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朱厚熜

鎖定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 [104]  ),號堯齋、雷軒、天池釣叟 [105]  ,生於湖廣安陸州(今湖北鍾祥),明憲宗朱見深之孫、明孝宗朱祐樘之侄、興獻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 [86]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駕崩,無子繼位,按照“兄終弟及”的祖訓,時年14歲的興王世子朱厚熜承統,年號“嘉靖”。即位不久,朱厚熜圍繞其生父興獻王的尊稱和祀典問題掀起了史稱“大禮議”的政治事件。後朱厚熜為了緩和社會矛盾,採取釐革宿弊、振興綱紀等改革措施,下令退還一些被侵佔的民田,汰除軍校匠役10萬餘人,史稱“嘉靖新政”,得到朝野上下的擁護。但朱厚熜後期迷信方士、浪費民力的行為,不僅使“新政”未能徹底實施,反使國勢日趨沒落,政治和經濟都出現了深刻危機。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發生了“壬寅宮變”,朱厚熜幾乎死於宮女之手。此後的朱厚熜迷信道教,祈求長生不老,長期不視朝,由嚴嵩執掌大權 [86-87]  。同時蒙古俺答汗長年寇邊,甚至於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兵臨北京城下,史稱“庚戌之變 [88-89] 倭寇也侵略東南沿海。“南倭北虜”始終困擾着嘉靖一朝,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1567年1月23日) [104]  ,朱厚熜於乾清宮去世,在位四十五年,享年六十歲。廟號“世宗”,諡號“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 [90]  ,葬於北京十三陵永陵
全    名
朱厚熜
別    名
萬壽帝君
天池釣叟、雷軒、堯齋
諡    號
欽天履道英毅聖神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
封    號
興王世子、興王(即位前) [2] 
廟    號
世宗
年    號
嘉靖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安陸州鍾祥縣(位於今湖北省鍾祥市) [1] 
出生日期
1507年9月16日(正德二年八月初十日)
逝世日期
1567年1月23日(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
逝世地
北京紫禁城乾清宮
陵    墓
永陵
安葬地
北京市昌平區萬壽山內
在位時間
1521年 至 1567年
前    任
朱厚照(明武宗) [3] 
繼    任
朱載坖(明穆宗)
主要成就
取得大禮議的勝利,推行嘉靖新政,抗擊倭寇
主要作品
送毛伯温
敬一箴
火警或問

朱厚熜人物生平

朱厚熜早期經歷

正德二年(1507年)9月16日,朱厚熜出生於湖廣安陸(今湖北省鍾祥市)的興王府。他的父親朱祐杬是明憲宗第四子,朱厚熜是興獻王朱祐杬次子。興王朱祐杬於成化二十三年七月十一日(1487年7月30日)受封興王。朱厚熜的母親蔣氏是北京中兵馬指揮使(追封玉田伯)蔣斅的女兒。弘治五年(1492年),孝宗朱祐樘將蔣氏御賜給興王朱祐杬當王妃,併為他主持了大婚。 [4]  弘治七年九月十八日(1494年10月16日),興王朱祐杬夫婦就藩湖廣安陸州(今湖北省鍾祥市)。弘治十三年(1500年),朱祐杬長子朱厚熙出生,但五日後即殤。
朱厚熜幼時就聰敏過人,他父親教他讀詩幾次後就能準確背誦。稍大以後在父親的指導下學習古籍,通《孝經》《大學》及修身齊家治國之道。不僅如此,他父親還讓他參加王府的祭祀和典禮,因此他很小的時候便熟悉了各種禮儀和規範。
正德十四年六月十七日(1519年7月13日),朱祐杬薨,享年四十四歲,得諡“獻”,稱興獻王,以親王規制葬於鍾祥市東北的松林山(嘉靖十年敕封為純德山)。 [5]  年僅十二歲的朱厚熜在長史袁宗皋的輔佐下,以興王世子的身份接管王府。 [2] 

朱厚熜議禮之爭

正德十六年三月十四日(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駕崩。由於明武宗沒有子嗣,在其彌留之際,首輔楊廷和預料到之後的繼承人問題,他援引《皇明祖訓》中“兄終弟及”的原則,在武宗駕崩後當天,楊廷和讓司禮監請太后懿旨,正式宣佈朱厚熜為皇帝繼承人。 [6] 
明世宗坐像軸 明世宗坐像軸
正德十六年三月十六(1521年4月22日),朝廷遣太監谷大用、韋彬、張錦大學士梁儲、定國公徐光祚、駙馬都尉崔元禮部尚書毛澄內閣擬定的明武宗遺詔前往安陸興王邸迎朱厚熜。 [3]  朱厚熜以興王的身份接見了使團並接受了太后的詔書,在王府接受諸臣行禮,隨後同使團前往京師。在朱厚熜及使團到達北京城外的良鄉時,雙方發生了第一輪衝突。禮臣建議朱厚熜尊孝宗為皇考,改稱興獻王為皇叔父,援引北宋程頤濮王禮的先例向朱厚熜進言,朱厚熜不允。 [7]  根據朝廷禮官建議,請朱厚熜以皇太子的禮儀繼承皇位。但朱厚熜並不接受,他對其右長史袁宗皋説:“遺詔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大學士楊廷和等請求朱厚熜聽從禮臣所出具的禮儀,由東安門入居文華殿,擇日登極,朱厚熜不同意。雙方互不妥協,最後由皇太后令羣臣上箋勸進,朱厚熜在郊外受箋,從大明門入,隨即在奉天殿即位。 [8]  明世宗入京後,初擬定年號為“紹治”,世宗未用,擬定年號為“嘉靖”。
正德十六年四月二十一日(1521年5月27日),朱厚熜正式即皇帝位 [72]  ,次年改元嘉靖。明世宗繼位不久,即命禮臣一起商議興獻王的封號。與楊廷和毛澄為首的武宗舊臣們之間關於以誰為皇考(即宗法意義上的父親),以及明世宗生父尊號的皇統問題發生了長達三年半的禮儀之爭,史稱“大禮議”。七月,進士張璁進言,請求明世宗“繼統繼嗣”,請求尊崇生父,立興獻王廟於京師,明世宗命廷臣集議。楊廷和等抗疏力爭,明世宗都不允許。明世宗不顧朝臣反對,於十月追尊生父興獻王為興獻帝,祖母憲宗貴妃邵氏為皇太后,母妃慈孝獻皇后為興獻後。 [9]  嘉靖元年(1522年)正月明世宗命稱孝宗為皇考,慈壽皇太后為聖母,興獻帝后為本生父母。 [10]  此事一直到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興獻帝被追尊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聖恭簡敬文獻皇帝”,並將興獻帝的牌位升袝太廟,排序在明武宗之上,改興獻王墓為顯陵,大禮議事件至此以明世宗的勝利最終結束。 [11] 

朱厚熜力革時弊

明世宗繼位,就釐清明武宗在位時期的一系列弊政,政治上出現了清明的態勢。重新錄用正德年間因為直言進諫而獲罪不用的諸臣,將明年的田租減半,自正德十五年以前未交的賦税盡數豁免。 [12]  正德十六年(1521年)五月,罷大理銀礦。於同月誅殺錢寧,六月誅殺江彬。釋放內苑的珍禽異獸,令之後不得進獻。 [13] 
政治上,明世宗繼位後勤於政務,整頓朝綱,推行新政。裁抑司禮監的權力,撤廢鎮守太監,嚴肅監察制度,嚴分廠衞法司職權。重視任用張璁夏言等賢臣,他吸取了前朝宦官當權亂政的教訓,對宦官嚴加管束,中央集權得到復興和加強,使朝政為之一新。明世宗也比較注意以人品和才幹選拔官員。他多次降旨,要兩京大臣、科道及在外撫按官詢訪賢才,明世宗表示:“如果有才識優異堪當重任的,應當不拘資格,從公舉薦,吏部如果遇到空缺,也應當酌情簡用,不許避嫌推託。” [14]  明世宗對外戚世襲封爵的制度作了變革,併成為永制。嘉靖八年(1529年),吏部方獻夫奏稱:“明仁宗洪熙以來,開始封賜外戚,其後外戚一門出現很多權貴,他們的爵位大多世襲相傳。”故而有大臣建議明世宗開始實行:已經封爵的貴戚只令其一人終身,其子孫不得再承襲爵位。今後皇親、駙馬,都不得再請求冊封爵位。這項制度經世宗裁定後成為永制,即便是世宗之母蔣太后的孃家及其妻陳皇后的孃家亦不準承襲世爵。
經濟上,明世宗嚴懲貪贓枉法,勘查皇莊和勳戚莊園,還田於民。明朝從弘治到正德,間或有人提到土地失額的嚴重性,但尚未引起朝野普遍的注意和討論。嘉靖八年(1529年),霍韜奉命修會典。他指出,從洪武到弘治,天下田畝已減強半。嘉靖時期,在一些地區不同程度地實行了賦役制度改革。嘉靖九年(1530年),桂萼在入參機務期間,曾上疏建策清查新增田地及編審徭役。明世宗批准施行。這次改革,因次年桂萼因病乞休歸裏而未能進一步展開。而桂萼所開創的將税糧與徭役各審定交銀若干,統一徵收,以求均平的“一條鞭法”的改革效果是顯著的,為後世的賦役制度改革提供了借鑑。
文化上,明世宗即位後馬上整肅科舉制度,來確保選舉的良性發展;倡行三途並用,激勵士氣;整頓學政,來強化學校教育功能。改正孔子稱號和典祀。明世宗執政前期,“資本主義”開始萌芽,文化和科技空前繁榮,優秀文學作品和傑出人物大量湧現,史稱“天下翕然稱治” [15]  。但是及至明世宗中年,邊防費用日益增加,加上世宗大興土木、迷信禱祀,導致皇帑日益削減。各個行業凋敝衰落,甚至變賣寺田,收贖軍罪,尚且不能滿足國家的財政需要,可見財政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朱厚熜崇道亂政

明世宗執政中期,朝政日漸腐化,由於國家承平日久,明世宗逐步喪失進取精神,日益腐化,濫用民力大事興建, [16]  議大禮的成功,使世宗獲得在宗法上的正統地位;與此同時,他還要藉助道教來神化自己。 [17]  而且明世宗迷信方士、尊崇道教,好長生不老之術,方士、道士們利用明世宗夢想長生不死和靈瑞現象的迷信,屢行詐騙之術,愚弄明世宗,使每年不斷修設齋醮,造成巨大的靡費。 [18] 
明世宗一改諸帝佛、道兼崇的習慣,而專奉道教,壓制佛教。他對道教的崇信主要是迷信其齋醮方術,同時為了神化自己,他還為自己和父母加封道號 [17]  隨着楊廷和的去職和大禮議的升級,明世宗的崇道活動也隨之升温。齋醮的內容自祈雨雪、禳旱澇、祛病除災以至求嗣延年,抗倭御虜幾乎無所不有。他還賜給入直大臣道教冠服,百官齋醮時,派御史糾儀,派親信察其不虔者。世宗對道教方術十分迷信,道士邵元節陶仲文皆以祈禳祓除獲幸,寵遇不衰。段朝用以燒煉術進,胡大順呂祖“三元大丹”進,其他以丹法秘書進者不可勝數,往往以此瞬息寶貴。明世宗還仿效宋徽宗故事,為自己和父母加封道號,直接神化自己。其父為“三天金闋無上玉堂都仙法主玄元道德哲慧聖尊開真仁化大帝,母為”三天金闋無上玉堂總仙法主玄元道德哲慧聖母天后掌仙妙化元君”,自號“靈霄上清統雷元陽妙一飛玄真君”,後加號“九天弘教普濟生靈掌陰陽功過大道思仁紫極仙翁—陽真人元虛玄應開化伏魔忠孝帝君”,再加號“太上大羅天仙總掌五雷大真人玄都境萬壽帝君”。又自號“雷軒”,“天池釣叟”。 [19] 
嘉靖十九年(1540年),太僕卿楊最以諫監國議且直言求仙之荒謬,“杖死。廷臣震懾,大臣爭諂媚取容,神仙禱祀日亟”,在明世宗的高壓下,直諫之風漸息,一時“諂風滔天”。史稱“古今獻詩頌聖者……惟世宗朝最為繁夥”。 [20]  可見明世宗對得寵的道士多賜以高官厚爵,百官的榮辱進退也往往取決於是否虔心奉道;對於直言批評朝政得失的官員,則殘酷打擊。 [21]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十幾個宮女以楊金英為首,決心要害死明世宗,後失敗,史稱“壬寅宮變”。 [22]  事後,明世宗便搬到西苑的萬壽宮,不敢住在紫禁城的寢宮裏。宮婢之變後,明世宗把轉危為安歸功於事玄之效,更加熱衷於齋醮祈禱。他躬服道教衣冠,“以為祈天永命之事”;后妃宮嬪“皆羽衣黃冠,誦法符咒,無間晝夜寒暑”。 [23] 

