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完顏雍

鎖定
完顏雍(1123年3月1日 [52]  -1189年1月20日 [35]  [46]  ,女真名烏祿。金朝第五位皇帝(1161年-1189年在位)、文學家。金太祖完顏旻之孫,金睿宗完顏宗輔之子,母為貞懿皇后李洪願。 [26-27] 
完顏雍兼備文武,歷任東京、燕京、西京等地留守,封葛王、曹國公,在女真貴族中頗有威望。正隆六年(1161年),海陵王完顏亮攻打南宋,完顏雍再任東京留守。年底在遼陽府擁兵稱帝,改元大定,隨後進軍金中都,奪取政權。即位之初,他以強力手段,派兵鎮壓契丹移剌窩斡起義,擊退南宋隆興北伐,達成《隆興和議》,結束宋金戰事。在處理鄰邦關係上,採取剋制政策,保持與南宋、西夏高麗的和平。在內政和經濟方面,完顏雍勤政節儉,選賢治吏,輕賦重農,尊崇儒學,廣開榷場,使金朝國庫充盈,百姓小康,出現了“大定之治”的繁榮局面,完顏雍也被稱為“小堯舜”。他注意保持女真舊俗,推行“女真為本”的民族政策,但無法從根本上扭轉猛安謀克制度的衰落,也難以緩解尖鋭的階級矛盾,使後人提出“金大定中亂民獨多”的觀點 [47]  。同時,他雖以軍事抗擊結合修築邊堡、挖掘界壕的手段試圖加強邊防,卻未能根除漠北的蒙古等遊牧民族的威脅,埋下巨大隱患。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完顏雍駕崩,享年六十七歲。諡號光天興運文德武功聖明仁孝皇帝,廟號世宗,葬於大房山興陵 [28]  [33]  [46]  [51] 
完顏雍漢文化修養很高,能作詩填詞。《全金詩》《全金元詞》及《金文最》收錄有其詩文。 [28] 
全    名
完顏雍
別    名
完顏褎 [27] 
小堯舜 [26] 
諡    號
光天興運文德武功聖明仁孝皇帝
廟    號
世宗
年    號
大定 [31] 
所處時代
金朝
民族族羣
女真族
出生地
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哈爾濱阿城) [2] 
出生日期
1123年3月1日 [52] 
逝世日期
1189年1月20日 [35] 
逝世地
金中都-福安殿(今北京)
陵    墓
興陵
在位時間
1161年 至 1189年
前    任
金海陵煬王完顏亮 [30-31] 
繼    任
金章宗完顏璟 [29] 
主要成就
開創“大定之治
主要作品
本朝樂曲
本    名
完顏烏祿

完顏雍人物生平

完顏雍早期經歷

天輔七年(1123年)3月1日(此據《金世宗傳》説法),完顏雍生於金上京會寧府的皇宮 [52]  。他的父親完顏宗堯(初名完顏宗輔),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第三子,頗有智謀,曾參與滅遼攻宋。天會十三年(1135年),完顏宗堯去世,那時完顏雍只有十二歲。他的母親李洪願出身於遼陽渤海大族,聰明能幹。幼年的完顏雍主要受母親的教養。依女真的習俗,丈夫死後,妻子應當嫁與宗族的人。李洪願卻不願接受這種落後的習俗,就在遼陽出家為尼。 [2] 
完顏雍長得很魁偉,性格沉靜明達,又善於騎射。年輕時,他每次出獵,很多老年人都跟了去看,讚賞他的騎射技術,“國人推為第一”。他為人寬厚,常隨叔伯們四處征戰,將士都很推崇他。 [36] 
金熙宗皇統年間,完顏雍因宗室子身份,被授為光祿大夫,封葛王,任兵部尚書 [36] 

完顏雍自保危局

金熙宗完顏亶在位後期,時常酗酒,殺戮親貴大臣,唯獨對完顏雍比較好。完顏宗堯伐宋時,得到了一條宋朝皇帝用過的白玉帶,作為傳家之寶。完顏雍很珍愛它。完顏雍的妻子烏林答氏,對他説:“這個玉帶不是王府所應該擁有的,應當獻給天子。”完顏雍覺得她的話有道理,就將白玉帶奉獻給完顏亶,博得完顏亶的皇后裴氏(悼平皇后)的歡心,也得到熙宗的信任。
海陵王完顏亮即位之初,完顏雍判會寧(今黑龍江阿城南)牧,不久,判大宗正事,改為東京(今遼寧遼陽)留守,後又改為燕京(今北京)留守、濟南府尹、西京(今山西大同)留守等職。完顏雍能文能武,在女真貴族中威望較高,海陵王對他很不放心,經常調動他的官職。烏林答氏又勸完顏雍多向海陵王進獻珍異,以打消他的猜疑,免遭誅身之禍。完顏雍照妻子的話,把遼骨睹犀佩馬、吐鶻良玉茶器之類的珍寶,送給完顏亮。完顏亮認為完顏雍怕他,對他又很恭順,疑忌之心稍解。
後來,完顏雍被任命為東京留守,完顏亮讓烏林答氏入京為質,烏林答氏深知完顏亮好色成性,只好進京,在離中都七十里附近時,自殺身亡。烏林答氏臨死前給完顏雍留下了絕命遺書,史稱《上世宗書》。深情地懇求丈夫不要因為她的死而悲傷“作兒女之態”,要“卧薪嚐膽”,居官“修德政,肅綱紀,延攬英雄,務悦民心”,等待時機“奪帝位,一怒而安天下。”完顏雍對愛妻為他而死,忍辱負重,割愛隱藏悲痛,毫不顯露出對完顏亮怨恨之情。也沒有前去烏林答氏的死身地,親自操辦後事,僅是要下人就地草草埋葬了事,而將奪妻逼死的深仇大恨暗藏於內心,致使完顏亮放過完顏雍一馬,但還是派心腹高存福任東京副留守去監視他。 [60] 

完顏雍政變繼位

現代出版物中的完顏雍(左)形象 現代出版物中的完顏雍(左)形象 [38]
正隆六年(1161年),完顏亮厲兵秣馬,動員了大量的兵力、物力、財力南伐宋朝。契丹人舉行起義。完顏亮的統治更加不穩。完顏雍的舅父李石勸他積蓄力量,奪取金朝最高統治權,他們也積極修造兵甲。這件事讓高存福知道了,偷偷派人去告訴完顏亮;同時還同推官李彥隆圖謀殺害完顏雍。幸好高存福的家人向完顏雍告了密。完顏亮得悉,派謀良虎去殺害宗室兄弟。完顏雍聽到這些,心裏非常恐懼,李石勸他及早即位。 [3] 
經過一番商議,決定以討論備“賊”事為藉口,將東京官吏召到他母親出家的清安寺開會。高存福不敢來,完顏雍派人多次去召他,他才來。完顏雍當場把高存福和李彥隆抓起來。十月初三,南征萬户完顏福壽等率領金軍兩萬人從山東前來,完顏謀衍率兵五千餘人從常安(今遼寧瀋陽東北)前來,他們都來投奔完顏雍。十月七日,各路軍隊入城,共同擊殺高存福等人。第二天,諸軍官屬來到完顏雍的府第求見。完顏雍剛剛走出來,諸軍官屬在庭下高呼萬歲。完顏雍推讓了一番,將領、官員一再勸進。於是,完顏雍親赴太廟,祭告祖先,再來到宣政殿,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完顏雍即位後,改元大定,下詔廢黜完顏亮。
而這時在長江北岸邊的完顏亮,已經得知完顏雍在遼陽擁兵稱帝了,他也本想停止攻宋戰爭,率兵北歸圍剿大定政權。可是完顏亮卻錯誤地聽信了身邊親信李通的建議,即先行打過長江之後,直至南宋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滅亡了南宋,再回兵攻打完顏雍,可得雙雙全勝。最終竟是完顏亮完全失算了。完顏亮率兵到達長江北岸邊,即選定在安徽地界的江邊小鎮採石鎮,發動攻宋渡江戰爭,結果是很快的失敗了,傷亡慘重。就在這時,南征伐宋的金兵,也得知完顏雍在遼陽建立了大定政權,舉旗反叛海陵王完顏亮的倒行逆施,於是前線金兵覺得求活命有了退路了。眾軍兵開始謀劃由契丹籍的都統官耶律元宜,再會同其子耶律王祥牽頭,發動前線金軍譁變。十一月二十七日深夜,譁變的金兵一擁闖入完顏亮的中軍大帳———瓜州渡的龜山寺,齊發亂箭,將海陵王完顏亮射死。海陵王政權當即倒台。南征伐宋的金朝大軍,也如同潮水般地敗退下戰場,向北方逃去,至此完顏亮發動的攻宋戰爭以全敗而告終。
十二月十九日,完顏雍領兵一路順利地到達燕京中都,奪取金朝中央政權,開始了自己的帝業。完顏雍能順利地登上皇帝寶座,並非偶然的事。從他本人來説,自為官以來“久典(主管)外郡,明禍亂之故,知吏治之得失”,有豐富的實際統治經驗。因此,無論在女真貴族或渤海大族中,他都很有聲望。從當時金朝最高統治者海陵帝來説,他由於指揮南伐宋朝的戰爭,遠離了金朝的統治中心,給完顏雍的即位帶來有利的條件。更主要的是,海陵的伐宋戰爭,極不得人心,金朝從上到下,都反對這場戰爭。這就更為完顏雍的即位,提供了條件。 [4] 

