟹第三次蜕殼後,頭胸甲的寬度,就第一次大過頭胸甲的長度。又如中華絨螯蟹性成熟前,殼呈淡黃或灰黃色,漁民習慣叫“黃蟹”。此後,中華絨螯蟹進行最後一次蜕殼,身體增大,外殼呈墨綠色,通常稱為“綠蟹”。其雄性螯足的絨毛粗長髮達,雌性腹部變寬,覆蓋住頭晌部的整個腹甲、並且邊緣密生着黑短的絨毛。 [4] 

中華絨螯蟹直切再生

為趨吉避凶,中華絨螯蟹具有很強的自我修復和保護能力。當受到強烈刺激、機械損傷或蜕殼不出時,常常會發生丟棄胸足而逃的自切現象。例如,當人類突然捕捉到中華絨螯蟹時,若只抓住1-2只步足,它就會迅速地將足脱落而逃跑,以後又長出新的足來。在大批的成蟹起捕時,有時看到中華絨螯蟹胸足大小差異很大,就是自切再生的結果。中華絨螯蟹自切再生,斷肢都有固定部位,總是在附肢的基節與座節之間,這裏構造特殊,既可防止出血,又能再生長出新足來。中華絨螯蟹的自切再生現象,只是在幼蟹生長蜕殼階段才存在,性成熟以後的中華絨螯蟹,是不易再生新足的。 [4] 

中華絨螯蟹分佈範圍

中華絨螯蟹在中國分佈很廣,通海的江河基本都有分佈,北自遼寧,南至福建沿海諸省通海河流中都有分佈,尤其是長江中下游兩岸湖泊、江河中都有它的蹤跡;隨着遠洋運輸業的發展,中華絨螯蟹隨着大型船舶的壓倉水也能漂洋過海,世界沿海諸國常可見到。 [1]  [5] 
中華絨螯蟹分佈圖 中華絨螯蟹分佈圖 [6]

中華絨螯蟹繁殖方式

中華絨螯蟹自然繁殖

中華絨螯蟹會生殖洄游,每年秋天,淡水中生活長大的中華絨螯蟹逐步發育成熟,由湖泊向江河、再向河口水域去交配、繁殖。繁殖的卵經孵化發育成大眼幼體(俗稱蟹苗),經河口進入淡水,在江河、湖泊、水庫、溝塘、稻田、沼澤等地定居,生長髮育長大。 [7] 
在長江下游地區9-11月,中華絨螯蟹生殖洄游開始,並在“霜降”前後達到高峯。參加生殖洄游的親蟹個體,一般體重100-300克,少數可達400克。這些親蟹由河湖入江,進入河口鹹淡水交界處,在2-3月形成繁殖盛期。進入產卵期的親蟹異常興奮活躍,雌雄蟹擁抱在一起,完成交配過程。雌蟹交配後數小時至十幾小時開始產卵,一般個體重100克以下的雌蟹抱卵20-30萬粒,100克以上的抱卵40-50萬粒,200克以上的可抱卵60-70萬粒。抱卵蟹在淺海中生活2-3個月後,受精卵發育成蚤狀幼體,離開母體在長江口附近經歷5次蜕皮變為大眼幼體(蟹苗)。蟹苗由河口溯河而上,洄游至各種淡水水體中,稱為中華絨螯蟹的索餌洄游,構成漁業生產中的蟹苗汛。人們可以去河口捕撈蟹苗,進行人工放流或養殖。 [7] 

