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祿山

(偽燕開國皇帝)

鎖定
安祿山(703年1月22日—757年1月29日),初名軋犖山(一作阿),本姓康,或以為源出康國,隨母嫁突厥人安延偃,改姓安,更名祿山,營州柳城(今遼寧省朝陽市南)人。 [1]  [36]  唐朝安史之亂的始作俑者。
精通六蕃語言。 [1]  開元二十年(732年),幽州節度使張守珪以其驍勇多機智,任其為捉生將,並收為養子。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因戰功任平盧兵馬使、營州都督等職。後又設法取得唐玄宗李隆基楊貴妃的信任兼任平盧、范陽、河東三節度使 [36]  因腹大垂膝,肥胖驚人,作胡旋舞,後被賜鐵券,冊封柳城郡公,贈范陽大都督,後改封東平郡王。天寶十四年(755年)冬,在范陽起兵叛亂,南下攻陷洛陽,安史之亂自此爆發。至德元年(756年),自稱雄武皇帝,國號燕,建元聖武。此後又發兵攻陷潼關,佔領長安。至德二年(757年),次子安慶緒謀奪帝位,將其殺死,年約五十餘歲。 [34]  [36] 
安祿山為人陰險狡詐,且驍勇善戰,發動的“安史之亂”成為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35]  唐王朝從此朝不保夕,歲發可危,對中國歷史發展進程亦形成了一定的影響。 [33] 
全    名
安祿山
別    名
軋(一作阿)犖山
諡    號
光烈皇帝、剌
封    號
柳城郡公、東平郡王
尊    號
雄武皇帝
年    號
聖武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雜胡人 [1] 
出生地
營州柳城(今遼寧省朝陽市南)
出生日期
703年1月22日
逝世日期
757年1月29日
在位時間
756年 至 757年
繼    任
安慶緒
主要成就
在洛陽稱帝
建立大燕政權
最高官職
三鎮節度使、御史大夫(唐朝)
本    名
軋犖山 [1] 

安祿山人物生平

安祿山早年經歷

安祿山原來沒有姓氏,名字叫軋犖山,武后長安三年(703年)正月初一日生。母親阿史德氏,是突厥族的一個巫師,以占卜為業。突厥人“鬥戰”一詞的發音是軋犖山,就用它作為安祿山的名字。他小時候失去了父親,跟着母親在突厥族裏生活,將軍安波至的哥哥安延偃娶他母親為妻。
開元初年,安祿山跟將軍安道買的兒子一起逃離了突厥人。安道買的第二個兒子安貞節任嵐州別駕,把他們兩個人抓回來了。
等安祿山的年紀到了十多歲時,安祿山以與他的哥哥及後父安延偃生活在一起為恥。約定同安思順等人結為兄弟,就定為姓安。長大成人後,安祿山通曉六國語言,當了個為買賣人協議物價的牙郎 [1] 

安祿山投身軍旅

開元二十年(732年),張守珪任幽州節度,安祿山偷羊被抓住,張守珪拷問他,準備亂棍打死,他高聲喊叫説:“大夫難道不想消滅兩個蕃族啊?為什麼要打死我!”張守珪見他長得白白胖胖,語言豪壯,就放了他。命令他跟同鄉史思明一起抓活俘虜,他們只要出去就一定能夠按時抓到,就把安祿山提拔為偏將。張守珪老是嫌安祿山過於肥胖,此人又一向令人敬畏,安祿山感到害怕就不敢多吃食物。安祿山以驍勇出名,張守珪就把他收為義子。 [2]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安祿山任平盧兵馬使。他秉性機靈聰慧,人們大多稱讚他。朝廷授予他營州都督、平盧軍使官銜。他用厚禮賄賂往來官員,要求在朝廷為他多説好話,唐玄宗更加信任喜愛他。 [3] 
天寶元年(742年),唐玄宗在平盧設置節度,任命安祿山為代理御史中丞平盧節度使。此後便可到朝廷上奏議事,唐玄宗更加寵信他。
天寶三載(744年),安祿山接替裴寬任范陽節度,河北採訪、平盧軍等使一一照舊。採訪使張利貞經常接受他的賄賂;幾年之後,黜陟使席建侯又説他公正無私;裴寬又因安祿山接替而離職,至於李林甫又一味迎合唐玄宗,都一齊説安祿山的好話。這幾位都是唐玄宗信賴的朝臣,唐玄宗對安祿山的好感更加堅定不移了。
後來安祿山請求當了楊貴妃的養子,進宮朝見唐玄宗都先拜望楊貴妃,唐玄宗覺得奇怪就問原因,安祿山回答説:“臣是胡人,胡人把母親放在前頭而把父親放在後頭。”唐玄宗聽了非常高興,於是命令楊銛以下的楊家兄妹們一起同安祿山結為兄弟姐妹。 [4] 

