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滔滔

鎖定
宣仁聖烈皇后高氏(1032年—1093年9月26日),小字滔滔,亳州蒙城縣(今安徽蒙城縣)人。宋英宗皇后,宋神宗之母。陳王高遵甫之女,母親曹氏是宋仁宗慈聖光獻皇后的姐姐。 [9-10] 
高氏擁有十分優秀的執政才能。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十分繁榮。因而,宋哲宗時期是北宋最後一個經濟繁榮、天下小康、政治清明、國勢較強的時期。
中文名
高氏
別    名
高滔滔(小字)
高太后
宣仁皇后
國    籍
北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032年
逝世日期
1093年9月26日
主要成就
後人譽為女中堯舜
出生地
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縣)
位    分
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
性    別

高滔滔人物生平

高滔滔嫁為人婦

慶曆七年(1047)三月,高滔滔嫁給了趙宗實,封“京兆郡君”,隨即在次年四月就生下長子。 [11] 
嘉祐七年八月四日(1062年9月9日),趙宗實被仁宗立為皇子,八月八日(9月13日),趙宗實賜名趙曙。 [12] 

高滔滔立為皇后

嘉祐八年三月二十九日(1063年4月30日),宋仁宗駕崩。四月一日(5月1日),趙曙繼位,是為宋英宗。四月二十九日(5月29日),京兆郡君高滔滔被立為皇后。治平二年十一月十六日(1065年12月16日),舉行冊禮。 [13-14] 
宋英宗的四子四女俱為高滔滔所生,繼位後後宮中除高滔滔以外也沒有任何妃嬪。曹太后曾讓心腹人悄悄給兒媳兼外甥女高皇后帶話:“官家即位已久,今聖躬又痊平,豈得左右無一侍御者耶?”高皇后聽了婆婆兼姨媽的話,很不高興,回答説:“奏知娘娘,新婦始得嫁‘十三團練’耳,即不曾嫁他官家。”在治平三年(1066年)底,趙曙生病,大概是為了沖喜,高滔滔聽從了曹太后的建議,給丈夫選了三位妃嬪。

高滔滔晉位太后

高太后畫像 高太后畫像
治平四年正月八日(1067年1月25日),趙曙駕崩,太子趙頊繼位,是為宋神宗。正月十日(1月27日),尊曹太后為太皇太后,高滔滔為皇太后 [15] 

高滔滔臨朝聽政

元豐八年(1085年)二月,宋神宗趙頊病重,宰相王珪請求立太子,又奏請皇太后權同聽政,趙頊同意。三月初一,高滔滔垂簾於福寧殿,確立六皇子趙傭為皇太子,改名趙煦。三月五日(4月1日),神宗駕崩,太子繼位,三月六日(4月2日)大赦天下,三月七日(4月3日)尊高太后為太皇太后。三月二十二日(4月18日),高太皇太后正式開始聽政。 [16] 
高太后擁有十分優秀的執政才能。執政期間,勤儉廉政,勵精圖治。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十分繁榮。因而,宋哲宗時期是北宋最後一個經濟繁榮、天下小康、政治清明、國勢較強的時期。這與高太后的賢德是分不開的,後人譽為女中堯舜。

高滔滔去世合葬

宋哲宗元祐八年九月三日(1093年9月26日),高太皇太后去世,享年六十二歲,諡號宣仁聖烈皇后,元祐九年二月七日(1094年2月24日),與宋英宗合葬永厚陵(今河南鞏縣)。 [17] 

高滔滔軼事典故

高太后的弟弟高士林任內殿崇班很長時間,當時英宗打算升官,高皇后謝絕説:“世林能在朝做官,已經是過分的恩典了,怎麼好援照前代推恩後族的慣例?”神宗時幾次要為高氏家族修建豪華的宅第,高太后都不答應,最後由朝廷賞賜了一片空地,自己出錢建造了房屋,沒用國庫一文錢。
高太后的兩個侄子高公繪、高公紀都該升觀察使,但她堅持不允。哲宗一再請求,才升了一級。一次高公繪呈上一篇奏章,請朝廷尊崇哲宗生母朱太妃和高太后的家族。高太后見奏召來公繪問道:“你文化水平不高,怎麼能寫出這樣的奏章?”公繪説出了這是邢恕的主意並代為起草的,高太后不但不允所請還把邢恕逐出了朝廷。由於高太后廉潔自奉,處事公正,所以她垂簾聽政期間,朝政比較清明,她因此也被稱為女中堯舜。
元祐八年(1093年)秋,高太后病重,召大臣呂防、範純仁等入內,對他們説:“我死以後,皇上(哲宗)是不會再重用你們的了。你倆應當有自知之明,早些主動退避,讓皇上另用他人,免得遭禍。”
幾天後,高太后病死於汴京。終年62歲,諡號為宣仁聖烈皇后。

