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杜陵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鎖定
杜陵,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曲江鄉三兆村南,是西漢後期宣帝劉詢的陵墓。杜陵始築於元康元年(前65年),初元元年(前48年)漢宣帝葬此,為西漢諸帝陵中規模較大、保存較好的一座。 [4]  [8] 
杜陵封土底部邊長175米,頂部邊長50米,高29米。陵墓居陵園中央,四面正中各有一條墓道通向地宮,四條墓道的大小、形制基本相同。墓道底部為斜坡墓道,均填土夯築。陵墓周圍築有牆垣,四面牆垣正中各闢一司馬門。陵冢東南575米為王皇后陵,其封土及陵園形制與杜陵相近,只是規模較小,建築也較簡陋。杜陵從葬坑發掘面積雖小,但出土的數以百計的裸體陶俑和車馬器、兵器、金餅、建築材料以及其他銅器、陶器、漆器等。 [4] 
1988年1月13日,杜陵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 
中文名
杜陵
地理位置
陝西省西安市曲江鄉三兆村南
所處時代
西漢
佔地面積
約 120 畝
保護級別
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全年09:00-20:00(最晚入園17:00) [2] 
門票價格
35元
編    號
3-0234-6-005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杜陵歷史沿革

杜陵始建於漢元康元年(前65年),初元元年(前48年),漢宣帝葬於此,為西漢諸帝陵中規模較大、保存較好的一座。
1982~1984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陵園、寢園遺址和陪葬坑進行了鑽探和發掘。 [8] 

杜陵遺址特點

杜陵綜述

杜陵遺址地跨雁塔、長安兩區。主體封冢為漢宣帝的陵墓,圍繞宣帝陵,分佈有王皇后陵、杜陵邑及107座王公大臣陪葬墓。宣帝陵墓承襲了武帝和昭帝的隨葬制度。陵墓內金錢財物、鳥獸魚鱉、牛馬虎豹,應有盡有。杜陵遺址所處的少陵原屬武帝時上林苑的一部分。杜陵是西漢諸帝陵中規模較大、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帝王陵寢。杜陵陵園內有宣帝陵、王皇后陵、陵廟、陵邑遺址等7處,陪葬坑5處,陪葬墓100多座。根據漢陽陵、漢茂陵的考古資料顯示,這些遺存僅佔杜陵地下遺存的極小部分,大量的遺址還需要進一步的考古驗證。但就對杜陵的鑽探勘查,也提升了各界對漢代帝王陵墓的陵區以及禮制建築佈局、形制的認識。 [7] 
杜陵

杜陵宣帝陵

杜陵封土形如覆鬥,底部和頂部平面均為方形,邊長分別為175米與50米。封土高29米。陵園平面為方形,邊長430米。封土居陵園中央。地面上的陵園牆垣已蕩然無存,但牆基尚在,寬8米,厚2.5米。陵墓四面正中各有一條羨道通向地宮。四條羨道大小、形制基本相同。每條羨道一般寬8米。羨道底部在封土旁邊深達20米。門址面寬82~84米,進深20~22米。四門之中,以東門遺址保存較好。東門和北門已進行了考古發掘,西門和南門也進行了試掘鑽探。漢代陵園四門,時稱“司馬門”或“闕”。 [7] 