朱厚熜內憂外患

嘉靖晚期,邊事廢弛,吞沒軍餉,倭患漸起。在嘉靖年間,“南倭北虜”始終是明朝的禍患。各地也爆發多起民變。此時東南沿海工商業發展起來,而海禁依然厲行,沿海民眾和王直集團與朝廷的鬥爭非常引人注目。嘉靖二年(1523年)爆發了“爭貢之役”,此後沿海治安多次陷入危機,明朝遂宣佈中斷一切貿易。 [24]  期望以圍堵的政策來減輕倭寇的威脅,但也斷絕許多貿易產業鏈相關從業人員的生計,致使貿易地下化,商業糾紛無從解決,遂轉成武力報復,倭寇之亂不減反增,造成“嘉靖倭亂”。
嘉靖三年(1524年),以後爆發多起大同兵變,嘉靖十四年(1535年)爆發遼東兵變,又發生廣寧兵亂。 [25]  在長城以北,蒙古韃靼部首領俺答汗不斷寇邊,兵力動輒數萬,甚至數十萬,明王朝的腐敗軍隊根本抵擋不住蒙古的騎兵。嘉靖十九年(1540年)正月,吉囊襲擾大同,殺明朝指揮周岐。 [26]  六月,瓦剌部襲擾邊塞。七月,吉囊入寇萬全右衞,總兵官白爵在宣平迎擊,將其擊敗。 [27]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春,俺答多次入塞襲擾。八月,俺答汗進犯延綏。十月,朵顏入寇,殺守備陳舜。 [28]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俺答稱汗,遣使議和並求通貢,明世宗屢次拒絕。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明朝政府首次把王直集團騷擾沿海地區稱為“倭人入寇”。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六月,為武力逼迫明世宗答應互市,俺答率軍犯大同,總兵官張達和副總兵林椿皆戰死。 [29]  因賄賂嚴嵩嚴世蕃而任宣大總兵的仇鸞惶懼無策,以重金賄賂俺答,使移寇他塞,勿犯大同。八月,俺答移兵東去,八月十四日,入古北口,殺掠懷柔﹑順義吏民無數,明軍一觸即潰,俺答長驅入內地,營於潞河東二十里之孤山(今通州東北)、汝口等處,京師戒嚴。 [30]  明世宗急集兵民及四方應舉武生守城,並飛檄召諸鎮兵勤王。 [31]  俺答兵在城外自由焚掠,凡騷擾八日,於飽掠之後,得到明朝通貢的允諾,仍由古北口退去,史稱“庚戌之變”。事後,嚴嵩又殺執行他的命令的兵部尚書丁汝夔以塞責。俺答以武力成功逼使明世宗答應開市,但北部邊境薊遼地區的滋擾直到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方消停。
葡萄牙人於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取得入居澳門的特權。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來自日本的僅有53人的倭寇從浙江紹興上虞縣登岸的,洗劫浙、皖、蘇三省,攻掠蕪湖、太平等州縣二十餘處,直逼留都南京城下, [32]  橫行80餘日,殺死殺傷官兵四五千人。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爆發振武營兵變 [33-34]  嘉靖四十年(1561年),戚繼光戚家軍等在台州九戰九捷,殲入寇台州之敵。此後,戚、俞聯合,基本肅清福建浙江倭寇。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戚繼光與俞大猷二軍配合,擊滅盤踞在廣東、南澳的倭寇,東南沿海的倭寇最後蕩平。

朱厚熜閣臣紛爭

徐階 徐階
嘉靖中後期,明世宗寵信奸臣嚴嵩,造成了很大的惡劣影響。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明世宗提拔年過六十的嚴嵩入閣,加少傅兼太子太師謹身殿大學士,後改少師、華蓋殿大學士。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嚴嵩誣害夏言,明世宗準其再任內閣首輔,因而嚴嵩專擅國政近十五年之久。明世宗崇道齋醮追求長生來説,嚴嵩為了媚上,他還是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管花多大的人力、財力、物力,都在所不惜。其中單是營建,齋宮秘殿並時而興,工場二三十處,役匠數萬人,軍稱之,歲費二三百。經費不敷,乃令臣民獻助;獻助不已,復行開納,勞民傷財,視武宗過之。當時明王朝的太倉歲入只有二百萬兩,而齋宮秘殿等的營建,歲費竟至二三百萬,這是一個多麼驚人的數字。對此,嚴嵩實難辭其咎。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嚴嵩相繼除去了政敵夏言仇鸞,朝中一時無與匹敵,但他深知世宗對大臣的猜忌心理,為了保住他的權位,他對所有彈劾他的官僚都施以殘酷的打擊,輕者去之,重者致死。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在沒有確立太子的情況下,明世宗安排裕王朱載坖(即後來的穆宗)、景王朱載圳婚事,詔於各府舉行婚禮。
嘉靖四十年(1561年),明世宗居住的永壽宮發生火災,明世宗暫時住到了玉熙殿,但是這裏地方太小,於是明世宗想營建新宮殿。他問嚴嵩的意見,嚴嵩請求他到南宮居住,因南宮為明英宗為太上皇時所居住的處所,所以明世宗很不樂意。然後問徐階,徐階請求重修永壽宮。後來由他主持建造成萬壽宮,明世宗搬了進去。徐階因此加封少師,兼支尚書俸,而嚴嵩漸漸被皇帝冷落。 [35]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鄒應龍告發嚴嵩父子,明世宗下令逮捕嚴世蕃,勒令嚴嵩退休,徐階則取代嚴嵩為首輔。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三月,嚴世蕃被殺。

朱厚熜晚年去世

隨着明世宗年齡增大加之長期服用有砒霜,水銀,雄黃,硃砂的丹藥,明世宗的身體每況愈下。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正月,方士王金等偽造《諸品仙方》《養老新書》,制長生妙藥獻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二月,户部主事海瑞上《治安疏》,嚴厲批評明世宗妄想長生,無父子、君臣、夫婦之情,稱“天下人不直陛下久矣”,又稱如皇帝“一旦翻然悔悟,日御正朝,與宰相、侍從、言官講求天下利害,洗數十年之積誤,置身於堯、舜、禹、湯、文、武之間”,“天下何憂不治,萬事何憂不理,此在陛下一振作間而已”。明世宗大怒,命左右“趣執之,無使得遁”,司禮監掌印太監黃錦在旁説:“此人素有痴名。聞其上疏時,自知觸忤當死,市一棺,訣妻子,待罪於朝,僮僕亦奔散無留者,是不遁也。”明世宗默然,留中不發數月,海瑞下錦衣衞獄。 [36]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十四日,明世宗去世於乾清宮,年60歲。明世宗去世後,遺詔裕王朱載坖繼位,改元隆慶。奉先帝世宗皇帝遺詔,“存者召用,歿者恤錄,見監者即先釋放復職”。廟號世宗,諡號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葬北京昌平永陵 [37] 

