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明昭陵

鎖定
明昭陵,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陵區大峪山的東麓,佔地約34600平方米, [5]  [9]  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隆慶皇帝朱載坖和孝懿莊皇后李氏、孝安皇后陳氏、孝定皇后李氏的合葬陵寢。 [5-6] 
明昭陵建築主要分佈在神道、第一進院落、第二進院落三個區域。神道區主要有主要建築有神功聖德碑亭。第一進院落主要建築有祾恩門、祾恩殿、左右配殿。第二進院落主要有欞星門、石五供、方城明樓、月牙城、寶城等。附屬建築則有神廚、神庫、宰牲亭等。 [4]  [7-9]  明昭陵的最大特點是率先形成了完備的“啞巴院”制度 [6]  ,整個明清皇家陵寢中,從明昭陵才開始出現“啞巴院”。通過1987年至1992年間的持續復原修繕,當下的明昭陵已是明十三陵中地面建築最為完整的一個陵寢。 [5] 
1961年,包含明昭陵在內的明十三陵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4] 
中文名
明昭陵
所屬年代
明代 [14] 
類    別
古墓葬 [14] 
開放時間
每天上午8:30開園,17:30停止售檢票、停止入園,18:00閉園 [15] 
地理位置
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陵區大峪山的東麓 [5]  [9] 
佔地面積
約 34600 m² [5] 
保護級別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 [14]  [16] 

明昭陵歷史沿革

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四月,大峪山地下玄宮建成,原系明世宗為遷葬其父(明睿宗)和安葬其母(章聖皇太后)所建的玄宮,後因章聖皇太后最終安葬湖北純德山“顯陵”而擱置不用。 [4]  [5-6] 
明隆慶六年(1572年)五月二十六日,明穆宗在乾清宮病故。禮部左侍郎王希烈奉明神宗之命往天壽山為穆宗選擇陵地,選得了永陵左側的潭峪嶺(今德陵所在位置)為陵址。同年六月十五日,經大學士張居正及禮、工二部審定,認為將大峪山下原明世宗所建玄宮稍事增築,即可完成昭陵陵寢的修築。明神宗萬曆皇帝為了省時、省力、省開支,同意張居正的建議,下詔營建駕崩的先帝陵寢於大峪山東麓。同年七月,封閉的地下玄宮被打開,隨即開始增建陵園的地上建築。 [5-6]  同年八月二十二日,孝懿莊皇后李氏遷葬昭陵,同年九月十九日,明穆宗朱載坖葬入昭陵。 [4]  [5] 
明萬曆元年(1573年)六月,明昭陵地面工程竣工,用時1年。 [5] 
明萬曆三年(1575年)正月,由於昭陵稜恩門、稜恩殿、垣牆等處嚴重沉陷,明神宗不得不委派工部左侍郎陳一鬆等提督再修昭陵。同年七月,陵寢修復工程告竣。 [6] 
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九月二十二日,孝安皇后陳氏葬入昭陵。 [4]  [5] 
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六月十三日,孝定皇后李氏葬入昭陵。 [4]  [5] 
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昭陵明樓被李自成農民軍燒燬。 [4]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三月五日,祾恩殿和兩廡配殿遭雷擊起火,護陵人員拼命撲救,結果只保住了兩廡配殿,祾恩殿被徹底燒燬。至清乾隆年間,兩廡配殿及祾恩門又相繼殘損。 [4]  [5-6] 
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至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清政府為緩和民族矛盾,重新修葺明十三陵。昭陵也在修葺之中。雖然清政府的修葺使陵園制度稍趨完備,但卻改變了原有建築的規制。昭陵明樓的斗拱,依照原明朝制度各陵均為上檐單翹重昂七踩斗拱,下檐重昂五踩斗拱。而修葺後的昭陵卻變成了上下檐均為單翹單昂五踩斗拱。明樓內還增加了條石券頂。祾恩門、稜恩殿雖然重建時間數沒有大的變動,但都縮小了尺度。稜恩殿原制面闊五間30.38米,進深四間16.77米。清代重建後,面闊間數沒有改變,尺度卻縮小為23.3米。進深改為三間,尺度縮小為11.92米。稜恩門原為面闊三間18.44米,進深二間8.04米。清代重建後面闊縮小為12.52米,進深縮小為6.77米。陵內的兩廡配殿和陵前的神功聖德碑亭不僅沒有重建,而且殘垣斷壁也被拆除。只在碑石周圍舊亭基上修建了一週宇牆。 [6] 
民國期間,昭陵稜恩門、稜恩殿先後殘壞。解放戰爭期間,稜恩殿殘壞的木構件被拆除。 [4] 

