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這種蟲

鎖定
而環節與環節之間只有很細微的一點連接,似花瓣之連接於花跗。頭部也是方的,那裏的毛刺更多,因之不能看清它本來的面目。它被許多驚詫的目光所射擊,它不敢爬行。有人膽怯地用草葉觸它一下,它無可奈何地微微蠕動,説明它並不曾死,但也只有在這樣蠕動之際,人們就很容易擔心它會即將脱節,解體,假如它的一節不幸被觸脱了,那自然就是全體的死亡。這先生來了,他看見這裏圍了很多人,他向那中心注視。“一個蟲。”他看見了,同時,他接受了很多疑問的目光。“這是一個什麼蟲呢?老先生?”那些目光説。
中文名
這種蟲
體    裁
散文、詩集
作    者
李廣田
出    處
選自《日邊隨筆》

這種蟲作品原文

一羣人,圍住了一個蟲。“真奇怪!這是什麼蟲呢?”大家都很驚訝。其中沒有一個人是曾經見過這種蟲的,更沒有是一個既醜陋而又奇怪的蟲。它醜陋,甚至使人生畏;它奇怪,就叫人離不開它:
這到底是一個什麼蟲呢?沒有人能夠回答。
正當大家驚訝不止的時候,忽然又一位老人能指出這蟲的名字。
這蟲有一寸長。像一根小手指那麼粗。身體是方的,綠色,透明。每一個環節上都有淡黃色的斑點,又頗長的毛刺。
“不錯,”他説,而且笑着,“是‘有’這麼一種蟲。”
他絲毫不表示驚訝,他像一個淵博的昆蟲學家全的答覆,心裏的驚訝也消逝了。
當然的,這還有什麼可問呢。假設你再問他,那答覆是可以想到的:
“這種蟲是怎樣生活呢?”
“這種蟲就是‘這樣’生活。”
“這種蟲是怎樣變化呢?”,又一再肯定地説道:“一點也不錯,確乎是‘有’這麼一種蟲呢。”
大家聽了,也並不問為什麼,似乎已獲得了完
“這種蟲就是‘這樣’變化。”
“那麼這種蟲到底叫什麼蟲呢?”
“這種蟲啊,這種蟲就叫‘這種蟲’。”
如此而已,人們,為了他的老年,而且因為他曾經作了一生的研究工作,就尊敬他,不問他,不駁他,似乎相信他。而他呢,他就憑了他的老年,他的一生的研究工作,而隨時隨地都坦然地指明:“這個就是這個。”他是現存的最古老的哲學家。

這種蟲作品鑑賞

本篇散文主要圍繞一隻奇怪蟲展開敍述,通過人們對蟲的不同態度,諷刺批判了現實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不懂裝懂,處處以博學者自居的現象。
文章從大家圍住一隻不認識的奇怪的蟲開始,從而引出“這種蟲”。接着用整整一段的篇幅詳細描寫蟲之奇怪,這樣寫,一方面突出蟲確實很奇怪,大家的驚訝不足為怪,另一方面,為老先生的出場製造了氛圍。接着通過書寫老先生的“注視”、“笑着”、“絲毫不驚訝”等表情,寫出了老先生看到蟲時的反映之不同,老先生的“不驚訝”與大家的驚訝、老先生的“無所不知”與大家的不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接着運用一組簡潔的假設性對話寫出老先生其實並不比大家知道得多。最後一段在點明主旨的同時,也表露了作家的情感態度,指出老先生憑藉自己的老資格和功績處處表現出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姿態,揭示了他強不知以為知的虛偽與做作。最後一句不露聲色地給予了進一步的諷刺。另外,也借眾人對老先生的態度,批判了眾人的唯唯諾諾,人云亦云。這使得文章在充滿詩意的同時,又具有了強烈的現實意義。
文章風格質樸,感情含蓄,於冷靜敍述中暗含諷刺。文章主要採用了對比、諷刺的手法,以小見大,反映出作家敏鋭捕捉生活的能力。 [1] 

這種蟲作者簡介

李廣田(1906-1968),現代散文家、詩人,在詩歌創作的同時也從事散文創作,他的散文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鮮明的地方色彩。代表作有散文集《畫廊集》、《銀狐集》、《雀蓑記》、《日邊隨筆》等。散文名篇有《山之子》等。他的創作可分為前中後三個階段。1930-1937年底為創作前期。他這個時期的創作主要有《畫廊集》、《銀狐集》等,主要取材於童年和故鄉的生活,以獨特的敍事角度彌散出鄉土文化特有的純樸靜謐的情調,豐富了“鄉土文學”園地。在藝術格調上,人物的悲劇命運使散文形成了一種悲劇氛圍,從而使其前期散文籠上了一層淡淡的哀愁。從1937年全面抗戰始,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止,是李廣田創作的中期。他在創作上也獲得了豐收,《雀蓑記》、《日邊隨筆》就寫於此時期。較之前期,散文題材更加多樣,視野更加開闊,思想更富戰鬥性,個人傷感或身邊瑣事幾乎絕跡,社會時代的印記處處可尋;樸實、自然、真摯、親切的基本格調未變,但文風卻趨於明朗、犀利,時或採用更見鋒芒的雜文筆法。新中國誕生後到1968年作家去世是李廣田的創作後期,這十九年只創作了薄薄的一本詩集《春城集》,以及少量散見於報刊的散文等。主要歌頌了平凡的事情,平凡的工作,平凡的人,表現了詩人一貫的樸實、渾厚、真摯、親切的風格。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