安祿山平步青雲

唐朝河北藩鎮 唐朝河北藩鎮
天寶六載(747年),安祿山提拔為御史大夫。他經常委派劉駱谷進宮稟奏政務。安祿山和王鉷都是大夫。李林甫擔任宰相,朝臣中沒有誰敢違背宮廷禮儀,安祿山仗着深得唐玄宗寵愛,進宮朝見唐玄宗不大彎腰。李林甫命令王鉷好好禮拜,王鉷快步上前彎腰作揖恭敬得很,安祿山這才嚇得直喘粗氣,腰漸漸地彎下去了。每當同李林甫交談,李林甫總摸準了安祿山的心思並先説了出來,安祿山認為他像神仙一樣無所不知,每次見到李林甫,即使是隆冬天氣也惶恐得汗流浹背。李林甫用温和的語言接待他,帶領他到中書廳就座,用自己的披袍蓋在他的身上,安祿山欣然接受,沒有顧忌,喊李林甫十郎。劉駱谷從宮廷回來向他彙報情況,他先問:“十郎説了些什麼?”有好話就喜得蹦跳,如果只是説“大夫必須好好地查核一下”,他就反手撐着牀説:“哎呀,我死定了!”李龜年曾經模仿表演了這般情景,唐玄宗拿這事逗笑取樂。 [5] 
安祿山晚年更加肥胖,肚子掉到了膝頭下邊,體重三百三十斤,每當走路只有用兩個肩膀向上提起自己的身子,才能動腳。而在唐玄宗面前跳胡旋舞,動作卻快得像旋風一樣。他建造的住宅,宏偉華麗到了極點,用金銀做籠子筐子筲箕等物。唐玄宗來到勤政樓,座位左邊豎立一塊用金雞羽毛做裝飾的大屏風,屏風左邊放張木榻讓安祿山坐,捲起或乾脆拿掉屏風上的簾子。 [6] 
天寶十載(751年),安祿山進宮朝拜唐玄宗,又請求擔任河東節度使,唐玄宗就授給了他。他有十一個兒子:大兒子安慶宗,任太僕卿;小兒子安慶緒,任鴻臚卿。安慶宗又娶皇太子的女兒為妻。

安祿山密謀叛亂

安祿山暗地準備叛亂,在范陽郡城北邊築起了雄武城,表面上看來是防禦侵略,實際上是儲藏兵器、糧食做堅守范陽的部署,戰馬有一萬五千匹,牛羊也相當於這個數目。他一身兼任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進朝奏請沒有不答應的。他把張通儒、李庭堅、平冽、李史魚獨孤問俗羅致身邊,讓高尚主持書記工作,劉駱谷潛伏在長安當情報人員,安守忠、李歸仁蔡希德、牛庭玠、向潤客、崔乾祐尹子奇、何千年、武令珣能元皓田承嗣田乾真等心腹將領從軍隊裏選拔出來。每個月向他進獻驢子駱駝戰馬獵鷹獵犬的人絡繹不絕,百姓被弄得無以為生。
右相楊國忠多次對唐玄宗説安祿山一定會叛亂。天寶十二載(753年),唐玄宗派中官輔趚琳去偵察,他接受了安祿山的賄賂,回來後大講安祿山忠心耿耿。楊國忠又對唐玄宗説:“召他進京,他一定不會來。”下令召見,他卻來了。天寶十三載(754年)正月,安祿山到華清宮拜見唐玄宗,乘機哭着説:“我是外族人,不識漢字,皇上越級提拔我,以致楊國忠想要殺我。”唐玄宗對他更加親密寬厚,於是任命他為左僕射的高官,才讓他離去。當月,安祿山又呈奏章請求任命自己為閒廄使、隴右羣牧等都使,任命吉温武部侍郎、兼中丞,當他的副手,又請求主持總監事務。他當了閒廄使、羣牧等使之後,上等好馬都暗地挑選出來,奪得了樓煩的監牧之後接着奪取張文儼的馬牧。這年三月一日,他離開長安回范陽,急忙出了潼關,每天趕路三四百里,到了范陽。這時只要有人説安祿山要造反,唐玄宗一定會大發雷霆,把他捆綁起來送交安祿山。 [7] 