中華絨螯蟹人工繁殖

  • 親蟹的選用
用來繁殖的親蟹主要採用兩種辦法獲得:一是從沿海河口捕捉抱卵蟹,這樣成本較低,但天然親蟹資源量有限;二是從淡水河、湖等天然水域中捕撈“綠蟹”進行飼養,然後放於海水中進行交配抱卵。這樣可以較主動地大量選留親蟹,有計劃地擴大人工繁殖規模。在沿海河口,如中國崇明等地,抱卵蟹的捕撈一般採用拖網、張網、插網等摘獲。在淡水河湖中捕撈的“綠蟹”,長江口一帶常在11月上旬選用體健肢全,只重在100克以上的作為親蟹。以上兩種親蟹各有優點,入海口的抱卵蟹一般懷卵量較大,卵胚胎髮育較好,而採用此抱卵蟹由於胚胎髮育遲早不一,所孵化的幼體則會參差不齊,會導致幼體之間大吃小的現象,影響成活率;而採用淡水中的“綠蟹”,促產獲得的抱卵蟹,雖然懷卵量較低,但育苗整齊,成活率較高。 [8] 
  • 抱卵蟹飼養
抱卵蟹 抱卵蟹
親蟹一經交配產卵,即進入抱卵蟹飼養階段。此階段約經1個月時間,受精卵才從胚胎髮育到破膜而出,成為幼體而脱離母體下面,此時抱卵蟹才算完成其孵化幼體、繁殖後代的使命,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抱卵蟹的飼養過程,也同時是幼體的孵化過程,可見抱卵蟹的飼養是河蟹人工繁殖的重要內容。抱卵蟹的飼養也採用散養和籠養的方式。 [8] 
抱卵蟹散養的要求:基本與親蟹飼養相似,但管理更為細緻。一是清除雄蟹,避免重複交配而造成雌蟹傷亡;二是適當增加投餌量,以避免因餌料不足而挖食腹下卵塊充飢;三是經常換水,保持水質良好,並注意海水鹽度,防止發生鹽度驟變而引起胚胎死亡。 [8] 
抱卵蟹籠養要求:每籠可放抱卵蟹20只,籠底放磚石重物,用繩將籠吊放海中,保持退潮時籠不露出水面。每3-5天檢查投餵一次,餌料以小魚為主,成活率也較高,不足的是管理不便。 [8] 
抱卵蟹有多次抱卵的特點,當第一次孵化出幼體後,雌蟹清理附肢可繼續第二次、第三次抱卵,以提高雌蟹利用率。在繼續飼養抱卵過程中除注意投餵、水質外,還要注意池水温度不宜過高,以及防止聚縮蟲、藻類寄生。 [8] 
  • 幼體培育
抱卵蟹所懷卵孵化至絕大部分透明,卵黃集合在中央呈蝴蝶狀時,其胚胎出現眼點和心臟跳動,進入原蚤狀幼體階段後,過2-3天幼體即可孵出,此時就轉入幼體培育階段。此階段必須採取控温、調光、充氣、換水、適量投餌、防病害等技術措施。 [8] 
  • 蟹苗捕撈
蚤狀幼體經過5次蜕皮後已變為大眼幼體,此時就要起捕,如果是土池可採用燈光在夜間誘捕,如果是工廠化育苗,可採用放水法集苗。再將已捕的大眼幼體經過3-4天淡化處理,方可運到淡水水域中放養。 [8] 

