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曹彬

(北宋開國名將)

鎖定
曹彬(931年-999年),字國華,真定靈壽(今河北省靈壽縣)人。北宋開國名將、外戚。 [83] 
曹彬出身武將之家,五代後漢時,為成德軍牙將。後周時,由於是周太祖外甥,頗受信用,累官引進使。入宋後,改左神武將軍,又兼樞密承旨。太祖時,歷任宣徽南院使、義成軍節度使、樞密使、忠武軍節度使。太宗時,加同平章事兼侍中。太平興國八年(983年),罷為天平軍節度使,後為侍中、武寧軍節度使,徙平盧軍節度使。真宗即位,複檢校太師、同平章事,召拜樞密使。入宋後,曹彬主要參加了4次大戰,一是乾德二年(964年)為都監,隨劉光義出征後蜀;二是在開寶七年(974年)為都部署,率軍討平江南;三是在太祖時期多次率兵討伐北漢;四是在雍熙三年(986年)宋軍三路攻遼時,為主力東路主帥。討平江南,是曹彬一生的得意之戰,因其約束部下不殺掠,而享盛譽。 [84]  鹹平二年(999年)逝世,時年六十九歲。 [83] 
曹彬是北宋初期著名的軍事將領,也是宋朝的開國元勳之一。在協助宋太祖趙匡胤平定海內、統一天下的戰爭中,曹彬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不但在軍事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績,而且以寬厚仁愛的品德、不妄殺無辜的行為悦服朝野,在政治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為宋王朝收攏民心、鞏固政權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被後人譽為“宋良將第一”。 [85] 
概述內圖片來源: [1] 
別    名
曹武惠
曹冀王
曹侍中
曹周王
國華
所處時代
北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真定靈壽(今河北省靈壽縣)
出生日期
931年
逝世日期
999年
主要成就
滅後蜀、平南唐
本    名
曹彬
官    職
樞密使
爵    位
魯國公→濟陽郡王(贈)
追    贈
中書令
諡    號
武惠

曹彬人物生平

曹彬清謙畏謹

曹彬 曹彬
曹彬的父親曹芸,任成德軍節度都知兵馬使。曹彬出生週歲時,他的父母把各種玩具擺放在桌子上,看他取什麼。曹彬左手拿干戈,右手抓俎豆,過一會兒又拿一方印,其他的不屑一顧,人們都感到驚異。曹彬年長後,稟性淳厚。 [2] 
後漢乾祐年間,任成德軍牙將。成德軍節度使武行德見他端重謹慎,指着他對身邊的人説:“這人是有遠大志向與才能的,不是平常之流。” [3] 
曹彬的姨母張氏,嫁於後漢樞密使郭威後周太祖)。廣順元年(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後周政權,張氏被封為貴妃。郭威召曹彬回京城,隸屬其養子柴榮後周世宗)軍中,並隨其從鎮守澶淵,補任供奉官,升為河中都監。河中節度使王仁鎬因曹彬身份特殊,對他特別禮遇。曹彬不但沒有驕傲自大,反而越發恭敬,公府舉行宴會時,整天態度端重,從不旁視。王仁鎬對屬吏們説:“我自認為夙夜匪懈,到看到監軍矜嚴端重,才感覺自己的散率啊。” [4] 
顯德三年(956年),曹彬被改授為潼關監軍,又升任西上閣門使。 [5] 
顯德五年(958年),曹彬奉命出使吳越國。他完成使命後即刻回朝,不接受吳越國主的饋贈。吳越國主派人乘輕舟追送財物給他,曹彬再三推辭,仍不接受。過一會兒,他説:“我最終拒絕他們,是近於邀名啊。”於是接受。返京後,他將這些財物一一登記,全部送給官府。柴榮強行賜還給他,曹彬才拜謝接受,將之全部分給親朋舊友,自己不留一錢。 [6] 
其後,曹彬又外出任晉州兵馬都監。一天,曹彬與主將及賓客們在野外環坐,遇鄰道守將騎馬帶着書信來到,使者從來不認識曹彬,暗地裏問人説:“誰是曹監軍?”有人給他指認曹彬,使者以為是騙自己,笑着説:“哪裏有國戚近臣,而有穿綈袍、坐樸素的胡牀的人呢?”審視半天后,使者才相信是曹彬。後升任引進使 [7] 

曹彬遭會興運

曹彬像 曹彬像 [8]
當初,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宋太祖)管領禁兵,權勢頗重。曹彬不偏不倚,不遇公事從不登門拜訪,羣居宴會,他也很少參預,因此得到器重。 [9] 
建隆二年(961年),曹彬從平陽被召回朝,趙匡胤對他説:“往日我常想親近你,你為什麼總是疏遠我呢?”曹彬叩頭謝罪説:“我是周室的近親,又忝任宮內職務,端正做官,害怕有過失,哪裏敢妄自交結呢?”趙匡胤授其為客省使,與王全斌郭進率領騎兵攻打北漢的樂平縣(今山西昔陽),戰降敵將王超、侯霸榮等一千八百人,俘獲敵人一千多人。不久賊將蔚進率領軍隊來增援,三次作戰都打敗敵人。朝廷於是改置樂平建為平晉軍 [10] 
乾德元年(963年),曹彬被改任左神武將軍。次年,宋軍攻克遼州。北漢欲借遼兵收復遼州,引遼軍六萬騎兵來進攻平晉軍,曹彬與昭義軍節度使李繼勳等人率軍六萬迎戰,在城下大破漢遼聯軍。 [11]  不久,曹彬兼任樞密承旨 [12] 

