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清崇陵

鎖定
清崇陵,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易縣清西陵內的金龍峪。 [23]  是清德宗光緒皇帝愛新覺羅·載湉和孝定景皇后(隆裕皇后)的合葬陵寢,由於光緒皇帝生前未動工修建陵寢,所以崇陵是其駕崩後才進行修建的。清崇陵於清宣統元年(1909年)始建,完工於民國四年(1915年),共耗銀438400兩。 [4] 
清崇陵的建築物數量與規模依照同治帝的惠陵,沒有設置大碑亭、石像生等建築。但崇陵除繼承清代建陵規制,參照咸豐帝定陵、同治帝惠陵的風格外,又吸收了古代建築技術的某些精華,仍具有它的特色。整個陵寢根據守衞和祭祀的需要,建築了五孔橋、巡房、牌樓門、神廚庫、三路三孔橋、朝房、班房、隆恩門、燎爐、配殿、隆恩殿、三座門、石五供、方城、明樓、寶頂、地宮。 [2]  崇陵其隆恩殿的木結構均為名貴的梴楠木,質地堅硬,如銅似鐵,被譽為“銅梁鐵柱”。 [4] 
1961年3月4日,包含清崇陵在內的清西陵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7] 
中文名
清崇陵
所屬年代
清代 [27] 
類    別
古墓葬 [27] 
地理位置
河北省保定市易縣清西陵內的金龍峪 [4]  [23] 
保護級別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 [27-28] 
文保批號
1-180-6-19 [27] 
景點級別
AAAAA級 [29] 
開放時間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8:00—17:30;淡季(11月1日—次年3月31日):8:30—17:00 [25] 
門票價格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45元/人;淡季(11月1日—次年3月31日):35元/人 [25] 

清崇陵歷史沿革

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三月,光緒皇帝侍奉慈禧太后謁西陵時選定金龍峪為其萬年吉地。 [4]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光緒皇帝在幽禁中死去,因尚未建陵,其梓宮暫安在景山觀德殿。 [4] 
清宣統元年(1909年)二月 [30]  ,清政府開始營建崇陵。 [4]  同年三月,光緒皇帝梓宮移至清西陵梁各莊行宮停放。 [4] 
清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崇陵工程尚未過半,宣統皇帝退位時向民國政府提出優待條件,其中第五款:“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禮,仍如舊制,所有實用經費,均由中華民國支出。”當時南京臨時政府的議和代表伍廷芳和各省督應允了這些條件,立即撥款趕修崇陵。 [4] 
民國二年(1913年),崇陵地宮先期建成,光緒皇帝的梓宮奉安於地宮,同年病逝的隆裕皇后也葬入地宮。 [4] 
民國四年(1915年),崇陵陵寢工程全部完工。 [4]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秋,崇陵地宮被不明身份的軍隊盜掘。 [4] 
1980年6月,清西陵文物管理處將崇陵地宮清理整修,向國內外遊客開放,它是迄今為止清西陵唯一一座對外開放的地下宮殿。 [4] 
清崇陵全貌 清崇陵全貌 [2]

清崇陵建築格局

清崇陵佈局

清崇陵的建築物數量與規模依照同治帝的惠陵,總體不如雍正帝、嘉慶帝陵墓的龐大,沒有大碑亭、石像生等建築。整個崇陵陵寢根據守衞和祭祀的需要,建築了五孔橋、巡房、牌樓門、神廚庫、三路三孔橋、朝房、班房、隆恩門、燎爐、配殿、隆恩殿、三座門、石五供、方城、明樓、寶頂、地宮。 [2]  [11] 
清崇陵及其附屬妃園寢平面佈局圖 清崇陵及其附屬妃園寢平面佈局圖 [11]
清崇陵佈局全景(正向) 清崇陵佈局全景(正向)
清崇陵佈局全景(背向) 清崇陵佈局全景(背向)

清崇陵特點

清崇陵除繼承清代建陵規制,參照咸豐帝定陵、同治帝惠陵的風格外,還吸收了古代建築技術的某些精華,故仍具有它的特色。其中,崇陵隆恩殿的木結構均為名貴的梴楠木,質地堅硬,如銅似鐵,被譽為“銅梁鐵柱”。崇陵雖然沒有碑樓、石像生等建築,但有比較完備的排水系統,三座門前和明樓前各有一條玉帶河通向圍牆之外。明樓前的玉帶河,溝通地宮的14個泄水孔。如果向泄水孔倒入帶顏色的水,經半個小時就會流入寶城外的玉帶河裏。月牙城內有滲水孔,宮殿基部還有2米寬、青磚砌成斜坡的“散水”。 [4-5]  [9] 
崇陵的排水系統 崇陵的排水系統 [4]