完顏雍穩定政局

完顏雍即位後,所面臨的形勢仍很嚴峻。在內部,契丹族、漢族人民的反金斗爭迅速發展。因此,完顏雍即位後面臨的首要任務就是如何穩定政局。 [55] 
金源文化五帝金秋郵票折中的完顏雍 金源文化五帝金秋郵票折中的完顏雍
完顏雍一反完顏亶和完顏亮濫殺宗室貴族反對派的做法,一即位就表示維護宗室貴族和對海陵手下的高官採取寬容大度的政策。下詔歷數完顏亮殺皇太后、金太宗及宗翰、宗弼子孫,毀上京等幾十條罪過,把他貶為煬王;然後給完顏亶除掉東昏王的稱號,恢復名譽,加諡號為熙宗,改葬于思陵;又修復被海陵毀掉的會寧府宮殿,恢復上京稱號。他還多次下詔令,對那些被無辜殺戮大臣的家屬、淪為奴僕的,恢復他們的身份;對那些大臣的遺骨,派人到各處去訪求,得到以後,由官府收葬;那些被海陵王無故削職、降職的官員,給予改正,量才錄用。這些措施都起了安撫、籠絡女真宗室貴族的作用。對於原來反對過他而有才能的人。完顏雍不忌前怨,仍然重用。
完顏亮時的尚書左丞、右領軍大都督紇石烈志寧,很有才幹,在完顏雍即位前,曾與將領白彥敬等準備去攻打完顏雍。完顏雍即位後,派使者爭取他們歸附,紇石烈志寧不但不肯歸順,還先後殺死使者九人。完顏雍在用武力征服紇石烈志寧之後,不但沒有加罪於他,還委以重任。完顏雍時任東京路轉運使的張玄素,也很有才能。他曾在完顏亮面前告過完顏雍的狀。完顏雍即位後,張玄素去見他,完顏雍對過去的事“一切不問”,反而任命他為户部尚書。完顏亮時曾任宰相和南京留守的張浩,是金代幾朝老臣。完顏雍拜他為太師,尚書令,封南陽郡王,讓他入朝可以不拜,還給他在大殿的東邊專門設了座位,對他十分尊敬。完顏雍不忌前怨的任人政策,使得女真貴族和海陵手下的官員,紛紛前來投奔。政局得以迅速穩定。 [55] 
此時,契丹人移剌窩斡領導的牧民大起義,嚴重威脅着金朝的統治。所以他即位以後,立即採用招撫和鎮壓兩手,來對付起義軍。他先派移剌扎八去招降起義軍,結果扎八見窩斡勢盛,反而參加了起義軍。大定元年(1161年)底,窩斡自稱皇帝,建元天正。完顏雍忙派兵去鎮壓,派去的兵都被窩斡起義軍打得大敗。大定二年(1162年)正月,完顏雍派右副元帥完顏謀衍等統兵前去鎮壓,並對歸降者許以優厚條件,還在起義中大搞策反活動。以此孤立窩斡一人。到這年秋天,窩斡被人出賣,捕至京師遇害,起義失敗了。一些起義軍將領投奔了南宋 [34]  。完顏雍對起義首領的鎮壓十分殘酷,不僅把窩斡梟首於市,而且把他的手足砍下來,分懸於各個京府。然後又派人前去招撫奚、契丹各族。為了防止契丹人民的反抗,完顏雍把參加起義的契丹人分別編入女真的猛安謀克各部,使之雜處,便於統治。這樣,金朝的境內暫時取得了相對穩定的局面。 [5] 
在外部,金軍擊敗宋軍,恢復被其佔領的地區。大定三年(1163年),又擊退南宋的隆興北伐。次年,又對宋發起進攻,渡過淮水,迫使宋朝議和。最後金、宋雙方達成了“隆興和議”。此後雙方保持了四十年的休戰狀態。通過內安外和,形成了一個較為穩定的政治局面。 [55] 

完顏雍大定之治

主詞條:大定之治
完顏雍糾正了海陵王時期的一些弊政。在政治制度上則基本上沒有大的變動,只是在宰相制度上廢尚書令,增設平章政事二人,進一步加強了皇權。在科舉制度上,進行了一些改變,使之更為完善。並於大定十三年(1173年)創立女真進士科,在京城設女真國子學、諸路設女真府學,參加女真進士考試的既有女真人,也有契丹、奚、渤海等族人。女真進士科的設置,一方面提高了女真貴族入仕官員的素質,另一方面有利於限制那些通過軍功、蔭補、世襲入仕的貴族特權,對金代中、後期的政局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完顏雍繼承海陵王的用人政策,大批任用非皇室的女真人、漢人、契丹人、渤海人蔘與執政。他注意選賢任能,大力整頓吏治,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55]  《金史》稱:“大定之間,郡縣吏皆奉法,百姓滋殖,號為小康。” [56] 
金世宗大定年間修建的盧溝橋 金世宗大定年間修建的盧溝橋 [32]
在統治政策上,完顏雍推行了與民休息的政策。大定二年(1162年),他把來自中原參加南征的步軍都遣返回家;同時派官員到漢人起義密集的山東地區,招撫正隆時期因苛重的兵役和勞役鋌而走險的農民,只要及時歸農,罪名一律赦免。大定三年,對移住中原的女真人户,凡父兄子弟俱在兵伍的,也遣放一丁歸家農耕。大定六年,對宋戰爭一結束,僅留六萬戍備,其餘士兵也都放還。
完顏雍還局部調整了階級關係。金朝滅遼以後,為滿足女真奴隸制的需要,把遼朝有自己經濟的投下户和寺院的二税户變為奴隸。大定二年(1162年),完顏雍不僅將確有憑據的二税户六百餘人放免為良民,還下詔凡從移剌窩斡起義軍來歸的驅奴、宮籍監户也一律放免為良。大定三年(1163年),他下令對中都等地因戰亂和饑荒而典賣妻子者,官府代為收贖。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金朝規定:凡立限放良之奴,限內娶良人為妻,所生子女即為良民。類似官方贖買良民和局部解放奴隸,對緩和階級矛盾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金太宗以來,女真猛安謀克户不斷南遷漢地。海陵王遷都後,又有許多猛安謀克户被安置在燕山以南、淮河以北的廣大地區。這些猛安謀克户散處在漢人村落之間,多把土地出租給漢人耕種,成為地主;一些人則失去土地成為窮人。對此,完顏雍派官員到各地督勸女真户務農,給他們補授土地或換授良田,禁止買賣土地,規定必須儘量自己耕種,力不足者方許出租與人。推行這些措施的目的是穩定多數女真部民的經濟地位,鞏固金朝的統治基礎。為了維護國有土地,限制女真貴族和漢族主佔有大量土地,完顏雍時對佔官田十頃以上者,括籍入官,並把名為“長城”“燕子城”之類的土地皆籍入官。為保證政府賦税收入,完顏雍推行“通檢推排”,針對貧富變更、賦役不均的現狀,派人分路通檢天下物力,根據民户的資產狀況,分定户等,徵收物力錢。通過“通檢推排”,賦役不均的狀況有所改變,國家賦税收入也有所增加。 [55] 
完顏雍是一位漢化程度較高的皇帝,他一方面提倡和推廣漢族文化,一方面針對女真人逐步漢化而失去本民族特點的情況,又提倡恢復和保持女真文化。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完顏雍率皇室子弟和文武從官到上京,召集女真故老演習女真歌舞,並親自用女真語歌唱祖先創業的艱難。他提倡田獵、擊球,督導女真部民練習騎射,以保持其尚武傳統。他設女真進士科、女真學校,提倡學習女真文、講女真語,以保持本民族文化。 [55] 
總的來説,完顏雍統治時期,社會較為安定,女真貴族間長期以來的紛爭也逐漸結束,統治集團內部趨於穩定,故史家稱讚他為“小堯舜”。 [55] 

