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愛新覺羅·奕譞

鎖定
愛新覺羅·奕譞(1840年10月16日—1891年1月1日),字樸庵,號九思堂主人,又號退潛主人。道光帝第七子,母為莊順皇貴妃烏雅氏。 [34]  咸豐帝異母弟,光緒帝生父。晚清政治家。 [33] 
道光三十年(1850年)道光帝去世後,咸豐帝即位,封醇郡王。咸豐帝死後配合慈禧太后發動辛酉政變,後補授正黃旗領侍衞內大臣、御前大臣、奉宸苑事務等職。同治三年(1864年),加親王銜。光緒十年(1884年),恭親王奕訢所帶領的軍機處被慈禧全班斥退, [34]  後重組軍機處,禮親王世鐸擔任軍機處首席大臣,並宣佈如遇大事先與醇親王奕譞商辦,此時奕譞開始持掌國家軍政大權。光緒十一年(1885年)成立了總理海軍事務衙門,由醇親王奕譞總理其事。 [39]  光緒十二年(1886年),為討好慈禧太后,其挪用海軍經費修建頤和園。光緒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病逝。 [36]  其第五子載灃襲封醇親王爵位,孫子溥儀為清朝末代皇帝。 [37] 
奕譞在晚清政壇上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從辛酉政變到甲申政變,均為慈禧盡心盡力,推動了慈禧一人專權局面的最終形成;主政時期更是繼承“洋務思想”,使洋務派所創辦的北洋海軍和興建鐵路之舉得以繼續,推動了晚清洋務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35]  奕譞亦雅好書法、歌賦,尤以詩文見長,有《九思堂詩稿》《九思堂詩稿續編》《退潛別墅存稿》等著作留世。 [36] 
全    名
愛新覺羅·奕譞
樸庵
九思堂主人、退潛主人
諡    號
[18] 
封    號
和碩醇親王
愛新覺羅氏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羣
滿族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840年10月16日
逝世日期
1891年1月1日
逝世地
北京醇親王府
陵    墓
七王墳
安葬地
北京西山妙高峯 [19] 
繼    任
愛新覺羅·載灃(醇親王) [38] 
主要成就
建設海軍、在光緒在位初年掌權
主要作品
《官軍攻克金陵詩以志快》
最高官職
領侍衞內大臣、御前大臣等

愛新覺羅·奕譞人物生平

愛新覺羅·奕譞青年時期

幼年奕譞(《道光帝行樂圖軸(局部)》,左起第五人) 幼年奕譞(《道光帝行樂圖軸(局部)》,左起第五人)
道光二十年(1840年)奕譞出生於北京,為道光帝第七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咸豐帝即位後,封為醇郡王 [1] 
咸豐九年(1859)三月,清廷為其分了府邸,但咸豐帝仍留他在內廷行走。 [2] 
咸豐十一年(1861年),咸豐帝駕崩之後,恭親王與慈禧密謀政變,奕譞為正黃旗漢軍都統,掌握了實際的軍事權力。鄭親王端華署理行在步軍統領,醇郡王奕譞任步軍統領。先是,兩宮太后召見顧命大臣時,提出端華兼職太多,端華説我只做行在步軍統領;慈禧説那就命奕譞做步軍統領。奕譞做步軍統領就掌握了京師衞戍的軍權。不久,奕譞又兼管善捕營事。九月三十日,發動辛酉政變。同治帝與兩宮皇太后,宣佈在承德預先由醇郡王奕譞起草的諭旨,宣佈載垣等罪狀並處死他們。同治帝即位後,下旨免去了奕譞在皇帝設宴召見時的叩拜,奏事可以不書姓名。因為他與恭親王幫助慈禧太后發動辛酉政變,所以慈禧掌權之後非常重用奕譞,此後他被授予都統御前大臣領侍衞內大臣、管理神機營等職務。 [3] 
同治三年(1864年),奕譞被加封親王銜。 [4] 
同治四年(1865年),兩宮太后又任命為弘德殿行走,稽查課程。 [5] 
同治十一年(1872年),奕譞進封為醇親王。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帝親政,罷免了他弘德殿行走的職務。 [6] 