安祿山安史之亂

天寶十四載(755年),唐玄宗又召他進京,他推説生病沒有來。給他的大兒子安慶宗賜婚,命令他出席觀禮,稱病推辭了。
這年十一月,安祿山從范陽起兵造反,詐稱奉唐玄宗旨意率領部隊討伐逆臣楊國忠。他率領各族騎兵、步兵十五萬,半夜行軍,黎明吃飯,一天前進六十里。決定高尚嚴莊為謀主,孫孝哲高邈、何千年為骨幹。天下太平的日子長了,人們不懂戰爭,聽到安祿山叛亂爆發,朝廷一片動盪懼怕。宮廷警衞部隊都是由集市商販組成的,只得打開皇家倉庫拿出綾羅綢緞召募兵卒。於是先後任命高仙芝封常清等人為大將抵抗。
安祿山謀反戰事圖 安祿山謀反戰事圖
安祿山號令嚴厲整肅,有一班以死相拼的將士,沒有誰不是以一當百,朝廷軍隊碰上必然會吃敗仗。 [8]  十二月,叛軍渡過黃河開到陳留郡,河南節度張介然州城失守殉難,首級傳到了河北。安祿山的小兒子安慶緒看到哥哥安慶宗被殺的佈告,哭着告訴安祿山,安祿山在戰車上震驚大哭説:“我兒有什麼罪過要殺死他!”他狂亂憤怒,見投降的官軍擠滿大路兩邊,就命令他們自相砍殺,殺死了六七千人,才進陳留城。陳留太守郭納開始還抵抗了一陣,到這時出城投降。
叛軍開到滎陽,滎陽太守崔無詖奮力抵抗,州城失守殉難。叛軍駐紮在汜水罌子谷,唐軍將領荔非守瑜蹲在地上射箭,射死叛軍幾百人,箭還射到了安祿山的戰車上,安祿山不敢通過,就繞道汜水罌子谷的南邊過去了。荔非守瑜的箭射光了,投河自盡。東京洛陽留守李忄妻、中丞盧奕、採訪使判官蔣清燒斷了河陽橋。安祿山怒氣衝衝,率領部隊浩浩蕩蕩挺進。
封常清佈置從苑西斷牆缺口上砍伐樹木堵塞道路後就逃走了。安祿山進了洛陽,殺了蔣清等,召見河南尹達奚珣,讓他任職理事。封常清失敗後,只跟幾個人逃到陝郡,高仙芝率兵守衞陝城,都丟盔棄甲向西逃到潼關,害怕安祿山追趕上來,互相踐踏而死的士卒充塞道路。陝郡太守竇庭芝投奔河東。安祿山派崔乾祐駐守陝郡。臨汝太守韋斌向安祿山投降。 [9] 
安祿山佔據東京洛陽城後,“見宮闕尊雄”,抑制不住地想當皇帝。(賊之據東京,見宮闕尊雄,鋭情僭號) [10]  第二年正月初一,他就指揮洛陽耆老僧道勸進,自稱雄武皇帝,國號大燕,定都洛陽。 [11]  年號叫聖武達奚珣以下數人暫任丞相各職。五月,南陽太守魯炅率領荊州、襄州、黔中、嶺南兵卒十萬多人,在葉縣城北邊的枌河跟叛軍將領武令珣作戰,唐軍全軍覆沒。六月,李光弼郭子儀從土門路出征,在常山郡東部的嘉山大敗叛軍,叛軍控制的河北各州郡中有十多個歸降朝廷,安祿山處境困迫、心緒惶急,打算退兵回范陽。碰上哥舒翰從潼關率領騎兵步兵八萬人,在靈寶以西跟叛軍將領崔乾祐作戰,被叛軍打得幾乎全軍覆沒,哥舒翰轉身向潼關逃跑,被自己的部下抓住送給了叛軍。潼關守不住,唐玄宗逃往西蜀避難,太子李亨把平叛部隊召集到靈武設防。安祿山就派遣張通儒任西京長安留守,田乾真任京兆尹,安守忠在唐廷禁苑裏駐兵守衞。十一月,派遣阿史那承慶打下潁川,滿城燒殺。 [12] 
百科x混知:圖解安史之亂 百科x混知:圖解安史之亂