完顏雍晚年去世

早在大定二年(1162年),完顏雍便立次子完顏允恭(時名完顏允迪)為皇太子。完顏允恭專心學習儒家經史,常與諸儒講習經史,行事遵儒家禮儀。完顏雍對他甚為愛重,每逢生辰,或至東宮,或設宴內殿。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三月,完顏雍北巡上京,完顏允恭奉命監國,決斷軍國大事,頗為稱職。但到了第二年六月,他突患暴病而薨逝,終年三十九歲。完顏雍聞訊後極為悲慟,一度想加贈其帝號,後在臣下勸説下,才定諡為宣孝太子。一年以後,完顏允恭的兒子完顏璟被立為皇太孫。 [60]  [61] 
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正月一日,完顏雍病重,不能視朝,到次日(1月20日)病逝於中都宮中的福安殿,享年六十七歲。同日,完顏璟在靈柩前繼位即位,是為金章宗。在聽説完顏雍病逝的消息後,許多人都失聲痛哭,悲聲遍野。三月,羣臣為完顏雍上諡號光天興運文德武功聖明仁孝皇帝,廟號世宗,安葬於大房山興陵 [35] 

完顏雍為政舉措

完顏雍政治

  • 吏治改革
完顏雍的各項改革,首推吏治改革。他的吏治改革內容:
電視節目中的完顏雍形象 電視節目中的完顏雍形象
一是任人唯賢唯才,不重資歷。完顏雍,按照資歷用人,只是對待一般的人來説,對於才幹過人者,怎麼還能拘泥於常例呢。按照這種思想,在他統治期間,朝中任用了一些出身低微的小吏。如移剌道,原來不過是個都督府長史,完顏雍得知他的政績,建議大用。但按他的資歷最高只能為翰林直學士。完顏雍認為這樣不足以盡其才,就派他去擔任中都路的轉運使,後又升任宰相。
二是官吏的升遷以政績為準,反對苟且因循。有一次,完顏雍去上京,一路所過州郡,都徵發眾多的民夫,大修橋樑馳道,以博得完顏雍的歡心。唯獨同知北京(今遼寧凌源西)留守劉煥,只派少量的人把道路修得平整些。完顏雍認為劉煥做得好,就升他為遼東路轉運使。正是由於他以政績好壞來選拔升遷官吏,因此,在他統治期間,出現了一批政治上有作為、正直清廉的官吏。
三是官吏到了一定年齡,就應當辭官。他認為人到晚年,精力總是不足的,因此他規定朝中大臣“許六十致仕”,也就是允許六十歲辭去官職。他在吏治方面的改革除上述幾點外,還有對官吏賞罰分明、中央和地方官經常交流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吏治改革,保證了完顏雍在政治、經濟等方面的改革。
  • 完善官制、法制
在改革吏治的同時,完顏雍在官制、法制方面,也進行了改革。完顏雍新訂的官制,以尚書令、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為宰相官,左右丞、參知政事為執政官。宰相增員,可以分散宰相的權力,以集權於皇帝一人,也可以使更多的官員參預政事。
在法制上,完顏雍主張擇善而從。他認為舊的法律條文有不合適的地方,應當更改,唐朝、宋朝的法律有可用的,就用。他還對臣下説:“一制定法律條文,不要只侷限於按照舊律,而且一些條文還很難讓人看懂。歷代的法律都在不斷地修訂、補充。文化低的百姓,常因不懂法律而違法。如果對那些難懂的條文,加以刪改,讓百姓一看就明白,不是更好嗎。應當修訂法律,務必讓大家明瞭。”大定年間,金朝的法律經過修訂,更加完善了。 [6] 

完顏雍軍事

完顏雍在位時,着手對金朝的軍事制度猛安謀剋制進行改革。
大定七年(1167年),完顏雍鑑於過去省並猛安謀克和海陵王時無功授猛安謀克者皆被罷去,因此而失職的很多,乃根據思敬的請求,以“量材用之"的原則又重新恢復一些猛安謀克,作為擴充猛安謀克的方法。
大定十五年(1175年),由於猛安謀克內部領户制的混亂,十月遣吏部郎中蒲察兀虎等十人,分行天下,再定猛安謀克户,其規定“每謀克不過三百户,七謀克至十謀克置一猛安”。另外,自熙宗、海陵王建立封建的中央集權政治後,往往猛安謀克是充任別職的,因而於大定十七年(1177年)對承襲制也作了些新規定,制世襲猛安謀克若出仕者,雖年未及六十,欲令子孫襲者,聽”。另外對“父任別職”,其子承襲猛安謀克規定必在二十五歲以上。這種規定也是從鞏固猛安謀克的地位與作用出發的。
大定二十年(1180年),一方面“以祖宗平定天下以來,所建立猛安謀克,因循既久,其間有户口繁簡,地裏遠近不同,又自正隆之後,所授無度”,另一方面,因為“大定間,亦有功多未酬者”。於是對猛安謀克又作番“新定”工作,同時命“新授者,並令就封”。並規定功授世襲謀克的許以親屬從行:猛安不得過十户,謀克不得過六户”。當給以地者,除牛九具以下全給,十具以上四十具以下者,則子宮豪之家量撥地六具與之”。
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為了“大重其權”,以猛安謀克之號授給諸王,想以此來維護其女真舊俗。此外在經濟組織方面也進行整頓,限制出賣土地、奴婢,禁止限外佔田,加強對猛安謀克生產管理,獎勵“聚種,“自種”,下令猛安謀克。自為保聚,其田土與民田犬牙相者,互易之”。從而使猛安謀克不得與民相混雜,以達到軍事力量的聚集。

完顏雍經濟

  • 休養生息
為了與民休養生息,安定社會秩序,完顏雍頒發了免奴為良的沼令,提高了生產的積極性。他還採取了重視農桑、獎勵墾荒,進一步開弛禁地,實行增產者獎,減產者罰等一系列措施,發展了農業和畜牧業。對於遇有水旱災害的地區,實行減免租税的辦法,減輕人民負擔,穩定了生產情緒。完顏雍本人又提倡節儉,注意興修水利,鼓勵民間發展手工業生產。因此,從大定年間開始,金朝的經濟得到了全面的恢復和發展。
  • 計口授田
世宗時期的大定通寶
世宗時期的大定通寶(6張)
完顏雍試圖繼續維持計口授田制,保護女真猛安謀克户的特殊權益。自完顏亶以來在中原推行對女真猛安謀克户的計口授田制度,因中原舊有封建生產關係的影響和以戰爭俘虜補充奴隸來源的徹底斷絕,逐漸向封建租佃制演變。一些猛安謀克户開始出賣奴隸,致使耕田者減少,只得將所授之田出租給漢人農民耕種。另一些女真猛安謀克户,在戰爭結束後不再回到所授之田上耕作,直接將其轉租給漢人農民。也有一些貧困的女真户將所授之田出賣給“豪民”。女真猛安謀克户發生了階級分化,那些坐收地租的女真户便轉化為封建地主。而女真貴族和官僚地主多佔或冒佔官田的現象也日趨嚴重。
完顏雍企圖制止生產關係向封建租佃制的轉化,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他頒佈禁止中原猛安謀克户出賣奴婢轉租田地的詔令。次年(1182年),他又規定:一旦查出有不自耕種的猛安户,杖六十;謀克杖四十。
對於貴族地主多佔冒佔官田,完顏雍在大定十九年和二十一年先後派員到各地拘括官田。括田的本意是將所括之田分給貧民,繼續對無田少田的猛安謀克户實施計口授田的舊制。但在實際執行中,一些小地主和農民的土地都被強行拘括,田地更集中到官府和女真貴族官僚地主的手中,反而加速了封建租佃關係的發展。
  • 通檢推排
金初對人户三年一籍,清查其人口、驅奴、土地和資產,據以排定户等,徵收物力錢(財產税),徵發差役。但貴族、官僚和地主以各種方式隱瞞財產逃避税收,而貧苦人户卻負擔重税。
為改變賦役不均現象,大定四年(1164年),完顏雍下令分路通檢天下物力,因標準不一,諸路不均,百姓不堪承受。次年,頒佈“通檢地土等第税法”,統一各路標準,輕重不均的現象始有所改變。
大定十五年(1175年),離上次通檢已經十年,但賦役仍有不均,完顏雍再命分路推排物力錢,手續較通檢簡化。而隨着猛安謀克户內部的階級分化,地主和農牧民的賦役也開始嚴重不均。大定二十年,從中都入手在猛安謀克户內也實行推排,兩年後推廣到全國,方法是清查各户土地、牛具、奴婢之數,分為上中下三等以均賦役。
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和章宗泰和八年(1208年),金朝還進行過這種推排。儘管在通檢推排中,不無官員上下其手苛增物力的擾民現象,但對均平全國賦役,保證國家收入,緩和社會矛盾,畢竟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 治理黃河
在政權穩定之後,完顏雍注意發展農業,防治黃河水患。大定八年(1168年)六月,黃河於滑州西南李固渡決口,水潰曹州城,氾濫於單州及其周圍地區。完顏雍聞悉後,於次年(1169年)正月派都水監梁肅前往查勘,尋求治理之策。梁肅提出在“李固南筑堤以防決溢”的建議,他立即採納,在南流河道沿岸築了堤防。大定十一年(1171年),河決原武縣王村,開封、孟州、衞州均被其害。尚書省奏請自河陰廣武山循河而東,至原武、陽武、東明等縣以及孟、衞等州普築堤防。完顏雍閲奏後派遣太府少監張九思、同知南京留守事紇石烈邈至工地督促,日役夫一萬人,約兩月完成。大定十七年(1177年)七月,河決陽武白溝。完顏雍接受尚書省建議,發六百里內軍夫,以尚書工部郎中張大節、同知南京留守事高蘇負責工役,修築河堤,並批准在開封專設京埽巡河官一員,專職防衞南京河防。大定二十年(1180年),河決衞州及延津京東埽,氾濫于歸德府。南京副留守石抹輝者報告災情後,完顏雍命“自衞州埽下接歸德府南北兩岸增築堤以捍湍怒”,用工170餘萬,並於歸德府創設巡河官一員。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八月,河再決衞州堤,城被毀。完顏雍先命户部侍郎王寂等前往籌劃防禦事宜,後因王寂瀆職,立貶其職,另派户部尚書劉瑋前往從事救治。十月,完顏雍鑑於連年河患,下令增加河防軍數。次年(1187年)二月,又明令規定:沿河四府十六州正副長官及沿河四十四縣的令、佐都“管勾河防事”,並隨時掌握各地防治水患情況,以便獎懲。後黃河又溢曹州小堤之北,完顏雍即下令有司搶築堤防。 [40]  以上措施,使遭受多年戰爭的黃河流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復和發展。 [39] 