愛新覺羅·奕譞任職軍機

光緒元年(1875年),奕譞上奏兩太后,言:“臣侍奉同治皇帝已經有十三年了,如今龍御歸天。我仰瞻他的遺容,真是五內崩裂啊。忽然承蒙皇太后的懿旨下降,選擇載湉為嗣皇帝,時間倉猝讓我非常迷惘,不知所措。犯了年輕時舊有的肝疾,不斷地積累變成了大病。惟有哀懇辭退官職,請允許我告老,為天地容一個只留爵位的人,為道光皇帝留一個無才昏庸的兒子。”兩宮太后召集王公大臣集議,因為奕譞上奏誠懇請求,於是罷免他的一切職任,但是依舊令他照料菩陀峪陵工。命世襲他的王爵,奕譞上疏請辭,沒有得到同意。 [7] 
光緒二年(1876年),皇帝在毓慶宮入學,太后命奕譞加以照料。奕譞在這是才得到了和兒子相處的機會,也是他謙恭有禮的結果。
1881年奕譞與左宗棠合影 1881年奕譞與左宗棠合影
光緒五年(1879年),朝廷賞賜奕譞食親王雙份俸祿。慈僖對他的賞識由此可見。 [8] 
光緒十年(1884年),恭親王奕訢被罷免了軍機大臣的職務,讓禮親王世鐸代替,太后命令禮親王遇到重要事件,一定要與奕譞商辦。當時法國入侵越南,清軍出兵援助挫敗了法國的進攻並且導致法國茹費裏內閣倒台,等到與李鴻章訂立《中法新約》後才罷兵。不久之後奕譞商議建立海軍。 [9] 
光緒十一年(1885年)九月,清廷開始設置海軍衙門,任命奕譞總理節制沿海水師,以慶郡王奕劻、大學士總督李鴻章、都統善慶、侍郎曾紀澤為佐。決定從北洋開始操練海軍,讓李鴻章專管此事。 [10] 
光緒十二年(1886年)三月,朝廷賞賜奕譞與福晉杏黃轎,奕譞上疏請辭,不過沒有批准。李鴻章經營海防,在旅順開船塢,築炮台,為海軍收泊地。北洋有大小戰艦五艘,輔以蚊船、雷艇,又從英、德兩國購進軍艦多艘,逐漸成軍。五月,太后命奕譞巡閲北洋水師,善慶隨從奕譞會同李鴻章自大沽出海至旅順,歷經威海、煙台,集合所有戰艦聯合操練。之後還視察了所有的炮台、船塢及新設的水師學堂,前後經過十餘日。奕譞還京後,上奏為諸將吏及所聘的外國指導請賞,同時還請求太后親自提寫匾額懸掛在大沽的海神廟。 [11] 
慈禧太后命奕譞於第二年回朝執政,奕譞上疏言道:"皇帝剛剛接觸政事,諸王大臣都希望太后能夠訓政,請太后看在時局艱難上,允許大臣的請求,等到皇帝到了親政的年齡。將來皇帝大婚後,一切典禮,都依賴於太后的訓示。臣以為諸事應該先請太后的懿旨,再到皇上面前奏報使其知曉,使皇帝專心處理政務,都是仰仗於太后的幫助,才能免除宮內繁雜的事務。這些事臣不在皇宮內不敢知道,也不敢去説。"太后認為奕譞説的有理,就不再商議此事了。 [12] 

愛新覺羅·奕譞光緒親政

奕譞五十大壽(梁時泰攝) 奕譞五十大壽(梁時泰攝)
光緒十三年(1887年)正月,光緒親政。四月,太后下諭預備皇帝大婚,都當本着力行節儉的原則,同時命奕譞稽察。 [13] 
光緒十四年(1888年)九月,奕譞上奏:"太平湖賜第為皇帝發祥地。世宗以潛邸升為宮殿,高宗諭子孫有自籓邸紹承大統者,應用其例。"太后聽從了他的建議,另外賞賜府第,發銀十萬兩修葺治理。 [14] 
光緒十五年(1889年)正月,光緒帝大婚禮成,賞賜金桃皮鞘威服刀,賞賜銀六萬兩。並進封奕譞的諸子:載灃鎮國公載洵輔國公載濤賜頭品頂帶、孔雀翎。 [15]  二月,河道總督吳大澄密奏,援引高宗皇帝御批的《通鑑輯覽》,大意是説:"宋英宗崇奉濮王,明世宗崇奉興王,當時議政的人想要改稱皇帝的親生父親為伯、叔,這實在是不近人情,應當定親生父親的名號,加上徽號;而且一般臣子過繼為別人的後代,還可以根據本身的封典,封自己的親生父母,何況貴為天子,天子的父母,必當要有尊崇的封典,因此請朝廷眾臣議定醇親王的稱號禮節。" [16] 
光緒十六年(1890年)正月,因皇帝二十壽,增加護軍十五人、藍白甲五十人,授予載濤二等鎮國將軍