高滔滔為政舉措

高滔滔政治

高太后一向反對王安石變法,信任舊黨領袖司馬光。神宗病故後,新登基的皇帝哲宗趙煦當時只有十歲,還是個小皇帝。此時高太后已是太皇太后,奉神宗遺詔輔佐年幼的新君,垂簾聽政。高太后執政期間,任用司馬光為宰相,將王安石的新法全部廢止。

高滔滔軍事

元祐三年(1087年)三月,西夏進攻德靖砦,諸將戰死。高滔滔詔令劉昌祚率領涇原萬人駐軍德順,熙河五千人駐軍通遠,佔據秦鳳要害。而西夏人便進攻龕谷砦,砦兵及東關堡巡檢等作戰失利,死者幾百人。 [7] 
元祐七年(1092年),西夏多次進攻綏德城,並以大兵壓境於涇原,逗留五十天,大肆劫掠。秦鳳都監康謂認為:"夏之所以未臣附而屢肆兵者,以我勢分於堤備,兵未練而賞罰失當耳。若擇鋭結伍,伺彼之動,聚則先擊,散則復襲,則彼分而我聚,以眾擊寡,可得志也。"高滔滔便詔令康謂到皇宮,而下其事於諸道。 [8] 

高滔滔外交

元祐元年(1086年)六月,西夏派訛囉聿來朝,求取蘭州米脂等五個地區。司馬光認為如果不許的話,西夏“小則上書悖慢,大則攻陷新城”,同時指出這些地區是“無用之地”,不宜耗費兵力,因此只能“不得已而與之”。當時很多大臣都提出了異議,但高滔滔採納了司馬光的建議。 [4] 
元祐二年(1087年)正月,高滔滔遣使冊封乾順為西夏國主。直到元祐四年(1089年)二月,西夏才遣使謝冊封。同年六月,西夏歸還了一些在永樂城俘虜的宋朝百姓,高滔滔便將葭蘆米脂、浮圖、安疆4個地區贈予西夏,但邊界仍未劃定。 [5] 
元祐五年(1090年)六月,西夏人聲稱劃定邊界的大臣沒有依照約定,高滔滔便下詔説:“已經下達口諭讓邊境大臣履行約定,西夏的邊界應當也體現如此。” [6] 

高滔滔親屬成員

曾祖父:高瓊,字寶臣,殿前都指揮使忠武軍節度使
祖父:高繼勳,字紹先,建雄軍節度使
弟弟:高士林
母親:曹夫人,魯國夫人
婆婆兼姨母:仁宗曹皇后(即慈聖光獻皇后
丈夫:趙曙(即宋英宗)
兒子 :宋神宗趙頊、吳榮王趙顥益王趙頵、潤王趙顏 [2] 
侄子:高公繪、高公紀