清崇陵主要建築

崇陵的主要建築
建築名稱
建築介紹
建築圖片
五孔石拱橋
五孔石拱橋是崇陵主體建築的發端。橋長42.1米,寬8.95米,由青白石建成,雕有桃形望柱頭和荷葉淨瓶欄板。 [11] 
石望柱
石望柱青白石製作,柱身浮雕龍、雲朵等紋飾。望柱被石欄杆圍繞,欄板和望柱各四個,望柱為獅子柱頭。 [11] 
牌樓門
崇陵的牌坊(牌樓門)位於崇陵神道碑亭南側,為木石結構,長27.54米,高10.53米,為五門六柱五頂的形式,額枋斗拱均用銅、鐵木製成。鐵木即鐵力木,又稱鐵慄木,產於中國雲南、廣西、等地,為常綠大喬木,木材堅硬耐久,是優良的建築和傢俱用材。牌坊頂覆黃色琉璃瓦,枋柱皆披麻底幛油漆彩畫,旋子點金花紋。牌坊每間有兩扇門。門的上部為梅花窗,下部裝修雕花裙板;門窗皆披麻塗紅描金線。整座牌坊顯得肅穆莊重,美觀大方。 [6-7]  [11] 
神道碑亭
神道碑亭又名小碑樓,內豎光緒皇帝的諡號碑,重檐歇山,黃色琉璃瓦覆頂。內豎一統石碑,用滿、漢、蒙三種文字鐫刻光緒皇帝的諡號、徽號和廟號。 [7-9]  [11] 
神廚庫
神道碑亭東側的一組建築獨成院落,稱作神廚庫。內建神廚、神庫和省牲亭等建築,是祭祀時製作和存放各種肉食品的地方。 [7-8] 
三路三孔橋
東西朝房
隆恩門
神道碑亭之後為三路三孔橋,東西兩側分別為東西朝房,是祭祀時準備奶茶和瓜果的地方,又叫茶膳房,是根據關外奶房、果房的遺制而製造的。三路三孔橋正前方的建築叫隆恩門,是進入宮殿區的門户,也是整個陵寢組合羣引導建築的結束與主體建築的開始,兩側是寬厚高大的硃紅圍牆,把宮殿區的所有建築包圍起來,使其形成結構嚴謹的兩層院落。 [7-9]  [11] 
三路三孔橋、東西朝房、隆恩門方位圖 三路三孔橋、東西朝房、隆恩門方位圖
隆恩殿
東西配殿
進入隆恩門內,正面高大的建築叫隆恩殿,是祭祀的主要場所。兩側為東西配殿,東配殿是存放祝板和制帛的地方,同時又是臨時存放牌位的地方。西配殿則是喇嘛唸經的地方,每當帝后忌辰大祭之日,由永福寺派十三名喇嘛到此唸經,為死去的皇帝超度亡靈。在通往隆恩殿的台階上有一塊石雕刻叫丹陛石,也叫龍鳳石。是由一整塊兒石料雕刻而成,上面雕有龍鳳、浮雲、壽山、福海,寓意帝后壽比南山,福如東海。隆恩殿殿內設三間暖閣。中暖閣是存放帝后牌位的地方,西暖閣是存放妃子牌位的地方,東暖閣是存放佛像的地方。殿內通風設施也比較完善,有類似清代錢幣的通風孔,是古代建築的改良與創新。 [8-9]  [11] 
琉璃花門
大殿之後為崇陵三座門,又稱三座琉璃花門、陵寢門,是前朝後寢的分界。陵寢門內由南向北依次有石五供、祭台、方城、明樓(崇陵陵門內未建二柱門)。 [9-10]  [31] 
石五供
(祭台)
崇陵的祭台分上、下兩部分。下為供座,兩塊巨石雕成的須彌座,台上居中置香爐一樽,兩側各有花瓶、蠟台分列,計三種五件供品。 [9-10] 
方城明樓
寶頂
明樓為整個陵寢中地勢最高的建築物,重檐歇山頂,樓內矗立一統石碑,明樓中間兩側牆壁對稱的花紋,據考證是當年帝后棺槨的入口。 [8]  明樓下方形城牆稱方城,樓後半圓形土丘稱寶頂,寶頂下方為光緒皇帝安息的地宮。 [7]  [9]  [11] 
地宮
崇陵的地宮是清西陵唯一開放的皇陵地宮。地宮是拱券式的石結構建築,整個地宮有隧道1條,石門4道,券9道(隧道券、閃當券、罩門券、明堂券、穿堂券、金券各1座,門洞券3座),金井1眼,龍鬚溝2條,漏眼14個,墓道全長63.19米,面積為349.95平方米,空間為2170.61立方米。地宮內金券是九券中最大的一個,是地宮的主體建築,高大寬敞,券頂四周、海墁全部是青白石結構。每道石門頂上都裝有重達十幾噸的銅管扇,既能支撐門上的巨石,又能使高3.52米的巨大沉重的石門開關自如,石門之上還有用整塊的青白石雕成的石門樓,八扇石門上,浮雕有造型生動的菩薩立像各一尊,菩薩的立像,高1.99米,神態莊嚴,氣勢威武。 [2]  [8]  [11-13] 
參考資料: [2]  [6-13] 