完顏雍文化

  • 漢化尊儒
完顏雍在位時,在文化上延續金熙宗、海陵王以來的漢化政策。他即位之初,有許多大臣勸他還都上京,但由於李石張玄素獨吉義等人的勸説,完顏雍最終還是決定以中都為首都。他對以石據等漢官委以重任,令他們依照唐宋制度繼續對金朝的典章文物進行改革。對科舉的重視,也體現了其漢化尊儒的政策。 [8] 
除此之外,完顏雍本人也熟讀漢文典籍,治國理政皆尊奉儒家思想,他崇尚“民本”,體察民情,愛惜民力。“每當食,常想貧民飢餒,猶在己也”。 [4]  每次春水秋山,外出巡狩,完顏雍都嚴禁隨從擾害地方,所需物品不許向民間索取,徵發人夫,以錢和僱。大定一朝,黃河累年決口,災害連年,完顏雍始終能堅持賑貸,不遺餘力。他推崇儒學,遵奉禮教,嚴於律己,崇尚節儉。“朕雖年老,聞善不厭,孔子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大哉言乎!” [33]  “人之行,莫大於孝弟。孝弟無不蒙天日之佑。” [5]  “昔唐虞時,未有華飾,漢惟孝文務為純儉。朕於宮室唯恐過度”。 [4] 
完顏雍“常慕古之帝王,虛心受諫”,令羣臣百姓“有言即言”,“敷奏勿有所隱”。 [4]  他曾經這樣講:“朕以萬機之繁,豈無一失”,“卿等但言之,朕當更改,必無吝也。” [5]  從諫如流的唐太宗與耿直敢言的魏徵,一直是他為政治國常常提起的榜樣。熟讀史書,注意以史為鑑,修明政治,經常與臣下談古論今,論史事興咎,評人物得失。“朕於聖經(儒家經典)不能深解,至於史傳,開卷輒有所益。” [33]  在他的倡導下,金朝文化不斷漢化,他的皇太子完顏允恭便“讀書喜文,欲變夷狄風俗,行中國禮樂如魏孝文”。 [9] 
完顏雍還很重視編修金代史籍。大定七年(1167年)八月,紇石烈良弼進《太宗實錄》,他“立受之”。大定十一年(1171年)十月,《睿宗實錄》修成 [58]  。到大定二十年(1180年),《熙宗實錄》修成。在修史過程中,完顏雍提倡以實錄的精神修史,強調史家要堅持直筆的傳統。大定十九年(1179年)三月,他在同宰臣論史事時説:“朕觀前史多溢美。大抵史書載事貴實,不必浮辭諂諛也。” [54] 
同時,完顏雍還重視人才培養和科舉取士,大定四年(1164年),完顏雍下令:“進士文優則取,勿限人數”。大定六年(1166年),開始置太學,學生最初只有160人,後發展到400人。大定十六年(1176年),又設置府學十七處,有學生上千人。完顏雍對狀元、進士,不僅要求其有才,而且要求人品要好。他規定,狀元品行不好的,要除名。對中狀元的人,先要訪察他在鄉里的品行,品行好的,才能按狀元的待遇對待。完顏雍在位時,科舉制從人數到考試科目、到中舉的質量,都有了發展和提高。官吏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科舉考試。完顏雍在位時的科舉考試極為嚴格,由女真士兵對考生“解發袒衣,索及耳鼻”,嚴防作弊發生。科舉制的發展,為金朝政府廣招人才,進一步充實了統治集團。 [7]  [8] 
  • 保持舊俗
《中國皇帝全傳》中的完顏雍 《中國皇帝全傳》中的完顏雍
完顏雍雖延續了漢化政策,任用儒士,但反對全盤漢化。他認為吸收過多的漢文化,會使女真族腐化墮落,喪失尚武本性,因此在大定十一年(1171年)以後,完顏雍頻頻強調維護女真舊俗,掀起了“女真文化復興運動”。 [10]  完顏雍曾向右諫議大夫、契丹人移剌子敬流露過這種想法:“亡遼不忘舊俗,朕以為是。海陵習學漢人風俗,是忘本也。若依國家舊風,四境可以無虞,此長久之計也。” [11]  其措施有巡視上京會寧、禁止女真人改漢姓或穿漢服、推廣女真語言文字,以及提倡節儉、率直、騎射、力田等“女真舊俗”,反對奢華、狡詐、遊逸、不事生產等“惡習”。 [1] 
完顏雍是一位女真民族傳統的堅定捍衞者,他為保存女真文化可謂苦心竭慮,不遺餘力。完顏雍經常像這樣諄諄告誡女真貴族説:“女直舊風最為純直……汝輩當習學之,舊風不可忘也。” [5]  一次,完顏雍與太子允恭等人前往宮中睿思殿,命歌者用女真語唱歌,隨後對皇太子及諸王説:“朕思先朝所行之事,未嘗暫忘,故時聽此詞,亦欲令汝輩知之。……汝輩當體朕意,至於子孫,亦當遵朕教誡也。” [5]  拳拳之心,溢於言表。
完顏雍擔憂海陵南遷後新一代女真人已經漸漸遺忘了本民族傳統,他曾對朝廷宰執吐露過這種憂慮:“會寧乃國家興王之地,自海陵遷都永安,女真人寖忘舊風。朕時嘗見女真風俗,迄今不忘。今之燕飲音樂,皆習漢風,蓋以備禮也,非朕心所好。東宮不知女真風俗,第以朕故,猶尚存之。恐異時一變此風,非長久之計。甚欲一至會寧,使子孫得見舊俗,庶幾習效之。” [5]  後來完顏雍果真實踐了他的這一夙願。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三月,完顏雍親率諸皇子皇孫回上京會寧府尋根,並在金太祖起兵之地建立《大金得勝陀頌碑》,以弘揚女真民族精神。直到次年九月,完顏雍一行才返回中都。
此外,完顏雍還大力倡導人們學習和使用女真語、女真文,力圖復興女真文化。大定初,在全國各地大興女真字學,“擇猛安謀克內良家子弟為學生,諸路至三千人”,後又定製“每謀克取二人”。 [7]  大定十三年(1173年),始創女真國子學,後又創建女真太學,各路廣設女真府州學,“其學大振”。完顏雍興辦女真字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推廣和普及女真大小字,藉以保存女真族的文化傳統。大定十三年(1173年),創女真進士科,以女真大字試策,以女真小字試詩,取徒單鎰以下27人。 [7] 
女真進士科的創立不僅是為了保全女真文化,還含有完顏雍將女真文化發展為一種能與漢文化匹敵的文化體系的意圖。他曾對左丞相完顏守道説:“契丹文字年遠,觀其所撰詩,義理深微,當時何不立契丹進士科舉?今雖立女真字科,慮女真字創制日近,義理未如漢字深奧,恐為後人議論。”守道回答説:“漢文字恐初亦未必能如此,由歷代聖賢漸加修舉也。聖主天姿明哲,令譯經教天下,行之久亦可同漢人文章矣。” [7] 
將儒家經典翻譯為女真字文本,這是完顏雍致力於女真文化建設的又一舉措。自大定四年(1164年)完顏雍下詔翻譯漢文典籍始,先後譯出《周易》《尚書》《論語》《孟子》《春秋》《孝經》《老子》《文中子》《劉子》以及《史記》《漢書》《新唐書》《貞觀政要》等十餘種,這些譯著被作為女真字學的教科書頒行到全國各地 [53]  。以女真字來翻譯儒家經典,這種做法最能體現完顏雍的文化主張,他一方面積極倡導學習女真語言文字,另一方面又很讚賞儒家的倫理道德觀念。在他看來,女真人樸實無華的傳統美德與儒家的價值觀念非常契合,他曾這樣對人説:“女真舊風最為純直,雖不知書,然其祭天地,敬親戚,尊耆老,接賓客,信朋友,禮意款曲,皆出自然,其善與古書所載無異。” [5]  從這個角度考慮,完顏雍很樂意接受儒家文化,他曾“以女真字《孝經》千部付點檢司分賜護衞親軍”,並對宰執説:“朕所以令譯五經者,正慾女真人知仁義道德所在耳。” [33]  他的目的是要把儒家的倫理道德觀念移植到女真文化中去,而不是讓女真人拋棄本民族文化來接受漢文化。而

