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薛仁貴

(中國唐朝初年名將)

鎖定
薛仁貴(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禮,仁貴。河東道絳州龍門縣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中國唐朝初年名將 [62]  ,北魏河東王薛安都六世孫。
薛仁貴出身於河東薛氏南祖房 [1]  ,但少時家境貧寒,於貞觀末年應募投軍,隨唐太宗徵高麗(即高句麗),在安市城之戰中身穿白衣,持戟懸弓,大呼衝陣,所向披靡。太宗嘉獎其勇猛,召拜其為遊擊將軍、雲泉府果毅。後升右領軍中郎將,鎮守玄武門。後兩度隨擊高麗,並大破契丹於黑山。龍朔二年(662年),隨鄭仁泰率軍擊九姓鐵勒十餘萬人於天山,連發三箭,射殺鐵勒驍騎三人,使鐵勒軍驚潰。他趁勢追擊,俘葉護兄弟三人而還。九姓自此衰弱。後隨李勣攻高麗,攻拔重鎮扶余城,與唐軍主力合圍平壤。高麗滅亡後,率軍留守平壤,進封平陽郡公。咸亨元年(670年),任邏娑道行軍大總管,率軍擊吐蕃,但在大非川之戰中戰敗。回朝後被免官為民。後一度被起復為雞林道總管,又因事獲罪。晚年重新被起用為右領軍衞將軍、檢校代州都督。永淳元年(682年),大破突厥阿史那元珍部於雲州,次年(683年)去世,享年七十歲。冊贈左驍衞大將軍、幽州都督。 [62] 
薛仁貴作戰二十餘年,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麗,擊破突厥,功勳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脱帽退萬敵”等典故。其事蹟在民間廣為流傳,並衍生出《薛仁貴衣錦還鄉》《薛仁貴徵東》等文學作品 [63]  。另著有《周易新注本義》 [57-58]  ,今已佚。
概述圖來源 [61] 
全    名
薛禮
別    名
薛仁貴
仁貴
封    號
平陽郡公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2] 
出生地
河東道絳州龍門縣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
出生日期
614年
逝世日期
683年3月24日
主要成就
大破九姓鐵勒
降服高麗
雲州大捷
主要作品
周易新注本義
最高官職
右威衞大將軍,檢校代州都督→左驍衞大將軍、幽州都督(贈)

薛仁貴人物生平

薛仁貴應徵入伍

薛仁貴,名禮,字仁貴,以字行於世。他生於隋煬帝大業十年(614年),出身於河東薛氏南祖房 [1]  ,是南北朝時期劉宋北魏名將薛安都的後代。其曾祖父薛榮、祖父薛衍、父親薛軌,相繼在北魏、北周隋朝任官。
薛家因薛軌早逝而家道中落。薛仁貴少年時家境貧寒、地位卑微,以種田為業。他準備遷葬先輩的墳墓,其妻柳氏説:“有出眾的才幹,要等到機遇才能發揮。如今皇帝(唐太宗李世民)親征遼東,招募驍勇的將領,這是難得的時機,您何不爭取立功揚名?富貴之後回家,再遷葬也不算遲。”薛仁貴應允,於是去見將軍張士貴應徵,自此步入軍旅。 [3] 

薛仁貴嶄露頭角

貞觀十八年(644年)十一月,李世民命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張亮、遼東道行軍大總管李勣分別率領水、陸兩軍,進攻高麗(即高句麗,時多稱“高麗”)。 [4]  次年(645年)二月,李世民親征高麗。 [5]  三月,在遼東安地戰場上,郎將劉君邛被高麗軍圍困,無法脱身。在此危難時刻,薛仁貴單槍匹馬、挺身而出,直取高麗一將領首級,將其懸掛於馬上。高麗軍觀之膽寒,於是撤軍,劉君邛也獲救。此役過後,薛仁貴名揚軍中。 [6] 
薛仁貴繪像 薛仁貴繪像 [14]
同年四月,唐軍前鋒進抵高麗境內,不斷擊敗高麗守軍,六月,唐軍至安市城(今遼寧海城東南營城子),高麗莫離支淵蓋蘇文遣將高延壽、高惠真率大軍二十五萬依山駐紮,抗拒唐軍。李世民視察地形後,命諸將率軍分頭進擊。此戰薛仁貴身着白衣,手持畫戟,“腰鞬張弓”,大呼衝陣,所向無敵,高麗軍望之披靡。唐軍大舉跟進,高麗軍大敗,被斬首兩萬餘級。 [7]  駐蹕山大戰後,高麗舉國震驚,後黃城、銀城等地軍民皆棄城而逃,數百里內斷絕人煙。 [8]  戰後,李世民特意召見當時只是普通士卒的薛仁貴。李世民賜他馬二匹、絹四十匹及俘虜十人為奴,並升其為遊擊將軍、雲泉府果毅 [9] 
唐軍回師繼續猛攻安市城,守軍憑堅城固守。加之李勣大放厥詞,破城之日,屠殺城內軍民百姓,以至於守城將士更加齊心合力。唐軍久攻不克,後值冬天大雪,糧草不濟,只得撤退。 [10]  回師途中,李世民對薛仁貴説:“朕舊的將領都老了,不能承受戰地指揮的繁重工作。朕每次都想提拔驍勇雄健的將領,沒有比得上你的。朕不高興於得到遼東,高興得到你啊。”並提拔薛仁貴為右領軍中郎將,鎮守宮城玄武門 [11] 
永徽五年(654年)夏,唐高宗李治巡幸萬年宮,薛仁貴護駕從行,閏五月初三夜,天降大雨,山洪暴發,大水衝至萬年宮北門(也稱玄武門),守衞將士盡皆逃散,身在萬年宮的李治處境危險。薛仁貴憤怒道:“哪裏有天子情況緊急,宿衞之人立即就怕死逃跑的?”然後冒死登門框向皇宮大呼,警示內宮,李治因此得以躲過一劫。不久,大水淹沒李治的寢宮,李治感恩道:“幸虧是你啊,才避免被淹沒,我才知道有忠臣啊。”於是賜給薛仁貴一匹御馬。 [12-13] 