清崇陵歷史文化

清崇陵相關人物

  • 光緒皇帝
光緒皇帝畫像 光緒皇帝畫像 [15]
清德宗光緒皇帝名載湉,愛新覺羅氏。清同治十年(1871年)六月廿六日生於太平湖醇王府邸槐蔭齋。生父為醇親王奕譞,生母葉赫那拉氏為慈禧皇太后親妹。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同治皇帝駕崩,慈安、慈禧兩宮皇太后命年僅4歲的載湉繼清文宗為子,次年嗣承皇位,年號光緒。清光緒二年(1876年),載湉開始在毓慶宮入學讀書。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載湉舉行了親政典禮,然而慈禧太后訓政兩年後,才允許載湉親政。為了繼續控制光緒帝,慈禧太后又立她弟弟桂祥的女兒為皇后,使光緒帝在親政與大婚後仍然形同傀儡。中日甲午戰爭,光緒帝主戰,反對妥協,但終因朝廷腐敗,而以清朝戰敗告終。戰後光緒帝痛定思痛,支持維新派變法以圖強,頒佈《明定國是詔》宣佈變法。由於變法直接觸動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後黨利益,被後黨發動戊戌政變,導致變法失敗。政變後大權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光緒帝被幽禁於西苑瀛台。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淪陷。慈禧太后攜光緒帝逃往西安。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光緒帝自西安迴鑾後,仍居瀛台形同廢帝,惟行光緒年號而已。光緒帝本來體質孱弱,加之多年的抑鬱與憤懣,至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先慈禧太后一天去世,享年38歲。諡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廟號德宗。葬河北易縣清西陵之崇陵。 [15] 
  • 孝定景皇后
清德宗孝定景皇后葉赫那拉氏(1868—1913年),都統桂祥之女,慈禧太后的內侄女。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十月,慈禧太后為德宗(光緒帝)納聘。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正月,立為皇后。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七月,八國聯軍進逼北京,隨慈禧皇太后出逃至西安,一年後還京師。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宣統帝入承大統,稱之為兼祧母后,尊為皇太后,上徽號隆裕。清宣統三年(1911年)十二月,攜宣統帝下詔退位。兩年後卒於紫禁城後宮,享年46歲。與光緒帝合葬清西陵之崇陵,祔太廟。諡為孝定隆裕寬惠慎哲協天保聖景皇后。孝定景皇后是清代最後一位皇后。 [14] 
  • 梁鼎芬
梁鼎芬崇陵植樹照 梁鼎芬崇陵植樹照 [2]
清崇陵的植樹與梁鼎芬有着直接關聯。陵寢的儀行樹,不僅能起到樹威儀,壯觀瞻的作用,而且還有調節氣候、淨化空氣、防風沙的功能,所以樹株是陵寢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可或缺。然而崇陵經費不足,加之與廠商在訂合同時又沒有植樹的條款,所以崇陵快完工的時候,植樹一事尚無着落。民國三年(1914年),宣統帝溥儀見梁鼎芬對清事忠心耿耿,於是就派他去守護崇陵,並辦理植樹事宜。梁鼎芬知道此事非常難辦,但他勇於上任,竭盡全力去辦。首先他率先垂範,自己帶頭捐了1000元。同時為了籌集經費,梁鼎芬將酒瓶裏裝滿崇陵寶頂上的雪,封存好瓶口,製作成“崇陵雪水”,並挨門挨户地到宗室皇親、王公大臣家登門拜訪贈送雪水,請求他們為崇陵植樹捐贈資金。梁鼎芬這種執着精神感動了許多人,籌到了一筆數目可觀的資金。梁鼎芬用籌集到的資金從豐台、蠡縣買回了松樹、柏樹、檜樹樹苗。他不顧年老體弱,在植樹時仍身先士卒,帶頭挖坑、澆水。由於梁鼎芬的艱苦努力,崇陵的砂山,後寶山,陵園內,共栽樹40601株。梁鼎芬後在崇陵周邊梁各莊購地作為死後埋葬之所,以期九泉之下也可以守在光緒皇帝的陵旁。民國九年(1920年)1月5日梁鼎芬病逝,終年61歲。宣統帝溥儀知道梁鼎芬病故,加恩賜諡“文忠”,賜太子少保,賞給羅坨經被,並賞三千元治喪。 [2] 

