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耶律賢

(遼朝第五位皇帝)

鎖定
遼景宗耶律賢(948年9月1日—982年10月13日),字賢寧,小字明扆(又作明記),遼世宗耶律阮次子,母懷節皇后蕭氏。遼朝第五位皇帝(969—982年在位)。 [1]  [19] 
天祿五年(951年),父被耶律察割謀反所殺,時年四歲,藏於積薪中,得免。應歷十九年(969年)二月,聞遼穆宗於懷州黑山(今內蒙古巴林左旗罕山)為着帳奴隸所殺,率飛龍使女裏、侍中蕭思温等趕赴行在,經羣臣勸進,於柩前即位,尊號“天贊皇帝”,改元保寧。在位期間,漢族官吏日顯,作用漸大。對外沿襲前朝援北漢抵宋之策,但力圖與宋維持邊境。初始化有戰,於保寧六年(974年)三月,與宋達成和議,約束北漢勿輕動干戈。保寧十一年(979年),宋滅北漢,遼援軍失利,宋軍乘勝進攻幽燕,耶律賢親至南京(今北京市)城南督陣,後在高粱河之戰中擊敗宋軍,其後南下攻宋,互有勝負。 [18] 
乾亨四年(982年)九月,病逝於今內蒙古豐鎮南,葬於乾陵。諡號孝成康靖皇帝,廟號景宗。耶律賢在位期間重視提拔和使用人才,善於納諫,將契丹遼王朝推上了中興之路,史稱遼王朝中興之主。 [1]  [18] 
全    名
耶律賢
別    名
明扆
賢寧
諡    號
孝成康靖皇帝
尊    號
天贊皇帝
廟    號
景宗
年    號
保寧(969年)、乾亨(979年)
耶律氏
所處時代
遼朝
民族族羣
契丹族
出生日期
948年9月1日
逝世日期
982年10月13日
逝世地
雲州(今山西大同)
陵    墓
乾陵
在位時間
969年 至 982年
前    任
遼穆宗耶律璟
繼    任
遼聖宗耶律隆緒
主要成就
景宗中興 ,為遼朝鼎盛奠定基礎

耶律賢人物生平

耶律賢早年經歷

天祿二年七月二十五日(948年9月1日),遼景宗耶律賢出生,是遼世宗的次子,母懷節皇后蕭撒葛只 [2]  四歲時,其父母死於火神澱之亂。他也險而被殺,藏在積薪中才得以倖免,不過也因此落下了病根。 [14] 
天祿五年(951年),堂叔遼穆宗繼位後,養於永興宮,後在望雲川(今河北赤城北)建府邸。 [15]  雖然穆宗時因其酗酒怠政(因其飲宴無度,日中而起,國中號為睡王),濫殺左右,為政殘苛而謀反不斷,然每起謀反皆為其所平。隨着耶律賢逐漸長大,周圍聚集一批擁戴的文武大臣,暗中謀劃着奪回父位。只不過因其謀劃隱密,不為遼穆宗所察覺。當時其政治集團有一個叫耶律賢適的人,他勸諫遼景宗不要議論朝政,以免被遼穆宗猜忌,招致禍端。遼景宗此後便不再議論朝政,倖免於遼穆宗的猜忌和打擊,最終奪取皇權。 [1] 
應歷十九年(969年)二月二十一日,入宮晉見遼穆宗。遼穆宗説:“侄兒已經長大成人,可以將朝政交付給你了。”二十二日,遼穆宗被侍從殺死,耶律賢率領飛龍使女裏、侍中蕭思温、南院樞密使高勳帶領騎兵千人飛奔趕往。同月,在契丹和漢族大臣們的擁戴下,耶律賢即位,尊號天贊皇帝,改年號為保寧,是為遼景宗。 [3]  從此開始,遼朝帝位一直就在耶律倍一支中傳到了遼末,乃至於西遼。這對遼朝後來完成封建化,建立嫡長子繼承製有着直接的影響 [3] 

耶律賢中興之主

景宗即位後,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這為後來遼聖宗時的全盛奠定了基礎。首先對政敵採取寬容政策,以緩和統治上層的矛盾。如追尊耶律李胡為皇帝、不對政敵大肆殺戮等。二是任用耶律屋質耶律賢適高勳郭襲耶律休哥耶律沙等賢臣良將,與民休息,虛心納諫求治。三清吏治、寬減刑法。復設登聞鼓院,令百姓有申冤之地,對百姓加以安撫。 [4]  。因而內部政治穩定,農牧業興旺,對宋的戰爭略佔上風。 [4]  使遼朝重新走向強盛,景宗是遼朝名副其實的中興之主。

