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海關景區

鎖定
山海關景區,是國內的一處旅遊景點。山海關古稱榆關,也作渝關,又名臨閭關,因其北倚燕山,南連渤海,故得名山海關。山海關匯聚了中國古長城之精華,有“天下第一關”之稱。與萬里之外的嘉峪關遙相呼應,聞名天下。
山海關城,周長約4公里,與長城相連,以城為關,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門,多種防禦建築,1961年,山海關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國務院將山海關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旅遊區,“老龍頭”、“孟姜女廟”、“角山”、“天下第一關”等六大風景區對中外遊客開放,聞名國內外。
2018年11月,山海關景區重返5A級景區。2021年1月,入選河北省智慧景區示範點。
中文名
山海關景區
外文名
Shanhaiguan scenic spot
地理位置
秦皇島市山海關城南5公里處 [4] 
氣候條件
暖温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營業時間07:30-18:00 18:00停止售檢票 [4] 
景點級別
AAAAA級
門票價格
天下第一關40元 [5] 
著名景點
第一關老龍頭角山長壽山孟姜女廟
官方電話
0335-5051106 [3] 

山海關景區歷史沿革

秦皇島山海關景區
秦皇島山海關景區(35張)
明長城東端的一座關隘,在今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依燕山,傍渤海,形勢險要,有“天下第一關”之稱。
洪武十四年(1381年)築城建關設衞,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關。清乾隆二年(1737),撤衞置臨榆縣,為縣治所在地。新中國成立前後,先後設秦榆市(今秦皇島市)山海關辦事處、遼西省(今遼寧省)山海關市。1952年11月,山海關市劃歸河北省。1953年,撤市改稱秦皇島市山海關區。
今山海關附近地區古為榆關、渝關、臨渝關、臨閭關。古渝關在撫寧縣東二十里,北倚崇山,南臨大海,關口非常險要。
隋開皇三年(583年),築渝關關城。開皇十八年(598年),隋文帝漢王楊諒將兵伐高麗,出臨渝關。正值漲水季節,後勤運輸不力而還。大業九年(613年),楊玄感起義,李密謂楊玄感曰:天子出征,遠在遼外。據臨渝之險,扼其咽喉,可不戰擒也。大業十年(614年),隋煬帝複議伐高麗,至臨渝宮。
唐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太宗徵高麗,自臨渝還。開元二十年(732年),契丹首領可突幹叛亂,幽州道副總管郭英傑屯於渝關外,為可突幹所敗。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叛亂,平盧軍節度使劉正臣來歸,不久遣先鋒使董秦襲渝關,入北平。天覆三年(903年),契丹阿保機遣其將阿缽寇渝關,劉守光戍平州,誘執之。
山海關衞星地圖 山海關衞星地圖
五代後梁乾化年間,渝關為契丹所取,薛居正指出:“渝關三面皆海,北連陸。自渝關北至進牛口,舊置八防禦兵,募士兵守之,契丹不敢輕入。及晉王李存勖取幽州,使周德威為節度使,德威恃勇,不修邊備,遂失渝關之險。契丹芻牧於營、平二州間,大為邊患。”後唐清泰末年,趙德鈞鎮守盧龍石敬瑭在太原叛亂,並求援於契丹,耶律德光許之,其母述律後曰:“若盧龍軍北向渝關,亟須引還,太原不可救也。”宋宣和末年,渝關為女真所得。
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中山王徐達奉命修永平、界嶺等關,帶兵到此地,以古渝關非控扼之要,於古渝關東六十里移建山海關,因其北倚燕山,南連渤海,故得名山海關。臨榆縣明代屬永平府,境內建制盧龍縣撫寧縣昌黎縣、永平衞、山海衞。縣下實行裏甲制,裏亦稱社、屯,當地民編為社,遷來者編為屯。清代,沿用明制,屬直隸省永平府,轄盧龍、撫寧、昌黎縣。
山海關衞星地理圖 山海關衞星地理圖
清乾隆二年(1737年)在山海關增設臨榆縣。《大清一統志·永平府·臨榆縣》中記載:“秦皇島,在臨榆縣西南二十五里,入海一里,四面皆水。相傳秦始皇嘗駐蹕於此。”乾隆二十一年《臨榆縣誌·古蹟》中記載:“秦王島,在城西南二十五里,海水環之。世傳秦始皇求仙駐蹕於此。”光緒四年《臨榆縣誌》對秦皇島的描述見多且詳:“秦王島,距城西南二十五里,山脈由東轉西,插入海中,橫壓水面,遠望形如卧蠶,海陽鎮之水口山也,上有觀音寺。”
山海關1990年以前被認為是明長城的東北起點(現已發現的明長城起點位於遼寧省丹東市寬甸縣虎山鎮——虎山長城),境內長城26公里,位於秦皇島市以東10多公里處。據史料記載,山海關自1381年建關設衞,已有600多年的歷史,自古即為我國的軍事重鎮。山海關的城池,周長約4公里,是一座小城,整個城池與長城相連,以城為關。城高14米,厚7米。
明末女將軍秦良玉鎮守過山海關。李自成吳三桂在此激戰。
2021年1月,入選河北省智慧景區示範點。 [2] 

