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封建時代

(指實行封建制度的時間段)

鎖定
封建時代,一般是指實行封建制度的時間段。封建時代的典型是指從公元8世紀到15世紀的西歐社會。中國的所謂“封建時代”至晚在公元3世紀即已開始,4世紀以後領主制經濟佔據主導地位,11世紀時已從領主制經濟地主制經濟轉化 [5-7]  [10-11]  。這裏所説的“封建制度”,是漢語當前對於西洋語言中“feudalism”等詞所作的翻譯 [2]  。在西歐,其基本形式是封建等級制和莊園制 [1]  。而馬克思恩格斯曾對於該體制做過全新的廣義討論,認為該體制是一種建立在“勞動者私人佔有生產資料為基礎的小生產(包括自由農或依附農農業和城市手工業)”這一物質生產境況之上的體制 [2]  ,該體制下的生產關係中存在大土地所有制和小生產結合所造成的田主農民的對立勞動者剩餘價值地租等形式被剝削 [4]  。關於該體制的詳細説明,詳見詞條:封建制度
另,中國最晚從周朝開始便已實行一種封邦建國制度(分封制,由共主或中央王朝宗室成員、王族功臣分封領地的政治制度),在古漢語文言文中被稱為“封建”,該制度與被當今漢語翻譯成“封建制度”的西語“feudalism”一詞完全不是一回事 [2-3]  。關於該制度,詳見詞條:分封制
中文名
封建時代
外文名
the feudal times
中國時間跨度
公元前5世紀或公元3世紀—公元19世紀後葉 [5]  [9-11]  [14] 
歐洲時間跨度
公元8世紀—公元19世紀 [4-5]  [12-13] 
體    制
封建制度

目錄

封建時代時間

歐洲的時間跨度為:公元8世紀—公元19世紀。歐洲的封建制度形成於8世紀,定型於11世紀,逐漸確立領主制經濟為主的社會形態。13世紀中葉之後,逐漸從領主制經濟向地主制經濟轉變,政治上逐漸朝着君主專制的方向演變 [5]  [4]  商品經濟有所滋長。15世紀以後逐漸被稱為封建專制時代 [8]  [2]  。19世紀,法國大革命資產階級革命後,歐洲各國逐漸確立資本主義制度 [12-13] 
中國的時間跨度為:公元前5世紀或公元3世紀—公元19世紀後葉。有學者認為中國的封建制度建立於前5世紀的戰國 [9]  ,也有學者認為戰國至漢代中國的體制與西方古典古代社會的古羅馬相似,3世紀漢代以後的中國才建立起與中古西洋類似的“封建制度” [10-11]  。在中國,4世紀以後領主制經濟佔據主導地位,11世紀時已從領主制經濟向地主制經濟轉化,商品經濟有所滋長,政治上也逐漸朝着空前的君主專制方向演變 [5]  [6-7]  。19世紀後葉,甲午戰爭後,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在中國逐漸形成 [14] 
日本的時間跨度為:公元8世紀—公元19世紀後葉。8世紀大化改新後一連串律令的制定,在日本確立了封建制度 [16]  。經過鎌倉幕府、足利幕府、德川幕府的700年,日本的封建時代終止於19世紀後半葉的明治維新 [17] 
古漢語文言文中的“封建”一詞,本指殷周的分封制度 [21]  。古漢語文言文中的“封建”制度是一種政治制度,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給宗室成員、王族和功臣分封領地 [1]  。有人認為,古漢語文言文意義中的“封建”,在歐洲的時間跨度為:公元800年(800 A.D.)—公元1500年(1500 A.D.)。即歐洲的封建制度形成於八世紀,定型於11世紀,之後的兩百年是全盛時期。13世紀中葉之後,王權鞏固後封建制度逐漸沒落,15世紀以後走向瓦解。中國的時間跨度為:公元前1046年(1046 B.C.)—公元前221年(221B.C.)。即中國的封建制正式定型於周朝建立,結束於秦朝統一六國。日本的時間跨度為:公元1185年(1185 A.D.)—公元1867年(1867 A.D.)。即鎌倉幕府、足利幕府、德川幕府的700年,終止於19世紀後半葉的明治維新。有學者認為,將含有“食業”、“世業”等意義的西語feudalism等詞用漢語“封建”等詞翻譯純屬誤譯 [3]  [22] 