曹彬連討兩國

  • 平滅後蜀
乾德二年(964年)冬,趙匡胤下詔攻伐後蜀,任命劉光義(劉廷讓)為歸州行營前軍副部署,曹彬任都監。峽中郡縣都被攻下,諸將都想通過屠城來逞其殺欲,只有曹彬下令收斂部下,所到各地都感悦聽命。趙匡胤聽説,特地下詔褒獎他。
後蜀滅亡後,西川行營前軍都部署王全斌等人晝夜宴飲,不體恤軍士,部下漁奪百姓不停,蜀人深感痛苦。曹彬多次請求班師,王全斌等人不聽從。不久,後蜀舊將全師雄等人作亂,聚集軍隊十萬人,曹彬又與劉光義在新繁大敗敵軍,最終平定蜀亂。
當時,諸將多取子女玉帛,而曹彬的行裝中只有圖書及衣物。回朝後,趙匡胤將王全斌等人交給法司治罪。他認為曹彬清介廉謹,授任為宣徽南院使、義成軍節度使。曹彬入宮朝見趙匡胤,謝絕説:“徵西將士都被治罪,我單獨受到賞賜,恐怕不能以示勸勉。”趙匡胤説:“你立有大功,又不自我誇耀功勞,即使有點小錯,王仁贍滅蜀將領之一)等哪裏值得提呢?朕執行勸勉大臣效忠國家的常典,你不必辭讓。” [13] 
  • 征伐北漢
曹彬 曹彬 [14]
乾德六年(968年),趙匡胤派李繼勳及侍衞步軍都指揮使党進等率軍征伐北漢,曹彬任前軍都監。 [15]  曹彬在洞渦河擊敗北漢軍,斬首二千餘級,俘獲許多北漢士兵。 [16] 
開寶二年(969年),趙匡胤準備親征北漢,又任命曹彬為前軍都監,率軍先行。曹彬駐軍團柏谷(今山西祁縣東南),戰降北漢將領陳廷山。又在太原城南與北漢軍作戰,逼近濠橋,奪得戰馬一千多匹。等趙匡胤到來時,曹彬已在四面分設營寨,而自己主管北面。 [17] 
開寶六年(973年),曹彬進升為檢校太傅 [18] 

曹彬砥定江南

開寶七年(974年),朝廷準備討伐南唐。九月,曹彬奉詔與李漢瓊田欽祚先行到荊南征發戰艦,潘美率領步兵接着出發。十月,詔令任命曹彬為升州西南路行營馬步軍戰艦都部署,分兵從荊南順流而東,攻破峽口寨,接着攻克池州,連續攻克當塗、蕪湖二縣,駐紮在採石磯。十一月,造浮橋,橫跨大江以渡過部隊。十二月大破南唐軍於白鷺洲(今江蘇南京水西門外)。 [19] 
開寶八年(975年)正月,又在新林港大破南唐軍隊,二月,軍隊進駐秦淮,南唐水陸軍隊十多萬人在城下列陣,宋軍大敗南唐軍,斬殺、俘獲數萬人。浮橋造成後,南唐出兵抵抗,宋軍在白鷺洲大敗南唐。從三月到八月,連連擊敗敵軍,又攻克潤州。金陵城被圍,到此時一共有三個時辰,居民砍柴的路被斷絕,南唐軍屢次被打敗,南唐國主李煜極感危急,派遣其大臣徐鉉送表到朝廷,乞求緩師停戰,趙匡胤不同意。 [20] 
在此之前,宋軍排列成三寨,潘美鎮守偏北方,把戰爭形勢繪成圖送給趙匡胤。趙匡胤指着北寨對使者説:“南唐必定夜晚出兵來進攻,你趕快回去,命令曹彬迅速挖溝來鞏固陣地,不要中了敵人的詭計。”深溝挖成後,南唐軍果然夜裏來突襲,潘美率領所屬部隊依靠新溝抵抗,南唐大敗。上奏戰報到朝廷時,趙匡胤笑着説:“果然如此。” [21] 
焚香禁殺 焚香禁殺 [22]
長期的圍城中,曹彬常常緩攻,希望李煜能歸降。十一月,曹彬又派人曉諭他:“事勢已經如此,只可惜一城的百姓,如果你能歸降,真是上策啊。”金陵城即將被攻克時,曹彬忽然稱病不處理事務,諸將都來探病。曹彬説:“我的病不是藥石能治好的,只要諸公誠心立誓,克城之日,不妄殺一人,就會自動痊癒。”諸將答應下來,一起焚香立誓。次日,他自稱病情稍微好轉。再過一天,金陵城被攻陷。李煜與他的大臣們一百多人到軍營請罪,曹彬安慰他,用貴賓禮接待他,請李煜入宮換裝,曹彬只派幾個騎兵等在宮門外。部下暗地對曹彬説:“李煜入宮如有不測,怎麼辦?”曹彬笑着説:“李煜向來懦弱不能果斷,既然已經投降,一定不會自殺。”李煜的君臣,最終賴以保全,從出師到凱旋,士卒們都畏服他,不敢輕舉妄動。入宮朝見時,名帖上自稱“奉令到江南辦事回來”,他的謙恭不誇耀就像這樣。 [23]  [24] 
當初,曹彬統領軍隊,趙匡胤對他説:“等攻克李煜後,任命你為使相。”副帥潘美預先向他祝賀。曹彬説:“不是這樣,這次行動,仰仗天威,遵照朝廷謀略,才能成功,我又有什麼功勞呢?何況使相是極品嗎?”潘美説:“怎麼説呢?”曹彬説:“太原(指北漢)尚未平定啊。”回朝後,舉行獻俘儀式。趙匡胤對曹彬説:“本來要授任你為使相,但是劉繼元(北漢皇帝)沒有攻滅,暫且稍微等待一些時候。”聽見這句話後,潘美偷看曹彬微笑。宋太祖發覺後,於是責問他為什麼發笑,潘美不敢隱瞞,於是按實情回答。趙匡胤也大笑起來,賜給曹彬錢二十萬。曹彬退朝後説:“人生何必作使相,好官也不過多得些錢罷了。”不久後,他被任命為樞密使、檢校太尉、忠武軍節度使 [25] 

曹彬協贊北征

太平興國元年(976年),宋太宗趙光義即位,加授曹彬為同平章事,成為使相。趙光義與羣臣商議征伐北漢,召曹彬來問道:“周世宗及太祖(指趙匡胤)都親征(北漢),為什麼不能攻克?”曹彬説:“周世宗時,史彥超在石嶺關兵敗身死,軍情驚擾,所以班師;太祖在甘草地駐紮部隊,正遇天氣酷熱下雨,士兵們大多染上疾病,於是中途停止。”趙光義説:“如今現在我打算北征,你認為怎麼樣?”曹彬説:“以國家的精兵,剪除北漢這個孤壘,簡直就像摧枯拉朽,為什麼不可以呢?”趙光義於是決議出征。 [26]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曹彬進位檢校太師,隨趙光義征討北漢,加兼侍中。太平興國八年(983年),曹彬被弭德超誣陷,罷官任天平軍節度使。十多天後,趙光義醒悟,進封他為魯國公,對其愈發厚待。 [27] 