中華絨螯蟹主要品種

這裏主要介紹“長江1號”、“長江2號”、“光合1號”、“江海21號”和“諾亞1號”這5個較優良的中華絨螯蟹養殖品種。 [9] 
  • 長江1號
中華絨螯蟹“長江1號”由中國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歷經10年,成功培育而出。獲得農業部頒發的水產新品種證書(品種登記號:GS-01-003-2011)。這是2011年全國水產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的9個新品種之一,是江蘇省培育出的第一個河蟹新品種,也是中國審定通過的第一個淡水蟹類新品種,對中國淡水蝦蟹類科研工作的進一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9] 
  • 長江2號
中華絨螯蟹“長江2號”是由中國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以2003年從荷蘭引回的萊茵河水系中華絨螯蟹為基礎羣體,採用羣體選育技術,以生長速度、個體規格為選育指標,經連續4代選育而成,2014年3月獲農業部頒發水產新品種證書(品種登記號:GS-01-004-2013)。該品種在相同養殖條件下,與未經選育的長江水系中華絨螯蟹相比,養成生長速度提高19.4%,平均個體規格增加18.5%;成蟹養殖羣體規格整齊,雌雄體重變異係數均小於10%,遺傳性狀穩定,具有純正長江水系中華絨螯蟹“青背、白肚、金爪、黃毛”的典型特徵。 [9] 
  • 光合1號
中華絨螯蟹“光合1號”是遼寧盤錦光合蟹業有限公司從2000年開始以遼河入海口野生中華絨螯蟹3000只為基礎羣體(雌雄比為2:1),以體重、規格為主要選育指標,以外觀形態為輔助選育指標,經連續6代羣體選育而成。獲得農業部頒發的水產新品種證書(品種登記號:GS-01-004-2011)。該品種適應人工養殖條件,在稻田人工養殖環境下成活率大幅高於野生苗種。 [9] 
  • 江海21號
中華絨螯蟹新品種“江海21號”於2016年3月獲農業部頒發水產新品種證書(品種登記號:GS-02-003-2015)。品種是由上海海洋大學與上海市水產研究所等單位,以2004年和2005年從長江干流南京江段採捕的野生中華絨螯蟹、從國家級江蘇高淳長江水系中華絨螯蟹原種場和國家級安徽永言河蟹原種場收集的中華絨螯蟹為保種羣體,按照配套系聚合育種的技術路線,在奇數年和偶數年分別構建基礎羣體,以生長速度、步足長和額齒尖為選育指標,採用羣體選育技術,經連續4代選育出的A選育系(步足長)為母本、B選育系(額齒尖)為父本,雜交獲得的F1代,即為中華絨螯蟹“江海21號”。 [9] 
  • 諾亞1號
2017年4月,中華絨螯蟹新品種“諾亞1號”獲農業部頒發水產新品種證書(品種登記號:GS-01-005-2016)。該品種是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與江蘇諾亞方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選育而得。該品種親本來源於長江干流江蘇儀徵段中華絨螯蟹野生羣體。 [9] 

中華絨螯蟹養殖技術

中華絨螯蟹生態養殖

中華絨螯蟹池塘生態養殖,就是遵循中華絨螯蟹生態習性,通過人工營造和維護養殖水體的生態系統,使養殖水體的能量轉化和物質循環儘可能的趨於平衡,達到養殖中華絨螯蟹產量高、規格大、品質好的目的,獲得顯著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這裏以中華絨螯蟹池塘生態養殖技術為例介紹其養殖技術。 [10] 

中華絨螯蟹池塘處理

中華絨螯蟹為底棲爬行類甲殼生物,喜隱居或穴居,宜生活在安靜、溶氧充足和水草豐富的大水面環境中。因此,池塘養殖環境應儘可能營造河蟹最適宜的環境條件,才能達到高產、增收的目的。 [10] 
選擇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周邊無污染源的池塘作為養蟹池,要求水質透明度高,溶氧充足。養殖池塘要求面積10-30畝,坡比1:5,底泥10-15釐米,水深1.5-2.0米。池塘邊埂內側用加厚塑料薄膜進行圍攔,薄膜埋入土內0.1米。進出水口安裝雙層網片,防止中華絨螯蟹逃逸。 [10] 
養殖池塘應認真做好池塘清整工作,必須在11月底或12月初前排乾池水,經冬季冰凍曝曬。早春時使用生石灰化水全池潑灑消毒,用量為120-200千克/畝。清塘消毒後10天種植水草。 [10] 
養殖池塘中需要3種以上的水草種羣,水草的覆蓋率在養殖中後期需要達到60%以上。2-3月栽種伊樂藻和小黃草,栽種量為45.0千克/畝,其中伊樂藻35.0千克/畝,小黃草13.0千克/畝。3-5月分期播種苦草,苦草籽播種量為100.0克/畝。夏季中華絨螯蟹生長旺季,此時可以移栽金魚藻和輪葉黑藻,栽種量為185.0千克/畝,其中金魚藻佔70%。為防止初種水草在沒有生根時被中華絨螯蟹破壞,可採用網片進行圍種。伊樂藻和金魚藻採用固着種植法,儘快促進生根生長。 [10] 
清明前投放活螺螄,投放量為150-200千克/畝,全池均勻投撒。確保中華絨螯蟹在生長過程中有適口、鮮活的動物性餌料,減少人工配合飼料的投餵。螺螄還能起到清除殘餌,提高養殖水體的自淨能力。 [10] 