明昭陵建築格局

明昭陵佈局

明昭陵其總體佈局亦呈前方後圓之形,寶城前設兩進院落,方城下甬道作直通前後的方式,以及稜恩殿、配殿為五間,稜恩門為三間的規制均如泰、康諸陵制度。 [6]  明昭陵建築主要分佈在神道、第一進院落、第二進院落三個區域。神道區主要有主要建築有神功聖德碑亭。第一進院落主要建築有祾恩門、祾恩殿、左右配殿。第二進院落主要有欞星門、石五供、方城明樓、月牙城、寶城等。附屬建築則有神廚、神庫、宰牲亭等。 [4]  [7-8]  [9] 
明昭陵平面圖 明昭陵平面圖
明昭陵全景 明昭陵全景

明昭陵特點

月牙城
月牙城(2張)
明昭陵的最大特點是率先形成了完備的“啞巴院”制度。明朝的帝陵從獻陵到康陵前後六陵。寶城內的封土都是從寶城內環形排水溝以內開始夯築“寶山”(墓冢)的,其形狀呈自然隆起之態。《昌平山水記》記之為“甬道平,寶城小,冢半填”。明昭陵則不同,寶城內的封土填得特別滿,幾乎與寶城牆等高,正中築有上小下大的柱形夯土墓冢,封土的前部有弧形磚牆攔擋封土,並與方城兩側的寶城牆內壁相接,形成了一個封閉的形院落,人們俗稱為“啞巴院”,並稱院外月牙形的牆體為“月牙城”。明昭陵的寶城封土的排水系統也十分講究。寶城為前低後高形式,城內的封土則是中高外低。寶城的內側設磚墁凹形水槽,左右兩側稍前處又各設方井兩眼,井上覆蓋鑿有漏水孔的水蓖子,井下有暗溝前通啞巴院內的兩側排水孔道。每當大雨降後,城內雨水能順利地從啞巴院兩側的排水暗溝排出,有效地保證了玄宮上面封土的乾燥。方城後的琉璃影壁也改泰、康等陵依牆而建的方式,為一半嵌入牆體之內的隨牆而建的方式。 [1-3]  [6] 

明昭陵文物遺存

明昭陵神道區域

  • 神功聖德碑亭
明昭陵神道從長陵神道七空橋北向西分出,長約2千米。途中建五空、單空33石橋各一座,現已不存。神功聖德碑亭以及亭後並列三座單孔石橋、宮牆及陵宮建築,經1987年至1992年復原修繕,均完整。神功聖德碑亭台基、石碑為明朝原物。台基邊長11.5米,高0.78米。台基上清乾隆年間壘砌的宇牆被拆除,恢復碑亭建制。製為重檐歇山頂,四面闢券門,上檐四面各顯一間,施單翹重昂七踩斗拱,下檐四面各顯三間,施單翹單昂五踩斗拱。亭施天花,內樹神功聖德碑。碑制同前神功聖德碑。 [8] 
神功聖德碑亭
  • 單孔石橋
單空石橋,中橋寬6.8米,長14.2米,橋面鋪條石,橋洞磚發券,石望柱為二十四氣式柱頭,欄板作寶瓶、如意雲式。兩側橋,各寬5.3米,長11.8米,橋面墁磚,橋洞磚發券,護欄作宇牆式。石橋和碑亭前後,原有神道保存,為中墁城磚,左右兩側墁碎卵石,現改為墁水泥磚。 [8] 
單孔石橋

明昭陵第一進院落

  • 祾恩門
祾恩門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單檐歇山頂,單翹單昂五踩式斗拱、中柱安設板門等形制,均參考長陵規制。門內掛一匾額,書“稜恩門”。祾恩門台基為明朝遺蹟,其前設有月台和磚墁礓礤。月台按明代舊址補修,其寬25米,進深17.1米,高2.35米。磚墁礓礤,寬19.2米,進深10.5米。月台左右兩側各設踏垛式台階。 [5]  [8] 
祾恩門
  • 祾恩殿
祾恩殿按明代殘存柱礎分佈,參考長陵祾恩殿頂部形制復建,製為重檐廡殿頂,上下檐間掛匾額,書“祾恩殿”。其面闊外顯五間,內顯七間;進深外顯四間,內顯五間。上檐施單翹重昂七踩斗拱,下檐施單翹單昂五踩鎏金斗拱。殿內作井口天花,中三間設為暖閣。祾恩殿的殿內有鼓、編鐘、琴等展品,展現了祭祀所用物品及場景。 [8]  [9] 
祾恩殿
  • 東西配殿及其他
東西配殿,原存土襯石、垂帶石,現為復建,單檐歇山頂,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前檐帶廓,斗拱為單翹三踩式。神帛爐已不存。當下西配殿為昭陵歷史陳列廳。這裏展有歷史圖片、介紹以及一些微縮場景,將有關昭陵的歷史展現出來。東側配殿為海瑞生平事蹟展,展有他的書法作品、文章以及微縮事件場景。 [8]  [9] 
東西配殿