愛新覺羅·奕譞晚年薨歿

光緒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醇親王突發疾病,光緒帝親自前往探視。不久便逝世,享年五十一歲。 [17]  太后前往祭奠,皇上也親自前往。定稱號為皇帝本生考,稱本生考,遵從乾隆皇帝御批;仍原封,遵從醇親王生前的志願。諡號為賢,配享太廟 [18] 
光緒十八年(1892年),葬於北京西山妙高峯。宣統皇帝即位,定稱號曰皇帝本生祖考。 [19] 

愛新覺羅·奕譞主要成就

奕譞在“甲申易樞”事件之後復出,出任光緒十一年(1885年)新成立的海軍衙門的總理大臣。在他和李鴻章等人的努力下,截至光緒十四年(1888年),一支由“定遠”和“鎮遠”兩艘鐵甲戰艦領銜的北洋海軍終於成軍,成為遠東地區首屈一指的海上武裝力量。

愛新覺羅·奕譞歷史評價

《清史稿》:醇賢親王尊為本生親,乾乾翼翼,靡間初終,預絕治平、嘉靖之議,載在方策,彰彰邁前代遠甚。迨時移勢易,天方降割,乃以肺腑之親,寄腹心之重,漠然不知陰雨之已至,一發而不可復收。天歟人歟,亡也忽諸,尤足為後來之深鑑矣! [20] 

愛新覺羅·奕譞個人作品

愛新覺羅·奕譞文集

《九思堂詩稿》
《九思堂詩稿續編》

愛新覺羅·奕譞詩詞

《餘十六歲蒙先皇親授刀法今奉派管理營務每見技藝步法不如內學回思當日深恩慨然有作》 [21] 
《官軍攻克金陵詩以志快》 [22] 
《有會漫書》 [23] 
《天成寺江山一覽閣恭依乾隆壬戍聖制題石壁元韻》 [24] 
《入門》 [25] 
《蒔花》 [26] 
《讀史》 [27] 
《萬曆十年龍文九子墨按,九子墨為古婚禮用》 [28] 
《月夜偶成》 [29] 
《海口夜泊月下望海口占》 [30] 
《航海放歌》 [31] 

愛新覺羅·奕譞家族成員

家族成員
關係
人物
備註
父母
父親
道光帝
/
母親
莊順皇貴妃烏雅氏
/
兄弟
皇長子
愛新覺羅·奕緯
隱志郡王,母和妃那拉氏
皇次子
愛新覺羅·奕綱
順和郡王,母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皇三子
愛新覺羅·奕繼
慧質郡王,母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皇四子
愛新覺羅·奕詝
咸豐帝,母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
皇五子
愛新覺羅·奕誴
過繼給惇恪親王綿愷,為惇勤親王,母祥妃鈕祜祿氏
皇六子
愛新覺羅·奕訢
恭忠親王,母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
皇七子
愛新覺羅·奕譞
醇賢親王,母莊順皇貴妃烏雅氏
皇八子
愛新覺羅·奕詥
鍾端郡王,母莊順皇貴妃烏雅氏
皇九子
愛新覺羅·奕譓
孚敬郡王,母莊順皇貴妃烏雅氏
福晉
嫡福晉
道員承恩公惠徵之女,慈禧太后之妹。
大側福晉
顏扎氏
來福之女,是慈禧太后從內務府秀女”中選出來特賜予醇親王的。
二側福晉
劉佳氏
五品典衞德慶之女。
三側福晉
李佳氏
德純之女。
兒子
第一子
載瀚
嫡福晉葉赫那拉·婉貞所生,同治五年(1866年)十一月初三日卒,年兩歲。
第二子
載湉
嫡福晉葉赫那拉·婉貞所生,即光緒帝。
第三子
未命名
嫡福晉葉赫那拉·婉貞所生,光緒元年(1875年)正月初九日卒。
第四子
載洸
嫡福晉葉赫那拉·婉貞所生,光緒十年(1884年)四月二十四日卒,年五歲。
第五子
載灃
側福晉劉佳氏所生。宣統帝生父,攝政王,襲醇親王。
第六子
載洵
側福晉劉佳氏所生,清末海軍大臣。
第七子
載濤
側福晉劉佳氏所生,一開始過繼給貝子奕謨為嗣,清末軍諮府大臣。 [38] 
女兒
第一女
/
第一側福晉顏扎氏所生,同治五年(1866年)十月十八日辰時卒,年六歲。
第二女
/
側福晉劉佳氏所生,三歲殤。
第三女
/
側福晉李佳氏所生,死年二十八歲。
醇親王奕譞與福晉 醇親王奕譞與福晉

