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永昭陵

鎖定
永昭陵,為北宋帝陵。永昭陵是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趙禎的寢陵。位於河南省鄭州市鞏義市境內,嵩山北麓與洛河間丘陵和平地上。陵區以芝田鎮(宋永安縣治)為中心,南北約15公里,東西約10公里。
1982年,北宋皇陵被國務院確定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位於市區的永昭陵按原樣恢復了地面建築,這也是宋陵中復原的皇陵。 [1] 
中文名
永昭陵
地理位置
河南省鄭州市鞏義市杜甫路84號 [2] 
氣候條件
温帶大陸性氣候
開放時間
00:00-24:00
門票價格
免費,導遊講解30元左右
佔地面積
南北約15公里,東西約10公里
著名景點
皇帝陵,皇后陵
建議遊玩時間
1~2小時
最佳遊玩季節
春秋兩季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河南省鞏義市
保護級別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永昭陵永昭陵簡介

永昭陵是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趙禎的寢陵。慈聖光獻皇后袝葬在皇帝陵西北處的曹皇后陵。宋仁宗初名受益,是宋真宗趙恆的第六子,即民俗演義《狸貓換太子》中的太子。宋仁宗生於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1018年立為皇太子,賜名趙禎,1022年即帝位,1063年病死開封,享年53歲。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期間,國泰民安,文臣武吏薈萃,科學文化發達,達到宋王朝鼎盛時期。據有關史料記載,嘉祐八年(1063年)10月,葬仁宗趙禎於永昭陵(今鞏義市區),修陵調集士兵46700人,工期7個月,耗銀50萬兩,錢150萬貫,綢絹250萬匹。規模龐大,建築雄偉, 雖歷經千年風雨,飽受戰亂搶掠,但仍不失皇家陵園的恢宏氣勢。整個陵園遵從封建的風水地形堪輿學説,依地勢而就,傍山依水,東南穹窿,西北低垂,由"皇帝陵"、"皇后陵" 和"下宮"組成,神道兩側的石刻羣形態逼真,雄渾高大,栩栩如生,其中"瑞禽"和"甪端 "更是雕刻史上的傑作,堪稱世界絕品。

永昭陵北宋帝陵概述

永昭陵
永昭陵(4張)
北宋9帝,除徽、欽二宗被金人擄走死於漠北之外,其餘7帝均葬此,加上趙匡胤之父趙宏殷的墓由開封遷此(稱永安陵),所以人們稱七帝八陵。依次為宣祖(趙弘殷永安陵、太祖(趙匡胤)永昌陵太宗趙光義永熙陵真宗趙恆永定陵、仁宗(趙禎)永昭陵、英宗(趙曙)永厚陵、神宗(趙頊永裕陵、哲宗(趙煦永泰陵。宋代靖康建炎年間遭金兵破壞,元代時地面建築全部被毀。

永昭陵構造

永昭陵 永昭陵
永昭陵由鵲台至北神門,南北軸線長551米。南神門外的神道上,包涵東西對稱的石人13對、石羊2對、石虎2對、
石馬2對、石甪端、石朱雀、石象、石望柱各1對,這些石刻造型秀長,雕法細膩。武士身軀高大,形象勇猛,目不斜視、忠實地守衞着宮門。客使體質厚重、輪廓線條簡練明確,雙手捧貢品,身披大袍,衣褶垂到腳邊,人物形神兼備。石虎造形威武雄健,石羊面目恬靜清秀。永昭陵的石朱雀雕刻尤為精美,整屏呈長方形、通身雕成層疊多變的羣山雲霧,烘托着展翅欲飛的朱雀,美麗的雀尾猶如一把俊扇揮動着風雲。浮雕突出表現了鵬圖矯翼的雄偉氣概,呈現出瑰麗浪漫的畫面。
永昭陵附近還有宋陵7座這些陵墓建築和永昭陵大體一致,均有較大陵台,周有角門,神道兩側是雄偉的石刻羣。永昭陵和永厚陵已修建為宋陵公園。