朱厚熜為政舉措

朱厚熜政治

  • 加強集權
對於文官集團,明世宗通過大禮儀之爭為其父母爭名,加強皇權,打擊文官勢力,迅速擺脱了楊廷和的控制。重新建立了嘉靖初期政壇新的人事格局。整頓翰林院各項積弊,為了提高內閣大學士的行政能力,讓內閣有了密奏專權,看似是權力提升,但幾任內閣大臣都被他牢牢的捏在手裏。
明世宗時期任用的官員
宰輔
將領
宦官
黃錦:初任朱厚熜伴讀。世宗期間掌司禮監、東廠。稱其為“黃伴”,頗受信任。權勢強大,但能自我約束的一個太監。
孫洪:御馬監太監。成化十三年入宮。此人清廉奉公。
畢雲:提督東廠。辦事清廉、勤勞謹慎。
孫彬:內官監太監。此人好學,善於楷書。
  • 抑制宦官
明世宗從正德朝接受的最主要的教訓就是防止宦官權力的膨脹。他撤回天下鎮守內臣,基本不曾再設;宦官犯罪,則鞭撻至死,陳屍示戒。這並不是説宦官在政治舞台上喪失了作用。在某些問題上,甚至於對輔臣的評價,世宗都仍受到宦官的影響。嚴嵩與夏言的鬥爭,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由宦官所進之言決定勝負的。
  • 整頓吏治
明世宗也比較注意以人品和才幹選拔官員。他多次降旨,要兩京大臣、科道及在外撫按官詢訪賢才,明世宗表示:“如果有才識優異堪當重任的,應當不拘資格,從公舉薦,吏部如果遇到空缺,也應當酌情簡用,不許避嫌推託。”多年以後,明世宗懊喪地對徐階説:“選賢用人以堯舜和太祖做的最好,像嚴嵩這樣的官員是朕親自簡拔的,竟然沒有才能到如此地步。”應當説,明世宗是努力按照他的賢能的標準去任用人才的。
明世宗整頓朝綱還包括整頓朝儀。某御史彈劾某官員在奏事時咳嗽失儀,世宗認為,此人並非故意不敬,可以不追究。同時,他又説了“近來屢次下旨禁肅朝儀,廷臣有許多故意失態的”。禁城內不許吐唾,明初有規定。世宗把這一條提到禁肅朝儀的高度。
  • 限制外戚
明世宗和張璁方獻夫在革除外戚世封的問題上也達到了共識,下令永遠廢除此制。嘉靖八年(1529年),吏部方獻夫奏稱:“明仁宗洪熙以來,開始封賜外戚,其後外戚一門出現很多權貴,他們的爵位大多世襲相傳。”故而有大臣建議明世宗開始實行:已經封爵的貴戚只令其一人終身,其子孫不得再承襲爵位。今後皇親、駙馬,都不得再請求冊封爵位。這項制度經世宗裁定後成為永制,即便是世宗之母蔣太后的孃家及陳皇后的孃家亦不準承襲世爵。
明通鑑》編纂者説:“安昌伯錢維圻卒,其庶兄維垣請嗣爵,下吏部議。尚書方獻夫等言:‘外戚之封,不當世及。’歷引漢、唐、宋事以證。璁以為然,力主之。上善其言,詔:”自今外戚封爵者,但終其身,毋得請襲。’自是,外戚遂永絕世封。” [38] 
  • 改革科舉
明世宗繼位後,張璁認為科舉考試在當時存在着兩大弊端,即應試文體不正和主考官不得其人,並認為這是改革科舉制度的突破口。為此,張璁提出了兩大對策,一是考試文體務必要平實爾雅,裁約就正。進行説理,一定要極盡事物的原理;議論事務,必須要通曉經濟天下的道理。如果不是這樣,必然不可用。二是各省鄉試主考官應訪查舉薦翰林、科道、部屬等有學識有人品的人,另外派遣二人為考官;在兩京進行鄉試的除了命題的主考官外,增添京官兩三人作為分考,以及時彌補主考之所不及。一定要嚴敕各御史一同參加考試選拔,以保證選取的都是有真才實學之人,遏制私自舉薦的風氣”。對此改革主張,明世宗予以全力支持。他要求禮部按照張璁的提議,選擇學行兼優的京官或進士,每省派出二人,前去監察考試,但不得參與內部決定;兩京鄉試除了主考外,五經房仍然各加科、部官一員。派遣京官主考各省鄉試,以維護考試的嚴肅性,這在明代歷史上尚屬首次。
嘉靖七年(1528年),明朝正式推行這一重大舉措,如工科給事中陸粲、兵部郎中華鑰前往浙江,禮部郎中丘其仁、國子監博士王庭前往山西,吏部主事王激、大理寺評事餘前往廣東,户部主事王嘉賓、行人李仁前往陝西。主考順天府鄉試的春坊右庶子韓邦奇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對這一改革措施予以積極的肯定。他説:“當今聖上關注科考之事,對科場把握非常嚴格。”此次鄉試因按張璁所定新制舉行,故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次年(1529年),張璁在閲完會試試卷後,對從各地鄉試選拔的三千七百多人的考卷文風的嶄新變化深表滿意,並大加讚賞。張璁認為:“如今文人有如此大的成績,都是因為當今聖上的決策正確。”在明世宗親自批完廷試考卷之後而排列名次時,世宗並不以己意而定,而是要求張璁等人從公論定。
  • 宗室管理
明朝宗室世代承襲,只享受優厚的待遇,但卻無所事事,成為由朝廷供養的一羣寄生階層。隨着時間的推移,宗室人數不斷擴大,朝廷的負擔也就日益加重。面對嚴重的“宗藩”問題,明世宗採取一系列措施,企圖予以解決。其中收效較為顯著的是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頒佈實行的《宗藩條例》。它一方面限制諸王宗藩的請封活動,另一方面減少親王的祿米,規定了數十條具體條款。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宗室貴族勢力的膨脹,略為減輕了朝廷的財政負擔。
  • 擴建北京
北京永定門 北京永定門
嘉靖初年,明世宗在四郊新建了地壇日壇月壇。他將敬萬神的天壇改為只敬天神,並興建地壇、日壇、月壇,整個北京城被放置於一幅八卦圖之中:南側為天屬乾卦,北側為地屬坤卦,東側為日屬離卦,西側為月屬坎卦。痴迷於道教的嘉靖還在皇城內大規模營造道教宮觀,遺憾的是絕大多數宮觀沒有保存到今天,如位於今天中海以西的國務院機關辦公地,就曾經是明世宗興建的一組稱為“大光明殿”的道教建築羣。 [39]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明世宗又決定利用元大都土城遺址,四面環繞修築京城外郭城。最初規劃的外城長七十里,東西十七里,南北十八里,設城門十一座、敵台一百七十六座,西直門外和通惠河設置水閘兩處,其他低窪地帶設置水關八處。由於工期浩大,在嚴嵩的建議下改為先修築南面,將正陽門外的大片繁華市區包入,得到明世宗的許可。後因用兵頻繁,再加上1557年紫禁城大火災後將財力物力集中於宮殿的重建,因此外城一直沒有再築。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增築外城各城門的甕城。

朱厚熜軍事

  • 鞏固海防
嘉靖中期以後,東南沿海海賊,倭寇活動更加猖獗,衞所海防體制無法應對嚴重的局勢,軍事改革勢在必行,戚繼光,俞大猷等先後招募,編練新軍,在沿海建立水寨,打擊倭寇。隨着浙、閩等剿倭的軍事勝利,自嘉靖中後直至萬曆初年,倭寇自閩突入潮、揭,與當地海寇吳平,許棟海盜等勾結,進攻潮州、揭陽、蓬州、新安、廣海、雙魚、雷州等南海沿岸衞所,盤踞海島,流毒海濱,南海地區成為海患發生的重點區域。在平定海患過程中,總督等廣東官員逐漸認識到,如果朝廷集中兵力圍剿,倭寇,海盜可以平定,但這種依靠臨時徵集省內外大軍的征剿用兵方略,是權宜之計,難以保證沿海長治久安。 [75] 
嘉靖十五年(1536年),總督錢如京根據海防形勢奏請,將原設在廣州的巡視海道副使(以都指揮體統行事)復設於南頭,巡視全省海防。吳桂芳於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任兩廣總督,即設總兵府衙門於潮州,調動狼土勁兵四萬五千名,福兵一萬五千名,以伸威營總兵俞大猷為帥,與倭寇相持兩月,大破敵軍。 [74]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總督吳桂芳奏請設南頭海防參將府。南頭參將兼理潮惠,統管省城以東海防.同時為加強閩廣交界處海防力量,防止倭寇,流賊從潮州,南澳島之間的海峽航道自閩突入廣東沿海,"又會請添設守備一員,領兵一千二百名駐紮潮州柘林,以嚴東界門屏之守"。 [73] 
  • 東南抗倭
在東南沿海,海防十分空虛,一些重要地段的士兵僅有原額的三分之一,戰船十存一二。致使日本海盜大舉進犯。僅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以後的三四年間,江浙軍民被倭寇殺害的就有數十萬人。所以,明世宗在位的四十多年間,是東南沿海倭患最為嚴重的時期。最後東南沿海的抗倭鬥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並湧現了胡宗憲戚繼光俞大猷等著名抗倭將領,成功捍衞了帝國海疆安定,有力打擊和撲滅了倭寇侵擾和海盜瘋狂掠奪行為。

朱厚熜民族

明世宗時期,俺答幾次要求通貢、互市。遭致世宗拒絕,遊牧經濟對農耕經濟的需求致使明蒙關係不斷惡化,明朝邊患問題不斷。 [40]  嘉靖年間,蒙古族在其首領俺答的率領下頻繁入掠,給明王朝的北部邊防造成了巨大的壓力,進而釀成明代北邊危機的第二次高潮——庚戌之變,並且終嘉靖一朝,北部邊防一直處於刀光劍影的戰爭狀態。 [41] 

朱厚熜經濟

明世宗在位45年中,減免賦税、賑濟災荒100餘次。明世宗曾親自到南郊耕田勵農,皇后親自到北郊養蠶,並舉行了盛大的儀式,嬪妃、宮女們都參加了。
在嘉靖年間,貿易市場發展了,税務在國計民生中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服匠役的勞動力可以用銀兩抵換,這是低級形態的勞動市場。
但商業的興盛,也激起包括皇帝及各級勳貴的貪慾。皇帝營建"大工"、皇族毀商霸產、一筆又一筆永不償還的巨大的"商欠"、以特權強權為後盾的官店、皇店、藩店、衞店、紳店的壟斷經營、強權"和買取物",以及對民間商業的重税盤剝,都對此時商業的繼續發展構成威脅和破壞。加之嘉靖嗣位以來政治形勢的惡化,以及"南倭北虜"的入侵與直接破壞,使得原本興盛活潑的商業,太為萎縮,商道淤塞,到嘉靖中後期,全面陷入衰敗的境地。 [42] 

朱厚熜文化

  • 變革祭禮
嘉靖時期對國家祭禮進行了全面的變革,旨在追崇其父興獻王,塑造帝系正統,為自己藩王入主大統“倫序當立”的合法性作禮義上的論證。祭禮改制伴隨着大批郊、廟等祭祀之所的建設,大興土木,勞民傷財;同時,祭禮改制也激起了官僚體制內部的權力之爭。可以説,嘉靖祭禮改制對當時政治、經濟產生了深刻影響。 [43] 
“大禮議”的過程中,出現了《大禮奏議》《大禮集議》《大禮纂要》《大禮要略》《大禮全書》《明倫大典》等緊扣議禮而進行的系列禮書編纂活動,從個人倡導到國家行為,最終《明倫大典》以國家政典的形式刊行,為“大禮議”進行了一次官方理論總結,成為打擊反對派、傳播“大禮”定論的工具,顯現出了朝內政爭與官方史學之間的特殊聯繫。 [44] 
  • 重錄《永樂大典》
明世宗繼位以來,將《永樂大典》作為必備的參考經典,並時常在朝廷上引用。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宮中火災,火勢危及文樓。火災之後,明世宗萌生了將《永樂大典》再抄一部副本另外保存的念頭。重錄副本直到隆慶元年(1567年)方告完成,與永樂正本的格式、裝幀完全一致。永樂正本移放到文淵閣,明亡之後下落不明。
  • 崇道禁佛
明世宗在歷史上以崇信道教而著名,是繼宋徽宗之後的又一位"道君皇帝"。明世宗君臣的宗教活動中,有一部分祈神和修省行為是為了消除或減輕自然災害。明世宗以救災為目的的宗教活動,使道教地位有所提高;也對朝中政治格局產生一些影響;還為整飭刑罰和吏治提供了契機。 [45]  與此同時,他禁絕佛教,對明代佛教、社會都產生了一定影響。 [46] 
  • 更定祀典
明世宗好標新立異,較少保守思想,強化君權、樹立“英主”形象,嘉靖九年開始進行以清理封建祭祀制度為主要內容的改正祀典活動。改天地合祀粼天地分祀,去掉孔子王號,恢復“至聖先師”稱號等一系列清理和改定的舉措陸續實施。雖然這些與政治、經濟改革關係極小,但卻是嘉靖皇帝敢於變更祖制的結果。
明世宗在改正祀典中,將朱元璋制定的關於天地合祀,孔子祀典等多項規定改動了。這無疑動搖了祖制不得變動的陳腐觀念,一定程度上為改革活動的開始清除了思想障礙。

