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孝莊文皇后

鎖定
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bumbutai,蒙語意為“瓶子” [78]  ,1613年3月28日-1688年1月27日),即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蒙古科爾沁部人,科爾沁貝勒博爾濟吉特·布和之女,清太宗皇太極妃嬪孝端文皇后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 [2] 
天命十年(1625年),布木布泰嫁給後金汗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為側福晉崇德元年(1636年),被冊封為莊妃。期間生有三女一子。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駕崩,布木布泰之子福臨即位,即順治帝,她被尊為“聖母皇太后”。順治八年(1651年),上徽號為“昭聖皇太后”。順治十八年(1661年),康熙帝玄燁即位,尊祖母布木布泰為太皇太后。後定徽號為“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温莊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1688年1月),布木布泰崩逝,享年七十五歲。葬於昭西陵雍正乾隆累加諡為“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啓聖文皇后”。 [2] 
布木布泰一生培養、輔佐順治、康熙兩代皇帝,雖未垂簾聽政,但在順治帝登基後輔佐幼帝,追論多爾袞,輔助康熙帝擒捉鰲拜、鞏固皇權及平定三藩之亂、察哈爾布爾尼叛亂中都起了一定作用;並從行政上提出一些有利於安定、恢復發展生產及統一的建議。這對於清初政權的鞏固,統一及強盛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1]  [54] 
概述圖來源 [57] 
全    名
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
別    名
孝莊文皇后
昭聖太后 [43] 
諡    號
孝莊仁宣誠憲恭懿翊天啓聖文皇后
封    號
莊妃 [26] 
尊    號
皇太后、太皇太后 [27-28] 
徽    號
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皇太后、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温莊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 [24] 
所處時代
明末清初
民族族羣
蒙古族
出生地
蒙古科爾沁部
出生日期
1613年3月28日(明萬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
逝世日期
1688年1月27日(清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逝世地
京師慈寧宮
陵    墓
昭西陵
主要成就
輔佐順治、康熙兩代君主

孝莊文皇后人物生平

孝莊文皇后嫁入汗廷

明萬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1613年3月28日),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出生。她是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宰桑博爾濟吉特·布和之女。 [25] 
當時,後金努爾哈赤與皇太極為了籠絡科爾沁蒙古,極力推行“滿蒙聯姻”政策。在布木布泰剛兩歲的時候,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就娶走了她十五歲的姑姑哲哲 [58]  後金天命十年(1625年)二月,十三歲的布木布泰由兄長吳克善護送到盛京,嫁給皇太極,為其側福晉 [25]  [73] 

孝莊文皇后位列五宮

天命十一年(1626年),皇太極即汗位。天聰(1627年-1636年)初年,哲哲被封為大妃,稱中宮大福晉;布木布泰則被封為西側妃,稱西宮福晉。當時未有東西宮福晉的形式,所以布木布泰在後宮位居第二位,僅次於哲哲大福晉。 [74] 
瀋陽故宮博物院藏《莊妃朝服像》 瀋陽故宮博物院藏《莊妃朝服像》 [59]
天聰三年(1629年)正月初八日,布木布泰生皇四女雅圖(後封為固倫雍穆長公主)。天聰六年(1632年)二月十二日,布木布泰生皇五女阿圖(後封為固倫淑慧長公主)。翌年(1633年)十一月十六日,生皇七女(後封為固倫淑哲長公主)。 [63] 
天聰六年(1632年)二月,巴雅爾戴青之女扎魯特博爾濟吉特氏嫁皇太極為東側妃,稱東宮福晉。布木布泰在後宮地位降到第三位。天聰八年(1634年)十月,布木布泰的胞姐海蘭珠皇太極,不久寵冠後宮。天聰九年(1635年)七月,察哈爾林丹汗的遺孀囊囊大福晉——阿霸垓博爾濟吉特·娜木鐘嫁皇太極。 [74]  海蘭珠、娜木鐘陸續嫁與皇太極,使布木布泰在後宮的地位反覆下降。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今瀋陽)稱帝,冊封崇德五宮后妃,也稱五大福晉。布木布泰先是於五月被封於次西宮永福宮(滿語為hūturingga boo,直譯“有福宮”),號“西側福晉”(滿語為wargi ashan i fujin),繼而於七月受封“莊妃”(滿語為jingji fujin,直譯“莊重福晉”)。 [26]  [63]  [78] 
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1638年3月15日)戌時,布木布泰在盛京永福宮中誕下皇九子福臨。 [26]  [44] 
在皇太極生前,布木布泰在後宮排列於清寧宮中宮“國君福晉”哲哲、關雎宮宸妃東大福晉海蘭珠、麟趾宮貴妃“西大福晉”娜木鐘、衍慶宮淑妃“東側福晉”巴特瑪·璪之後,居第五位。後來在清軍入關前,布木布泰曾説:“予雖在宮壺,太宗(皇太極)行政亦略知之。”可見她時刻關注朝政。如後世廣泛流傳的松錦之戰後布木布泰勸降洪承疇的故事(參見“軼事典故-勸降經略”),足可證明關於她“佐太宗文皇帝,肇造丕基”的評價的出現,絕非偶然。 [55] 