永昭陵規模

永昭陵景觀 圖集(2)
永昭陵景觀 圖集(2)(6張)
永昭陵修建得非常宏麗,陵下埋藏着許多珍貴的殉葬品,陵上建有上宮、下宮和寺院宮觀等多種建築,不過,隨着歲月的
流逝和世事的變遷,這些建築受到自然的和人為的不斷破壞。北宋滅亡後,鞏縣先後為金朝扶持的“齊”政權和金朝佔有。
南宋時,一位名叫鄭剛中的官員赴陝西任職,途經鞏縣時,到宋陵作了短暫停留,在他所著《西行道里紀》一書中,記述當時永昭陵的情況説:“昭陵因平崗種植松柏成道,道旁不垣,而周以枳橘,陵四周闕角樓觀雖存,顛毀亦半。隨闕角為神門,南向門外列石羊、馬、駝、象之類。陵台二層,皆植松柏。層高二丈許……下宮者乃酌獻之地。今無層,而遺基歷歷可見……(皇后)陵下宮為火焚,林木枯立”。可見這時的永昭陵已經是滿目瘡痍了。不過陵台(墳丘)還沒有被盜掘,“惟昭陵如故”,而其他陵基則多被毀壞。元朝時,北宋各陵遭到了一次洗劫,被盡犁為墟,一代文物設施毀壞殆盡,十分可惜。

永昭陵修建歷史

永昭陵 永昭陵
趙禎死後,停喪於宮中福寧殿,然後派宣慶使石全彬等赴鞏縣勘定陵址,選中的地方有兩個。一永安縣城區,即今芝田鎮。二孝義堡。當時大臣集議,認為以永安縣城區建陵需要搬遷成千上萬的民户,工程量太大,時間緊迫。恐怕不能按期完成,於是決定建陵孝義堡(即今葬地)。永昭陵建成後,有人説,這不是一塊吉利地方,因為“地名和兒原,非佳兆”,果然不到三年,他的繼位宋英宗趙曙就晏了駕,應了“和兒”的讖語。
永昭陵完全依照永定陵的規模修建,除了政府正式撥款外,又從內藏庫(所謂的財政“盈餘庫”)撥款150萬貫,絲綢250萬匹,銀50萬兩作為營陵補貼,修陵使用的軍士、民夫、工匠、雜役人等,每天有46700人之多。工程從三月開始一直進行到十月才完成,十月六日趙禎的靈車從東京啓運,十七日安葬,上廟號“仁宗”。修陵調集士兵46700人,工期7個月,耗銀50萬兩,錢150萬貫,綢絹250萬匹。規模龐大,建築雄偉,雖歷經千年風雨,飽受戰亂搶掠,但仍不失皇家陵園的恢宏氣勢(地面原建築除石雕石刻外均為現代所建)。