薛仁貴戰功赫赫

薛仁貴像 薛仁貴像 [2]
顯慶二年(657年)閏月,右屯衞將軍蘇定方進軍西突厥,征討反叛的阿史那賀魯。薛仁貴上疏説:“臣聽説師出無名,所以戰事不會成功。明示天下敵人是賊寇,那麼才有降伏敵人的可能。現在泥熟依仗一向擁有的才幹,不願屈居賀魯之下,結果被賊寇擊破,妻兒子女都被俘虜。漢兵之中有在賀魯諸部落得到被擊破的泥熟等人的家眷人口,將要把他們充入賤籍,處置方式是妥當的取回並且送還給泥熟等人,仍然一樣賞賜。那麼既同情憐憫了泥熟等人無枉被攻打的事件,又讓百姓明白清楚賀魯等部性如賊寇,知道陛下恩澤廣佈。”李治聽取了他的意見,派遣人搜索賀魯部的人送了回去,於是泥熟部的人請求跟隨唐軍效命。 [15] 
顯慶三年(658年),李治命程名振征討高麗,以薛仁貴為其副將。薛仁貴於貴端城(位於今遼寧渾河一帶)擊敗高麗軍,斬首三千餘級。 [16] 
顯慶四年(659年),薛仁貴又和梁建方契必何力等,與高麗大將温沙門戰於橫山。當時,薛仁貴手持弓箭,一馬當先,衝入敵陣,所射者無不應弦倒地。接着,又與高麗軍戰於石城,遇善射敵將,殺唐軍十餘人,無人敢當。薛仁貴見狀大怒,單騎突入,將其生擒。十二月,薛仁貴又與辛文陵在黑山擊敗契丹,擒契丹王阿卜固以下將士,戰後他因功拜左武衞將軍,封河東縣男 [17] 

薛仁貴三箭定天山

主詞條:三箭定天山
三箭定天山 三箭定天山 [18]
龍朔元年(661年),一向與唐友好的回紇首領婆閏死,繼位的比粟轉而與唐為敵。李治詔右屯衞大將軍鄭仁泰為主將,薛仁貴為副將,領兵赴天山擊九姓鐵勒。臨行,李治特在內殿賜宴,在席間對薛仁貴説:“古代有善於射箭的人,能穿透七層鎧甲,你射五層看看。”薛仁貴應命,置甲取弓箭射去,只聽弓弦響過,箭已穿五甲而過。李治大吃一驚,當即命人取堅甲賞賜薛仁貴。 [19] 
鄭仁泰、薛仁貴率軍赴天山後,九姓鐵勒擁眾十餘萬相拒,並令驍勇騎士數十人前來挑戰。薛仁貴臨陣發三箭射死三人,其餘騎士懾於薛仁貴神威,都下馬請降。薛仁貴乘勢揮軍掩殺,大敗九姓鐵勒,並坑殺降卒。接着,薛仁貴又越過磧北追擊鐵勒敗軍,擒其葉護(首領)兄弟三人。薛仁貴收兵後,軍中傳唱説:“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從此,九姓鐵勒衰敗,不再為邊患。 [20] 
鐵勒思結多覽葛等九個部族,原先據守天山,等鄭仁泰率領部隊來後,他們恐懼投降,鄭仁泰不接納,俘虜他們的家室來賞給將士,敵人陸續逃走。有個候騎報告:“敵人的軍需物資牛羊馬匹遍佈原野,可以去奪回來。”鄭仁泰挑選了一萬四千名騎兵,脱掉鎧甲輕裝奔馳,穿過大沙漠,到了仙萼河,沒有看到敵人,糧食吃光才往回撤。人們餓得相互廝殺吞食,等回到軍營時,剩下的騎兵只有二十分之一。薛仁貴也把他部下抓來的鐵勒族女人當作妾,接受了很多賄賂贈送的財物,被有關官員向李治檢舉彈劾,李治因薛仁貴立下大功而寬恕了他。 [21] 

