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明泰陵

鎖定
明泰陵,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筆架山南麓。是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孝宗朱祐樘孝康敬皇后 [2]  [9]  張氏的合葬陵寢。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六月五日,明泰陵正式興工始建,完工於明正德元年(1506年)三月二十二日,佔地約26000平方米。 [2-4]  [13] 
明泰陵其總體佈局和單體建築規制基本同明裕陵。明茂陵建築主要由神道區域、兩進院落及附屬建築構成。明茂陵建築平面呈前方後圓形狀。第一進院落以祾恩門為陵門,院內建祾恩殿、左右配殿及神帛爐。第二進院落以三座琉璃花門為前門,內建欞星門及石供案(石五供)等。方院之後為圓形寶城、明樓及墓冢(寶頂)。在遺蹟保留方面,相比其他明代帝陵基本無東西配殿遺存,而明泰陵卻有殘存的東西配殿遺址,且祾恩門內東側還有殘存的一座焚帛爐。 [2-4]  [7] 
1961年,包含明泰陵在內的明十三陵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0] 
中文名
明泰陵
所屬年代
明代 [10] 
類    別
古墓葬 [10] 
地理位置
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筆架山南麓 [2-3] 
保護級別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 [10]  [12] 
佔地面積
26000 m² [3] 

明泰陵歷史沿革

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六月五日,明泰陵正式興工始建,並定陵名為泰陵。太監李興、新寧伯譚祐、工部左侍郎李鐩提督工程,五軍都督府及三大營官軍上萬人供役。歷時四月,泰陵玄宮建成。同年十月十九日,明孝宗朱祐樘葬入泰陵。 [2-3]  [4] 
明正德元年(1506年)三月二十二日,明泰陵陵園的地面建築也全部告成。 [2-3]  [4] 
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明世宗嘉靖皇帝令增建神功聖德碑及碑亭。 [3] 
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十月十九日,孝康敬皇后張氏葬入泰陵。 [3]  [4] 
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至五十二年(1787年),清政府對明泰陵進行修繕,除三座門由琉璃花門改建成磚砌冰盤檐式門樓外,其他大體同明茂陵明獻陵。泰陵的神功聖德碑亭的四壁被拆除,在石碑四周砌以齊胸高的宇牆。祾恩門縮小了間量,且頂部由歇山式改為硬山式。封塞了寶城的城台券洞,並在城台右掖增構了礓路直達城台。將明樓內的木構樑架改為石條券頂結構。 [2-3]  [5-7] 
民國年間,明泰陵的祾恩門、稜恩殿因年久失修先後坍塌殘壞。 [3]  [4] 

明泰陵建築格局

明泰陵佈局

明泰陵其總體佈局和單體建築規制基本同明裕陵。明茂陵建築主要由神道區域、兩進院落及附屬建築構成。明茂陵建築平面呈前方後圓形狀。第一進院落以祾恩門為陵門,院內建祾恩殿、左右配殿及神帛爐。第二進院落以三座琉璃花門為前門,內建欞星門及石供案(石五供)等。方院之後為圓形寶城、明樓及墓冢(寶頂)。 [2-3]  [4]  [7] 
明泰陵全景 明泰陵全景

明泰陵特點

明泰陵相比其他帝陵存有以下2個特點,首先清乾隆年間清政府在修復明泰陵時,將明泰陵祾恩殿後的三座門門頂的琉璃瓦飾全部更換為冰盤檐樣式,簡化了建造工藝。現殘存的明泰陵三座門遺址由於沒有倒塌的危險,故保持原狀,所以從中仍然能夠看到清代改建的痕跡。其次是遺蹟保留方面,相比其他明代帝陵基本無東西配殿遺存,而明泰陵卻有殘存的東西配殿遺址,且祾恩門內東側還有殘存的一座焚帛爐。 [7] 

明泰陵文物遺存

明泰陵神道區域

明泰陵的神道從茂陵神道碑亭前向西分出長約1千米。途中曾建有五空石橋一座,現已毀,遺址處已建為公路橋。近陵處建神功聖德碑亭,存台基和石碑。台基邊長10.13米,碑高6.07米。亭後曾建並列單空石橋三座。中、左兩橋於1967年因修公路拆除,右橋磚券橋洞基本完好,寬5.4米,長10.5米。神道路面已無存。 [3]  [4] 
神道區域

