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孝全成皇后

鎖定
清宣宗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1808年3月24日-1840年2月13日),原正紅旗滿洲後抬鑲黃旗滿洲, [16] 道光帝的第三任皇后,咸豐帝生母,贈一等承恩侯晉贈三等承恩公鈕祜祿·頤齡之女。
嘉慶十三年二月二十八日生。道光二年(1822年)二月參加八旗選秀,於二月二十日被指定為全嬪,同年十一月初二日入宮。道光三年(1823年)二月十二日,詔晉為全妃;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以協辦大學士、户部尚書英和為正使,內閣學士奕經為副使,冊封全妃。道光四年(1824年)八月初十日,詔晉為全貴妃。道光五年二月二十日,生第三女端順固倫公主;同年四月十三日,以協辦大學士、户部尚書英和為正使,禮部左侍郎汪守和為副使,冊封為全貴妃。道光六年四月初六日,生第四女壽安固倫公主。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生第四子文宗顯皇帝奕詝。道光十三年(1833年),孝慎成皇后崩逝,她在八月十五日詔晉為皇貴妃,攝六宮事,並預於明年十月冊立為皇后。道光十四年(1834年)十月十八日,以大學士長齡為正使,署禮部尚書奕顥為副使,冊立為皇后。道光二十年(1840年)正月十一日丑時,鈕祜祿氏崩逝,道光帝親定諡號“孝全皇后”,十一月初九日,奉安慕陵 [16] 
經咸豐、同治、光緒累加諡,全諡為“孝全慈敬寬仁端愨安惠誠敏符天篤聖成皇后”。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羣
滿族
出生日期
1808年
逝世日期
1840年
丈    夫
愛新覺羅·旻寧
兒    子
愛新覺羅·奕詝
女    兒
端順固倫公主壽安固倫公主
陵    墓
清慕陵
居住地
鍾粹宮、湛靜齋
旗    籍
滿洲正紅旗→滿洲鑲黃旗
中文名
孝全成皇后

孝全成皇后人物生平

孝全成皇后家族背景

孝全皇后與幼年咸豐《璇宮春靄圖》 孝全皇后與幼年咸豐《璇宮春靄圖》
孝全成皇后, [1]  鈕祜祿氏,生於嘉慶十三年戊辰二月二十八日(1808年3月24日)。其家族原在正紅旗滿洲,在孝全成皇后封后之後,才抬到鑲黃旗滿洲。
孝全成皇后的曾祖父名叫成德,是一位由健鋭營前鋒出身的武將,換句話説,原本是兵丁出身。在乾隆朝,旗人世家的格局早已形成,世家子弟主要以門蔭或科舉出仕,最差也是通過考取筆帖式出仕,很少去挑補兵缺,更不會被遷到城外營房居住。成德的這種出身,基本證明了他並非官宦人家子弟。後來成德從一個前鋒兵,從徵各處立功,成為了當時著名的武將,並且得到了圖形紫光閣的榮耀,門第便一躍而上了。成德的第二個兒子穆克登布,也是軍旅出身,屢立戰功,後來在平定川地叛亂的時候戰死,故而獲得了二等男的爵位,這個爵位傳給了他的兒子頤齡,頤齡以世爵出仕,門風便從軍旅出身向世家子弟轉換了,而這位頤齡,便是孝全成皇后的父親,病逝於嘉慶十九年。鈕鈷祿氏還有一位姑姑嫁給了豫通親王多鐸六世孫、宗室善徵為妻,道光九年因與夫妻發生口角,情急之下上吊自盡而亡。
另外,孝全成皇后的母親是頤齡的嫡妻烏雅氏,以目前的記錄來看,孝全成皇后是嫡出的,但尚不知這位烏雅氏和孝恭仁皇后是否有關。頤齡還有一子名叫恩緒,嘉慶十九年十二月襲二等男,並任頭等侍衞,但是在道光八年犯過案,不被宣宗所喜。