山海關景區建築規格

石印版1931年的臨榆縣地圖 石印版1931年的臨榆縣地圖
山海關的城池,周長約4公里,是一座小城,整個城池與長城相連,以城為關。城高14米,厚7米。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門,並有多種古代的防禦建築,是一座防禦體系比較完整的城關,有“天下第一關”之稱。以威武雄壯的“天下第一關”箭樓為主體,輔以靖邊樓、臨閭樓、牧營樓、威遠堂甕城,東羅城、西羅城等長城建築,向遊客展示了中國古代城防建築風格。山海關是一座文化古城,明代城牆建築基本完好,主要街道和小巷,大部保留原樣,特別是保存眾多的仍有一批四合院民居使得古城更加典雅古樸。使古城最為增色的是關城東門,天下第一關城樓,聳立長城之上,雄視四野。登上城樓二樓,可俯視山海關城全貌及關外的原野。北望,遙見角山長城的雄姿;南邊的大海也朦朧可見。天下第一關城樓南北,還有靖邊樓、牧營樓和臨閭樓等建築。漫步在萬里長城之上,會使你感受到我們祖先的偉大和炎黃子孫的非凡智慧。
繁華山海關 璀璨秦皇島 繁華山海關 璀璨秦皇島
山海關城平面呈四方形,周長八里一百三十七步四尺,寬五丈,深兩丈五尺的護城河圍繞其外。城牆外部以青磚包砌,內填夯土,高約十四米,寬七米。有城門四個,東稱“鎮東門”,西稱“迎恩門”,南稱“望洋門”,北稱“威遠門”。四門俱存,東門即為“天下第一關”,保存最為完整。城門台上座有天下第一關城樓,實測城台高十二米,城樓高十三點七米,樓東西寬十米零一,南北長十九米零七,樓分兩層,上覆灰瓦單檐歇山頂,樓上、下兩層,北、東、南三面開箭窗六十八個,平時關閉,用時開啓。西面屋檐的正中懸掛黑字白底巨幅匾額,上書“天下第一關”五個大字,字跡蒼勁、雄渾,為明成化八年(1472年)進士蕭顯所書,現真跡藏於樓下,樓外所懸為1920年摹製品。
關城西門原亦有樓,與東門天下第一關城樓規模相同。亦有匾額題字“祥靄榑桑”,系清乾隆九年(1744年)御書。因年久失修,早已殘破不堪,於一九五三年拆毀。關城南門樓的規模和東、西兩門樓相同。匾額題字“吉里普照”。明嘉靖八年(1529年)修建。因年久失修,亦破損嚴重。於一九五五年拆毀。北門上有門樓,啓六年(公元1627年)建,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員外郎邵可立、副將劉孔尹重建。建後城樓多次遭受火災,故廢棄未修。
山海關城四座城門的外部均有甕城,現僅存東門甕城,周長三百十八米,甕城門向南開,與第一關券門成直角形。甕城西面牆長八十五米,北牆長八十三米,東牆長七十二米,南牆長七十七米,城高十三米。甕城牆上寬度,西為十五米,東為九點七米。
山海關城還有東羅城、西羅城、南翼城,北翼城。
東羅城:據《臨榆縣志》載:“東羅城傅大城之東關外,高二丈三尺,厚丈有四寸,週五百四十七丈四尺,門一,在城東,即關門,為東西孔道。建樓於上曰‘服遠’。水門二,角樓二,附敵樓七。明萬曆十二年(公元1584年),主事王邦俊、永平兵備副使成遜建。初設三門,清康熙四年(1665年)移關時,通判陳天植、都司孫枝茂、守備王御春重修。因塞南北二門,即以東門為關門。舊設敵樓,今廢。環城為池,週四百有二丈九尺。”據實測,東羅城周長約四華里。今東羅城關門門額上嵌有石匾一塊,刻“山海關”三個大字,但因風蝕雨剝,字跡已模糊不清。另外在東羅城的城牆上有不少青磚磚脊上燒製有當年參加築城的單位和時間的文字。發現這種帶有文字的磚就達九種,分別為:“萬曆十二年真定營造”,“萬曆十二年德州營造”,“萬曆十二年建昌車營造”,“萬曆十二年燕河路造”,“萬曆十二年樂亭縣造”,“萬曆十二年撫寧縣造”,“萬曆十二年盧龍縣造”,“萬曆十二年遷安縣造”,“萬曆十二年灤州造”。這些燒製着文字的磚可以看出,當時參加修築東羅城的既有營、路,又有州、縣,動用了大批軍隊將士和地方民夫。
西羅城:據《臨榆縣誌》載:“西羅城,傅大城之西關外,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巡撫朱國棟請建,工未畢,通改革中止。門一,在城西,曰‘洪宸’。城未建時,即有拱宸樓,不知何年始建。因土築易圮,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副將楊元改用磚石。”今“拱宸門”及西羅城均毀。
南北翼城,分別距關城南、北二里,建築形制相同。據《臨榆縣誌》載:南北翼城城牆均高“二丈有奇”,城“週三百七十七丈四尺九寸”,城南北各有一門。為“明巡撫楊嗣昌建”。兩座翼城皆毀,僅存殘址。
另外,在關城東南角舊有奎光樓,東北角舊有威遠堂,東羅城南北兩隅,築有牧營樓,臨閭樓。以上四樓早已毀掉。關城中心,還有一座高二丈七尺,方五丈,穿心四孔的鐘鼓樓,此樓解放前就已破爛不堪,解放後因阻塞交通,於1952年拆除,後復建。
在關城東二里歡喜嶺上,還築有一座威遠城,相傳為明山海關總兵吳三桂所築。實測其遺址,周長六百一十四米。此城地處要害,遙控四野,與關城成掎角之勢。

山海關景區主要景點

山海關景區山海關長城博物館

山海關長城博物館座落在山海關古城“天下第一關”腳下,是國內最大的長城專題博物館。建於1991年,2003年進行改陳,其主題陳列《華夏脊樑》在2005年被評為“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2007年又擴建改陳,於2009年7月29日對外免費開放。是國家二級博物館,第四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擴建改陳後的山海關長城博物館佔地2.1公頃,建築面積6230平方米,陳列面積3600平方米,展線1500延長米,主題陳列分為《萬里長城》和《萬里長城—山海關》前後兩個部分,展出文物1100餘件(組)、各類圖片圖表623幅、雕塑藝術品36件、模型景觀18組、多媒體9組、立體電動圖表9組。陳列共分長城歷史、長城建築、長城經濟文化、長城、龍首春秋、雄關軍事、名關人文、龍珠異彩八個部分,充分展示出了長城的歷史積澱和文化積澱
長城博物館免費向遊客開放,觀看效果反映很好,暑期每天平均接待人次在二千左右。山海關長城博物館以其精美的設計,合理的佈局,恢弘的氣勢,豐富的內涵,成為歷史文化展示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科普知識普及基地,是瞭解長城知識,弘揚長城文化,感悟長城精神的最佳課堂。

山海關景區五座牌坊牌樓

也叫牌坊,最早見於周朝,古代用於表彰節孝的紀念物,後來多見於園林、寺觀、宮苑、陵墓和街道、路口或要道,是中國特有的建築藝術和文化載體。牌樓是一種有柱子像門形的建築物,一般比較高大。牌樓有木牌樓、石牌樓、琉璃牌樓、木石混合、木磚混合幾種。一些大的慶祝活動中,也有用竹、木等扎彩搭成的臨時牌樓。牌樓是山海關古城的亮麗景觀,也從一個側面表達了山海關的歷史文化。
山海關古城原有許多牌樓,查閲民國十八年《臨榆縣誌》,還記載有52座。在山海關古城保護開發過程中,追循歷史,從原來廢棄掉的50多座牌坊中精心挑選出來其中的五座牌坊,現已修復完成,用以紀念那些曾在關城歷史中留有非同尋常印記的文人志士,即:維藩首善坊、進士坊、獨乘驄馬坊、尚書坊、節制四鎮坊。

山海關景區大悲院

山海關作為京畿門户重鎮和關內外民族融和的交匯地域,大悲院成為區域內最重要的佛教文化傳播場所,在明清兩代有其深遠的影響力。
大悲院,即供奉觀世音菩薩的寺院。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在中國古代無數的神祗(zhī)中,和老百姓感情最深、關係最密切。慈悲:佛教用語,謂佛愛護眾生,給予安樂,稱為“慈”;憐憫眾生,祛除苦難,叫做“悲”。
原大悲院建於明代,毀於清代後期。2006年,通過古城保護開發,使大悲院得以再現原貌。
大悲院建築佈局呈南北縱軸線,四進,長160米,寬60米,佔地面積96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最前端為牌樓,而後依次為山門、鐘鼓樓、天王殿、東西下配殿、大雄寶殿、東西上配殿、大悲閣、後花園。在寺院東北側另建有四合院佈局的法事房、僧房等設施,建築面積230平方米。大悲院以佛教文化為主題,供奉銅雕千手觀音、地藏菩薩坐像三世佛坐像、十八羅漢像等。
適逢中華傳統文化蓬勃復興,傳統道德信念迴歸民心,大功德主發心重建大悲院,修葺殿宇、鑄造佛像、興修景觀、引進僧團,於2012年4月正式落成啓動,寶剎莊嚴、弘範三界、佛像金身、靈光耀眼,四眾弟子以戒為師,廣宣佛法。2012年11月23日上午,山海關大悲院將隆重舉行開光大典,少林寺第三十代方丈釋永信大和尚親任主持。