杜陵王皇后陵

王皇后陵 王皇后陵
王皇后陵位於杜陵東南575米。王皇后陵園東門遺址(四號遺址)也是比較重要的遺蹟,孝宣王皇后陵園四個門址均經鑽探、試掘,四個門址形制、大小基本相同,而東門遺址保存較好,所以對其進行了全面發掘。發掘面積為2280平方米。東門遺址中部位於王皇后陵墓以東83米,距陵園東南角和東北角各120米。門址通寬68.55米,進深19.2米。陵園門由門道、左右塾和左右配廊組成。門道進深19.2米,寬10.7米。門道內外居中處,兩邊對稱各置一門墩,門墩大小、形制相同。每個門墩間距5.6米,中置大門兩扇,大門將門道分為內外兩部分。門道中部寬5.60米,為行人通道,左右兩邊各寬2.5米,似為列置儀仗處。左右塾在門道兩邊對稱分佈。二塾形制、大小相同。每塾面寬(南北)8.4米,進深(東西)13.65米。塾的中間隔牆將其分為內塾和外塾,隔牆寬1.97米。內、外塾大小、形制相同,在隔牆兩邊對稱分佈。內、外塾均為面寬8.4米(3間),進深5.81米(2間)。左右塾的內、外塾,各有一座便門。四座便門分別位於左右塾與配廊交接處。人們進入門道,沿檐廊繞行可至便門,進入塾內。四座便門的形制、大小基本相同。便門寬1.2米,進深0.5米。門道有踏步兩級。塾外有檐廊,廊寬1.02米。塾的地面比檐廊和門道地面約高0.5米。左右配廊對稱分佈在左右塾的外側。左右配廊大小、形制相同。配廊中間有隔牆,牆寬3.2米。隔牆將配廊分為內、外兩部分。內、外配廊大小、形制相同。配廊廊道寬7米,通長19.5米。王皇后陵園門址出土的瓦當文字,一般為“長生無極”,也有為數不多的“長樂未央”,還有少量雲紋瓦當。瓦當面徑18釐米左右。據上所述,王皇后陵園門址形制與宣帝陵園門址相近,只是規模小些,建築也較簡陋。 [7] 

杜陵許皇后陵

許皇后陵儘管西北距杜陵13裏,仍應屬於杜陵塋域,因此史稱其墓為“杜陵南園”。因為與宣帝杜陵相比,許皇后陵墓規模小,所以後者又稱“小陵”。古代“少”“小”二字通假,所以許皇后陵俗稱“少陵”。故其陵墓所在地的原區則稱之為“少陵原”。 [7] 
許皇后陵的封土星三層台,通高22米。封土底部東西長134米,南北長139米。底台台面寬8米,台高7米;中台枱面南、北各寬10米,東、西各寬12米,台高7米;頂台東西38米、南北長44米,台高8米。 [7] 

杜陵陪葬坑

杜陵的北面和南面分佈着一些陪葬坑,主要是在陵園以北。其中一號坑位於杜陵以北520米處,坑室為近似方形的豎穴,分為主室和車室。平面為圓角方形。此坑早年曾遭盜掘,坑內面積只有140平方米,就有12個盜洞,劫餘之物主要是數以百計的陶俑。主室內還發現了銅錯、銅管形器、銅量器、銅珠、銅鐓,鐵質的錛、鑿、剪、劍、矛、戟等,以及陶製盤、罐、盆、繭形壺等。四號坑位於一號坑以西130米處,為帶一斜坡坑道的長方形豎穴坑,向93度,深4.4米,坡長5.5米,水平長2.5米,寬1.4米。坑的平面東西8.5米,南北4.2米。坑道有10級梯台。坑底放置了長方形木槨。槨室東西6.64米,南北2.8米,高0.78米。此坑有7個盜洞,坑內僅存少量殘俑,以及小銅帶鈎、小五銖錢、小銅環、銅鐓和鐵戟等。這些遺物形制與一號坑所出同類隨葬品完全相同。四號坑內出土的“大倉”半通銅印章引人注目。大倉系官署名,其公用印章與“弩府”“冶府”“市府”等半通印章作用一樣。大倉,也稱太倉,為京城儲糧的總倉庫。太倉令為司農屬官,主持收受郡國酒糧。 [7] 

杜陵陪葬墓

杜陵陪葬墓地上現存有封土的有62座,原來有封土的陪葬墓可能更多。杜陵陪葬墓中,陵區東南的陪葬墓數量較多。王皇后陵附近的陪葬墓,共封土大多為覆鬥形,規模大者猶如皇后陵墓。如第一號墓,封土底部長77米,寬74米,高20米。杜陵東司馬道以北,即杜陵和王皇后陵的東北部,今趙家灣村附近,陪葬慕也比較集中,但數量較少,規模也較小,離杜陵也較遠。陵區北部的陪葬墓,分佈在今三兆村北、繆家寨和馬騰空村附近。這裏的陪葬墓封土規模較小,但數量甚多。大司馬車騎將軍張安世、丞相丙吉、建章衞尉金安上、中山哀王劉競等均陪葬杜陵。 [7] 