安祿山為子所弒

安祿山由於身體肥胖,長年長瘡癤,到起兵叛亂之後視力漸漸模糊,這時完全失明。加上全身長滿塊狀毒瘡。
安祿山 安祿山
至德二載(757年)正月初一,安祿山接受臣子們朝拜,瘡痛發作就中途結束了。他由於病痛更加暴躁煩亂,動輒使用刑罰,連身為謀主的大臣嚴莊也遭鞭棍抽打,嚴莊於是日(一説正月初五)夜伺機幹掉安祿山。他讓安慶緒站在門外,自己握着刀帶着閹人李豬兒一起走進安祿山的營帳,李豬兒揮起大刀砍安祿山的腹部。安祿山雙目失明,牀頭經常掛着一把刀,等他發覺刺客時已經難得起身,牀頭上的刀又拿不到手,只是搖着帳幔大喊道:“這人是我的家賊呀!”喊罷就斷氣了。於是在牀下挖了一個好幾尺深的洞穴,用毛毯包着安祿山的屍體埋了。全無哭喪之類的安葬禮儀。嚴莊立即向外宣告,説是安祿山傳位給晉王安慶緒,尊稱安祿山為太上皇。安慶緒淫樂宴飲沒有節制,把嚴莊喊為兄長,事無大小都要徵求他的意見。 [13] 
當初,李豬兒離開契丹部落,十幾歲開始伺候安祿山,很聰明。安祿山用刀把他的生殖器全部割掉,鮮血流了好幾升,昏死過去,安祿山用火灰敷住他的傷口,過了整整一天才甦醒過來。李豬兒由於成了閹人,安祿山很寵愛他,最受信任和重用。安祿山肚子大,每次穿衣繫帶,需要三四個人幫忙,兩個人抬起肚子,李豬兒用頭頂住,才拿來裙褲腰帶穿繫上。唐玄宗寵信安祿山,賜他到華清宮温泉洗澡,都允許李豬兒等人進去幫忙脱穿衣服。然而最終殺死他的,正是這個李豬兒。 [14] 
史思明殺安慶緒後,即大燕帝位,補諡安祿山為光烈皇帝。 [15] 

安祿山主要成就

鎮撫奚人契丹
安祿山多次誘騙奚人和契丹人,設宴款待時在酒裏放入麻醉草藥莨菪,預先挖好土坑,等到契丹人昏迷了,砍下頭來就埋掉,動輒殺數千人,前後做了四次這樣的事。 [16] 
天寶十一載(752年)八月,安祿山一共統率河東等鎮兵馬五六萬,號稱十五萬人,討伐契丹。隊伍離開平盧一千多里,開到了土護真河,就是北黃河。又加快速度日行三百里,猛然間開到了契丹統帥的軍帳跟前。一連下了很長時間的雨,弓箭都被浸濕,部隊經過長途跋涉疲憊不堪,契丹人又夾攻他們,安祿山的部隊傷亡數千人。安祿山本人被射中一箭,射斷了他頭上的玉簪,他帶着手下奚族雜役二十多人跑上山頭,掉進了坑洞。他的兒子安慶緒等人攙扶着他。恰巧到了夜晚,他們就分散逃跑,奔向平盧城。 [17-19]  之後安祿山再次出兵攻打奚、契丹,擊破奚、契丹,俘獲奚王李日越,將俘獲的勇猛強壯的人派去雲南。 [20-21] 

安祿山人物評價

張九齡:“亂幽州者,必此胡也。”
李德裕:“安祿山,夷狄之譎詐者也。非將門英豪,草萊奇傑。其戰鬥之氣,擊刺之才,去關張遠矣。”
姚汝能:“安史二兇羯,相繼亂於范陽。安祿山以天寶十四載乙未十一月犯順。史思明之男朝義至寶應元年壬寅十二月為李懷仙所殺,二胡共擾中原凡八年,幽燕始平。”
舊唐書》:“天地否閉,反逆亂常。祿山犯闕,朱泚稱皇。賊巢陵突,羣豎披攘。徵其所以,存乎慢藏!” [22] 
新唐書》:“祿山、思明興夷奴餓俘,假天子恩幸,遂亂天下。彼能以臣反君,而其子亦能賊殺其父,事之好還,天道固然。然生民厄會,必假手於人者,故二賊暴興而亟滅。張謂劉裕“近希曹、馬,遠棄桓、文,禍徒及於兩朝,福未盈於三載,八葉傳其世嗣,六君不以壽終,天之報施,其明驗乎!”杜牧謂:“相工稱隨文帝當為帝者,後篡竊果得之。週末,楊氏為作八柱國,公侯相襲久矣,一旦以男子偷竊位號,不三二十年,壯老嬰兒皆不得其死。彼知相法者,當曰此必為楊氏之禍,乃可為善相人。”張、杜確論,至今多稱誦之。如祿山、思明,希劉裕、楊堅而不至者,是以著其論。” [23] 
何去非:“祿山虎視幽薊,橫制千里,而軍中之吏凡三千人。故范陽之變一起,天下大震,徒驅市人以嬰其鋒。”
徐鈞:“隨人玄養寧知父,負主恩私豈有君。逆氣終然招逆報,可憐四海亂如雲。” [24] 
丁耀亢:“非其種者,鋤而去之。先王知華夷之不可以一而限焉。以其非吾族也。乃至衽席之側,置一異物,初以為狎之,不知其為所狎也。譬若馴狼守羊,終逞野心耳。然亦有異焉,金日磾亦胡人也,忠與伊霍比肩,何哉?蓋犬馬知恩,鴟梟無義,以禽獸報人者,亦來禽獸之報。若非父子相夷,唐幾中滅矣!” [25] 
人民網:“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反唐,終於爆發了安史之亂。叛軍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給人民造成極大災難。” [26] 