永昭陵墓主簡介

趙禎畫像 趙禎畫像
趙禎北宋九個皇帝中在位時間最長,這時的北宋皇朝已呈現出頹敗的趨勢。與遼、夏的幾次戰爭都遭失敗,宋不得不增加每年送給遼、夏的金、銀、綢、絹的數量,以換取暫的邊境上的安定,而社會上各種矛盾已日見尖鋭,所以南宋大哲學家朱熹在評論宋仁宗當位時的國家形勢時説:“國勢緩弱,事多不理”。不過,趙禎的為人,卻受到古代歷史學家、政治家的好評,稱讚他性情寬厚,不事奢華,還頗能約束自己。史載,有一天他處理事務到深夜,又累又餓,很想吃碗羊肉熱湯,但他忍着飢餓沒有向廚房索要。第二天皇后知道了此事,就勸他:“陛下日夜操勞,千萬要保重身體,想吃羊肉就隨時吩咐御廚好了,怎能忍飢,使陛下龍體受虧?”趙禎卻回答説:“宮中的隨便索取,外面就會看做是慣例。昨夜我如果吩咐吃羊肉,廚下以後就會夜夜宰殺,一年下來,就要數百隻,若形成定例,日後,宰殺之數更不堪算計,為我一碗飲食,創此惡例,且又傷生害物,於心實在不忍。因此我甘願忍一時之飢”。又有一次,他在朝堂上要給寵妃張氏的伯父加官進爵,御史中丞包拯堅決不同意。包拯激昂陳辭,犯顏直諫,唾沫飛濺到趙禎的臉上,趙禎一面用衣袖擦臉,一面表示接受他的建議,竟然沒有怪罪這個鐵面無私的人。以上兩例,表現出這位帝王確實具有相當大的度量和推己及人之心。這在封建時代,也算是很難得的了。因此,以往歷史學家們稱譽他為“守成賢主”。
趙禎身體胖大,一年四季只穿很薄的衣服,平時在宮裏連鞋襪也少穿,常常光着腳,他時常鬧病。一年,他患了腰疼病,卧牀不起多時;又有一年,他病昏迷,終日昏昏如睡且不能言語。幸虧一位針灸醫生,用針刺入他的後腦,才使他恢復了語言能力。至和年間(1054年—1056年),他又犯病,突然口吐白沫從座位上暈倒地下,侍從人員趕忙用手指伸入他的口中,摳出痰塊,才救活過來,不過,語言卻發生了障礙,説話困難,“語無倫次”。此後,即使是朝會接見大臣之時,也説是“拱嘿不語”。大臣向他奏報事情,他也是“可即首肯,不即搖首”,不再多言。嘉祐八年(1063年)二月眩暈病又發作,雖經醫生精心治療,仍不能痊癒。三月初一那天,他感覺病情有所好轉,也有了許多精神。誰知夜裏一更天氣,心頭突然疼痛,趕忙叫人進藥,又派人去叫皇后。當曹皇后趕到時,看到趙禎直直地睜着無神的眼睛,已説不出話來,只是用手指着自己的胸口。又停了一會兒,這位“大宋仁宗皇帝”就停止呼吸“上仙”去了。
慈聖光獻皇后曹氏(1016年-1079年11月16日),真定靈壽(今河北靈壽)人,出身於高門世家“真定曹氏”,宰相宋庠曾評價:“下言諸侯王世家者,以曹為首”。
曹皇后的祖父曹彬為北宋開國功臣,父親曹玘,曹氏於宋景祐元年(1034年)九月被冊立為皇后。英宗、神宗相繼即位,尊為皇太后太皇太后,元豐二年(1079年)病逝,年六十四歲,諡號“慈聖光獻皇后”。
曹皇后出身於宋朝高門大族“真定曹氏”家族,將門之女,先祖是晉朝冀州清河郡太守曹泓,其子孫後徙家於真定靈壽,世居於此,唐末五代時開始發跡,至北宋時成為當時頂級的世家大族之一,與東萊呂氏(呂蒙正家族)、真定韓氏(韓億家族)、三槐王氏王旦家族)等家族並稱,名著於世。
曹氏的祖父曹彬為北宋王朝的開國元勳,馳騁疆場數十年,出生入死作戰不下數十次,先後參與平定後蜀南唐北漢等政權,為北宋王朝立下赫赫戰功,官至樞密使、諡周武惠王,歐陽修曾説“曹武惠王斌,國朝名將,勳業之盛,無與為比[6]”,宋真宗也説“國朝將相家,能以身名自立,不墜門閥者,唯李昉、曹彬爾”。
明道二年(1033年),太后劉娥死後,宋仁宗的第一位皇后郭皇后被仁宗以無子為藉口廢掉,幽居長寧宮。十八歲的曹氏奉詔入宮,被宋仁宗養母章惠楊太后看中,次年九月即景祐元年(1034年)立為皇后。[7]曹皇后熟讀經史,善飛白書(書體之一)性情慈愛,節儉,處事謹慎又不失敢作敢為。但相貌並不特別出眾,終身未生育子女,看重美貌的宋仁宗並不欣賞她的賢德,對她不寵愛。曹皇后卻非常善於自處,她重視稼穡,常常在宮苑內種植穀物,養蠶採桑。
嘉祐七年(1062年)八月,三十一歲的趙宗實立為皇太子,賜名曙。次年三月,仁宗駕崩,趙曙進宮即位,成為宋英宗,尊曹皇后為皇太后
宋英宗在位四年就病逝了,宋神宗即位,尊曹太后為太皇太后。把太皇太后住的宮殿命名為慶壽宮。神宗對曹皇后很孝順,所以一直做事哄祖母高興。出去登山遊玩,每每都走在前面,扶着祖母。曹皇后是北宋乃至宋代難得能稱上賢德的皇后,不是因為她活得長,而是她留下的事蹟之多足以證明她是一位賢后。除了在仁宗朝平亂的事蹟,在英宗朝、神宗朝,曹皇后為帝王也做了很多。元豐二年冬,曹皇后病逝,年六十四歲,與宋仁宗趙禎合葬永昭陵,諡號為“慈聖光獻皇后”。

永昭陵遺址挖掘

永昭陵 永昭陵
地面現存有鵲台、乳台、門 閥和角閥等建築基址,尤其是神 道石雕像保存比較完整。 配合鞏義市宋陵搶救保護工 程,先後對永昭陵的鵲台、乳台、 南神門門網和東南角網諸建築基址進行一一清理。兩鵲台位於陵園最南端,台體為黃土夯築而成,表 面用青磚包砌。其中西鵲台保存 較好,底部平面作長方形,東西 約長134、南北寬12.巧米二包 磚寬0.6米。用長條磚一丁一順 壘砌,每層表磚內收0.5一1.5釐 米。乳台位於鵲台之北、神道石 雕像以南,也為夯一上築成,外表 包磚。底部平面呈雙重凸字形,東 西長19.7、南北寬9 25一10.3 米,即靠近神道的台邊寬,而外 邊較窄,南、北壁均作兩次內收, 每次內收0.2米。乳台包磚保存 最好者高達〕.3層,一般寬0.6 米,個別處寬達1米。