薛仁貴降伏高麗

乾封元年(666年),高麗權臣淵蓋蘇文病死,其子泉男生繼掌國事。泉男生的兄弟泉男建泉男產趁機發難,驅逐泉男生。泉男生投奔唐朝,懇求唐朝發兵相助。 [22]  六月,李治先遣右驍衞大將軍契苾何力為遼東道安撫大使,右金吾衞將軍龐同善、營州都督高侃為行軍總管,以泉男生之子泉獻誠鄉導,一同進討高麗。 [23-24]  同年十二月,李治任命李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兼安撫大使,出任遼東前線最高指揮官。 [25]  薛仁貴也參與了此次徵高麗之役。
薛仁貴東征 薛仁貴東征
乾封二年(667年)九月,李勣首先攻拔為“高麗西邊要害”的新城,並趁勢揮軍進擊,連陷十六座城。 [26]  泉男建派兵襲擊尚在新城的龐同善、高侃,薛仁貴聞訊後,率軍及時救援,擊敗高麗軍,斬首數百級。高侃進軍至金山,交戰不利,高麗趁勝進攻,薛仁貴引兵迎擊,將高麗軍截為兩段,大破高麗軍,斬首五萬餘級,並乘勝攻陷南蘇(今遼寧撫順東蘇子河與渾河交流處)、木底(今遼寧新賓西木奇鎮)、蒼巖(今吉林集安西境)三城,與泉男生會師。 [27]  對此,李治親自給薛仁貴寫信説:“金山的戰事,賊兵非常多,你衝在士兵前面,奮力殺敵,不顧自己的性命,左衝右擊,所向無前,各部軍隊非常的有勇氣,才使得這次戰役很快就取得了勝利。應該好好地建功立業,成全這美名啊!” [28] 
總章元年(668年)二月,薛仁貴攜勝率三千人(《舊唐書·薛仁貴傳》作兩千人)進攻高麗重鎮扶余城。這時,部將都以兵少,勸他不要輕進。薛仁貴説:“兵員在於會用,不在人多。”於是率軍出征。這次戰役,他身先士卒,共殺獲高麗軍一萬餘人,攻拔扶余城(今吉林四平)。唐軍一時聲威大振,扶余川四十餘城,紛紛望風降服。 [29-30] 
之後薛仁貴一路凱歌,與李勣大軍會師於高麗都城平壤外,對平壤形成合圍之勢。九月,僧人信誠開門接納唐軍,李勣趁勢進攻,一舉攻陷平壤,擒獲泉男建。至此,高麗滅亡。 [31]  此戰,唐朝共獲五部、一百七十六座城、六十九萬七千户口,於是將其劃分九個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縣,設安東都護府統管整個高麗舊地 [32]  。起初由魏哲出任安東都護,魏哲於總章二年(669年)三月死於任上,唐廷遂命薛仁貴為右威衞大將軍檢校安東都護,封平陽郡公,率兵二萬人留守平壤 [33]  。由於高麗遺民的叛亂,薛仁貴赴任後便從平壤移至新城(今遼寧撫順高爾山城),任內撫養孤兒,贍養老人,治理盜賊,提拔任用高麗的人才,表彰獎勵品德高尚、行為優異的百姓。一時間,高麗人都非常喜悦,甚至忘卻亡國之痛。 [34] 

薛仁貴兵敗大非川

主詞條:大非川之戰
咸亨元年(670年),唐朝為了打擊吐蕃和光復吐谷渾,出動五萬大軍護送吐谷渾王還青海,以薛仁貴為邏娑道行軍大總管,阿史那道真郭待封為副總管。 [35] 
薛仁貴雕像 薛仁貴雕像
郭待封是名將郭孝恪之子,曾為鄯城鎮守,他不甘心屈居薛仁貴之下,經常違抗薛仁貴的節制。唐軍抵達青海湖南面的大非川(今青海共和西南切吉平原),將要趕往烏海,薛仁貴對郭待封説:“烏海地勢險要毒氣又多,我軍進必死之地,真是條險路,但是行軍迅速就會成功,緩慢就會失敗。這裏大非嶺寬闊平坦,可以設置兩座營柵,把全部軍需物資藏在營柵裏,留下一萬人守衞,我軍快速挺進,乘敵人沒有準備去襲擊他,就可消滅了。” [36] 
薛仁貴率軍先行,至河口遭逢吐蕃軍。薛仁貴擊破吐蕃,斬獲略盡,收穫其牛羊等萬餘頭,回軍至烏海城,以待後援。郭待封傲慢,不聽從薛仁貴之命,領着糧草輜重等緩緩前行。等郭待封軍進至烏海時,吐蕃二十餘萬大軍來救烏海,進擊郭待封軍,郭待封軍慘敗,軍糧及輜重都被吐蕃軍擄掠而去。薛仁貴只得退軍,屯駐於大非川。吐蕃派出四十餘萬大軍進攻唐軍,唐軍不敵,大敗。薛仁貴無奈,只好與吐蕃大將論欽陵約和,才得以退軍,然而吐谷渾自此淪陷。薛仁貴嘆息説:“今年是庚午年,降婁星當值,不應該到西方打仗,當年魏國的鄧艾因此死在蜀國,我本來就知道必然失敗。”因為戰敗,薛仁貴被革職除名為平民。 [37] 