封建時代體制

主要是封建制度。關於該體制的詳細説明,詳見詞條:封建制度
歐洲的封建制度是中古時代主要的經濟與政治制度。其基本形式是封建等級制和莊園制。隨着羅馬帝國的統治結束,這個體系便在中央權力崩潰和社會動亂中逐步發展起來。效忠強人的等級制度,代替皇帝元老行省城市城鎮等的羅馬體系。
封建制度是社會組織形式的一種。蘇聯於1938年出版的《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認為,人類社會普遍經歷了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五種社會發展形態 [15]  ,社會組織形式包括奴隸制度,封建制度,資本主義制度社會主義制度共產主義制度。蘇聯《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説法,是根據馬克思所提出的“五種社會經濟形態演進論”粗略改編的——在1859年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馬克思明確指出,亞細亞生產方式是指人類較原始時代裏原始土地公有制下的一種生產方式 [18-19]  )、古典古代生產方式(有時候特指原始土地公有制解體之初的上古希臘羅馬生產方式,有時候特指希臘羅馬出現奴隸制後的生產方式,有時則兩者兼指 [20]  )、封建生產方式、現代資產階級生產方式可以看做是社會經濟形態演進的四個時代(加上之後的共產主義時代,一共五個時代) [4]  [8] 
參考資料
  • 1.    反思五四時期陳獨秀“反封建”説  .光明網[引用日期2014-03-21]
  • 2.    倪世光.“封建制度”概念在西方的生成與演變[J].世界歷史,2014(05):76-86+158.
  • 3.    侯建新.“封建主義”概念辨析[J].中國社會科學,2005(06):173-188+209.
  • 4.    黃春高.“封建主義的悖論”與中古西歐封建國家[J].世界歷史,2007(06):47-59+160.
  • 5.    錢金飛.7~14世紀中國與西歐封建社會發展比較新論[J].思想戰線,2020,46(04):110-119.
  • 6.    張竹雲.漢代田莊與西歐莊園比較研究[J].史學集刊,2002(02):29-34.
  • 7.    鄧偉平:《東漢莊園經濟研究》,碩士學位論文,湖南師範大學中國古代史專業,2008年,第5-10頁。
  • 8.    李根蟠.“封建”名實析義——評馮天瑜《“封建”考論》[J].史學理論研究,2007(02):24-42+160.
  • 9.    齊振翬.試論戰國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主要形式[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2(04):64-68.
  • 10.    何茲全.戰國秦漢時代的交換經濟和自然經濟,自由民小農和依附性佃農[J].史學理論研究,2001(03):10-21+161.
  • 11.    馬克垚.羅馬和漢代奴隸制比較研究[J].歷史研究,1981(03):31-45.
  • 12.    嚴雙伍.近現代資本主義國家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J].學習月刊,1997(09):15-17.
  • 13.    薛實.《拿破崙法典》與法國資本主義所有制的鞏固和發展[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5(05):74-80.
  • 14.    趙慶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概念的討論及反思[J].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22(05):66-76+158.
  • 15.    李自強:《民國時期亞細亞生產方式理論的引入與傳播研究》,博士學位論文,山東大學中國史專業,2013年,第26-28頁。DOI:10.27272/d.cnki.gshdu.2022.000424.
  • 16.    王軍有.大化改新性質博弈論——兼論日本律令時代的封建性[J].學術探索,2012(05):29-31.
  • 17.    湛貴成.日本資本主義制度確立時期的財政政策[J].世界歷史,2008(05):4-14+159.
  • 18.    趙家祥. “亞細亞生產方式”概念的歷史演變[C]//北京論壇(Beijing Forum).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哲學對話與文化交流”哲學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出版者不詳],2004:83-88.
  • 19.    趙鑑鴻.近十年來“亞細亞生產方式”理論研究綜述(2011—2020)[J].理論與史學,2020(00):237-248.
  • 20.    趙家祥.也談“古代生產方式”與“奴隸社會”——與魯克儉同志商榷[J].哲學動態,2007(07):3-8.
  • 21.    馮天瑜.“封建”考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10:90-91
  • 22.    周贇.學術譯介中的文化陷阱——以“封建”一詞的互譯為例[J].中國社會科學評價,2016(03):44-54+12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