山海關景區長壽山

長壽山是國家4A級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東倚長城,與遼寧省交界,西臨“北方小桂林”燕塞湖,南靠角山長城,北偎燕山峻嶺,東西跨越6.5公里,是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相結合的旅遊景區
景區佔地面積13.34平方公里,最高峯鸚鵡峯海拔657.1米。該區地貌起伏較大,多奇峯怪石。集山石、洞窟、瀑溪、中草藥植物為一體,以雕塑、書法、建築等藝術手法為表現形式。主要景觀還有:神醫石窟、壽字碑林、世外桃源、石門勝蹟、子母龜石、樵夫觀天、雄師昂首、雙送對峙、漩靨潭、懸崖飛瀑、仙人洞、瑞蓮捧日、柳蔭聽濤等景觀。
景區中的“懸陽洞”玄妙幽深,是北方最大的天然形成穿透式的花崗岩石洞。稱做“天險要隘”的長城奇景三道關“長城倒掛”景觀,全長數百米,依山而建,隨形就勢,嶙峋險峻,具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防禦優勢。
神醫石窟位於長壽山景區神醫山東部山腰,由當代著名書法家吳作人所書。石窟依山就勢,是以張仲景華佗李時珍等古代名醫雕像與醫學學説碑刻為主體的石窟羣,巍峨挺拔、氣勢雄偉。
位於景區三道關內的懸崖飛瀑景觀,亦有“匹練當空”之説。古人有詩描寫此景:“誰將匹練掛崖巔,三道關前吼瀑泉,峭壁摩天銀河瀉,晴空未雨玉虹懸。”

山海關景區角山

角山景區位於山海關城北3公里,系燕山山脈,主峯海拔519米,與后角山南北對峙恰似龍首戴角,故名角山。山頂較平整,人稱“角山台”。角山是萬里長城跨越的第一座高峯,又有“萬里長城第一山”之美稱。山上建有棲賢寺,是明清時期文人雅仕讀書消夏之所,被稱為山海關文化的搖籃。
景區佔地面積3平方公里,集自然山地風光,長城建築精華與儒、釋、道教文化於一體,索道貫穿其間,可攬敵台聳立,峯巒起伏,古寺幽深,氣象奇景。景區先後被國家林業部、地質部命名為“國家級森林、地質公園”,首批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秦皇島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角山四季特點分明,春花、夏綠、秋風、冬雪。現有二龍戲珠、天然大佛、角山長城遺址、棲賢寺、大平頂等景點,可觀“山寺雨晴”、“瑞蓮蓬日”“ 棲賢佛光”、“角山雲海”等景觀。在大平頂上還可東望遼瀋平原;西望竭石五峯、燕塞湖;南望碧波萬傾的大海;北望峭壁奇石。角山景區每年在春、秋兩季舉辦“踏青節”、“登高節”,吸引了大批中外遊客,滿足了人們崇尚自然和分享自然的美好心願,為景區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山海關景區靖邊樓

靖邊樓是山海關城的東南角樓,椐《臨榆縣誌》記載,靖邊樓為明初徐達建關時所建,明成化十五年(1479)和萬曆十五年(1587)都進行了維修。
清朝,山海關內外一統,長城失去邊防作用,靖邊樓逐漸荒廢,雍正年間,在靖邊樓原址上改建成奎星樓。1933年1月,日軍侵略山海關時,從城東南進攻,奎星樓被炮火所擊,後因年久失修,逐漸塌毀、拆除。靖邊樓是1986年在靖邊樓的原址上修復的,重修時,經專家研討,政府批准,決定恢復明朝靖邊樓原貌,也就是明代初始建成的模樣,樓平面是矩尺形,樓高13.74米,建築面積658.41平方米,雙層磚木結構,雙重檐歇山式灰筒瓦頂,共設56孔箭窗,“靖邊樓”三字為四川書法家侯正榮書寫。
樓內展出的是陝西出土的秦始皇兵馬俑將士和秦始皇銅車馬複製品,上千個兵馬俑在樓內陳列,顯示出中國古代將士威武不屈的形象。

山海關景區山海關總兵府

山海關總兵府,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初為山海衞衙署,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升級為山海關總兵府。在明末的26年中,先後有23任總兵官在此履職,直接指揮了薩爾滸戰役、西平堡戰役、寧錦大捷等重大歷史戰事,親歷了明王朝的滅亡、大順政權的崩潰以及滿清勢力的入關。
總兵府衙署佔地面積23603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9315.2平方米,由南至北依次為府前街、牌樓、大門、儀門、戒石坊、大堂、二堂遺址保護區、三堂遺址保護區、兵營,形神威嚴,氣勢雄渾。
總兵府衙署的復建,宣告了山海關古城600年身世的完整復原。作為山海關這座戰爭堡壘的指揮中樞,總兵府是整個山海關古城的思想靈魂,在源遠流長的中國長城文化中,總兵府景區歷史性地使明清戰爭史實成為傳統文化核心,客觀地闡釋了明清戰爭對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重大影響

山海關景區角山長城

山海關 山海關
角山長城距古城山海關北約3公里,濱海城市北戴河有40公里。系燕山餘脈,是關城北山巒屏障的最高峯,海拔519米。其峯為大平頂,平廣可坐數百人,有巨石嵯峨,好似龍首戴角,故名。角山景點,主要有角山長城敵台角山寺、瑞蓮捧日。角山是萬里長城從老龍頭起,越山海關,向北跨越的第一座山峯,所以人們又稱它為“萬里長城第一山”。
角山長城建於明洪武初年,從山腳旱門關到大平頂共1536延長米。城牆大部分就地取材,毛石砌築,局部為城磚和長條石砌壘,角山長城的高度和寬度,有明顯的隨山就勢特點。這裏長城高度一般為7-10米,寬度平均4-5米。在山勢陡峭之處,也有利用山崖砌築的,可窄到2.7米寬。這些牆段,外側十分險峻,難於進攻;內側又十分低矮,便於登牆作戰。角山形勢險要,角山長城也險峻異常,這裏的長城,或低緩蜿蜒,或直入雲天,遠望如帶倒掛山巒,實為壯觀。古詩云:“自古盡道關城險,天險要隘在角山,長城倒掛高峯上,俯瞰關城在眼前。”
角山長城集山、城、寺為一體。大門是仿明代城堡建築形式設計的,其造型像個“山”字。正額“角山長城”匾是原國務院副總理、中國長城學會會長黃華題寫的,背額“碧海雄峯”匾為當代詩人賀敬之的手筆。有詩云:“自古盡道關城險,天險要隘在角山”,足以證明角山的險要。角山長城是明朝遼東鎮薊鎮兩座軍事重鎮的界線,建有敵台、戰台5座,關隘一座。站在角山最高峯大平頂上,極目遠眺,令人遙想到當年古戰場上鼓齊鳴、刀光劍影的壯闊場面。
角山深劾之有一座古樸雅臻的古寺——棲賢寺。明代書法家蕭顯、兵部左侍郎詹榮、監察御史鄭己等都曾寄居於此,潛心求學,固而這裏被譽為“山海關文化的搖籃”,並修建了魁星閣。喜好古典文學的人可以到這裏感受一下蕭顯等當年寒窗苦讀的情景。
角山頂是觀日出的理想之處,在這裏可以看到“瑞蓮捧日”的壯觀景象。夏秋雨季遊覽棲賢寺,您也許會遇到“山寺巍峨逼太清,下方陰雨上方晴。階前俯視蛟龍鬥,檻外高懸日月明”的奇景。“瑞蓮捧日”、“山寺雨晴”、“角山雲海”、“棲賢佛光”被稱為“角山四奇”。