孝莊文皇后尊為太后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日,皇太極突然駕崩。布木布泰欲進故退,主動請殉,諸王以福臨年幼,須人撫養,“合辭堅請,勉留此身”。此事展現了她的膽識和機智。 [55] 
由於皇太極生前對皇位的繼承問題沒有留下遺囑,故在他死後,以努爾哈赤的十四子睿親王多爾袞、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和兩黃旗大臣為代表的三方政治勢力都在為謀取帝位而四處奔走。開始時,忠於皇太極的兩黃旗大臣提議“立肅王(豪格)為君,以上(福臨)為太子”,但在兩白旗對豪格的強烈反對下,改為“必立皇子”。在各方政治力量的妥協下,豪格、多爾袞等人被迫同意立福臨為帝。八月二十六日,福臨以皇太極嫡長子(也有寫作三子、九子者)身份順利登基,即順治帝。 [73] 
有學者認為,是多爾袞考慮到代善、濟爾哈朗、豪格等諸王貝勒不贊成他稱帝的現實,為避免家族內亂,才決定退讓,擁立福臨。但能順利登基為帝,也要歸功於布木布泰與代善、多爾袞等人的斡旋。她與多爾袞的聯繫,還引發了所謂“太后下嫁”的故事。關於此事的真偽,後世眾説紛紜(見人物爭議目錄)。 [27]  [40] 
順治元年(1644年)九月,布木布泰與順治帝一同至燕京(今北京)。
順治八年(1651年)二月初十日,親政後的順治帝為布木布泰上徽號曰昭聖慈壽皇太后 [64]  ,簡稱昭聖皇太后。八月二十日,順治帝率羣臣為她加“恭簡”二字徽號,稱昭聖慈壽恭簡皇太后 [65]  。她是清朝第一位正式的皇太后。 [78] 

孝莊文皇后備享尊親

順治十一年(1654年),布木布泰的母親去世。二月,順治帝得知祖母的訃聞 [66]  ,隨後遣禮部官致祭 [67]  。五月,追贈祖父布和為和碩忠親王,祖母為賢妃 [27]  [68]  。六月二十一日,又為布木布泰徽號加上“安懿”二字,稱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皇太后 [70] 
順治十三年(1656年)二月,布木布泰大壽,順治帝親自作詩三十首,獻給母親。順治帝奉布木布泰的懿旨,命大學士傅以漸撰《內則衍義》,並在親自作序後將該書進獻給布木布泰 [27]  。十二月二十四日,再加“章慶”二字徽號,稱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皇太后 [72] 
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順治帝病重。據説,順治帝病重時,原想讓次子福全繼位,但布木布泰不同意,一心想立順治帝第三子、八歲的玄燁為帝。經湯若望勸説,順治帝才決定立玄燁 [46]  。初六日,即順治帝駕崩前一日,召原任學士麻勒吉、學士王熙至養心殿,提前草擬遺詔,降旨自責,立玄燁為皇太子,定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大臣輔政;命麻勒吉和侍衞賈卜嘉“拜詔奏知太后”,宣示王貝勒大臣。這份“遺詔”顯系在布木布泰的授意下,由四輔大臣精心炮製,其目的是為防止親王攝政,威脅皇權。初七日,順治帝駕崩,玄燁即位,即康熙帝,布木布泰被尊為太皇太后 [28]  [40] 
此時開國功高諸王貶死殆盡,餘下承襲各王政績平庸,而布木布泰“殷憂啓聖”,操持國柄,可以左右局勢。順治十八年(1661年)三月,江南桐城縣生員周南“詣闕條奏”十款,未款呈請布木布泰“垂簾以盛治之隆”。布木布泰以與祖制相左,拒絕垂簾聽政 [40] 
晚年布木布泰便服坐像 晚年布木布泰便服坐像 [41]
康熙元年(1662年)八月三十日,康熙帝為祖母布木布泰上徽號為“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太皇太后”。
布木布泰精心教導、培育康熙帝,對康熙朝前中期的局勢產生了一定影響。史稱“太后不予政,朝廷有黜陟,上多告而行” [2]  。並在四輔政大臣機制失控後,支持康熙帝同權臣鰲拜斗爭 [40]  。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帝在索額圖等人的幫助下,將鰲拜逮捕,下獄論罪,囚死於牢中。布木布泰生活內斂儉樸,不事奢華。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之亂爆發後,她把宮廷節省下的銀兩捐出犒賞出征士兵。每逢荒年歉歲,布木布泰總是把宮中積蓄拿出來賑濟,全力配合並支持兒孫的事業。 [63]  她的表率行為,更使康熙帝增加敬意。
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藩之亂平定,康熙帝拒絕羣臣請上尊號的奏請,而提出給太皇太后上尊號。布木布泰再三辭謝説:“我以婦人,未有功於臣民。倘受徽號,實有未安。”康熙帝説服祖母接受尊號,定其徽號為“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温莊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 [24]  [55]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春,康熙帝出巡盛京,沿途幾乎每天派人馳書問候起居,報告自己行蹤,並且把自己在河裏捕抓的鰱魚、鯽魚脂封,派人送京給祖母嚐鮮;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秋,康熙帝陪布木布泰巡幸五台山,一到上坡地方,康熙帝每每下轎,親自為祖母扶輦保護。 [63] 