愛新覺羅·奕譞軼事典故

愛新覺羅·奕譞升遷之謎

奕譞帶刀圖 奕譞帶刀圖
道光三十年(1850年)二月,咸豐登基時,十歲的奕譞按例封為“醇郡王”。咸豐年間奕譞在政治上並不出色,但咸豐帝死後,奕譞積極配合慈禧太后發動辛酉政變,親自捉拿了顧命八大臣之首肅順,再加上娶了慈禧太后之妹為嫡福晉,所以慈禧太后開始重用奕譞。同治三年(1864年),奕譞“加親王銜”。同治八年(1869年),主驅逐洋人,激勵紳民打毀天主教堂,盛傳天津教案為他所主使。事後因懲兇賠款,憤請辭職。
同治十一年(1872年)晉封親王。光緒登基,他又被加封親王“世襲罔替”,亦即為清朝十二個鐵帽子王的其中一位。奕譞十分了解慈禧太后,因而一生小心侍奉慈禧太后,故不同於六兄奕訢而官途一帆風順。他經歷了同治帝后之死、東太后暴卒後,更加謹小慎微,兢兢業業,把取信討好慈禧,看做是他惟一的本分。他負責建設海軍的時候(李鴻章是會辦大臣), [32]  為了讓太后有個玩的地方,便將很大一部分海軍經費挪出來修建了頤和園。這座頤和園修建工程最緊張的階段,正值直隸省和京師遭受特大水災,御史吳兆泰因為怕激起災民鬧事,建議暫時停工,因此奪官,“交部議處”。而奕譞卻一言不發,鞠躬盡瘁地完成了修建任務。光緒十七年(1891年)頤和園完工,他也與世長辭了。又其人不同於最後被封鐵帽子王的慶親王奕劻,就是奕譞不愛財,從其過世前留給兒孫輩的一手小曲可看得出來:
財也大,產也大,後來子孫禍也大,若問此理是若何,子孫錢多膽也大,天樣大事都不怕,不喪身家不肯罷;財也小,產也小,後來子孫禍也小,若問此理是若何,子孫錢少膽也小,此微產業知自保,儉使儉用也過了。

愛新覺羅·奕譞騎術高超

醇親王奕譞管理神機營後,他的九弟孚郡王奕譓送給他一匹黃花馬,奕譞十分高興,此後便用這匹坐騎督練馬隊,為此還賦詩《九弟送黃花馬乘騎督練馬隊極為得力喜成》:“西域權奇種,飛騰健且良。相漸非伯樂,騎每笑知章。聞道邊疆外,曾經戰鬥場。不甘芻豆飽,伏櫪首頻昂。”這是孚郡王奕譓從西域得到的一匹良馬,奕譞騎上這匹馬甚為得意。這裏有個典故,杜甫曾在《飲中八仙歌》一詩中説“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而奕譞以詩嘲笑賀知章不會騎馬,實際是在誇耀自己的騎馬技術高。 [39] 