朱厚熜歷史評價

朱厚熜史書評價

  • 《明世宗實錄》:
    • ①“上隆準修髯,威容若神,性明斷,多大略,識達治體。正德之末,政在權幸,盜賊蠭起,海內騷動。上方龍潛藩邸,深鑑其弊。及入踐大統,乃赫然發命,誅除鉅奸,革去鎮守內臣,清汰冗濫,諸凡弊政以次盡罷,海內欣欣,若更生焉。大禮議興,廷臣各以所聞見,曹[嘈]起而爭,其稱引陶(漢定陶王劉康、濮(宋濮王趙允讓故事者附麗尤眾。上覃思禮典,觀其會通,一以人倫天序為主,本而折衷於孔孟,然後羣疑煥然,徽稱宗祀之儀始定,禮官奔走受成事而已。嘗念國家太平百餘年,而禮文草創,未應古始,乃悉按三禮舊文,摘抉疑義。與時制不合者,自郊丘百神分合正配之位以及陵廟烝嘗、帝后耕蠶、先聖賢崇祀諸禮,皆約會經義,內斷於心,廩廩追三代而上之論者,謂明興以來,文治之盛,未始有也。博綜經史,尤深於《尚書》,殿亭榜額皆取《洪範》《無逸》字義名之,所著《敬一箴》《五箴注》及《欽天記頌》諸篇大抵淵源於虞廷之執中、伊訓之顧諟,而纂言屬意,直抒自得,往往有發前儒所未發者。初年勤於政治,每旦自問省兩宮、延見羣臣之外,退而惟思得失,孜孜以敬天恤民為務。或雨暘稍愆,則宵分露禱,深自譴責。貧民無告者,為設糜粥之,施藥療之。詔書數下,每言及有司酷刑苦役,上幹天和,一篇之中,必三致意焉。尤重邊防,四方有警,許所司以不時白奏,親自籌決。內則更營制、戢叛兵,將吏功罪,一切無所貸假。用能北障胡氛,南清海沴,妖民豪酋,旋發而殪,蓋實繇廟謨先定雲。親禮儒臣,平台召對,西苑賡歌,藹然如家人父子,然終不少藉以威福。羣臣中雖素貴有寵者,不敢以隱情疑事嘗試上前。……其他勳戚近侍,朝為肺腑,暮或譴誅,雨澤露而威風霆,雖四荒萬里之外,廓如也。上神功盛德,不可縷指。綜其始終大要,以嚴馭吏,以寬治民,以為經術為師,以法律為輔,以明作修內政,以安靜飭邊防,其於稽古考文之事,尤為備,而皆發之孝思,本之敬一,故功成制定,華裔卿向風,中興大業,視之列祖有光焉。享國四十餘年,追慕獻皇、獻後如一日,每遇時節忌辰,侍臣竊窺聖容慘怛,承享精虔,無不泣下者。晚年留意玄理,築齋宮於西內居之,乃宸衷惕然惓惓,以不聞外事為憂,批決顧問,日無停晷,故雖深居淵穆,而威柄不移。升遐一詔,悔艾尤深,真可謂神聖不世出之主矣。” [82] 
    • ②“躬秉聖資,出撫興運,鏟奸剔蠹,丕舉王綱,肇修人紀。立極建中,肇修人紀。凡諸大政令之因革,大典禮之製作,鹹稽謀於天,會通古今,經畫自心,毅然獨斷,一洗俗吏牽跡,經生守文之陋。……君臣奔走以受成,萬姓傾心而向化。卒之幽明協順,中外敉寧,聲教暨於交南,威靈於窮朔。蓋舉我太祖、成祖丕造之光烈而覲揚之,巍巍乎盛矣!” [83] 
  • 張廷玉等《明史》:世宗御極之初,力除一切弊政,天下翕然稱治。顧迭議大禮,輿論沸騰,倖臣假託,尋興大獄。夫天性至情,君親大義,追尊立廟,禮亦宜之;然升祔太廟,而躋於武宗之上,不已過乎!若其時紛紜多故,將疲於邊,賊訌於內,而崇尚道教,享祀弗經,營建繁興,府藏告匱,百餘年富庶治平之業,因以漸替。雖剪剔權奸,威柄在御,要亦中材之主也矣。 [47] 

朱厚熜名人評價

  • 河南道御史劉安:今明天子綜核於上,百執事振於下,叢蠹之弊,十去其九,所少者元氣耳。 [48] 
  • 黃光升昭代典則》:張孚敬奏革各省鎮守內臣及清勘皇親莊田,土官得行其志,黎庶得安其寢,天下鼓舞若更生,其功萬世不可泯也。 [106] 
  • 何喬遠名山藏》:勵精化理,湔濯海內觀聽,挈清政本,杜塞旁落,奮武揆文,網羅才實。至於稽古禮典,取次釐毖一切,創必表章,軼往憲來,赫然中興,多孚敬(張璁)所翼贊。 [49] 
    • ①昔漢文帝賢主也,賈誼猶痛哭流涕而言。非苛責也,以文帝性仁而近柔,雖有及民之美,將不免於怠廢,此誼所大慮也。陛下天資英斷,過漢文遠甚。然文帝能充其仁恕之性,節用愛人,使天下貫朽粟陳,幾致刑措。陛下則鋭精未久,妄念牽之而去,反剛明之質而誤用之。至謂遐舉可得,一意修真,竭民脂膏,濫興土木,二十餘年不視朝,法紀弛矣。數年推廣事例,名器濫矣。二王不相見,人以為薄於父子。以猜疑誹謗戮辱臣下,人以為薄於君臣。樂西苑而不返,人以為薄於夫婦。吏貪官橫,民不聊生,水旱無時,盜賊滋熾。陛下試思今日天下,為何如乎? [85] 
    • ②陛下之誤多矣,其大端在於齋醮。齋醮所以求長生也。自古聖賢垂訓,修身立命曰“順受其正”矣,未聞有所謂長生之説。堯、舜、禹、湯、文、武,聖之盛也,未能久世,下之亦未見方外士自漢、唐、宋至今存者。陛下受術於陶仲文,以師稱之。仲文則既死矣,彼不長生,而陛下何獨求之?至於仙桃天藥,怪妄尤甚。昔宋真宗得天書於乾祐山,孫奭曰:“天何言哉?豈有書也!”桃必採而後得,藥必制而後成。今無故獲此二物,是有足而行耶?曰天賜者,有手執而付之耶?此左右奸人,造為妄誕以欺陛下,而陛下誤信之,以為實然,過矣。 [85] 
  • 李樂:世宗皇帝繼統,年齡雖小,英斷夙成,待此輩不少假借。又得張公孚敬以正佐之,盡革各省鎮守內臣,司禮監不得干預章奏。往瑾時,公卿大臣相見,無敢抗禮,甚有拜伏者。自張公當國,司禮以下各監局巨璫,見公竦息敬畏,不敢並行並坐,至以“張爺”呼之,不動聲色,而潛消其驕悍之心。蓋自漢唐宋元以來,宦官斂戢,士氣得伸,國體尊嚴,未有如今日者,誠千載一時哉! [103] 
    • ①正德年間,政體紊亂。至世宗皇帝以聰明至聖入繼大統,將以前弊政一切改正,以復我祖宗之舊,正今日所當遵守者。 [107] 
    • ②世廟承正德羣奸亂政之後,又用威以振之,恢皇綱,飭法紀,而國家神氣為之再揚。 [108] 
    • ③世宗禁革外戚封爵,乃超世之見,同符二祖,非近代帝王所能彷彿其萬一者。
    • ④振耀前猷,茂恢令緒,德總百王,規摹萬世。以永凝佑命,啓昌期,曷有紀極! [109] 
    • ⑤臣等竊以為我皇上當英妙之齡,事事皆祗先猷,憲章烈祖。則太祖定製與世祖聖諭,正宜仰稽而效法者。 [110] 
    • ⑥世祖天縱聰明,繼統之後二十年間勵精圖治,孜孜問學,其英謨睿斷,誠有非前代帝王所能及者。 [111] 
    • ⑦乞敕下都察院,查照嘉靖初年所定憲綱事理,再加申飭,秉持公論,振揚風紀,以佐皇上明作勵精之治,庶體統正,朝廷尊,而下有法守矣。
  • 李維楨:世宗享國長久,本朝無兩,禮樂文章,燦焉興革。齋居數十年,圖迴天下於掌上,中外儼然如臨,其英主哉!如終則新都(楊廷和)、永嘉(張璁)、華亭(徐階)功大矣。吏治繁偽,兵政窳惰,民力虛耗,亦由是始。方之漢武,功不勝過焉。 [78] 
  • 朱國楨:宋元以來,風俗詭幻奢靡,大聖人出而更化一主於剛,太祖尚已,文皇遵之,先後五十餘年,風行草偃,國勢甚強,閲百年至正德而漸已極矣。乃有世宗一振起之,孝為之本,禮為之維,其作用全以剛德勝。剛必激,激必亢,於是柔奸稍稍得入,而要之體常健,其威常不測。能知人,能安民,奸亦卒無所容,中正之士樂為之用。腹心得人,元氣自固,雖有夷虜盜賊,皆歸掃刷滌盪中,而天下晏然有四維之固。至蓋愆成美之詔,天下傳誦,莫不諮嗟流涕,既凜凜於秋肅之威,更眷眷於春温之澤,真可謂善繼祖武者矣。 [80] 
  • 談遷:世廟起正德之衰,釐革積習,誠雄主也。因議禮自裁,好稽古右文之事,諸臣迎附,祗諍於儀節,反實政略焉。方士蝕其心,倭虜撼其末,飢盜歲見,而皇威四訖,駕御得人,則股肱之力為多。至政地寄腹,往往非其任,靡文塞責,先朝淳厚節儉之遺,蕩然靡餘。狡偽成風,吏民相沿,不以為非,亦一代升降之關也。好長生術,果享永祚。古人如漢武、唐玄、宋仁各有稱,今治不及開元、慶曆,而亦無天漢、天寶之失,庶幾哉優於漢唐矣! [79] 
    • ①世宗起自藩服,入纘大統,累葉昇平,兵革衰息,毋亦富貴吾所已極,所不知者壽耳。以故因壽考而慕長生,緣長生而冀舉。惟備福於箕疇,乃希心於方外也。惟備福於箕疇,乃希心於方外也。爰考初政,即設齋宮。及其末年,猶餌丹藥。蓋遊仙之志,久而彌篤,未有若斯之甚者也。 [99] 
    • ②孝宗仁聖,麟趾不蕃。武廟盤遊,前星失耀。再世衰微,古今至變也。當是時,重繼嗣者私恩,重承統者大義。而世宗以臣紹君,以弟承兄。敷天臣民,誰忍孝宗之嗣一傳卒斬者?既已斬焉,則忠臣義士不能復續,求其同氣之近者立之,統在嗣亦在矣。所以武宗遺詔,不敢子視世廟也。既已兄稱武廟,因欲並考孝宗,則孝以無孫反因得子,於義為誣;稱子逼武,二統嫌孝,於理亦礙。況父子至親,豈可隔世軼代,妄相附屬?比之定陶、濮王生視寢膳,死視斂含,曾有鞠之恩,蚤定父子之分者,迥相判也。既不考孝,即考興獻,天下有無父之人乎?漢宣不皇其父,未嘗不考皇孫;光武不皇其父,未嘗不考南頓。既考興獻,即當皇興獻,天下有子為天子,父為列侯者乎?據稱兵逆父,遂不敢皇,猶之舜不王瞍,禹不王鯀也。興獻以肇篆啓聖,儼然皇焉。亦猶之周王王季,周王文王也。湯不王商癸,而周王王季;光武不王南頓,而世宗王興獻。踵事增華,禮以義起,孝子之至也。所疑者,考興獻,則疑於無孝宗;皇興獻,則疑於躋武宗。憑几彌留,奉迓入繼,不能得世宗而延其嗣,反欲召興獻而亂其統,此舉朝所以沸騰,百官所以號泣也。 [100] 
  • 雍正帝:明代自嘉靖以來,君臣失德,盜賊四起,生民塗炭,疆圉靡寧,其時之天地,可不謂之閉塞乎。 [97] 
  • 乾隆帝:嘉靖、萬曆、天啓之昏庸逸樂,阿柄下移,以致權臣奸宦,相繼而擅威福,亂政害良。此數君惟知蒙業而安,於國事懵然罔覺,雖未及身而喪,不數傳而馴至滅亡。使有能奮然振興,追念洪武之舊圖,勵精求治,未必不可挽回於未造,而晏安酖毒,終於不可救藥。 [98] 
  • 昭槤:世宗雖委信權奸,任意施為,然用人之柄,不至下移。惡楊升庵終身,介溪不能包庇。立斥趙文華,誅丁汝夔,皆出己意,非若宋理、度諸君,委靡不振。故嚴嵩惟知迎合上意,以盜國政,與劉放、朱異相似,終非秦檜、賈似道之可比也。 [91] 
  • 張佩綸:嘉靖之喜獨斷,刑法偏頗已甚,尤莫奇於復套之獄。曾襄愍(曾銑)建復套之議,所陳八事……自是籌邊偉略。帝既令夏言擬旨,優獎銑。銑意出師鳩兵繕塞,初無敗釁之事,乃主眷潛移,忽然詬責,既不復套,言、銑罷職足矣,無故逮之殺之,誠不可解。……襄愍才足辦此,既以廟算同心,即可坐收成效,特因嚴嵩、仇鸞浸潤之潛,無故而加刃勞臣,縱敵長寇,以世宗之果於有為,而顛到[倒]是非如此,然則其色厲內荏,于軍國大計茫然不辨而已。夫張經輩,雖殺之過當,猶曰倭患已深也。銑特以開邊故,致並夏言就戮,則凡籌邊計者孰不以因循粉飾為事,無怪乎明自嘉靖而益弱矣。 [81] 
    • ①嘉靖一朝,始終以祀事為害政之樞紐,崇奉所生,已極憎愛之私,啓人報復奔競之漸矣。帝於大祀羣祀,無所不用其創制之意,而尤於事天變為奉道,因而信用方士,怠政養奸,以青詞任用宰相,委政順旨之邪佞,篤志玄修,更濟以獨斷自是,濫用刑辟,遂有權相柄國,殘害忠良。議禮稍竣,而嚴嵩進用,始猶有相軋之夏言,言不得其死,而嵩獨專國政十四年,正人受禍不知凡幾,其影響皆由帝僻好神祇符瑞之事來也。 [92] 
    • ②世宗於議禮之後,繼以奉道。議禮之摧折廷臣,以張璁、桂萼屍其禍,而璁、萼所未盡者,大抵由帝獨斷,而嚴嵩輩成之。至奉道之禍毒正人則尤遠過於議禮。蓋修道則務靜攝,靜攝則萬幾假手於閣臣,閣臣唯能以力贊玄修者,為所信任。嘉靖中葉以後,用事之臣固無不以青詞邀眷,然用此以擅權固寵,以一念之患失,不得不與全國之正士為仇,此則以嚴嵩一人關係嘉靖中葉以後之朝局,迨其敗,而世宗亦將棄世矣。 [93] 
    • ③自武宗大為不道,而士大夫猶補苴其間,所受挫折未甚。世宗英斷,資質之可與為善,自非武宗所及,然終身事鬼而不事人。 [94] 
    • ④帝又以堅僻怙過,拒諫立威,廷杖之事,習為故常。小小舛誤,一申飭可了之事,亦用杖刑。摧辱言官,其忤意被杖者可想。 [94] 
    • ⑤明開國以來節儉愛養,藏富於民之意,久而不渝。至憲宗晚年漸不如昔,孝宗稍復前規,及武宗則不知祖訓為何物,但祖宗所養之士,類以守法為事,武宗及其所暱之羣小,尚不能力破綱紀。至世宗因禱祀而土木,糜費無限,遂開危亡之漸。 [95] 
    • ⑥蓋取民之制,至世宗而壞,一切苟且,多取以濟急,而實暫贏而絀於永久,愈多取乃愈匱乏。禱祀與土木相連,古來帝王之奉道奉佛皆然,逼取人民之膏血,以媚神佛,謂可求福,無不得禍。古云:“四海困窮,天祿允終。”理不可易。明祚中衰,以正德、嘉靖為顯著,當時尚無人民負擔加重,即事業開發加多之學説,其奢儉之為得失,猶易考見。至新學説行,則當問取之於民是否用之於民,民不拒官之取,是否能監視官之用於民事與否,則讀史者所應借鑑而知之也。 [96] 
  • 毛澤東:煉丹修道,昏庸老朽,坐了四十幾年天下,就是不辦事。 [50] 
    • ①明世宗相信方術到入迷的地步,以至走火入魔。 [51] 
    • ②嘉靖修齋孤居而不忘獨斷朝綱,與其説是“無為”,不如説深得法家之刻薄陰狠,將帝制的專橫發揮到了極致。
  • 毛佩琦:實際上在我們看來,明世宗嘉靖皇帝在整個明朝17個皇帝中,他是應該有作為的皇帝,他上朝不久就發動了一個大禮儀。用現在的話可以説是政治運動吧,這個大禮儀把朝廷上下的官員全部牽扯進去了。 [52] 
    • ①他熱衷於“議大禮”、改祀典,追求精神上的自我滿足;迷信於方士巫術,妄想成仙長生,永享榮華富貴;對臣下則察察為明,剛愎自用,愛好虛榮,果於刑戮,從而培植了阿諛奉承的歪風,敗壞了吏治,搞得朝政一團糟。這些腐朽的東西,早在其即位之初“鋭意求治”時,即有存在,但其瀰漫開來,則在“鋭意求治”的“曇花”現過之後。 [101] 
    • ②明世宗威福任情,錦衣玉食,迷信方士,幻想通過方術得到長生、成為神仙。 [102] 
    • ①嘉靖朝思想、文化走向繁榮,出現了大批傑出人物和優秀作品。世宗既有倡導引領之力,又有寬容和保護之功。
    • ②家國牽羈,六趣牽纏,世宗的生命旅程因之錯綜蕪雜,也因之增色減色,因之充滿希望與失落,充滿追求與幻滅,充滿期待,也不乏惆悵。
    • ③要之,這是一位稟賦甚高的帝王,是一個學者化的皇帝,一個有責任心、敢擔當的君主。世宗人品端正,才情卓著,只是多走了些人生和治國的彎路。
  • 當年明月:他是明代有史以來最為聰明的皇帝,在明代的十幾位皇帝中間,如果要按智商水平排序,他至少在第三名,他的聰明,絲毫不比朱元璋差,而且非常狡猾,也善於控制大局;嘉靖白天是在潛心修道,晚上他在改奏章,這是他能控制羣臣的關鍵。晚上改奏章直到凌晨五點,他才躺下睡一會兒,他決不放過任何一個控制羣臣的機會。自古以來做皇帝的是有蠢人,但明代沒有蠢皇帝,嘉靖修道是為了多活兩年,因為他掌握了做皇帝的規律,沒有人能動搖他,這是修道的根本。

