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清惠陵

鎖定
清惠陵,位於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清東陵境內東南之雙山峪,是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和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的合葬陵寢。由於同治帝生前一直未建陵寢,所以惠陵是其駕崩後才尋址進行修建的。清惠陵始建於清光緒元年(1875年)八月初三日,陵寢工程完工於清光緒四年(1878年)十月二十五日(一説為清光緒四年(1878年)九月),歷時3年,共用銀4359110.89兩,附屬妃園寢用銀517775.428兩。 [2]  [9-11]  [22] 
清惠陵總體仿照清定陵規制所建,其建築佈局由南往北主要有五孔拱券橋、望柱、牌樓門、神道碑亭、神廚庫、三孔拱券橋、三孔平橋、東西朝房、東西班房、隆恩門、東西焚帛爐、東西配殿各、隆恩殿、陵寢門、石五供、方城明樓、寶城寶頂等建築,寶頂下面是地宮。惠陵神路起於牌樓門前大丹陛南邊,止於啞巴院琉璃影壁下,並未與清東陵首陵的孝陵主神路相接,是清東陵中唯一未與孝陵主神路相接的皇帝陵。清惠陵及其妃園寢各建築的主體架樑及大木構件均使用進口的棪楠木,因其質地堅硬,故清惠陵的建築有“銅梁鐵柱”的評價。 [1-2]  [4-5] 
1961年3月4日,包含清惠陵在內的清東陵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7] 
中文名
清惠陵
所屬年代
清代 [2] 
類    別
古墓葬 [17] 
開放時間
09:00—16:00(惠陵陵宮內區域及惠陵妃園寢內部區域均暫未對遊客開放) [23-24] 
景點級別
AAAAA級 [22] 
門票價格
通用清東陵門票(聯票:108元/張,淡季為80元/人) [25] 
保護級別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 [17-18] 
地理位置
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清東陵境內東南之雙山峪 [2]  [22] 
文保批號
1-179-6-18 [17] 

清惠陵歷史沿革

清惠陵相關歷史沿革
發生年份
相關歷史沿革
清同治十三年
(1874年)
十二月十四日,即同治帝死後的第十天,兩宮皇太后(慈禧太后慈安太后)派出了醇親王奕譞魁齡榮祿翁同龢為相度大臣,會同恭親王奕訢,在東陵和西陵兩地為同治帝選擇陵址。
清光緒元年
(1875年)
正月十三日至正月三十日,相度大臣們帶領風水官員和司員、弁兵、吏役等人先後考察了清東陵的成子峪、松樹溝、寶椅山、雙山峪、侯家嶺、長樑子六個地點以及清西陵的九龍峪、酸棗溝、丁家溝、蓮花池、荷玉溝、鳳凰台、張格莊、五公山、紅崖山九個地點。經過對多個地點的嚴格挑選和認真比較,醇親王奕譞等人最終確定了清東陵的成子峪、雙山峪和清西陵的九龍峪三處為備選陵址。
二月二十二日,兩宮皇太后正式選定清東陵的雙山峪作為同治帝的萬年吉地併為此頒發懿旨。同時,慈禧皇太后派醇親王奕譞、左都御史魁齡、户部侍郎榮祿、署理工部侍郎翁同龢為惠陵承修大臣,負責辦理同治帝的雙山峪萬年吉地工程。整個惠陵工程被分為四段,第一段承修大臣為醇親王奕譞,第二段承修大臣為魁齡,第三段承修大臣為榮祿,第四段承修大臣為翁同龢。每段所任用官員人數各不同,第一段為四十六人,第二段為三十人,第三段三十四人,第四段三十五人。同月二十七日,兩宮皇太后決定,惠陵規制仿照定陵規制建造。
三月十二日,惠陵工程舉行祭祀山神、后土、司工等神的破土禮。同月二十一日,就惠陵工程兩宮皇太后召見醇親王奕譞等人並廷議總規劃方案。
四月初七日,兩宮皇太后最終決定參照慕陵做法,裁撤惠陵石像生和連接孝陵的神路,但保留了一對望柱。同日,恭親王奕訢被任命為總司稽查。同月初十日,惠陵各段承修大臣各自派出了一名總司監督,這四人為常瑛、德壽、文秀、延昌,並派遣監督景祺總司工程處錢糧事務。同月二十一日,恭親王奕訢令人仿照北京天安門華表做法,將惠陵望柱下也添加上石欄杆,四面四柱。同月二十五日,醇親王奕譞又奉兩宮皇太后懿旨,將惠陵地宮金券內棺牀兩側垂手石牀撤去,只用正面石牀五張。後又將惠陵啞巴院內方城後轉向礓礤改為踏跺。
八月初三日,惠陵全工段遵照吉日正式開工。
十二月十三日,翁同龢調任光緒帝師傅職位,其負責工程改由吏部左侍郎恩承接替。
清光緒四年
(1878年)
九月二十六日,恩承調離,其負責工程改由榮祿為代辦。
十月二十五日,惠陵及妃園寢全工告竣(也有説法為清光緒四年(1878年)九月)。
清光緒五年
(1879年)
正月二十日,即惠陵建成的第二年,勘估大臣廣壽、察杭阿在惠陵工程處監督耀年、德壽、椿枝、徐承煜等陪同下,對惠陵工程逐一核准進行驗收,驗收範圍包括惠陵、惠陵妃園寢、禮部衙署,以及內務府、八旗、工部等營房。
二月十九日,惠陵工程全部通過驗收。同月二十日,監督文秀、耀年、長祿、延昌與守護大臣辦理移交手續,令照例分撥駐守,並將工程處扣存的六分餘平銀中提取五千兩銀子撥給東陵承辦事務衙門,作為十年保固期內隨時維修之用。
三月二十六日,同治帝載淳和孝哲毅皇后的梓宮葬入惠陵地宮。同日,清德宗(光緒皇帝)奉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親臨惠陵參加了同治帝的葬禮。
參考資料: [2]  [9-11] 

