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耶律洪基

鎖定
耶律洪基(1032年9月14日-1101年2月12日),即遼道宗, [55]  漢名洪基,字涅鄰,契丹名耶律查剌,遼道宗, [56]  契丹族, [57]  遼興宗耶律宗真長子,母為仁懿皇后蕭撻裏, [1]  [56]  中國遼朝皇帝。 [55] 
重熙二十一年(1052年),耶律洪基為天下兵馬大元帥。重熙二十四年(1055年)即位。清寧九年(1063年),耶律重元謀叛,耶律洪基召耶律仁先等率軍平叛。鹹雍元年(1065年)後,耶律乙辛等弄權,耶律洪基聽信讒言殺皇后蕭氏及太子耶律浚。大康七年(1081年)才廢黜耶律乙辛。壽昌六年(1100年),遣軍鎮壓韃靼諸部的反抗,俘殺其首領。壽昌七年(1101年)正月,耶律洪基因病崩逝,終年七十歲。 [57] 
耶律洪基著有《清寧集》,已佚。其倡導華夷同風,促進了遼境內各民族間的相互認同。但由於篤信佛教,廣度僧尼,刻印佛經,建築寺塔,消耗一定國力,遼朝國勢明顯走向衰落。 [55] 
全    名
耶律洪基
別    名
查剌
涅鄰
諡    號
仁聖大孝文皇帝
廟    號
道宗
年    號
清寧、鹹雍、大康、大安、壽昌
耶律氏
所處時代
遼朝
民族族羣
契丹族
出生地
剌河源 [2] 
出生日期
1032年9月14日
逝世日期
1101年2月12日
逝世地
混同江行宮 [16] 
陵    墓
慶陵
在位時間
1055年 至 1101年
前    任
遼興宗耶律宗真
繼    任
遼天祚帝耶律延禧
主要成就
平定耶律重元之亂
主要作品
題李儼黃菊賦
本    名
耶律查剌

耶律洪基人物生平

耶律洪基早年經歷

景福二年八月初七日(1032年9月14日),耶律洪基在父親遼興宗巡遊經過剌河源時出生。 [2]  重熙六年(1037年)十一月,時年六歲的耶律洪基被封為梁王。 [3-4] 
重熙十一年(1042年)十一月,進封為燕國王 [5]  ,總領中丞司事。重熙十二年(1043年)八月初七日,總理北南院樞密使事,加封尚書令,進封為燕趙國王。 [6-7]  在此期間,興宗提拔儒臣蕭惟信姚景行耶律良等充當其師傅或近侍,教以詩禮。 [48] 
重熙二十一年(1052年)七月,封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知惕隱事(掌管皇族事務的官員),參預朝政。 [8]  耶律洪基生性沉穩閒靜、嚴厲剛毅,每當入朝覲見時,興宗都收起笑容,臉色變的嚴肅。 [9] 

耶律洪基登基

耶律洪基銅像 耶律洪基銅像
重熙二十四年(1055年)八月初二日,興宗病危,召見耶律洪基,曉諭他治國之綱要。 [10]  八月初四日,興宗在行宮去世,遺詔由耶律洪基繼承帝位。 [11]  於是耶律洪基在興宗靈柩前繼位。耶律洪基因興宗去世,極為悲痛,不聽朝政。八月初六日,在百官們的上表懇請下,耶律洪基這才臨朝聽政。 [12] 
八月十三日,耶律洪基尊奉遼興宗遺詔,任命西北路招討使、西平郡王蕭阿剌為北府宰相,仍領權知南院樞密使事之職,北府宰相蕭虛烈出任為武定軍節度使。八月十六日,改年號為清寧,大赦天下。 [13] 

耶律洪基去世

壽昌六年(1100年)十二月,耶律洪基病倒。 [14]  壽昌七年(1101年)正月初一日,耶律洪基勉強支撐病體在清風殿接受百官及各國使者朝賀。 [15]  正月初二日,耶律洪基來到混同江。正月十三日,耶律洪基在行宮去世,終年七十歲,遺詔由孫子燕國王耶律延禧(昭懷太子耶律浚之子)繼承帝位。六月十一日,上諡號為仁聖大孝文皇帝,廟號道宗。 [16]  六月二十二日,與宣懿皇后蕭觀音合葬於慶陵(位於今內蒙古赤峯市巴林左旗)。 [17] 