完顏雍民族

完顏雍時代推行“女真為本”的民族政策,對漢族契丹族等民族實施歧視與壓迫。 [12]  他不僅在文化上維護女真舊俗,防範女真被全盤漢化,在經濟上的括户政策中,也一再拘括漢人的土地為猛安謀克户所有,導致了漢人與女真人的矛盾叢生。當時的尚書右丞唐括安禮是一個漢化的女真人。一次,完顏雍為救濟女真屯田軍户,欲籤漢人佃户入軍籍,而以其所佃官田分配給女真人,唐括安禮進諫説:“猛安人與漢户,今皆一家,彼耕此種,皆是國人,即日籤軍,恐妨農作。”完顏雍聽後不以為然,責罵説:朕謂卿有知識,每事專效漢人,若無事之際可務農作,度宋人之意且起爭端,國家有事,農作奚暇?……所謂一家者皆一類也,女直、漢人,其實則二。朕即位東京,契丹、漢人皆不往,惟女直人偕來,此可謂一類乎?”又説:“朕夙夜思念,使太祖皇帝功業不墜,傳及萬世,女直人物力不困。卿等悉之。” [13]  從完顏雍的言論中可知他很明確地將漢人與女真人區分開來,並不一視同仁地當成“國人”,且反映出他偏袒女真的狹隘的民族政策。
  • 契丹
完顏雍對契丹人也懷有戒備。他即位後,開始積極平息契丹人的叛亂(移剌窩斡之亂)。他改變了完顏亮全力剿殺的策略,而是剿撫並用。他利用了很多契丹族的官員,對起義軍進行分化瓦解,對投降的起義者給以重賞,對不肯歸順的堅決鎮壓,終於平息了契丹起義。對於契丹人,他還實施同化政策,令其遷往上京等處,與女真人雜居,“男婚女聘,漸化成俗,長久之策也”。完顏雍對契丹人的態度,可以從下面這段對話中看得很清楚:一次,完顏雍對朝廷臣僚談及契丹人時説道:“海陵時,契丹人尤被信任,終為叛亂,羣牧使鶴壽、駙馬都尉賽一、昭武大將軍術魯古、金吾衞上將軍蒲都皆被害。賽一等皆功臣之後,在官時未嘗與契丹有怨,彼之野心,亦足見也。”尚書右丞唐括安禮回答説:聖主溥愛天下,子育萬國,不宜有分別。”完顏雍又曰:“朕非有分別,但善善惡惡,所以為治,異時或有邊釁,契丹豈肯與我一心也哉?” [13] 
  • 蒙古
對待北邊的蒙古(韃靼)諸部,完顏雍視為心腹之患,他經常派兵去“減丁”,就是消滅一部分精壯的男子,並且還修築了壕邊堡。但此舉反而加速了蒙古部落的重新分化組合,為蒙古部落走向統一增加了催化劑。

完顏雍社會

  • 反三風
完顏雍注重盛世用“重典”,大力整肅官風,在大定年間開展了以“反三風”為主要內容的整風運動。
1.反賭博風
金朝賭博之風盛行,為禁止官員賭博,大定十八年(1178年),完顏雍制定了“品官犯賭博法”。該法規定:“贓不滿五十貫者其法杖,聽贖;再犯者杖之。”也就是説,對初犯且賭博數額不大者,判處杖刑,但可以用財物贖罪;再犯者不允許贖罪,要執行杖刑。
2.反説情
在金朝,官官相護、徇私枉法的現象比較普遍。完顏雍深知此風對統治秩序危害很大,曾多次下令禁止,並親自幹預一些突出案件。大定十五年(1175年)十一月,唐古部族節度使移剌毛得之子殺其妻而逃,無語下令追捕。捕獲後,皇姑梁國公主受託為其求情,完顏雍不許,斥責道:“公主婦人,不識典法,罪尚可恕。毛得請託至此,豈可貸宥。”
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監察御史陶鈞攜妓遊禁苑,被監察官石玠得知,準備以“無上下之分罪”糾劾時,陶鈞託石玠的朋友閻恕來替自己説情,事情便壓了下去。完顏雍得知此事後,不僅將犯官陶鈞和徇情失舉的石玠治了罪,而且將受託居中捎話講情的閻恕也治了罪。
3.反貪贓
金朝官員貪贓主要有兩種,一是貪污,二是受賄。完顏雍十分重視反貪懲貪,親自主持制定法令,過問懲貪法令和措施是否得到落實。當時對貪官的懲處的確很嚴,不僅處理本人,而且株連子孫及相關人員,即使皇親國戚或女真宗室犯了“贓罪”也絕不姑息養奸,仍然堅持秉公執法,同樣嚴懲不貸。例如:完顏雍的妻兄烏林達暉因貪污官錢五百貫被罷官;太子的岳父徒單貞因貪污被追贓治罪;荊王完顏文在為大名府尹時,以職權將駑馬換猛安謀克良馬,買百姓的東西壓價,貪污公款一萬九千貫,被奪職,降德州防禦使,僚佐亦皆坐不矯正而解職;連他的親孃舅、參知政事李石因“冒領糧食”也被降了職。
在嚴懲貪官污吏的同時,完顏雍對行賄受賄的懲處也同樣嚴厲,如他對完顏守能案的處理就很能説明這一點。守能是金朝宗室,任西北路招討使時曾兩次受賄,雖兩次數量都不足五十貫,但仍落得“杖二百,除名”的處罰。後人因此稱讚他“終不以私恩曲庇”。 [15] 
  • 崇尚節儉
完顏雍在作風上還很崇尚節儉。即位以來,服御器物,往往還是用舊的。據説他吃的也比較儉省。一次他正在吃飯,女兒來了,他竟沒有多餘的飯菜給女兒吃。還有一次,太子詹事劉仲誨向完顏雍請求增加東宮的收入和陳設。他不同意,並且説:“東宮收入已有規定,陳設也都有,為什麼還要增加呢?太子生於富貴,容易養成奢侈的習慣,你們應當引導他崇尚儉樸。”他反對鋪張浪費。對各地進貢的食品,他幾次下詔罷止。
他聽説自己到各地住過的殿堂,都封閉起來,不讓別人住了,認為這樣做太無聊,就讓臣下詔令,這些房屋仍然可以住人。他經常教育太子、親王,要他們節儉,並以自己所穿的衣服為例説:“這件衣服已經三年沒有更換,尚且完好如初,你們應該知道。”完顏雍對臣下説:“前代的君主,享受富貴,不知道耕作艱難的人很多。他們失去天下,都是因為這個原因。”他還説:“遼朝的君主聽到民間缺糧食,就説為什麼他們不吃臘肉呢?這是因為他自幼沒有老師教導他懂得儉樸,等到即位,也就不知民間疾苦了。”