耶律賢遼宋爭戰

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南征得勝的周世宗柴榮乘遼穆宗內政不修之機,北伐燕雲,連克灜、莫、寧、益津、瓦橋、南關等三州三關十七縣。世宗本欲乘勝取幽州,遇疾而還。北宋開國後,宋太祖致力南方,除在北漢問題上外,未與遼朝發生衝突,雙方大體和睦。
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遼保寧十一年,979),宋太宗親征太原,敗援漢遼軍;攻取並焚燬太原,逼降北漢國主劉繼元,滅亡北漢。之後,宋太宗不納羣臣之諫,不顧宋軍久戰疲憊的客觀現實,率軍自太原北伐,欲復燕雲之地。結果先被遼將耶律沙等阻於幽州城下,為耶律休哥等大敗於幽州宋太宗負箭傷,乘牛車逃回,是為高梁河之戰。宋朝北伐慘敗,遼宋關係亦宣告破裂。自後遼軍連連出兵攻掠宋遼邊境地區,衝突不斷,互有勝負。
乾亨二年(980年)十月,遼景宗親率大軍攻宋,於瓦橋關大敗宋軍,俘宋將數名,斬殺甚眾。是為瓦橋關之戰。之後,隨着遼景宗駕崩,戰爭暫止。 [4] 

耶律賢英年早逝

耶律賢從小因驚嚇過度,故體弱多病,皇后蕭綽(蕭燕燕)因之成了遼朝政治軍事的重要決策者,故有“國事皆燕燕決之”的説法。 [14] 
乾亨四年九月廿四日(982年10月13日),耶律賢於出狩時,死於雲州(今山西省大同市)的行宮,享年三十五歲,廟號景宗,安葬於乾陵(今遼寧省北鎮市)。 [5]  遺詔梁王耶律隆緒即位,軍國大事聽從皇后命令。
統和元年(983年)正月初五,奉上尊諡為孝成皇帝,廟號景宗。重熙二十一年(1052),加諡為孝成康靖皇帝 [5] 

耶律賢為政舉措

耶律賢政治

  • 任用漢官
漢族官員被遼大量重用主要開始於景宗時期,景宗即位後,先將擁立他即帝位的漢族官員高勳封為南樞密院使,又加封為秦王。原來漢官韓知古的兒子韓匡嗣被任命為上京留守,後來改任南京留守,加封燕王。這説明遼已經把漢官納入了政權的中樞機構,因為南京留守一職原來一直由契丹宗族擔任,屬於要職。韓匡嗣的就任説明漢官的地位有了明顯的提高。由於對漢官的重用,極大地促進了政權機構的進步和工作效率,也促進了契丹民族的封建化。從此,遼進入了中興時期,開始向遼聖宗的全盛期邁進。這就如同唐高祖為“貞觀之治”奠基,雍正皇帝乾隆時期的興盛奠基一樣。
為了徹底改變穆宗時期的混亂局面,景宗對吏治進行了改革。他向漢官室昉詢問治國之道,研究古今各朝代的經驗教訓,然後運用到改革實踐中去。在實施過程中,景宗賞罰分明,大膽地用人,即“任人不疑”。這使得百官克盡職守,絲毫不敢懈怠。穆宗時期的許多弊端很快被清除掉。這樣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下,政治開始顯現出一派清明氣象,國力也隨之而上升,這是和北宋交戰獲勝的主要原因 [6] 
  • 改革法律
遼景宗即位時,契丹社會存在類似於連坐法的習慣法,即家族中有犯叛逆罪的人,兄弟間即使不知情也要連坐,受到株連。時任南院宣徽使耶律阿沒裏上書諫言:兄弟雖是同胞,但秉性各異,其中一人犯了謀逆罪,其他同胞並不知情,也要受到一樣的刑罰,會刑及無辜,建議從現在開始,即便是同胞兄弟,不知情者也應免除連坐。遼景宗覺得耶律阿沒裏的諫言非常符合實際情況,在採納了這一建議,同時獎勵了耶律阿沒裏,廢除了連坐法,避免了傷及無辜。 [1] 