山海關景區文化內涵

山海關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世界文化遺產——中國萬里長城的形象代表之一。
“天下第一關”匾額,長5.19米,高1.5米,為明代著名書法家蕭顯所書,字為楷書,筆力蒼勁渾厚,與城樓風格渾然一體,堪稱古今鉅作。相傳,最後的“一”字,不是一起寫上去的,而是書者將蘸滿墨汁的筆拋向空中點上去的。
走下“天下第一關”城樓,可到長城博物館參觀,那裏將向您展示萬里長城的古與今以及令人驚歎的實物展品。在古城內,品嚐地方風味小吃,會使你的遊興大增,並領略到山海關的風土人情。
山海關人文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在這裏勞動生息了。
山海關景區內名勝古蹟薈萃、風光旖旎、氣候宜人,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古城和旅遊避暑勝地,區內有開發和觀賞價值的名勝古蹟達90多處。2000年,山海關景區被評為第一批4A級旅遊景區;2001年,國務院下文將秦皇島市山海關區正式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山海關旅遊景區以長城為主線,形成了“老龍頭”、“孟姜女廟”、“角山”、“天下第一關”、“長壽山”、“燕塞湖”六大風景區,全部對中外遊客開放,是國內外著名的旅遊區。其中:山海關長城匯聚了中國古長城之精華。明萬里長城的東起點老龍頭,長城與大海交匯,碧海金沙,天開海嶽,氣勢磅礴,馳名中外的“天下第一關”雄關高聳,素有“京師屏翰、遼左咽喉”之稱;角山長城蜿蜒,烽台險峻、風景如畫,這裏“榆關八景”中的“山寺雨晴,瑞蓮捧日”及奇妙的“棲賢佛光”,吸引了眾多的遊客。孟姜女廟,演繹着中國民間傳説——姜女尋夫的動人故事,陳運和詩讚“長城靠多少無名氏血汗築成,專家學者已無從考證,唯獨姓名俱有的一代英雄,竟是‘半邊天’中的一種光榮”。中國北方最大的天然花崗岩石洞——懸陽洞,奇窟異石,泉水潺潺,宛如世外桃源。塞外明珠燕塞湖,美不勝收。
門票價格:山海關箭樓門票:40元,全票110元(可坐遊覽車),天下第一關:山海關古城體驗遊50元,包括天下第一關,兵部分司署和鐘鼓樓。

山海關景區巨匾之謎

天下第一關 天下第一關
這塊舉世聞名巨匾。它大約6米長,1.5米寬,寫有“天下第一關”五個正楷大字。其筆力之凝重,骨氣之遒健,氣勢之豪壯,一看就知道,應該是出自某位書法大家之手。但匾上除了五個大字外,並沒有留下任何落款,讓人不免有點遺憾與費解。
有關這塊巨匾的書寫人,大致有四種説法。
一説是明代成化八年進士、山海關人蕭顯所題。此説見於清光緒四年編纂的《臨榆縣誌》。但書中在有關記載的前面,卻加上“相傳”兩字,這就顯得不十分肯定了。而在當地的民間傳説中,有關蕭顯題匾的故事卻活靈活現,説是他大筆揮毫之後,叫人把巨匾掛上城樓,一看,卻發現“下”字少了一點,怎麼辦?正當圍觀者議論紛紛之際,只見蕭顯抓起一塊麻布,揉成一團,沾上墨汁,往上奮力一拋,恰好就打到了點兒上,這一下,匾額就更顯得氣勢不凡了。我以為,此説雖然有趣,但一個讀書人,能否有如此精準的眼力和非凡的臂力,恐怕,只能是人們想象中的誇張與浪漫了。
二説是明代嘉靖年間武英閣大學士嚴嵩所題。此説見於1933年出版的《榆關抗戰史》。書載明代嚴嵩所題的匾,每字大1.7米見方,一向藏放在關城東南角的魁星樓中。日寇攻破山海關時,將其掠往東京,並公開陳列。從當年所拍攝的老照片上看,該匾的“第”字,寫成“竹”字頭。而現存山海關的這塊匾,其“第”字,卻分明寫成了“草”字頭。以此推論,巨匾真跡很可能有兩塊,分別為蕭顯和嚴嵩所題。但有人遍查明清兩代的各種地方誌,全不見有關嚴嵩的記載。也許,因為嚴嵩是臭名昭著的奸相,世代精忠報國的山海關人,對此全都諱莫如深,避而不談吧?
此外,還有清代山海關人餘一元及譚從簡所書的兩種傳説。但這兩説均不足信,因為早在明代中葉的《永平府志》中,就明確記載山海關上已有“天下第一關”之巨匾。因此,餘、譚二人即便題過匾,也只能是依照前人的留墨摹寫罷了。
那麼,真正為現存巨匾題字者,又該是誰呢?有待後人研究。

山海關景區氣候條件

山海關位於中國東北部渤海之濱,東經119°24’至119°51’,北緯39°48’至40°07’,是隸屬於秦皇島市的一個城區,在市之東北部。
北依燕山,南臨渤海,東接遼寧,西近京津。自然區域面積180平方公里,人口12.5萬。境內有石河、潮河沙河等主要河流。氣候屬東部季風暖濕帶濕潤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雨量充沛,氣候宜人。年平均降雨量736毫米,最大積雪深度13釐米,最大凍結深度85釐米,空氣平均相對濕度62%。
據傳山海關城樓“天下第一關”匾額真匾,在日本侵華時被搶運到日本,匾額是後來仿製的。

山海關景區榮譽成績

1985年被列為“全國十大風景名勝”之首;
1987年“萬里長城—山海關”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保護遺產”名錄;
1991年山海關暨老龍頭長城被評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
1992年被確定為“'92中國友好觀光年”國家級旅遊路線
1993年被確定為“'93中國山水風光遊”重點遊覽延伸點;
1994年被確定為國家文物古蹟重要旅遊線路
1995年被確定為“中國民俗風情遊—長城風情”旅遊線路;
1999年全國首批被命名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長壽山、角山、燕塞湖被命名為“國家森林公園”;
2000年被中央文明辦、國家旅遊局授予“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稱號;
2000年全國首批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2001年被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2002年長壽山角山燕塞湖被命名為“國家地質公園(柳江盆地國家地質公園);
2007年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審核批准評為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015年10月9日被國家旅遊局通報批評,取消5A級資質
2018年11月,山海關景區重返5A級景區。