杜陵杜陵邑遺址

杜陵邑遺址,經勘察在今三兆村北、繆家寨南,西至曲江化工廠,東至杜陵北部陪葬區以西。遺址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約2100米,南北寬約500米。據三兆村羣眾報告,過去在三兆村北的杜陵邑遺址內平整土地中曾發現過有“杜邑”陶文的漢磚。杜陵邑遺址上已見不到陵邑城牆遺蹟;埋在地表之下的陵邑牆在原西安殯儀館西270米處,現存長490米。陵邑東牆在穿過杜陵南北直線以西100米處,現存長500米。根據文獻記載,杜陵邑當時相當繁華,人口眾多,户數多達3萬~5萬户。很多當時的達官顯貴和豪富鉅商都遷居於此,根據《漢書》的記載,御史大夫張湯,大司馬張安世,歷位九卿的張延壽,右將軍蘇建,典屬國蘇武,丞相朱博,御史大夫杜周、杜延年,丞相韋賢、韋玄成,後將軍趙充國,太守韓延壽,御史大夫蕭望之,執金吾肖育,大司農肖鹹,太守肖由,右將軍馮奉世,大鴻臚馮野王,太守馮逡,右將軍史丹,丞相王商等均居住於杜陵。 [7] 

杜陵陪葬遺蹟

封土之外,還有一些重要的陪葬遺蹟。主要有杜陵的一號遺址、二號遺址(東門遺址)、三號遺址(北門遺址)、八號遺址、九號遺址、十號遺址等。 [7] 
  • 一號遺址
一號遺址位於杜陵東南187米,遺址已被嚴重破壞。夯士台基平面為長方形,東西長51.2米、南北寬29.6米,現存夯台僅高出廊地面10~25釐米。台基東邊有三處壁柱遺蹟,其中與東門門道西邊相交處有二二壁柱遺蹟,另壁柱遺蹟北距台基東北角4.8米處,三處壁柱柱槽底部均有殘碎礎石。另外在台基南邊和西邊也有幾處柱槽遺蹟,但均無礎石及碎石塊遺物。台基四周為廊,廊寬一般為2.1米。東、西廊長均為55.4米,南、北廊長均為33.8米。廊地面鋪方磚。 [7] 
廊外為卵石散水,一般寬1米。散水外沿線磚以外又鋪設一排方磚。一號建築遺址南北各三個門,東西各一門,每門又分為左右門道。一號建築遺址由於平整土地被破壞,所留遺物甚少,主要遺物為磚、瓦建築材料,其形制、大小與東門遺址磚瓦遺物基本相同。除此之外,與建築物有關的遺物有鎏金銅構件、八稜形銅柄、鐵釘等,其他遺物還有鐵鋌銅鏃、鐵鏃和大泉五十、貨泉等。 [7] 
  • 二號遺址
二號遺址(東門遺址)位於杜陵陵墓以東110米,門址的門道與陵墓東墓道相對。門址通寬85米,進深20米。陵園門由門道、左右塾和左右配廊組成。門道正對陵墓羨道,進深20米,寬13.2米。門道內外居中處,左右置門墩。兩門墩大小、形制相同,均夯築。大門將門道分為內外兩部分。門道內外各有一對明柱,距門墩均為5.64米。門道地面鋪設素面方磚。門道雖寬13.2米,但人行通道僅寬6米。通道左右兩邊似為列置儀仗的地方。 [7] 
  • 三號遺址
三號遺址(北門遺址)保存較差,門址的前半部和右配廊幾乎全部因取土被挖掉,現已成為高2~2.5米的斷崖。北門遺址的隧寬12.8米,存長10.6米,復原寬度18米。隧左、右各有一門闕,分別與左右塾相連。門檻將隧分為內外兩部分。二門墩間是通道,通道兩邊是門庭。隧兩側為左右塾,兩塾大小和形制相同。右塾南壁之上發現大面積的貼瓦,貼瓦均為西漢時代的板瓦或筒瓦瓦片,瓦片繩紋均朝外。塾的壁上均有壁柱,壁柱下有礎石,礎石大小不一,左右內外塾各有一個便門。 [7] 
  • 八號遺址
八號遺址位於杜陵東北400米處。遺址高出周圍地面1~3米,中央為一夯土台基,東西長73米,南北寬70米,深5米。台基東北有一長3米、寬2米的缺口。遺址中出土了大量漢代磚、瓦等建築材料,同杜陵寢園出土的相同。比較特殊的是,該遺址內出土了大量龍、鳳紋空心磚殘塊,而這種圖案的空心磚,在杜陵諸遺址中僅見。在夯土台基的東西兩邊,各鑽探出一條南北向道路,向南通至杜陵陵園東邊與孝宣王皇后陵園西邊。 [7] 
  • 九號遺址
九號遺址位於杜陵東北550米處,其夯土基址東西長40米,南北寬20米,深29~4.7米。遺址南邊有3條平行排列的南北向帶狀夯士,東西間距各為18米,東西寬約47米,與九號遺址的中心建築的面闊相近。 [7] 
  • 十號遺址
十號遺址位於帝陵寢園遺址以南7米處,東西長174米,南北寬70米。遺址的東西界基本與寢園東、西牆南北相對。遺址內多為小型房屋和庭院。遺址內出上的磚瓦等建築材料與杜陵寢園、陵園出土的磚瓦相同。十號遺址可能屬於“園吏寺舍”一類建築。 [7] 