薛仁貴再度起用

主詞條:雲州之戰
薛仁貴畫像 薛仁貴畫像
咸亨二年(671年),高麗遺民叛亂,新羅予以支援,薛仁貴被起用為雞林道總管,負責懲戒支援高麗叛軍並覬覦唐朝熊津都督府百濟故地)的新羅人,並致書問罪新羅王金法敏。但到了上元(674年-676年)年間,卻因事被流放象州。 [38-39] 
關於薛仁貴被流放之因,中國史書並未記載。新羅方面則記載了薛仁貴在伎伐浦(今韓國錦江口)被新羅船兵打敗(該戰役發生時間有671年和676年兩種説法),因此有學者認為這是薛仁貴被流放象州的原因。 [40-41] 
開耀元年(681年),李治念及薛仁貴舊功,召見薛仁貴,對他説:“以前在萬年宮,沒有你,朕都變成魚了。你還曾經替朕消滅過九姓突厥、高麗,使漠北、遼東俯首稱臣,這都是你的功勞啊,朕怎麼會忘記呢?但是,有人在朕跟前告你,説你在烏海城下故意放跑了敵人,以致失利,這件事讓朕非常遺憾。現在西邊不安寧,瓜州、沙州道路斷絕,你怎麼能安穩地睡在家裏,不給朕指揮打仗去呢?”於是,薛仁貴被重新起用,官拜瓜州長史、右領軍衞將軍、檢校代州都督。 [42] 
永淳元年(682年),單于都護府(治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檢校降户部落官阿史德元珍投奔自稱突厥可汗的阿史那骨篤祿。阿史德元珍進犯幷州(今山西太原)與單于都護府北境,又入侵雲州,薛仁貴奉命征討。突厥人問:“唐朝的將領是誰?”回答説:“薛仁貴。”突厥人説:“我聽説薛將軍流放到象州已經死了,怎能復生?”薛仁貴脱掉頭盔去見他們,突厥人仔細一看大驚失色,都下馬排隊拜揖,漸漸逃走。薛仁貴乘勢追擊,大敗突厥軍,斬殺上萬人,俘虜兩萬餘(一作三萬)人,奪取駝馬牛羊三萬餘頭,取得雲州大捷。 [43-44] 
永淳二年二月己卯日(683年3月24日 [60]  ),薛仁貴去世,終年七十歲。高宗冊贈他為左驍衞大將軍、幽州都督。由官府提供車馬,護送靈柩返回故鄉,另一説埋葬于山東省嘉祥縣 [45-46] 

薛仁貴主要影響

薛仁貴自唐太宗貞觀(627年—649年)末年投軍,在安市城(今遼寧海城東南營城子)擊破高麗。 [11] 
顯慶三年(658年),於貴端城(位於今遼寧渾河一帶)再敗高麗軍。 [16]  次年,與高麗大將温沙門戰於橫山、石城等地。十二月,在黑山擊敗契丹,擒契丹王阿卜固。 [17] 
龍朔元年(661年),大敗九姓鐵勒。 [20] 
乾封元年(666年),參與滅亡高麗。 [34] 
永淳元年(682年),又於雲州之戰擊破突厥 [44] 

薛仁貴歷史評價

李世民:朕舊將並老,不堪受閫外之寄,每欲抽擢驍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 [47] 舊唐書》引
薛仁貴 薛仁貴
李治:①卿身先士卒,奮不顧命,左衝右擊,所向無前,諸軍賈勇,致斯克捷。(《舊唐書》引 [47]  ②往九成宮遭水,無卿已為魚矣。卿又北伐九姓,東擊高麗,漢北、遼東鹹遵聲教者,並卿之力也。卿雖有過,豈可相忘?有人云卿烏海城下自不擊賊,致使失利,朕所恨者,唯此事耳。(《舊唐書》引 [47] 
賈言忠:薛仁貴勇冠三軍,名可振敵。 [48] 《舊唐書》引
王棨:醜虜侵塞,將軍耀威。弓一彎而天山未定,箭三發而鐵勒知歸。驍騎來時,疊利鏃以連中;宮人祭處,收黃塵而不飛。始夫寇犯朔方,檄傳邊壤。高宗乃將鉞斯授,仁貴而君恩是仗。初持漢節,鷹揚貔虎之威;爰臂燕弧,肉視豺狼之黨。軍壓亭障,營臨塞垣。九姓猶憑其桀驁,六鈞亦昧於戎蕃。既而胡兵鳥集,賊騎雲屯。將軍於是勇氣潛發,雄心自論。拈白羽以初抽,手中雪耀;攀雕鞍而乍逐,磧裏星奔。由是控彼烏號,伸茲猿臂。聲穿勁甲,俄駭膽於千夫;血染平沙,已殭屍於一騎。期後箭之中也,尚猖狂而背義。是用再調弓矢,重出麾幢。曜英琥於非類,昭雄稜於異邦。赤羽遠開,騁神機而未已;胡雛又斃,驚絕藝以無雙。斯二箭之中也,猶憑陵崦未降。且曰:志以安邊,誓將去害。苟犬羊之眾斯舍,則衞霍之功不大。又流鏑以虻飛,復應弦而狼狽。斯三箭之中也,遂定七戎之外。昔在秦漢,嘗開土疆。或勞師於徵伐,徒耀武於張皇。未若彎弧手妙於主皮,大降虜眾;騁伎心同於偃月,遂靜沙場。故得元化覃幽,皇風被遠。鳥嶺之烽已息,靈台之伯斯偃。然知魯連雖下於聊城,豈定窮荒之絕番。 [49] 三箭定天山賦》
劉昫:①仁貴驍悍壯勇,為一時之傑,至忠大略,勃然有立。噫,待封不協,以敗全略。孔子曰:“可與立,未可與權。”上加明命,竟致立功,知臣者君,信哉! [47] 《舊唐書》)②五將雄雄,俱立邊功。張、蘇二族,功名始終。郭、薛、務挺,徼功奮命。垂則窮邊,兵無常勝。 [47] 《舊唐書》
宋祁:唐所以能威振夷荒、斥大封域者,亦有虎臣為之牙距也。至師行數千萬裏,窮討殊鬥,獵取其國由鹿豕然,可謂選值其才歟! [50] 新唐書
張預孫子曰:“將者,國之輔。”仁貴立功而太宗喜得虓將。又曰:“三軍可奪氣。”仁貴發三矢而虜氣懾。又曰:“上下同欲者,勝。”仁貴將帥不和而有大非川之敗。又曰:“天地孰得?”仁貴謂歲在庚午,不應有事西方。又曰:“將軍可奪心。”仁貴脱兜鍪而突厥遁是也。 [51] 十七史百將傳
山西河津修仁的薛仁貴騎馬塑像 山西河津修仁的薛仁貴騎馬塑像
李綱李大亮宿衞之忠,裴行儉蘇定方術略之竒,秦叔寶、薛仁貴、李嗣業搏戰之勇,高崇文紀律之嚴,王忠嗣執守之固,李抱真訓練之精,張萬福樂善之篤,李光顏、愬謀慮之決,皆凜然有賢將之風。 [52] 《唐朝賢將傳序》
陳懿典:世皆知仁貴為唐名將,而不知仁貴精於問學。其著《周易新注本義》四卷,蓋卓有經術矣。 [53]  讀史漫筆
黃道周:天子徵遼,仁貴應詔。兩國交鋒,正然相較。貴著白衣,突前自效。所向皆靡,功實炫耀。天子見之,驚奇詫妙。問喜得人,總軍即調。泥熟妻孥,還明恩造。使知王仁,賀魯強暴。三矢三人,天山降報。往徵吐蕃,地稱險道。請用輕兵,待封執拗。致敗王師,仁貴削貌。傳死象州,敵復作耗。脱兜示形,敵驚拜告。方識英雄,不宜顛倒。 [54] 廣名將傳
谷應泰:軍若驚飈,彼同敗葉,遙傳仁貴,咋舌稱神。 [55] 明史紀事本末
凌揚藻:仁貴每戰必克,名震異域,是知名將立功絕域,為敵人所畏懾,即國家之輕重系焉。《唐書藝文志》有薛仁貴《周易新注本義》十四卷,殆名將之能文者輿。 [53]  《蠡勺編》
蔡東藩:薛仁貴,將材也,李勣,將將材也,仁貴三箭定天山,遂以成名,實則勇敢二字,足以盡之。及從徵高麗,破男生,救高侃,進拔扶余城,以少勝多,有戰必克,賈言忠所謂勇冠三軍,良非虛語。 [56] 唐史演義