中華絨螯蟹蟹种放養

中華絨螯蟹(蟹種) 中華絨螯蟹(蟹種)
蟹种放養應認真做好投放時間的選擇、蟹種質量和規格的選擇、適宜的放養密度和配套混養品種的選擇。投放時間應避開冰凍嚴寒天氣,氣温低於0℃蟹種凍死率極高。蟹种放養以初春時節,水温4-8℃更為適宜。應選擇規格整齊、體色光潔、體質健壯、活動敏捷、附肢完整(包括爪尖無磨損),性腺未發育成熟、無病症的蟹種,規格以體質量5-12克/只為宜。 [10] 
蟹種入塘前需要做好消毒工作。將蟹种放入水中浸泡2-3分鐘,衝去泡沫,提出水面片刻,再放入水中,重複3次。待蟹種吸足水後,用濃度為3-5%的食鹽水充氣浸浴15-20分鐘,完成消毒工作。大規格蟹種(80-200只/千克)低密度養殖,放養數量為500-600只/畝,最多不超過660只/畝。養成商品蟹規格可以達到雌蟹150克/只以上,雄蟹200克/只以上。 [10] 

中華絨螯蟹套養品種

養殖池塘可選擇鰱魚、鱅魚、青蝦和鱖魚等進行套養。鰱魚和鱅魚可以有效地降低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的生物量;青蝦可利用部分殘餌,同時作為中華絨螯蟹的動物性優質活餌;鱖魚可有效地清除養殖過程中的野雜魚(對青蝦產量有要求的中華絨螯蟹養殖池塘最好不要套養鱖魚)。中華絨螯蟹養殖池塘禁止放養草魚和團頭魴等草食性魚類。鰱魚和鱅魚的套養比例為2:1,規格150-200克/尾的魚放養量為5-15尾/畝。青蝦規格2.0-3.0釐米,放養量5.0千克/畝。規格為4-5釐米的鱖魚魚種,放養量為10-20尾/畝。 [10] 

中華絨螯蟹餌料管理

中華絨螯蟹餌料有植物性餌料、動物性餌料和顆粒飼料。植物性餌料以南瓜、紅薯、玉米、小麥、蠶豆等為主;動物性餌料以螺螄、河蚌、野雜魚為佳;顆粒飼料的蛋白含量應在38%,並保持在水中4小時以上的穩定性。投餵的餌料必須鮮活、適口、無腐爛變質。整個養殖季餌料的投餵應做到“精-粗-葷”。養殖前期(3-6月)要“精”,以投餵蛋白質含量30-35%配合飼料為主,投餌量佔蟹體質量的1-3%;養殖中期(7-8月)要“粗”,以植物性餌料為主,動物性餌料為輔,投餌量佔蟹體質量5-10%;養殖後期(8月底以後)要“葷”,以動物性飼料為主,不低於投餌量的60%,投餌量佔蟹體質量5%。投餌量應根據天然餌料和天氣情況進行適當調整,確保養殖中華絨螯蟹吃飽吃好。 [10] 