安祿山軼事典故

安祿山族屬姓名

1925年,日本學者桑原騭藏考證出安祿山是康國出身的粟特人。 [27]  其後伊朗學專家亨寧(W.B.Henning)進一步指出,祿山,或軋犖山,為粟特語Rokhshan,是光明的意思。 [28]  這一觀點被大部分學者所支持。然而學者王小甫認為,亨寧忽視了“突厥呼鬥戰神為軋犖山”這一説法,他認為安祿山為操東伊朗語的粟特人,“軋犖山”《廣韻》音可擬測為*æt lɔk ʃæn,應該就是拜火教中的鬥戰神Verethraghna(即韋雷斯拉格納)或其歷史變體的音譯。史料中以“光照”渲染此神,適反映其在宗教象徵中與靈光神共有Vareghna鳥這一特性。“祿山”一名,他認為是伊朗語roshān“光、明亮、光輝的”一詞的音譯。因此,安祿山以其兩個名字,宣示了自己是鬥戰神和靈光神二位一體。 [32] 

安祿山貴妃洗兒

天寶十載(751年)正月初一,是安祿山的生日,唐玄宗和楊貴妃賜給安祿山豐厚的生日禮物。過罷生日的第三天,楊貴妃特召安祿山覲見,替他這個“大兒子”舉行洗三儀式。楊貴妃讓人把安祿山當做嬰兒放在大澡盆中,為他洗澡,洗完澡後,又用錦繡料子特製的大襁褓,包裹住安祿山,讓宮女們把他放在一個彩轎上抬着,在後宮花園中轉來轉去,口呼“祿兒、祿兒”嬉戲取樂。 [15] 

安祿山宗教信仰

歷史學家榮新江指出安祿山信仰拜火教。他説:“安祿山自稱為‘光明之神’的化身,並親自主持粟特人聚落中羣胡的祆教祭祀活動,使自己成為胡族百姓的宗教領袖。他利用宗教的力量來團聚轄境內外粟特胡眾,利用‘光明之神’的身份來號召民眾。大量蕃兵胡將追隨安祿山起兵反叛,不能不考慮‘光明之神’感召的精神力量。” [29] 
據王小甫考證,《新唐書·逆臣安祿山傳》記載:“至大會,祿山踞重牀,燎香,陳怪珍,胡人數百侍左右,引見諸賈,陳犧牲,女巫鼓舞於前以自神。”就是要神話自己。《安祿山事蹟》裏還記載,如,祿山奏雲:“臣焚香告天曰:臣若不行正道,事主不忠,(蟲)食臣心;若不欺正道,事主竭誠,其蟲請便消化,啓告必應。”所謂“正道”顯然就是拜火教的asha,靈光神依首領對其態度真偽決定取捨。祿山又奏:“薦奠之日,神室梁生芝草,一本十莖,狀如珊瑚盤疊。臣當重寄,誓殄東夷,人神協從,靈芝瑞應。”所謂“芝草一本十莖”,應該就是拜火教的Baresman/Barsom,即拜火儀式上主持祭司手裏拿着的枝條或草束。又有“祿山醉卧,化為一黑豬龍首”的説法,公野豬為鬥戰神的化身之一。玄宗曾“於御座東間為(祿山)設一大金雞帳”,金雞應即鬥戰神和靈光神共有的化身Vareghna鳥。又説“開元、天寶中,人間多於宮調中奏突厥神,亦為祿山之應”。 [32] 

安祿山奉為聖人

安祿山死後,與史思明等被河朔舊將與士卒奉為聖人。安祿山部將田承嗣投降唐廷,送史朝義母親及妻子予朝廷,唐朝封為魏博節度使,為了安定北方人心,他為安祿山、安慶緒、史思明、史朝義四人立祠,號為“四聖”。田承嗣向朝廷要求拜相,唐代宗派內侍孫知古要求他毀了“安史四聖”的祠堂,田承嗣乃毀之,唐廷為褒獎他,授其同平章事 [30] 唐穆宗長慶年間,河朔舊將與士卒稱呼安祿山、史思明為二聖,時任盧龍節度使張弘靖為改變這種風氣,下令扒開安祿山的墓並毀其棺,引起河朔舊將與士卒的不悦。 [31] 