薛仁貴人際關係

宗族
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河東薛氏為蜀漢蜀郡太守薛永之後,薛永之子薛齊因蜀亡而遷至河東汾陰。薛齊長子薛懿生有三子,分為三房,其中次子薛雕號“南祖”。薛雕的四世孫為北魏河東王薛安都。薛安都的六世孫即為薛仁貴。 [59] 
河東薛氏部分世系(薛仲孫支)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薛衍(北周御伯中大夫)
薛軌(隋朝襄城郡贊治)
薛仁貴
薛訥(左羽林大將軍)
薛徽(左金吾將軍)
薛直(綏州刺史)
薛暢(左羽林將軍)
薛慎惑
薛光
薛楚卿

薛楚珍

薛嶷(清河郡司户參軍
薛岌(右金吾將軍)
薛嵩(昭義節度使)
薛岸
表格參考資料: [1] 
家庭成員
關係
姓名
介紹
妻子
柳氏
民間稱柳金花、柳銀環、柳英環或柳迎春,或出身於“河東柳氏”。 [3] 
子女
--
見上表
在小説《薛丁山徵西》中,薛仁貴還有一女薛金蓮

薛仁貴主要作品

作者
作品
備註
薛仁貴
《周易新注本義》14卷 [57-58] 
今已佚

薛仁貴後世紀念

主詞條:薛仁貴墓
薛仁貴墓位於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城東北蔭山與橫交界的平山口之北,墓地已無墳跡可尋,現僅存石坊一座,東向而立。 [65] 
石坊由三塊整石建成,兩邊石柱為方形,柱頂各雕石獅一隻。坊額為一條石橫穿石柱,正面鐫刻“重修唐朝名將薛仁貴之墓”,背面有小楷鐫刻“山東兗州濟寧州嘉祥縣奉巡兗西道並撫兩院明文知縣王懷德、典史劉熙詔、儒學教諭彭允芳,訓導曲遷梧、張燕翼,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歲次丁未夏六月上旬吉日立”等字。舊縣誌有載。但不知前人以何據謂此墓為薛仁貴墓,待考。 [65] 
1985年,薛仁貴墓被濟寧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6] 

薛仁貴藝術形象

薛仁貴文學形象

薛仁貴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
文學形象
年代
作者
作品類型
作品名稱
元代
戲劇家張國賓
雜劇
《薛仁貴衣錦還鄉》
清代
無名氏
通俗小説
薛仁貴徵東》(《唐薛家府傳》) [63] 
薛剛反唐》等

薛仁貴影視形象

薛仁貴影視形象
時間
劇名
扮演者
1985年
2002年
2004年
2006年
2006年
2007年
大祚榮
2011年
2012年
薛丁山
2013年
《隋唐英雄3、4》
2013年
成民秀
2015年
2017年
黃海冰