曹彬岐溝關之敗

雍熙三年(986年),趙光義詔令曹彬率領幽州行營前軍馬步水陸軍隊,與潘美等人北伐,分路進討。三月,在固安打敗遼軍,攻克涿州,戎人來增援,宋軍在城南大敗援兵。四月,又與米信一起在新城打敗遼軍,殺敵二百人。五月,曹彬等在歧溝關之戰中大敗,退守易州,面對易水紮營。趙光義聽説,急忙分派諸將分兵屯守邊城,追令北伐諸將回朝。 [28] 
曹彬像 曹彬像 [29]
在此之前,賀令圖等人對趙光義説:“契丹主(遼聖宗)年少,母后專政,寵幸大臣們用事,請趁其災禍,攻取幽薊。”他於是派曹彬與崔彥進、米信從雄州(今河北雄縣),田重進赴飛狐,潘美從雁門出發,約期一齊出兵。將出發時,趙光義對曹彬説:“潘美所部先奔赴雲、應二州,你們以十萬人聲言攻取幽州(今北京),但要持重緩行,不得貪求功利。敵人聽説大軍到了,一定全軍救范陽,無暇救山後。”不久,潘美的部隊先攻下寰、朔、雲、應等州,田重進又攻取飛狐、靈丘、蔚州,得到很多山後要害之地,曹彬也連連攻下州縣,聲勢大振。每次奏本到來,趙光義已經很驚訝曹彬進軍太快。曹彬駐紮涿州時,十天食盡,於是退到雄州補充糧草。趙光義聽説後説:“哪有敵人在前,反退兵補充糧草之理,真是太失策了。”急忙派使者阻止他前進,讓他馬上引軍沿着白溝河與米信會師,按兵不動,蓄精養鋭,聲張西軍的軍勢;等潘美等人全部攻佔山後之地後,與田重進會師向東,合勢攻取幽州。當時曹彬的部將,聽説潘美和田重進屢建軍功,而自己手握重兵不能有所攻取,謀議蜂起。曹彬不得已,於是又帶着糧草再去進攻涿州。契丹大軍當前,當時正值氣候炎熱、軍士睏乏,糧草即將耗盡,曹彬倉促退兵,軍陣混亂,於是被契丹追破。 [30] 
曹彬等人回朝後,詔令由尚書省審訊、翰林學士賈黃中等負責懲治,曹彬等人供認違令、失律之罪。諸將依次被貶降,其中曹彬被貶為右驍衞上將軍。 [31] 

曹彬起輔真宗

雍熙四年(987年),曹彬被起用為侍中武寧軍節度使 [32] 
淳化五年(994年),遷任平盧軍節度使。 [33] 
至道三年(997年),宋真宗趙恆即位,恢復曹彬檢校太師、同平章事之職。數月後,曹彬被召回朝廷,再次擔任樞密使一職。 [34] 

曹彬因病去世

鹹平二年(999年),曹彬生病。趙恆親自看望,親手替他和藥,又賜他白金萬兩。 [35] 
趙恆向曹彬詢問後事,他回答説:“臣無事可奏。臣的兩個兒子(曹璨曹瑋)才能可以被任用,臣如果內舉,他們都堪任為將。”趙恆問他們誰優誰劣,他回答説:“曹璨不如曹瑋。” [36] 
同年六月,曹彬去世,終年六十九歲,葬在永城 [86]  。趙恆親自痛哭致祭,對大臣們説到曹彬時,必定流涕哭泣。追贈中書令、濟陽郡王,賜諡號為“武惠”,並且贈其妻高氏為韓國夫人;任命他的親族、門客、親校十多人為官。 [37]  後來,曹彬經歷多次封贈至太師尚書令,累封冀王、魯王。 [38]  [39] 
鹹平二年(999年)八月二十五日,經翰林學士承旨宋白等商議,宋真宗趙恆詔令由曹彬與趙普配享宋太祖廟庭。 [40-41] 
寶慶二年(1226年),宋理宗趙昀圖畫二十四功臣像於昭勳閣,曹彬位列其中。 [42]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太祖朱元璋取古今功臣三十七人配享歷代帝王廟,其中就有曹彬。 [43]  至清代時,曹彬的塑像還被請到太廟中,成為四十一位陪臣之一,與歷代帝王共享皇家祭祀。 [44] 

曹彬主要成就

曹彬嚴於治軍,尤重軍紀,受宋太祖趙匡胤信任。
滅南唐:開寶七年(974年),曹彬作為主帥,親率水陸軍十萬南征。次年克金陵,滅南唐 [19]  [23] 
攻後蜀:乾德二年(964年),宋軍兩路伐後蜀,曹彬與劉光義(劉廷讓)連克峽中郡縣,以不濫殺著稱。 [13] 
徵北漢建隆二年(961年),曹彬與王全斌郭進等攻克北漢樂平縣(今山西昔陽),降服敵軍三千餘人,並擊破北漢援軍。 [10]  乾德二年(964年),北漢引遼軍六萬騎兵來進攻平晉軍即樂平縣),曹彬與昭義節度使李繼勳等率軍六萬迎戰,大破漢遼聯軍。 [11]  乾德六年(968年),曹彬以前軍都監身份隨李繼勳等北征,於洞渦河敗北漢軍,斬首二千餘級。 [16]  [15]  次年,趙匡胤親征北漢,曹彬率軍先行,於團柏谷(今山西祁縣東南)降北漢將領陳廷山。進而包圍北漢都城太原。 [17]  宋太宗趙光義即位後,曹彬又力贊北伐,於太平興國三年(978年)隨太宗親征北漢,攻克太原。 [26]  [27] 
伐遼國: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分兵三路攻遼,曹彬為東路軍主將。他先在固安等地連破遼軍,攻克涿州,但最終因為孤軍冒進、兵疲糧乏撤軍,於岐溝關之戰大敗,致使宋軍全線潰退。 [28]  [30] 