清崇陵學術研究

  • 陵地選址
光緒皇帝生前沒有建陵,宣統皇帝登基後才在清西陵金龍峪為其建造崇陵。金龍峪原名魏家溝,清同治年間改名為九龍峪,此處為一處風水寶地,但此地是一處棄地,先後4次被遺棄。乾隆皇帝在清乾隆四年(1739年)為其子永璉(端慧皇太子)選擇陵地時曾選擇此處,後來拋棄。道光皇帝也曾選擇此地為陵地。咸豐皇帝選擇了清西陵九龍峪和清東陵龍泉峪兩處寶地,但後來選擇了清東陵龍泉峪。 [1]  慈禧太后為同治帝選陵,選擇了清西陵的九龍峪和清東陵的雙山峪,但後來慈禧太后破壞了乾隆皇帝立定的昭穆之制,將同治帝的陵地選在了清東陵的雙山峪。直到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三月,光緒皇帝侍奉慈禧太后謁清西陵時選定金龍峪所在位置為其萬年吉地。 [4]  [9]  [13]  [16] 
  • 帝陵被盜
1980年6月至7月,河北文物部門和清西陵工作人員對崇陵盜洞進行了實測,並通過盜洞進入到了地宮,證實了清崇陵曾被盜墓賊盜掘過。崇陵墓室內東西二側的木箱七零八落,破磚滿地,有的稍微還能看出箱子的形狀。光緒帝的棺槨被鑿了洞,隆裕太后的棺槨已經揭開了蓋子。光緒的棺槨是被盜墓者用錘斧鑿開的,死者頭朝北。盜洞是從位於死者的腳部的棺槨擋板上打開的。洞的東西長1.10米,高0.85米。光緒的腳被盜墓者拉出,落在了棺牀上,鞋子也沒有了,只是死者身上穿的一件龍紋圖案的衣服還能看得比較清楚,貼身穿的衣服因腐爛無法辨認。光緒的屍體被盜墓者翻過來,趴着面朝下,身上佩戴的裝飾被全部盜走,只是在光緒的左手內還緊緊握着一件翡翠套環和蓮花玉石。在光緒的身下墊有六釐米厚的檀香木料,檀香木料下有4公分厚的青灰色的粉面,也可能是一種香料。光緒帝的髮辮殘留兩節,一節編有十花,一節編有三花。 [13]  [19]  通過清宮檔案中記載的光緒皇帝的《萬年吉祥賬》得知,盜墓者僅從光緒的棺槨內,就盜走寶物近200件。 [19]  不過,盜賊未發現光緒皇帝棺槨底下的“金井”,後世考古工作者從中掘出珍珠、翡翠、玉石、子母鐵球等珍貴文物二百多件。 [19] 
光緒帝陵被盜遺存
  • 隨葬物品
根據在清官檔案中存有光緒帝隨葬品的清單得知,崇陵主要的隨葬品有綠玉佛手簪、綠玉葫蘆、大東珠、飯塊珠、珍珠、小飛珠、各色寶石、各種名貴皮毛、綢緞料衣服袍褂等等。 [17]  由於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秋,崇陵地宮被不明身份的軍隊盜掘。 [4]  地宮表面只剩下光緒帝左手握有的一件翡翠套環和兩件玉石。 [16]  傳説連體翡翠環大有來歷,是光緒帝生前極為珍愛之物。 [17] 
連體翡翠環和玉石
  • 光緒帝死因
2003—2008年之間,清西陵文物管理處與其他四家單位合作,通過現代化高科技的手段化驗光緒皇帝的頭髮衣物,發現光緒皇帝體內的含砷量是正常人的2000多倍,最終確定光緒皇帝是三氧化二砷中毒而死,簡稱砒霜中毒。 [13]  [18-19] 