完顏雍外交

  • 與南宋
完顏雍即位後,由於主要對付契丹叛亂,所以對宋採取守勢。他首先向南宋聲明,南侵是海陵王的錯誤,希望能重新按照紹興和議行事。其次對宋孝宗發起的隆興北伐保持克制。等到平息了契丹人的起義後,完顏雍重新對南宋採取強硬態度,派出徒單克寧與川陝宋軍對峙,又以僕散忠義等發兵南征,在符離之戰中擊潰宋軍主力,逐步收復了海陵王南侵後丟失的土地。大定四年(宋隆興二年,1164年),金宋訂立隆興和議,完顏雍在和約上作出了讓步,金宋兩國皇帝的“君臣”關係改為“叔侄”相稱,而且將帶有屈辱性質的“歲貢”改稱“歲幣”,並將宋所納銀、絹各減五萬,為二十萬兩、匹。但他要求宋方除割讓唐(今河南唐河)、鄧(今河南鄧州東)、海(今江蘇連雲港)、泗(今江蘇盱眙北)四州外,再割商(今陝西商州區)、秦(今甘肅天水)二州與金朝。總的來説,隆興和議使金宋兩國保持了四十多年的和平狀態。
和議達成之後,對於南宋改變宋朝皇帝接受金朝國書的禮節和河南土地的長期要求,完顏雍則堅持不讓步。 [59] 
  • 與西夏、高麗
西夏高麗是分別是金朝東西兩面的屬國,完顏雍在位時兩國相繼發生變亂,他採取不干涉政策。
當時,西夏宰相任得敬專權,王室被架空,到大定十年(1170年)時發生任得敬分國事件,西夏仁宗李仁孝為已成為楚王的任得敬求封於金朝,完顏雍就此事問宰相,尚書令李石等以不干預其國內政事為由,主張允許。完顏雍認為是權臣逼奪,非西夏王本意,為保護西夏國臣屬的完整性,沒有同意,並在賜給李仁孝的詔書中説:自我國家戡定中原,懷柔西土,始則畫疆於乃父,繼而錫命於爾躬,恩厚一方,年垂三紀,藩臣之禮既務踐修,先業所傳亦當固守”。 [14]  後李仁孝誅任得敬及其黨羽,並上表感謝,此後金夏相安無事。
大定十年(1170年),高麗發生“武臣政變”,武人鄭仲夫李義方等發動叛亂,大殺高麗百官,廢國王王晛(高麗毅宗),另立翼陽公王晧(高麗明宗),建立武臣政權。高麗派使臣庾應圭以王晛讓位於王晧通報於完顏雍,完顏雍洞悉其奸,先不同意冊封王晧,最後仍採取不干涉政策 [50]  ,冊封了王晧,使金麗關係得以平穩發展。當時高麗武臣政權內部也不穩定。大定十四年(1174年),高麗西京留守趙位寵起兵,並上表金朝,“請以慈悲嶺以西,鴨綠江以東四十餘城內附”。這無疑是擴土充疆的天賜良機,但完顏雍予以回絕,對叛亂採取決不支持的態度。叛亂平定後,高麗奉表感謝。有一次,高麗進貢的兩條玉帶中有一條是石質的,眾臣請求懲罰高麗,完顏雍卻説:“小國無能辨識者,誤以為玉耳。且人不易物,惟德其物,若復卻之,豈禮體耶?” [5]  [49]  正是由於完顏雍表現出的大國風範與不干涉政策,使金朝與高麗的睦鄰友好關係未受時局影響,持續發展。

完顏雍歷史評價

完顏雍曾自評:“朕在位二十餘年,鑑海陵之失,屢有改作,亦不免有繆戾者。” [16] 
脱脱等《金史》:
  • 世宗之立,雖由勸進,然天命人心之所歸,雖古聖賢之君,亦不能辭也。蓋自太祖以來,海內用兵,寧歲無幾。重以海陵無道,賦役繁興,盜賊滿野,兵甲並起,萬姓盼盼,國內騷然,老無留養之丁,幼無顧復之愛,顛危愁困,待盡朝夕。世宗久典外郡,明禍亂之故,知吏治之得失。即位五載,而南北講好,與民休息。於是躬節儉,崇孝弟,信賞罰,重農桑,慎守令之選,嚴廉察之責,卻任得敬分國之請,拒趙位寵郡縣之獻,孳孳為治,夜以繼日,可謂得為君之道矣!當此之時,羣臣守職,上下相安,家給人足,倉廩有餘,刑部歲斷死罪,或十七人,或二十人,號稱“小堯舜”,此其效驗也。然舉賢之急,求言之切,不絕於訓辭,而羣臣偷安苟祿,不能將順其美,以底大順,惜哉! [33] 
  • 天厭南北之兵,挺生世宗,以仁易暴,休息斯民。是故金祚百有餘年,由大定之政有以固結人心,乃克爾也。 [24] 
  • 世宗即位,凡數歲輒一遣黜陟之,故大定之間,郡縣吏皆奉法,百姓滋殖,號為小康。 [57] 
  • 葛王(完顏雍)便是會底,他立得年號也強,謂之“大定”。 [17] 
  • 葛王懲逆(完顏)亮之敗,一向以仁政自居。 [17] 
  • 他能尊行堯舜之道,要做大堯舜也由他。……他豈變夷狄之風?恐只是天資高,偶合仁政耳! [17] 
郭友仁:“葛王在位,專行仁政,中原之人呼他為‘小堯舜’。” [17] 
趙秉文:“大定、明昌間,朝廷清明,天下無事。” [62] 
劉祁:“世宗天資仁厚,善於守成,又躬自儉約以養育士庶,故大定三十年幾致太平。所用多敦樸謹厚之士,故石琚輩為相,不煩擾,不更張,偃息干戈,修崇學校,議者以為有漢文景風。此所以基明昌、承安之盛也。” [63] 
楊宏道:“繁華消歇湛恩留,忍見珠宮作土丘。海日西沉燕市晚,塞鴻南度薊門秋。恭光父子三綱絕,安史君臣百代仇。善惡相形褒貶在,世宗更比孝文優。” [64] 
劉因:“金源大定始全盛,時以漢文當世宗。” [65] 
歐陽玄:“非武元之英略,不足以開九帝之業,非大定之仁政,不足以固百年之基。” [25]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欲平治天下而立之君,為君者若不修明制度,永奠邦家,豈天之立君止為一身安富逸樂耶!君欲經理國事而任之臣,為臣者若臨事之時不能勤敏恪慎,殫心厥職,豈君之任臣為止汝一身富貴耶!觀此則君子天錫基業,敬以承之,舉忠良,斥奸佞,日與大臣講明治道,以致皇天眷佑,人民悦服,如古所稱堯舜禹湯文武以及金世宗諸令主,休譽著當時,鴻名傳後世,孰有善於此耶?” [66] 
愛新覺羅·皇太極:“世宗,蒙古、漢人諸國聲名顯著之賢君也。故當時、後世鹹稱為小堯舜。朕批覽此書,悉其梗概,殊覺心往神馳,耳目倍加明快,不勝歎賞。朕思金太祖、太宗法度詳明,可垂久遠。至熙宗合喇及完顏亮之世盡廢之,耽於酒色,盤樂無度,效漢人之陋習。世宗即位,奮圖法祖,勤求治理,惟恐子孫仍效漢俗,豫為禁約,屢以無忘祖宗為訓。衣服言語,悉遵舊制。時時練習騎射,以備武功。” [18] 
愛新覺羅·弘曆:“金世宗他政茲不論,獨嘉其不忘故風、禁習漢俗,拳拳以法祖宗、戒子孫為棘。蓋自古帝王,未有不以敬念先業而興,亦未有不以忘本即慆滛而亡者。是以《書》稱無逸,《詩》詠邠風,周之所以過其歷也。夫金世宗述祖業之艱難,示繼繩之不易,叮嚀反覆,一再嘆惋,使數百年下有志永命之君為之感泣。及繼世之孫,不數年而遂易漢服,又不數十年而遂以屋社。籲,可不畏哉,可不懷哉!” [19] 
趙翼:“金代九君,世宗最賢。……然二十餘年中,謀反者偏多。……有道之世,偏多亂民。” [47] 
陳致平:“更難得的是他對中國文化所特有的賢明公正的態度。他能吸收中國政治文化的優點,而屏棄漢人腐化浮靡的惡習,同時又儘量保存原始女真人樸實尚武的精神,而革除其僻野殘暴之性。所以他一方面講求治道,一方面他也經常到上京一帶地方去射獵、巡視、演武訓軍,一再告誡其本族人民不可忘本,也決不放棄民族之自尊心。他實在是能截長補短,融合中華民族諸文化之優點,而建立一個安定強大的國家。” [20] 
劉肅勇:“金世宗是金朝九帝中有作為的一位皇帝,……金世宗在位執政期間,勤於政事,生活節儉,又頗懂恤民之道,再加他治國有方,因而大定一朝的吏治較為清明,百業興旺,國中出現盛世景象。金世宗頗知歷史上漢族封建統治者的治世之道,並能兼採其長,力避其短,為最終消除女真族落後的氏族制與奴隸制的殘跡,完備金國的封建政治體制,創造了難能可貴的業績。……誠然,金世宗也有其短。他曾經殘酷地鎮壓契丹農牧民反金大起義;他本人民族偏見較重,對其他民族實行殘酷的壓迫政策,晚年政績不佳。然而金世宗畢竟是我國曆史上少數民族中一個有作為的皇帝,他一生的政績是突出的,多方面的,很有全面評價之必要。” [46] 
  • 在位29年,勤於政事,作風簡樸,拔擢人材,整頓吏治,減輕賦役,尊崇儒學,政治清明,政局穩定,經濟恢復並趨於繁榮,頗有“盛世”景象。 [1] 
  • 不過世宗為治標榜“中庸”,穩健保守有餘,開拓進取不足,對女真人土地、漠北遊牧民族威脅等一些潛在的統治危機解決不甚得力,給後代留下了隱患。 [1] 
傅海波崔瑞德:“在他統治的漫長時間之內,在諸多領域如行政機構、經濟以及教育等方面進行了改革,除了在與蒙古的邊境上戰爭還時有發生之外,金朝享有了長達25年不受干擾的和平時期。世宗竭力想做一個公正的、節儉的統治者,並獲得了“小堯舜”的美譽。……可以肯定的是,正是由於世宗時長期的內部穩定和相對繁榮,在後來那些年甚囂塵上的傾軋紛爭中,金朝才得以維持下來。” [41] 