孝全成皇后入宮為妃

《孝全成皇后行樂圖》 《孝全成皇后行樂圖》
道光元年(1821辛巳年),年方13歲(虛歲十四歲)的鈕祜祿氏遵循八旗女子未經皇帝選秀不得成婚的規矩,參加了道光帝即位後的第一次大規模選秀。她立刻就被道光帝看中,被封為嬪,因才、智、貌樣樣都全,特賜封號“全”字。
封號“全”,滿文為“gemungge”,意為“全部”。
道光二年壬午十一月初二日(1822年12月15日)辰時入宮。 [3] 鍾粹宮
道光三年二癸未二月二十二日(1823年3月24日),全嬪晉為“全妃”。不久便懷孕,十一月二十五日(1823年12月26日)道光帝命協辦大學士户部尚書英和為正使,內閣學士奕經為副使,持節齎冊(指后妃的名冊),行冊封禮,鈕祜祿氏正式成為全妃,時年15歲(虛歲十六歲)。同年十二月(1824年1月1日 — 1824年1月30日),因不明原因小產,鈕祜祿氏入宮不到兩年,就從嬪晉升為妃,名位得到如此迅速的提升,也足以證明她幾乎已經得到了道光帝的專寵。
《雍宮式範》中的孝全皇后(時為全貴妃) 《雍宮式範》中的孝全皇后(時為全貴妃)
道光四年(1824甲申年)初夏,全妃再次懷孕,八月初十日(1824年10月2日),全妃晉為全貴妃。十一月初二日(1824年12月21日),總管魏進朝傳做鍾粹宮全貴妃、翊坤宮祥妃遇喜應用嗎哪哈(滿語,意為新生兒穿用的衣物)兩份。
道光五年乙酉二月二十日(1825年4月8日)寅時,全妃生下第一個孩子即皇三女(11歲夭折),雖是女兒,但道光帝仍然大喜,尤其對比之前祥嬪所生的皇二女,待遇差距極大。
道光五年四月十三日(1825年5月30日),以協辦大學士户部尚書英和為正使,禮部左侍郎汪守和為副使,冊封全妃為全貴妃。四月三十日,鈕鈷祿氏在鍾粹宮接冊寶。全貴妃賞伺候作樂的太監祿喜大卷江綢袍料一匹和大小荷包兩對,另賞太監等銀五兩。就在當年夏天,全貴妃再次懷孕。 [4] 
道光六年丙戌四月初六(1826年5月12日)酉時,全貴妃生下第二個女兒即皇四女(後封壽安固倫公主)。宮中稱為“四公主”,儘管仍是女兒,依然絲毫沒有影響道光對全貴妃的感情,相反,作為道光長大成人的實際上的長女,又是愛妻孝全成皇后所出,道光朝唯一未早夭的嫡女,四公主是道光皇帝最重視,最寵愛的女兒。道光在上諭中將四公主與日後成為皇帝的咸豐相提並論,可見其在道光心目中的地位,道光為其所選的駙馬也是道光女婿中出身最為顯赫之人。 [4] 
孝全皇后與幼女《孝全成皇后便裝像》 孝全皇后與幼女《孝全成皇后便裝像》
道光十一年辛卯六月初九(1831年7月17日)丑時,全貴妃生下兒子、皇四子奕詝,也是道光帝當時實際的長子(皇長子已於此前去世),即後來的咸豐帝,母以子貴,地位日隆。
道光十三年癸巳四月二十九日(1833年6月16日),道光帝的第二任皇后佟佳氏去世,六宮無主,作為理所當然的繼後人選,八月十五日中秋節這天(1833年9月28日),道光帝諭內閣:“奉皇太后懿旨,全貴妃鈕祜祿氏著晉封為皇貴妃。一切服色、車輿俱著查照《大清會典事例》服用,並著攝六宮事。於明年十月舉行冊後典禮。”
道光十四年甲午十月十八日(1834年11月18日),道光帝升御太和殿,宣制冊立皇后,命文華殿大學士長齡為正使,署禮部尚書奕顥為副使,持節齎冊寶,冊立皇貴妃鈕祜祿氏為皇后。
道光十五年乙未十一月初八(1835年12月27日)午時,皇三女因天花夭亡,年僅10歲(虛歲十一歲),道光非常哀痛,追封為端順固倫公主

