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皇后陵

鎖定
皇后陵,泛指皇后陵寢清朝建造的第一座皇后陵是孝惠章皇后順治帝的皇后)的孝東陵,其宮殿區不設二柱門,其餘則與皇帝陵相同,但由於當時制度尚不完備,因此形成了皇后陵兼妃園寢的局面。
中文名
皇后陵
釋    義
皇后陵寢

皇后陵歷代後陵

漢朝以前中國部分帝王配偶陵寢
陵寢
墓主簡介
伏羲帝妃
姜螈墓
帝嚳元妃
嫘祖陵
黃帝正妃
舜帝娥皇、女英二妃
妲己冢
商紂王妃
虞姬墓
西楚霸王妃
西漢皇后陵寢
皇后
陵寢
合葬帝王
漢高祖劉邦
南陵(薄太后陵

漢惠帝劉盈
漢文帝劉恆
長安城東平望亭南

漢景帝劉啓
陳皇后
霸陵郎官亭

長安城南桐柏亭衞子夫陵園

漢武帝劉徹

漢昭帝劉弗陵


杜陵南園
漢宣帝劉詢

杜陵東園
漢宣帝劉詢
漢元帝劉奭
渭陵(後改葬)
延陵交道廄西
漢成帝劉驁
延陵附近
參考資料來源 [1-4] 
東漢皇后陵寢
皇后
陵寢
合葬帝王
光武皇后郭聖通
邙山北陵

光烈皇后陰麗華
漢光武帝劉秀
漢明帝劉莊
漢章帝劉炟
臨平亭部

和熹皇后鄧綏
漢和帝劉肇
安思皇后閻姬
漢安帝劉祜
順烈皇后梁妠
漢順帝劉保
孝崇皇后郾明
博陵
孝崇皇劉翼
懿獻皇后梁女瑩
懿陵


桓思皇后竇妙
漢桓帝劉志
慎陵
孝仁皇劉萇
宋氏舊塋皋門亭

文昭陵
漢靈帝劉宏
靈懷皇后王榮




獻穆皇后曹節
漢獻帝劉協
參考資料來源 [5-6] 
曹魏皇后陵寢
皇后
陵寢
合葬帝王
魏武帝曹操
朝陽陵

魏文帝曹丕
愍陵

魏明帝曹叡
參考資料來源 [7] 
蜀漢皇后陵寢
皇后
陵寢
合葬帝王
漢昭烈帝劉備
穆皇后吳氏
南陵



參考資料來源 [8] 
孫吳皇后陵寢
皇后
陵寢
合葬帝王
吳武烈帝孫堅
吳大帝孫權


敬陵

蔣陵
吳大帝孫權


吳景帝孫休




參考資料來源 [9] 
西晉皇后陵寢
皇后
陵寢
合葬帝王
宣穆皇后張春華
晉宣帝司馬懿
景懷皇后夏侯徽
晉景帝司馬師
景獻皇后羊徽瑜
文明皇后王元姬
晉文帝司馬昭
懷皇太后王媛姬
武元皇后楊豔
晉武帝司馬炎
武悼皇后楊芷






參考資料來源 [10] 
東晉皇后陵寢
皇后
陵寢
合葬帝王
元敬皇后虞孟母
晉元帝司馬睿
明穆皇后庾文君


成恭皇后杜陵陽
晉成帝司馬衍
康獻皇后褚蒜子
晉康帝司馬嶽
穆章皇后何法倪
晉穆帝司馬聃
哀靖皇后王穆之
晉哀帝司馬丕
孝皇后庾道憐
晉廢帝司馬奕
參考資料來源 [11] 
南朝皇后陵寢
朝代
皇后
陵寢
合葬帝王
孝穆皇后趙安宗
宋孝穆帝劉翹
孝懿皇后蕭文壽
武敬皇后臧愛親
宋武帝劉裕