完顏雍軼事典故

完顏雍的元配妻子烏林答氏,出身女真貴族世家。她童年時與完顏雍訂婚 [43]  。年少時以容儀整肅的外表,聰敏孝慈的秉性,贏得父母的疼愛與同輩的尊敬。約在十六、七歲時,烏林答氏遠赴金廷上京會寧府,同完顏雍完婚。婚後,烏林答氏以事舅姑孝謹、治家有序的美行,獲得了“甚有婦道“的好評。在金熙宗和海陵王朝,她輔佐完顏雍,使其免受政治迫害。完顏雍從外任中京留守起,中經遷官燕京留守,直至濟南尹止,烏林答氏始終跟在身邊,與夫出謀獻策,同甘苦共患難。她若偶而患病,完顏雍則親自煎藥,守候在身旁,“數日不離去“。 [42] 
海陵王久聞烏林答氏賢而美,便在完顏雍當濟南尹的時候,讓她來中都作人質。為保全丈夫,烏林答氏於貞元二年(1154年)主動前往中都。在距離中都只有七十里路的河北良鄉固節鎮時,烏林答氏躲過左右看護,乘機投湖自殺。在離世前,曾給完顏雍留下了一封三百七十九字的絕命遺書。完顏雍聞訊後,強壓下心頭大恨,表面上假作無所知聞。只是過了些日子,當他奉命由濟南尹改任西京留守時,在赴任的路上,途經良鄉,才讓女兒魯國公主去宛平縣土魯原,安葬烏林答氏的遺體。 [42]  [44] 
完顏雍登基後,追冊烏林答氏為昭德皇后,此後再也沒有冊立過皇后。到他去世後,夫妻合葬於興陵。 [45] 

完顏雍人際關係

完顏雍父祖

關係
姓氏/名
諡/廟號
祖父
金太祖
祖母
僕散氏
父親
金睿宗
母親
李洪願

完顏雍后妃

姓氏/名
稱號/諡號
烏林答氏
張氏
元妃
李氏
元妃
石抹氏
賢妃
徒單氏
德妃
大氏
柔妃
梁氏
昭儀
石抹氏
才人
以上內容來源 [48] 

完顏雍子女

  • 皇子
姓名
生母
諡/爵號
昭德皇后
金顯宗
趙王
越王
張元妃
鄗王
越王
完顏允蹈(完顏永蹈
李元妃
鄭王
衞紹王
完顏允德(完顏永德
潞王
梁昭儀
豫王
石抹才人
夔王
以上內容來源 [23] 
  • 皇女
排序
姓氏/名
生母
封號
駙馬
——
完顏氏
昭德皇后
豫國公主
——
長女
完顏氏
——
魯國公主
——
——
完顏氏
唐國公主
徒單思忠→烏林答天錫
第四女
完顏氏
第七女
完顏氏
宛國公主
第十四女
完顏氏
——
紇石烈諸神奴
——
完顏長樂
李元妃
澤國公主
——
完顏氏
完顏氏
——
息國公主
以上內容來源 [21-23] 

完顏雍主要作品

完顏雍能作詩填詞,具有很高的漢文化修養很高。郭元釪編《全金詩》卷首收錄其詩1首,薛瑞兆郭明志編《全金詩》卷28亦收錄其詩1首。《全金元詞》收錄其詞1首。《金文最》卷50、卷113收錄其文10篇。 [28] 