耶律洪基為政舉措

耶律洪基政治

  • 平定叛亂
主詞條:重元之亂
耶律洪基即位後,先後信用權奸耶律重元耶律乙辛等,致使統治集團內部爭鬥趨於激烈。清寧九年(1063年)七月,耶律重元假稱有病,想誘使耶律洪基於出獵時順路去探望他,然後與子耶律涅魯古乘機刺殺耶律洪基而奪位。敦睦宮使耶律良發覺此陰謀,由皇太后(仁懿皇后)轉告耶律洪基 [18]  ,耶律洪基不信,耶律良讓耶律洪基徵召耶律涅魯古,如果耶律涅魯古不肯前來,就可推斷此事千真萬確。耶律洪基聽從了他的話。派使者徵召耶律涅魯古,使者到了耶律涅魯古門前,耶律涅魯古想殺他,扣留於帳下。使者用佩刀割破帳幕逃出,趕赴行宮,將實際情形奏聞耶律洪基。耶律洪基這才相信 [19]  ,於是派兵平定了叛亂。
  • 誅殺乙辛
大康元年(1075年),耶律乙辛為了篡權,誣告懿德皇后蕭觀音和伶人趙惟一私通 [20]  ,耶律洪基卻又不加查實,就逼令皇后自殺,並將伶人趙惟一、高長命等人誅殺 [21]  ,史稱十香詞冤案。
大康三年(1077年),耶律乙辛又誣告太子耶律浚謀圖搶位,耶律洪基又不顧太子百般申辯,將他囚禁了起來。 [22]  不久,耶律乙辛派人暗殺了太子 [23]  ,謊報太子病死。 [24]  耶律洪基要召見太子之妻,耶律乙辛又殺死太子妻子以滅口。 [25]  後來,一位姓李的婦女向耶律洪基進“挾谷歌”,耶律洪基才把太子的兒女接進宮。大康五年(1079年)七月,耶律乙辛乘耶律洪基遊獵的時候謀害皇孫耶律延禧,耶律洪基接納大臣的勸諫,命皇孫一同秋獵,才化解乙辛的陰謀。
耶律洪基 耶律洪基
大康七年(1081年),耶律洪基察覺上了當,便罷黜了耶律乙辛及其黨羽。大康九年(1083年),耶律洪基追封故太子耶律浚為昭懷太子,以天子禮改葬。 [26]  同年十月,耶律乙辛企圖帶着私藏武器逃到宋朝避難,事泄伏誅。 [27] 

耶律洪基文化

  • 酷好佛教
耶律洪基酷好佛教,宋使蘇轍稱他“好佛法,能自講其書。每夏季,輒會諸京僧徒及其羣臣,執經親講,所在修蓋寺院,度僧甚眾。因此僧徒縱恣,放債營利,侵奪小民,民甚苦之”。 [54] 
  • 崇尚儒學
耶律洪基始終崇尚儒學,實行了以下舉措:
  • (清寧元年十二月)戊戌,詔設學養士,頒《五經》傳疏,置博士、助教各一員。 [44] 
  • (清寧六年六月)丙寅,中京置國子監,命以時祭先聖先師。 [44] 
  • (鹹雍十年冬十月)丁丑,詔有司頒行《史記》、《漢書》。 [45] 
  • (大安二年春正月)癸丑,召權翰林學士趙孝嚴、知制誥王師儒等講《五經》大義。 [46] 
  • (大安四年夏四月)癸卯,西幸。召樞密直學士耶律儼講《尚書·洪範》。 [47] 
  • (大安四年五月)辛亥,命燕國王延禧寫《尚書·五子之歌》。 [47] 
  • (大安五年)三月癸酉,詔析津、大定二府精選舉人以聞,仍詔諭學者,當窮經明道。 [47] 