山海關景區相關詩文

山海關及各景點相關詩文:
《出榆關》戚繼光
前驅皆大將,列陣盡元戎。
夜出榆關外,朝看朔漠空。
《山海關》江南靖士
不再控山海,尚存雄偉城。
幾回摩冷堞,想象昔陳兵。
《山海關》明代學士黃洪憲
長城古堞俯滄瀛,百二河山擁上京。
銀海仙槎來漢使,玉關秋草戍秦兵。
星臨尾部雙龍合,月照平沙萬馬明。
聞道遼陽飛羽急,書生急欲請長纓。
《山海關》清代納蘭性德
雄關阻塞戴靈鰲,控制盧龍勝百牢。
山界萬重橫翠黛,海當三面湧銀濤。
哀笳帶月傳聲切,早雁迎秋度影高。
舊是六師開險處,待陪巡幸扈星旌。
《山海關》(明)顧炎武
芒芒碣石東,此關自天作。粵惟中山王,經營始開拓。
東支限重門,幽州截垠堮。前海彌浩溔,後嶺橫岝崿。
紫塞為周垣,蒼山為鎖鑰。緬思開創初,設險制東索。
中葉狃康娛,小有幹王略。撫順矢初穿,廣寧旗已落。
抱頭化貞逃,束手廷弼卻。駸駸河以西,千里屯氈幕。
關外修八城,指揮煩內閣。楊公築二翼,東西立羅郭。
時稱節鎮雄,頗折氛祲惡。神京既顛隕,國勢靡所託。
啓關元帥降,歃血名王諾。自此來域中,土崩無鬥格。
海燕春乳樓,塞鷹曉飛泊。七廟竟為灰,六州難鑄錯。
《山海關》(清)魏源
嚴城當子夜,百道起邊聲。
島嶼天風起,如聞鴨綠兵。
《鎮東樓》(明)戚繼光
樓前風物隔遼西,日暮憑欄望欲迷。
禹貢萬年歸紫極,秦城千里靜雕題
蓬瀛只在滄波外,宮殿遙瞻北斗齊。
為問青牛能復度,願從仙吏換刀圭。
注:鎮東樓:山海關東門城樓
《觀海亭》(明)戚繼光
曾經澤國鯨兒息,更依邊城氛祲消。
春入漢關三月雨,風吹秦島五更潮。
但從使者傳封事,莫向將軍問賜貂
故里蒼茫看不極,松楸何處夢魂遙。
注:觀海亭:在山海關城南十里長城入海處老龍頭的寧海城城台上,可俯瞰大海
《澄海樓》(清)康熙
危樓千尺壓洪荒,騁目雲霞入渺茫。
吞吐百川歸領袖,往來萬國奉梓航。
波濤滾滾乾坤大,星宿煌煌日月光。
閬苑蓬壺何處是,豈貪漢武覓神方。
《澄海樓》(清)雍正
觀海登樓日未斜,晴空萬里淨雲霞。
才經一陣風過檻,倏起千堆雪卷花。
貝闕鰲峯如可接,鵬津蛟室豈終遐。
詭詞未許張融賦,到此方知語不誇。
《澄海樓》(清)乾隆
我有一勺水,瀉為東滄溟。
無今亦無古,不減亦不盈。
臘雪難為白,秋旻差共青。
百川歸茹納,習坎惟心亨。
卻笑祖龍痴,鞭石求蓬瀛。
誰能忘天倪,與汝共濯清。
注:澄海樓位於老龍頭入海處
《角山》(明)白瑜
山靈招隱已多年,穿石扳藤肯讓先。
謾説太行窮地盡,驚看溟海與天連。
低徊眼界塵凡外,笑傲身疑牛鬥邊。
不是恩寬容選勝,當關猶税買山錢。
注:角山位於距山海關城北約3公里處
《角山》(明)陳綰
每日城中見角山,入山始覺遠人寰。
香雲細嫋龍宮靜,石蘚斜侵烏道斑。
殿閣影從滄海落,梵鐘聲度碧空還。
關門吏隱渾無事,猶羨僧齋盡日閒。
《燕塞湖》吳作人
人定勝天工,燕山蓄翠洪。
壩頭頃萬斛,湖上立千峯。
注:詩標題為後世之人所加。燕塞湖地處燕山腳下,位於旅遊名城山海關境內
《望夫石》(明)顧炎武
威遠台前春草萋,望夫岡畔夜烏啼。
九枝白日扶桑上,萬壘蒼山大海西。
國事祇憑三寸舌,老謀終惜一丸泥。
愁心欲共春貞女,目斷天涯路轉迷。
注:在孟姜女廟內。
《遊孟姜女廟》(清)德楞額
策馬雄關外,遙臨古寺頭。
清操留片石,烈氣稟千秋。
淚滴蒼峯翠,情牽碧海愁。
荒祠雖結伴,巾幗邈難儔。
《姜女墳》(明)徐渭
海山萬里渺無窮,秋草春花插髻紅。
自送夫君出門去,一生長立月明中。
《懸陽洞》(明)朱洪範
僻關偏雅趣,石洞隱山阿,萬草叢生合,羣峯壁立多。
跡稀迷小徑,夕照渺崇坡。欸欸朝天竅,層層闢俗窩。
造茲新大士,稱彼舊彌陀。邊臣欣勝集,遊子樂風和。
劇飲忘歸去,高懷發浩歌。一經題品處,萬古偕山河。
《懸陽洞》(清)陸開泰
峯環路折草芊芊,巖竇深藏別有天。
光透覆盆飛碧落,陽回葭管印珠圓;
雲留一線疑方吐,月映千尋似到煙。
靜卧洞中深寂寂,遙聽石鼓和潺湲。
《山海關》陳志歲
不再控山海,尚存雄偉城。
幾回摩冷堞,想象昔陳兵。

山海關景區其他景點

第一關、王家大院、老龍頭孟姜女廟長城博物館、樂島海洋世界、角山、長壽山、總兵府綜合文化旅遊景區。

山海關景區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又叫山海關民俗博物館,它坐落在雄偉的“天下第一關”西側,位於山海關東三條,是萬里長城起點的第一家。
王家大院是一個民俗類專題博物館,佔地十餘畝,建築面積2000多平方米,共分三個套院,18個展廳,是一個典型明清四合庭院。大院始建於明末清初,建築佈局非常嚴謹,風格典雅別緻。“清磚鋪地疊瓦房,花格窗户映迴廊,翠竹搖曳青草綠,燕語蝶舞花凝香。”王家興盛於咸豐年間,到了光緒年間已成為富商巨賈,佔據了山海關的“半壁江山”。王家大院的建築風格與山海關民俗博物館的展品,真實再現了古城文化發展的美麗畫卷,是滔滔歷史長河形成的寶貴財富。

山海關景區老龍頭

老龍頭 老龍頭
老龍頭位於秦皇島市山海關區城南5千米處,是萬里長城唯一集山、海、關、城於一體的海陸軍事防禦體系。在600餘年的變遷中,老龍頭書寫了一部歷盡滄桑的歷史,為愛國主義提供了良好的教材。老龍頭距山海關4公里。明遼寧虎山長城,西至嘉峪關,全長8851.8公里,薊鎮長城橫跨崇山峻嶺,蜿蜒發一條巨龍入渤海,故長城之首稱“老龍頭”。老龍頭由入海石城、靖滷台、南海口關和澄海樓組成。澄海樓高踞老龍頭之上,為明代所建,清康熙、乾隆年前重修。樓上有明朝大學士孫承宗所書“雄襟萬里”和清乾隆皇帝所書“澄海樓”匾額。樓壁鑲嵌有數塊歷史名人手書的卧碑。自澄海樓南下3層城台有一獨聳的石碑,鐫刻着“天開海嶽”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

山海關景區孟姜女廟

山海關孟姜女廟 山海關孟姜女廟
孟姜女廟又稱貞女祠,位於山海關城東約6公里的望夫石村後山崗上。孟姜女廟的修建,是民間故事“孟姜女哭長城”的產物。廟圍牆內佔地1.6畝,保護範圍佔地31.8市畝。順108畝組石蹬,直達廟內。廟內有前後兩殿,前殿有孟姜女像,左右侍有童男童女,兩側壁上鑲有碑刻,其中有乾隆、嘉慶、道光題詞。後殿原供觀音,殿後有“望夫石”,石上有坑,傳為孟姜女望夫足跡。旁有石台,台後有振衣亭,為孟姜女梳妝更衣處。廟東南4公里渤海中有兩塊礁石,傳為孟姜女墳。