愛新覺羅·奕譞受到敲打

光緒八年(1882年),清軍平定朝鮮壬午兵變,擒獲朝鮮國王李熙的生父李昰應,將其羈押於保定,據説慈禧之所以這麼做,是為了警告奕譞(因為李熙也是以旁支入承大統),奕譞卻沒有悟出。有一次,他在處理李熙請求釋放李昰應的奏章時,向慈禧建議順水推舟,釋放李昰應,以加恩外藩。慈禧聽後沉默許久,然後微笑道:“吾此舉正別有深意,將使天下有子為人後者有所警愓而不敢妄為耳,非於昰應有仇怨也。“奕譞這才明白慈禧的深意,大驚失色,跪地不起。過了一會兒,慈禧才笑着安慰他説:“王毋多心,吾知王忠敬,此語非為王發也。”然後命兩名內侍將他扶走。 [43] 

愛新覺羅·奕譞伐木之爭

奕譞與載灃(存疑) 奕譞與載灃(存疑)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內務府有個據説精通風水之學的叫英年的大臣,因為急於想升官,於是就動了歪念頭,在晉見慈禧時説:醇親王奕譞的墓地上有白果樹一顆,高十餘丈,蔭數畝,形如翠蓋罩在墓地上。按其地理,這樣的大樹只有帝王的陵寢才可以有。況且,白果的“白”字加在“王”之上就是個“皇”字,這於皇室大宗很是不利。因此,英年建議應該立刻伐倒此樹。慈禧聽了,當即命令説:“我即命爾等伐之,不必告他。”這個“他”,就是奕譞的兒子、當朝的皇帝載湉。因為事涉皇帝的先父,內務府雖然接到慈禧的懿旨,也不敢輕動,有人最後還是將這個消息告訴了光緒皇帝。光緒皇帝立即嚴敕:“爾等誰敢伐此樹,請先砍我頭!”如此相持月餘。
一天早上,在皇帝退朝之時,忽聽內侍有人前來報告説,太后已經於黎明時分帶着內務府的人去往醇親王陵墓伐樹去了。光緒皇帝匆忙帶人尾隨出城,試圖阻止伐樹。但行至紅山口時,光緒皇帝即於輿中嚎啕大哭。原來,平常走到這裏時,就能看見那顆亭亭如蓋的白果樹,但今天走到這裏時,卻已經看不見了!待到光緒皇帝趕到墓園,樹身早就被砍倒了,數百人還在繼續砍伐樹根。在伐倒的白果樹的周圍,被挖成了一個十餘丈的大坑,裏面灑滿了石灰,以防止白果樹死灰復燃。在場的大臣告訴皇帝:太后親自拿着斧頭砍了三下後,才下令眾人伐之。有太后的示範作用,眾人再也不敢違抗,只好伐樹。光緒皇帝無奈之下,圍繞父親的墓地走了三圈,“頓足拭淚而去”。

愛新覺羅·奕譞後世紀念

醇親王墓 醇親王墓
醇親王墳俗稱七王墳,分陰宅和陽宅兩部分,坐西朝東、南北而置。 [40]  位於海淀區北安河鄉妙高峯, [41]  醇親王墓前方後圓,東西長200米,南北寬40米,四周築有圍牆。陰宅依山勢自下而上分為三層。最前方有台階一百餘層,台階上平台有碑亭。因醇親王為“皇帝本生考”而建為黃琉璃瓦歇冊頂,碑為滿漢兩種文字,光緒御書。進而有月牙河、石拱神橋、隆恩門及南北朝房、隆恩殿(現已無存)以及寶城、寶頂等建築。陰宅北側為其陽宅,即“退潛”別墅。陰、陽宅間由“隔塵入世”城關式券門相連。陽宅由層層升高的五重院落組成。1984年公佈為北京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42] 

愛新覺羅·奕譞史書記載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列傳八》 [20] 