朱厚熜軼事典故

朱厚熜信奉道教

明世宗信奉道教,他不僅本人信道,還要全體臣僚都要尊道。明世宗時道士邵元節、陶仲文等官至禮部尚書,陶仲文還一身兼少師、少傅、少保數職,這在明朝歷史上是空前絕後的。明世宗迷信丹藥方術,他派人到處採集靈芝,並經常吞服道士們煉製的丹藥。為滿足自己修道,明世宗數次遴選民女入宮,每次數百名。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明世宗命宮女們清晨採集甘露兑服參汁以期延年,致使上百名宮女病倒。宮女們忍無可忍,以楊金英為首的宮女差點將明世宗勒死,這就是歷史上罕見的宮女弒君的“壬寅宮變”。特別是經“壬寅宮變”幸得未死,從此移居西苑,設醺煉丹,迷信道士邪説,養生修道,二十餘年不回大內,法紀逐漸鬆弛。另在宮內外興建大量宮殿廟宇,加重百姓的負擔,使得國家財政危機愈益深重。
明世宗任用道士,把自己的想法寫在紙上,然後讓道士燒掉,企圖讓神仙知道自己的想法,有一個叫藍道行的道士,平生最恨嚴嵩,藉助這個機會嚮明世宗傳達了“奸臣如嚴嵩,忠臣如徐階”的字樣,最終使權臣嚴嵩落馬。 [53] 

朱厚熜敏感多忌

明世宗在一次經筵上,講官徐瑨講《論語》中“曾子有疾”章,故意迴避其中“人之將死”這句,明世宗説:“死生常理,有何嫌疑?”命令補上。但後來逐漸忌諱“死”及其諧音字。
明世宗對他人用語極為敏感,忌諱也很多。剛即位時,有一次穿的龍袍很長,明世宗老是要挽起來,很不高興。內閣首輔楊廷和説:“此陛下垂衣裳而天下治!”明世宗馬上轉怒為喜。
晚年,太醫院使徐偉為明世宗診脈,明世宗龍袍拖在地上,徐偉不敢接近,明世宗問原因,徐偉説:“皇上龍袍在地上,臣不敢進。”明世宗便收其龍袍,讓他診脈,完畢後,明世宗寫了一道手詔給內閣大臣,內容是:“偉頃呼地上,具見忠愛。地上,人也;地下,鬼也。”徐偉看到後恍然大悟,慶幸自己撿回一條命。 [54] 
此外,嘉靖年間,蒙古連年入侵,明世宗也厭惡“夷狄”這兩個字,每寫到“夷狄”這兩字,都會寫得很小,以示貶低之意。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高拱出的會試題目有“綏之斯來”、“其死也哀”兩句,又有兩個“夷”字,明世宗看了後龍顏大怒,要從重懲處高拱,在徐階的辯護下才作罷。 [54] 

朱厚熜喜愛養貓

嘉靖年間,宮中養了一隻叫“霜眉”的捲毛貓,呈微青色,但雙眉卻是潔白的,非常善解人意,明世宗出行時,此貓充當前導,又經常伺候明世宗睡覺,明世宗愛如珍寶。後來,霜眉死了,明世宗非常傷心,命令大臣們寫祭文,但大臣們都沒寫過動物祭文,難以發揮,只有一個叫袁煒的禮侍學士在祭文中寫了“化獅成龍”四字,令明世宗十分滿意,提拔他做禮部尚書,補入內閣。明世宗下令將霜眉埋在萬歲山北麓,題碑“虯龍冢”。 [55-56] 

朱厚熜公主遭騙

嘉靖六年(1527年),皇室為永淳公主招選駙馬。通過太監、女官的極力推薦,皇室選定了一個叫陳釗的男子,並和陳家定下了婚期,永淳公主即將“下嫁”。誰知,有人向皇家告發説,陳釗家族世代患有惡疾,而且生母是再婚,且做了別人的小妾。堂堂的大明公主嫁給一個小妾的兒子,實在是有辱皇室的尊嚴。於是明世宗馬上悔親。可眼看婚期將近,為了挽回皇室的面子,明世宗趕緊命人在全國海選,另招駙馬。經過千挑萬選,終於挑中了一個叫謝昭的男子。這次,明世宗親眼審查駙馬人選,於是,他接見了謝昭。誰知親眼一見,明世宗狂怒不已,原來這個謝昭奇醜無比,這與之前下面官員描述的“高大俊朗”有着天壤之別,皇帝很生氣,然而婚期不等人,明世宗只好自吞苦果,在明知被騙了的情況下,准許妹妹永淳公主下嫁給謝昭。

朱厚熜人際關係

朱厚熜家世

關係
備註
祖父
憲宗純皇帝朱見深
祖母
孝惠皇后邵氏(追尊)
(追尊)睿宗獻皇帝朱祐杬
(追尊)慈孝獻皇后蔣氏

朱厚熜兄弟姐妹

關係
姓名
備註
長兄
嶽懷王朱厚熙
生於弘治十三年(1500)六月十二日,母王妃蔣氏,出生5日,即薨,按成人之禮,葬於城東雙橋清平山。明嘉靖三年(1524),朱厚熜命以香木等代黃金追冊為“嶽王”,諡曰“懷”
長姐
常寧公主
生於弘治十四年(1501)十月十六日,母王妃蔣氏,弘治十七年(1504)四月二日以疾薨,時年4歲,按成人之禮葬於城東雙橋
二姐
善化公主
生於弘治十六年(1503)六月二十八日,母淑妃王氏,葬於城東丘公壋
三姐
永福公主
生於正德元年四月二十八日,母王妃蔣氏。後隨母妃進京
妹妹
永淳公主
生於正德六年九月十一日,母王妃蔣氏。後隨母妃進京 [84] 