安祿山親屬成員

關係
姓名
備註
父親
康某
-
養父
安延偃
-
母親
阿史德氏
-
妻子
生下安慶宗和安慶緒
-
兒子
太僕卿
晉王
安慶恩
-
鄭王
安慶餘
-
安慶則
-
安慶光
-
安慶喜
-
安慶祐
-
安慶長
-

安祿山影視形象

安祿山的影視形象
年份
影視類型
劇名
飾演者
1983年
電視劇
1986年
電視劇
楊貴妃
張復建
1990年
電視劇
唐明皇
顏彼得
1992年
電影
楊貴妃
顏彼得
1994年
電視劇
崑崙奴
唐琥
1994年
電視劇
葉世品
1997年
電視劇
《大刺客之煙花殺手》
2000年
電視劇
楊貴妃
阮兆祥
2003年
電視劇
《大唐歌飛》
包德磐
2006年
電視劇
《神鬼八陣圖》
2007年
電視劇
臧金生
2008年
電視劇
塗門
2009年
電視劇
2017年
電視劇
2017年
電影
妖貓傳
王迪
參考資料
  • 1.    《舊唐書》:安祿山,營州柳城雜種胡人也,本無姓氏,名軋犖山。母阿史德氏,亦突厥巫師,以卜為業。突厥呼鬥戰為軋犖山,遂以名之。少孤,隨母在突厥中,將軍安波至兄延偃妻其母。開元初,與將軍安道買男俱逃出突厥中。道買次男貞節為嵐州別駕,收穫之。年十餘歲,以與其兄及延偃相攜而出,感愧之,約與思順等併為兄弟,冒姓為安。及長,解六蕃語,為互市牙郎。
  • 2.    《舊唐書》:二十年,張守珪為幽州節度,祿山盜羊事覺,守珪剝坐,欲棒殺之,大呼曰:“大夫不欲滅兩蕃耶?何為打殺祿山!”守珪見其肥白,壯其言而釋之。令與鄉人史思明同捉生,行必克獲,拔為偏將。常嫌其肥,以守珪威風素高,畏懼不敢飽食。以驍勇聞,遂養為子。
  • 3.    《舊唐書》:二十八年,為平盧兵馬使。性巧黠,人多譽之。授營州都督、平盧軍使。厚賂往來者,乞為好言,玄宗益信響之。天寶元年,以平盧為節度,以祿山攝中丞為使。入朝奏事,玄宗益寵之。
  • 4.    三載,代裴寬為范陽節度,河北採訪、平盧軍等使如故。採訪使張利貞常受其賂;數載之後,黜陟使席建侯又言其公直無私;裴寬受代,及李林甫順旨,並言其美。數公皆信臣,玄宗意益堅不搖矣。後請為貴妃養兒,入對皆先拜太真。玄宗怪而問之,對曰:“臣是蕃人,蕃人先母而後父。”玄宗大悦,遂命楊銛已下並約為兄弟姊妹。
  • 5.    《舊唐書》:六載,加大夫。常令劉駱谷奏事。與王鉷俱為大夫。李林甫為相,朝臣莫敢抗禮,祿山承恩深。入謁不甚罄折。林甫命王鉷,鉷趨拜謹甚,祿山悚息,腰漸曲。每與語,皆揣知其情而先言之。祿山以為神明,每見林甫,雖盛冬亦汗洽。林甫接以温言,中書引坐,以己披袍覆之,祿山欣荷,無所隱,呼為十郎。駱谷奏事,先問:“十郎何言?”有好言則喜躍,若但言“大夫須好檢校”,則反手據牀曰:“阿與,我死也!”李龜年嘗斆其説,玄宗以為笑樂。
  • 6.    《舊唐書》:晚年益肥壯,腹垂過膝,重三百三十斤,每行以肩膊左右抬挽其身,方能移步。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風焉。為置第宇,窮極壯麗,以金銀為篣筐笊籬等。上御勤政樓,於御坐東為設一大金雞障,前置一榻坐之,捲去其簾。十載入朝,又求為河東節度,因拜之。
  • 7.    《舊唐書》:楊國忠屢奏祿山必反。十二載,玄宗使中官輔璆琳覘之,得其賄賂,盛言其忠。國忠又云“召必不至”,洎召之而至。十三載正月,謁於華清宮,因涕泣言:“臣蕃人,不識字,陛下擢臣不次,被楊國忠欲得殺臣。”玄宗益親厚之,遂以為左僕射,卻回。其月,又請為閒廄、隴右羣牧等都使,奏吉温為武部侍郎、兼中丞,為其副,又請知總監事。既為閒廄、羣牧等使,上筋腳馬,皆陰選擇之,奪得樓煩監牧及奪張文儼馬牧。三月一日,歸范陽,疾行出關,日行三四百里,至范陽,人言反者,玄宗必大怒,縛送與之。