曹彬人物評價

曹彬總評

“宋武惠王曹彬故里”石碑 “宋武惠王曹彬故里”石碑 [45]
曹彬為人仁敬和厚,在朝廷從未違旨,也從未談別人的過失。討伐後蜀、南唐,絲毫無所取。位兼將相,不以等第威勢自異於人。在路上遇到士大夫,一定引車迴避,不稱呼手下官吏的名字,每次手下官吏談政事,一定先整冠才接見。做官,俸祿分給宗族,沒有餘積。平定後蜀回朝後,宋太祖從容問及官吏的善惡,他回答説:“軍政之外,不是我應該聞見的。”再三問他,只推薦隨軍轉運使沈倫廉潔端謹可用。任節度使知徐州時,有個屬吏犯罪,已經結案,一年以後才杖打他,人們不知道為什麼。曹彬道:“我聽説這個人剛娶媳婦,如果杖打他,他的父母必定認為是媳婦剋夫,而朝夕鞭打辱罵她,使她不能活下去。所以我遲緩處罰,然而也沒有枉法。”北征失律後,趙昌言上表請求對他執行軍法。到趙昌言從延安回來時,被彈劾,不能入宮見宋太宗。曹彬在宰府,替他向宋太宗請求,方允許趙昌言朝見。 [46] 

曹彬歷代評價

趙匡胤:①不欺其主者,獨曹彬耳。 [47]  ②吾任得其人矣。 [48] 
趙恆:國朝將相家能以聲名自立,不墜門閥,唯(李)昉與曹彬家爾。 [49] 
王仁贍:清謙畏謹,不負陛下任使者,惟曹彬一人耳。 [50] 
李宗諤:彬性仁恕清慎,遜言恭色,在朝廷未嘗抗辭忤旨。博覽強記,美談論,被服清素,有同儒者。尤疎財,未嘗聚蓄。伐二國,秋毫無所取。位兼將相,不以等威自異。造其門者,皆為揖客不名。下吏每白事,不冠不見。局量寬博,喜愠不形,未嘗言人過。……保功名,守法度,近代良將,稱為第一,真宗屢對近臣稱歎其名德。 [51] 
宋庠:①逮魯武惠王之興,功蓋盟府,擁旄服袞。綢繆累聖,率義而上。追賁烜赫,王又重之。以勞謙明德,保躬不伐。歿從太烝,為宋宗臣。使今天下言諸侯王世家者,以曹為首。 [52]  ②以明允篤誠,道參運始。禽吳馘蜀,助平天下。翊亮三聖,卒為元老,諗謀帷幄。溢動旗常,生極師臣之尊,沒從大享之配。顯揚追賁,為時第一。 [38] 
田況:曹冀王彬遭會興運,勳效寖着。諸將平蜀,競掠財貨,彬獨不犯釐忽,由是太祖益知之。性兢畏不伐,破偽唐回入都城,令監門者但報自江南勾當公事回。及勳望曰隆,名寵亦峻,愈謙下誡懼,以保祿位。每出鎮藩閫,卑躬待士。遇計台巡視封部,雖朝籍、省部位至下者,亦屏遠從者,端笏迓於路左。使者見之,無不愧恐。 [53] 
歐陽修:曹武惠王,國朝名將,勳業之盛,無與為比。 [54] 
陶弼:蒐兵四解降王縛,教子三登上將壇。 [55] 
王陶:曹彬、潘美統王師平江南。二將皆知兵善戰,曹之識慮尤遠,潘所不迨。 [56] 
司馬光:曹侍中彬為人仁愛多恕,平數國,未嘗妄斬人。 [57] 
王闢之:曹冀王彬,前後帥師征討諸國,凡降四國主:江南、西川、廣南、湖南也,未嘗殺一無辜,功名顯著,為諸將之首。 [55] 
王稱:曹、潘二武惠,俱以大將之材,慷慨仗義,征伐四克,勒功帝籍。而彬操履忠厚,戒誓諸將,不妄殺戮,得王師吊伐之體,則美有不逮矣。……父子俱配食清廟,其最優也夫。 [58] 
楊萬里:本朝曺武恵配享太祖,武穆配享仁宗;韓忠獻配享英宗,文定配享徽宗。父子配享,自昔所無也。 [59] 
黃震:下江南、蜀、廣、湖南四國,未嘗殺一不辜。天生藝祖,以仁濟世,吉德參防,武惠之助多焉。平生惴惴亷謹,接小吏未嘗以名呼,雖蟄蟲不忍傷其生。而能獎率三軍,令行禁止,仁者之勇夫。 [60] 
劉清之:曹彬在朝忠厚寬和,足師表一世。 [61] 
羅大經:①漢惟一趙充國,唐惟一王忠嗣,本朝惟一曹彬,有三代將帥氣象。 [62]  ②至於曹彬之平江南,功亦不細矣,然使相之除,終至吝惜,止於賜錢百萬而已。夫太祖豈食言之君,而曹彬亦豈飽則揚去之人哉!英君誼闢遠慮微權,眾人固不識也。 [62] 
樓鑰藝祖趙匡胤)之造邦,武惠之元勳,不容讚歎。……人徒以為武惠為熊羆之士,不知其用兵行師,不妄殺一人,所謂不二心之臣。 [63] 
李冶:彬伐江南,未嘗妄殺一人,擬之方叔召虎可也。漢之韓、彭、衞、霍,在所不論。 [64] 
忽必烈:古之善取江南者,唯曹彬一人。 [65] 
曹彬 曹彬
許衡:帝王之將,翼義羽仁。泛埽氛祲,湛布陽春。雷歸電熄,天宇清明。不矜不伐,流慶殷殷。 [66] 
脱脱:曹彬以器識受知太祖,遂膺柄用。平居,於百蟲之蟄猶不忍傷,出使吳越,籍上私饋,悉用施予,而不留一錢;則其總戎專征,而秋毫無犯,不妄戮一人者,益可信矣。……二人(曹彬、潘美)皆諡武惠,皆與配饗,兩家子孫,皆能樹立,享富貴。而光獻(慈聖光獻皇后)、章懷(章懷皇后)皆稱賢后,非偶然也。君子謂仁恕清慎,能保功名,守法度,唯彬為宋良將第一,豈無意哉? [67] 
胡助:飛龍見知,不欺其主。位高志下,寵厚憂巨。平吳降蜀,勳業最隆。出將入相,善始令終。 [68] 
孫承恩:懿美濟陽,仁厚慎敬。總師專征,武略亦競。義殺不妄,秋毫不私。一代元戎,忠貞無疵。 [69] 
歸有光:宋太祖受周之禪,去五代戰爭之患,致天下於太平,則有趙普、潘美、曹彬之輩殫其謀。 [70] 
李廷機:曹彬總兵權,士卒無傷損。 [71] 
黃道周:曹彬為將,與眾不同。仁以戢下,廉以治躬。奉詔伐蜀,圖書自封。毫不矜伐,上賀其功。江南之伐,命之總戎。城危將下,忽作病容。誓不妄殺,方起而攻。李煜伏罪,賓待甚恭。盡賀使相,彬曰無庸。但多得錢,何必位崇。既而待異,北伐食窮。歷念前績,祿位善終。 [72] 
朱軾:古稱元首股肱明一體,相待而成,非獨輔弼之臣也,征伐爪牙之將亦有之。藝祖初興,武惠着節,擾攘軍旅之間,躬擐甲冑,日不暇給,乃能以仁恕恭讓為本。廉儉律身,以禮進退,可謂鞠躬君子也。 [73] 
宋會要輯稿》:此父子(曹彬、曹瑋)二人皆配享功臣,昭勳崇德閣,忠賢之報乎! [74] 
愛新覺羅·昭槤:宋人伐遼之役,人皆怪曹、潘二公,當時宿將,何以僨軍至此,不知二人固有所避忌也。太宗性猜忌,高梁之役,自有棄軍之恥,曹、潘鹹太祖時舊臣,若使進克幽州,必招太宗之忌,鳥盡弓藏之感,良有以也。二將頗識其意,故濟陽之師已至涿鹿,乃反退雄州就食,雖粗知兵者所不肯為。而彬顧不知耶,適為僨軍之計耳。潘美亦然。 [75] 
朱文翰:彬實披堅執鋭,冒死攻城,渡不測之江,系降王之頸,功冠諸將。 [76] 
鄭觀應:古之所謂將才者,曰儒將、曰大將、曰才將、曰戰將。韓信馮異王猛賀若弼李靖郭子儀、曹彬、徐達籌,大將也。 [77] 
黃彭年:持己欲靜,待士欲寬,臨事欲謹,治軍欲節,貧毋盜,富毋溢,毋侵有司、毋虐百姓,靜也,曹彬近之。 [78] 
蔡東藩:宋初健將,首為曹彬,其次莫如潘美,然彬謙仁有餘,智勇不足,岐溝之敗,誤在不智,又誤在不勇。勇者非浪戰之謂也,遇事有斷,是謂之勇。 [79] 