愛新覺羅·奕譞藝術形象

1990年電視劇《滿清十三皇朝之血染紫禁城》:譚榮傑飾演奕譞;
1990年電視劇《楊乃武與小白菜》:魏啓明飾演奕譞;
1991年電影《大太監李蓮英》:朱旭飾演奕譞;
1992年電視劇《滿清十三皇朝之危城爭霸》:關偉倫飾演奕譞;
1993年電視劇《戲説慈禧》:黃文豪飾演奕譞;
1997年電視劇《一品夫人芝麻官》李又子飾演奕譞
2003年電視劇《走向共和》:錢學格飾演奕譞;
2005年電視劇《一生為奴》:王崗飾演奕譞;
2008年電視劇《台灣一八九五》:李琪飾演奕譞;
2008年電視劇《大龍脈》:苗海忠飾演奕譞;
2010年電視劇《蒼穹之昴》:楊藝飾演奕譞;
2012年電視劇《大太監》:歐瑞偉飾演奕譞。
參考資料
  • 1.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列傳八》:文宗即位,封為醇郡王。
  • 2.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列傳八》:咸豐九年三月,分府,命仍在內廷行走。
  • 3.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列傳八》:穆宗即位,諭免宴見叩拜、奏事書名。迭授都統、御前大臣、領侍衞大臣,管神機營。
  • 4.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列傳八》:同治三年,加親王銜。
  • 5.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列傳八》:四年,兩太后命弘德殿行走,稽察課程。
  • 6.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列傳八》:十一年,進封醇親王。十二年,穆宗親政,罷弘德殿行走。
  • 7.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列傳八》:德宗即位,王奏兩太后,言:“臣侍從大行皇帝十有三年,昊天不弔,龍馭上賓。仰瞻遺容,五內崩裂。忽蒙懿旨下降,擇定嗣皇帝,倉猝昏迷,罔知所措。獨犯舊有肝疾,委頓成廢。惟有哀懇矜全,許乞骸骨,為天地容一虛糜爵位之人,為宣宗成皇帝留一庸鈍無才之子。”兩太后下其奏王大臣集議,以王奏誠懇請罷一切職任,但令照料菩陀峪陵工,從之。命王爵世襲,王疏辭,不許。
  • 8.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列傳八》:五年,賜食親王雙俸。
  • 9.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列傳八》:十年,恭親王奕罷軍機大臣,以禮親王世鐸代之,太后命遇有重要事件,與王商辦。時法蘭西侵越南,方定約罷兵,王議建海軍。
  • 10.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列傳八》:十一年九月,設海軍衙門,命王總理,節制沿海水師,以慶郡王奕劻、大學士總督李鴻章、都統善慶、侍郎曾紀澤為佐。定議練海軍自北洋始,責鴻章專司其事。
  • 11.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列傳八》:十二年三月,賜王與福晉杏黃轎,王疏辭,不許。鴻章經畫海防,於旅順開船塢,築炮台,為海軍收泊地。北洋有大小戰艦凡五,輔以蚊船、雷艇,復購艦英、德,漸次成軍。五月,太后命王巡閲北洋,善慶從焉,會鴻章自大沽出海至旅順,歷威海、煙台,集戰艦合操,遍視炮台、船塢及新設水師學堂,十餘日畢事。王還京,奏獎諸將吏及所聘客將,請太后御書榜懸大沽海神廟。
  • 12.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列傳八》:太后命於明年歸政,王疏言:“皇帝甫逾志學,諸王大臣籥懇訓政,乞體念時艱,俯允所請,俟及二旬,親理庶務。至列聖宮廷規制,遠邁前代。將來大婚後,一切典禮,鹹賴訓教。臣愚以為諸事當先請懿旨,再於皇帝前奏聞,俾皇帝專心大政,承聖母之歡顏,免宮闈之劇務。此則非如臣生深宮者不敢知,亦不敢言也。”太后命毋庸議。