孝莊文皇后安然逝世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布木布泰病危。康熙帝在慈寧宮侍奉,如此連續三十餘天。每天只在辰時到乾清門聽政,事畢即返。為使祖母病情好轉,他檢閲方書,親調藥餌,晝夜席地而坐,“衣不解帶,寢食俱廢”。 [55]  並傳諭內閣:“非緊要事,勿得奏聞。” [79]  康熙帝還親自率領王公大臣步行到天壇,祈告上蒼,請求折損自己生命,增延祖母壽數。 [23]  在誦讀祝文時,康熙帝涕淚交頤,説:“憶自弱齡,早失怙恃,趨承祖母膝下,三十餘年,鞠養教誨,以至有成。設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致有今日成立,同極之恩,畢生難報……若大算或窮,願減臣齡,冀增太皇太后數年之壽。” [63]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布木布泰以七十五歲的高壽在慈寧宮去世,臨終前她囑咐康熙説:“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為我輕動,況且我心中也捨不得你們父子,就在孝陵附近擇地安葬。” [23]  [63]  在臨終前的遺詔中,布木布泰回顧了自己的一生,囑咐康熙帝“勉自節哀,以萬幾為重”。 [55] 
康熙帝給祖母上諡號為孝莊仁宣誠憲恭懿翊天啓聖文皇后,簡稱孝莊文皇后。根據布木布泰的遺願,她的靈柩沒有運往盛京與皇太極合葬,而是暫安在京東清東陵,並將布木布泰生前居住的慈寧宮東王殿五間拆建於昌瑞山下,稱“暫安奉殿”,停靈其中。直至雍正三年(1725年),才在暫安奉殿原處就地起建陵園,葬入地宮。因其陵在盛京太宗皇太極昭陵之西,故稱“昭西陵”。 [23] 
後經雍正、乾隆累加諡,布木布泰的諡號被確定為“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啓聖文皇后”。 [24] 

孝莊文皇后主要影響

布木布泰雖未垂簾聽政,但在順治帝登基、輔佐幼帝,追論多爾袞,輔助康熙帝擒捉鰲拜、鞏固皇權及平定三藩之亂、察哈爾布爾尼叛亂中都起了一定作用。她從行政上予以指授,提出一些有利於安定、恢復發展生產及統一的建議。這對於清初政權的鞏固,統一及強盛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55]  [54]  其主要活動見下文。