杜陵文物遺存

文物 文物
杜陵東門和北門遺址出土遺物數量以磚、瓦和瓦當最多,其次為鐵器,再次為銅器。陶製遺物均為磚、瓦和瓦當等建築材料。磚又分為方磚、長方磚和長條磚。方磚一般邊長33~35釐米,正面略大於背面,厚4~5釐米。磚的紋飾有小方磚(或稱乳釘磚)、幾何紋,以素面佔絕大多數。長方磚一般長31~34釐米,寬20~29釐米,厚4~5釐米,其磚面紋飾種類和用法與方磚相同。長條磚一般長34~37釐米,寬16~22釐米,厚5~10釐米,均為素面磚。 [7] 
瓦的種類有板瓦和簡瓦。表面均飾繩紋,板瓦里面為素面,簡瓦里面為布紋。其中板瓦個體大,瓦身長59.5釐米,一端寬50釐米,另一端寬43釐米,厚2~4釐米。瓦的表面通體飾粗繩紋,繩紋斜行,排列疏朗。筒瓦的表面均飾直繩紋,紋寬0.3釐米。部分筒瓦的一端附帶瓦當,瓦身之上有插瓦釘的圓形洞。 [7] 
在杜陵各遺址中出土的瓦當均為圓瓦當。瓦當分為文字瓦當和雲紋瓦當,文字瓦當數量佔絕大多數。文字瓦當有“長樂未央”和“長生無極”兩種。長樂未央文字瓦當共146件,其中東門遺址出土118件,北門遺址出土28件。瓦當表面分為四區,長樂未央四字分置其中。四區中央飾圓泡紋,圓泡紋周圍一般有12枚乳釘紋。長生無極文字瓦當11件,其中東門遺址出土9件,北門遺址出土2件。瓦當文字和飾紋佈局與長樂未央文字瓦當基本相同。另有云紋瓦當4件。 [7] 
盜掘出西漢圓雕玉舞人和金扣玉杯,舞人通高10.2釐米,底邊長8釐米。玉舞人採用圓雕技法,兩人聯袂並肩佇立,長裙拖地,實屬罕見。玉質為和田青白玉。兩舞人身材修長,髮式、衣着、鞋履相同。鴨蛋形臉,寬眉細眼,嘴角露出恬淡的微笑,長髮挽高髫盤於頭頂,一縷髮梢下垂於肩胛。削肩膀,身穿左衽交領長袖衣,腰間繫帶,下裳即通常所稱的長裙,前襟下襬略短,露出圓頭履,後襟長而拖於地。個矮舞女左臂向空中甩長袖,右臂向後甩長袖;個高舞女雙臂扶腰,長袖下垂,隨風而飄。三件玉杯其一高13.5釐米,口徑6.8釐米,底徑4.5釐米,口沿和底沿鑲嵌金扣;其二高12.4釐米,口徑6.3釐米,底徑4.9釐米,口、足沒有鑲嵌金扣;其三高12.8釐米,口徑6.5釐米,底徑4.7釐米,口沿和杯身腰部、腹部、底足邊緣共鑲嵌四道金扣。三件玉杯形制相同,通體打磨光潤。玉杯直口圓簡形,喇叭形高足,杯身口部、腰部、腹部均刻寬雙凹線夾寬凸線。玉質為和田青白玉。現藏西安博物院。 [7] 
男性裸體俑 男性裸體俑
杜陵出土的文物有花崗岩礎石、幾何紋或素面方磚、繩紋筒瓦、圖案的空心磚、龍、塗朱鋪地方磚、鳳紋空心磚殘塊、板瓦,長樂未央、長生無極瓦當、雲紋板瓦、繩紋筒、瓦當、灰陶繩紋罐,杜陵東園銅壺、杜陵東園銅鐘、銅泡、銅鐓、鎏金銅環、五銖錢等、小五銖錢、大倉半方銅印,金餅,裸體男俑(原身上有帛衣),漆盒及木車和車馬器,鐵環、釘、刀、釺和、鐵戟、矛、劍、斧、鼎、錛、鑿、剪、帶鈎、弩機、量器、銅鐓、環、印章、帶鈎、小五銖錢和鐵戟等 [1] 