  • 13.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列傳八》:十三年正月,上親政。四月,太后諭預備皇帝大婚,當力行節儉,命王稽察。
  • 14.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列傳八》:十四年九月,王奏:“太平湖賜第為皇帝發祥地。世宗以潛邸升為宮殿,高宗諭子孫有自藩邸紹承大統者,應用其例。”太后從之,別賜第,發帑十萬葺治。
  • 15.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列傳八》:十五年正月,大婚禮成,賜金桃皮鞘威服刀,增護衞。葺治邸第未竟,復發帑六萬。並進封諸子:載灃鎮國公,載洵輔國公,載濤賜頭品頂帶、孔雀翎。
  • 16.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列傳八》:二月,河道總督吳大澂密奏,引高宗御批通鑑輯覽,略謂:“宋英宗崇奉濮王,明世宗崇奉興王,其時議者欲改稱伯叔,實人情所不安,當定本生名號,加以徽稱”;且言:“在臣子出為人後,例得以本身封典貤封本生父母,況貴為天子,天子所生之父母,必有尊崇之典,請飭廷臣議醇親王稱號禮節。”
  • 17.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列傳八》:十六年正月,以上二十萬壽,增護軍十五、藍白甲五十,授載濤二等鎮國將軍。十一月,王疾作,上親詣視疾。丁亥,王薨,年五十一。
  • 18.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列傳八》:太后臨奠,上詣邸成服。定稱號曰皇帝本生考,稱本生考,遵高宗御批;仍原封,從王志也。諡曰賢,配享太廟。
  • 19.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列傳八》:十八年,葬京師西山妙高峯。宣統皇帝即位,定稱號曰皇帝本生祖考。
  • 20.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列傳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12-21]
  • 21.    二百連環法,刀傳自內廷。霜鋒揮閃爍,寶鍔式儀型。上苑松陰碧,離宮草色青。即今修武備,時事此身輕。
  • 22.    蠻觸紛紜一炬枯,欣傳露布達京都。不因塵海欃槍患,肯發天威霹靂誅。十二年華稽國法,九重籌算盼民蘇。連營匝合皆精旅,名將風流本宿儒。立幟先登城屬漢,揮戈直入地平吳。狼奔豕突氛終掃,鼠尾牛頭讖已符。探本窮源恢大業,酬功覃賞壯皇圖。搖墀忭舞龍顏近,鳳詔遙頒聖澤敷。
  • 23.    窗下青石盆,其方尺有咫。蓄以小遊魚,盛以清泠水。蕭齋薄醉餘,寂寂憑欄視。俄從竹籬根,鬥出南柯蟻。始則互牴牾,繼見一披靡。前者逃倉皇,後者追不止。攀援復爭逐,共落石盆裏。幸而陣風來,吹墮桃花蕊。二蟻附蕊上,浮沈如有恃。一勺碧紋輕,在蟻滄浪似。一瓣落英飄,在蟻舴艨擬。因思湖海間,從古爭不已。才見降帆出,又聞戰艦駛。南渡暫偏安,北征甘誓死。叱吒海風生,衝突銀濤起。諒在天視之,亦猶此盆耳。
  • 24.    傑閣枕巒顛,晴開隔宿煙。徑如蛇宛轉,人似鶴盤旋。絕壁形遮塔,幽禽語和泉。省方全盛世,重感紀元年。
  • 25.    入門無俗事,第一問梅花。為報茶爐畔,才舒鐵幹斜。漸為春遞信,仍待我歸家。亟命開樽酒,相酬萼綠華。
  • 26.    除莠培根辨燠寒,護持少惰色香殘。區區草木猶如此,無怪民生得所難。
  • 27.    倉卒青岡盡倒戈,功成天幸論非苛。一呼豈料真移陳,萬騎誰教竟渡河。兒輩逡巡原愕眙,中軍談笑故婆娑。深謀終許桓宣穆,慚恨猶嫌客氣多。