熙寧陵



文元皇后袁齊媯
長寧陵
宋文帝劉義隆
昭皇太后路惠男
修寧陵

明宣太后沈容姬
崇寧陵

文穆皇后王憲嫄
景寧陵
宋孝武帝劉駿
獻皇后何令婉
丹陽秣陵縣南郊壇西
宋前廢帝劉子業
明恭皇后王貞風






宣孝皇后陳道正


高昭皇后劉智容
齊高帝蕭道成
武穆皇后裴惠昭
休安陵

文安皇后王寶明
崇安陵
齊文帝蕭長懋
明敬皇后劉惠端






文獻皇后張尚柔


武德皇后郗徽
梁武帝蕭衍
文宣太后阮令嬴


簡文皇后王靈賓
梁簡文帝蕭綱




武宣皇后章要兒
陳武帝陳霸先







參考資料來源 [12-13] 
北朝皇后陵寢
朝代
皇后
陵寢
合葬帝王




桓皇后祁氏




昭成皇后慕容氏




道武皇后慕容氏




雲中金陵

雲中金陵

太武皇后赫連氏
雲中金陵

雲中金陵

景穆恭皇后鬱久閭氏
雲中金陵


雲中金陵

獻文思皇后李皇后
雲中金陵

雲中金陵



北魏孝文帝元宏
文昭皇后高照容
終寧陵

永泰陵

宣武皇后高英
邙山

雙靈寺





文皇后乙弗皇后
西魏文帝元寶炬








武明皇后婁昭君
北齊神武帝高歡
蠕蠕公主鬱久閭氏


義平陵

昭信皇后李祖娥












左皇后馮小憐


成陵
北周文帝宇文泰
文宣皇后叱奴氏


孝閔皇后元胡摩


明敬皇后獨孤氏
北周明帝宇文毓
北周武帝宇文邕
長安城南

北周宣帝宇文贇
長安城西









參考資料來源 [14-15] 
隋朝皇后陵寢
皇后
陵寢
合葬帝王
文獻皇后獨孤伽羅
隋文帝楊堅
隋煬帝楊廣
參考資料來源 [15] 
唐朝皇后陵寢
皇后
陵寢
合葬帝王
唐高祖李淵
文德皇后長孫氏
唐太宗李世民