山海關景區角山

角山 角山
角山位於距山海關城北約3公里處,是關城北山巒屏障的最高峯,海拔519米。其峯為平項,可坐數百人。
似龍首戴角而名。主要景點有角山長城、敵台、角山寺、瑞蓮捧日。角山是薊鎮長城從東部海中向北綿延所跨越的第一座山峯,所以又有“萬里長城第一山”之稱。角山的主要景點有角山長城、旱門關、棲賢寺等。
長壽山
長壽山景區位於山海關城東8.5公里處,東起黃牛山,沿長壽河向西展開,東西長6.5公里,區域頂峯175公頃,是一處集自然、人文景觀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現已發現歷史人文景觀18處,當代人文景觀20處,著名景觀有懸陽洞,神醫石窟、三道關、長城倒掛、壽字碑林、石門勝蹟等,景區山峻石奇,洞古窟新,水秀天清,林碧草芳,雕塑石刻,巧奪天工,淙淙溪水,蜿蜒川流。
“長壽山”三個字,全高17.17米,其中“壽”字高6.2米,筆力蒼勁,氣勢奪人,神態如生,仙意似動,又飽墨濃意,力透石碑。系當代最老書法家108歲的孫黑佛老先生之絕筆
長壽山景區背倚雄偉壯麗的萬里長城,長城猶如一條巨龍蜿蜒於羣峯眾壑之間,三道關長城被稱作“天險要隘”三關直插雲天,長城倒掛於絕壁,懸崖峭壁,峯高谷深,驚險非常。人無羊腸道,鳥飛無覓處,如何砌壘長城,已成千古之謎。
三道關
“長城倒掛”勝景位於舉世聞名的“天下第一關”山海關東北8公里處,這裏是萬里長城的一道險關,山海關長城十座關隘之一的“三道關”雄踞於此。三道關是古戰場抵禦外兵入侵的三道關口。這裏山高谷深,峽谷兩岸崖壁陡峭,在兩山對峙的峭壁峽谷之間設關三重。第一道關設在澗口,依山傍崖,鎖口若瓶;第二道關懸砌在絕壁之間,險峻異常;第三道關龍盤嶺腰,巨石高築,劈山截谷。站在澗口仰望,三道關高聳入雲。長城在這裏據險而布,砌立在陡峭的崖壁上,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氣勢壯觀。“長城倒掛”谷底為花崗岩石,兩山間相距68米。長城從谷底沿山背而上呈“V”字形結構。
這段長城為塊石壘砌,牆高4.7米,寬2米,總長度為468米,內外牆體以白灰漿砌造,敵台以城磚砌築。
由於“三道關”是古戰場,“長城倒掛”是軍事防禦體系,這裏曾多次發生戰爭。1924年的第二次“直奉戰爭”,這裏曾是主要戰場。

山海關景區本地小吃

山海關景區餑欏餅

餑欏餅 餑欏餅
相傳明朝將領戚繼光率領以浙江人為主力的“戚家軍”鎮守山海關,北方粗糧較多,戍邊士兵生活艱苦,因此有人利用每年五月長城沿線餑欏葉鮮嫩時機,製成餑欏葉餅,粗糧細做,改善生活。據説這種食品已經傳到日本。成品為一張秦皇島市山區常風的餑欏葉樹葉,內裹澱粉作皮,三鮮為餡的餅,餅皮隱約透明。味道三鮮和餑欏葉散發沁人的清香,是純粹的民俗食品。

山海關景區福順祥花生糕

花生糕 花生糕
花生糕系古代宮廷膳食,源於宋朝,後經元、明、清三個朝代600餘年,流傳。挖掘傳統不同口味的花生糕,宮廷膳食製作工藝,以精選白沙花生仁為主料,輔以長壽山上的上等蜂蜜等,經過熬、撥、砸,刀切成形等工序製成。成品呈片狀,多層次,顯明細網絡,疏鬆度強;食之口味樺脆,香甜利口,含口自化,令人回味無窮。花生糕由精緻白沙花生,上等蜂蜜等料配置而成。成品色澤淡黃,為多層疏鬆片狀,食之口酥鬆脆,香甜利口。清朝時期,慈禧太后來山海關遊玩,當地官員捧着花生糕,讓她品嚐,她嘗過後連連稱讚,從此定為宮廷的貢品,每年都要向皇宮進貢。從此山海關花生糕也就名揚四海了。

山海關景區回記糕點

回記糕點 回記糕點
清真食品,始建於1945年,因初創人是回民,又姓回而稱“回記”。原料用當地所產綠豆以及白糖,依秘方調製而成。特點:油而不膩,鬆軟香甜,口味醇正。

山海關景區四條包子

四條包子 四條包子
1958年開業的老字號企業。因坐落在古城山海關四條這條街上而得名,其店初創時,服務質量比較高,吸引顧客較多,而名氣越來越大。

山海關景區清河渾鍋子

清河渾鍋子 清河渾鍋子
清河渾鍋子傳承了山海關火鍋的民俗特色。以傳統紫銅火鍋為器具,將祖傳秘方燉制的老雞湯、特製醃酸菜、精選五花肉丸子燜子凍豆腐、各種海鮮放入鍋中,以炭火燉制,極具特色。其特點:白肉肥而不膩,丸子香嫩爽滑,酸菜解膩適口,海鮮提味獨特,凍豆腐吸油爽口,讓人百吃不膩,回味綿長。

山海關景區老龍頭景區

老龍頭長城是明代薊鎮長城的東部起點,是萬里長城中唯一的一段海中長城,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因其選址科學、建築獨特,被稱為“人類建築史上的千古奇觀”。
老龍頭長城的修築始於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當時是明太祖朱元璋為了抵禦元朝殘餘勢力的侵擾,由大將軍徐達在此修建的山海關前衞哨城。明代中、後期,明代防務的重點由蒙古轉向女真,由陸路轉向海路。老龍頭作為海上防禦的前沿,經抗倭名將戚繼光兵部尚書孫承宗、巡撫楊嗣昌等數位重臣名將的督師經略和增修加固,成為拱衞京師的海防要塞。
龍,是傳統的皇帝的象徵。這裏是老龍頭,無論哪條“龍”,都想在這裏抬抬頭,歷史上有多位帝王蒞臨於此,僅清代就有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五位皇帝12次登樓觀海。老龍頭歷經明清兩朝,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擔負着不同的歷史責任。終明一代,它是嚴密的海陸軍事要塞,清代順治至嘉慶時期則是觀海覽勝的佳絕處,自1840年以後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老龍頭重又擔負起抵禦帝國主義入侵的海防重任。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軍事建築,使老龍頭具有萬里長城任何地段也不能替代的軍事功能。
對外開放的老龍頭景區佔地面積600畝,由寧海城、澄海樓、入海石城、南海口關、龍武營、海神廟等28處景觀組成。這裏有萬里長城中唯一的一段入海石城、唯一的一座海上敵台、明代長城東部的第一個垛口、第一道關口、第一座觀海樓閣以及現存最完整的明代長城沿線海防兵營。在景區內,遊客可以乘海上游艇、騎沙灘摩托車、坐動力三角翼。在節慶日,遊客還可以坐上明代民間的大花轎、觀看“將士巡城”等仿古節目。