耶律洪基外交

耶律洪基在位前期,遼宋之間發生過一些邊界摩擦,耶律洪基有意興兵伐宋,被他的師傅姚景行勸阻。 [52] 
鹹雍年間,宋神宗即位,起用王安石實行新法,以期富國強兵。為了鉗制西夏,神宗派遣王韶經營熙州、河州、洮州地區,增強了宋朝在黃河上游地區的實力,對西夏的西部形成了一定的威脅,也直接影響了遼利用西夏牽制宋的效果。宋夏雙方再定誓約,關係也趨於緩和。為了分散宋經略河西的精力並試探宋方的虛實,遼朝以宋邊民侵耕遼屬土地為藉口,挑起了河東地界之爭。鹹雍十年(1074年),耶律洪基遣林牙蕭禧出使宋朝,指責宋朝在“雄州拓展關城”,在應、朔、蔚州遼境一邊“營修戍壘”“存止居民”,要求雙方派員“同共檢照”。宋神宗許以雄州“創蓋樓子箭窗等,並令拆去”,又先後兩次遣使至河東邊界與遼方共同勘驗地界,都沒能解決問題。蕭禧違制留居宋境不歸,宋神宗最終妥協,滿足了遼的要求。除重熙年間新定地界外,又承認了遼在應州武州南界侵佔的宋邊地。大康元年(1075年),宋遣知制誥沈括赴遼回謝,次年雙方再遣使按新定地界重新分劃,各開壕立堠置鋪;宋又向遼出讓了大片領土。遼此次與宋交涉,前後歷時三年,不論是談判還是劃界立標,多有故意拖延的情況,其根本目的當不在得地,而在窺探宋方的軍事動向,以確保自身的安全和採取相應措施。 [53] 
此後,耶律洪基與宋維持了和平友好的關係。曾出使遼國的蘇轍評價過耶律洪基:“在位既久,頗知利害。與朝廷(宋)和好念深,蕃漢人户休養生息,人人安居,不樂戰鬥。” [54]  耶律洪基終臨之際,還殷殷告誡繼位的孫子耶律延禧:“南朝(宋朝)通好歲久,汝性剛,切勿生事。” [50] 

耶律洪基軼事典故

耶律洪基慕宋仁宗

據宋人記載,耶律洪基“為人仁柔,諱言兵,不喜刑殺”,並仰慕和效法宋仁宗。每説到宋仁宗,必定將手放到額頭上,並在宋仁宗忌日齋戒。清寧二年(1057年,北宋嘉祐二年)秋,耶律洪基曾派人來求仁宗皇帝御容,宋廷有人懷疑施厭勝之術,宋仁宗説:“吾待虜厚,必不然。”派御史中丞張昪贈送,耶律洪基盛陳儀衞,見到後大喜過望,並行再拜之禮,對臣下説:“真聖主也。我若生中國,不過與之執鞭捧蓋,為一都虞候耳!” [38]  [39]  不過清朝乾隆帝認為:“彼時宋方畏契丹,增歲幣,其政略兵威,有何令契丹可懼處?而契丹主見像驚拜,有都虞候之嘆耶?此不過宋臣自詡之言,無足信,益可鄙耳。” [41] 

耶律洪基願生中國

耶律洪基曾以白銀千兩鑄成兩個佛像,並在佛像後背刻下“願後世生中國”之文字,供奉於開泰寺。關於耶律洪基“願後世生中國”説,學術界有生"北宋”説、生“契丹”説和生“佛誕生地”説三種不同的理解。 [37-38]  [40] 

耶律洪基文化自信

耶律洪基在時,有漢人在經筵上講《論語》,至“北辰居所而眾星拱之”之句時,耶律洪基説:“吾聞北極之下為中國,此豈其地邪?”講到“夷狄之有君”,講官就快速讀過而不敢細講,耶律洪基又説:“上世獯鬻獫狁蕩無禮法,故謂之夷。吾修文物,彬彬不異中華,何嫌之有?”命令其講解。 [42] 

