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慈安太后

鎖定
慈安太后(1837年8月12日-1881年4月8日) [32]  ,即孝貞顯皇后 [4]  ,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廣西柳州人。晚清政治人物,清文宗奕詝的第二位皇后,廣西右江道鈕祜祿·穆揚阿之女。 [3] 
咸豐二年(1852年)二月,鈕祜祿氏經選秀入宮,咸豐帝詔封貞,五月晉封貞貴妃,六月立為皇后,十月行冊立禮。咸豐十一年(1861年)同治帝載淳繼位後,以嫡母身份被尊為“母后皇太后”,上徽號“慈安”。旋即與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人稱“東太后”“東佛爺 [42]  。在此期間,清政府暫時進入平靜時期,史稱同治中興。同治十二年(1873年),兩宮太后捲簾歸政。次年同治帝崩,慈安、慈禧選擇醇親王奕譞之子載湉繼位,並再度垂簾訓政。 [25]  累上徽號為“慈安端裕康慶昭和莊敬皇太后”。光緒七年(1881年),慈安崩於京師鍾粹宮,享年四十五歲。葬於普祥峪定東陵。經光緒、宣統兩朝加諡,最終諡號為“孝貞慈安裕慶和敬誠靖儀天祚聖顯皇后”。 [3] 
慈安與慈禧兩度垂簾聽政,是同治朝及光緒初年清朝的實際統治者。她在誅殺何桂清、勝保、安德海,賞封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爵位,冊立孝哲毅皇后等重大事務上均起到了“大誅賞大舉錯實主之”的決定性作用。時人稱“東宮(慈安)優於德”,“西宮(慈禧)優於才”。民間甚至出現了“東宮偶行一事,天下莫不額手稱頌”的説法。 [28] 
(概述圖來源 [25] 
全    名
鈕祜祿氏
別    名
慈安太后
東太后 [42] 
東佛爺 [42] 
孝貞顯皇后
諡    號
孝貞慈安裕慶和敬誠靖儀天祚聖顯皇后 [32] 
徽    號
慈安端裕康慶昭和莊敬皇太后 [32] 
所處時代
晚清
民族族羣
滿族
出生日期
1837年8月12日
逝世日期
1881年4月8日
逝世地
京師鍾粹宮
陵    墓
普祥峪定東陵
主要成就
與慈禧兩度垂簾聽政,促成同治中興
籍    貫
廣西柳州

慈安太后人物生平

慈安太后顯赫家世

道光十七年七月十二日卯時 [57] 1837年8月12日),鈕祜祿氏 [4]  出生在廣西柳州府(今廣西柳州市馬平縣。她出身滿洲鑲黃旗的名門世家、宗室貴戚家庭,其八世祖是清初功臣、一等公鈕祜祿·額亦都;父親鈕祜祿·穆揚阿任廣西右江道 [6]  [32] 
鈕祜祿氏與清太宗元妃、聖祖孝昭仁皇后温僖貴妃、高宗順貴人誠嬪、仁宗孝和睿皇后恭順皇貴妃、宣宗孝穆成皇后祥妃均屬同一個大系內的弘毅公家族的一員。弘毅公家族內分為十六房,鈕祜祿氏出自第三房,始祖為額亦都第三子徹爾格,徹爾格第六子巴喀為她這一支的祖先。她的家族整體上處於弘毅公家支流的身份,其支系在康、雍兩朝有沒落的趨勢,而在乾、嘉兩朝已經回到高級官員的行列,並繼續與世家聯姻。 [57] 
在其家族的聯姻圈中,最重要的即是與和碩鄭親王端華的聯姻。有分析孝德顯皇后(咸豐帝嫡妻)當年入宮的重要因素即是鄭親王府在道、鹹兩朝相當得勢,而孝德顯皇后的母親是和碩鄭慎親王烏爾恭阿的第三女,和碩鄭親王端華與大學士肅順的姐姐。端華的嫡福晉是鈕祜祿氏的親姑姑,關係自然也是非同一般。這種名門世家的出身、宗室貴戚姻親的身份,應該是鈕祜祿氏被挑選作為皇后預備人選的重要原因之一。 [57] 