薛仁貴史料索引

史料記載
舊唐書·卷八十三·列傳第三十三》 [47]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一·列傳第三十六》 [50] 
參考資料
  • 1.    《新唐書·卷七十三·表第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07-21]
  • 2.    薛仁貴   .中華英烈祠[引用日期2014-02-26]
  • 3.    《新唐書》:薛仁貴,絳州龍門人。少貧賤,以田為業。將改葬其先,妻柳曰:“夫有高世之材,要須遇時乃發。今天子自徵遼東,求猛將,此難得之時,君盍圖功名以自顯?富貴還鄉,葬未晚。”仁貴乃往見將軍張士貴應募。
  • 4.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七·唐紀十三》:(貞觀十八年)十一月……甲午,以刑部尚書張亮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帥江、淮、嶺、硤兵四萬,長安、洛陽募士三千,戰艦五百艘,自萊州泛海趨平壤;又以太子詹事、左衞率李世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帥步騎六萬及蘭、河二州降胡趣遼東,兩軍合勢並進。
  • 5.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七·唐紀十三》:(貞觀十九年)二月……庚戌,上自將諸軍發洛陽,以特進蕭瑀為洛陽宮留守。
  • 6.    《舊唐書》:至安地,有郎將劉君邛為賊所圍甚急,仁貴往救之,躍馬徑前,手斬賊將,懸其頭於馬鞍,賊皆懾伏,仁貴遂知名。
  • 7.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八·唐紀十四》:(貞觀十九年六月)丁巳,高麗北部耨薩延壽、惠真帥高麗、靺鞨兵十五萬救安市。……上夜召文武計事,命李世勣將步騎萬五千陳於西嶺;長孫無忌將精兵萬一千為奇兵,自山北出於狹谷以衝其後。上自將步騎四千,挾鼓角,偃旗幟,登北山上,敕諸軍聞鼓角齊出奮擊。因命有司張受降幕於朝堂之側。戊午,延壽等獨見李世勣布陳,勒兵欲戰。上望見無忌軍塵起,命作鼓角,舉旗幟,諸軍鼓譟並進,延壽等大懼,欲分兵御之,而其陳已亂。會有雷電,龍門人薛仁貴著奇服,大呼陷陳,所向無敵;高麗兵披靡,大軍乘之,高麗兵大潰,斬首二萬餘級。
  • 8.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八·唐紀十四》:(貞觀十九年)高麗舉國大駭,後黃城、銀城皆自拔遁去,數百里無復人煙。
  • 9.    《舊唐書》:及大軍攻安地城,高麗莫離支遣將高延壽、高惠真率兵二十五萬來拒戰,依山結營,太宗分命諸將四面擊之。仁貴自恃驍勇,欲立奇功,乃異其服色,著白衣,握戟,腰鞬張弓,大呼先入,所向無前,賊盡披靡卻走。大軍乘之,賊乃大潰。太宗遙望見之,遣馳問先鋒白衣者為誰,特引見,賜馬兩匹、絹四十匹,擢授遊擊將軍、雲泉府果毅,仍令北門長上,並賜生口十人。
  • 10.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八·唐紀十四》:(貞觀十九年)安市人望見上旗蓋,輒乘城鼓譟,上怒,世勣請克城之日,男子皆坑之。安市人聞之,益堅守,攻久不下。……上以遼左早寒,草枯水凍,士馬難久留,且糧食將盡,癸未,敕班師。
  • 11.    《舊唐書》:及軍還,太宗謂曰:“朕舊將並老,不堪受閫外之寄,每欲抽擢驍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尋遷右領軍郎將,依舊北門長上。
  • 12.    《舊唐書》:永徽五年,高宗幸萬年宮,甲夜,山水猥至,衝突玄武門,宿衞者散走。仁貴曰:“安有天子有急,輒敢懼死?”遂登門桄叫呼,以驚宮內。高宗遽出乘高,俄而水入寢殿,上使謂仁貴曰:“賴得卿呼,方免淪溺,始知有忠臣也。”於是賜御馬一匹。
  • 13.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九·唐紀十五》:(永徽五年閏五月)丁丑,夜,大雨,山水漲溢,衝玄武門,宿衞士皆散走。右領軍郎將薛仁貴曰:“安有宿衞之士,天子有急而敢畏死乎!”乃登門桄大呼以警宮內。上遽出乘高,俄而水入寢殿,水漂溺衞士及麟遊居人,死者三千餘人。
  • 14.    王雲石.中國古代刀馬人物圖譜: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01:101
  • 15.    《舊唐書》:蘇定方之討賀魯也,於是仁貴上疏曰:“臣聞兵出無名,事故不成,明其為賊,敵乃可伏。今泥熟仗素幹,不伏賀魯,為賊所破,虜其妻子。漢兵有於賀魯諸部落得泥熟等家口,將充賤者,宜括取送還,仍加賜賚。即是矜其枉破,使百姓知賀魯是賊,知陛下德澤廣及也。”高宗然其言,使括泥熟家口送還之,於是泥熟等請隨軍效其死節。
  • 16.    《舊唐書》:顯慶二年,詔仁貴副於遼東經略,破高麗於貴端城,斬首三千級。
  • 17.    《舊唐書》:次年,又與梁建方、契苾何力於遼東共高麗大將温沙門戰於橫山,仁貴匹馬先入,莫不應弦而倒。高麗有善射者,於石城下射殺十餘人,仁貴單騎直往衝之,其賊弓矢俱失,手不能舉,便生擒之。俄又與辛文陵破契丹於黑山,擒契丹王阿卜固及諸首領赴東都。以功封河東縣男。