杜陵歷史文化

杜陵名稱由來

杜陵營建於漢代鴻固原上,西距漢杜縣10.5千米,所以史稱“杜東原上”。杜陵因杜縣得名。《漢書宣帝紀》載:“元康元年(前65年)春,以杜東原上為初陵,更名杜縣為杜陵。 [3] 

杜陵藝文

唐李白有“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間。秋水明落日,流光滅遠山。”詩句,即詠杜陵。 [5] 

杜陵墓主生平

  • 宣帝劉詢
漢宣帝 漢宣帝
宣帝劉詢(前91~前49年),原名劉病已,字次卿,後改劉詢。漢武帝的曾孫,祖父為戾太子劉據,父親為史皇孫,母親為王夫人。生於漢武帝徵和二二年(前91年)。劉詢剛生下幾個月,因巫蠱之禍,就被下獄,後被祖母收養,流落民間,直到武帝下詔掖庭養視,上屬籍宗正。元平元年(前74年),霍光等大臣將他從民間迎入宮中,被上官太后封為陽武侯,同年7月繼皇帝位,時年17歲。
宣帝即位後,由於有自幼生長於民間的經歷,體恤民情,因此相繼實施了一些有益於民生和社會發展的舉措。政治上,他勵精圖治,改革吏治,任用賢能,賢相循吏輩出;經濟上,躬行節儉,輕徭薄賦,注意減輕人民負擔,多次下令節省開支,重視發展經濟,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軍事上,大破匈奴,擊敗西羌,設立西域都護府,使天山南北這一廣袤地區正式歸屬於西漢中央政權。在他統治時期,西漢社會經濟出現了復甦的景象,他被譽為“中興之君”。
黃龍元年(前49年)冬,劉詢病逝於未央宮,在位25年,享年43歲,諡號孝宣皇帝,廟號中宗,葬杜陵。 [7] 
  • 許平君
許平君(約前90~前71年),昌邑(今山東金鄉)人,漢宣帝劉詢的第一位皇后。許平君與劉詢於元鳳六年(前75年)成婚,元平元年(前74年)生下劉奭(漢元帝),同年劉詢被擁戴為皇帝,許平君進宮為婕好,後立為皇后。因霍光的妻子霍顯一心想讓女兒霍成君做皇后,本始三年(前71年),趁許平君在坐子時施毒加害,許平君不久毒發逝世,葬杜南,是為杜陵南園。霍成君如願成為宣帝第二任皇后。 [7] 
  • 王皇后
王皇后(?~前16年),漢宣帝劉詢的第三位皇后,沛縣人,父王奉光,爵關內候,又封邛成侯。地節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地節四年(前66年),霍家設謀欲亂,尚未實施便被發覺,霍氏盡誅,霍成君被廢黜。元康二年(前64年)立王氏為皇后。因無子女,劉夾託其撫養。黃龍元年(前49年),宣帝駕崩,元帝劉奭尊王氏為皇太后,競寧元年(前33年),漢元帝駕崩,漢成帝劉驁尊王氏為太皇太后,世稱“邛成太后”,以和皇太后王政君區別。永始元年(前16年),70歲餘的邛成太后王氏逝世,與宣帝合葬杜陵,稱東園。 [7] 

