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融

(南朝齊文學家書法家)

鎖定
張融(444年-497年),字思光,一名少子,世稱張長史,吳郡(今江蘇蘇州)人。中國南朝齊文學家、書法家、 [2]  官員。 [3] 
張融早有令譽,弱冠有名。仕宋為新安王北中郎參軍,出為封溪令。後為儀曹郎,入蕭道成幕為太傅掾,歷豫章王司空諮議參軍,遷中書郎。入齊,累官太子中庶子、司徒左長史。南朝齊建武四年(497年),張融去世。 [3] 
張融出身吳門貴族,為人形貌短醜,精神清澈,奇譎狂放,自視甚高。他于波滔中作《海賦》,文辭詭激,獨與眾異。時人顧愷之見而贊曰:“卿此賦實超玄虛(木華),但恨不道鹽耳”,張融援筆立就四句:“漉沙構白,熬波出素,積雪中春,飛霜暑路”,此賦是他的代表作。詩以《別詩》較有特色。張融著述頗豐,《南齊書·張融傳》説他將文集自名為《玉海》,共有數十卷行於當世。《隋書·經籍志》著錄有文集27卷、《玉海集》10卷、《大澤集》10卷、《金波集》60卷,均已亡佚。明人張溥輯有《張長史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 [3] 
思光
所處時代
南朝齊
出生地
吳郡
出生日期
444年
逝世日期
497年
主要作品
白日歌
本    名
張融

張融人物簡介

融形貌短醜,行止怪誕,善言談,工草書,其文也如其人“詭激”而“獨與眾異”,張融與太子僕周顒並善《老子》、《周易》,相遇輒言玄理,彌日不倦。融作《門律》以示顒,顒致書論難,其書今存《弘明集》中。融於文章亦頗自負,其《門律自序》稱:“吾文章之體,多為世人所驚。”

張融文學成就

張融代表作《海賦》與晉人木華海賦》併為名作。融作《海賦》,意在超過木華,賦中頗有構思奇特之語。另存詩5首,其中《別詩》情景交融,最具特色。《隋書·經籍志》著錄《張融集》27卷,又有《玉海集》10卷,《大澤集》10卷,《金波集》60卷,均佚。明代張溥輯有《張長史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鍾嶸《詩品》列其作為下品,評其詩曰:“思光(張融字思光)紆緩誕放。縱有乖文體,然亦捷疾豐饒,差不侷促。”

張融逸事遺聞

張融在清談、佛學、書法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尤其是他特立獨行的個性、詼諧幽默的語言、機敏善辯 的口才及風姿飄逸的名士風範對後世影響很大。
有一次,齊高帝蕭道成召見他,他很晚才到。蕭道成問他為什麼遲到,他説自己見皇帝好像是從地上升往天空,所以快不起來,説得蕭道成龍顏大悦。
張融擅長草書,常常以此得意。蕭道成對他説,你的書法很有骨力,可惜沒有二王王羲之王獻之)的筆法。張融説:“別可惜我的書法沒有二王的筆法,您要可惜二王沒有我的筆法。”張融還常常嘆息:“不恨我不見古人,所恨古人不見我。”