  • 18.    薛仁貴  .歷代名人圖[引用日期2014-02-26]
  • 19.    《舊唐書》:尋又領兵擊九姓突厥於天山,將行,高宗內出甲,令仁貴試之。上曰:“古之善射,有穿七札者,卿且射五重。”仁貴射而洞之,高宗大驚,更取堅甲以賜之。
  • 20.    《舊唐書》:時九姓有眾十餘萬,令驍健數十人逆來挑戰,仁貴發三矢,射殺三人,自餘一時下馬請降。仁貴恐為後患,並坑殺之。更就磧北安撫餘眾,擒其偽葉護兄弟三人而還。軍中歌曰:“將軍三箭定天山,戰士長歌入漢關。”九姓自此衰弱,不復更為邊患。
  • 21.    《新唐書》:鐵勒有思結、多覽葛等部,先保天山,及仁泰至,懼而降,仁泰不納,虜其家以賞軍,賊相率遁去。有候騎言:“虜輜重畜牧被野,可往取。”仁泰選騎萬四千卷甲馳,絕大漠,至仙萼河,不見虜,糧盡還。人飢相食,比入塞,餘兵才二十之一。仁貴亦取所部為妾,多納賕遣,為有司劾奏,以功見原。
  • 22.    《舊唐書·卷六十七·列傳第十七》:乾封元年,高麗莫離支男產為其弟男建所逐,保於國內城,遣子獻城詣闕乞師。
  • 23.    《舊唐書》:乾封初,高麗大將泉男生率眾內附,高宗遣將軍龐同善、高侃等迎接之。
  • 24.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一·唐紀十七》乾封元年:高麗泉蓋蘇文卒,長子男生代為莫離支,初知國政,出巡諸城,使其弟男建、男產知留後事。或謂二弟曰:“男生惡二弟之逼,意欲除之,不如先為計。”二弟初未之信。又有告男生者曰:“二弟恐兄還奪其權,欲拒兄不納。”男生潛遣所親往平壤伺之,二弟收掩,得之,乃以王命召男生。男生懼,不敢歸;男建自為莫離支,發兵討之。男生走保別城,使其子獻誠詣闕求救。六月,壬寅,以右驍衞大將軍契苾何力為遼東道安撫大使,將兵救之;以獻誠為右武衞將軍,使為鄉導。又以右金吾衞將軍龐同善、營州都督高侃為行軍總管,同討高麗。
  • 25.    《資治通鑑·卷第卷第二百一·唐紀十七》乾封元年:冬,十二月,己酉,以李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兼安撫大使,以司列少常伯安陸郝處俊副之,以擊高麗。龐同善、契苾何力併為遼東道行軍副大總管兼安撫大使如故;其水陸諸軍總管並運糧使竇義積、獨孤卿雲、郭待封等,並受勣處分。
  • 26.    《資治通鑑·卷第卷第二百一·唐紀十七》乾封二年:九月……辛未,李勣拔高麗之新城,使契苾何力守之。勣初度遼,謂諸將曰:“新城,高麗西邊要害,不先得之,餘城未易取也。”遂攻之,城人師夫仇等縛城主開門降。勣引兵進擊,一十六城皆下之。
  • 27.    《資治通鑑·卷第卷第二百一·唐紀十七》乾封二年:龐同善、高侃尚在新城,泉男建遣兵襲其營,左武衞將軍薛仁貴擊破之。侃進至金山,與高麗戰,不利,高麗乘勝逐北,仁貴引兵橫擊之,大破高麗,斬首五萬餘級,拔南蘇、木底、蒼巖三城,與泉男生軍合。
  • 28.    《舊唐書》:男生弟男建率國人逆擊同善等,詔仁貴統兵為後援。同善等至新城,夜為賊所襲。仁貴領驍勇赴救,斬首數百級。同善等又進至金山,為賊所敗,高麗乘勝而進。仁貴橫擊之,賊眾大敗,斬首五萬餘級。遂拔其南蘇、木底、蒼巖等三城,始與男生相會。高宗手敕勞之曰:“金山大陣,兇黨實繁。卿身先士卒,奮不顧命,左衝右擊,所向無前,諸軍賈勇,致斯克捷。宜善建功業,全此令名也。”
  • 29.    《舊唐書》:仁貴乘勝領二千人進攻扶余城,諸將鹹言兵少,仁貴曰:“在主將善用耳,不在多也。”遂先鋒而行,賊眾來拒,逆擊大破之,殺獲萬餘人,遂拔扶余城。扶余川四十餘城,乘風震懾,一時送款。
  • 30.    《資治通鑑·卷第卷第二百一·唐紀十七》總章元年:二月,壬午,李勣等拔高麗扶餘城。薛仁貴既破高麗於金山,乘勝將三千人將攻扶餘城,諸將以其兵少,止之。仁貴曰:“兵不必多,顧用之何如耳。”遂為前鋒以進,與高麗戰,大破之,殺獲萬餘人,遂拔扶餘城。扶餘川中四十餘城皆望風請服。
  • 31.    《資治通鑑·卷第卷第二百一·唐紀十七》總章元年:……圍平壤月餘,高麗王藏遣泉男產帥首領九十八人,持白幡詣勣降,勣以禮接之。泉男建猶閉門拒守,頻遣兵出戰,皆敗。男建以軍事委僧信誠,信誠密遣人詣勣,請為內應。後五日,信誠開門,勣縱兵登城鼓譟,焚城四周,男建自刺,不死,遂擒之。高麗悉平。
  • 32.    《資治通鑑·卷第卷第二百一·唐紀十七》總章元年:泉男建流黔州,扶餘豐流嶺南,分高麗五部、百七十六城、六十九萬餘户,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百縣,置安東都護府於平壤以統之。擢其酋帥有功者為都督、刺史、縣令,與華人蔘理。以右威衞大將軍薛仁貴檢校安東都護,總兵二萬人以鎮撫之。
  • 33.    範恩實.論安東都護府建立後高句麗遺民的兩次反叛[J].社會科學戰線,2018(09)
  • 34.    《舊唐書》:仁貴便並海略地,與李績大會軍於平壤城。高麗既降,詔仁貴率兵二萬人與劉仁軌於平壤留守,仍授右威衞大將軍,封平陽郡公,兼檢校安東都護。移理新城,撫卹孤老;有幹能者,隨才任使;忠孝節義,鹹加旌表。高麗士眾莫不欣然慕化。
  • 35.    《舊唐書》:咸亨元年,吐蕃入寇,又以仁貴為邏娑道行軍大總管。率將軍阿史那道真、郭待封等以擊之。