孝莊文皇后式廓大業

在順治朝,布木布泰以太后之尊,雖未直接干預朝政,但對朝政有一定的影響力。她作為後宮的主宰,在處理皇室婚嫁問題上,表現的較為開明。順治九年(1652年),定南王孔有德戰死,只留下一女名孔四貞。布木布泰破例收為養女,賜號四貞格格。順治十三年(1656年),“禮部奉聖母皇太后諭,定南武壯王孔氏,忠勳嫡裔”,“宜立為東宮皇妃”。孔四貞自陳已許配孫延齡,布木布泰尊重孔四貞本人意願,放棄了立其為皇妃的打算,召孫延齡入京,“奉太后命為夫婦,賜第東華門外”。順治十年(1653年),布木布泰將皇太極第十四女,嫁給吳三桂吳應熊為妻。順治十七年(1660年),又將“撫育宮中”的原承澤親王碩塞之女,“封為和碩公主,下嫁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隆”。通過這些聯姻,一方面聯絡感情,以結其心;另一方面也是加強控制,留居京師的額駙,實際成為人質。 [55] 
遵照滿蒙聯姻慣例,在順治帝后宮中,來自科爾沁的有兩位皇后。第一位皇后是布木布泰的侄女(即清世祖廢后),於順治八年(1651年)冊立。後因感情不和,順治提出廢后,滿漢大臣紛紛反對。順治十年(1653年)十月,順治“奏聞皇太后,(將皇后)降為靜妃,改居側室”。順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順治帝再娶科爾沁貝勒之女,次月冊為皇后。當時,順治帝寵幸董鄂妃,“奉聖母皇太后諭”,相繼冊立董鄂妃為“賢妃”“皇貴妃”,死後追諡為“孝獻皇后”。在順治帝的婚姻問題上,母子間雖糾葛不斷,但布木布泰基本上滿足了兒子的要求。 [55] 
此外,在順治七年(1650年)多爾袞死後,布木布泰還盡心輔佐剛剛親政的順治帝,使清朝政權得到進一步鞏固。首先,布木布泰為順治帝制定了“作君之則”。順治八年(1651年)二月,她誥諭順治帝説:“為天子者,處於至尊,誠為不易”,百姓是國家之本,所以作為皇帝,應該“治民必簡任賢才,治國必親忠遠佞,用人必出於灼見真知蒞政必加以詳審剛斷”,還要做到賞罰公正、衣着器用合乎準則,“毋作奢靡,務圖遠大,勤學好問,懲忿戒嬉”,如果只知享樂,那麼帝業將由此更易。凡是機務在前,一定要“綜理勿倦”。這份誥諭既反映了中國曆代治國的經驗,也是針對少年順治帝的具體情況,有的放矢而發。順治帝稱這份誥諭為“作君之則”,將其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他親政後,遵照母后的教導,經常到內三院與漢人文臣討論歷朝治國的得失,總結治國的經驗;選賢任能,嚴懲貪官,對朝政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並有所成就。其次,布木布泰在後宮支持朝政。如前文所説,她對漢將孔有德、尚可喜等,撫孤結親,使其為清朝更好的效力。在後宮提倡節儉,常將節餘銀兩賑濟災民。順治十一年(1654年),布木布泰發宮中銀四萬兩救災。順治十三年(1656年),又發宮中銀三萬兩,賑濟直隸災民。再次,她還曾勸阻順治帝的輕舉妄動。順治十六年(1659年)七月,鄭成功從廈門率舟師北伐,攻克長江的門户鎮江,圍困南京,震驚清廷。順治帝舉止失措,想要退守關外,受到布木布泰的斥責。順治帝轉而大怒,要“親自出徵,或勝或死”,甚至拔劍擊案,以示決心。布木布泰極力勸阻,又派順治帝的奶母與在京外國傳教士反覆勸説,這才使他放棄御駕親征的打算。順治十七年(1660年)董鄂妃死後,順治帝陷入極度的悲痛之中,甚至要削髮為僧,也為布木布泰等人所勸阻。因此史稱布木布泰“啓世祖章皇帝,式廓大業”,這是恰如其分的評價。 [55] 