孝全成皇后皇后去世

根據清宮醫案的記載,鈕鈷祿氏自道光三年流產後就逐漸患上寒濕下注和經帶等病,身體並不是很好。到了道光九年,孝全皇后(時為全貴妃)身體就已經因長期患月經病而凸顯腎氣衰竭的病症,而後長女的夭折可能又給了其身體不小的打擊。
道光十九年已亥八月,皇后生病。八月十七日(1839年9月24日),道光帝奉皇太后視皇后疾。十月初十日(1839年11月15日),皇太后六十四歲壽辰,皇后向皇太后請安,此時皇后病情可能痊癒或者平緩,到了次年正月病情再次發作。
道光二十年庚子正月十一日醜初三刻(凌晨一點四十五分左右),年僅33歲的皇后病逝在圓明園寢宮。道光帝聞知皇后去世的消息以後,馬上趕到寢宮臨視。皇太后也於辰時趕來臨奠。大殮後,皇后梓宮停放在長春園正殿澹懷堂。當天道光帝命惠親王綿愉總管內務府大臣裕誠、禮部尚書奎照工部尚書廖鴻荃為總理喪儀大臣。從皇后去世日起,道光帝冠摘纓,穿青長袍褂13天。從正月十一日到正月二十三日這13天中,道光帝天天到皇后梓宮前奠酒。正月十七日這天,皇太后親自到皇后梓宮前奠酒。同時道光帝發佈諭旨,對皇后的一生進行了全面總結,對她的美言嘉行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他説:“睠徽音之丕著,鹹仰遺規;宜媺諡之崇加,式昭懋典。念自入宮伊始,即肇錫以嘉名;迄乎正位以來,洵克符乎實行。奉慈闈而成順孝,秉淑德而著醇全。惟孝全二字之徽稱,賅皇后一生之懿範。”道光帝親自賜諡為孝全皇后。皇后的諡號,不由禮臣事先擬定,直接由皇帝賜予,這在清代是不多見的,表明道光帝對這位皇后的感情確實深厚,非同一般。值得注意的是,從此以後,道光帝不再立皇后。 [2] 
正月二十三日,道光帝到澹懷堂皇后梓宮前奠酒,釋服。這一天,皇后梓宮奉移到景山觀德殿暫安。
四月初一日(1840年5月2日),舉行冊諡禮。道光帝升御太和門,命睿親王仁壽為正使,怡親王載垣為副使,齎冊寶,詣觀德殿,冊諡鈕祜祿氏為孝全皇后。七月十三日到七月十五日(1840年8月12日),孝全皇后梓宮前曾令禪僧十一名在景山關帝廟拜大悲懺三日。十五日晚間,梓宮前放施食,焚化法船一座,並派在彼之總管太監瞻禮。
孝全皇后旗裝肖像《喜溢秋庭圖》 孝全皇后旗裝肖像《喜溢秋庭圖》
十月二十七日(1840年11月20日),孝全皇后梓宮奉移西陵,十一月初三日(1840年11月26日),到達龍泉峪,梓宮停放在隆恩殿內。十一月初四日,道光帝從京師啓鑾赴西陵,參加孝全皇后的永安大典。十一月初八日,孝全皇后梓宮從大殿移到寶頂前蘆殿內。這天道光帝到達西陵,在謁畢各陵後,到龍泉峪蘆殿內,在孝全皇后梓宮前奠酒。十一月初九日,孝全皇后梓宮葬入地宮。待梓宮在寶牀上安奉畢,將諡冊、諡寶恭設在金券內左右石几上。執事人員將龍輴及木軌送出地宮,道光帝進入地宮,與孝全皇后作最後的訣別。即日寅時行題主禮,孝全皇后神牌供入隆恩殿。十二月初九日(1841年1月1日)卯時,孝全皇后神牌升祔奉先殿
道光三十年庚戌九月二十二日(1850年10月26日),咸豐帝加上孝全皇后諡號10個字,並系宣宗廟諡,稱“成皇后”。
咸豐二年壬子三月初七日(1852年4月25日),孝全皇后神牌與宣宗、孝穆皇后、孝慎皇后神牌一起升祔太廟。
咸豐十一年辛酉十月(1861年11月3日— 1861年12月1日),同治帝加上諡號“安惠”2字。光緒元年乙亥六月二十二日(1875年7月24日),光緒帝加上諡號“誠敏”2字,最後諡號全稱是:孝全慈敬寬仁端愨安惠誠敏符天篤聖成皇后