  • 36.    《舊唐書》:待封嘗為鄯城鎮守,恥在仁貴之下,多違節度。軍至大非川,將發赴烏海,仁貴謂待封曰:“烏海險遠,車行艱澀,若引輜重,將失事機,破賊即回,又煩轉運。彼多瘴氣,無宜久留。大非嶺上足堪置柵,可留二萬人作兩柵,輜重等並留柵內,吾等輕鋭倍道,掩其未整,即撲滅之矣。”
  • 37.    《舊唐書》:仁貴遂率先行,至河口遇賊,擊破之,斬獲略盡,收其牛羊萬餘頭,回至烏海城,以待後援。待封遂不從仁貴之命,領輜重繼進。比至烏海,吐蕃二十餘萬悉眾來救,邀擊,待封敗走趨山,軍糧及輜重併為賊所掠。仁貴遂退軍屯於大非川。吐蕃又益眾四十餘萬來拒戰,官軍大敗,仁貴遂與吐蕃大將論欽陵約和。仁貴嘆曰:“今年歲在康午,軍行逆歲,鄧艾所以死於蜀,吾知所以敗也。”仁貴坐除名。
  • 38.    《三國史記·卷七·新羅本紀》  .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19-08-14]
  • 39.    《舊唐書》:尋而高麗眾相率復叛,詔起仁貴為雞林道總管以經略之。上元中,坐事徙象州,會赦歸。
  • 40.    孫煒冉.伎伐浦之戰與薛仁貴被貶象州的關係[J].通化師範學院學報,2012,33(09)
  • 41.    池內宏,馮立君.高句麗滅亡後遺民的叛亂及唐與新羅關係[J].中國邊疆民族研究,2016(00)
  • 42.    《舊唐書》:高宗思其功,開耀元年,復召見,謂曰:“往九成宮遭水,無卿已為魚矣。卿又北伐九姓,東擊高麗,漢北、遼東鹹遵聲教者,並卿之力也。卿雖有過,豈可相忘?有人云卿烏海城下自不擊賊,致使失利,朕所恨者,唯此事耳。今西邊不靜,瓜、沙路絕,卿豈可高枕鄉邑,不為朕指揮耶?”於是起授瓜州長史,尋拜右領軍衞將軍,檢校代州都督……
  • 43.    《舊唐書》:……又率兵擊突厥元珍等於雲州,斬首萬餘級,獲生口二萬餘人、駝馬牛羊三萬餘頭。賊聞仁貴復起為將,素憚其名,皆奔散,不敢當之。
  • 44.    《新唐書》:於是拜瓜州長史、右領軍衞將軍、檢校代州都督,率兵擊突厥元珍於雲州。突厥問曰:“唐將為誰?”曰:“薛仁貴。”突厥曰:“吾聞薛將軍流象州死矣,安得復生?”仁貴脱兜鍪見之,突厥相視失色,下馬羅拜,稍稍遁去。仁貴因進擊,大破之,斬首萬級,獲生口三萬,牛馬稱是。
  • 45.    《舊唐書》:其年,仁貴病卒,年七十,贈左驍衞將軍,官造靈輿,並家口給傳還鄉。子訥,別有傳。
  • 46.    《新唐書》:永淳二年卒,年七十。贈左驍衞大將軍、幽州都督,官給輿,護喪還鄉里。
  • 47.    《舊唐書·卷八十三·列傳第三十三》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2-26]
  • 48.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中·列傳第一百四十》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7-09-04]
  • 49.    《全唐文·卷七百七十》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6-11-19]
  • 50.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一·列傳第三十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2-26]
  • 51.    《十七史百將傳·卷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11-19]
  • 52.    《梁谿集》  .古籍文獻網[引用日期2016-11-29]
  • 53.    《清人論唐——以探究唐代人物為主》:田衞麗,陝西師範大學,2006年
  • 54.    黃道周·《廣名將傳》
  • 55.    《明史紀事本末·卷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07-21]
  • 56.    發三箭薛禮定天山 統六師李勣滅高麗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2-26]
  • 57.    《新唐書‧藝文志》:薛仁貴《周易新注本義》十四卷。
  • 58.    《舊唐書‧經籍志》:《周易新注本義》十四卷,薛仁貴撰。
  • 59.    《新唐書·卷七十三·表第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07-21]
  • 60.    《舊唐書》:(永淳二年二月)己卯,左領軍衞大將軍薛仁貴卒。
  • 61.    明人畫薛仁貴像軸  .故宮博物院數字文物庫[引用日期2023-05-21]
  • 62.    薛仁貴  .中國社會科學詞條庫[引用日期2023-06-12]
  • 63.    《薛仁貴》  .中國社會科學詞條庫[引用日期2023-06-12]
  • 64.    《薛仁貴徵遼事略》  .中國社會科學詞條庫[引用日期2023-06-12]
  • 65.    張培安 編著.孔孟之鄉旅遊地名攬萃:山東省地圖出版社,1993-08:108
  • 66.    濟寧市文物保護單位有多少處?  .濟寧市文化和旅遊局[引用日期2023-08-1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