清惠陵建築格局

清惠陵建築佈局

  • 帝陵
清惠陵的建築佈局由南往北依次如下:五孔拱券橋一座、五孔平橋二座、望柱一對、牌樓門一座、值班房一座(今已不存)、下馬牌一對、神道碑亭一座、神廚庫一座、馬槽溝一道、三孔拱券橋三座、三孔平橋三座(其中一座位於西側南北向馬槽溝)、東西朝房各五間、東西班房各三間、隆恩門五間三門、東西焚帛爐各一座、東西配殿各五間、隆恩殿五間、玉帶河一道、便橋三座、陵寢門三座、石五供一座、玉帶河一道、便橋三座(兩側另有便橋各一座)、方城一座、啞巴院一個、明樓一座、寶城一座、寶頂一個,寶頂下面是地宮。惠陵神路起於牌樓門前大丹陛南邊,止於啞巴院琉璃影壁下,並未與清東陵首陵的孝陵主神路相接,是清東陵中唯一未與孝陵主神路相接的皇帝陵。 [1]  [2]  [5] 
清惠陵建築佈局 清惠陵建築佈局
清惠陵全景圖(正向) 清惠陵全景圖(正向)
清惠陵全景圖(背向) 清惠陵全景圖(背向)
  • 附屬妃園寢
惠陵妃園寢仿定陵妃園寢而建,內葬四位皇貴妃。即:淑慎皇貴妃(慧妃)、恭肅皇貴妃(珣妃)、獻哲皇貴妃(瑜妃)、榮惠皇貴妃(瑨妃),大門外建築為灰布瓦蓋頂,大門內建築均以綠琉璃瓦覆頂。惠陵妃園寢建築次序由南往北依次為:三孔平橋一座、下馬樁一對(木製,已毀)、一孔拱券橋一座、三孔平橋一座、一孔平橋一座、東西廂房各五間、東西班房各三間、大門三間、焚帛爐一座、享殿五間、園寢門三座、後院寶頂兩排,第一排正中有寶頂一座,第二排寶頂三座,其中淑慎皇貴妃(慧妃)寶頂居前排正中,另三位皇貴妃的寶頂居後排。自東向西:恭肅皇貴妃(珣妃)、獻哲皇貴妃(瑜妃)、榮惠皇貴妃(瑨妃)。 [1]  [6] 
惠陵妃園寢建築佈局 惠陵妃園寢建築佈局
惠陵妃園寢全景圖 惠陵妃園寢全景圖