中華絨螯蟹水質管理

中華絨螯蟹對養殖水體的水質要求“活、嫩、爽”,水體溶解氧在5.0毫克/升以上,pH值7.0-8.5,透明度50-60釐米為宜。養殖池塘不能進行大量換水,特別在中華絨螯蟹生長的旺季,通常以加註新水為主。 [10] 
春季為提高水温,促進生長,水位控制在0.6-0.8米。隨着氣温的升高,注意觀察水草的生長情況,每10-15天注水1次,逐步提高水位10-15釐米。夏秋季水温升高,池水深度在1.0-1.5米。高温季節每2-3天換水1次,在夜間或上午水温較低時進行,邊排水邊灌水,換水量為池水的1/3,控制水温的温差在3℃以內,防止因換水引起的環境突變,使養殖中華絨螯蟹產生應激反應。7-8月份,保持水深1.5米,9-10月水位控制在1.2米。 [10] 
定期檢測pH值,當pH值小於7.2時,使用濃度為15-20毫克/升的生石灰全池潑灑;當pH值大於8.0時,使用濃度為2-4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潑灑。晴天中午開增氧機2小時;陰天清晨開機,傍晚不開機;連續陰雨天,全天開機;主要生長季節和水質較肥時,堅持每天開機。 [10] 

中華絨螯蟹病害防治

養殖中華絨螯蟹的常見疾病有20多種,主要有病毒、細菌、真菌和寄生蟲感染所致,主要疾病由顫抖病、腸炎病、弧菌病、黑鰓病、腐殼病、爛肢病、水腫病、鏈壺菌病、水黴病、擬阿腦蟲病、纖毛蟲病、蟹奴病、蜕殼不遂等。 [10] 
在疾病的防治工作中堅持預防為主,輔以藥物治療。認真做好養殖池塘的日常管理工作,保持池塘清潔,及時清除殘餌,不投腐敗變質的餌料,經常使用生石灰進行全池潑灑以殺死病原生物。發現養殖中華絨螯蟹出現異常情況,應認真分析,正確診斷病症,做到合理用藥,精準用藥。 [10] 
中華絨螯蟹生態養殖,就是保持養殖水域中消費者、分解者和生產者之間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平衡,即生態環境系統的生態平衡。改善養殖水體溶解氧、pH值條件,提高水體和底泥中的有益微生物數量,將大量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鹽。通過栽種水生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將無機鹽轉化為綠色植物。改進養殖模式,發展“以魚淨水、以蟹保水”的觀念,實施混養、稀養和輪養。在中國漁業轉型的關鍵時期,抓住機遇,努力發展生態養殖。 [10] 

中華絨螯蟹養殖品牌

有研究表明,中間江蘇境內重點養蟹區的太湖陽澄湖、湧湖、長蕩湖固城湖洪澤湖大縱湖、高寶湖等八大湖泊網圍養殖的品牌中華絨螯蟹雌蟹平均體質量130.3克,雄性體質量170.5克,符合農業行業標準大規格等級要求,呈現長江水系中華絨螯蟹特徵。品牌中華絨螯蟹具有規格大,營養豐富的特點。 [11] 

中華絨螯蟹主要價值

中華絨螯蟹經濟價值

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探索中華絨螯蟹的人工養殖,中華絨螯蟹的養殖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中華絨螯蟹的人工養殖已成為中國淡水名特優新品種養殖中的主導產業和支柱行業,在推動中國淡水養殖生產持續健康地發展中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 [12] 

中華絨螯蟹藥用價值

中華絨螯蟹不僅味美,而且有較好的藥用價值。在《本草逢原》、《本草拾遺》等歷史藥物專著上,都詳盡地記述了中華絨螯蟹的藥理功能。傳統中醫認為,蟹肉可清熱、散結、續傷、理脈、滋陰等;蟹殼還可清熱解毒、破瘀消積。現代醫學認為,中華絨螯蟹中豐富的維生素A,是人體內不可缺少的營養成分,它能促進生長,延緩衰老,維持上皮組織健康,增強人體對傳染病的抵抗力,還可防止夜盲症的發生。 [13] 