則天皇后武曌
唐高宗李治
哀皇后裴氏
唐義宗李弘
定陵(衣冠冢)
唐中宗李顯


橋陵(衣冠冢)
唐睿宗李旦
橋陵


恭皇后元氏
橋陵之側

無相寺

貞順皇后武氏

唐玄宗李隆基
唐奉天帝李琮


唐肅宗李亨
順陵
承天皇帝李倓
貞懿皇后獨孤氏
莊陵

元陵(衣冠冢)
唐代宗李豫
唐德宗李適
唐順宗李誦
唐憲宗李純














參考資料來源 [16-17] 
五代皇后陵寢
朝代
皇后
陵寢
合葬帝王




壽安陵





和武顯皇后曹氏




哀皇后孔氏






張皇后








貞惠皇后劉氏
惠陵




參考資料來源 [18-22] 
遼朝皇后陵寢
皇后
陵寢
合葬帝王
昭烈皇后蕭卓真


莊敬皇后蕭牙裏辛


簡獻皇后蕭月裏朵


宣簡皇后蕭巖母斤


淳欽皇后述律平




靖安皇后蕭温
奉陵

懷節皇后蕭撒葛只
遼世宗耶律阮


睿知皇后蕭綽
遼景宗耶律賢


仁德皇后蕭菩薩哥
遼聖宗耶律隆緒
欽哀皇后蕭耨斤
貴妃蕭三蒨


仁懿皇后蕭撻裏
慶陵
遼興宗耶律宗真
宣懿皇后蕭觀音
遼道宗耶律洪基
惠妃蕭坦思
太子山

天祚皇后蕭奪裏懶


參考資料來源 [23] 
北宋皇后陵寢
皇后
陵寢
合葬帝王
宋宣祖趙弘殷
安陵西北

安陵之北

宋太祖趙匡胤
孝明陵西北



宋太宗趙匡義
保泰陵

永熙陵之西北

宋真宗趙恆
章懿皇后李宸妃

宋仁宗趙禎
宣仁聖烈皇后高滔滔
宋英宗趙曙
宋神宗趙頊


昭懷皇后劉清菁


永裕陵之次

宋徽宗趙佶






參考資料來源 [24] 
南宋皇后陵寢
皇后
陵寢
合葬帝王
憲節皇后邢秉懿


宋高宗趙構




宋孝宗趙昚
慈懿皇后李鳳娘
宋光宗趙惇
宋寧宗趙擴
恭聖仁烈皇后楊氏






崖山海濱

參考資料來源 [24-25] 
金朝皇后陵寢
皇后
陵寢
合葬帝王
欽憲皇后紇石烈氏
欽仁皇后唐括氏
金太宗完顏晟
悼平皇后裴滿氏
思陵
金熙宗完顏亶
欽慈皇后蒲察氏
金睿宗完顏宗輔


明德皇后烏林荅氏
金世宗完顏雍
孝懿皇后徒單氏
金顯宗完顏允恭


欽懷皇后蒲察氏
金章宗完顏璟




汴城迎朔門外五里莊獻太子墓之西



參考資料來源 [26-27] 
明朝皇后陵寢
皇后
陵寢
合葬帝王
明太祖朱元璋




明成祖朱棣
誠孝昭皇后張氏
明仁宗朱高熾
恭讓章皇后胡善祥
金山

景陵
明宣宗朱瞻基
孝莊睿皇后錢氏
明英宗朱祁鎮
明代宗朱祁鈺




明憲宗朱見深
明孝宗朱祐樘
孝靜毅皇后夏氏
明武宗朱厚照
明睿宗朱祐杬
孝潔肅皇后陳氏
明世宗朱厚熜


孝烈皇后方氏


永陵
明世宗朱厚熜
孝懿莊皇后李氏
明穆宗朱載坖
孝安皇后陳氏
明神宗朱翊鈞
明光宗朱常洛
明熹宗朱由校
明崇禎帝朱由檢
參考資料來源 [28-29] 
清朝皇后陵寢
皇后
陵寢
合葬帝王
孝慈高皇后葉赫那拉氏
孝烈武皇后烏喇那拉氏
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世祖廢后博爾濟吉特氏


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孝獻皇后董鄂氏
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
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
孝敬憲皇后烏喇那拉氏
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


裕陵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
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
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

孝穆成皇后鈕祜祿氏
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
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孝德顯皇后薩克達氏
孝貞顯皇后鈕祜祿氏

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

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
孝定景皇后葉赫那拉氏
華龍皇家陵園(衣冠冢)
參考資料來源 [30] 