朱厚熜后妃

關係
姓名
備註
皇后(4位)
孝潔肅皇后,陳氏
原配妻,流產血崩而死。初諡“悼靈”,後改諡“孝潔”,全諡曰“孝潔恭懿慈睿安莊相天翊聖肅皇后”,合葬永陵,祔廟。
初封順妃,陳皇后死,繼立為皇后。後來廢死冷宮。無諡。
孝烈皇后,方氏
初封德嬪,張皇后廢,繼立為皇后。嘉靖二十七年崩,全諡曰“孝烈端順敏惠恭誠祗天衞聖皇后”,葬永陵,別祀弘孝殿。
明穆宗生母,嘉靖十年三月冊選的“九嬪”之一,封康嬪。晉康妃。嘉靖三十三年,薨,諡榮淑康妃。穆宗即位,尊諡曰“孝恪淵純慈懿恭順贊天開聖皇后”,遷葬永陵,祀主神霄殿。
皇貴妃(3位)
嘉靖十年三月冊選的“九嬪”之一,封麗嬪。嘉靖十二年八月生皇長子,十三年晉麗妃,十五年晉貴妃,十九年病死。贈皇貴妃,諡曰榮安惠順端僖。
十五年生皇次子,十八年因兒子立為皇太子,次年正月晉為皇貴妃。太子病故,次年她亦死,諡曰端和恭榮順温僖;葬於明十三陵陵區內。
嘉靖十年三月冊選的“九嬪”之一,封僖嬪。晉宸妃、晉貴妃,十九年正月封皇貴妃。撫養曹端妃的第二個女兒寧安公主。萬曆九年病死,諡曰莊順安榮貞靜皇貴妃。葬於悼陵。
貴妃
入宮時間不詳,初封敬妃,後於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於萬曆年間去世,諡曰恭僖貞靖貴妃,葬悼陵。
文恭妃
(?—1532年),初封恭妃。後因罪被軟禁。十一年憂傷而死,世宗下令葬禮一切從簡。諡曰悼隱恭妃
嘉靖十年三月冊選的“九嬪”之一 [57]  ,封賢嬪。十五年死,諡曰懷榮賢妃。葬於明十三陵陵區內,即“世宗賢妃墓”
嘉靖十年三月冊選的“九嬪”之一,為安嬪。十五年進封為安妃,無出,卒年不詳。
十六年生景恭王朱載圳,晉靖妃。她在萬曆年間以高齡去世,葬於悼陵
(?—1542),生常安公主、寧安公主。嘉靖二十一年十月發生“壬寅宮變”,她受誣陷,被方皇后藉機以凌遲酷刑處死
(1549—1610),原為宮女。死於萬曆三十八年,年62歲
(?—1566),原為宮女,未及冊封,嘉靖四十五年大火中為保護皇帝遇難。追贈為榮妃,諡曰恭淑安僖榮妃,葬於明十三陵陵區內
江肅妃
嘉靖十五年封恭嬪,次年生潁殤王朱載(土啇),十九年晉肅妃
包宜妃
生平不詳。《明穆宗實錄》隆慶三年九月記載“己卯,世廟懿妃趙氏薨,命治喪禮儀殺宜妃包氏三之二。”據此推測她最遲在隆慶三年(1569年)已經去世
(?—1569),嘉靖十六年生皇六子戚懷王朱載沴,十九年晉懿妃。隆慶三年九月病死,不知何故,明穆宗嚴令她的葬禮從簡,其規模只有包宜妃的三分之一
(?—1586),嘉靖十六年封雍嬪,八個月後生薊哀王朱載㙺。十九年晉雍妃,次年生歸善公主。萬曆十四年去世
諡曰榮安。葬天壽山之陵次,喪葬禮儀同閻貴妃。葬於明十三陵陵區內
生嘉善公主,諡曰榮昭德妃
王麗妃
諡曰恭僖麗妃
徐永妃
諡曰端惠永妃
於宜妃、宋宜妃、王宸妃、褚晏妃、張常妃、王莊妃、彭安妃、杜莊妃、王康妃、張和妃、高和妃、高安妃、張安妃、王徽妃、張淑妃、陳靜妃、王懷妃、何睦妃、耿平妃、吳定妃、李順妃
(?—1542),據説她是嘉靖二十一年“壬寅宮變”的主謀之人(待考證),被方皇后下令凌遲處死
由其父自薦、未經挑選而直接入宮,冊為敬嬪,無出;其妹又被哥哥獻入宮,位份不詳。 [58] 
莊嬪王氏、惠嬪韋氏、常嬪陳氏、常嬪李氏、裕嬪王氏、懷嬪王氏、御嬪黃氏、常嬪馬氏、常嬪劉氏、常嬪楊氏、常嬪張氏、康嬪劉氏、常嬪傅氏、常嬪張氏、常嬪劉氏、昭嬪張氏、常嬪武氏、寧嬪郭氏、靜嬪田氏、安嬪孟氏、麗嬪宋氏、和嬪任氏、常嬪高氏、常嬪王氏
孝潔肅皇后陳氏 孝潔肅皇后陳氏

朱厚熜子女

皇子
序列
姓名
生卒年
封號
生母
長子
1533年 - 1533年
哀衝太子
閻貴妃
二子
1536年 - 1549年
莊敬太子
王貴妃 [59] 
三子
1537年 - 1572年
明穆宗
杜皇后
四子
1537年 - 1565年
景恭王
靖妃盧氏
五子
1537年 - 1537年
潁殤王
江肅妃
六子
1537年 - 1538年
戚懷王
趙懿妃
七子
1538年-1538年
薊哀王
陳雍妃
八子
1539年-1540年
均思王
-
公主
姓名
生卒年
封號
生母
備註
朱壽媖
1536年 - 1549年
常安公主
曹端妃
-
朱福媛
-
思柔公主
王徽妃
-
朱祿媜
1539年 - 1607年
寧安公主
曹端妃
下嫁李和
朱瑞嬫
1541年 - 1544年
歸善公主
陳雍妃
-
朱素嫃
1541年 - 1564年
嘉善公主
德妃張氏
下嫁許從誠 [60] 

朱厚熜主要作品

主要作品
送毛伯温 [61]  (此詩與傳明太祖所作《送楊文徵南》內容相似,作者存在爭議 [76] 
《饗》 [77] 
《秋日即事詩三章送元輔張羅山》 [77] 
御書《宋儒範氏心箴》

朱厚熜人物爭議

朱厚熜怠政

壬寅之變後,明世宗從嘉靖二十一年十一月始,直到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止的二十四年時間裏,只有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正月、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正月和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八月,還曾有三次朝見羣臣的記錄,除此而外,就再也沒有上朝視事了。經筵亦被廢止,皇帝與朝臣處於長期隔絕狀態,創明興以來皇帝怠政的新紀錄。嘉靖十一年(1532年)正月,明世宗以身體有病,不能出席在圜丘舉行的祈谷大典,特地派遣武定侯郭勳代行禮。給事中葉洪認為這不合祖制,請求明世宗身體恢復後再舉祈谷禮,不要遣官代行。明世宗則“以遣官代祭乃祖宗朝故事”為由,拒絕了葉的請求。史書記載道:"上自即位,歲親郊,其遣代實自此始。" [62]  凡事一開了頭,便會接二連三地發生。同年五月"戊午夏至,大祀於方澤,遣武定侯郭勳代。" [63]  十一月二十四日,離冬至大祀之典只有兩天了。明世宗“偶有小疾”,就寫信給禮部官員,説明情況,禮部很知趣,隨即上疏請求遣官代行。這一時期遣官代祭雖屢有發生,但明世宗親祀之事畢竟還較經常,只是壬寅之變發生後,才基本不參加祭祀大典,幾乎完全由官員代行了。不視朝,不舉經筵,不出席典禮,明世宗把自己禁閉在西苑的小圈子裏,一意玄修,幻想長生不老。 [64] 
明世宗的長期怠政,導致出現了嚴嵩專權的局面。“壬寅宮變”後,世宗躲進西苑,日祈長生,朝講盡廢。他雖然仍通過批閲章奏,掌握着軍政大權,但朝廷日常事務卻無法親自處理。同時,整日忙於齋醮祈禱,和朝臣們極少會面,君臣隔閡亦愈益嚴重。嚴嵩極善迎合,嘉靖七年(1528年)升任禮部右侍郎後,步步高昇。嘉靖十五年任禮部尚書。他在改正祀典中,處處附合明世宗,贏得歡心。宮婢之變後,明世宗移居西苑,與外界接觸極少,除方士外,朝臣中只有嚴嵩能夠見到他的面。於是嚴嵩便利用獨承顧問的有利地位,排擠其他閣臣。明世宗下的諭旨,他都儘可能不讓別的閣臣知曉。這樣,他就可以按自己的意志處理朝政。對於內閣最重要的票擬之事,嚴嵩更是抓住不放,不允許別的閣臣參與其間。嚴嵩此人機敏,善於揣摸明世宗的意向。他入閣時已六十多歲了,年紀畢竟大了,反應也漸漸遲鈍。但他仍不準其他閣臣插手,而是讓其子嚴世藩代行。內閣而外,嚴嵩對各府院部衙門也加緊控制。他遍引私人居要地,形成嚴密的親信勢力網,以掌握大權。嚴嵩父子竊取朝中大權後,貪贓枉法,瘋狂地攫取財富。內外官員升遷任免,多以賄賂多寡而定。這就造成政以賄成,吏治極為腐敗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嘉靖朝政日益下滑,社會矛盾和危機也就日益尖鋭和嚴重了。 [64] 

朱厚熜崇道

明世宗入繼大統之後,專以道教為尊,毀佛寺,逐僧人。嘉靖二年(1523年),世宗用太監崔文言,於宮中建醮。明世宗對勸諫皆不理會,頻設齋醮,事無大小皆請於神,不驗則請之再三,有驗則行大醮以謝神佑。篤信方術,必然恩寵道士。明代自洪武年間即有很多受禮遇的道士,如張中、周顛仙、丘玄清、冷謙等。嘉靖朝在各地廣度道士,僅嘉靖二十六年就度道士二萬四千餘人。 [68]  世宗朝受恩寵的道士最多,恩典也最濫。邵元節、陶仲文、段朝用、龔可佩、藍道行、胡大順、藍田玉、顧可學、盛端明、王金等道人方士皆受寵幸。嘉靖朝的奏章亦分“前朝”,“後朝”,諸司百官所奏者為前朝;道士方伎所奏者為後朝,前朝官員不得與聞。
祭神修仙,所費無限。修建寺觀、牒度僧道、舉行齋醮、訪求仙藥等,皆需鉅額資財,明代百餘年富庶治平之業,荒廢殆盡。世宗為了供奉神祗,大興土木,建宮設壇,歲廢數百萬。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僅川、貴、湖廣採木費用即達三百三十九萬兩。 [69]  舉行供齋醮神儀式,皆需赤金數千兩,屑為金泥,用於書寫門匾對聯等。另外,祭神修仙又需要大量珠寶玉器、沉香、白蠟以及蔬食之費等,所廢無以計數。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命景德鎮燒製內殿醮壇瓷器就達三萬件。 [69]  當明世宗無限制地設醮修仙、荒政誤國之時,亦有一批忠直諍臣敢於抗爭,力挽時局,他們紛紛諫止奉道修玄,並因此得罪失官,甚至喪命。嘉靖十九年(1540年)世宗受道士段朝用唆使要退養深宮,朝政交給年僅5歲的太子。聖諭傳下,舉朝驚駭,但皆不敢言。太僕寺卿楊最冒死直諫,世宗大怒,命重杖楊最一百,然杖打五十即死,明世宗仍令杖滿一百始罷。滿朝百官,跪伏震懼。明世宗在位四十五年,舉國奉道,國之要事皆禱神佑,朝臣之務皆以道事為重,百官側目,言官諱言,致使明代政治偏離主道而日漸昏暗,釋與儒皆不敢各立門户,道教之玄理方術對明朝中後期社會影響至深,令人深思。 [70] 