清惠陵建築特點

  • 帝陵
清惠陵總體仿照清定陵規制所建,但在某些細節方面又與清定陵有所不同的。清惠陵主要有以下15個方面的特點:
1、惠陵神路沒有與孝陵主神路相接,而定陵神路則與孝陵主神路相接了。
2、惠陵五孔拱券橋兩側的五孔石平橋與五孔拱券橋不對稱,而是採取了更具有實用效果的方位修建的。而定陵五孔拱券橋兩側的五孔石平橋,與五孔拱券橋是對稱的。
3、惠陵五孔拱券橋兩側北岸各建有一段石泊岸。這是為了防止河水衝擊河道北岸,以此來保護河道北岸的安全而特意建的。定陵五孔拱券橋則沒有這種情況。
4、惠陵的望柱建在了牌樓門前不遠的方位,並且望柱底座四周有石欄杆圍護。而定陵的望柱是建在了五孔拱券橋的北面不遠處,石像生南端,與牌樓門相距甚遠,而且沒有建石護欄。
5、惠陵沒有建石像生,其神路也只是從望柱之北開始修建,並沒有將神路建到與五孔拱券橋相接處。據《惠陵中一路立樣》記載,惠陵原樣式設計中包括五孔拱券橋、望柱、石像生、牌樓門、神道碑亭、隆恩門、配殿、隆恩殿、陵寢門、明樓、方城、寶城、寶頂直至東雙山峪後寶山。其中,惠陵石像生有石獅、石象、石馬、石武士、石文士各一對,只是後來為了節省開支,石像生這項被兩宮皇太后裁去。而定陵五孔拱券橋到牌樓門之間,不僅建有五對石像生,還建有連接兩者的神路。
6、惠陵五孔拱券橋到牌樓門之間的這段距離兩側,都是平坦的土地。而定陵相對應的這段距離,兩側建有高高的泊岸,並且在牌樓門以北與神道碑亭之間,建有兩道疊落泊岸。
7、惠陵的下馬牌建在了牌樓門的東西兩側。而定陵的下馬牌建在了牌樓門以北的神道碑亭之南。
8、惠陵的神道碑亭內的神道碑,碑身上沒有鈐蓋(刻)嗣皇帝(印)“某某尊親之寶”寶文。
9、惠陵隆恩門前(南)磚海墁台地及石礓礤,均沒有定陵的高大。
10、惠陵東西朝房所在大月台前設有五座石踏跺。而定陵只有三座石踏跺。
11、惠陵工程的主體樑架木料全部採用進口的棪楠木,“非利剛截不能克”,所以惠陵的建築質量非同一般,民間稱這種木料為銅鐵操、鐵刀木,所以清惠陵亦有“銅梁鐵柱”之稱。據查,這種木料是雞翅木的一種,與紫檀木、海南黃花梨木同為傳統紅木,均是製作傢俱的好木料。而定陵木料則不是這種棪楠木。
12、惠陵地宮排水渠道——龍鬚溝,其出水口雕刻有精美的龍鳳呈祥圖案。設在陵寢門前的玉帶河的北泊岸上,而定陵地宮的出水口沒有雕刻,只是一個圓孔,設在方城前的玉帶河外側泊岸上。所以,惠陵龍鬚溝和出水口設計得更為複雜、精巧。
13、惠陵啞巴院轉向磴道為石踏跺。而定陵是轉向磚礓礤。
14、惠陵後羅圈牆以北的後靠山上,沒有建擋水石壩。而定陵建有擋水壩。
15、惠陵地宮棺牀取消了兩側的垂手棺牀。而定陵有垂手棺牀。 [2]  [4]  [5] 
  • 附屬妃園寢
惠陵妃園寢總體仿照咸豐帝定陵妃園寢規制營建,但與定陵妃園寢比較,惠陵妃園寢有如下不同的建築特點:
1、惠陵妃園寢比定陵妃園寢在一孔拱券橋前(南)多建一座三孔平橋,但這石橋並不與一孔拱券橋在同一直線上。
2、因為同治帝只有一後四妃嬪,所以惠陵妃園寢只建有四座券位。其中,前排中間的券位為石券,後排其他三券位為磚券,比定陵妃園寢少建十一座券位。這是因為同治帝妃嬪數量遠遠少於咸豐帝妃嬪數量。
3、因為山勢關係,惠陵妃園寢後靠山建有擋水石壩一道。而定陵妃園寢原來只有磚砌的擋水牆。 [3] 