皇后陵獨立後陵

在中國封建社會中,有的朝代實行帝、後合葬制,皇后不單起陵,也有一些朝代將皇后陵建於帝陵附近。
漢薄太后南陵,位於狄寨鄉鮑旗寨西北一公里處。薄氏 ,吳(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漢高祖劉邦的紀賓,漢文帝劉恆之母。劉恆被封為代王后,尊她為代太后;劉恆繼皇帝位後,尊之為皇太后。薄太后陵在漢文帝霸陵之南,故稱"南陵"。據《漢書·外戚傳》記載,文帝母薄太后"孝景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葬南陵","以呂后是正嫡,故不得合葬也"。陵封土形似復鬥,底東西寬一百五十米,南北長二百米,高四十多米, 底面積四十四畝,上頂面積三畝多,原陵園佔地一百一十多畝。現墓基四周盡成農田,陵園現僅存有陝西巡撫畢源立碑,上書“漢薄太后南陵”六字。原陵園南側有卵石鋪砌的陵園大道一條,現池邊可見卵石和道旁鑲邊花磚碎塊。該陵系西安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昭西陵是孝莊文皇后的陵寢。由於是由暫安奉殿改建而成,因而規制極為特殊。一是神路區只設下馬牌和神道碑亭,未設橋涵;二是宮殿區建了兩層圍牆,外層圍牆的正面設置了隆恩門,內層圍牆的正面設置三座琉璃花門;三是陵寢門設置在隆恩殿左右的卡子牆上;四是隆恩殿為清代建築等級最高的重檐廡頂。其規制與其他皇后陵迥異,當為特例。昭西陵像一隻孤雁,被建在了陵區界牆——風水牆之外、陵區總大門大紅門的旁邊。昭西陵座北朝南,建築佈局由南往北依次為:下馬牌、神道碑亭、東西朝房、東西值班房、隆恩門、三座琉璃花門、東西燎爐、東西配殿、隆恩殿、陵寢門、台石五供、方城、明樓、寶城、寶頂,寶頂下為地宮。陵寢前東側建有製作祭品的神廚庫。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名叫布木布泰,蒙古族人,明朝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生於蒙古科爾沁部,其父是貝勒寨桑。她13歲時(1625年),嫁給了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極為福晉(滿語,漢譯為“妻”);後被封為永福宮“莊妃”。當時陪伴她去盛京(今遼寧瀋陽)的有她的哥哥吳克善台吉和使女蘇麻喇姑(又名“蘇墨兒”)。值得一提的是她的姑姑博爾濟吉特氏(蒙古科爾沁部貝勒莽古思之女),早在她之前就嫁給了皇太極,即孝端文皇后;姑姑、侄女同嫁一人,清軍入關以前,在滿族中是常見的事,不足為怪。孝莊文皇后一生為皇太極生了三女(即固倫雍穆公主、固倫淑慧公主、固倫淑哲公主)一男(即清世祖福臨,順治皇帝)。又因為她的兒子和孫子(即清聖祖玄燁,康熙皇帝)都做了皇帝,因此她又先後被尊為“皇太后”和“太皇太后”。清制,皇后陵沒有自己的獨立名稱,而是根據其夫陵名來命名的。陵名第一個字用其夫陵名的第一個字,第二個字根據皇后陵位於夫君陵的相對方位而定。清代陵寢都坐北朝南,皇后陵只能建在皇帝陵的東面或西面。孝莊文皇后的陵叫昭西陵,表明與遠在盛京(今瀋陽)的昭陵為一個體系。昭陵就是清太宗皇太極的陵寢。因為孝莊文皇后的陵寢在昭陵之西,所以稱為“昭西陵”。孝莊文皇后的陵叫昭西陵,表明仍與昭陵是一個體系,也就是説,她這個皇后依舊從屬於太宗皇帝。那麼這座陵寢為什麼不葬進清東陵陵區之內,而偏偏被擱置在大門之外呢。這也不難解釋。清東陵以順治帝福臨的孝陵為主陵。孝陵位於昌瑞山主峯南麓,是陵區內至高無上的尊貴之位。清東陵與關外的昭陵是不同的體系,絕不能混淆。如果將昭西陵建在清東陵風水牆內,不僅打亂了兩個體系,而且將昭西陵建在任何一處,都卑於其子的孝陵,有悖於理法。這樣將昭西陵建在陵區之外,就既明確了兩個體系的界限,又滿足了孝莊文皇后死後與子孫為伴的遺願。昭西陵所以建在大紅門左旁,也是有其道理的。清代謁陵制度,是從輩份最高的陵開始。孝莊文皇后的輩份高於葬於清東陵的後代帝后,晚輩謁陵時,自然要先從昭西陵開始。