曹彬軼事典故

曹彬温情執法

曹彬畫像 曹彬畫像
曹彬掛帥期間,兼任徐州地方官。有一回,他手下一個年輕的官吏犯了法,案件都已經查實了,可曹彬就是對此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聞不問,一副想要不了了之的樣子。因為曹彬一向執法嚴明,對下屬更是要求極嚴格,從來不縱容下屬,所以大家都對此事感覺奇怪,不明白曹彬何以在這件事上當和事佬。可是,一年以後的一天,曹彬忽然下令將那個下屬抓了起來,打了他幾十大板,説這是對他上年所犯的罪行的懲罰。眾人更不理解了,問他:“既然此人是一年前犯的罪過,而且當時即已查實,為什麼當時不處理,偏要等一年後才處罰呢?”曹彬解釋道:“一年前,此人的罪剛查實的時候,我瞭解到他才娶了媳婦,如果那時處罰他,打他板子,他的父母一定會認為新媳婦剋夫,那就會對新媳婦早罵晚打,新媳婦也會覺得自己命不好,無臉見人,也許會發生什麼意外之事,也説不準。所以,我才故意把這件案子留在一年以後才處罰啊!”眾人一聽,都對曹彬表示佩服,稱讚他的良苦用心。 [80] 

曹彬公私兼顧

後周世宗時,曹彬作為親隨,掌管茶酒。禁軍大將趙匡胤曾經向曹彬要酒,曹彬説:“這是公家的酒,不可以給你。”就自己買酒請趙匡胤喝。後來趙匡胤稱帝,對羣臣説:“世宗身邊的官吏不欺主瞞上的,只有曹彬一人。”從此把曹彬當做心腹。 [81] 

曹彬親屬成員

曹彬父親

曹芸,官至成德軍節度都知兵馬使,追封魏王。

曹彬妻子

高氏,被封為韓國夫人。

曹彬子孫

  • 兒子
  1. 曹璨,官至河陽節度使、同平章事,諡號武懿。
  2. 曹珝,娶秦王趙廷美之女興平郡主,官至昭宣使。
  3. 曹玹,官至左藏庫副使。
  4. 曹瑋,官至彰武軍節度使,諡號武穆。
  5. 曹玘,官至尚書虞部員外郎,追封吳王。
  6. 曹珣,官至東上閣門使。
  7. 曹琮,官至西上閣門副使。
  • 女兒
曹氏,嫁象州防禦使趙從約。 [82] 
  • 孫子
  1. 曹儀,曹璨之子,官至耀州觀察使。
  2. 曹佾,曹玘之子,官至諸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濟陽郡王,死後追封沂王。
  3. 曹傅,曹玘之子。
  4. 曹牷,曹琮之子,官至皇城使、嘉州防禦使。
  • 孫女
慈聖光獻皇后曹氏,曹玘之女,宋仁宗皇后。
  • 曾孫
  1. 曹評,曹佾之子,官至指揮使、節度使。
  2. 曹誘,曹佾之子,官至觀察使、節度使,諡號忠定。
  3. 曹詩,曹牷之子,娶宋仁宗之子袞國大長公主

曹彬史料記載

《曹武惠王彬行狀》 [51] 
東都事略·卷二十七·列傳十》 [58] 
宋史·卷二百五十八·列傳第十七》 [67] 
《史傳三編·卷四十八·名臣續傳五》 [73] 