清惠陵主要建築

清惠陵主要建築
建築名稱
建築介紹
建築相關圖片
五孔拱券橋
陵前的第一座建築是一座五孔拱券橋,二十四氣式柱頭。橋孔為石券,每個橋孔上方有吸水獸。五孔拱券橋的東西兩側各有一座五孔平橋,但兩座平橋與拱券橋之間的距離較遠,不是對稱關係。
五孔拱券橋 五孔拱券橋
望柱
五孔拱券橋北約二百米處,左右各有一根青白石雕刻的望柱。每根望柱用石欄杆圍繞,欄板和小望柱各四個,柱頭為小獅子。值得注意的是,望柱與五孔拱券橋之間沒有修建神路。本來望柱與石像生是一組建築,位於石像生南端。惠陵原設計方案設有一組石像生五對,後來因經費困難,裁撤了石像生,但一對望柱沒有裁撤,保留了下來。最初望柱距五孔拱券橋很近,後來因開槽時地下出水,只得向北移動。先後五次北移,地下都出現水,曾一度將一對望柱移到大丹陛之上(牌樓門南),仍有水。最後,經醇親王奕譞和另一位承修大臣恩承批准,決定將望柱建在大丹陛南六丈五尺即現在這個地方。又遵照恭親王奕訢意見,仿照天安門前後華表圍欄做法,將惠陵一對石望柱下增添石圍欄。南二柱上的獅子朝南,北二柱上的獅子頭朝北。
牌樓門
望柱北面中軸線上是一座沖天式牌樓門,規制為五門六柱五樓。每根石柱上都有蹲龍。東三柱的蹲龍頭朝西,西三柱的蹲龍頭朝東。原來每個門都安裝木門兩扇。
值班房
牌樓門南面西側的海墁上有一座值班房,坐西朝東,單檐硬山捲棚頂,面闊三間。早已毀壞無存。
原建築已毀
下馬牌
下馬牌在牌樓門的東西兩側,牌身兩面分別用滿蒙漢三種文字雕刻“官員人等至此下馬”,滿文居中,蒙、漢文字分居左右,字體大小一致。
神道碑亭
神道碑亭位於牌樓門以北的神路上,重檐歇山頂。亭內龍首龜趺上豎立神道碑一統,用滿蒙漢三種文字鐫刻着“穆宗繼天開運受中居正保大定功聖智誠孝信敏恭寬毅皇帝之陵”二十七個字。值得注意的是,惠陵神道碑亭的碑身上並沒鈐蓋(刻)嗣皇帝(印)“某某尊親之寶”寶文。水盤四角的旋渦內分別雕刻魚、龜、蝦、蟹。
神廚庫
在神道碑亭的東側即左側建有神廚庫,內建神廚房一座,面闊五間,單檐懸山頂。南北神庫各三間,單檐懸山頂。東南角建省牲亭,重檐歇山頂,環以圍牆,圍牆西側建門樓一座。現在,南北神庫已無存。神廚庫南牆外為井亭,四角攢尖頂。現亭已無存,僅存井一眼。
神廚庫 神廚庫
三路三孔拱券橋
神道碑亭北有馬槽溝一道,上建三路三孔拱券橋一組,欄杆為龍鳳柱頭。每個拱券式橋孔上方都設有吸水獸。三路三孔拱券橋兩邊各建三孔平橋一座,每座平橋都安設欄板。三孔拱券橋的橋北為大泊岸,泊岸前有垂帶踏跺五座,正中間的踏跺較大,兩側的踏跺較小。每座踏跺分別對着馬槽溝一座橋。
東西朝房
東西值班房
東西朝房位於大泊岸之上的東西兩側,單檐硬山頂,面闊各五間。東西值班房位於東西朝房的北面,單檐硬山捲棚頂,面闊各三間。後面有小院。
隆恩門
隆恩門俗稱宮門,單檐歇山頂,面闊五間,門三間。隆恩門前後有連面連三六級踏跺。隆恩門前有月台。月台前是石礓礤,兩側有抄手踏跺。中門上方南側懸掛鬥匾一塊,用滿蒙漢三種文字題“隆恩門”三字。
隆恩門 隆恩門
東西焚帛爐
進入陵院內,隆恩門北的東西兩側各有一座焚帛爐,外飾黃色琉璃件活,內裝鐵板。
東西配殿
東西配殿位於焚帛爐的北面,單檐歇山頂,面闊各五間。東配殿是存放祝板和制帛的地方,也是隆恩殿在大修時臨時存放神牌、進行祭祀的地方。西配殿是喇嘛唸經的地方。每年帝、後素服日(忌辰),東陵隆福寺派十三名喇嘛在西配殿誦讀滿洲版《藥師經》,以超度亡靈。
隆恩殿
隆恩殿是與隆恩門正對的一座高大建築,重檐歇山頂,面闊五間。內設暖閣三間,中暖閣供奉帝、後神牌,東暖閣為佛樓,西暖閣設有神龕。殿前月台上面原設鼎式爐一對、銅鹿一對、銅鶴一對(現這些陳設都已不存在)。月台有踏跺五座,其中正前方三座踏跺,正中間踏跺正中設有御路石一塊。隆恩殿的月台周圍設有石欄杆,龍鳳柱頭。南側上下檐之間懸掛鬥匾一塊,用滿蒙漢三種文字題“隆恩殿”三字。
陵寢門
陵寢門又稱三座門、琉璃花門。單檐歇山頂,中門規制較高,兩邊門規制相同。其中,中門門跺上鑲嵌琉璃的中心花、岔角花。
石五供
石五供由祭台和五供組成。五供即石香爐一、石花瓶二、石燭台二。石五供位於方城之前,院內神路正中。
玉帶河便橋
石五供以北有玉帶河一道,正面設便橋三座。玉帶河往北兩條分河,各設一座便橋。
玉帶河便橋 玉帶河便橋
方城、明樓
玉帶河北面是方城,方城前的月台及台階兩側安設石欄杆,月台前設有一座大礓礤,礓礤為澄漿磚所砌,礓礤中部設有一個疊落月台。方城為墩台式方形建築,頂部東南西三面做雉堞,北面成砌宇牆。枱面鋪墁方磚。雉堞內側腳下設青白石荷葉泡。方城每側設挑頭溝嘴各一個,以排除方城上的雨雪水。明樓。位於方城之上,形制與神道碑亭相仿。明樓內正中立石碑一統,因碑身四面均塗以紅色硃砂,故稱之為硃砂碑。碑身的陽(南)面用滿蒙漢三種文字鐫刻“穆宗毅皇帝之陵”七個字。碑額上用滿蒙漢三種文字鐫刻“大清”二字。碑座為長方形須彌座形,上刻袱子。袱子,就是相當於現在桌子上的枱布,四角下垂,上面雕刻雲龍。明樓南面兩檐之間懸掛鬥匾一塊,上面分別用滿蒙漢三種文字題“惠陵”二字。和宮門、大殿的鬥匾上的字一樣,均滿文居中,蒙文在左(東),漢字在右(西),每個均為鍍金銅字,用銅釘釘到匾上。惠陵的三匾二碑均不用寶。
啞巴院
(月牙城)
啞巴院在方城的北面,方城與寶城之間有一個小院子,稱為啞巴院。院子的正北月牙城牆面上建有一座琉璃影壁,院子的東西兩側各有一道轉向石踏跺。清陵啞巴院、月牙城是仿照明十三陵中的昭陵啞巴院、月牙城的規制而建。啞巴院的北面就是寶頂,月牙城相當於寶城的南牆。啞巴院的主要作用,一是此院內的琉璃影壁下面是地宮入口;二是此院建有登上方城、寶頂的轉向磴道。啞巴院內地面上設有兩個七星溝漏,以排出院內雨水。
寶城、寶頂
寶城是與方城相連接的長圓形牆體建築,被稱為寶城,寶城外沿做雉堞,內沿砌宇牆,中間是馬道。雉堞內側下腳設青白石荷葉溝。寶城周圍設六個挑頭溝嘴,以排出寶城寶頂上的雨雪水。寶城正中是寶頂。惠陵寶頂為長圓形,四周環以寶城。寶頂下面是地宮。
圖略
參考資料: [7-8] 