耶律洪基放虎歸山

相傳在壽昌年間,女真完顏部酋長阿骨打來朝,與遼朝貴族進行雙陸之戲,遼朝貴族投瓊失利,卻擅自行馬(移動棋子,按規則只有投瓊得勝者才能行馬)。阿骨打很憤怒,拔出小佩刀想刺向他,隨從完顏希尹急忙用手握住刀鞘,阿骨打只能用刀柄打對方胸部,最終沒死。耶律洪基很生氣,侍臣勸耶律洪基誅殺強悍的阿骨打,耶律洪基卻説:“吾方示信以待遠人,不可殺。”還有人舉出王衍石勒張守珪安祿山等事為例,道宗不聽,放歸阿骨打。 [43] 

耶律洪基死亡徵兆

壽昌七年(1101年)正月初一日,耶律洪基支撐病體御臨清風殿接受百官及各國使者朝賀。當天夜裏,有白氣如練帶,從天而降,黑雲起於西北,急速飄飛併發出聲響。北方有青赤黑白四色氣,互相雜混而降落。十二天之後,耶律洪基便在行宮去世。 [28] 

耶律洪基主要作品

耶律洪基性格沉穩閒靜、嚴厲剛毅,精通音律,善於書畫,愛好詩賦,與臣下有“詩友”之交,常作詩賜於外戚、大臣。詩作風格受唐詩影響較深,講究韻致,反映了契丹貴族崇尚唐文學,積極學習吸收漢文化的傾向。他的御製詩文被輯為《清寧集》(今佚)。 [51] 
藏於遼寧省博物館的道宗皇帝契丹文哀冊並蓋 藏於遼寧省博物館的道宗皇帝契丹文哀冊並蓋
陸游《老學庵筆記》記載,遼朝丞相李儼(耶律儼)曾作一首名為《黃菊賦》的詩獻給遼道宗,遼道宗又作詩“題李儼《黃菊賦》”賜於李儼。 [29] 題李儼黃菊賦》原文為:“昨日得卿黃菊賦,碎剪金英填作句。袖中猶覺有餘香,冷落西風吹不去”。該詩將佳句名詩比作繽紛的菊花,餘香嫋嫋,風吹不散,讚賞之情,溢於言表。“袖中猶覺”寫得爾雅有致,特具韻味,且有“贈人佳卉,袖有餘香”的言外之意,而“冷落西風”則深化了情景。該詩是遼詩中的名詩,對後人影響較大,元人張肯化用此詩為《蝶戀花》詞上半闋(一説為虞集作):“昨日得卿《黃菊賦》,細剪金英,題作多情句。冷落西風吹不去,袖中猶有餘香度。”

耶律洪基歷史評價

  • 蘇轍:北朝皇帝年顏見今六十以來,然舉止輕健,飲啖不衰,在位既久,頗知利害。與朝廷和好年深,蕃漢人户休養生息,人人安居,不樂戰鬥。 [54] 
  • 遼史》:①帝性沉靜、嚴毅,每朝,興宗為之斂容。 [30]  ②道宗初即位,求直言,訪治道,勸農興學,救災恤患,粲然可觀。及夫謗訕之令既行,告訐之賞日重。羣邪並興,讒巧競進。賊及骨肉,皇基浸危。眾正淪胥,諸部反側,甲兵之用,無寧歲矣。一歲而飯僧三十六萬,一日而祝髮三千。徒勤小惠,蔑計大本,尚足與論治哉? [31] 
  • 契丹國志》:帝聰達明睿,端嚴若神,觀書通其大略,神領心解……政出房闈,則龍漦改當璧之命;權歸悍妒,則衽席痛匹嫡之危。道宗越自儲宮,遂登旒扆,雖氈屋之末更,亦寶曆之有在。觀夫孽後,可為心寒。卒之驕矜產禍,盤維就戮,亦痛矣。然寬仁懷遠之方,卒不料後來亂亡之禍,而二百餘年之基業,一阿骨打得以敗之。豈其疑似無辜之戮,不肯受寡恩之名,而勒與祿山之禍,帝自貽憂於子孫歟?是可為之長太息矣! [50] 

耶律洪基家族成員

耶律洪基父母

父親:遼興宗耶律宗真 [1] 
母親:仁懿皇后蕭撻裏 [1] 