孝全成皇后身後待遇

葬禮
面對皇后的離世,道光帝表現出了非常的哀傷。他下令將皇后靈柩安置於勤政殿,自己每天都親至靈前奠酒,並於正月十七日親自為皇后選定“孝全”為諡號。四月,道光帝為“孝全皇后”舉行了隆重的“冊諡”典禮;十月,道光帝出發親自將“孝全皇后”的靈柩送至西陵龍泉峪自己的帝陵中。十一月,道光帝親身參與了孝全皇后入葬地宮的全過程,並命眾皇子行禮。十二月,返回北京後的道光帝又參與了“孝全皇后”靈位供入奉先殿的儀式,“親詣告祭”。並特地讓“孝全皇后”的親生兒子、皇四子奕詝在靈前行禮。對於道光帝如此隆重的悼念,皇太后也表現得非常通情達理,她自己也曾經好幾次親臨“孝全皇后”靈前祭奠追思,倍顯親情。
諡號
道光二十年正月十七日(1840年2月19日),道光帝發下詔書,賜諡大行皇后鈕祜祿氏為孝全皇后。經過咸豐、同治、光緒三朝累次上諡,諡號全稱為:孝全慈敬寬仁端愨安惠誠敏符天篤聖成皇后。
陵寢
道光二十年十月二十七日(1840年11月20日),道光帝以“謁陵”為名,親自護送孝全皇后梓宮奉移西陵,十一月初九(12月2日)葬入龍泉峪地宮,此前孝穆皇后和孝慎皇后的梓宮已經葬入了該地宮,道光帝去世後梓宮也葬於此,是為三後附葬一帝的清西陵慕陵
子女恩榮
孝全皇后去世後,留下年僅十歲的獨子奕詝,由后妃之首奕訢之母靜貴妃撫養。道光帝去世後,奕詝繼位,是為咸豐帝。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二月,孝全皇后所生的皇四女16歲,被封為壽安固倫公主,指配蒙古親王世子德穆楚克扎布,為道光女婿中最為顯赫之人,婚後夫妻感情甚篤。