明昭陵第二進院落

第二進院落三座門,形制基本同獻陵。欞星門,石柱及前後抱鼓石為明代舊物,柱間牌樓木結構及瓦件部分,按長陵補配。石供案、石供器完整。寶城城牆、垛口、宇牆修補完備,城台下月台、城內兩側轉向礓礤及右掖石礓礤歸安補齊。寶城之內,封土、寶頂明制,攔土牆中部外凸,平面呈弧形,頂部建宇牆,牆體通高6.85米。牆正對方城券洞處建隨牆式琉璃照壁,總高4.05米,面寬5.01米,黃色廡殿頂,黃色須彌座,黃色琉璃柱,壁心為紅牆式,四角有琉璃岔腳。冢前“啞巴院”地面鋪砌條石,左右兩端有排水暗溝通於寶城牆外。明樓台基、四壁為明代舊物,清乾隆年間增築的石券頂及左右封堵的券門完整、堅固。樓頂修繕完整,重檐歇山頂。上下檐間掛匾額,書“昭陵”。聖號碑龜裂嚴重,稜角全無,字跡、紋飾模糊不清。碑首前後浮雕雙龍戲珠圖案,正面上篆額“大明”,下刻“穆宗莊皇帝之陵”。 [4]  [8] 

明昭陵附屬建築

  • 宰牲亭、神廚、神庫
附屬建築中的宰牲亭、神廚、神庫及圍牆、院門等在原來遺址的基礎上陸續在1991—1992年間進行了修復。 [7]  當下的神庫、神廚建築內部為明代清官史事展覽,通過一幅幅畫展現出一位位清官的事蹟。 [9] 
神庫、神廚、宰牲亭

明昭陵歷史文化

明昭陵相關人物

明昭陵相關人物
相關人物
人物生平
人物畫像
明穆宗朱載坖
明穆宗朱載坖,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正月生於皇宮,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二月封裕王,明嘉靖四十五年(1567年)十二月繼皇帝位,次年改元“隆慶”,明隆慶六年(1572年)五月二十六日於北京乾清宮病故,享年36歲。諡“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弘孝莊皇帝”,同年九月十九日葬昭陵。
明穆宗朱載坖畫像 明穆宗朱載坖畫像
孝懿莊皇后
孝懿莊皇后李氏,昌平(今北京昌平)人。父德平伯李銘。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二月冊封為裕王朱載坖妃,生世子朱翊釴,5歲夭折。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四月卒。穆宗即位諡世子為懷憲太子,諡妃曰孝懿皇后,封李銘為德平伯。明神宗即位,上尊諡曰孝懿貞惠順哲恭仁儷天襄聖莊皇后。
孝懿莊皇后畫像 孝懿莊皇后畫像
孝安皇后
孝安皇后陳氏,通州(今北京通縣)人。父錦衣衞副千户封固安伯陳景行。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九月冊封為裕王朱載坖妃。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明世宗卒,裕王朱載坖即位,以明年為隆慶元年,正月冊陳氏為皇后。後無子多病,乃居別宮。明隆慶六年(1572年)明穆宗卒,明神宗朱翊鈞即位,上尊號仁聖皇太后,明神宗萬曆六年(1578年)三月加上尊號仁聖懿安皇太后,明神宗萬曆十年(1582年)加上仁聖懿安康靜皇太后。初,明神宗為太子時,每晨謁奉先殿、朝帝及生母畢,必至陳後所問安,陳後聞履聲輒喜。既嗣位,孝事兩宮依舊。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七月卒,同年八月上尊諡孝安貞懿恭純温惠佐天弘聖皇后。
孝安皇后畫像 孝安皇后畫像
孝定皇后
明穆宗孝定皇后李氏,翼城(今山西翼城)人。父武清侯贈太傅、安國公李偉。李氏先侍穆宗於裕王府,生明神宗朱翊鈞。明穆宗即位後,於明隆慶元年(1567年)三月冊封為皇貴妃。明隆慶六年(1572年)明穆宗卒,明神宗即位,上尊號“慈聖皇太后”。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累加尊號為慈聖宣文明肅貞壽端獻恭煮皇太后。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二月卒。上尊諡孝定貞純欽仁端肅弼天祚聖皇后。合葬昭陵。
孝定皇后畫像 孝定皇后畫像
參考資料: [5-6]  [10-13] 