孝莊文皇后撫育聖祖

順治帝英年早逝後,由布木布泰選定的、八歲的孫兒玄燁即位,即康熙帝。這次皇位的更替,是完全按照她的旨意進行的。這在清代歷史上,是一次具有重大意義的歷史選擇。據説順治臨死前,曾想選立一位成年的兄弟,但布木布泰堅持立皇子,並擇定玄燁。主要理由是:“他在髫齡時已經出過天花,不會再受到這種病的傷害。” [55] 
布木布泰扶助玄燁登上帝位後,拒絕垂簾聽政,支持四大臣輔政制。鑑於順治初多爾袞攝政威脅皇位的教訓,輔政四大臣都不是出自皇族,而來自上三旗。四大臣的選擇,實際在順治末年已經顯露端倪。如索尼一向受布木布泰倚重,任內務府總管內大臣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分任上三旗領侍衞內大臣,兼任議政大臣。順治帝親政時,他們經常侍從皇帝左右,而且接近布木布泰。布木布泰有事,常通過索尼、鰲拜等傳諭“啓知皇帝”。有次布木布泰生病,“鰲拜等近侍衞護,晝夜勤勞,食息不暇”,受到嘉獎。這説明,在順治帝親政時。四大臣已得到布木布泰的特殊倚重和信任。他們能夠在康熙初年輔政,絕非偶然,其中自然有出自布木布泰旨意的因素。 [55] 
四大臣輔政時期,仍以“效法太祖、太宗”作為施政綱領,恢復部分入關前的舊制,立場趨於守舊。約從康熙四年(1665年)起,開始出現裂痕。索尼資望最高,居四大臣之首,最受布木布泰倚信。康熙四年(1665年)初,朝廷議立索尼孫女(即孝誠仁皇后)為康熙帝皇后。鰲拜聲稱“若將噶布喇(索尼子)之女立為皇后,必動刀槍。滿洲下人之女,豈有立為皇后之理?”並會同遏必隆、蘇克薩哈啓奏布木布泰。布木布泰斷然回答説:“滿洲之女如何立不得皇后!我意已定,不必再議。”這才平息了立後風波。在這之後,出身鑲黃旗的鰲拜以及依附他的遏必隆因強行更換清初圈定的八旗土地而與正白旗的蘇克薩哈發生尖鋭衝突。索尼不願捲入他們的紛爭,遂於康熙六年(1667年)三月會同鰲拜等奏請康熙帝親政,布木布泰諭示説:“帝尚幼衝,如爾等俱謝政,天下事何能獨攬?緩一、二年再議。”六月,索尼病故。七月,布木布泰決定康熙帝親政理事,但仍強調“雖親政,爾等仍同輔政”。 [55] 
鰲拜表面贊同康熙親政,實際上並不願放棄輔政大權。他排斥異己,結黨謀私,不顧康熙帝反對,害死蘇克薩哈。在隨後的歷法之爭中,鰲拜、遏必隆支持一些官員興起大獄,將制訂《時憲曆》的湯若望等逮捕審訊,判決其凌遲處死。適逢京師地震,宮中失火,布木布泰親自出面干預,召來輔政大臣諭示説:“湯若望為先帝勳臣,二十年來未嘗有失。爾等欲置之死地,毋乃太過耶?應立即開釋,以答上天示警之意。”這才使湯若望獲釋。後康熙帝經過調查,決定複用《時憲曆》。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索尼次子索額圖由吏部侍郎轉為一等侍衞,隨侍康熙帝身邊。當月,康熙帝下令逮捕鰲拜,開始全面親政。 [55] 
今人繪布木布泰像 今人繪布木布泰像 [53]
康熙帝八歲喪父,十一歲喪母,布木布泰便直接負起養育的責任,傾注心血,把他教育成人,教他如何做人,怎樣為政。正如康熙帝自己所説:“朕自幼會學步能言時,即奉聖祖母慈訓。”在“獨嗜圖史”的布木布泰影響下,康熙帝從小對讀書學習產生了濃厚興趣,這一嗜好伴其終身。他“矢志讀書”,“早夜誦讀,無間寒暑,至忘寢食”,無論任何時候,只要一捧起書本,幾乎忘掉一切。保姆樸氏擔心他年齡太小,讀書過多而有傷身體,不止一次將書藏起,希望能使他休息一下。但他一經發現,便立刻索回,繼續津津有味地讀起來。對於孫兒的勤奮苦學,布木布泰既感欣慰,又十分心疼,她曾憂喜摻半,不無責備地對康熙帝説:“哪有像你這樣的人,貴為天子,卻像書生趕考一樣苦讀呢?”布木布泰對康熙帝既慈愛備至,也處處從嚴要求。凡飲食,一言一行,都得照規矩和禮儀而行,稍有疏忽,就受到責備。康熙帝繼位初期,有一天,當着眾臣之面,布木布泰問康熙帝身為天下之主,有何打算,康熙帝答道:“臣無他欲,惟願天下義安,生民樂業,共享太平之福而已。”此事讓他印象深刻,數十年後仍銘記在心,即使平時獨處,也不敢越分違背 [49] 
康熙帝全面親政後,布木布泰全力輔佐他。布木布泰雖不干預政事,但朝廷每有黜陟,康熙帝大多先稟告祖母而後施行。據《康熙起居注》記載,康熙帝每天上朝前或下朝後,都要去後宮向布木布泰問安請示,有時一天多達三次,聆聽祖母面授機宜。康熙帝稱頌祖母雖“穆處深宮”,但常為國家謀劃“弘綱大政”,“勉以懷保,惕以勵精”。康熙十一年(1672年)末,布木布泰諭示康熙帝,希望他“安不忘危,閒暇時仍宜武備訓練”,又説“(為)人君之道,誠莫如虛公裁斷”。次年(1673年)二月,翰林院進呈刊刻滿文譯本《大學衍義》一書。布木布泰甚為欣喜,特發內宮白金千兩,獎賞譯刻有功人員。她要求康熙帝治國必先修己,努力學習儒家經典,因此對譯刻《大學衍義》一書大加讚許。 [55]  康熙帝在位六十餘年,“凡一切起居飲食,自有常度,未嘗更改”。尤其是在政務方面,布木布泰時時給予指點,授以方略,使他學會處理各種複雜的問題。 [46] 
三藩之亂爆發後,布木布泰時刻關注戰局,經常發宮中帑銀犒賞前方將士。康熙十四年(1675年),駐牧在關外義州的蒙古察哈爾部,乘清軍主力南下,興兵反叛,威脅京師。康熙帝甚為憂慮,布木布泰諭示:“圖海才略出眾,可當其責。”圖海挑選八旗家奴中精鋭者數萬出征,很快平定了叛亂。 [55] 
布木布泰對康熙帝精心培育,給予其思想以重大的影響,幫助和推動他去完成一代偉業。當布木布泰病危時,康熙帝日夜侍藥看護,深情地憶起祖母的養育之恩道:“設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有今日成立。” [46] 