孝全成皇后史料記載

《清實錄道光朝實錄》:
道光帝晉封全嬪鈕祜祿氏為全妃冊文 [5] 
協辦大學士英和、為正使。內閣學士奕經、為副使。持節、齎冊印、晉封全嬪鈕祜祿氏、為全妃。冊文曰。朕惟蘭閨懋教。鳴環揚九御之徽。椒殿襄勤。獻繭肅六宮之職。允增輝於翟服。宜賁寵於鸞章。諮爾全嬪鈕祜祿氏、粹質彌昭。芳型夙秉。珩璜表度。早懋著夫令儀。巾悦叨榮。荷優頒夫懿旨。茲仰承皇太后慈諭。晉封爾為全妃。申之冊命。爾其蕃釐祗迓。益嚴彤史之箴。茂祉長膺。克贊紫庭之化。欽哉。
道光帝晉封全妃鈕祜祿氏為全貴妃冊文: [6] 
命協辦大學士英和、為正使。禮部左侍郎汪守和、為副使。持節齎冊寶、晉封全妃鈕祜祿氏為全貴妃。冊文曰。朕惟筴衍泰元。敷錫溥六宮之惠。儀彰坤順。宣勤流九御之徽。宜賁彝章。式昭令典。諮爾全妃鈕祜祿氏。肅雝播譽。端謹持躬。嘉佐職於瑤筐。椒塗贊化。荷昇華於鏐簡。萱惟頒恩。茲仰承皇太后懿旨。晉封爾為全貴妃。申之冊命。爾其祉福懋膺。長奉宸軒而延祜。恪恭允著。克襄壼掖以垂型。欽哉。
道光帝詔封全貴妃鈕祜祿氏為攝六宮事皇貴妃詔書 [7] 
諭內閣、奉皇太后懿旨。全貴妃鈕鈷祿氏、着晉封為皇貴妃。一切服色車輿。俱着查照大清會典則例服用。並着攝六宮事。於明年十月舉行冊後典禮。各亥衙門豫期查例具奏。
道光帝冊立皇貴妃鈕祜祿氏為皇后冊文:
命大學士長齡、為正使。署禮部尚書奕顥、為副使。持節齎冊寶。冊立皇貴妃鈕祜祿氏為皇后。冊文曰。朕聞正位乎內。實開王化之基。先齊其家。用肇人倫之始。惟安貞而應地。表範蘭闈。斯柔順以承天。昇華芝檢。式循茂典。聿展彝章。諮爾皇貴妃鈕祜祿氏、勳族鍾祥。名 宗毓粹。夙嫺禮法。克符圖史之規。素秉温恭。爰協珩璜之度。侍慈顏而觀心允洽。愉婉欽承。立壼教而仁意丕昭。儉勤懋著。特頒鳳綍。資淑德以凝庥。載舉鴻儀。闡徽音而儷極。茲仰奉皇太后懿旨。以金冊金寶立爾為皇后。爾其佐萱庭之孝養。愛敬攄忱。樹椒殿之休聲。肅雝布化。恩周丹掖。交推賢輔於宮中。吉葉黃裳。普示母儀於天下。永綏多福。祗迓洪禧。欽哉。
道光帝冊諡皇后為孝全皇后冊文: [8] 