清惠陵歷史文化

清惠陵相關人物

  • 同治皇帝
清穆宗同治皇帝名載淳,愛新覺羅氏。清咸豐六年(1856年)三月廿三日生於紫禁城儲秀宮。清文宗咸豐皇帝獨子,母為時為懿嬪的葉赫那拉氏,即慈禧皇太后。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咸豐皇帝臨終前宣諭立為皇太子,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十月初九日,返京後即皇帝位,年號同治。
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十月初九日載淳登極後不久,慈禧與慈安兩太后便攜載淳在養心殿正式垂簾聽政。從此載淳開始了他的傀儡皇帝生活。在清朝“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下,同治朝先後徹底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捻軍起義、雲南回民起義、貴州苗民起義,而外國侵略勢力由於二次鴉片戰爭所獲實惠甚多,清政府在外交上又奉行姑息政策,國內外局勢稍趨平和,這一時期被封建史家稱為“同治中興”。實際上同治帝在此期間只是讀書,並未參預任何軍政。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同治帝17歲時,兩宮太后不得已交出權力,實行歸政。但載淳的親政仍難擺脱慈禧太后的干預。慈禧太后為了享樂,命同治帝修繕圓明園以供其居住,同治帝也想利用修復圓明園,讓太后離宮居住這一辦法擺脱太后干政。然而當時財政緊缺,圓明園又殘毀嚴重,此策對國計民生極為不利,修復耗資甚巨,引起王公大臣多人反對。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同治帝染上天花,同年十二月初五日死於養心殿東暖閣,年僅19歲。諡號為:繼天開運中居正寶大定功聖智誠孝信敏寬毅皇帝。廟號穆宗。葬河北遵化清東陵之惠陵。 [12] 
同治皇帝畫像 同治皇帝畫像
  • 孝哲毅皇后
清穆宗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1854—1875年),户部尚書崇綺之女。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九月,立為皇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德宗光緒帝繼位,奉兩宮太后之命尊其為嘉順皇后。清光緒元年(1875年)二月二十日崩逝。同年五月上諡,同年九月暫安梓宮於隆福寺。清光緒五年(1879年)與同治帝合葬惠陵,並祔太廟。宣統帝繼位加諡,為孝哲嘉順淑慎賢明恭端憲天彰聖毅皇后。 [13] 
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畫像 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畫像