張融南史文載

融字思光,弱冠有名。道士同郡陸修靜以白鷺羽麈尾扇遺之,曰:“此既異物,以奉異人。”解褐為宋新安王子鸞行參軍。王母殷淑儀薨,後四月八日建齋並灌佛,僚佐儭者多至一萬,少不減五千,融獨注儭百錢。帝不悦曰:“融殊貧,當序以佳祿。”出為封溪令。從叔永出後渚送之曰:“似聞朝旨,汝尋當還。”融曰:“不患不還,政恐還而復去。”及行,路 經嶂嶮,獠賊執融將殺食之。融神色不動,方作洛生詠,賊異之而不害也。
浮海至交州,於海中遇風,終無懼色,方詠曰:“乾魚自可還其本鄉,肉脯復何為者哉。”又作海賦,文辭詭激,獨與眾異。後以示鎮軍將軍顧凱之,凱之曰:“卿此賦實超玄虛,但恨不道鹽耳。”融即求筆注曰:“漉沙構白,熬波出素,積雪中春,飛霜暑路。”此四句後所足也。凱之與融兄有恩好,凱之卒,融身負墳土。在南與交趾太守卞展善。展於嶺南為人所殺,融挺身奔赴。
舉秀才,對策中第。為尚書殿中郎,不就,改為儀曹郎。尋請假奔叔父喪,道中罰幹錢敬道鞭杖五十,寄系延陵獄。大明五年制,二品清官行僮幹杖,不得出十。為左丞孫緬所奏,免官。 重定,攝祠部、倉部二曹。時領軍劉勉戰死,融以祠部議,上應哭勉,見從。又俗人忌以正月開太倉,融議不宜拘束小忌。尋兼掌正廚,見宰殺,回車徑去,自表解職。
再遷南陽王友。融父暢為丞相長史,義宣事難,暢將為王玄謨所殺,時玄謨子瞻為南陽王長史,融諮求去官,不許。融家貧欲祿,乃與從叔徵北將軍永書曰:“融昔幼學,早訓家風,雖則不敏,率以成性。布衣韋帶,弱年所安,簞食瓢飲,不覺不樂。但世業清貧,人生多待,榛慄棗修,女贄既長,束帛禽鳥,男禮已大。勉身就官,十年七仕,不欲代耕,何至此事。昔求三吳一丞,雖屬舛錯,今聞南康缺守,願得為之。融不知階級,階級亦可不知融,政以求丞不得,所以求郡,求郡不得,亦可復求丞。”又與吏部尚書王僧虔書曰:“融天地之逸人也,進不辨貴,退不知賤,實以家貧累積,孤寡傷心,八侄俱孤,二弟頓弱,豈能山海陋祿,申融情累。阮籍愛東平土風,融亦 欣晉平閒外。”時議以融非御人才,竟不果。
闢齊太傅掾,稍遷中書郎,非其所好。乞為中散大夫,不許。張氏自敷以來,並以理音辭、修儀範為事。至融風止詭越,坐常危膝,行則曳步,翹身仰首,意制甚多。見者驚異,聚觀成巿,而融了無慚色。隨例同行,常稽遲不進。高帝素愛融,為太尉時,與融款接。見融常笑曰:“此人不可無一,不可有二。” 即位後,手詔賜融衣曰:“見卿衣服粗故,誠乃素懷有本。交爾藍縷,亦虧朝望。今送一通故衣,意謂雖故,乃勝新也。是吾所着,已令裁減,稱卿之體;並履一量。”高帝出太極殿西室,融入問訊,彌時方登階。及就席,上曰:“何乃遲為?“對曰:“自地昇天,理不得速。”時魏主至淮而退,帝問:“何意忽來忽去。”未有答者,融時下坐,抗聲曰:“以無道而來,見有道而去。”公卿鹹以為捷。
融善草書,常自美其能。帝曰:“卿書殊有骨力,但恨無二王法。”答曰:“非恨臣無二王法,亦恨二王無臣法。”融假還鄉,詣王儉別。儉立此地舉袂不前,融亦舉手呼儉曰:“歜曰‘王前’。”儉不得已趨就之。融曰:“使融不為慕勢,而令君為趍士,豈不善乎。”常嘆雲:“不恨我不見古人,所恨古人又不見我。”
融與吏部尚書何戢善,往詣戢,誤通尚書劉澄。下車入門,乃曰:“非是。”至户望澄,又曰:“非是。”既造席視澄曰:“都自非是。”乃去。其為異如此。
又為長沙王鎮軍,竟陵王徵北諮議,並領記室,司徒從事中郎。永明二年,總明觀講,敕朝臣集聽。融扶入就榻,私索酒飲之。事畢,乃長嘆曰:“嗚呼!仲尼獨何人哉。”為御史中丞到撝所奏免官,尋復職。
融形貌短醜,精神清徹,王敬則見融革帶寬,殆將至髀,謂曰:“革帶太急。”融曰:“既非步吏,急帶何為?”融假東出,武帝問融住在何處,答曰:“臣陸處無屋,舟居無水。”後上問其從兄緒,緒曰:“融近東出,未有居止,權牽小船於岸上住。”上大笑。
後使融接對北使李道固,就席,道固顧而言曰:“張融是宋彭城長史張暢子不?”融嚬蹙久之,曰:“先君不幸,名達六夷。”豫章王大會賓僚,融食炙,始行畢,行炙人便去。融欲求鹽蒜,口終不言,方搖食指,半日乃息。出入朝廷,皆拭目驚觀之。
八年,朝臣賀眾瑞公事,融扶入拜起,復為有司所奏,見原。遷司徒兼右長史。竟陵張欣時為諸暨令,坐罪當死,欣時父興世討宋南譙王義宣,官軍欲殺融父暢,興世以袍覆暢而坐之,以此得免。興世卒,融着高履為負土成墳。至是,融諮竟陵王子良乞代欣時死。子良答曰:“此乃是長史美事,恐朝有常典,不得如長史所懷。”遷黃門郎,太子中庶子,司徒左長史。
融有孝義,忌月三旬不聽樂,事嫂甚謹。父暢臨終謂諸子曰:“昔丞相事難,吾以不同將見殺,緣司馬竺超人得活,爾等必報其子。”後超人孫微冬月遭母喪居貧,融吊之,悉脱衣以為賻,披牛被而反。常以兄事微。豫章王嶷、竟陵王子良薨,自以身經佐吏,哭輒盡慟。建武四年,病卒,遺令建白旐無旒,不設祭,令人捉麈尾登屋復魂。曰:“吾生平所善,自當陵雲一笑。三千買棺,無制新衾。左手執孝經、老子,右手執小品法華經。妾二人哀事畢,各遣還家。”曰:“吾生平之風調,何至使婦人行哭失聲,不須暫停閨合。”
融玄義無師法,而神解過人,高談鮮能抗拒。永明中遇疾,為門律,自序雲:“吾文章之體,多為世人所驚,汝可師耳以心,不可使耳為心師也。夫文豈有常體,但以有體為常,政當有其體。丈夫當刪詩、書,制禮樂,何至因循寄人籬下。”臨卒,又戒其子曰:“手澤存焉,父書不讀,況父音情,婉在其韻。吾意不然,別遺爾旨。吾文體英變,變而屢奇,豈吾天挺,蓋不隤家聲。汝可號哭而看之。”融文集數十卷行於世,自名其集為玉海。司徒褚彥回問其故,融雲:“蓋玉以比德,海崇上善耳。”張氏前有敷、演、鏡、暢,後有充、融、卷、稷。第六弟寶積,建武中,出為廬陵太守。時名流謝伷、何點、陸惠曉、孔珪至融弟鐵之舍。點造坐便曰:“今日可謂盛集,二五我兄弟之流,阿六張氏保家之子。”顧見王思遠曰:“卿詐作善,非實得也。”二五謂孔珪及融並第五。