耶律洪基后妃

宣懿皇后蕭觀音,遼道宗祖母欽哀皇后蕭耨斤弟弟樞密使蕭惠之女 [32]  ,生耶律浚耶律撒葛只耶律糾裏耶律特里
皇后蕭坦思,駙馬都尉蕭霞抹之妹 [33]  ,初封皇后,後降為惠妃,最後為太皇太妃。
蕭斡特懶,蕭坦思之妹,先嫁耶律乙辛子耶律綏,後被遼道宗納入後宮。 [34] 

耶律洪基子女

  • 兒子
耶律浚,母蕭觀音,早死,追封昭懷太子(其子耶律延禧繼位後,追尊為大孝順聖皇帝,廟號順宗) [35] 
  • 女兒
長女:耶律撒葛只,母蕭觀音,初封鄭國公主,後徙封魏國公主,嫁蕭霞抹 [36] 
次女:耶律糾裏,母蕭觀音,初封齊國公主,後進封趙國公主,嫁蕭撻不也 [36] 
三女:耶律特里,母蕭觀音,初封越國公主,後進封秦晉國大長公主,又徙封梁宋國大長公主,嫁蕭酬斡 [36] 

耶律洪基名字爭議

《遼史》等史書將耶律洪基的名字記錄為“洪基”,但出土的《遼聖宗欽愛皇后漢文哀冊》和《遼聖宗仁德皇后漢文哀冊》則記錄為“弘基”。有人認為耶律洪基本名“弘基”,為避“兄弟之國”宋朝的國諱(宋宣祖趙弘殷)而改名“洪基”。 [49] 