朱厚熜死因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十四日明世宗去世,有人認為明世宗迷戀道教,吞噬煉丹,認為他就死在慢性中毒上。也有人認為他是得病而死。

朱厚熜後世紀念

明世宗死後葬於永陵。明永陵位於陽翠嶺南麓,永陵寶城直徑為81丈,裬恩殿為重檐七間,左右配殿各九間,其規制僅次於長陵,而超過獻、景、裕、茂、泰、康六陵制度。其裬恩門面闊五間則與長陵相等,其後僅定陵與之同制。
明世宗永陵 明世宗永陵

朱厚熜史料索引

張廷玉《明史·卷一十八·本紀第十八·世宗二》 [65] 
張廷玉《明史·卷一十七·本紀第十七·世宗二》 [47] 
《明實錄·世宗肅皇帝實錄》 [47] 

朱厚熜藝術形象

年份
影視類型
劇名
飾演者
1984年
電視劇
江圖
1985年
戲曲片
陶金
1996年
電視劇
詹秉熙
1999年
電視劇
詹秉熙
2000年
電視劇
王卞
2002年
電視劇
張鐵林
2003年
電視劇
熊天平
2004年
電視劇
唐國強
2005年
電視劇
曾偉權
2006年
電視劇
陳寶國 [66] 
2007年
電影
鄭曉寧
2010年
電視劇
張雷
2010年
電視劇
王衞國
2013年
電視劇
嚴屹寬 [67] 
2015年
電視劇
何冰
2019年
電視劇
參考資料
  • 1.    《明世宗實錄·卷一》世宗欽天履道英毅聖神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之孫也父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聖恭儉敬文獻皇帝母慈孝貞順仁敬誠一安天誕聖獻皇后以正德二年八月初十日生上於安陸藩邸。
  • 2.    清·張廷玉《明史·卷一十七·本紀第十七·世宗一》:世宗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諱厚熜,憲宗孫也。父興獻王祐杬,國安陸,正德十四年薨。帝年十有三,以世子理國事。
  • 3.    清·張廷玉《明史·卷一十七·本紀第十七·世宗一》:丙寅,武宗崩,無嗣,慈壽皇太后與大學士楊廷和定策,遣太監谷大用、韋彬、張錦,大學士梁儲,定國公徐光祚,駙馬都尉崔元,禮部尚書毛澄,以遺詔迎王於興邸。
  • 4.    《明孝宗實錄·卷五十七》:弘治四年十一月壬辰,禮部進興王婚禮儀。注:一欽天監選本年十二月十六日尚冠,二十一日納徵發冊,弘治五年正月二十日親迎。……令聘中兵馬指揮司指揮蔣斆長女為興王妃。
  • 5.    《明武宗實錄·卷一百七十五》:正德十四年六月己卯,今追尊恭睿淵仁寬穆純聖獻皇帝薨。帝諱,憲宗純皇帝第四子。母憲廟貴妃,今追尊孝惠康肅温仁懿順協天佑聖皇太后邵氏也。以成化丙申七月初二日生。……諡曰“獻”,葬州之松林山,今薦陵名曰“顯陵”。
  • 6.    《明實錄·明世宗實錄(566卷)·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一》:“皇考孝康敬皇帝親弟興獻王次子,聰明仁孝,德器夙成,倫序當立,已遵奉祖訓兄終弟及之文,告於宗廟,請於慈壽皇太后,與內外文武羣臣合謀同詞,即日遣官迎取來京,嗣皇帝位。”
  • 7.    清·張廷玉《明史·卷一十七·本紀第十七·世宗一》:初,禮臣議考孝宗,改稱興獻王皇叔父,援宋程頤議濮王禮以進,不允。
  • 8.    清·張廷玉《明史·卷一十七·本紀第十七·世宗一》:大學士楊廷和等請如禮臣所具儀,由東安門入居文華殿,擇日登極。不允。會皇太后趣羣臣上箋勸進,乃即郊外受箋。是日日中,入自大明門,遣官告宗廟社稷,謁大行皇帝几筵,朝皇太后,出御奉天殿,即皇帝位。
  • 9.    清·張廷玉《明史·卷一十七·本紀第十七·世宗一》:冬十月己卯朔,追尊父興獻王為興獻帝,祖母憲宗貴妃邵氏為皇太后,母妃為興獻後。
  • 10.    清·張廷玉《明史·卷一十七·本紀第十七·世宗一》:嘉靖元年春正月癸丑,享太廟。己未,大祀天地於南郊。清寧宮後殿災。命稱孝宗皇考,慈壽皇太后聖母,興獻帝后為本生父母。
  • 11.    史超,《透視"大禮議"事件》,《書屋》,2008(9):66-68。
  • 12.    清·張廷玉《明史·卷一十七·本紀第十七·世宗一》:以明年為嘉靖元年,大赦天下。恤錄正德中言事罪廢諸臣,賜天下明年田租之半,自正德十五年以前逋賦盡免之。
  • 13.    清·張廷玉《明史·卷一十七·本紀第十七·世宗一》:五月乙卯,罷大理銀礦。丙辰,梁儲致仕。壬戌,吏部侍郎袁宗皋為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預機務。壬申,錢寧伏誅。六月戊子,江彬伏誅。乙未,縱內苑禽獸,令天下毋得進獻。
  • 14.    《明世宗實錄》卷104,嘉靖八年八月戊辰。
  • 15.    《明史·世宗本紀》:“御極之初,力除一切弊政,天下翕然稱治”。
  • 16.    《明史·食貨志》説:“世宗營建最繁,十五年以前,名為汰省,而經費已六、七百萬。其後增十數倍,齋宮、秘殿並時而興。工場二、三十處,役匠數萬人,軍稱之,歲費二、三百萬。其時宗廟、萬壽宮災,帝不之省,營繕益急,經費不敷,乃令臣民獻助;獻助不已,復行開納,勞民耗財,視武宗過之。”
  • 17.    程志強.明世宗崇道研究[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02(01):72
  • 18.    《明史·卷二百六·列傳第九十四》中載鄭一鵬奏稱:“臣巡視光祿,見一齋醮蔬食,為錢萬有八千。”
  • 19.    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局,1959:30-31
  • 20.    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局,1959:52
  • 21.    程志強.明世宗崇道研究[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02(01):74
  • 22.    清·張廷玉《明史·卷一十七·本紀第十七·世宗一》:(嘉靖二十一年)冬十月丁酉,宮人謀逆伏誅,磔端妃曹氏、寧嬪王氏於市。
  • 23.    張瀚.《松窗夢語》.北京:中華書局,1985:99
  • 24.    明·《崇相集》:推其禍始,乃由閩、浙沿海奸民與倭為市;而閩浙大姓沒其利,陰為主持,牽連以成俗。當時撫臣朱紈欲絕禍本,嚴海禁;大家不利,連為蜚語中之,而紈驚死矣。紈死而海禁益弛,於是宋素卿、王直、陳東、徐海、曾一本、許恩之流爭挾倭為難。自淮揚以南至廣海萬餘里,無地不被其殘滅,而閩禍始慘矣。
  • 25.    清·張廷玉《明史·卷一十七·本紀第十七·世宗一》:丙午,廣寧兵亂。秋七月甲申,廣寧亂卒平。
  • 26.    清·張廷玉《明史·卷一十七·本紀第十七·世宗一》:十九年春正月丙午,召翟鑾復入閣。辛亥,吉囊寇大同,殺指揮周岐。
  • 27.    清·張廷玉《明史·卷一十七·本紀第十七·世宗一》:夏六月辛巳,瓦剌部長款塞。秋七月癸卯,吉囊入萬全右衞,總兵官白爵逆戰於宣平,敗之。壬子,又敗之於桑乾河。
  • 28.    清·張廷玉《明史·卷一十七·本紀第十七·世宗一》:是春,俺答屢入塞。秋八月,犯延綏,總兵官吳瑛等擊敗之。冬十月,朵顏入寇,殺守備陳舜。
  • 29.    清·張廷玉·《明史·卷三百二十七·列傳第二百一十五·外國八· 韃靼》二十九年春,俺答移駐威寧海子。夏,犯大同,總兵張達、林椿死之。
  • 30.    清·張廷玉·《明史·卷三百二十七·列傳第二百一十五·外國八· 韃靼》敵陽引滿內向,而別遣精騎從間道潰牆入。汝孝兵潰,遂大掠懷柔,圍順義,抵通州,分兵四掠,焚湖渠馬房。畿甸大震。
  • 31.    清·張廷玉·《明史·卷三百二十七·列傳第二百一十五·外國八· 韃靼》:敵大眾犯京師,大同總兵咸寧侯仇鸞、巡撫保定都御史楊守謙等,各以勤王兵至。帝拜鸞為大將軍,使護諸軍。
  • 32.    清·張廷玉《明史·卷一十八·本紀第十八·世宗二》:秋七月乙巳,倭陷南陵,流劫蕪湖、太平。丙辰,犯南京。
  • 33.    清·張廷玉《明史·卷一十八·本紀第十八·世宗二》:三十九年二月丁巳,南京振武營兵變,殺總督糧儲侍郎黃懋官。
  • 34.    周志斌,《晚明南京兵變二題》,《學海》, 2006(3):76-80。
  • 35.    《明史·卷三百八·列傳第一百九十六·嚴嵩傳》:會萬壽宮火,嵩請暫徙南城離宮,南城,英宗為太上皇時所居也,帝不悦。而徐階營萬壽營甚稱旨,帝益親階,顧問多不及嵩,即及嵩,祠祀而已。
  • 36.    清·張廷玉《明史·卷一十八·本紀第十八·世宗二》:四十五年春二月癸亥,户部主事海瑞上疏,下錦衣衞獄。
  • 37.    清·張廷玉《明史·卷一十八·本紀第十八·世宗二》:遺詔裕王嗣位。隆慶元年正月,上尊諡,廟號世宗,葬永陵。
  • 38.    《明通鑑》卷54《嘉靖八年十月已巳》
  • 39.    嘉靖的城池  .網易網[引用日期2015-07-24]
  • 40.    張雪瑞,《淺論明世宗時期明蒙關係》,《北方文學旬刊》,2016(3):160-161。
  • 41.    胡凡,《論明世宗的對蒙“絕貢”政策》,明史國際學術討論會, 2004。
  • 42.    韋慶遠,《嘉靖時期商業的興衰》,《史學集刊》, 2002(1):35-43。
  • 43.    趙克生,《明世宗祭禮改制對嘉靖政治、經濟的影響》,《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2):52-57。
  • 44.    楊豔秋,《明世宗朝官修《明倫大典》述論》,《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 33(3):166-172。
  • 45.    周致元,《明世宗朝的宗教救災活動》,《安徽史學》,2005(2):25-29。
  • 46.    何孝榮,《論明世宗禁佛》,《明史研究》, 2001(00)。
  • 47.    《明史·卷一十八·本紀第十八·世宗二 》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8-05-08]
  • 48.    《明史·卷二百零七·劉安傳》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7-03]
  • 49.    《名山藏》卷73《臣林記十八·嘉靖臣二·張孚敬傳》
  • 50.    於立志.毛澤東妙評歷史人物[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15.03:255
  • 51.    王家範:“走火入魔”的嘉靖皇帝  .網易網[引用日期2016-02-06]
  • 52.    史學家解讀大明臉譜之嘉靖:不上朝的昏君?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6-02-06]
  • 53.    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兒: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8:323
  • 54.    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二:古來人主多拘避忌。而我朝世宗更甚。當辛巳登極。御袍偶長。上屢俛而視之。意殊不愜。首揆楊新都進曰。此陛下垂衣裳而天下治。天顏頓怡。晚年在西苑召太醫院使徐偉察脈。上坐小榻。袞衣曳地。偉避不前。上問故。偉答曰。皇上龍袍在地上。臣不敢進。上始引衣出腕。診畢。手詔在直閣臣曰。偉頃呼地上。具見忠愛。地上人也。地下鬼也。偉至是始悟。喜懼若再生。又乙丑會試第一題為綏之斯來二句。下文則其死也哀。上已惡之矣。第三題孟子。又有兩夷字。時上苦虜之擾。最厭見夷狄字面。至是大怒。欲置重典。時主文為高新鄭。賴徐華亭詭辭解之而止。然初年講章。有進曾子有疾章。去卻人之將死一節。上謂死生常理。有何嫌疑。促令補進。又似豁然無所諱者。蓋進講時。講官為學士徐瑨。上方富於春秋。嗣位未久。樂聞啟沃。恐臣下有所避匿。故亦優容。至乙丑之春。上年已六旬。不豫且久。宜其倦勤多疑也。○按世廟晚年。每寫夷狄字必極小。凡詔旨及章疏皆然。蓋欲尊中國卑外夷也。而新鄭出題犯之。又有前一題。益 【 益原作蓋。據寫本改。】 疑其詛咒矣。高之得免。謂非全出華亭不可。新鄭晚途與徐講和書。亦引先帝見疑。賴公調解為言。亦是天理難泯處。