孝莊文皇后歷史評價

順治帝:
  • 踰茲十稔,誕暨多方。深蒙訓育之恩,特選肅雍之配。 [69] 
  • 天禧懋集,坤德弘昭。臣祇奉訓言,撫綏函夏。八埏向化,億姓蒙庥。茲復特簡淑慎之儀,茂佐宮闈之政。 [71] 
孝莊文皇后雕像 孝莊文皇后雕像
康熙帝:
  • 欽惟我聖祖母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皇太后,仁承天德,順協坤儀。佐皇祖太宗文皇帝肇建丕基,啓皇考世祖章皇帝宅中定鼎。 [45] 
  • 憶自弱齡,早失怙恃,趨承祖母膝下三十餘年,鞠養教誨,以致有成。設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有今日成立。 [47] 
雍正帝:“統兩朝之養孝,極三世之尊親。” [75] 
趙爾巽:“世祖、聖祖皆以沖齡踐祚,孝莊皇后,當時無建垂簾之議者。殷憂啓聖,遂定中原,克底於昇平。” [2] 
蔡東藩:“後人謂多爾袞之肯出死力,皆孝莊後有以籠絡之,然則孝莊後固一代尤物乎?明亡清繼,成於一婦人之手,吾訾其德,吾服其才。” [60] 
天嘏:“貌美冠一時。” [62] 
楊餘練:“孝莊雖然始終居處後宮,但一直捲入政治漩渦,為清朝建立、鞏固和發展,作出了他人無法替代的貢獻。” [55] 
楊珍:“孝莊是公認的明清之際傑出的女政治家,在清朝入關特別困難的情況下,維持了清皇室的團結,而且保護培養了順治、康熙歷史名君,對扭轉當時中國的分裂局面使中國歸於統一具有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她沒有像慈禧那樣垂簾聽政,始終處於幕後,這在中國古代史上是非常罕見的。” [5] 

孝莊文皇后軼事典故

孝莊文皇后勸降經略

崇德七年(1642年)三月,清軍俘獲明朝薊遼總督洪承疇,皇太極下令把洪承疇押到盛京,囚於三官廟(今瀋陽故宮太廟),派漢臣范文程等輪番勸説,洪承疇始終不屈,絕食待死。但最後還是剃髮降清。關於其立場反覆的原因,據載是皇太極親自“解貂裘與之服”,使他深受感動;也有説法認為是布木布泰毛遂自薦,親自送去名為藥酒的人蔘湯,“以壺承其唇”,一口一口給他灌下,動之以情,喻之以理,喚起他貪生思家之念,經過數天的努力,終於説服洪承疇 [61]  [55]  此事件廣為流傳,後世也多有作品演繹,但詳細記載並不見於正史,真實性學術界尚有爭議。