睿親王仁壽、為正使。怡親王載垣、為副使。齎冊寶詣觀德殿冊諡孝全皇后。冊文曰。冊文曰。璇宮篤祉。芝函永煥於千秋。彤管揚輝。蕙問丕彰於萬國。紀鸞幃之淑範。申錫彝章。晉鳳綍之徽稱。用光簡策。聿宣令譽。載表芳規。惟皇后賦質端醇。褆躬恪慎。慈惠協珩璜之則。夙秉淵心。齋莊樹宮閫之型鹹欽玉度。歡承萱殿。襄定省以無違。位正椒庭。贊旰宵而罔懈。課成勞於繭館。節儉常先覘佳。瑞於麟徵。恩勤並著。綜平生之懿行。莫罄揄揚。播寰宇之休聲。宜垂久遠。愛為孝而敬為孝。實基百行之原。受克全而歸克全。允系六宮之望。爰遵懋典。俾永嘉名。茲以冊寶諡曰孝全皇后。於戲。溯頤養之婉愉。思深維則。備坤元之柔順。善已兼賅。錦軸瑤編。炳丹青而有耀。金章銀鈕。榮竹帛而流芬。默鑑追懷。式昭奕禩。
《清實錄咸豐帝朝實錄》:
咸豐帝尊諡孝全皇后冊文: [9] 
臣聞華渚流虹。用啓璇宮之瑞。壽邱繞電。聿彰黃室之符。儀夏翟於重霄。貽型楙著。緬春暉於閟殿。報德靡窮。祗考彝章。敬崇顯號。欽惟皇妣孝全皇后。體隆儷日。道協配天。溯正位於椒庭。贊宵衣而調幕。佐問安於萱戺。馨夕膳以和羹。奉九廟之烝嘗。潔將蘋藻。率六宮以儉約。禮式褘褕。安貞應而四海平。穆清合而三階正。凡聖母柔嘉之令德。皆藐躬髫齔所親承。追思弓韣之猶存。彌慟音容之已遠。仰流徽於姒室。未由再奉夫坤儀。痛鼎陟於軒湖。復切追攀夫乾蔭。屬忝前星而纘緒。爰諏吉日以升薌。春露秋霜。遽閲十年之駒隙。鏤金勒石。永昭萬異之鴻稱。念形容無得而名。惟典禮於今為烈。稍竭顯揚之願。庶酬鞠育之恩。謹奉冊寶。恭上尊諡。曰孝全慈敬寬仁端愨符天篤聖成皇后。於戲。琅函闡實。欽粹範以流光。苕玉鐫華。舉鴻儀而告備。伏冀慈靈默鑑。陟降居歆。載以彤編。與球圖而並壽。藏之金匱。偕日月而長新。謹言。
《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傳一》記載: [10] 
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二等侍衞、一等男頤齡女。後事宣宗,冊全嬪。累進全貴妃。道光十一年六月己丑,文宗生。十三年,進皇貴妃,攝六宮事。十四年,立為皇后。二十年正月壬寅,崩,年三十三。宣宗親定諡曰孝全皇后,葬龍泉峪。咸豐初,上諡。光緒間加諡,曰孝全慈敬寬仁端愨安惠誠敏符天篤聖成皇后。子一,文宗。女二:一殤,一下嫁德穆楚克扎布。