中華絨螯蟹營養價值

中華絨螯蟹被視為美味佳餚,是其特殊的營養成分所決定的,據分析測定,100克蟹肉中含維生素A高達5900國際單位,熱量高達582千焦耳,為水產品之冠,脂肪、碳水化合物、核黃素的含量均遠高於許多名特水產品。中華絨螯蟹營養成分分析如下:食用部分100克中含量,水分71.0克、蛋白質14.0克、脂肪5.9克、碳水化合物7.4克、熱量582.0千焦耳、灰分1.8克、鈣128.0毫克、磷145.0毫克、鐵13.0毫克、維生素A為5900國際單位、硫胺素0.03毫克、核黃素0.71毫克、尼克酸2.7毫克。 [13] 

中華絨螯蟹食用價值

中華絨螯蟹形態獨特、肉味鮮美、營養豐富,是水產珍品,歷來受中國民眾喜愛。幾千年來,讚美中華絨螯蟹的美食之篇不絕於世,古人有“不到廬山辜負目,不食螃蟹辜負腹”之説,每當“九九”重陽節之時,中華絨螯蟹黃滿膏膩,賞菊食蟹成為時尚。 [13] 
  • 注意事項
中華絨螯蟹(菜品)
中華絨螯蟹(菜品)(4張)
不宜人羣:患有傷風、發熱胃痛以及腹瀉的病人,消化道炎症或潰瘍膽囊炎、膽結石症、肝炎活動期的人都不宜食蟹;患有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硬化、高血脂的人應少吃或不吃蟹黃,蟹肉也不宜多吃:體質過敏的人不宜吃蟹。孕婦不宜食用螃蟹。 [14] 
進食原則:進食時注意“兩宜四不要”原則。 [15] 
兩宜:①宜搭配生薑、黃酒。中醫認為螃蟹性寒,有些人吃後會腹瀉,不妨搭配着鮮嫩的生薑一起吃,比如,吃蟹肉時蘸點姜醋汁,不僅能去腥、解膩,還有温中暖胃的作用。除了生薑,也可以喝點黃酒。黃酒性温和,有活血、暖胃、驅寒的功效。或者在蒸螃蟹時加點黃酒和生薑,既能去除蟹的寒氣,又可除腥味;②宜現蒸現吃。螃蟹最好是現蒸現吃。吃不完的熟蟹,可以裝入乾淨的容器內,密封冷藏保存。因為蟹腸等內臟極易滋生細菌,建議最多冷藏1~2天,時間久了會帶來安全隱患。如果蟹肉和蟹黃已經單獨挑出來了,可以放進冷凍室保存1個月以上。需要提醒的是,冷藏和冷凍的螃蟹再吃時一定要熱透。 [15] 
四不要:①不要吃生蟹。螃蟹是雜食類動物,生活在水底,喜歡吃死魚、死蝦等腐敗的動物屍體,體內容易攜帶致病菌。尤其是中華絨螯蟹,大多生長在污濁的河塘,蟹殼上又有大量病菌。有的人很喜歡吃醉蟹,享受蟹肉的鮮嫩,但蟹中攜帶的大量細菌並不能全部被白酒中的酒精殺死,所以不要為貪食美味而吃生蟹,一定要煮熟後吃。蒸、煮螃蟹時要注意,水開後至少還要再蒸、煮15分鐘以上;②不要同時過量飲酒。螃蟹是高嘌呤含量食物,尿酸高的人一次性攝入過多很容易引起急性痛風。酒精會促進嘌呤分解成尿酸,並抑制尿酸的排泄。如果吃了不少螃蟹的同時又飲酒過多,會加劇體內尿酸沉積,痛風發作可能性更大;③不要吃死螃蟹。螃蟹一旦死亡,體內的細菌就會大量繁殖,分解蟹肉,有的細菌還會產生毒素。如果人們吃了這樣的螃蟹就會引起食物中毒,常見的表現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嚴重者可發生脱水,甚至休克、敗血症等;④一頓不要超過3只,螃蟹高膽固醇、高蛋白,雖然美味,但一頓不宜超過3只,如果大量攝入蟹肉,對體內蛋白酶的需求就會增大,增加消化系統的負擔。平時不喜歡吃蛋白質類食物的人,猛然攝入過多可能會造成消化不良。另外,吃螃蟹時最好搭配吃些米飯或喝點粥。 [15] 
  • 選購技巧
選購時主要有以下“五看”:①看蟹殼。殼背呈黑綠色,帶有亮光,多為肉厚壯實;殼背呈黃色的,大多較瘦弱;②看肚臍。肚臍凸出來的,一般都膏肥脂滿;凹進去的,大多膘體不足;③看螯足。凡螯足上絨毛叢生,都螯足老健;而螯足無絨毛,則體軟無力;④看活力。將螃蟹翻轉身來,腹部朝天,能迅速翻轉的螃蟹活力強,易保存;⑤看雌雄。農曆八九月裏挑雌蟹,九月之過後選雄蟹,因為雌雄螃蟹分別在這兩個時期性腺成熟,滋味營養最佳。 [16] 