孝莊文皇后祖孫情深

布木布泰與康熙帝相處三十餘年,“鞠養教誨,以致有成”,祖孫之間的感情極為深厚。她對康熙帝十分用心地進行培養。從國家政務到個人修養,甚至戒煙少飲等私人習慣,“早失怙恃”的康熙帝都受到布木布泰相當深刻的影響。這種背景之下,布木布泰與康熙帝形成了非同一般的祖孫情誼。目前已知的康熙朝奏摺內,有相當一部分的內容是康熙帝在外征戰或巡視時,寫信給宮中的布木布泰問安、閒談。每到一個地方,康熙帝常會向布木布泰報當地風土,並將一些當地美食寄回宮中。 [78] 
從布木布泰逝世至梓棺移東陵的近半年時間內,康熙帝一直住在乾清門外臨時搭的帳蓬裏,“席地而處,並不設褥”。孝莊的逝世,對康熙帝的身心刺激很大,一度使他的記憶力明顯衰退。康熙帝曾對大臣們講“朕躬不逮往時,自太皇太后違和以來,深覺迷憒,極切憂勞,傾聽言旋即遺忘”。對祖母的懷念一直伴隨了康熙的一生,布木布泰去世後,康熙帝“終身思慕,每一言及,聲淚俱發”,“常形夢寐,奇異甚多”,每逢軍國大事,如親征噶爾丹、廢黜太子胤礽時,常夢見祖母 [48]  。直到布木布泰逝世三十年後,已經年過花甲的康熙帝與廷臣言及祖母,仍涕下如雨,哀不自勝 [50]  [75] 

孝莊文皇后尊諡差異

布木布泰的徽號(尊號)和諡號都用了漢字“莊”,但在滿文裏卻不同,皇太極所封之“莊妃”之“莊”的滿文“jingji”偏向於富態,而康熙帝所上諡號“孝莊”之“莊”的滿文ambalinggū偏向於大方、魁梧。由此可以看出在皇太極和康熙帝的不同視角之下,布木布泰的形象和評價亦有所不同。 [78] 

孝莊文皇后人際關係

孝莊文皇后親屬

關係
姓名
簡介
高祖父
博爾濟吉特·博地達賚
科爾沁部貝勒
曾祖父
博爾濟吉特·納穆塞
科爾沁部貝勒
祖父
博爾濟吉特·莽古斯
科爾沁部和碩福親王、貝勒/札日固齊/斷事官;成吉思汗胞弟哈布圖·哈薩爾的第十八世孫。
祖母
——
清人稱其為科爾沁部大妃、被皇太極冊封為和碩福妃。
姑姑
博爾濟吉特·哲哲
孝端文皇后。崇德元年(1636年)被封為國君福晉。順治帝時尊為國主福晉或中宮太后。死後諡號孝端正敬仁懿哲順慈僖莊敏輔天協聖文皇后。
父親
科爾沁部忠親王宰桑,故又稱宰桑-布和。
母親
清人稱其為科爾沁部次妃,後被封為和碩賢妃。
胞姐
崇德元年(1636年)被冊封為東宮大福晉宸妃,居關雎宮。死後諡號敏惠恭和元妃。
兄長
博爾濟吉特·吳克善
蒙古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
博爾濟吉特·察罕
——
博爾濟吉特·索諾木
——
博爾濟吉特·滿珠習禮
和碩達爾漢巴圖魯親王。
丈夫
後金汗、清朝皇帝。諡號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温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廟號太宗。
長女
下嫁吳克善第三子弼爾塔哈爾。累封固倫雍穆長公主。
次女
先嫁內喀爾喀巴嶽特部首領博爾濟吉特·恩格德爾之子索爾哈。索爾哈去世後復嫁蒙古巴林部輔國公博爾濟吉特·色布騰,人稱巴林公主。累封固倫淑慧長公主。
三女
——
即固倫淑哲長公主。
兒子
清朝第三位皇帝(1643年-1661年在位)。諡號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廟號世祖。
關於其孫輩,如康熙帝玄燁等,請參見布木布泰子女的詞條。
表格參考資料 [2]  [6]  [63] 