清惠陵學術研究

  • 以風水學為核心的陵寢選址和雙山峪為最終陵址的原因
清朝皇帝選勘陵址是以中國傳統“風水”理論為依據,以形勢宗為主,理氣宗為輔,刻意追求“龍穴砂水無美不收,形勢理氣諸吉鹹備”的山川形勢,以此達到“天人合一”的意象。所謂的“天人合一”,即建築的人文之美與山川形勝的自然之美水乳交融、和諧統一。在此理論核心上,清惠陵考察了清東陵陵區的成子峪、松樹溝、寶椅山、雙山峪、侯家嶺、長樑子六個地點以及清西陵陵區的九龍峪、酸棗溝、丁家溝、蓮花池、荷玉溝、鳳凰台、張格莊、五公山、紅崖山九個地點。經過相度大臣和熟悉風水官員的勘查,發現清東陵的雙山峪地勢寬平,而成子峪堂局嚴密,這兩處都適合建陵。至於東陵其他地點,如松樹溝、寶椅山、侯家山等,經風水官察看,或堂局與周邊山川地理照應不夠,脈氣不足,或地勢狹隘,方圓尺寸不大,都不適合建陵。後風水官員又至清西陵堪輿,察看了九龍峪,發現氣局嚴整,適合建陵。五公山、紅崖山兩處地勢經實地考察,也不滿意。丁家溝、酸棗溝、蓮花池、龍鳳山等處,經風水官察看,也是堂局散漫、無脈氣,或者地勢狹隘,尺寸也不夠,都不適合建陵。最後,經過樣子房、算房人員實地丈量地形,最後公認清東陵雙山峪、成子峪和清西陵九龍峪三處是建陵的上佳吉地。相比之下,清西陵九龍峪的吉穴方向不錯,而清東陵雙山峪、成子峪兩處吉穴方向稍有偏差。後醇親王奕譞向兩宮皇太后分別呈送了三處陵寢備選地點的相關風水帖,其中涉及清東陵雙山峪的有三個風水理論説法,包括“李唐、李振宇”“張元益、高士龍”及“廖潤鴻”三説;涉及清東陵成子峪也為三個風水理論説法,同樣包括“李唐、李振宇”“張元益、高士龍”及“廖潤鴻”三類説法;涉及清西陵九龍峪的則有兩個風水理論説法,包括“李唐、李振宇”和“張元益、高士龍”兩類説法。 [14]  [15] 
清惠陵風光 清惠陵風光
在推薦備選的三處吉地中,雖然風水都是上吉,但是它們的地勢卻有所不同。其中,成子峪的地勢整體高差大,土質稍差,石頭多,地形複雜,而且成子峪處在西大河以西,如將來陵寢神路與孝陵神路相會,就要在西大河上建造一座九孔大石橋,因此不僅施工的難度很大,工程造價也會因此增加。而且成子峪堂局較狹窄,最寬的地方只有二十丈,與規制不符合。而當時,國家財政很緊張,不僅有內外的正常開支,還有慈安陵和慈禧陵兩處吉地的興工開支,缺少銀子是興建陵寢工程的最大困難。因此,只能在選擇陵址時做出一些適當的犧牲,來換取工程開支的降低。由於以上三處備選吉地各有優缺點。通過反覆的綜合比較,清東陵的成子峪這處備選吉地首先被放棄,其原因是,成子峪風水雖好於雙山峪,但其建造的成本過高而不能考慮了。因此,同治帝的陵址只能在東陵的雙山峪和西陵的九龍峪這兩處地點中選擇。而之所以最終選擇雙山峪,根據《翁同龢日記》的記載,主要是因為恭親王奕訢揣測了慈禧太后的心理,並且向其説:“按理選九龍峪為好,按情我不敢説”。這裏所説的“以理”“以情”的含義,是向慈禧皇太后暗示“感情”比“規則”更重要。這裏所説的“以理”,是指乾隆帝所確定的昭穆制度。按照昭穆之制,咸豐帝既然葬在了東陵,那麼其子同治帝就應該葬在西陵。但是按照同治帝與咸豐帝、慈禧皇太后之間的父與子和母與子的感情來講,同治帝卻是葬在東陵更好。因為這樣可以使自己兒子在百年之後依然長依膝下。所以,慈禧皇太后決定打破昭穆相建的祖制,將同治帝的陵建在東陵,這樣做可以顯得更符合人性,更能體現她與同治帝的母子感情深厚。因此,最終清東陵的雙山峪成為同治帝萬年吉地的最終陵寢地。 [14]  [15] 
  • 惠陵未建石像生和神路不與孝陵主神道相連的原因
清惠陵規制仿清定陵,但清惠陵未建石像生,神路(神道)亦不與東陵區域的主陵清孝陵的神路相接。根據清東陵文物管理處研究室主任李寅在《百家講壇》—清東陵密碼節目中的分析,清惠陵之所以不建石像生以及惠陵神道和東陵主神道不相連,主要有以下三個因素:1、清惠陵神道如果要與主神道相連,需要建約2500米的連接神道,神道建設耗資巨大,清末因為國家財政經濟的緊張和困難的緣故,只能裁撤掉僅具有象徵意義的石像生和連接神路。2、清惠陵本應該在清西陵建陵,慈禧太后因為私心將同治帝葬在了清東陵區域,違反了乾隆帝定下的父子東西陵分建的昭穆祖制,引起了不好的政局影響,慈禧太后為了挽回影響,只能降低清惠陵規制以此挽回聲譽。3、慈禧太后不喜歡同治帝的皇后阿魯特氏,而皇后阿魯特氏葬於清惠陵地宮,所以故意降低清惠陵的規制。最終,清惠陵因為裁撤了石像生和與主陵相連的神道,所以是清東陵帝陵中規制相對最低的帝陵。 [5] 