  • 8.    《舊唐書》:十一月,反於范陽,矯稱奉恩命以兵討逆賊楊國忠。以諸蕃馬步十五萬,夜半行,平明食,日六十里。以高尚、嚴莊為謀主,孫孝哲、高邈、何千年為腹心。天下承平日久,人不知戰,聞其兵起,朝廷震驚。禁衞皆市井商販之人,乃開左藏庫出錦帛召募。因以高仙芝、封常清等相次為大將以擊之。祿山令嚴肅,得士死力,無不一當百,遇之必敗。
  • 9.    《舊唐書》:十二月,度河至陳留郡,河南節度張介然城陷死之,傳首河北。陳留郭門祿山男慶緒見誅慶宗榜,泣告祿山,祿山在輿中驚哭曰:“吾子何罪而殺之!”狂而怒,官軍之降者夾道,命交相斫焉,死者六七千人,遂入陳留郡。太守郭納初拒戰,至是出降。至滎陽,太守崔無詖拒戰,城陷死之。次於泥水罌子谷,將軍荔非守瑜蹲而射之,殺數百人,矢及祿山輿。祿山不敢過,乃取谷南而過。守瑜箭盡,投河而死。東京留守李忄妻、中丞盧奕、採訪使判官蔣清燒絕河陽橋。祿山怒,率軍大至。封常清自苑西隤牆,使伐樹塞路而奔。祿山入東京,殺李忄妻、盧奕、蔣清,召河南尹達奚珣,使之蒞事。初,常清欲殺珣,恐應賊,忄妻、奕諫止之。常清既敗,唯與數騎走至陝郡,高仙芝率兵守陝城,皆棄甲西走潼關,懼賊追躡,相蹂藉而死者塞路。陝郡太守竇庭芝走投河東。賊使崔乾祐守陝郡。臨汝太守韋斌降於賊。
  • 10.    《新唐書·安祿山傳》:“賊之據東京,見宮闕尊雄,鋭情僭號,故兵久不西,而諸道兵得稍集。”
  • 11.    吳興才女“沈珍珠”的身世之謎  .環球網[引用日期2020-03-30]
  • 12.    《舊唐書》:十五年正月,賊竊號燕國,立年聖武,達奚珣已下署為丞相,五月,南陽節度魯炅率荊、襄、黔中、嶺南子弟十萬餘,與賊將武令珣戰於葉縣城北枌河,王師盡沒。六月,李光弼、郭子儀出土門路,大破賊眾於常山郡東嘉山,河北諸郡歸降者十餘。祿山窘急,圖欲卻投范陽。會哥舒翰自潼關領馬步八萬,與賊將崔乾祐戰於靈寶西,為賊覆敗,翰西奔潼關,為其帳下執送於賊。關門不守,玄宗幸蜀,太子收兵靈武。賊乃遣張通儒為西京留守,田乾真為京兆尹,安守忠屯兵苑中。十一月,遣阿史那承慶攻陷潁川,屠之。
  • 13.    《舊唐書》:祿山以體肥,長帶瘡。及造逆後而眼漸昏,至是不見物。又著疽疾。俄及至德二年正月朔受朝,瘡甚而中罷。以疾加躁急,動用斧鉞。嚴莊亦被捶撻,莊乃日夜謀之。立慶緒於户外,莊持刀領豎李豬兒同入祿山帳內,豬兒以大刀斫其腹。祿山眼無所見,牀頭常有一刀,及覺難作,捫牀頭不得,但撼幄帳大呼曰:“是我家賊!”腹腸已數鬥流在牀上,言訖氣絕。因掘牀下深數尺為坑,以氈罽包其屍埋之。又無哭泣之儀。莊即宣言於外,言祿山傳位於晉王慶緒,尊祿山為太上皇。慶緒縱樂飲酒無度,呼莊為兄,事之大小必諮之。
  • 14.    《舊唐書》:初,豬兒出契丹部落,十數歲事祿山,甚黠慧。祿山持刃盡去其勢,血流數升,欲死,祿山以灰火傅之,盡日而蘇,因為閹人。祿山頗寵之,最見信用。祿山肚大,每著衣帶,三四人助之,兩人抬起肚,豬兒以頭戴之,始取裙褲帶及繫腰帶。玄宗寵祿山,賜華清宮湯浴,皆許豬兒等入助解著衣服,然終見刳者,豬兒也。
  • 15.    姚汝能,曾貽芬.《安祿山事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 16.    《資治通鑑》:“安祿山屢誘奚、契丹,為設會,飲以莨菪酒,醉而坑之,動數千人,函其酋長之首以獻,前後數四。”
  • 17.    《舊唐書》列傳一百四十九:“天寶十年,安祿山誣其酋長欲叛,請舉兵討之。八月,以幽州、雲中、平盧之眾數萬人,就潢水南契丹衙與之戰,祿山大敗而還,死者數千人。”
  • 18.    《舊唐書》:祿山陰有逆謀,於范陽北築雄武城,外示禦寇,內貯兵器,積穀為保守之計,戰馬萬五千匹,牛羊稱是。兼三道節度,進奏無不允。引張通儒、李庭堅、平冽、李史魚、獨孤問俗在幕下,高尚掌書記,劉駱谷留居西京為耳目,安守忠、李歸仁、蔡希德、牛庭玠、向潤客、崔乾祐、尹子奇、何千年、武令珣、能元皓、田承嗣、田乾真,皆拔於行間。每月進奉生口駝馬鷹犬不絕,人無聊矣。既肥大不任戰,前後十餘度欺誘契丹,宴設酒中著莨菪子,預掘一坑,待其昏醉,斬首埋之,皆不覺死,每度數十人。十一載八月,祿山並率河東等軍五六萬,號十五萬,以討契丹。去平盧千餘里,至土護真河,即北黃河也。又倍程三百里,奄至契丹牙帳。屬久雨,弓箭皆漲濕,將士困極,奚又夾攻之,殺傷略盡。祿山被射,折其玉簪,以麾下奚小兒二十餘人走上山,墜坑中,其男慶緒等扶持之。會夜,解走,投平盧城。