明泰陵第一進院落

明泰陵陵宮現存宮牆和建築殘壞嚴重。祾恩門存清乾隆年間改建後的台基、部分柱礎石及山牆。台基前有月台和磚砌礓礤。第一進院內祾恩殿殘存遺址,經保護修繕,祾恩殿台基修補整齊,其上柱礎石完整,殘損的後檐牆和左右山牆也補修整齊。左右配殿台基亦修補整齊,其上柱礎石部位用磚砌成平台,磚砌平台顯示,左右配殿面寬五間,進深二間。右側神帛爐存土襯石一週。左側神帛爐原整體保存,單檐券棚頂,城磚壘砌,下部略呈須彌座式,爐身前開券門,高2.9米,寬2.3米,進深1.7米。但四壁裸露城磚,頂部瓦件脱落,經修葺,四壁抹紅、頂部裝飾灰瓦。 [3]  [4]  [7] 
第一進院落

明泰陵第二進院落

第二進院西側宮牆倒塌缺46米,三座琉璃花門殘存門垛和台基,院內兩柱牌樓門(欞星門)存兩石柱及抱鼓石。石柱方形,頂部雕相對蹲麒麟。石供案和五供器除右側花瓶頂部殘損外,其餘保存較好。左側存樹盂須彌座殘件。寶城牆垛口宇牆多倒塌,寶城內封土隆起,封土前及兩側分別砌高約1.5米冢牆,前有黃色琉璃照壁1座。城台上部城磚壘砌,下為石刻須彌座,城台券洞封堵牆拆通,城台左右轉向礓礤通城台上。城台前月台及前磚砌礓礤基本完整。明樓上部原殘壞嚴重,但聖號碑保存較好,上篆額“大明”,下刻“孝宗敬皇帝之陵”。原城台垛口、寶城宇牆多倒塌,現石供案、石供器,方城、明樓、寶城牆、城內琉璃照壁以及陵牆等均已修葺完整。 [3]  [4]  [7] 
第二進院落

明泰陵附屬建築

明泰陵陵宮外附屬建築宰牲亭、神廚、神庫、祠祭署、朝房等,位置無考。位於陵宮右前方的神宮監存河卵石壘砌的圍牆及多次改建的監門,現為泰陵村外牆。神宮監右前神馬房殘存部分石牆。 [4] 
神宮監殘存石牆

明泰陵歷史文化

明泰陵相關人物

  • 明孝宗
明孝宗朱祐樘,明朝第十代皇帝,明憲宗成化皇帝第三子,母淑妃紀氏。明成化六年(1470年)七月三日,朱祐樘生於西宮。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十一月八日,朱祐樘被明憲宗立為皇太子,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六日,朱祐樘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弘治。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七日,明孝宗病逝於北京乾清宮,享年36歲,尊諡建天明道誠純中正聖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廟號孝宗,葬北京昌平泰陵。 [2]  [8] 
  • 孝康敬皇后
孝康敬皇后張氏,明孝宗元配,興濟(今河北青縣)人,都督同知封壽寧侯,贈昌國公張巒女。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選為太子妃。明孝宗即位,冊立為皇后。明武宗立,尊為皇太后。明正德五年(1510年),上尊號“慈壽皇太后”。明世宗入繼大統,稱“聖母”,加尊號“昭聖慈壽”。明嘉靖三年(1524年),加“昭聖康惠慈壽”,改稱“伯母”,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復加上“昭聖恭安康惠慈壽”。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八月八日,孝康敬皇后張氏去世,諡“孝康端肅莊慈哲懿翊天贊聖敬皇后”,同年十月九日,孝康敬皇后張氏葬泰陵。 [2]  [9] 
明孝宗和孝康敬皇后畫像 明孝宗和孝康敬皇后畫像