永昭陵現今面貌

永昭陵 永昭陵
永昭陵曾處一片菜地之中,十分荒蕪。陵丘上長滿了荊棘小灌木,周圍還散佈着許許多多已不可考知的大小墳丘,昔時的繁華宏麗已無法再觀,只有陵前的兩長列石刻雕像傾立於斜陽殘照之中,似乎在向遊人訴説昔日的光輝情景。
1963年6月,宋陵被河南省定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3月,國務院將其公佈為國家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國家文物局以[93]文物文字第402號文件批准對永昭陵進行緊急搶救保護。根據河南省豫計經社[1993]1117號及2188號文件精神,於1995年6月開始實施搶救保護方案。永昭陵搶救保護工程已投入資金8500萬元,陵園內已是庭台、樓觀聳立,松柏花木交織,綠蔭蒼翠,鳥語花香,初步再現了永昭陵氣勢恢宏、莊嚴肅穆的歷史原貌。
永昭陵搶救保護工程的實施為添彩河南省“三點一線”旅遊帶硬件環境,充分利用上個千年中華文明宋文化,帶動河南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全方位推動對外開放,促進河南經濟快速騰飛,提高河南在全國乃至世界的知名度已起到了巨大的積極作用。

永昭陵旅遊路線

永昭陵 永昭陵
永昭陵佔地500餘畝,置東西南北四座大門,南門是正門,陵區內又分內城和外城,內城也稱宮城。走進南大門,陵區呈南高北低之勢。寬闊筆直的神道,穿過高大的雀台、乳台,穿過穆然聳立的石像生,直指宮城。雀台是陵區的第一道大門,乳台是第二道大門,神門是第三道大門,也是宮城的大門。
沿着青石鋪就的台階,順次而下,彷彿走進了歷史。走過雀台,越過乳台,微風輕拂,風鈴叮咚,伴着低沉的腳步,走進那往日的輝煌和如今的感嘆。乳台下是長長兩排夾道而立的石像生。披掛着歷史風雨的望柱孤獨地佇立着,它警示着皇家沒落的尊嚴,聽盡了金兵踐踏的馬蹄,也望斷了還我山河的悲哀。生着馬首、禽身、鷹爪、鳳尾的瑞禽翱翔在3米多高的大石屏上,雄姿下雲水翻卷,展翅處風雷激盪。據説這種造型在我國曆代石刻中僅此一處,顯得尤為難得和珍貴。
羊,馬,象,文官,武將,門獅。這些滿目滄桑的石像,歷盡千年寒暑,閲盡人間風雨,依然不改昔日驕傲的風采。宮城是一座城內城,同樣有東西南北四座神門。每座神門外的兩側各有一座形式較小的建築,稱為闋庭。仔細看時,你會發現闋庭是一座不完整的建築,東面的沒有東角,西面的沒有西角,“闋”者,“缺”也。原來皇帝雖貴為天子,也不敢自詡為完人,人總是有缺點的啊,闋庭正是表達了皇帝恭謙之意,如同大王自稱為寡人一樣。
步入神門,站在金字塔般的陵台前,昔日高居廟堂之上的帝王,正被你踩在腳下。高大的黃土堆裏,這位在傳説中用一隻狸貓換來性命的皇帝,以孤苦災難之身,一朝僥倖成龍,40年君臨天下。穿宮城而過,稍向西,是仁宗皇后之陵,其規格和永昭陵相似,只是形式略小些。再向前,走過下宮,已至北門,這也是永昭陵的盡頭。

永昭陵名人詩詞

作者:歐陽修 年代:北宋
行殿沉沉畫翣重,淒涼挽鐸出深宮。
攀號不悟龍胡遠,侍從猶穿豹尾中。
作者:蘇頌 年代:北宋
內德方㜪茂,徽音比姒超。
詒謀二聖託,燕處兩宮朝。
功被人間滿,神歸帝所遙。
巍巍光獻策,萬世配仁昭。

永昭陵交通信息

鞏義市內乘坐公交1路、8路、旅遊專線到公園西門(市賓館)站下,2路、7路、9路到公園北門(宋陵大廈)站下,3路、6路、鄭西高鐵專線到公園南門(陽光醫院)站下,11路到公園東門(武警醫院)站下可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