  • 19.    《新唐書》列傳一百四十四:“發幽州、雲中、平廬、河東兵十餘萬,以奚為鄉導,大戰潢水南。祿山敗,死者數千。自是祿山與相侵掠未嘗解,至其反乃已。”
  • 20.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一十七 唐紀三十三:“安祿山奏擊奚破之,虜其王李日越。”“安祿山奏破奚、契丹。”
  • 21.    《新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四:“安祿山節度范陽,詭邊功,數與鏖鬥,飾俘以獻,誅其(奚)君李日越,料所俘驍壯戍雲南。”
  • 22.    舊唐書 列傳第一百五十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3-31]
  • 23.    新唐書 列傳第一百五十上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3-31]
  • 24.    詩·徐鈞詩選(一)  .閲讀網[引用日期2014-05-29]
  • 25.    《天史》  .殆知閣[引用日期2015-10-27]
  • 26.    揭秘中國古代歷史上十大奸臣的最終結局,下場都十分悽慘  .人民號中國網文化[引用日期2023-01-17]
  • 27.    桑原騭藏〈隋唐時代に支那に來往した西域人に就いて〉,《內藤博士還歷祝賀支那學論叢》1926年,第624—626頁。
  • 28.    Edwin G. Pulleyblank.The Background of the Rebellion of An Lu-sha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5:p.15
  • 29.    榮新江.《中古中國與外來文明》 :三聯書店,2001年:第237頁
  • 30.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魏博節度使田承嗣為安、史父子立祠堂,謂之四聖,且求為相;上令內侍孫知古因奉使諷令毀之。冬,十月,甲辰,加承嗣同平章事以褒之。”
  • 31.    《新唐書》卷一二七,列傳第五二,《張弘靖傳》:“俗謂祿山、思明為‘二聖’,弘靖懲始亂,欲變其俗,乃發墓毀棺,眾滋不悦。”
  • 32.    王小甫.拜火宗教與突厥興衰——以古代突厥鬥戰神研究為中心.[J].歷史研究,2007(01):24-26.
  • 33.    安祿山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01]
  • 34.    編委會編;丁一等撰,東北人物大辭典,遼寧人民出版社,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05,第51頁
  • 35.    李翰文主編.寫給少年的中國歷史,奢靡無度,隋·空前盛世,唐[M].瀋陽:萬卷出版公司,2013.09.第106頁
  • 36.    安祿山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24-01-1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