杜陵調查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直接以漢杜陵遺址或其區域為對象,開展了有關考古和開發利用方面的研究,並取得了相關成果。
對杜陵的考古調查與研究主要有三個階段:
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杜陵工作隊對杜陵展開了較大規模的勘查,同時發掘了帝陵陵園的東門闕、北門闕、寢園,皇后陵園的東門闕、寢園及杜陵第一、第四號陪葬坑等,極大地推動了西漢帝陵的研究工作。
20世紀80至90年代,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杜陵工作隊通過對杜陵的從葬坑、門闕、寢園遺址的發掘,大致掌握和了解了杜陵的形制結構和佈局特點,資料整理工作也有了較大進展,發表了《漢杜陵陵園遺址》考古報告和考古簡報。
21世紀以來,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市考古所一直對杜陵大遺址進行考古勘探工作,進展順利,已勘探面積約80萬平方米,新發現了大量文物遺址。據《中國社會科學報》報道,在這次考古鑽探中,確定了杜陵大陵園南牆、西牆和北牆遺址位置;在帝陵封土的四周發現外藏坑38座,平面大小、形制各有差異,有長方形士坊豎穴結構、梯形斜坡道結構、“甲”字形結構、“凸”字形結構。專家估計杜陵陪葬墓數量遠大於先前勘探的107座。 [7] 

杜陵盜竊事件

2010年8月25日晚,西安市長安區大兆甘家堡村民在杜陵保護區盜挖瓦當,盜掘出西漢圓雕玉舞人和金扣玉杯,隨後將四件珍貴玉器高價倒賣。西安市公安局刑偵局獲知後,立即立案偵查,抓獲了盜掘文物犯罪嫌疑人,追繳被倒賣的玉器並移交文物管理部門收藏。經文物部門認定,均為國家一級文物。 [7] 

杜陵文物價值

杜陵既對西漢前期帝陵禮儀制度有所承襲,又對後代帝陵發生影響,在漢代帝陵中具有代表性。杜陵的發掘使考古學界認識到西漢帝陵是當時都城長安的縮影,其陵園形制、佈局是仿照皇宮進行建造的。 [4] 