曹彬影視形象

年份
影視類型
劇名
飾演者
1986年
電視劇
王光龍
1996年
電視劇
——
1996年
電視劇
——
2005年
電視劇
參考資料
  • 1.    畫像取自《中國曆代名人畫像譜》
  • 2.    《宋史·卷二百五十八·列傳第十七》:曹彬,字國華,真定靈壽人。父芸,成德軍節度都知兵馬使。彬始生週歲,父母以百玩之具羅於席,觀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須取一印,他無所視,人皆異之。及長,氣質淳厚。
  • 3.    《宋史·卷二百五十八·列傳第十七》:漢乾祐中,為成德軍牙將。節帥武行德見其端懿,指謂左右曰:“此遠大器,非常流也。”
  • 4.    《宋史·卷二百五十八·列傳第十七》:周太祖貴妃張氏,彬從母也。周祖受禪,召彬歸京師。隸世宗帳下,從鎮澶淵,補供奉官,擢河中都監。蒲帥王仁鎬以彬帝戚,尤加禮遇。彬執禮益恭,公府燕集,端簡終日,未嘗旁視。仁鎬謂從事曰:“老夫自謂夙夜匪懈,及見監軍矜嚴,始覺己之散率也。”
  • 5.    《宋史·卷二百五十八·列傳第十七》:顯德三年,改潼關監軍,遷西上閣門使。
  • 6.    《宋史·卷二百五十八·列傳第十七》:五年,使吳越,致命訖即還。私覿之禮,一無所受。吳越人以輕舟追遺之,至於數四,彬猶不受。既而曰:“吾終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歸,悉上送官。世宗強還之,彬始拜賜,悉以分遺親舊而不留一錢。
  • 7.    《宋史·卷二百五十八·列傳第十七》:出為晉州兵馬都監。一日,與主帥暨賓從環坐於野,會鄰道守將走價馳書來詣,使者素不識彬,潛問人曰:“孰為曹監軍?”有指彬以示之,使人以為紿己,笑曰:“豈有國戚近臣,而衣弋綈袍、坐素胡牀者乎?”審視之方信。遷引進使。
  • 8.    曹彬像取自明代王圻輯,萬曆刻《三才圖會》。
  • 9.    《宋史·卷二百五十八·列傳第十七》: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嘗造門,羣居燕會,亦所罕預,由是器重焉。
  • 10.    《宋史·卷二百五十八·列傳第十七》:建隆二年,自平陽召歸,謂曰:“我疇昔常欲親汝,汝何故疏我?”彬頓首謝曰:“臣為周室近親,復忝內職,靖恭守位,猶恐獲過,安敢妄有交結?”遷客省使,與王全斌、郭進領騎兵攻河東平樂縣,降其將王超、侯霸榮等千八百人,俘獲千餘人。既而賊將蔚進率兵來援,三戰皆敗之。遂建樂平為平晉軍。
  • 11.    《宋史·卷二百五十四·列傳第十三》:乾德二年,詔與康延沼、尹訓率步騎萬餘攻遼州,太原將郝貴超領兵來援,戰於城下,繼勳大敗之。州將杜延韜危蹙,與拱衞都指揮使冀進、兵馬都監供奉官侯美籍部下兵三千送款於繼勳。即遣內供奉官都知慕容延忠入奏,詔褒之。未歲,並人誘契丹步騎六萬人來取遼州,復遣繼勳與羅彥瑰、郭進、曹彬等領六萬眾赴之,大破契丹及太原軍於城下。
  • 12.    《宋史·卷二百五十八·列傳第十七》:乾德初,改左神武將軍。時初克遼州,河東召契丹兵六萬騎來攻平晉,彬與李繼勳等大敗之於城下。俄兼樞密承旨。
  • 13.    《宋史·卷二百五十八·列傳第十七》:二年冬,伐蜀,詔以劉光毅為歸州行營前軍副部署,彬為都監。峽中郡縣悉下,諸將鹹欲屠城以逞其欲,彬獨申令戢下,所至悦服。上聞,降詔褒之。兩川平,全斌等晝夜宴飲,不恤軍士,部下漁奪無已,蜀人苦之。彬屢請旋師,全斌等不從。俄而全師雄等構亂,擁眾十萬,彬復與光毅破之於新繁,卒平蜀亂。時諸將多取子女玉帛,彬橐中唯圖書、衣衾而已。及還,上盡得其狀,以全斌等屬吏。謂彬清介廉謹,授宣徽南院使、義成軍節度使。彬入見,辭曰:“徵西將士俱得罪,臣獨受賞,恐無以示勸。”上曰:“卿有茂功,又不矜伐,設有微累,仁贍等豈惜言哉?懲勸國之常典,可無讓。”
  • 14.    曹彬像取自清道光修《安徽青陽曹氏宗譜》。
  • 15.    《續資治通鑑·卷五·宋紀五》:(開寶元年)戊辰,命昭義節度使、同平章事李繼勳為河東行營前軍都部署,侍衞步軍都指揮使党進副之,宣徽南院使曹彬為都監。
  • 16.    《宋史·卷二百五十八·列傳第十七》:六年,遣李繼勳、党進率師徵太原,命為前軍都監,戰洞渦河,斬二千餘級,俘獲甚眾。
  • 17.    《宋史·卷二百五十八·列傳第十七》:開寶二年,議親征太原,覆命為前軍都監,率兵先往,次團柏谷,降賊將陳廷山。又戰城南,薄於濠橋,奪馬千餘。及太祖至,則已分砦四面,而自主其北。
  • 18.    《宋史·卷二百五十八·列傳第十七》:六年,進檢校太傅。
  • 19.    《宋史·卷二百五十八·列傳第十七》:七年,將伐江南。九月,彬奉詔與李漢瓊、田欽祚先赴荊南發戰艦,潘美帥步兵繼進。十月,詔以彬為升州西南路行營馬步軍戰棹都部署,分兵由荊南順流而東,破峽口砦,進克池州,連克當塗、蕪湖二縣,駐軍採石磯。十一月,作浮樑,跨大江以濟師。十二月,大破其軍於白鷺洲。
  • 20.    《宋史·卷二百五十八·列傳第十七》:八年正月,又破其軍於新林港。二月,師進次秦淮,江南水陸十餘萬陳於城下,大敗之,俘斬數萬計。及浮樑成,吳人出兵來御,破之於白鷺洲。自三月至八月,連破之,進克潤州。金陵受圍,至是凡三時,吳人樵採路絕,頻經敗衄,李煜危急,遣其臣徐鉉奉表詣闕,乞緩師,上不之省。
  • 21.    《宋史·卷二百五十八·列傳第十七》:先是,大軍列三砦,美居守北偏,圖其形勢來上。太祖指北砦謂使者曰:“吳人必夜出兵來寇,爾亟去,令曹彬速成深溝以自固,無墮其計中。”既成,吳兵果夜來襲,美率所部依新溝拒之,吳人大敗。奏至,上笑曰:“果如此。”
  • 22.    曹彬-焚香禁殺為近人馬駘繪;