耶律賢經濟

遼景宗治理遼國的過程也是他學習漢族文化,總結漢族治國經驗兵運用於實際的過程。原來遼太宗就很重視農業的發展,不但支持漢族人在漢族地區發展農業,在草原地區適合發展農業的地方,遼景宗也讓人開墾土地,發展生產。為保護農業生產,防止沒有重農習慣的契丹族人有意無意的破壞,遼景宗下令禁止隨從們隨意踐踏莊稼,行軍時命令部隊繞開農田。農業的發達對遼國多種經濟的發展起了較大的促進作用,也增強了遼的國力。

耶律賢民族

發展農業的同時,遼景宗也繼續阿保機的做法,儘量徵召人才,尤其是漢族人。得到十六州後,曾經選拔了一批漢族的知識分子治理各州的事務,其中有不少能幹的良才。遼景宗又仿效漢族皇帝的做法,讓下屬舉薦有才德的人任官。後來又下詔書招聘賢才,如果考核時確實很突出的,就馬上可以擔任很高的職務。對於漢族的一些禮儀他也儘量吸收,例如他廢除了婚姻制度中姊死妹續的舊契丹民俗。下令做漢官的契丹人隨漢族禮俗,可以和漢族人自由通婚,從而促進了民族之間的交流和進一步的融合,也從根本上密切了契丹與漢族的關係 [8] 

耶律賢軍事

979年二月,宋太宗親自領兵討伐北漢,遼景宗也派兵救援,結果在遼軍渡河時,宋軍打敗遼軍,殺死遼的五員戰將。六月,北漢被宋滅掉。北宋滅北漢戰爭是由北宋攻打北漢引發的。遼景宗這時正在進行內部改革,對宋採取防禦戰略,對屬國北漢也訓令不得隨意惹是生非,維持邊境現狀。
969年,景宗剛即位的時候,宋太祖趙匡胤曾經親征太原想消滅北漢,結果敗給了遼的援軍,此後與遼議和,將精力用在了南方,等統一江南之後,宋太祖又回頭想再次滅北漢。976年的九月,宋太祖派潘美等將領進攻北漢的都城太原,結果在北漢和遼的抵抗下兵敗而歸,十一月,宋太祖病故,其弟趙光義即位,是為宋太宗
太平興國四年(979),剛剛取得滅北漢的勝利,宋太宗過低地估計了遼朝的力量,宋太宗便將軍隊調到了河北地區,準備進攻遼南京(現北京)。戰爭開始時易州刺史獻城投降,進軍到了涿州,又是並不血刃地接受了投降,宋軍兵鋒直指南京城。守衞南京的遼將耶律奚底和宋軍在沙河初次交戰,被宋軍打敗,退到了清河北面。宋軍便將南京包圍起來,遼軍則堅守不出,等待援軍。
景宗見形勢緊急,便派名將耶律休哥領重兵相救。耶律休哥將軍隊兵分兩路,一路只有五千人,佯裝主力去南京城下引誘宋軍交戰。而主力騎兵三萬則在夜裏繞行南面,到了宋軍的背後,號令之下,三萬精鋭以席捲之勢猛攻宋軍。在北京市西南的高粱河一帶雙方展開了激戰。耶律休哥本人受傷,乘輕車追擊,號令遼軍先鋒騎兵雙手持火把,星夜追擊。宋軍見到四野火炬閃爍,以為遼軍主力已經趕到,不斷倉皇奔逃。結果,腹背受敵的宋軍慘敗而退,宋太宗膝蓋中箭,隻身出逃,到了涿州(今河北涿縣)得到楊業護駕,才弄了輛運輸糧草的驢車逃出重圍 [9] 高粱河之戰,遼軍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景宗為了報北宋圍困南京之仇,在高粱河大戰結束不久,就在九月發兵討伐北宋。 十月,兩國軍隊在滿城(今河北滿城)對陣。在決戰之前,宋軍進行了詐降,韓匡嗣信以為真,想納降,隨行的耶律休哥趕忙勸阻道:“宋軍軍容整齊,鋭氣十足,這肯定是不肯屈服的,這是在用詐降來引誘我們上當。我們應該嚴陣以待,靜觀其變。”韓匡嗣聽不進去,準備納降,放鬆了警惕,結果被宋軍突襲成功,兩陣合攻遼軍,韓匡嗣倉促應戰,但無法抵禦宋軍的攻勢,士卒們也紛紛丟掉兵器逃命。宋軍在乘勝追擊時遭到了耶律休哥的頑強抵抗,只得退回,遼軍免於全軍覆沒。
980年的三月,滿城決戰的第二年,遼軍開始和宋軍交戰。遼軍十萬重兵圍攻雁門(今山西雁門關),宋的代州刺史楊業領兵大敗遼軍於雁門之北。十月,遼景宗親自到了南京,領兵伐宋。先是圍攻瓦橋關(今河北雄縣舊南關),在宋軍救援時,被早有準備的耶律休哥擊敗。宋軍在守將張師的率領下想突圍而去。遼景宗親自督戰,耶律休哥也親自臨陣指揮,最後張師戰死,宋軍敗退回到城中。宋軍隔河與遼軍對峙,耶律休哥則率領精鋭騎兵強渡,過河與宋軍決戰,宋軍不敵大敗而退,遼軍又追到了鄚州(今河北任丘市),與宋軍再次決戰,宋軍損失很大,幾員戰將也被俘獲。遼軍也遭到重創,無法取勝,只好退兵。
在瓦橋關決戰之後兩年,982年的四五月間,遼景宗又一次親自領兵伐宋。這是第二次滿城之戰。最後被宋將崔延進打敗,只好退回。這是遼景宗和宋的最後一戰。 [7] 