明昭陵學術研究

  • 潭峪嶺陵址棄用的緣故
第一,大峪山的“風水”優於潭峪嶺。張居正對大峪山有過一段描述。他説那裏“山川形勢結聚環抱……誠天地之隩區,帝王之真宅也”。而潭峪嶺,則人多認為不吉。如清梁份就曾説那裏是“孤峯獨峙,左右界水中羣山一起一伏參差不一”。又説那裏“主山峻峭,氣脈全無”。建在那裏的德陵則是“左肩受風於北之東,右肩受風於西之北”。明代中葉,雖然有對“風水”之説不再過分講究的情況,但儘量擇吉而葬,卻是情理之中的事。 [6] 
第二,張居正是個務實的政治家。大峪山有現成的玄宮和部分地面建築,稍事增築,陵園即可建成,事半功倍,省時省力,節省開支。 [6] 
  • 昭陵耗銀統計
由於明昭陵多次興工,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第一次興工(指地面建築),明萬曆元年(1573年)十月工部盤查營建所用錢糧數,計用庫銀390932兩,還不包括其中神木等三廠的木植用銀、大通橋廠的白城磚用銀、大石窩等廠舊石料的折銀及户、兵二部僱抵班軍工食行糧等用銀。同年十二月,巡視廠庫工科給事中梁式等查盤營建昭陵所用錢糧數,除工部上述實用銀外,又有户、兵二部銀110119兩,總計用銀501050兩。其中營繕司用銀204422兩,虞衡司13145兩,都水司118854兩,屯田司164628兩。第二次接修用銀數,文獻中沒有明確記載。但據《明熹宗實錄》記載,前後兩次修建共用銀150餘萬兩。這還不算明嘉靖時營建玄宮的費用。如算上明嘉靖年間營陵的費用,其總用度至少在200萬兩以上,幾乎相當於隆慶時一年的財政總收入(明隆慶年間歲入約230餘萬兩)。由於營建昭陵需要龐大的錢糧開支,工部庫銀匱乏到了極點。明萬曆二年(1574年)八月修繕涿州橋,工部拿不出銀兩,兵部派不出軍匠,不得不由輔臣張居正請求萬曆皇帝懇請母親解囊捐銀,僱工修建。 [5-6] 

明昭陵文物價值

明清皇家陵寢中,從明昭陵開始出現“啞巴院”,故明昭陵是研究明清皇家陵寢規制變化的實物例證。另外,明昭陵的祾恩殿內有明昭陵秋祭復原陳列,左、右配殿分別有“明昭陵帝后史料陳列”和“明皇族墓葬史料陳列”,神庫、神廚建築內部有“明代清官史事展覽”,通過這些展陳可以讓參觀者更加直觀的瞭解到明代皇家陵寢的制度文化和相應的歷史背景。 [5-6]  [8]  [9] 

明昭陵文物保護

1961年,包含明昭陵在內的明十三陵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4] 
1987年4月,十三陵特區辦事處對昭陵地面建築開始進行復原修繕。 [5] 
1990年8月,完成了明樓木架結構和瓦飾的更換及祾恩殿、祾恩門、兩廡配殿、神功聖德碑亭的復原修建。 [5] 
1991年至1992年,又對陵宮外的附屬建築如宰牲亭、神廚、神庫進行了復原修建。 [5] 

明昭陵旅遊信息

明昭陵地理位置

明昭陵,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陵區大峪山的東麓,佔地約34600平方米。 [5]  [9] 
明昭陵在明十三陵的位置 明昭陵在明十三陵的位置

明昭陵開放時間

營業時間為每天上午8:30開園,17:30停止售檢票、停止入園,18:00閉園。 [15] 

明昭陵門票信息

明十三陵門票信息
景點名稱
旺季
成人票價
旺季半價
淡季
成人票價
淡季半價
半價票政策
明長陵
45元/張
22元/張
30元/張
15元/張
1、6週歲(不含6週歲)—18週歲(含18週歲)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下學歷學生
2、持有社會保障金領取證的人員憑有效證件
3、港澳台青少年憑《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或學生證等有效證件
明定陵
60元/張
30元/張
40元/張
20元/張
明昭陵
30元/張
15元/張
20元/張
10元/張
總神道
30元/張
15元/張
20元/張
10元/張
免票政策:
1、6週歲(含6週歲)以下或身高1.2米(含1.2米)以下的兒童
2、現役軍人憑有效證件享受免票
3、離休人員憑離休證
4、殘疾人員憑有效證件
5、持北京通—養老助殘卡
6、60歲以上老人免票
以上均需本人持有效證件到窗口辦理
參考資料: [17] 

明昭陵外部交通

  • 自駕
G6京藏高速:到昌平西關環島後,向北進入京銀路,500米後紅綠燈向右行駛進入昌赤路,沿途會經過石牌坊、十三陵總神道(簡稱神路)、七孔橋到達丁字路口後,直行長陵、左轉定陵和昭陵。 [18] 
  • 地鐵
昌平線地鐵:昌平西山口站 [18] 
  • 公交
德勝門乘坐北京公交872路公交車直達明十三陵;德勝門西乘坐北京公交345快車到西環南路換乘北京公交872路、北京公交878路、北京公交昌67路等。 [1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