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可突幹

鎖定
可突幹(?—734年),本姓遙輦氏,營州松漠府(今內蒙古林西縣)人,唐朝時期的契丹族部落首領,大遼皇室先祖。
門蔭入仕,授予饒州衙官,遷靜析軍經略副使。數次廢立大賀氏部落首領,擁立遙輦·屈列即位,授檢校左羽林將軍,率領部落並裹脅奚族投降突厥,多次興兵叛亂,受到信安王李禕和幽州都督張守珪的討伐。
開元二十三年,為大賀氏軍事貴族李過折所殺,傳首於東都。
全    名
可突幹
別    名
可突於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契丹族
逝世日期
734年
最高官職
契丹族部落首領

目錄

人物生平可突幹 (?—734年),一作可突於、突於。唐朝時期契丹貴族首領。
開元八年(720年),事情敗露,可突於反攻李娑固,娑固投奔營州。營州都督許欽澹令薛泰率領驍勇五百人,又徵奚王李大輔和娑固聯合眾討伐可突於。官軍不勝,娑固、大輔臨陣被可突於所殺,薛泰被生擒。許欽澹移軍西入榆關。可突於立李娑固的堂弟李鬱於為主,遣使者向唐朝謝罪。唐玄宗冊立鬱於,令他承襲娑固官爵,赦免可突於之罪。開元十年(722年),可突於入朝,唐玄宗拜可突於左羽林將軍,唐玄宗帶着可突於一起駕幸幷州。開元十一年(723年),鬱於病死,其弟李吐於襲爵。吐於與可突於相猜忌。開元十三年(725年),李吐於攜燕郡公主投奔唐朝內地,可突於立李盡忠的弟弟李邵固為主。李邵固派遣可突於入朝,貢獻方物,中書侍郎李元紘不禮遇他,可突於不高興地回去了。開元十八年(730年),可突於殺李邵固,立遙輦屈列為王,率部落並裹脅奚族投降突厥。開元二十年(732年),命禮部尚書、信安郡王李禕為行軍副大總管,領眾與幽州長史趙含章出塞大破契丹,俘獲甚眾,可突於逃跑,奚族投降。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可突於又來犯邊,幽州長史薛楚玉、副總管郭英傑、吳克勤、烏知義、羅守忠率一萬騎兵和奚族攻擊,戰於渝關都山之下。可突於引來突厥兵,奚人害怕,臨陣脱逃。郭英傑、吳克勤陣亡,屬下六千人被殺。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六月,幽州長史兼御史中丞張守珪進逼可突於,可突於先是詐降,然後又想投奔突厥。十二月,張守圭派遣管記王悔和契丹衙官李過折聯絡,李過折夜斬可突於、屈烈數十人,歸降唐朝。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正月,可突於的首級傳至東都。可突於餘黨泥禮弒殺李過折和他的兒子,屠滅其家,泥禮擁立遙輦氏迪輦組裏為阻午可汗(唐名李懷秀)。

可突幹軼事典故

張守圭計破契丹軍
唐朝開元年間,契丹叛亂,多次侵犯唐朝。朝廷派張守圭幽州節度使,平定契丹之亂。契丹大將可突幹幾次攻幽州,未能攻下。可突幹想探聽唐軍虛實,派使者到幽州,假意表示願意重新歸順朝廷,永不進犯。張守圭知道契丹勢力正旺,主動求和,必定有詐。他將計就計,客氣地接待了來使。第二天,他派王悔代表朝廷到可突幹營中宣撫,並命王悔一定要探明契丹內部的底細。王悔在契丹營中受到熱情接待,他在招待酒宴上仔細觀察契丹眾將的一舉一動。他發現,契丹全將在對朝廷的態度上並不一致。他又從一個小兵口中探聽到分掌兵權的李過折一向與可突幹有矛盾,兩人貌合神離.互不服氣。王悔特意去拜訪李過折,裝作不瞭解他和可突幹之間的矛盾,當着李過折的面,假意大肆誇獎可突乾的才幹。李過折聽罷,怒火中燒,説可突幹主張反唐,使契丹陷於戰亂,人民十分怨恨。並告訴王悔,契丹這次求和完全是假意,可突幹已向突厥借兵,不日就要攻打幽州。王悔乘機勸説李過折,唐軍勢力浩大,可突汗肯定失敗。他如脱離可突汗,建功立業,朝廷保證一定會重用他。李過折果然心動,表示願意歸順朝廷。王悔任務完成,立即辭別契丹王返回幽州。第二天晚上,李過折率領本部人馬,突襲可突乾的中軍大帳。可突幹毫無防備,被李過折斬於營中,這一下,契丹營大亂。忠於可突乾的大將涅禮召集人馬,與李過折展開激戰,殺了李過折。張守圭探得消息,立即親率人馬趕來接應李過折的部從。唐軍火速衝入契丹軍營,契丹軍內正在火併,混亂不堪。張守珪乘勢發動猛攻,生擒涅禮,大破契丹軍。從此,契丹叛亂被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