杜陵保護措施

1956年,杜陵由陝西省人民委員會公佈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1988年1月13日,杜陵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  保護範圍:重點保護區為,1.杜陵陵園,184900平方米。2.寢園,23400平方米。3.王皇后陵園,108900平方米;寢園13000平方米。4.杜陵陵廟,4900平方米。5.各陪葬墓封土。一般保護區及建設控制地帶為,南起長安縣大兆鄉東伍村、甘寨村,北至雁塔區曲江鄉三兆公墓、繆家寨,東至原畔,西邊以東伍村、五典坡、三兆公墓一線為界。 [3] 
1994年9月,杜陵保管所成立。主要負責杜陵保護區內古遺址、古墓葬的保護管理及保護區文物的徵集和相關文物資料的收集整理,文物藏品的陳列保管,組織羣眾加強文物保護工作。
2001年3月,西安市雁塔區農水局在陵區開始進行萬畝生態林綠化工程。
2003年11月,西北大學城市建設與區域規:劃研究中心完成了《漢杜陵遺址保護規劃》草案。
2004年7月1日,由西安市文物局牽頭,特邀中國社會科學院、省文保中心、西安名城研究會、陝西師範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有關專家、教授及陵區所在地的政府領導在西北大學召開了《漢杜陵保護總體規劃》評審會。這次評審會為《規劃》文本的進一步修改、完善提供了更全、更新的思路。
2005年11月18日,杜陵保管所對杜陵陵園遺址、寢園遺址、杜陵陵廟、王皇后寢園、石頭溝遺址、杜陵陵邑、73號陪葬墓立保護標誌碑7通。11月30日,杜陵保管所完成73號陪葬墓的圍欄保護工程。
2006年4月28日,杜陵保管所在宣帝陵陵園南牆遺址旁栽立界樁18個。7月15日,杜陵保管所在宣帝陵寢園遺址旁裁立界樁26個。
2007年6月8日,完成了宣帝陵陵園東牆的界樁栽立工作及杜陵42號和65號陪葬墓的圍欄保護工程。8月24日,西安市文物局主持召開了《杜陵文物保護規劃(2007~2025年)》評審會議。參加會議的有來自市政協、市文物局、長安區、雁塔區、杜陵保管所、省文物局、省考古所、國家文物局專家組、省建設廳、市規劃局、市社科院、市考古所、中國社科院漢城考古隊、西北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的領導和專家及教授,共約30多人。
2008年,杜陵保管所徵集散失文物50餘件。6月中旬,完成了對杜陵48號、50號兩座陪葬墓圍欄保護工程。在宣帝陵北面雁翔路口設置了杜陵大型宣傳牌一個,在保管所內設立了介紹杜陵及杜陵保管所發展情況的大型宣傳欄一個。為了保護院內明代石刻文物,杜陵保管所組織安裝了電子報警器8個,加強了安全措施。
2009年7月9日,國家文物局對《杜陵保護規劃》進行了批覆(文保函787號)。8月中旬,完成了對杜陵18號、19號兩座陪葬墓圍欄保護。在宣帝陵南側栽立了大型宣傳牌一個,更新了帝陵北面雁翔路口杜陵大型宣傳牌內容。
2010年3月19日,西安市編委同意將西安市杜陵保管所更名為西安市西漢帝陵保護管理中心(市編辦函931號),隸屬於西安市文物局管理,全額事業單位,機構規格相當於縣處級,核定編制12名。2010年3月24日,由西安市杜陵保管所、陝西上林苑文化實業有限公司籌辦的西安(杜陵)秦磚漢瓦博物館申報建館專家評審會在杜陵召開,通過專家組驗收。4月初,管理中心完成了漢杜陵文物保護展、秦磚漢瓦專題博物館的陳列布展工作,並協助博物館完成了館藏文物的建檔工作。7月底,完成了杜陵19、23號陪葬墓圍欄工程,在帝陵栽立了保護標誌界樁18個。 [7] 

杜陵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杜陵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曲江鄉三兆村南。 [8] 
  • 交通信息
可乘坐西安市內公交25路、113路、131路、259路、736路、920路至杜陵西路公交調度站即可達到。
參考資料
  • 1.    朱海霞,權東計.漢杜陵雁塔區域發展大遺址文化產業集羣構想[J]:經濟地理,2008(01):59-64
  • 2.    杜陵  .攜程[引用日期2021-07-03]
  • 3.    王文清主編;陝西省文物事業管理局編. 陝西文物古蹟大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M]. 西安:三秦出版社, 2003.10:81-84.
  • 4.    彭嵐嘉主編. 西北文化資源大典[M].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18.12:98.
  • 5.    杜陵-西安市人民政府  .西安市人民政府.2018-03-28[引用日期2023-01-10]
  • 6.    國務院關於公佈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  .中國政府網.2014-07-21[引用日期2023-01-10]
  • 7.    徐衞民主編;陝西省地方誌辦公室編. 陝西帝王陵墓誌[M]. 西安:三秦出版社, 2017.10:247-260.
  • 8.    謝宇主編. 陵墓建築[M]. 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 2013.0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