  • 23.    《宋史·卷二百五十八·列傳第十七》:長圍中,彬每緩師,冀煜歸服。十一月,彬又使人諭之曰:“事勢如此,所惜者一城生聚,若能歸命,策之上也。”城垂克,彬忽稱疾不視事,諸將皆來問疾。彬曰:“餘之疾非藥石所能愈,惟須諸公誠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殺一人,則自愈矣。”諸將許諾,共焚香為誓。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與其臣百餘人詣軍門請罪,彬慰安之,待以賓禮,請煜入宮治裝,彬以數騎待宮門外。左右密謂彬曰:“煜入或不測,奈何?”彬笑曰:“煜素忄耎無斷,既已降,必不能自引決。”煜之君臣,卒賴保全。自出師至凱旋,士眾畏服,無輕肆者。及入見,刺稱“奉敕江南幹事回”,其謙恭不伐如此。
  • 24.    “宋良將第一”曹彬 不願妄殺一人信奉“不戰而勝”  .華夏經緯網[引用日期2013-08-26]
  • 25.    《宋史·卷二百五十八·列傳第十七》:初,彬之總師也,太祖謂曰:“俟克李煜,當以卿為使相。”副帥潘美預以為賀。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廟謨,乃能成事,吾何功哉,況使相極品乎!”美曰:“何謂也?”彬曰:“太原未平爾。”及還,獻俘。上謂曰:“本授卿使相,然劉繼元未下,姑少待之。”既聞此語,美竊視彬微笑。上覺,遽詰所以,美不敢隱,遂以實對。上亦大笑,乃賜彬錢二十萬。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過多得錢爾。”未幾,拜樞密使、檢校太尉、忠武軍節度使。
  • 26.    《宋史·卷二百五十八·列傳第十七》:太宗即位,加同平章事。議徵太原,召彬問曰:“周世宗及太祖皆親征,何以不能克?”彬曰:“世宗時,史彥超敗於石嶺關,人情驚擾,故班師;太祖頓兵甘草地,會歲暑雨,軍士多疾,因是中止。”太宗曰:“今吾欲北征,卿以為何如?”彬曰:“以國家兵甲精鋭,剪太原之孤壘,如摧枯拉朽爾,何為而不可。”太宗意遂決。
  • 27.    《宋史·卷二百五十八·列傳第十七》:太平興國三年,進檢校太師,從徵太原,加兼侍中。八年,為弭德超所誣,罷為天平軍節度使。旬餘,上悟其譖,進封魯國公,待之愈厚。
  • 28.    《宋史·卷二百五十八·列傳第十七》:雍熙三年,詔彬將幽州行營前軍馬步水陸之師,與潘美等北伐,分路進討。三月,敗契丹於固安,破涿州,戎人來援,大破之於城南。四月,又與米信破契丹於新城,斬首二百級。五月,戰於岐溝關,諸軍敗績,退屯易州,臨易水而營。上聞,亟令分屯邊城,追諸將歸闕。
  • 29.    曹彬半身像取自清顧沅輯,道光十年刻本《古聖賢像傳略》。
  • 30.    《宋史·卷二百五十八·列傳第十七》:先是,賀令圖等言於上曰:“契丹主少,母后專政,寵幸用事,請乘其釁,以取幽薊。”遂遣彬與崔彥進、米信自雄州,田重進趣飛狐,潘美出雁門,約期齊舉。將發,上謂之曰:“潘美之師但先趣雲、應,卿等以十萬眾聲言取幽州,且持重緩行,不得貪利。彼聞大兵至,必悉眾救范陽,不暇援山後矣。”既而,美之師先下寰、朔、雲、應等州,重進又取飛狐、靈丘、蔚州,多得山後要害地,彬亦連下州縣,勢大振。每奏至,上已訝彬進軍之速。及彬次涿州,旬日食盡,因退師雄州以援餉饋。上聞之曰:“豈有敵人在前,反退軍以援芻粟,失策之甚也。”亟遣使止彬勿前,急引師緣白溝河與米信軍會,案兵養鋭,以張西師之勢;俟美等盡略山後地,會重進之師而東,合勢以取幽州。時彬部下諸將,聞美及重進累建功,而已握重兵不能有所攻取,謀議蜂起。彬不得已,乃復裹糧再往攻涿州。契丹大眾當前,時方炎暑,軍士乏困,糧且盡,彬退軍,無復行伍,遂為所躡而敗。
  • 31.    《宋史·卷二百五十八·列傳第十七》:彬等至,詔鞫於尚書省,令翰林學士賈黃中等雜治之,彬等具伏違詔失律之罪。彬責授右驍衞上將軍,彥進右武衞上將軍,信右屯衞上將軍,餘以次黜。
  • 32.    《宋史·卷二百五十八·列傳第十七》:四年,起彬為侍中、武寧軍節度使。
  • 33.    《宋史·卷二百五十八·列傳第十七》:淳化五年,徙平盧軍節度。
  • 34.    《宋史·卷二百五十八·列傳第十七》:真宗即位,複檢校太師、同平章事。數月,召拜樞密使。
  • 35.    《宋史·卷二百五十八·列傳第十七》:鹹平二年,被疾。上趣駕臨問,手為和藥,仍賜白金萬兩。
  • 36.    《宋史·卷二百五十八·列傳第十七》:問以後事,對曰:“臣無事可言。臣二子材器可取,臣若內舉,皆堪為將。”上問其優劣,對曰:“璨不如瑋。”
  • 37.    《宋史·卷二百五十八·列傳第十七》:六月薨,年六十九。上臨哭之慟,對輔臣語及彬,必流涕。贈中書令,追封濟陽郡王,諡武惠;且贈其妻高氏韓國夫人;官其親族、門客、親校十餘人。
  • 38.    北宋·宋庠·《元憲集·卷三十四·贈侍中曹公墓誌銘》
  • 39.    《贈侍中曹公墓誌銘》:自始薨,飾以濟陽郡,再易冀、魯,併為真王。
  • 40.    《宋史·卷二百五十八·列傳第十七》:(鹹平二年)八月,詔彬與趙普配饗太祖廟庭。
  • 41.    《宋會要輯稿》:真宗鹹平二年……八月二十五日,翰林學士承旨宋白等議,請以故樞密使、兼侍中、贈中書令、追封濟陽郡王曹彬配饗太祖廟庭;故司空、兼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贈太尉、中書令薛居正,故忠武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贈中書令潘美,故尚書右僕射、贈侍中石熙載,配饗太宗廟庭。詔從之。
  • 42.    《夜航船·卷三》  .夢遠書城[引用日期2017-10-07]
  • 43.    《明史·卷五十·志第二十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10-07]
  • 44.    《清史稿·卷八十四·志五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10-07]