山海關景區澄海樓

是歷代長城上唯一的一座臨海樓閣,也是老龍頭景區的標誌性建築。清代自康熙至道光的五位12次登臨澄海樓,並留下了以《澄海樓》為題的詩51首之多。

山海關景區御碑亭

為重檐四角亭,原是清代乾隆十九年山海關知縣鍾和梅所建。乾隆帝曾四次蒞臨老龍頭,登樓賦詩,御碑所刻的乾隆題詩是乾隆八年到十九年所題的三首長詩。

山海關景區天開海嶽碑

經專家確立為唐朝碑刻,唐太宗時期薛仁貴東征高麗,途經於此立下此碑。八國聯軍入侵時將其推到,直到1927年張學良將軍來此,發現後重新立起。
入海石城:明萬曆七年(1579)薊鎮總兵戚繼光派參將吳惟忠增築。採用銀錠鐵榫法,上面築起九層花崗岩石,高超的工藝使入海石城形成了堅不可摧的海上堡壘,成為海上長城的精品、長城建築的絕品。

山海關景區守備署

守備在明代是防守一城一堡的長官,在清代系正五品武官,署中陳設為明代形制。為四進封閉式四合院,坐北朝南,佔地面積3210平方米,建築面積1043平方米。

山海關景區顯功祠

原在山海關城內,主要是表彰對山海關建城守城有功的重臣名將。現顯功祠內立有徐達、戚繼光、熊廷弼、孫承宗、袁崇煥朱梅、楊嗣昌等7位明代戍將的塑像。

山海關景區龍武營

分前後兩院和生活區,是一組反映明代軍營風貌的羣體建築。明朝天啓二年(1622)兵部尚書、內閣大學士孫承宗親臨山海關督師,在老龍頭設龍武營,訓練水軍。

山海關景區海神廟

此廟坐南面北,由北依次為四柱三樓牌坊、三孔石橋、山門、正殿(海神殿)、詩碑遊廊、天后宮、棧橋、觀海亭等。由古建專家孫大章先生主持設計。 歷經數百年的滄桑歲月,這座昔日的海陸軍事要塞,以其壯麗的風光、獨特的歷史地位,已成為舉世聞名的風景名勝地。2008年7月30日,奧運聖火的傳遞儀式在老龍頭長城舉行,古老的長城上飄揚着象徵“和平、團結、友愛”的奧運旗幟,長城精神又增加了一段難忘的和平樂章。令所有炎黃子孫為之震撼、為之驕傲、為之自豪。

山海關景區景區簡介

山海關景區位於河北省秦皇島東北15公里處,是中國華北與東北交通必經的關隘。建於明洪武年間(1381年),是萬里長城的最東端,是一座防禦體系完整的城關,歷史上曾是重要的軍事要塞。山海關建城符合“通川之道,要害之處”的古代城市規劃原則。該處正處於海陸咽喉要衝,在歷史上被稱為兵家必爭之地。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中山王徐達移關於此,連引長城為城之址,開始修建山海關。山海關城由關城、東羅城、西羅城、南翼城、北翼城、威遠城和寧海城七大城堡構成,四周有長4769米、高11.6米、厚10餘米的城牆,牆體高大堅實,氣勢宏偉。在東、西、南、北建有四個城門,城東南隅、東北隅建有角樓,城中間建有雄偉的鐘鼓樓。整個衞城建築規模宏偉,防禦工程堅固。山海關是明代創建“衞所兵制”的產物,明代的“屯田制”和改革政策又對山海關的鞏固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萬里長城是世界奇蹟。山海關是長城的起點,而山海關又有"天下第一關"之稱,是中國名勝古蹟薈萃風光椅旋、氣候宜人的歷史文化古城和旅遊避暑勝地。主要景區有長壽山景區、鱷魚湖、角山長城、老龍頭孟姜女廟、孟姜女苑、懸陽洞、燕塞湖
遊覽山海關主要是參觀東門鎮遠樓,也就是“天下第一關”。這座城門高約13米,分為上下兩層,造型美觀大方,雄壯威嚴,登上城樓,一邊是碧波盪漾的大海,一邊是蜿蜒連綿的萬里長城,令人豪氣頓生。樓西面上層檐下,懸有“天下第一關”匾額,是明代書法家肖顯所寫,筆劃遒勁雄厚,與城樓規制渾然一體。在山海關城樓附近,還建有長城博物館,展出與山海關長城有關的人文歷史,軍事活動情況和文物等。
2007年5月8日,秦皇島市山海關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剛一進景區,就看見了一座大城門,城門上有兩個大字——“迎旭” 進去之後,看見了一個牌樓,名叫“進士坊”。再往前走,就又能看見一個牌樓,寫着“維藩首善”四個字。就在這牌樓的後面就是我們期盼已久的“天下第一關”——山海關。我仰望着山海關,眼前是雄偉壯觀的城樓。寬大的城門,足有七八米高;再往上是高大而結實的城牆,給人一種磅礴的氣勢;城牆的上面則是一個兩層的閣樓,上面是紅色的,下面是灰色的,再襯托着藍色的天空,更顯現出山海關雄偉的氣勢。
老龍頭——長城的起點。沿着海邊的沙灘小路,我們先來到了一個叫“海神廟”的水上建築,門前是一條石路。我懷着好奇的心情走進海神廟。進去正對着有兩隻神獸,兩邊是攀着石雕的欄柱,後面是一座很高的宮殿,名叫“天后宮”,讓人覺得這裏很有靈氣。
2007年6月24日,秦皇島山海關區創5A級景區省級機構初評彙報會召開。此次測評分為聽取彙報、現場評審、會議交流三個環節。
會上,山海關區有關領導作了《山海關創建5A級景區工作彙報》。會後省評審專家組一行7人先後來到老龍頭景區、古城景區,圍繞景區的旅遊交通、遊覽服務、安全設施、環境衞生、資源保護標識標牌智慧旅遊等方面進行了實地檢查,並就下一步創建工作提出了指導性、針對性、建設性意見,對山海關景區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進行了初評。 [1] 