孝莊文皇后其他

關係
姓名
備註
僕人
蘇茉兒(即蘇麻喇姑)
與布木布泰朝夕相處達六十餘年,為康熙帝的啓蒙老師 [76] 

孝莊文皇后人物爭議

關於布木布泰是否下嫁多爾袞一事是否存在,史學界尚有爭議。
孝莊園旅遊區中的布木布泰塑像 孝莊園旅遊區中的布木布泰塑像 [42]
太后下嫁之説,最早引起史家關注的是明遺民張煌言的十首《建夷宮詞》,其中有一首説:“上壽觴為合而尊,慈寧宮裏爛盈門。春宮昨日新儀注,太禮恭逢太后婚”。 [3]  主張太后下嫁説的還有其它一些論據:其一,多爾袞尊稱為“皇父攝政王”;其二,據蔣良騏《東華錄》記載,詔告多爾袞的罪狀中,不僅有自稱“皇父攝政王”,還有“又親到皇宮內院”;其三,布木布泰遺囑康熙不要將其與皇太極合葬,是否因下嫁多爾袞而有難言之隱 [4]  [40]  。且據説在清末有人在宮中親眼見過所謂太后下嫁皇父攝政王詔。因此,一些學者認為確有太后下嫁事 [55]  ,一些學者則認為不能否定此事存在的可能 [56] 
但清史學家孟森撰有《太后下嫁考實》,針對太后下嫁説的各種根據,一一予以駁難。孟森認為張煌言是故明之臣,對清朝懷有敵意,所作詩句難免有誹謗之詞;再者順治稱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寓有中國古代國君稱老臣為“仲父”“尚父”之意,周武王也稱姜太公為尚父,不足為據,至於所謂到“皇宮內院”,疑多爾袞另有亂宮之舉,不見得專指布木布泰;再者布木布泰不願與皇太極合葬,乃因昭陵已葬有孝端皇后,且皇后不與夫君合葬,這在古代並不乏實例 [77] 閻崇年也認為至今還沒有見到一條關於“太后下嫁”的史證,此事純屬子虛烏有。

孝莊文皇后後世紀念

孝莊文皇后昭西陵

昭西陵
昭西陵(2張)
昭西陵位於河北省遵化市清東陵大紅門外東側,是安葬布木布泰的陵寢。 [23]  布木布泰崩逝後,按祖制,應將她葬入盛京的昭陵與皇太極合葬,但布木布泰遺囑在東陵安厝。康熙帝既不願破壞祖制,也不想違背祖母遺願,於是將布木布泰生前喜愛的寢宮拆運到河北遵化,建了一座臨時殯宮,稱“暫安奉殿”,於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四月將布木布泰梓宮停放在內。雍正帝即位後,以“孝莊文皇后安奉以來,我聖祖仁皇帝歷數綿長,海宇入安,子孫蕃衍,想孝莊文皇后在天之靈極為安妥”為理由,認為暫安奉殿所在之地就是風水寶地,因此在雍正三年(1725年)將暫安奉殿改建為昭西陵,同年十二月將停放了三十七年之久的布木布泰梓宮正式葬入地宮。 [51]  昭西陵是清朝皇后陵中級別最高的陵寢。 [52] 

孝莊文皇后孝莊園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左中旗花吐古拉鎮境內的原達爾罕親王府舊址有孝莊園旅遊區 [42] 

孝莊文皇后影視形象

年份
影視劇名稱
演員
1939
藍蘭
1950
1964
夷光 [39] 
1974
1981
1984
1987
1988
王惠 [38] 
1989
柏寒、賈真珍 [37] 
1992
1993
張夢棣
1994
1997
趙靜宜
1999
2000
蔣耀玢
施敏
2001
2002
博弘 [34] 
2003
寧靜 [30] 
潘虹 [29] 
2004
呂中 [22] 
潘虹 [21] 
2005
歸亞蕾 [19] 
許晴 [18] 
牛莉 [17] 
2006
鄔倩倩 [31] 
2011
2012
潘迎紫 [15] 
2015
景甜 [33] 
2016
米雪 [12] 
2017
2018
2022
孝莊文皇后布木布泰影視形象(按播出時間排序)

孝莊文皇后史料索引

清實錄》太宗朝至聖祖朝部分
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傳一》 [2] 
《清列朝後妃傳稿》 [6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