孝全成皇后死因爭議

關於孝全皇后的死因,歷來眾説紛紜,野史都説皇后死於非命,且矛頭都指向婆婆恭慈皇太后(孝和睿皇后)。 [11-12] 

孝全成皇后被迫自殺

孝和睿皇后 孝和睿皇后
此説法有兩個版本,一是為父乞官被太后責備,羞愧自殺。《清宮詞》中第二首寫孝全成皇后的詩云:
如意多因少小憐,蟻杯鴆毒兆當筵,温成貴寵傷盤水,天語親褒有孝全。
作者原注:“孝全皇后由皇貴妃攝六宮事,旋正中宮,數年暴崩,事多隱秘。其時恭慈皇太后尚在,家法森嚴,宣宗亦不敢違命也,故特諡之曰:‘全’。”照這首詩看,孝全皇后暴崩,似是新年宮中家宴,酒中為人下毒所致。但“温成貴寵傷盤水”兼用宋仁宗張貴妃恃寵稱驕及慶曆八年(1048年)近侍作亂縱火,曹皇后率宮人救火擒賊的故事,含沙射影,牽連到了恭慈皇太后。史載:宋仁宗張妃頗與聞外事,曾為其伯父堯佐乞官,或者孝全皇后亦有類似的舉動,為父親頤齡向道光帝求官,而恭慈皇太后有所責備,孝全皇后因而羞懼服毒。真相究竟如何,沒有人敢再追查下去,只能不了了之,誠所謂“宮闈事秘,莫得聞矣”! [2]  (闢謠:皇后父頤齡早在道光十四年以前就過世) [13] 
清朝野史大觀》中還有一種説法,即謀害奕訢陰謀敗露,被迫自殺。
奕訢(即後來的恭親王)是道光帝的靜貴妃(後諡孝靜成皇后)所生,文武雙全,而且聰明過人,後來更支持洋務運動,和西方人(中國人蔑稱為“洋鬼子”)接近,有“鬼子六”之稱;而孝全皇后所生的奕詝則軟弱無能,一副老好人模樣,難堪大任,道光帝原先最中意奕訢,有意立他為嗣。孝全皇后為確保自己的兒子能夠繼承皇位,遂擺下毒魚宴,企圖毒死奕訢。一天,奕訢正好來孝全皇后和奕詝所住的鍾粹宮找奕詝玩,皇后便派人通知奕訢之母靜貴妃,説讓奕訢在自己寢宮裏吃飯。臨近開宴,皇后偷偷叫來兒子奕詝,讓他不要吃桌上的魚。奕詝不明白原因,不肯聽從,皇后只好把圖謀告訴了他。但奕詝忠厚仁慈,且與奕訢關係最好,所以在吃飯時,當奕訢要夾魚吃時,他狠命地踩了奕訢一腳,如此數次,聰明的奕訢自然明白了,便再也沒有要吃魚。皇后的圖謀沒有得逞。這時,皇后宮中的一隻貓在桌底下吃了奕訢吃掉下來的魚骨頭,但吃完沒多久,就突然狂竄起來,沒跑多遠就倒地而死。奕訢大驚,回家告訴了母親靜貴妃,靜貴妃也大吃一驚,忙去告訴恭慈皇太后。太后大怒,便命令道光帝賜死皇后。道光帝雖然不捨得皇后,但母命難違。孝全皇后為了自己的兒子能夠保全,只好自盡。 [2]  (闢謠:孝全成皇后是病逝,具體細節見下面的“死因真相”)
然而這兩種説法都有着極大的硬傷:孝全的家族極其顯貴,其祖為清朝著名將軍,戰功顯赫,其父擁有世襲爵位,更在實際職務上官至從一品駐防將軍,孝全並沒有為其父乞官的必要。二來孝全皇后所生的奕詝當時既是道光帝的嫡子,又是長子,很難想象同為嫡長子的道光帝會偏心庶子。 且終道光一朝,孝全皇后所獲盛寵也遠非奕訢之母靜貴妃所能稍及,且當時奕詝身體尚且健康(他受傷坡腳是在孝全皇后去世後),據説面貌也頗似皇后,且一直有“仁孝”之名,綜上所述,起碼在孝全皇后還在世時,奕訢並沒有形成對奕詝的威脅,很難想象道光會在孝全皇后還在世就屬意奕訢。孝全皇后沒有必要冒着嚴酷的清朝家法謀害一個年幼的庶子;更何況,孝全皇后已經母儀天下,就算將來她的兒子不登大寶,無論哪一個皇子繼位,她都是名正言順的母后皇太后,無論從哪一方面評論,毒害庶子都經不起推敲。
另一個原因則是這樣説的:孝全皇后當年在做“全貴妃”生下皇四子的時候搗了鬼。全貴妃原本的預產期,在生下皇五子的祥妃之後。但當時皇長子早逝,誰要是先生下了兒子,誰的兒子就是事實上的庶長子,日後能問津帝位。於是全貴妃就暗中找了太醫,軟硬兼施,逼着太醫配製了催產藥物,終於比祥妃提前七天生下了兒子。——世上沒有不漏風的牆,皇太后與皇后婆媳反目,皇后又失了權,於是就有人向皇太后報告了這個多年前的隱秘。此事一發,皇太后更不能容忍,於是逼着皇后自盡。 [2]  (闢謠:咸豐皇帝並非早產兒,是足月生產,有檔案《全貴妃遇喜檔》為證,記錄了全貴妃懷孕生子的前後,“道光十年八月有孕,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在圓明園湛靜齋生下四阿哥”) [14] 
《同心訓迪》扇面 《同心訓迪》扇面
不過,在眾多説法中,這種説法倒是最站不住腳的。且不説清宮中對后妃生育管理極嚴;也不説以那年頭足月嬰兒尚且極低的成活率,焉有哪個後宮女人願意主動讓自己的兒子“早產”,增加夭折的機率;就是這種説法的理論根據——事實上的庶長子能夠問津帝位,其母能夠爬上皇后之位,就已經很不對頭。清朝皇位傳承與其它皇朝不同,從來沒有“立長”的祖制。況且皇四子出生時,孝慎皇后身體還很健康,沒有早死空出後位的機會。 [2] 