高滔滔史書記載

宋史卷二百四十二 列傳第一 后妃上》
英宗宣仁聖烈高皇后,亳州蒙城人。曾祖瓊,祖繼勳,皆有勳王室,至節度使。母曹氏,慈聖光獻後姊也,故後少鞠宮中。時英宗亦在帝所,與後年同,仁宗謂慈聖,異日必以為配。既長,遂成婚濮邸。生神宗皇帝、岐王顥、嘉王頵、壽康公主。治平二年,冊為皇后。
後弟內殿崇班士林,供奉久,帝欲遷其官,後謝曰:“士林獲升朝籍,分量已過,豈宜援先後家比?”辭之。神宗立,尊為皇太后,居寶慈宮。帝累欲為高氏營大第,後不許。久之,但斥望春門外隙地以賜,凡營繕百役費,悉出寶慈,不調大農一錢。
元豐八年,帝不豫,浸劇。宰執王珪等入問疾,乞立延安郡王為皇太子,太后權同聽政,帝頷之。珪等見太后簾下。後泣,撫王曰:“兒孝順,自官家服藥,未嘗去左右,書佛經以祈福,喜學書,已誦《論語》七卷,絕不好弄。”乃令王出簾外見珪等,珪等再拜謝且賀。是日降制,立為皇太子。初,岐、嘉二王日問起居,至是,令毋輒入。又陰敕中人梁惟簡,使其妻制十歲兒一黃袍,懷以來,蓋密為踐阼倉卒備也。
哲宗嗣位,尊為太皇太后。驛召司馬光、呂公著,未至,迎問今日設施所宜先。未及條上,已散遣修京城役夫,減皇城覘卒,止禁庭工技,廢導洛司,出近侍尤亡狀者。戒中外毋苛斂,寬民間保户馬。事由中旨王珪等弗預知。又起文彥博於既老,遣使勞諸途,諭以復祖宗法度為先務,且令亟疏可用者。
從父遵裕坐西征失律抵罪,蔡確欲獻諛以固位,乞復其官。後曰:"遵裕靈武之役,塗炭百萬,先帝中夜得報,起環榻行,徹旦不能寐,聖情自是驚悸,馴致大故,禍由遵裕,得免刑誅,幸矣。先帝肉未冷,吾何敢顧私恩而違天下公議!"確悚慄而止。
光、公著至,並命為相,使同心輔政,一時知名士匯進於廷。凡熙寧以來政事弗便者,次第罷之。於是以常平舊式改青苗,以嘉祐差役參募役,除市易之法,逭茶鹽之禁舉邊砦不毛之地以賜西戎,而宇內復安。契丹主戒其臣下,復勿生事於疆場,曰:“南朝盡行仁宗之政矣。”
蔡確坐《車蓋亭詩》謫嶺表,後謂大臣曰:“元豐之末,吾以今皇帝所書佛經出示人,是時惟王珪曾奏賀,遂定儲極。且以子繼父,有何間言?而確自謂有定策大功,妄扇事端,規為異時眩惑地。吾不忍明言,姑託訕上為名逐之耳。此宗社大計,奸邪怨謗所不暇恤也。”
廷試舉人,有司請循天聖故事,帝后皆御殿,後止之。又請受冊寶於文德,後曰:“母后當陽,非國家美事,況天子正衙,豈所當御?就崇政足矣。”上元燈宴,後母當入觀,止之曰:"夫人登樓,上必加禮,是由吾故而越黃制,於心殊不安。"但令賜之燈燭,遂歲以為常。
侄公繪、公紀當轉觀察使,力遏之。帝請至再,僅遷一秩,終後之世不敢改。又以官冗當汰,詔損外氏恩四之一,以為宮掖先。臨政九年,朝廷清明,華夏綏定。
宋用臣等既被斥,祈神宗乳媪入言之,冀得複用。後見其來,曰:“汝來何為?得非為用臣等遊説乎?且汝尚欲如曩日,求內降干撓國政耶?若復爾,吾即斬汝。”媪大懼,不敢出一言。自是內降遂絕,力行故事,抑絕外傢俬恩。文思院上之物,無問鉅細,終身不取其一。人以為女中堯舜。
元祐八年九月,屬疾崩,年六十二。後二年,章惇蔡卞邢恕始造為不根之謗,皇太后、太妃力辨其誣,事乃已。語在《恕傳》。宋高宗時,昭暴章惇、蔡卞、恕罪,褒錄後家,贈曹夫人為魏、魯國夫人,弟士遜、士林及公繪、公紀皆追王,擢從孫世則節度使。他受恩者,又十餘人云。 [1] 
《皇宋十朝綱要卷第七 英宗》
宣仁聖烈皇后高氏
忠武軍節度使、贈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衞王瓊之曾孫,建雄軍節度使、贈尚書令、康王繼勳之孫,北作坊副使、贈太師、開府儀同三司、陳王遵甫之女。慶曆七年三月,歸於藩邸,封京兆郡君。嘉祐八年四月,立為皇后。志平二年十一月,行冊禮。生神宗皇帝、吳王顥、潤王顏、益王頵、惠和明惠賢德懿行舒國四大長公主。四年正月,尊為皇太后,居寶慈宮。熙寧二年四月,行冊禮。元豐八年三月一日,詔應軍國事權同行處分。五日,遺制尊為太皇太后,英軍國事權同行處分。元祐二年九月,行冊禮。八年九月三日崩,年六十二,諡曰宣仁聖烈。九年二月七日,陪葬永厚陵,祔太廟英宗室。 [18] 