中華絨螯蟹禁捕政策

2019年2月1日起,為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的意見》,落實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工作部署,保護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有關規定,農業農村部對長江流域專項捕撈管理制度進行調整,停止發放中華絨螯蟹(河蟹)專項捕撈許可證。 [17] 
參考資料
  • 1.    曹善茂著.大連近海無脊椎動物: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03:282
  • 2.    Eriocheir sinensis H. Milne Edwards, 1853  .Catalogue of Life[引用日期2020-02-04]
  • 3.    丁玉娟,萬明科編著.中華絨螯蟹養殖技術:武漢出版社,1995.02:8-13
  • 4.    丁玉娟,萬明科編著 .中華絨螯蟹養殖技術 :武漢出版社 ,1995.02 :18-30.
  • 5.    毛瑞鑫, 王擁軍, 熊佔山, et al. 標準化稻田生態中華絨螯蟹養殖技術彙總[J]. 黑龍江水產, 2017(05):28-32.
  • 6.    Eriocheir sinensis  .Discover Life[引用日期2020-02-04]
  • 7.    龐顯炳主編.淡水水產動物健康養殖技術: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09:506-507
  • 8.    丁玉娟,萬明科編著.中華絨螯蟹養殖技術:武漢出版社,1995.02:58-62
  • 9.    廖伏初著.河蟹生態養殖: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01:22-53
  • 10.    高帆. 中華絨螯蟹池塘生態養殖[J]. 水產養殖, 2017(8).
  • 11.    孫金秋, 徐莞媛, 高煥, et al. 中華絨螯蟹營養生理學研究進展[J]. 水產科技情報, 2018(4):197-202.
  • 12.    王美垚. 中華絨螯蟹生殖調控研究進展[J]. 安徽農業科學, v.46;No.603(26):21-23.
  • 13.    丁玉娟,萬明科編著.中華絨螯蟹養殖技術:武漢出版社,1995.02:5-7
  • 14.    為什麼死螃蟹不能吃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9-07-22]
  • 15.    吃螃蟹兩宜四不要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9-07-22]
  • 16.    水產要“嚐鮮”,美味又安全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9-07-22]
  • 17.    農業農村部關於調整長江流域專項捕撈管理制度的通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19-02-13]
  • 18.    中華絨螯蟹  .物種多樣性數據平台 ESPECIES[引用日期2023-06-21]
  • 19.    中華絨螯蟹  .中國動物主題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6-21]
  • 20.    唐建華,歐陽敏主編,江西水產經濟動物圖譜,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12,第29頁
  • 21.    唐建華,歐陽敏主編,江西水產經濟動物圖譜,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12,第31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