  • 55.    王同軌:《耳談類增》卷十六:大內萬歲山陰有虯龍冢,蓋嘉靖初禁中貓曰霜眉,美毛而虯,微青色,惟雙眉瑩然潔白耳。善伺上意,凡有呼召或有行幸,皆先意前導,而又極忠勤,每侍上寢,株橛不移,上益憐愛之。死後敕葬萬歲山陰,碑曰虯龍冢。
  • 56.    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二:最後西苑永壽宮有獅貓死。上痛惜之。為制金棺葬之萬壽山之麓。又命在直諸老為文。薦度超升。俱以題窘不能發揮。惟禮侍學士袁煒文中有化獅成龍等語。最愜聖意。未幾即改少宰。陞宗伯。加一品入內閣。
  • 57.    《明史·卷一百十四》:十年三月,後與鄭氏、王氏、閻氏、韋氏、沈氏、盧氏、沈氏、杜氏同冊為九嬪。
  • 58.    《萬曆野獲編 卷三》【李氏再貢女】  .漢典古籍網[引用日期2014-05-15]
  • 59.    《明世宗實錄》嘉靖二十八年三月:“丁亥 皇太子薨太子諱載壑 上第二子也母 皇貴妃王氏生於嘉靖丙申十月六日貴妃娠時夢神人星冠羽服以一嬰兒與之遂生太子十八年二月 上將巡幸承天冊立為 皇太子遂命監國至是 上以 太子年浸長當出閣讀書命先行冠禮越二日晨興疾作遣醫胗之不治忽北面拜曰兒去矣正坐而薨年十有四歲”
  • 60.    探訪嘉靖皇帝出生地 傳為道人化身  .中國新聞網.2013-03-01[引用日期2015-08-01]
  • 61.    主要內容:大將南征膽氣豪,腰橫秋水雁翎刀。風吹鼉鼓山河動,電閃旌旗日月高。天上麒麟原有種,穴中螻蟻豈能逃!太平待詔歸來日,朕與先生解戰袍。
  • 62.    .《明世宗實錄·卷134》:台灣中文出版社,1984:嘉靖十一年正月辛未
  • 63.    .《明世宗實錄·卷138》:台灣中文出版社,1984:嘉靖十一年五月戊午
  • 64.    林延清.“壬寅宮變”與嘉靖朝政的轉變[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1):10-11
  • 65.    《明史·卷一十七·本紀第十七·世宗一 》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8-05-08]
  • 66.    大明王朝(2007)  .時光網[引用日期2021-01-27]
  • 67.    嚴寬《刑名師爺》演皇帝 三型男合作受期待(圖)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5-08-03]
  • 68.    沈越.《皇明嘉隆兩朝聞見紀·卷七·張顯清、嚴嵩傳》:黃山書社,1992:85
  • 69.    《明史·卷八十二·志第五十八·食貨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3-11]
  • 70.    唐玉萍.明世宗崇道探析[J]:赤峯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05):35
  • 71.    電視劇《錦衣之下》第1集(愛奇藝視頻版/2019年)片尾字幕44分03秒至46分13秒   .愛奇藝[引用日期2021-03-23]
  • 72.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一》:“正德十六年四月……癸卯……(朱厚熜)詣奉天殿即位。”按台灣中研院“兩千年中西曆轉換”,正德十六年四月癸卯(二十一日)即公元1521 年5月27日。
  • 73.    《蒼梧總督軍門志》卷25《請設沿海水寨疏》。
  • 74.    《蒼梧總督軍門志》卷21《討罪五》。
  • 75.    李愛軍; 吳宏岐.明嘉靖、萬曆年間南海海防體系的變革[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3(02):4
  • 76.    張立敏.明詩入《千家詩》及《送毛伯温》作者考[J].晉陽學刊,2021(01):53-63
  • 77.    錢謙益《列朝詩集》乾jaunty上:世宗肅皇帝 二首【饗】太廟禮成,賜張元輔。戊子新正吉,春享祖廟親。祀事欣已成,肅駕回宮宸。登輦偶一顧,輿南一輔臣。貌奇真才傑,形端氣志伸。外焉秉貞一,內則抱忠純。誠正輔吾躬,清白飭乃身。予喜荷天眷,齎賢作邦仁。庶幾皋夔輩,望以康斯民。【秋日即事詩三章送元輔張羅山(恭錄一章)】拂暑金風動袞裳,滿天商吹動新涼。農家萬寶收成後,十里遙聞禾黍香。
  • 78.    李維楨:《大泌山房集》卷一百二十一,《十二帝紀贊》:世宗享國長久,本朝無兩,禮樂文章,燦焉興革。齋居數十年,圖迴天下於掌上,中外儼然如臨,其英主哉!如終則新都(楊廷和)、永嘉(張璁)、華亭(徐階)功大矣。吏治繁偽,兵政窳惰,民力虛耗,亦由是始。方之漢武,功不勝過焉。
  • 79.    談遷:《國榷》卷六十四:世廟起正德之衰,釐革積習,誠雄主也。因議禮自裁,好稽古右文之事,諸臣迎附,祗諍於儀節,反實政略焉。方士蝕其心,倭虜撼其末,飢盜歲見,而皇威四訖,駕御得人,則股肱之力為多。至政地寄腹,往往非其任,靡文塞責,先朝淳厚節儉之遺,蕩然靡餘。狡偽成風,吏民相沿,不以為非,亦一代升降之關也。好長生術,果享永祚,古人如漢武、唐玄、宋仁各有稱,今治不及開元、慶曆,而亦無天漢、天寶之失,庶幾哉優於漢唐矣!
  • 80.    朱國楨.《皇明大政記》,《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史部》第16冊:齊魯書社,1996年:第511頁
  • 81.    張佩綸.《張佩綸日記》:鳳凰出版社,2015年:第633—634頁
  • 82.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566,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9-27]
  • 83.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序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9-27]
  • 84.    獻皇帝朱祐杬  .明顯陵官網.2021-06-22[引用日期2022-11-22]
  • 85.    《明史·卷二百二十六·海瑞傳》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05-30]
  • 86.    明世宗朱厚熜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05]
  • 87.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鍾祥市委員會學習文史委員會.鍾祥文史資料,第17輯,鍾祥博覽[M].2000.07.第69-70頁
  • 88.    《明史·卷一十七·本紀第十七·世宗一》:閏五月戊辰,俺答、阿不孩遣使款大同塞,巡撫都御史龍大有誘殺之。六月辛卯,俺答寇朔州。壬寅,入雁門關。丁未,犯太原。秋七月己酉朔,日有食之。夏言罷。己未,俺答寇潞安,掠沁、汾、襄垣、長子,參將張世忠戰死。
  • 89.    《明史·卷一十八·世宗本紀二》:(二十九年八月)丁丑,俺答大舉入寇,攻古北口,薊鎮兵潰。戊寅,掠通州,駐白河,分掠畿甸州縣,京師戒嚴。召大同總兵官仇鸞及河南、山東兵入援。壬午,薄都城。仇鸞為平虜大將軍,節制諸路兵馬,巡撫保定都御史楊守謙提督軍務,左諭德趙貞吉宣諭諸軍。癸未,始御奉天殿,戒敕羣臣。甲申,寇退。
  • 90.    《明史·卷一十七·本紀第十七·世宗一》:世宗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諱厚熜,憲宗孫也。父興獻王祐杬,國安陸,正德十四年薨。帝年十有三,以世子理國事。
  • 91.    (清)昭槤《嘯亭續錄》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6-15]
  • 92.    孟森.明史講義[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8.04:214
  • 93.    孟森.明史講義[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8.04:221
  • 94.    孟森.明史講義[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8.04:228
  • 95.    孟森.明史講義[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8.04:229
  • 96.    孟森.明史講義[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8.04:230-231
  • 97.    《大清世宗憲皇帝實錄·卷之八十六·雍正七年九月十二日》  .明清實錄資料庫[引用日期2023-06-15]
  • 98.    《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之一千六十六·乾隆四十三年九月一日》  .明清實錄資料庫[引用日期2023-06-15]
  • 99.    (清)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卷五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6-15]
  • 100.    (清)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卷五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6-15]
  • 101.    南炳文,湯綱.明史 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12:356
  • 102.    南炳文,湯綱.明史 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12:365
  • 103.    田澍.宦官[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8.05:76-77
  • 104.    《劍橋中國明代史》第8章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7-01]
  • 105.    《萬曆野獲編》卷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7-01]
  • 106.    (明)張璁撰;張憲文校注.張璁集[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04:515
  • 107.    (明)張居正著;(明)張嗣修,張懋修編撰.張太嶽集 上[M].北京:中國書店,2019.09:227
  • 108.    (明)張居正著;(明)張嗣修,張懋修編撰.張太嶽集 下[M].北京:中國書店,2019.09:306
  • 109.    (明)張居正著;(明)張嗣修,張懋修編撰.張太嶽集 下[M].北京:中國書店,2019.09:153
  • 110.    (明)張居正著;(明)張嗣修,張懋修編撰.張太嶽集 上[M].北京:中國書店,2019.09:195
  • 111.    (明)張居正著;(明)張嗣修,張懋修編撰.張太嶽集 上[M].北京:中國書店,2019.09:9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