完顏雍影視形象

射鵰英雄傳之九陰真經》(1993年香港電視劇)張英才飾完顏雍。
武人時代》(2003年韓國電視劇)【待查】飾完顏雍。

完顏雍史料索引

金史》卷6~卷8 [33] 
參考資料
  • 1.    張帆.中國古代簡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230-232
  • 2.    《金史》:世宗光天興運文德武功聖明仁孝皇帝,諱雍,本諱烏祿,太祖孫,睿宗子也。母曰貞懿皇后李氏。天輔七年癸卯歲,生於上京。
  • 3.    《金史》:九月,至東京。副留守高存福,其女在海陵後宮,海陵使存福伺起居。適以造兵器餘材造甲數十,存福宣言,留守何為造甲,密使人以白海陵,遂與推官李彥隆託為擊球,謀不利。存福家人以其謀來告,平定知軍李蒲速越亦言其事。海陵嘗聞上有疾,即使近習來觀動靜,至是,又使謀良虎圖淮北諸王,上知之,心常隱憂。及討括裏還至清河,遇故吏六斤乘傳自南來,具言海陵殺其母,殺兄子檀奴、阿里白及樞密使僕散忽土等,又曰:“且遣人來害宗室兄弟矣!”上聞之,益懼。及聞存福圖己,事且有跡,李石勸上早圖之。於是,以議備賊事,召官屬會清安寺,彥隆先到,存福累召始來,並於座上執之。是月,復有云來自西,黃龍見雲中。
  • 4.    《金史·本紀第六·世宗上》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1-17]
  • 5.    《金史· 本紀第七·世宗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1-17]
  • 6.    潘維亞:試論“小堯舜”金世宗法制思想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引用日期2015-01-16]
  • 7.    《金史》卷五一,志第三二,《選舉志一》。
  • 8.    王宏志.《舊史新譚》.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 9.    劉祁《歸潛志》卷一二,“辯亡”。
  • 10.    三上次男〈金代中期にぉける女真文化の作興運動〉,《史學雜誌》49卷第9號,1938年9月。
  • 11.    《金史》卷八九,列傳第二七,《移剌子敬傳》。
  • 12.    張博泉.《金史簡編》:遼寧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23—231頁
  • 13.    《金史》卷八八,列傳第二六,《唐括安禮傳》。
  • 14.    《金史》卷一三四,列傳第七二,《西夏傳》。
  • 15.    古代的“整風運動”:金世宗嚴懲貪官污吏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15-01-16]
  • 16.    《金史》卷八九,列傳第二七,《梁肅傳》。
  • 17.    《朱子語類·卷一百三十三·本朝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3-18]
  • 18.    鄂爾泰,張廷玉等 編纂.國朝宮史: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08:197
  • 19.    《御製文集·二集卷三》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4-03-20]
  • 20.    陳致平.中華通史 第5卷:花成出版社,2003:88
  • 21.    《金史 列傳第五十八 世戚》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8-13]
  • 22.    《金史》列傳第二十五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8-17]
  • 23.    《金史 列傳第二十三 世宗諸子》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8-13]
  • 24.    《金史·卷十八·本紀第十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5-12]
  • 25.    歐陽玄:《進金史表》,《圭齋文集》卷十三。
  • 26.    金世宗完顏雍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15]
  • 27.    完顏雍  .中國社會科學詞條庫[引用日期2023-06-15]
  • 28.    完顏雍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15]
  • 29.    《金史·本紀第八·世宗下》:癸巳,上崩於福安殿,壽六十七。皇太孫即皇帝位。己亥,殯於大安殿。
  • 30.    《金史·本紀第五·海陵》:十月乙巳,陰迷失道,二鼓始達營所。丙午,慶雲見。東京留守曹國公烏祿(完顏雍)即位於遼陽,改元大定,大赦。數海陵過惡:弒皇太后徒單氏,弒太宗及宗翰、宗弼子孫及宗本諸王,毀上京宮室,殺遼豫王、宋天水郡王、郡公子孫等數十事。
  • 31.    《金史·本紀第六·世宗上》:十月辛丑,南征萬户完顏福壽、高忠建、盧萬家奴等自山東率所領兵二萬,完顏謀衍自常安率兵五千皆來附。謀衍即以臣禮上謁。乙巳,諸軍入城,共擊殺存福等。是夜,諸軍被甲環衞皇城。丙午,慶雲見,官屬諸軍勸進,固讓良久,於是親告天太祖廟,還御宣政殿,即皇帝位。以完顏謀衍為右副元帥,高忠建元帥左監軍,完顏福壽右監軍,盧萬家奴顯德軍節度使。丁未,大赦,改元大定。
  • 32.    盧溝橋(宛平城七七事變)  .北京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8-12]
  • 33.    《金史·卷八·本紀第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9-07]
  • 34.    《金史 列傳七十一》:括裏、紥八率眾南走,詔左宣徽使宗亨追及之。紥八詐稱降,宗亨信其言,遂不與戰。紥八紿之曰:“括裏驚走,願追之。”宗亨縱紥八去。益都猛安欲以所部追括裏、紥八,宗亨恐分其功,不聽,而縱軍士取賊所棄資囊人畜而自有之。括裏、紥入由是得亡去,遂奔於宋。宗亨降寧州刺史。其後,宋李世輔用括裏、紥八,遂取宿州,頗為邊患。
  • 35.    《金史》卷8《世宗紀下》:二十九年正月壬辰朔,上大漸,不能視朝。詔遣宋高麗、夏賀正旦使還。癸巳,上崩於福安殿,壽六十七。皇太孫即皇帝位。己亥,殯於大安殿。三月辛卯朔,上尊諡曰光天興運文德武功聖明仁孝皇帝,廟號世宗。四月乙酉,葬興陵。
  • 36.    《金史》:體貌奇偉,美鬚髯,長過其腹,胸間有七子如北斗形。性仁孝,沉靜明達。善騎射,國人推為第一,每出獵,耆老皆隨而觀之。皇統間,以宗室子例授光祿大夫,封葛王,為兵部尚書。天德初,判會寧牧。明年,判大宗正事,改中京留守,俄改燕京,未幾,為濟南尹。貞元初,為西京留守,三年,改東京,進封趙王。正隆二年,例降封鄭國公,進封衞國。三年,再任留守,徙封曹國。六年五月,居貞懿皇后喪。一日方寢,有紅光照室,及黃龍見寢室上。又嘗夜有大星流入留守第中。是歲,東梁水漲溢,暴至城下,水與城等,決女牆石罅中流入城,湍激如湧,城中人惶駭,上親登城,舉酒酹之,水退。
  • 37.    盧延光 繪畫;吳綠星 編文.中國一百帝王圖:嶺南美術出版社,2002-06:177
  • 38.    李徵 主編.中國歷史漫遊記 22 靖康之恥: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18-10:90
  • 39.    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志總編輯室 編.黃河志 卷11 黃河人文志:河南人民出版社,2017-01:131-132
  • 40.    《金史·卷二十七·志第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3-15]
  • 41.    《劍橋中國遼西夏金元史:1142年後的金朝政治史》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3-15]
  • 42.    劉肅勇 著.金世宗傳:三秦出版社,1987-02:6-10
  • 43.    《金史》卷64《后妃傳下》:以後兄暉子天錫為太尉,石土黑後授世襲猛安。上謂天錫曰:“朕四五歲時與皇后定婚,乃祖太尉置朕於膝上曰:‘吾婿七人,此婿最幼,後來必大吾門。’今卜葬有期,疇昔之言驗矣。”
  • 44.    《金史》卷64《后妃傳下》:世宗在濟南,海陵召後來中都。後念若身死濟南,海陵必殺世宗,惟奉詔,去濟南而死,世宗可以免。謂世宗曰:“我當自勉,不可累大王也。”召王府臣僕張僅言諭之曰:“汝,王之腹心人也。為我禱諸東嶽,我不負王,使皇天后土明鑑我心。”召家人謂之曰:“我自初年為婦以至今日,未嘗見王有違道之事。今宗室往往被疑者,皆奴僕不良,傲恨其主,以誣陷之耳。汝等皆先國王時舊人,當念舊恩,無或妄圖也。違此言者,我死後於冥中觀汝所為。”眾皆泣下。後既離濟南,從行者知後必不肯見海陵,將自為之所,防護甚謹。行至良鄉,去中都七十里,從行者防之稍緩,後得間即自殺。海陵猶疑世宗教之使然。世宗自濟南改西京留守,過良鄉,使魯國公主葬後於宛平縣土魯原。
  • 45.    《金史》卷64《后妃傳下》:大定二年,追冊為昭德皇后,立別廟。……二十九年,祔葬興陵。
  • 46.    劉肅勇 著.金世宗傳:三秦出版社,1987-02:前言第1-2頁
  • 47.    周谷城 著.中國通史 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08:97-98
  • 48.    《金史·卷六十四·列傳第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3-15]
  • 49.    《金史·卷一百三十五·列傳第七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3-15]
  • 50.    《高麗史》卷99《諸臣傳·庾應圭》
  • 51.    夏徵農.辭海 中國古代史分冊: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09:454
  • 52.    劉肅勇 著.金世宗傳:三秦出版社,1987-02:2,154
  • 53.    《金史》卷99《徒單鎰傳》:五年,翰林侍講學士徒單子温進所譯《貞觀政要》、《白氏策林》等書。六年,復進《史記》、《西漢書》,詔頒行之。
  • 54.    吳懷祺.中國史學思想會通 宋遼金史學思想卷:福建人民出版社,2018-09:190
  • 55.    漆俠 主編.中國改革史: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11:400-402
  • 56.    《金史》卷73《完顏宗雄附蒲帶傳》:自熙宗時,遣使廉問吏治得失。世宗即位,凡數歲輒一遣黜陟之,故大定之間,郡縣吏皆奉法,百姓滋殖,號為小康。
  • 57.    《金史·卷七十三·列傳第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3-18]
  • 58.    《金史》卷6《世宗紀上》:(大定)七年……八月……癸丑,尚書右丞相監修國史紇石烈良弼進《太宗實錄》,上立受之。……十一年……十月……丙寅,尚書左丞相紇石烈良弼進《睿宗實錄》。
  • 59.    《金史》卷88《紇石烈良弼傳》:大定十四年,歲在甲午,大興尹璋為賀宋正旦使,宋人就館奪其國書,詔梁肅詳問。眾議紛紛,謂凡午年必用兵,上以問良弼,對曰:“太祖皇帝以甲午年伐遼,太宗皇帝以丙午年克宋,今茲宋人奪我國書,而適在午年,故有此語,未必然也。”既而,梁肅至宋,宋主起立授受國書,如舊儀。梁肅既還,宋主遣工部尚書張子顏、知閣門事劉灊來祈請,其書曰:“言念眇躬,夙承大統。荷上國照臨之惠,尋盟遂閲於十年。修兩朝聘問之勤,繼好靡忘於一日。惟是函書之受,當新賓接之儀。嘗空臆以屢陳,飭行人而再請。仰祈眷顧,俯賜矜從。”上與大臣議,良弼奏曰:“宋國免稱臣為侄,免奉表為書,恩賜亦已多矣。今又乞免親接國書,是無厭也,必不可從。”平章政事完顏守道、參知政事移剌道與良弼議合。左丞石琚、右丞唐括安禮以為不從所請,必至於用兵。上謂琚等曰:“卿等所言,非也。所請有大於此者,更欲從之乎。”遂從良弼議,答其書,略曰:“弗循定分之常,復有授書之請。謂承大統,愈見自尊。奈何以若所為,尚求其欲。矧曰已行之禮,靡得而更。”其授受禮儀,終不復改。
  • 60.    白壽彝 總主編;陳振 主編.中國通史 第7卷 中古時代五代遼宋夏金時期 下 第2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1714-1722
  • 61.    《金史》卷19《世紀補》:大定元年十一月,世宗即位於東京。乙酉,封楚王,置官屬。十二月,從至中都。二年四月己卯,賜名允迪。五月壬寅,立為皇太子……二十四年,世宗將幸上京,詔帝守國,作“守國之寶”以授之。其遣使、祭享、五品以上官及事利害重者遣使馳奏,六品以下官、其餘常事,並聽裁決。每三日一次於集賢殿受尚書省啓事。京朝官遇朔望具朝服問侯。車駕在路,每二十日一遣使問起居。……六月甲寅,帝不豫。庚申,崩於承華殿。世宗自上京還,次天平山好水川,訃聞,為位臨奠於行宮之南,大慟者久之。……世宗欲加帝號,以問羣臣,翰林修撰趙可對曰:“唐高宗追諡太子弘為孝敬皇帝。”左丞張汝弼曰:“此蓋出於武后。”遂止,乃建廟於衍慶宮後,祭和三獻,樂用登歌。二十六年,立子璟為皇太孫。
  • 62.    趙秉文 著.趙秉文集: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14-06:298
  • 63.    《歸潛志·卷十二》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4-03-20]
  • 64.    薛瑞兆,郭明志 編.全金詩 第3冊:南開大學出版社,1995-11:506
  • 65.    商聚德 著;南京大學中國思想家研究中心 編.劉因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1996-03:100
  • 66.    趙之恆,牛耕,巴圖 主編.大清十朝聖訓 第12冊-第15冊 清宣宗聖訓 清文宗聖訓: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10: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