耶律洪基史書記載

遼史》卷二十一~卷二十六

耶律洪基影視形象

年份
影視類型
劇名
飾演者
圖集
1982年
電視劇
1982年
電影
劉江
1997年
電視劇
王偉
2003年
電視劇
2013年
電視劇
2020年
電視劇
清平樂
2021年
電視劇
《天龍八部》
參考資料
  • 1.    《遼史·卷二十一·本紀第二十一》:道宗孝文皇帝,諱洪基,字涅鄰,小字查剌。興宗皇帝長子,母曰仁懿皇后蕭氏。
  • 2.    《遼史·卷十八·本紀第十八》:八月丙午,駐蹕剌河源。皇子洪基生。
  • 3.    《遼史·卷十八·本紀第十八》:封皇子洪基為梁王。
  • 4.    《遼史·卷二十一·本紀第二十一》:六歲封梁王。
  • 5.    《遼史·卷十九·本紀第十九》:梁王洪基進封燕國王。
  • 6.    《遼史·卷十九·本紀第十九》:辛丑,燕國王洪基加尚書令,知北南院樞密使事,進封燕趙國王。
  • 7.    《遼史·卷二十一·本紀第二十一》:六歲封梁王。重熙十一年,進封燕國,總領中丞司事。明年,總北南院樞密使事,加尚書令,進封燕趙國王。
  • 8.    《遼史·卷二十·本紀第二十》:以燕趙國王洪基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知惕隱事,賜詔諭之。
  • 9.    《遼史·卷二十一·本紀第二十一》:二十一年,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知惕隱事,預朝政。帝性沉靜、嚴毅,每朝,興宗為之斂容。
  • 10.    《遼史·卷二十·本紀第二十》:八月丁亥,疾大漸,召燕趙國王洪基,諭以治國之要。
  • 11.    《遼史·卷二十·本紀第二十》:己丑,帝崩於行宮,年四十。遺詔燕趙國王洪基嗣位。
  • 12.    《遼史·卷二十一·本紀第二十一》:二十四年秋八月己丑,興宗崩,即皇帝位於柩前,哀慟不聽政。辛卯,百僚上表固請,許之。
  • 13.    《遼史·卷二十一·本紀第二十一》:戊戌,以遺詔,命西北路招討使西平郡王蕭阿剌為北府宰相,仍權知南院樞密使事,北府宰相蕭虛烈為武定軍節度使。辛丑,改元清寧,大赦。
  • 14.    《遼史·卷二十六·本紀第二十六》:帝不豫。
  • 15.    《遼史·卷二十六·本紀第二十六》:七年春正月壬戌朔,力疾御清風殿受百官及諸國使賀。
  • 16.    《遼史·卷二十六·本紀第二十六》:癸亥,如混同江。甲戌,上崩於行宮,年七十。遺詔燕國王延禧嗣位。六月庚子,上尊諡仁聖大孝文皇帝,廟號道宗。
  • 17.    《遼史·卷二十七·本紀第二十七》:辛亥,葬仁聖大孝文皇帝、宣懿皇后於慶陵。
  • 18.    《遼史·卷七十一·列傳第一》:九年秋,敦睦宮使耶律良以重元與其子涅魯古反狀密告太后,乃言於帝。
  • 19.    《遼史·卷九十六·列傳第二十六》:良聞重元與子涅魯古謀亂,以帝篤於親愛,不敢遽奏,密言於皇太后。太皇託疾,召帝白其事。帝謂良曰:“汝欲間我骨肉耶?”良奏曰:“臣若妄言,甘伏斧鑕。陛下不早備,恐墮賊計。如召涅魯古不來,可卜其事。”帝從其言。使者及門,涅魯古意欲害之,羈於帳下。使者以佩刀斷帟而出,馳至行宮,以狀聞。帝始信。
  • 20.    《遼史·卷一百十·列傳第四十》:大康元年,皇太子始預朝政,法度修明。乙辛不得逞,謀以事誣皇后。
  • 21.    《遼史·卷二十三·本紀第二十三》:十一月辛酉,皇后被誣,賜死;殺伶人趙惟一、高長命,並籍其家屬。
  • 22.    《遼史·卷二十三·本紀第二十三》:乙亥,北院樞密使耶律乙辛奏,右護衞太保查剌等告知北院樞密使事蕭速撒等八人謀立皇太子………囚之宮中。
  • 23.    《遼史·卷二十三·本紀第二十三》:十一月,北院樞密使耶律乙辛遣其私人盜殺庶人浚於上京。
  • 24.    《遼史·卷七十·列傳第二》:上京留守蕭撻得紿以疾薨聞。
  • 25.    《遼史·卷七十·列傳第二》:欲召其妃,乙辛陰遣人殺之。
  • 26.    《遼史·卷七十·列傳第二》:帝后知其冤,悔恨無及,諡曰昭懷太子,以天子禮改葬玉峯山。
  • 27.    《遼史·卷二十三·本紀第二十三》:後謀奔宋及私藏兵甲事覺,縊殺之。
  • 28.    《遼史·卷二十六·本紀第二十六》:七年春正月壬戌朔,力疾御清風殿受百官及諸國使賀。是夜,白氣如練,自天而絳。黑雲起於西北,疾飛有聲。北有青赤黑白氣,相雜而落。癸亥,如混同江。甲戌,上崩於行宮,年七十。
  • 29.    南宋·陸游《老學庵筆記》
  • 30.    《遼史·卷二十一·本紀第二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06-30]
  • 31.    《遼史·卷二十六·本紀第二十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04-05]
  • 32.    《遼史·卷七十一·列傳第一》:道宗宣懿皇后蕭氏,小字觀音,欽哀皇后弟樞密使惠之女。
  • 33.    《遼史·卷七十一·列傳第一》:道宗惠妃蕭氏,小字坦思,駙馬都尉霞抹之妹。
  • 34.    《遼史·卷七十一·列傳第一》:後妹斡特懶先嫁乙辛子綏也,後以宜子言於帝,離婚,納宮中。