耶律賢歷史評價

  • 遼史》:“遼興六十餘年,神冊、會同之間,日不暇給;天祿、應歷之君,不令其終;保寧而來,人人望治。以景宗之資,任人不疑,信賞必罰,若可與有為也。而竭國之力以助河東,破軍殺將,無救滅亡。雖一取償於宋,得不償失。知匡嗣之罪,數而不罰;善郭襲之諫,納而不用;沙門昭敏以左道亂德,寵以侍中。不亦惑乎? [9] 
  • 契丹國志》:景宗爰在弱齡,中遭多難,高秋搖落,理之自然。政非己出,不免牝雞之伺;祭則寡人,聽命椒塗之手。其得虛尊而擁號,幸矣。 [16] 

耶律賢軼事典故

景宗納諫
遼景宗在父親遼世宗被殺害時受到了驚嚇,得了一種類似於羊角風(癲癇)的病,身體一直不太好,嚴重時連馬都不能騎,但他依然喜歡射獵,這對他的身體健康有所損害,也耽誤了朝政。時任南院樞密使兼政事令郭襲上書勸諫説:“從前,唐高祖喜歡打獵,蘇世長勸他説,打獵不足百天,是不算取樂的,唐高祖當天就不打獵了,因此,歷史上人們稱頌唐高祖意志堅定、懂得剋制的美德。懷念當初祖先們艱苦創業,修養德行,施行政令,勤勉而不懈怠。陛下您繼承王位,每年的糧食雖然豐收,但殘敗的局面還沒得到收拾,敵寇和叛賊還沒有消滅。現在正應當警惕小心、修身反省,以作長遠的打算。我聽説您毫無節制地出遊打獵,比往日更頻繁。萬一出現車馬顛覆的事故,將來後悔還來得及嗎?況且南邊有強大的敵人伺機而動,他們聽説您出遊打獵,怎能不產生非分之想呢!我希望陛下您節制捕獵禽獸及狂歡飲酒的樂事。多為百姓和國家着想。”遼景宗覺得郭襲所諫之言很有道理,就積極採納了,並賜給郭襲協贊功臣的稱號。 [1] 

耶律賢人際關係

耶律賢先世

耶律賢父母

耶律賢后妃

  • 皇后
承天皇太后蕭綽
  • 妃子
渤海妃某氏

耶律賢子女

  • 兒子
第一子,遼聖宗耶律隆緒,母承天皇太后蕭綽
第二子,梁王耶律隆慶,母承天皇太后蕭綽。
第三子,楚王耶律隆祐,母承天皇太后蕭綽。
第四子,耶律藥師奴,又名耶律韓八,早夭,葬王子院,一説他就是宋朝方面史料記載的耶律鄭哥
耶律鄭哥,八月早夭,《遼史 [10]  未載,見於宋朝《續資治通鑑長編》。但《遼史》所記景宗第四子耶律藥師奴亦為早夭,但生母不詳。
【注:另據《續資治通鑑長編》,早夭的耶律鄭哥可能為承天皇太后蕭綽所生第四子 [11] 
  • 女兒
第一女,耶律淑哥,母渤海妃。不知何故,無公主封號,乾亨二年(980年),下嫁北漢歸附的盧俊。統和元年(983年)六月,耶律淑哥與駙馬都尉盧俊不諧,上表請離婚,十月,改嫁給了蕭神奴。
第二女,耶律觀音女,母承天皇太后蕭綽。《遼史》 [12]  記名為“觀音女”,另説為“燕哥” [11]  ,封齊國公主,嫁蕭綽堂弟蕭繼先
第三女,耶律長壽女,母承天皇太后蕭綽。《遼史》 [12]  記名為“長壽女”,另説為“長壽奴” [11]  ,封衞國公主,下嫁宰相蕭排押
第四女,耶律延壽女,母承天皇太后蕭綽。《遼史》 [12]  記名為“延壽女”,另説為“延壽奴” [11]  ,封越國公主,下嫁宰相蕭排押蕭恆德