  • 45.    宋武惠王曹彬故里在靈壽崗頭村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3-08-26]
  • 46.    《宋史·卷二百五十八·列傳第十七》:彬性仁敬和厚,在朝廷未嘗忤旨,亦未嘗言人過失。伐二國,秋毫無所取。位兼將相,不以等威自異。遇士夫於途,必引車避之。不名下吏,每白事,必冠而後見。居官奉入給宗族,無餘積。平蜀回,太祖從容問官吏善否,對曰:“軍政之外,非臣所聞也。”固問之,唯薦隨軍轉運使沈倫廉謹可任。為帥知徐州日,有吏犯罪,既具案,逾年而後杖之,人莫知其故。彬曰:“吾聞此人新娶婦,若杖之,其舅姑必以婦為不利,而朝夕笞詈之,使不能自存。吾故緩其事,然法亦未嘗屈焉。”北征之失律也,趙昌言表請行軍法。及昌言自延安還,被劾,不得入見。彬在右府,為請於上,乃許朝謁。
  • 47.    《涑水記聞·卷一》  .中國社會科學網[引用日期2014-09-30]
  • 48.    宋大事記講義卷二  .文獻網[引用日期2014-05-30]
  • 49.    《宋史·卷二百六十五·列傳第二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12-27]
  • 50.    《續資治通鑑》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8-01]
  • 51.    《名臣碑傳琬琰集》  .殆知閣[引用日期2017-12-04]
  • 52.    北宋·宋庠·《元憲集·卷三十三·贈侍中曹公行狀》
  • 53.    《儒林公議》  .中國社會科學網[引用日期2014-09-30]
  • 54.    樂毅武功載史冊 曹彬仁心傳千古   .石家莊新聞網[引用日期2015-12-04]
  • 55.    《澠水燕談錄》  .夢遠書城[引用日期2015-12-04]
  • 56.    談淵  .文獻網[引用日期2014-06-14]
  • 57.    《涑水記聞》  .中國社會科學網[引用日期2014-09-30]
  • 58.    南宋·王稱·《東都事略·卷二十七·列傳十》
  • 59.    《宋宰輔編年錄》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7-12-16]
  • 60.    《黃氏日抄》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7-10-07]
  • 61.    戒子通録卷六  .文獻網[引用日期2014-06-14]
  • 62.    《鶴林玉露》  .閲讀網[引用日期2014-09-05]
  • 63.    樓鑰·《書曹武惠王傳後》
  • 64.    《元史·卷一百六十·列傳第四十七》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6-14]
  • 65.    《平宋錄》  .文獻網[引用日期2014-05-30]
  • 66.    《魯齋集》  .古籍文獻網[引用日期2017-10-07]
  • 67.    《宋史·卷二百五十八·列傳第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08-26]
  • 68.    胡助·《純白齋類稿》
  • 69.    《文簡集》  .殆知閣[引用日期2017-10-07]
  • 70.    《震川先生制科文》  .文獻網[引用日期2014-06-11]
  • 71.    《皇朝經世文三編·卷二十》  .文獻網[引用日期2014-06-14]
  • 72.    黃道周·《廣名將傳》
  • 73.    《史傳三編》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7-11-21]
  • 74.    《宋會要輯稿》  .殆知閣[引用日期2017-10-07]
  • 75.    嘯亭續錄  .閭巷掃花文學網[引用日期2014-06-13]
  • 76.    朱文翰·《退思粗定稿》卷二
  • 77.    《皇朝經世文三編·卷二十》  .殆知閣[引用日期2017-09-25]
  • 78.    黃彭年·《選將論》
  • 79.    岐溝關曹彬失律 陳家谷楊業捐軀   .閲讀網[引用日期2014-06-11]
  • 80.    曹彬的温情執法  .潮州日報[引用日期2013-08-26]
  • 81.    《智囊全集·上智部總敍·見大卷一》:宋太祖始事周世宗於澶州,曹彬為世宗親吏,掌茶酒。太祖嘗從求酒,彬曰:“此官酒,不可相與。”自沽酒以飲之。(邊批:公私兩盡。)及太祖即位,語羣臣曰:“世宗吏不欺其主者,獨曹彬耳。”由是委以腹心。
  • 82.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卷十二·乙集》“趙韓王六世小譜”條:生子從約,字文禮,為東上合門使、象州防禦使,贈建寧軍節度使,娶曹氏,秦武惠王彬之女,封同安郡夫人。
  • 83.    曹彬  .石家莊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9-18]
  • 84.    曹彬  .中國社會科學詞條庫[引用日期2023-09-18]
  • 85.    傅平安.丁地樹主編.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評傳.下[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03.第25頁
  • 86.    日月湖中曹公島  .商丘網多媒體數字報刊平台[引用日期2024-01-2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