高滔滔影視形象

年份
影視類型
劇名
演員
2001
電視劇
2012
電視劇
2015
電視劇
2020
電視劇
洪悦熙(童年)
艾米(少年)
楊玥(成年)
參考資料
  • 1.    《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列傳第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03-01]
  • 2.    《宋史·列傳第五》:英宗四子:長神宗,次吳榮王顥,次潤王顏,次益端獻王頵,皆宣仁聖烈高皇后出也。顏早亡,徽宗賜名追封。
  • 3.    《宋會要輯稿·后妃一》:英宗宣仁聖烈皇后高氏,忠武軍節度使、贈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衞王瓊之曾孫,建雄軍節度使、贈尚書令、康王繼勳之孫,北作坊副使、贈太師開府儀同三司、陳王遵甫之女。慶曆十年三月歸於藩邸,封京兆郡君。嘉佑八年四月立為皇后,治平二年十一月行冊禮。生神宗皇帝、吳王顥、潤王顏、益王頵、惠和、賢惠、賢德懿行、舒國四大長公主。
  • 4.    《宋史·列傳·卷二百四十五·外國二·夏國下》:“元祐元年……六月,復遣訛囉聿來求所侵蘭州、米脂等五砦。使未至,蘇轍兩疏請因其請地而與之。司馬光言:"此邊鄙安危之機,不可不察。靈夏之役,本由我起,新開數砦,皆是彼田,今既許其內附,豈宜靳而不與?彼必曰:'新天子即位,我卑辭厚禮以事中國,庶幾歸我侵疆,今猶不許,則是恭順無益,不若以武力取之。'小則上書悖慢,大則攻陷新城。當此之時,不得已而與之,其為國家之恥,無乃甚於今日乎?羣臣猶有見小忘大,守近遺遠,惜此無用之地,使兵連不解,為國家之憂。願決聖心,為兆民計。"時異議者眾,唯文彥博與光合,遂從之。”
  • 5.    《宋史·列傳·卷二百四十五·外國二·夏國下》:“二年正月,遣權樞密院都承旨公事劉奉世為冊禮使,崇儀副使崔象先副之,冊乾順為夏國主,仍節度、西平王。……四年二月,始遣使謝封冊。六月,稍歸永樂所獲人,遂以葭蘆、米脂、浮圖、安疆四砦與之,而畫界未定。”
  • 6.    《宋史·列傳·卷二百四十五·外國二·夏國下》:“五年六月,夏人來言,畫疆界者不依綏州內十里築堡鋪供耕牧、外十里立封堠作空地例,以辨兩國界。詔曰:"已諭邊臣如約,夏之封界當亦體此。"
  • 7.    《宋史·列傳·卷二百四十五·外國二·夏國下》:“三年三月,攻德靖砦,諸將米贇、郝普戰死。詔劉昌祚以涇原萬人駐德順軍,熙河五千人駐通遠軍,據秦鳳要害,以為犄角。夏人遂攻龕谷砦,砦兵及東關堡巡檢等戰不利,死者幾百人。”
  • 8.    《宋史·列傳·卷二百四十五·外國二·夏國下》:“七年,屢攻綏德城,以重兵壓涇原境。留五旬,大掠,築壘於沒煙峽口以自固。遊師雄請自蘭州李諾平東抵通遠定西、通渭之間,建汝遮、納迷、結珠龍三砦及置護耕七堡,以固藩籬;穆衍請於質孤、勝如二堡之間,城李諾平以控要害。議未決,秦鳳都監康謂以為:"夏之所以未臣附而屢肆兵者,以我勢分於堤備,兵未練而賞罰失當耳。若擇鋭結伍,伺彼之動,聚則先擊,散則復襲,則彼分而我聚,以眾擊寡,可得志也。"詔謂詣闕,而下其事於諸道。”
  • 9.    《皇宋十朝綱要卷第七 英宗》:宣仁聖烈皇后高氏……北作坊副使、贈太師、開府儀同三司、陳王遵甫之女。
  • 10.    《宋史卷二百四十二 列傳第一 后妃上》:英宗宣仁聖烈高皇后……母曹氏,慈聖光獻後姊也。
  • 11.    《皇宋十朝綱要卷第七 英宗》:宣仁聖烈皇后高氏……慶曆七年三月,歸於藩邸,封京兆郡君。
  • 12.    《宋史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 仁宗四》:(嘉祐)七年……八月……己卯,詔以宗實為皇子。癸未,賜名曙。
  • 13.    《,宋史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嘉祐)八年四月……庚子,立京兆郡君高氏為皇后。
  • 14.    《宋史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治平)二年……十一月……壬申……冊皇后。
  • 15.    《宋史卷十四 本紀第十四 神宗一》:(治平)四年正月丁巳,英宗崩,帝即皇帝位。……己未,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
  • 16.    《宋史卷十七 本紀第十七 哲宗一》:(元豐)八年三月……戊戌,神宗崩,太子即帝位。己亥,大赦天下常赦所不原者。……庚子,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甲寅,以羣臣固請,始同太皇太后聽政。
  • 17.    《皇宋十朝綱要卷第七 英宗》:元祐……八年九月三日崩,年六十二,諡曰宣仁聖烈。九年二月七日,陪葬永厚陵,祔太廟英宗室。
  • 18.    宋 李埴.《皇宋十朝綱要校正》上.北京:中華書局,2014:23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