山海關景區山海關文化

萬里長城,以它浩大的工程,雄偉的氣魄和悠久的歷史著稱於世。它像一條巨龍,越荒漠穿草原,盤旋在高山之上,遊走於黃河岸旁和渤海之濱,它從修築伊始到最後完成,歷史兩千多年。現存的長城,主要是六百多年前的明朝,在前人的基礎上修築的,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全長6000多公里。有人作過這樣一個粗略的估計:如果單單把現存長城所用的磚石土方,築成一道2米厚、4米高的圍牆,那麼它可以環繞地球一週多。所以,稱中國萬里長城為世界的奇蹟是當之無愧的。在渤海之濱、燕山之麓的長城上,有一座雄偉的城樓,依山傍海,十分壯觀。這就是歷史名關-――山海關,世稱天下第一關。
山海關是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北依燕山,東傍渤海,地扼東北通向華北的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平時,這裏是關內外經濟、文化交流的要隘;戰時則是兵家必爭之地。前人曾以“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的詩句,來形容其險要。把它比作燕京(北京)、盛京(瀋陽)之間的“鎖鑰”,是恰如其分的。山海關之所以稱為“天下第一關”,乃極言其地勢險要,修築精巧,作用重大。當年,山海關關城周長4公里多,外繞寬16米、深8米的護城河,城高12米。城的四面各有一個關門,其東門日“鎮東”,即“天下第一關”門。在門城的東西各築羅城,關城南北各長翼城,以駐軍隊,互為犄角。關城東數里外又築威遠城、烽火台、敵台等附屬工程。以上這些建築,好象眾星拱月般地拱衞着主建築山海關關城,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防禦工程體系,起着長城東首要害重鎮的作用,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卓越的建築藝術和軍事才能。
山海關東門城樓上懸掛着“天下第一關”匾額,這五個字每字高達1.6米,筆力頓挫凝重,雄勁渾厚。匾額的藝術風格與關山險隘的建築格局十分諧調,使整個城樓顯得更加奇特俊秀。
登上“天下第一關”城樓,南眺渤海,白浪滔天,煙波浩淼;北登長城,蜿蜓起伏,氣勢磅礴。那邊連綿起伏的城牆上,每隔幾百米,就有敵台高聳。在城樓上,俯瞰附近敵樓、烽火台,凝視城樓內陳列的兵器盔甲的寒光,頓時感到關高城重,壁壘森嚴,彷彿置身於古代戰場。
萬里長城這條蒼龍的巨首“老龍頭”,位於山海關城南4公里的渤海之濱。長城自關城蜿蜓南下,在南海口急驟轉折與海岸平行,止於老龍頭山崗上的寧海城。到龍頭,仍可看到長城常受海濤重擊,木材石料難以長久保持堅固,工匠們便用鐵鍋固沙打基礎,上面再砌磚石。老龍頭及其附近的城牆已經修復,它地勢高峻,海天開闊,樹木繁茂,空氣清涼濕潤,是登高望海的理想場所。
在山海關附近,還有根據歷史傳説修建的孟姜女廟。據傳説,孟姜女跨過萬水千山為丈夫送寒衣,當來到修長城的工地時,聽説丈夫已經累死,頓時悲痛欲絕,一連三天三夜,將一段長城哭倒。後人為了紀念她,便修了貞女祠(俗稱姜女廟)。孟姜女廟坐落在山海關城東鳳凰山頂上,廟內現有山門、前殿、後殿和振衣亭四座建築。前殿供孟姜女塑像,身着青衫素服,面帶愁容遙望南海。孟姜女像兩側有童男童女侍立。殿後有望夫石。
市內交通:可乘25路公交車,在山海關站下車即可。

山海關景區旅遊信息

山海關景區旅遊時間

山海關位於秦皇島,這裏夏季氣候涼爽,是理想的避暑勝地。遊北戴河,最佳季節為4一10月,遊秦皇島其它景區,為六至八月。觀鳥專項遊的最佳時段是春、秋候鳥遷徙季節。

山海關景區門票價格

序號
票種
包含景區
價格
有效期
1
天下第一關
天下第一關
40
當日有效
2
老龍頭
老龍頭
50
當日有效
3
一關古城體驗遊
天下第一關、鐘鼓樓、王家大院
50
當日有效
4
鐘鼓樓
鐘鼓樓
10
當日有效
5
迎恩樓
迎恩樓
10
當日有效
6
望洋樓
望洋樓
10
當日有效
7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
30
當日有效
8
山海行宮
山海行宮
40
當日有效
9
老龍頭山海關行宮龍園聯票
老龍頭、山海行宮、龍園
90
當日有效 [5] 

山海關景區交通指南

山海關火車站(特等站) 山海關火車站(特等站)
秦皇島市山海關區坐落在渤海北岸,地處中國華北地區通往東北地區的咽喉要道,距北京380公里,距天津243公里,距瀋陽461公里,地理位置優越,水陸空交通均十分便利。
  • 外部交通
航空:秦皇島北戴河國際機場距市區13公里,每週都有到上海、青島、南京、海口、石家莊、廣州的航班。
鐵路:【車站名稱】:山海關站
【車站地址】: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區。
郵政編碼】:066200
【興建時間】:1894年6月
【前後方車站】:在京哈線上行方向距離北京站315公里,下行方向距離哈爾濱站934公里,距離瀋陽北站288公里;在津山線上距離南倉站303公里。
【隸屬單位】:瀋陽鐵路局
【車站等級】:特等站
【車站性質】:區段站、技檢站、編組站
【客運業務】:辦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託運。
【貨運業務】:辦理整車、零擔、集裝箱貨物發到;辦理整車貨物承運前保管;不辦理整車爆炸品及一級氧化劑發到。【股道站台數目】4站台14股線
秦皇島有四個主要火車站:秦皇島站山海關站北戴河站昌黎站,這幾處火車站幾乎涵蓋了秦皇島市的主要旅遊地。秦皇島市地處華北通向東北的要衝,往華北(京、津)方向的始發列車均在秦皇島站發車,往東北方向(瀋陽)的始發列車均在山海關站發車。秦皇島到北京的短途車都會經過北戴河站。又有許多暑期旅遊專列專門從北京發往北戴河、山海關等地。
山海關站每天停靠辦理客運業務的列車數量近230列,列車等級涵蓋高鐵、動車、直特、特快、快速、普快等,可以抵達全國大部分省、市、自治區。暑期、春運等鐵路運輸高峯時期會臨時加開到瀋陽、長春、哈爾濱、吉林、大連方向的高鐵和動車。其中北京(北京站、北京南站)與瀋陽(瀋陽站、瀋陽北站、瀋陽南站)間運行的長途列車大多經停山海關站,每日可達數十列之多。
高鐵時代到來,山海關站通過秦沈客專與哈大高鐵連接,通過津秦客專與京滬高鐵和連接,通過津秦客專、津保客專與京廣高鐵連接。在山海關站,可以直接乘坐高鐵列車前往哈爾濱、長春、吉林、瀋陽、大連、丹東唐山、天津、北京、石家莊、太原、鄭州濟南、青島、徐州、南京、無錫蘇州、上海、杭州、寧波合肥、武漢等城市。
公路:秦皇島每天都有開往附近城市的長途汽車。另外,北戴河海濱長途汽車站有開往北京、天津、承德、鄭州、石家莊方向的客車。從秦皇島北環路長途汽車站院內有發往石家莊的長途車,每天早上8:00和8:15各一班,6小時可到。
北京首都汽車公司和出租汽車公司開辦了北京至山海關、秦皇島、北戴河五日遊、四日遊等旅遊服務。乘坐有空調的豪華大巴,費用比坐火車去要高一些,但食宿和遊覽都替你安排好,十分方便。
水運:秦皇島港是中國北方的不凍良港,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輸出港。貨輪主要向中國南方輸送煤炭資源
  • 內部交通
四道橋—山海關的33路公交車 四道橋—山海關的33路公交車
公路:山海關距海港區僅17公里,主要由京哈高速、102國道、秦山公路、龍海大道連接。
跨區運營的公交線路3條:
25路:山海關火車站~四道橋汽車站(經由龍海大道運行,途經天下第一關、老龍頭、樂島海洋公園);
33路:山海關汽車站~四道橋汽車站(經由秦山公路運行,途經天下第一關、秦皇島火車站);
35路:渤海家園~四道橋汽車站(經由龍海大道運行,途經老龍頭、樂島海洋公園)。
區內運營的公交線路3條:
13路(山海關汽車站~出口加工區)、301路(博興物流~渤海家園),303路(山海關汽車站~哈電重裝)。
另外旅遊旺季還會開頭旅遊專線前往各個景點。
山海關長途汽車站始發直秦皇島其他縣區的長途班車,以及到遼寧省綏中縣的省際班車。

山海關景區所獲榮譽

2022年11月,入選“2022全國旅遊廁所建設與管理優秀案例”名單公示。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