孝東陵是孝惠章皇后的陵寢,是清朝建造的第一座皇后陵是,其佈局為:神路區僅設一路三孔橋,宮殿區不設二柱門,其餘則與皇帝陵相同。但由於當時制度尚不完備,在該陵內又埋葬了28位順治帝的妃嬪,因此形成了皇后陵兼紀園寢的局面。
定東陵位於河北省唐山市,是孝貞顯皇后(慈安太后)和孝欽顯皇后(慈禧太后)的陵寢,慈安陵名為"普祥峪定東陵" ,慈禧陵名為"菩陀峪定東陵",兩陵都位於咸豐帝定陵之東,是咸豐帝定陵的附屬陵墓,所以統稱為定東陵。定東陵是清朝營建的最後兩座皇后陵,其規制基本參照了孝東陵,但又有所區別。一是在神路區增建了下馬牌和神道碑亭,三孔拱橋兩側對稱地增建了平橋;二是陵內不再埋葬妃嬪,比起孝東陵來規制有所展拓。慈禧姓葉赫那拉氏,生於道光十五年(1835年),咸豐二年(1852年)入宮,被封為貴人,之後封懿貴妃,咸豐死後,她的兒子載淳登基為同治皇帝,母以子貴,又被尊為“聖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俗稱西太后。她多次實行垂簾聽政,把持清朝大權48年之久,光緒三十四年74歲時病死。同治十二年(1873年),慈禧開始營建陵墓,地址選在咸豐定陵東面的普陀峪。慈禧陵與咸豐的皇后慈安陵同時興建,其平面佈局和形制完全相同,都有隆恩門、隆恩殿、東西配殿、明樓、寶頂等。陵墓於光緒七年(1881年)建成,用銀227萬兩。但慈禧對陵墓不滿意。光緒二十一年,慈禧藉口年久失修,下詔把修好的隆恩殿和東西配殿拆除重建。重建後的隆恩殿等建築,雖然規模並未加大,但在作法上都極盡奢華糜費之能事。其外牆都是磨磚到頂,內面牆壁,都是中間五幅捧壽,四周盤環萬字不到頭的磚雕圖案,圖案用黃金貼面。梁枋繪有貼金和璽彩畫,殿柱和檐柱也都貼金,整座大殿僅貼金一項,就用掉黃金4592兩,進入大殿,就像置身於黃金世界,一片金碧輝煌,氣勢非凡,尤其是64根金龍盤御柱,製作非常精美,即使是故宮太和殿的金色明柱也為之遜色。御柱為珍貴的黃花梨木一木構成,柱身嵌附有鎏金銅片製成的半立體狀飛龍,用彈簧控制,龍頭龍鬚可隨風搖動,金光閃閃,遠遠望去酷似真空凌空。可惜這一傑作遭到帝國主義分子和軍閥的盜竊、破壞,已經面目皆非了,僅剩空餘的龍柱,柱上盤龍的痕跡仍依稀可辨。慈禧陵隆恩殿前的龍鳳彩石,其製作更是別出心裁,其他帝后陵寢的龍鳳彩石圖案皆為龍鳳並列,而且都用浮雕手法,而慈禧則役使工匠用透雕的辦法,安置了一幅龍在下、鳳在上的鳳戲龍畫面,一眼望去,滿天雲霞,升騰奔湧,猶如活龍真鳳在彩雲中飛翔舞動,非常動人。大殿周圍的漢白玉欄板上雕刻着游龍戲鳳,水浪浮雲花紋,宛若活物。慈禧地宮是中國發掘的第一座皇后陵的地下宮殿,其石料全部用漢白玉砌成,晶瑩潔白,雕砌精美,以自然紋飾構成圖案,別具匠心。抬頭望去,似祥雲浮動,繚繞飄渺,令人神馳。

皇后陵被盜後陵

1928年,軍閥孫殿英用炸藥炸開定東陵慈禧地宮,將裏面陪葬的財寶一擄而空。
2001年10月,西漢竇皇后墓被盜,大量陶俑被盜墓賊出售,其中6件被偷運出境,並將於2002年3月20日在紐約索斯比拍賣行拍賣。聞訊後,中國國家文物局、外交部與美方進行了大量交涉,索斯比才撤拍了這6件國寶,並於2003年6月將這6件陶俑歸還中國。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