  • 28.    麝元香擬熙豐世,龍文脊肖廷珪制。翠黛泥金煥若新,雀屏已改青雲第。好事何代無昌言,胡郎承晏評淵源。一朝投贈黟川品,月團聲價逾瑤璠。開緘細楷標壬午,摩挲深慨爭門户。大奄披猖焰旋消,羣工齋醮心誠苦。就中獨惜張江陵,冰山十載徒崚嶒。起衰振墮千秋業,好譽居功一字矜。是年朝政如麻亂,新昌彭澤紛凋散。白簡青詞事疊更,蒼崖黃犬心三嘆。盈庭抨擊禍何深,是非顛倒爭驅侵。閫外長傳紀效法,宮中猶榜肅雝箴。緬懷礪鋭霜毫引,睢陽一斗應立盡。不道葛囊淪落餘,尚留烏玦同高隱。飛揚鱗鬛氣如蘭,珍比澠池趙璧完。吁嗟十頃田蕪久,未抵松煙墨一丸。 哭殷譜經先生一書報君病,再書報君逝。臨風一哭君,別灑無窮淚。蕭山文端師,與君朱陳誼。餘秀孚敬王,與君青藍契。從弟蟫齋詢,髫齡杖履侍。回首三十年,都成夢泡類。君在心尚酸,君逝心如醉。欲紀君才華,遺集已行世。欲紀君出處,史館有成例。我但寫我悲,一紙祝融畀。倘能達九原,君應為隕涕。
  • 29.    卧聽鳥雀啄莓苔,睡起松窗素月來。草際蛩喧轉幽寂,花間露重為徘徊。恩深暫輟林泉志,事急方知將帥才。淡淡銀河舒倦眼,天狼不見見三台。
  • 30.    南岸彎環北岸斜,洪濤縱目望無涯。五台舊跡傳千古,炮台凡五,以"威、鎮、海、門、高"為號,咸豐間,僧忠親王築。議和後,久成廢址。少荃相國督直,後復因其舊而新之,更添營壘為輔。四海他年或一家。帆影隨風輕似鳥,波光映月蕩成花。樓船振旅吾何敢,聊説張騫犯鬥槎。
  • 31.    我曾遊徐無,絕頂峯上頭。登峯更宿峯之樓。下視眾山皆培塿,疑是銀濤千里翻清秋。今復躋天橋,危坐入東海。飄飄心跡真仙宰。滄波萬疊湧艨艟,又疑雲煙出沒籠崴嵬。西送月無痕,東瞻日初浴。除卻升沈赤白丸,惟有滉瀁一色連天綠。仰寥泬,俯幽宮。神不可召,蠡不可窮。但學謝安石,悠然雲海中。不學郭璞狂,浪説蹄涔同。我心先為坡仙得,走筆大書示二客。茲遊奇絕冠平生,蘇句。一言能抵千行墨。涯涘渺不見,仙藥安可期?放懷且邁洪流外,看作桑田未變時。
  • 32.    溥儀.我的前半生.北京:羣眾出版社,1965年:10——10
  • 33.    胡凱樂.宋永林.醇親王奕譞綜述.史志學刊,2017,4:89
  • 34.    清史編委會編.羅明.楊益茂主編.清代人物傳稿.下編.第10卷[M].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4.01.第114-116頁
  • 35.    胡凱樂.宋永林.醇親王奕譞綜述.史志學刊,2017,4:86-87
  • 36.    李德洙主編.王宏剛主編.中國民族百科全書12滿族.朝鮮族.錫伯族.赫哲族卷[M].世界圖書出版西安有限公司,2015.12.第237頁
  • 37.    載灃攝政與清朝滅亡  .中華文史網[引用日期2023-07-30]
  • 38.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列傳八》:子七:德宗,其第二子也;載洸,初封不入八分輔國公,進鎮國公;載灃,襲醇親王,宣統皇帝即位,命為監國攝政王;載洵,出為瑞郡王奕志後;載濤,出為鍾郡王奕硉後。
  • 39.    醇親王奕譞愛馬情深:騎馬檢閲海軍  .中新網[引用日期2023-11-09]
  • 40.    大覺寺文化|清醇親王奕譞與大覺寺  .北京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11-09]
  • 41.    醇親王墓(七王墳)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11-09]
  • 42.    醇親王墓  .海淀區博物館[引用日期2023-11-09]
  • 43.    徐珂:《清稗類鈔》另排,外藩類:朝鮮王本生父大院君李昰應既被執,乃送至京師,孝欽後命幽諸保定,待以客禮,令閉門思過,廷臣以朝廷於外藩事向不干涉,且朝鮮善後事宜亦未過問,何獨於昰應獨嚴,不許歸國?而不知孝欽於此自有深意,則以朝鮮王李熙以旁支入承大統,其事正與德宗之繼穆宗略同,深慮醇親王他日恃皇帝本後父之尊把持朝政,故先借昰應事以示威也。顧醇王不悟其意,及後管理軍機,昰應被拘已三年矣。一日,李熙有表至京,醇王以加恩外藩,乞準其奏為請。孝欽默然,久之微曬,曰:“吾此舉正別有深意,將使天下有子為人後者有所警愓而不敢妄為耳,非於昰應有仇怨也。“醇王戰慄失色,伏地不起。有頃,孝欽笑而慰之曰:“王毋多心,吾知王忠敬,此語非為王發也。”敕二內侍掖之以出,越數年,始釋昰應歸。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