清惠陵文物價值

清惠陵總體仿照清定陵規制所建,但在某些細節方面又與清定陵有所不同。而清朝最後一座帝陵清崇陵又是仿造清惠陵設計建造的,並且在細節上也有所不同,所以清惠陵在晚清三陵中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故清惠陵的存在是研究晚清歷史、晚清陵寢制度的重要實物依據。 [2]  [4]  [5]  [16]  [20] 
清惠陵作為清東陵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建造和存在是中國傳統風水學、建築學、美學、哲學、景觀學、喪葬祭祀文化、宗教、民俗文化等文化的一種體現,具有重要的藝術和科學研究價值,是當下中華民族和全人類的文化遺產。 [19] 

清惠陵文物保護

與清惠陵相關的重要保護措施
年份
相關重要保護措施
1952年
中國政府成立清東陵文物保護所,對清惠陵在內的整個清東陵陵寢進行管理保護。
1961年
3月4日,清惠陵所在的清東陵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0年
11月30日,清惠陵所在的清東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的組成部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更多保護措施詳見:“清東陵”詞條文物保護
參考資料: [17-19] 

清惠陵機構設置

清惠陵所在的清東陵景區設有中國國家財政撥款的行政事業單位“唐山清東陵保護區管理委員會”,負責相關歷史文化遺蹟、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的保護和管理;負責相關旅遊業的統一規劃、開發、建設和管理。 [21] 

清惠陵旅遊信息

清惠陵地理位置

清惠陵,位於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清東陵境內東南之雙山峪。 [2]  [22] 

清惠陵開放時間

清惠陵屬於清東陵內的陵寢和景點,不對外單獨開放,通用清東陵開放時間,清東陵開放時間為:09:00—16:00。 [23] 
注:根據清東陵文物保護規劃(2022—2035)的説明,當下清惠陵陵宮內區域及惠陵妃園寢內部區域均暫未對遊客開放。 [24] 
清東陵景區導覽圖 清東陵景區導覽圖