張融作品欣賞

別詩
白雲山上盡,清風松下歇。
欲識離人悲,孤台見明月。
【白日歌】
白日白日,舒天昭暉。
數穹則盡,盛滿則衰。
【簫史曲】
引響猶天外,吟聲似地中。
戴勝噪落景,龍歕清霄風。
【憂且吟】
鳴琴當春夜,春夜當鳴琴。
羈人不及樂,何似千里心。

張融野史逸聞

張融
宋張融嘗乞假還,帝問所居。答曰:"臣陸居非屋,舟居非水。"上未解,問張緒。緒曰:"融近東山,未有居止。權牽小船上岸,住在其間。"上大笑。太祖嘗面許融為司徒長史,敕竟不出。融乘一馬甚瘦,太祖曰:"卿馬何瘦,給粟多少。"融曰:"日給一石。"帝曰:"何瘦如此。"融曰:"臣許而不與。"明日,即除司徒長史。融與謝寶積("謝寶積"當作"寶積謝",寶積融第六弟,見《南史》本傳。)俱謁太祖,融於御前放氣。寶積起謝曰:"臣兄觸忤宸扆。上笑而不問。須臾食至,融排寶積,不與同食。上曰:"何不與賢弟同食。"融曰:"臣不能與謝氣之口同盤。"上大笑。(出《談藪》)
【譯文】
南北朝時期,南朝宋張融有一次請假回家。皇上問他家住在哪裏?張融回答説:"我住在陸地上但不是房屋,住在船上但不在水上。"皇上不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問張緒張緒告訴皇上説:"張融家住在東山附近,沒有固定的住處。暫且將一隻小船牽上岸邊,全家人住在裏面。"皇上聽了大笑。齊太祖蕭道成曾當面答應授任張融為司徒長史,然而竟然不見太祖下任命令。張融騎着一匹瘦得可憐的馬上下朝,太祖看見了問張融:"你的這匹馬怎麼這麼瘦啊?給它多少料粟?"張融回答説:"每天餵它一石粟。"太祖問:"那為什麼還這麼瘦?"張融説:"我答應餵它一石粟,可是我並沒有實際給它呢。"第二天,太祖即下任命令授任張融為司徒長史。張融與寶積謝一塊兒拜見太祖。張融在皇上面前放了一個屁,寶積謝起身謝罪説:"我的這位兄弟泄氣污染了皇上的聖殿。"太祖只是笑笑,沒有説什麼。過了一會兒,擺上酒宴,張融排斥寶積謝,不讓他上桌。太祖問:"為什麼不跟你的這位賢弟同桌吃飯?"張融説:"我不能跟謝氣的嘴同餐。"太祖聽後大笑。

張融史籍記載

《南齊書 卷四十一 列傳第二十二》 [1] 
參考資料
  • 1.    《南齊書 卷四十一 列傳第二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12-30]
  • 2.    陳守聰,歐陽繼林編著,歷代中醫名家傳記選錄釋譯[M],昆明:雲南美術出版社,2019.07.第80頁
  • 3.    馬良春,李福田總主編.中國文學大辭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327-332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