  • 35.    《遼史·卷七十二·列傳第二》:順宗,名濬,小字耶魯斡,道宗長子,母宣懿皇后蕭氏。………乾統初,追尊大孝順聖皇帝,廟號順宗………
  • 36.    《遼史·第六十五卷·表第三》:道宗三女:宣懿皇后生三女:撒葛只,第一。封鄭國公主。鹹雍中,徙封魏國。下嫁蕭末。………糾裏,第二。封齊國公主,進封趙國。下嫁蕭撻不也。………特里,第三。封越國公主。乾統初,進封秦晉國大長公主。徙封梁宋國大長公主。下嫁蕭酬斡。
  • 37.    遼道宗“願後世生中國”諸説考辨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21-10-05]
  • 38.    晁説之:《嵩山文集》卷二,《朔問下》:今虜主鴻基者,與有力焉。塗路之人,皆知虜主雖生羯犬之鄉,為人仁柔,諱言兵,不喜刑殺,慕仁宗之德而學之,每語及仁宗,必以手加額,為仁宗忌,日齋不忘。嘗以白金數百兩鑄兩佛像,銘其背曰“願後世生中國”,其用心蓋可知也。
  • 39.    邵伯温:《聞見後錄》卷一:北虜求仁宗皇帝御容。議者慮有厭勝之術,帝曰:“吾待虜厚,必不然。”遣御史中丞張昪遺之。虜主盛儀衞親出迎,一見驚肅,再拜。語其下曰:“真聖主也,我若生中國,不過與之執鞭捧蓋,為一都虞候耳。”其畏服如此。
  • 40.    張江裁:《燕京訪古錄》,第21頁:西便門內西北一里,菜園井台後,有頹殘佛殿三楹,內有一台,上座一佛,高三尺八寸,惡像猙獰,鬚髮鬃烈,雙耳環佩下垂,如金剛像,半衫半甲,花雲戰靴,雙手捧缽、左骽盤、右骽立、眥目裂齒,威武絕世,背後鐫陰文篆書銀佛銘曰:“白銀千兩,鑄二佛像。威武莊嚴,慈心法相。保我遼國,萬世永享。開泰寺鑄銀佛,願後世生中國。耶律鴻基,虔心銀鑄。”共四十七字,考此地,當是大遼開泰寺也。
  • 41.    愛新覺羅·弘曆批註.《乾隆御批綱鑑》:黃山書社,1996年:第4531頁
  • 42.    洪皓:《松漠紀聞》卷二:大遼道宗朝,有漢人講《論語》至“北辰居所而眾星拱之”,道宗曰:“吾聞北極之下為中國,此豈其地邪?”至“夷狄之有君”,疾讀不敢講,則又曰:“上世獯鬻獫狁蕩無禮法,故謂之夷,吾修文物,彬彬不異中華,何嫌之有?”卒令講之。
  • 43.    洪皓:《松漠紀聞》卷二:道宗末年,阿骨打來朝,以悟室從。與遼貴人雙陸,貴人投瓊不勝,妄行馬。阿骨打憤甚,拔小佩刀欲剚之,悟室急以手握鞘,阿骨打止得其柄,杙其胸,不死。道宗怒,侍臣以其強悍,鹹勸誅之。道宗曰:“吾方示信以待遠人,不可殺。”或以王衍縱石勒、張守圭赦安祿山終致後害為言,亦不聽,卒歸之。
  • 44.    《遼史 卷二十一 本紀第二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10-07]
  • 45.    《遼史 卷二十三 本紀第二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10-07]
  • 46.    《遼史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10-07]
  • 47.    《遼史 卷二十五 本紀第二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10-07]
  • 48.    《遼史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10-07]
  • 49.    古清堯、,林榮貴:《道宗諱名與遼宋關係》《民族研究》,1983年第4期,第33-41頁。
  • 50.    《契丹國志》卷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10-08]
  • 51.    《遼史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耶律良)奏請編御製詩文,目曰《清寧集》。
  • 52.    《遼史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帝有意伐宋,召景行問曰:“宋人好生邊事,如何?”對曰:“自聖宗皇帝以威德懷遠,宋修職貢,迨今幾六十年。若以細故用兵,恐違先帝成約。”上然其言而止。
  • 53.    李桂芝.《遼金簡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58頁
  • 54.    蘇轍.《蘇轍集》:中華書局,1990年:第748頁
  • 55.    遼道宗耶律洪基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5-31]
  • 56.    道宗耶律洪基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23-05-31]
  • 57.    林煥文主編.文史知識辭典[M].延吉:延邊人民出版社,1987.11.第453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