明泰陵傳説軼事

  • 玄宮金井出水事件
泰陵營建雖然只有10來個月的時間,但卻不是一帆風順。祝允明《九朝野記》和孫緒《無用閒談》曾記載,泰陵營建中在開挖玄宮金井時,曾有泉水湧出,“水孔如巨杯,仰噴不止”。吏部主事楊子器親眼看到,如實上奏朝廷。在古代的風水觀念中,金井出水,被視為不祥。這樣一來,泰陵非改址不可。當時的督工太監李興,為明武宗所寵信,勢焰薰灼,不可一世。他見有人對他主管的修陵事提出了意見,十分氣惱。工部左侍郎李鐩,希望陵寢儘快工成,也認為楊子器多言。他們偷偷命人堵住泉眼,上疏説楊子器“誹謗狂妄”,明武宗不問青紅皂白,下令將楊子器關進了錦衣衞大獄。其他知情官員見狀再也不敢提這件事,更不敢為楊子器分辯求情。恰巧,這時有個新被起用的知縣,莆田人邱泰,來到京城,見京城對這件事議論紛紛,就上疏説:“子器此奏甚有益,蓋泰陵有水,通國皆雲。使此時不言,萬一梓宮葬後有言者,欲開則泄氣,不開則抱恨終天。今視水有無,此疑可釋。”明武宗覺得有理,命司禮監太監蕭敬押解楊子器前往泰陵,一同察看驗證。楊子器料到李興、李鐩會堵住泉眼,自己此去凶多吉少,早晨臨行時賦詩,詩中他自比戰國時代向楚王進獻美玉的卞和,認為自己做了杞人憂天的傻事兒。不知朝中誰能為自己雪清這不白之冤。眾官員也為楊子器擔心,怕他慘遭李興毒手。蕭敬押着楊子器到了泰陵,李興果然率領一羣打手趕到。他們見了楊子器先是痛罵,接着又要鞭打。蕭敬連忙阻止,對他們説:“水之有無,視之立見,何必如此?”又對李興説:“士大夫可殺,不可辱也。”回到朝廷,蕭敬嚮明武宗稟報了泰陵金井無水的情況。太皇太后王氏(明憲宗皇后)在宮內聽説這件事,傳旨説:“無水則已,何必罪人!”楊子器才官復原職,避免了一場殺身大禍。 [2] 
  • 一夫一妻只有帝后合葬的明代帝陵
明孝宗朱祐樘繼位成為明孝宗後,感情專一,一生沒有納妃。明孝宗皇帝與皇后張氏每天必定是同起同卧,讀詩作畫,聽琴觀舞,談古論今,恩恩愛愛。作為皇帝,朱祐樘踐行了“一夫一妻”制,兩子三女皆由皇后張氏所生,這在古代是絕無僅有的。張皇后去世後與明孝宗朱祐樘合葬於泰陵,明泰陵也成為中國古代唯一的只有帝后合葬,而沒有其他妃嬪陪葬的明代帝陵。 [7] 

明泰陵文物價值

明泰陵存有神功聖德碑、明樓聖號碑、石五供、祾恩殿御路石刻等明代文物遺蹟,且還存有明代其他帝陵基本無存的東西配殿遺址和焚帛爐,故明泰陵是研究明代帝陵規制的實物例證。 [3]  [4]  [7] 

明泰陵文物保護

1961年,包含明泰陵在內的明十三陵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0] 
明泰陵文保碑 明泰陵文保碑
2006—2007年,十三陵特區辦事處對明泰陵進行了搶修。此次明泰陵搶修主要為歸安碑亭遺存、祾恩殿遺存,對現存殘牆做遺址保護。對方城的牆體城磚進行剔補,歸安剔補寶城牆及內側登城馬道,修復啞巴院及影壁,疏通寶城以外排水系統、對明泰陵的明樓挑頂揭瓦進行大木維修,對城牆進行鉚杆加固。該次維修整體修舊如舊,由於明樓內原有的彩畫已經沒有存留,所以此次修繕也沒有補畫。且此次搶修工程,僅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性搶修,故搶修後沒有對外開放,仍實行封閉保護管理。 [1-2] 

明泰陵旅遊信息

明泰陵地理位置

明泰陵,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筆架山南麓。 [2-3] 
明泰陵在明十三陵中的位置 明泰陵在明十三陵中的位置

明泰陵開放時間

明泰陵屬於明十三陵中尚未對外開放的陵寢。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