清崇陵文物價值

清崇陵經清末和民國兩期建陵,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如隆恩殿木料採用質地堅硬的銅藻、鐵藻且樑架之間增加了隔架料,既能託頂,亦使殿內愈加美觀;陵內建有完善的排水系統;建築地基使用水泥等等。崇陵在西學東漸影響下諸多近代新材料、新技術和新理念的綜合運用,是當時時尚建築的典範。 [3]  同時崇陵建成距今時間不長,保存比較完整,故崇陵是研究清末陵寢發展、清末建築西學應用的實物例證。 [2] 

清崇陵文物保護

1961年3月4日,清崇陵(作為清西陵的組成部分)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7] 
2012年,“十一五”時期,中國國家有關部門曾對崇陵西配殿進行保護維修。 [21] 
2023年,保定市文物局組織相關專家對崇陵寶城進行搶險加固,並通過河北省文物局省級技術初步驗收。 [22] 

清崇陵機構設置

清崇陵所在的清西陵陵區設有管理部門“清西陵文物管理處”。清西陵文物管理處主要職能是對清西陵整個陵區進行保護、研究與合理的開發利用。具體職責為對清西陵文物本體的保護、維修及周邊風貌原始性的保護;對清西陵進行文化挖掘與清史研究;在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保護方針下,對清西陵進行適度開發利用。 [20] 

清崇陵旅遊信息

清崇陵地理位置

清崇陵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易縣清西陵內的金龍峪。 [4]  [23] 
崇陵在清西陵的地理位置 崇陵在清西陵的地理位置

清崇陵開放時間

清西陵開放時間
景區旺季
【每年4月1日—10月31日】
景區淡季
【每年11月1日—次年3月31日】
8:00—17:30
8:30—17:00
參考資料: [24-25] 

清崇陵門票信息

清西陵門票價格
購票類型
景區旺季
【每年4月1日—10月31日】
景區淡季
【每年11月1日—次年3月31日】
景點通票
108元/人,有效期為2天
(泰陵、崇陵、昌西陵、慕陵、永福寺)
80元/人,有效期為2天
(泰陵、崇陵、昌西陵、慕陵、永福寺)
單景點門票
下午2:00以後可購買各單點門票
泰陵:45元/人
崇陵:45元/人
昌西陵:20元/人
慕陵:10元/人
永福寺:15元/人
下午2:00以後可購買各單點門票
泰陵:35元/人
崇陵:35元/人
昌西陵:15元/人
慕陵:10元/人
永福寺:15元/人
優惠政策:
1、現役軍人、退役軍人、殘疾人、1.2米以下兒童、70歲以上老年人、無償獻血者憑本人有效證件到景區售票處領取免費門票。
2、中小學生、大學生、60歲-69歲老年人憑本人有效證件享受景區門票半價優惠政策。 [25] 

清崇陵景區路線

清西陵景區提供免費中巴車 [24]  遊覽線路分為1號線和2號線,1號線:綜合服務區—泰陵—崇陵—永福寺;2號線:泰陵—昌西陵—慕陵,1、2號線在泰陵服務區停車場處換乘(購票免費乘坐)。
運營時間:旺季4月1日—10月31日早上8:00—下午5:40,淡季11月1日—次年3月31日早上8:30—下午5:10。 [26] 

清崇陵外部交通

  • 公共交通
遊客可乘坐火車從保定和高碑店火車站下車。保定站下車後從保定中心客運站乘坐通往易縣汽車站的681路和981路客車可以到達易縣,然後在易縣汽車站乘坐9路公交車可以直達清西陵景區綜合服務中心(售票處);在高碑店下車後,可在112國道乘坐通往易縣汽車站的班車,然後在易縣汽車站再乘坐9路公交車直達清西陵景區綜合服務中心(售票處)。 [26] 
  • 自駕出行
清西陵景區自駕出行指南
出發方向
行駛路線
北京
京昆高速轉張石高速西陵出口下道,右轉直行2千米後可以到達清西陵景區綜合服務中心(售票處),車程98千米,1小時左右
石家莊
京昆高速轉張石高速西陵出口下道,右轉直行2千米可以到達清西陵景區綜合服務中心(售票處),車程160千米,3小時左右
天津
榮烏高速轉京昆高速北行再轉張石高速西陵出口下道,右轉直行2千米可以到達清西陵景區綜合服務中心(售票處),車程160千米,3小時左右
大同
張家口
京大高速轉張石高速清西陵出口下道,可以到達清西陵景區綜合服務中心(售票處),車程180千米,3個半小時左右
太原
石太高速轉京昆高速北行再轉張石高速西陵出口下道,右轉直行2千米可以到達清西陵景區綜合服務中心(售票處),車程400千米,5小時左右
參考資料: [2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