孝全成皇后太后下毒

但也有人認為《清宮詞》詩注中所説下毒者乃是恭慈皇太后本人,至於太后為何下毒,也有兩種説法,第一種説法和被迫自殺的第一種説法差不多,即皇后大概因為父乞官犯了家法而被太后責備,不同的是皇后沒有羞愧自盡,而太后卻用毒酒害死了皇后。
不過第二種説法更為流行,即婆媳二人早就關係不和,太后因此用毒酒害死了皇后。
相傳道光十五年(1835年)孝和皇太后六十歲大壽時,道光帝為討太后歡心,親自制作皇太后六旬壽頌十章,在太后寢宮壽康宮(在圓明三園之一的綺春園中)頌讀賀壽。而皇后為了討得皇帝和太后歡心,也來湊熱鬧,且她詩詞文章無一不精,當下一揮而就,寫成“恭和御詩十章”,獻給太后。 過了幾天,道光帝去向太后請安時,隨便聊起皇后賦詩祝賀一事。太后卻説:“皇后敏慧過人,未免可惜。”道光帝覺得她講得奇怪。太后又道:“婦女以德為重,德厚方能載福,若仗着一點才藝賣弄,恐不是有福之人。” 言下之意即是“女子無才便是德”。道光帝聽了也沒放在心上。但宮中有好事之徒把太后的這種隨意閒聊添油加醋地説給皇后聽。皇后有些不高興,心想:“我乃一國之母,生下皇子,又是皇長子,將來免不了身登大位,我便是皇太后的命,難道能説我沒有福分麼?”覺得太后有意損她。 才色俱佳的皇后,因道光帝的寵愛,更生驕嬌之氣,太后小看她,便不免心存芥蒂,表面上也就流露出來。有時去壽康宮請安,言語中頗含譏諷。太后一貫養尊處優,無法忍受。婆媳兩人越來越生分了,再加上宮女嬪妃們從中搬弄是非,關係更加不和。道光十九年(1839年)冬,皇后偶然受了些風寒,太后親自駕臨皇后寢宮探視,態度十分慈祥,使道光帝頗覺欣慰。轉眼過了元旦,皇后的病已有起色,便坐上鳳輦去壽康宮叩頭謝恩,婆媳兩人聊得很開心,關係似乎好轉。過了幾天,太后派人送了一瓶酒給皇后,皇后喝過後當天就暴崩了。照此説法,太后下毒的可能性很大,但都沒有其它確切的證據。(闢謠:孝全成皇后是病逝,具體細節見下面的“死因真相”)

孝全成皇后死因真相

道光十九年八月十七:上奉皇太后幸同樂園。進膳畢。幸湛靜齋。視皇后疾。侍送皇太后還綺春園(清實錄 [15] 
道光二十年正月初六:上詣綺春園問皇太后安。申刻、復詣綺春園。奉皇太后臨視皇后疾。(清實錄 [15] 
道光二十年正月初八:因皇后病重,祿喜請旨。奉旨,如若事出,諸事按十三年孝慎皇后例。沒日祿喜帶首領太監在二宮門澹懷堂輪流舉哀,俟皇后靈寢進城送至城內,仍回圓明園各歸本處。欽此。正月十一日,醜初三刻,大行皇后薨逝。(恩賞日記檔
道光二十年正月十一:醜刻,皇后崩。上臨視悲痛。詣綺春園問皇太后安。辰刻、皇太后至澹懷堂臨奠。上跪迎於碧靜堂外。侍送皇太后還綺春園。(清實錄 [15] 
(皇后從道光十九年八月得病,同月十七日皇帝和太后一起去看望生病的皇后,二十年正月初六又再次去看望生病的皇后。到了初八日皇后病情加重奄奄一息,皇帝下旨如若事出,諸事按十三年孝慎皇后例,三天後皇后病逝,地點是皇后在圓明園的寢宮湛靜齋。)

孝全成皇后人際關係

關係
名字
簡介
曾祖父
初任健鋭營先鋒,圖形紫光閣,累任至荊州將軍,諡威恪。
祖父
嘉慶八年剿匪歿於陣,加予輕車都尉世職,併為二等男爵,諡剛烈。
父親
世襲二等男爵,乾清門二等侍衞,道光十四年憑女封后追封一等承恩侯,諡曰榮僖。咸豐帝即位又晉贈三等承恩公。
母親
烏雅氏
一品公妻夫人。
兄弟
鈕祜祿·恩緒
養子,襲二等男,任頭等侍衞。
丈夫
清宣宗,道光帝。
兒子
清文宗,咸豐帝。
女兒
清宣宗第三女。
清宣宗第四女。
侄子
鈕祜祿·瑚圖哩
恩緒獨子,襲一等承恩侯晉封三等承恩公兼二等男,道光三十年病故。
侄孫
鈕祜祿·文壽
襲三等承恩公。
鈕祜祿·文瑞
字叔安,襲二等男。
曾侄孫
鈕祜祿·慶麟
襲三等承恩公。
(人際關係主要參考資料 [16] 

孝全成皇后影視形象

年份
影視版本
演員
劇中名
圖集
1988
蔡善儀

1997

-
1997

2005

2006
2011
201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