耶律賢影視形象

1995年電影《大遼太后》:王志華 飾演耶律賢 [17] 
2020年古裝傳奇愛情劇《燕雲台》:經超 飾演耶律賢 [13] 
參考資料
  • 1.    遼代歷史廉政故事·人物篇(二) 遼景宗納諫  .內蒙古紀委監委網站[引用日期2023-05-06]
  • 2.    《遼史》卷八、卷九 本紀第八、第九:景宗孝成康靖皇帝,諱賢,字賢寧,小字明扆。世宗皇帝第二子,母曰懷節皇后蕭氏。
  • 3.    《遼史》卷八、卷九 本紀第八、第九:應歷十九年春二月戊辰,入見,穆宗曰:“吾兒已成人,可付以政。”己巳,穆宗遇弒,帝率飛龍使女裏、侍中蕭思温、南院樞密使高勳率甲騎千人馳赴。黎明,至行在,哭之慟。羣臣勸進,遂即皇帝位於柩前。
  • 4.    《遼史》卷八、卷九 本紀第八、第九:三年春正月甲寅,右夷離畢奚底遣人獻敵烈俘,詔賜有功將士。庚申,置登聞鼓院。
  • 5.    遼史·景宗紀下:乾亨四年九月庚子,幸雲州。甲辰,獵於祥古山,帝不豫。壬子,次焦山,崩於行在。年三十五,在位十三年。遺詔梁王隆緒嗣位,軍國大事聽皇后命。統和元年正月壬戌,上尊諡孝成皇帝,廟號景宗。重熙二十一年,加諡孝成康靖皇帝。
  • 6.    試論遼承天后的文治武功  .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1988-03[引用日期2019-06-16]
  • 7.    李桂芝.遼金簡史.福建:福建大學出版社,1996
  • 8.    2015遼寧發現:醫巫閭山遼代帝陵現蹤  .中國社會科學網.2016年01月26日[引用日期2018-03-02]
  • 9.    卷九 本紀第九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12-18]
  • 10.    《遼史 第六十四卷 表第二》
  • 11.    《續資治通鑑長編 卷五十五》(鹹平六年秋七月)己酉,契丹供奉官李信來歸。信言其國中事雲:“戎主之父明記,號景宗,後蕭氏,挾力宰相之女,凡四子:長名隆緒,即戎主;次名贊,偽封梁王,今年三十一;次名高七,偽封□王,年二十五;次名鄭哥,八月而夭。女三人:長曰燕哥,年三十四,適蕭氏弟北宰相留住哥,偽署駙馬都尉;次曰長壽奴,年二十九,適蕭氏侄東京留守悖野;次曰延壽奴,年二十七,適悖野母弟肯頭。延壽奴出獵,為鹿所觸死,蕭氏即縊殺肯頭以殉葬。
  • 12.    《遼史 第六十五卷 表第三》
  • 13.    燕雲台 的全部演職員  .豆瓣[引用日期2020-11-06]
  • 14.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十:初,兀欲與妻同日遇害,明記年九歲,有以氈束之,藏於積薪中,由是得免。及即位,嬰風疾,國事皆燕燕決之。
  • 15.    《遼史 卷四十一 志第十一》:望雲縣。本望雲川地。景宗於此建潛邸,因而成井肆。穆宗崩,景宗入紹國統,號御莊。後置望雲縣,直隸彰愍宮,附庸於此。在州東北二百六十里。户一千。
  • 16.    《契丹國志》卷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10-23]
  • 17.    大遼太后  .Mtime時光網[引用日期2024-03-13]
  • 18.    高文德主編;盧勳,史金波,白濱等副主編.中國少數民族史大辭典.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第1302頁
  • 19.    景宗耶律賢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23-08-2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