清惠陵門票信息

  • 票價及開放區域
清東陵景區票價及開放區域
購票類型
淡季價格
(11月1日—次年3月31日)
旺季價格
(4月1日—10月31日)
景區聯票
80元/人
108元/人
擺渡車票
30元/人
祈福大典
30元/人
景區聯票包含開放區域:孝陵主神道、裕陵、裕陵妃園寢、菩陀峪定東陵(慈禧陵)、景陵。預定門票至少需提前一天以上。
參考資料: [23]  [25] 
  • 門票優惠政策
門票優惠政策
優惠對象
需攜帶證件
優惠政策和價格
60—69週歲老年人
相關身份證件
購景區聯票享受54元/人優惠票價
18週歲以下(含18週歲)未成年人
全日制大學以下學歷學生
1.2米以下(含1.2米)和6週歲以下(含6週歲)兒童
免景區門票
70週歲以上(含70週歲)老年人
現役軍人、殘疾軍人、消防救援人員
無償獻血奉獻獎獲得者
殘疾人
本人免景區門票,擺渡車票半價
一級、二級重度肢體殘疾、盲人、智力殘疾人、精神殘疾人允許一名陪護免門票
退役軍人
《優待證》
免景區門票
醫務工作者
相關身份證件
有效執業證件
在中國醫師節(8月19日)和國際護士節(5月12日)免景區門票
參考資料: [23]  [25] 

清惠陵景區交通

  • 自駕出行
清東陵景區地理位置示意圖 清東陵景區地理位置示意圖
自駕出行具體路線
出發方向
自駕線路
北京
1、北京東六環—京秦高速(G0121)—清東陵支線(S9961)—清東陵遊客服務中心
2、北京—京平高速—京秦高速(G0121)—清東陵支線(S9961)—清東陵遊客服務中心
3、北京—京哈高速(G1)—長深高速(G1)—京秦高速(G0121)—清東陵支線(S9961)—清東陵遊客服務中心
4、北京—京哈高速(G1)—京秦高速(G0121)—清東陵支線(S9961)—清東陵遊客服務中心
5、北京—京平高速—薊州—薊州外環—國道102線—遵化石門—清東陵遊客服務中心
6、北京—燕郊—三河—薊州外環—國道102線—遵化石門—清東陵遊客服務中心
天津
1、天津—津薊高速—京秦高速(G0121)—清東陵支線(S9961)—清東陵遊客服務中心
2、天津—津薊高速—京哈高速(G25)—長深高速(G25)—京秦高速(G0121北京薊州)—清東陵支線(S9961)—清東陵遊客服務中心
3、天津—津薊高速—薊州外環—國道102線—遵化石門—清東陵遊客服務中心
4、天津—唐津高速(G2501)—長深高速(G25)—京秦高速(G0121北京薊州)—清東陵支線(S9961)—清東陵遊客服務中心
承德
1、承德—長深高速(G25)—京秦高速(G0121北京薊州)—清東陵支線(S9961)—清東陵遊客服務中心
2、承德—興隆—遵化—石門—清東陵遊客服務中心
秦皇島
秦皇島—京哈高速(G1)—長深高速(G25)—京秦高速(G0121北京薊州)—清東陵支線(S9961)—清東陵遊客服務中心
唐山
1、唐山—長深高速(G25)—京秦高速(G0121北京薊州)—清東陵支線(S9961)—清東陵遊客服務中心
2、唐山—唐山—豐潤區—遵化—石門—清東陵遊客服務中心
東北方向
東北方向—京哈高速(G1)—長深高速(G25)—京秦高速(G0121北京薊州)—清東陵支線(S9961)—清東陵遊客服務中心
參考資料: [26] 
  • 巴士出行
巴士出行具體路線
出發方向
具體出行方式
北京—清東陵
北京四惠長途車站,有北京發往遵化的客車,60元左右票價。途中在遵化石門收費站下車,再坐出租車前往清東陵較方便。
購買套票:車費+清東陵成人套票198元。
購買套票:車費+清東陵學生套票168元。
北京宣武門地鐵站東北口出站即可看到。有很多輛旅遊巴士聚集在一起,每輛巴士前貼有不同的線路,客滿發車。
秦皇島—清東陵
秦皇島到遵化:有一高客(早8:30發車,下午2:30發車)一天兩趟,大約兩個半車程(60元左右)。
承德—清東陵
可直接坐承德到遵化的班車,再坐遵化到東陵的班車,或坐承德至玉田的班車,到清東陵下車。
遵化—清東陵
從遵化車站出來就在本站買到清東陵的票即可(票價8元)。
參考資料: [2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