慈安太后入主中宮

咸豐二年(1852年)二月,鈕祜祿氏以秀女身份入選,四月二十七日(6月14日)進內,咸豐帝奕詝(清文宗)詔封其為貞雖原本的封號與最終的諡號都是“貞”,但也是不同的。封號“貞”的滿文作“gingguji”,意為“恭敬”,體現出咸豐帝對她的看法;而諡號“貞”的滿文為“jekdun”,是專門形容“貞節”的詞彙;漢語“貞”引申為“正”,則是大臣眼中對她的評價 [58]  )。五月二十五日(7月12日),晉封貞貴妃。六月初八日(7月24日),鈕祜祿氏被立為皇后 [1]  [7]  因為晉封的時間相距很近,她封嬪與晉封貴妃的典禮均未舉行。於是在十月十七日(1852年11月28日)直接行皇后冊立之禮。 [1]  她是清代晉升速度最快的繼後,由嬪到皇后僅花了四十天,如果從行冊立禮來算也僅花了六個月。
鈕祜祿氏入宮後居住在鍾粹宮。咸豐帝在立其為後時,稱其“質秉柔嘉,行符律度。”清宮太監也回憶説她“性情温和,善讓不爭”。可見她應該是一位性格温和,比較慈藹的女性。鈕祜祿氏的身體一直很弱,剛入宮時就不是很好,患肝胃飲熱,還有閉經的現象。鈕祜祿氏雖然得到咸豐帝的敬重,但一直沒有生育子女。 [59] 
咸豐十年(1860年)八月,英法聯軍進逼京師,鈕祜祿氏跟隨咸豐皇帝逃往熱河(今河北承德)。 [8] 
當時,太平天國捻軍等農民起義正席捲大江南北,而英法侵略者又佔領了京師,清王朝的統治處在風雨飄搖之中。咸豐帝心力交瘁,以聲色自娛,並手書“且樂道人”四字,張掛於行宮殿內。慈安發現後,立即進行規勸,她説:“天子一日萬幾,安有自求逸樂之理?今雖蒙塵,尤不宜有此。”於是親自督促內侍將該字帖撤去。 [32]  每當咸豐帝怠於政務,不理軍機事務時,鈕祜祿氏常加以提醒,使他“立即省覽”;宮中的其他妃嬪有遭到譴責時,她也為之居中調停,讓她們得以重獲恩寵。因此,鈕祜祿氏在咸豐一朝,“已有聖明之頌”。 [28] 

慈安太后誅除政敵

主詞條:辛酉政變
咸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六日,咸豐帝在熱河行宮詔立皇長子載淳為皇太子,以載垣肅順等“顧命八大臣”贊襄一切政務,並授予鈕祜祿氏和載淳各一顆圖章,鈕祜祿氏的印章名“御賞”,載淳的印章名“同道堂”,規定“凡應用硃筆者,用此(印)代之,述旨亦均用之”,以此使後宮、前朝相互制約。十七日(8月22日),咸豐帝駕崩,載淳即位,即同治帝(清穆宗)。當天,鈕鈷祿氏率琳貴太妃(參見詞條莊順皇貴妃)等至咸豐帝靈前奠酒,同治帝的生母葉赫那拉氏不願以懿貴太妃的身分前往行禮。於是在次日,又尊葉赫那拉氏為皇太后。鈕鈷祿氏為“母后皇太后”,葉赫那拉氏為“聖母皇太后”。九月一日,同治帝為嫡母鈕祜祿氏上徽號慈安”,生母葉赫那拉氏上徽號“慈禧”。 [9]  [11]  [17]  二十九日,慈安與慈禧回宮 [12]  [18]  ,居於鍾粹宮 [19]  [32]  當時,八大臣襄贊朝政,慈安、慈禧以皇帝嫡母、生母的身份實際上代行了皇帝的職權。這種體制被時人“垂簾輔政,蓋兼有之”。 [33] 
同治帝給慈安上徽號時所製作的“慈安端裕皇太后之寶” 同治帝給慈安上徽號時所製作的“慈安端裕皇太后之寶” [5]
咸豐帝剛逝世時,由於禮節上的爭執,兩宮皇太后之間“不甚愜洽”。為了擴大他們之間的矛盾,肅順“自請分見兩宮皇太后”,並在覲見時語氣“互有抑揚”。但是,肅順等人的專橫,引起了慈安的不滿。共同的利害,使她和慈禧的關係得到了改善。據説二人為防止自己的計劃被竊聽,曾“俯巨缸而語,計議甚密”。她們派遣心腹,急召恭親王奕訢前往熱河,秘密策劃從八大臣手中奪權。八月初十日,熱河行在收到了御史董元醇請求皇太后暫時權理朝政,並於親王中簡派一、二人,令其同心輔弼一切事務的奏摺。慈禧對此十分讚賞。十一日,慈安、慈禧召見載垣等人,擬照所請傳旨。載垣等則以“我朝向無皇太后垂簾之儀”為理由,堅持寫明發上諭,對董元醇的奏摺加以痛駁。諭旨繕真遞上時,慈禧卻將它和董元醇的原折一併留中不發。等到再次召見時,載垣等人就此問題和慈禧發生了激烈爭吵。杜翰宣稱“若聽信人言,臣不能奉命”。慈禧氣憤至極,以至於手顫;同治帝嚇得直哭,把慈禧的衣服也尿濕了。這時,慈安從旁勸解,説:“留着明日再説。”十二日,兩宮皇太后沒有召見載垣等人,他們以“擱車”相要挾,拒絕開視發下的早事等件。慈禧也不肯讓步,“定要臨朝”。慈安出來轉彎,勸慈禧姑且將就。接近中午,慈禧才將董元醇的奏摺及載垣等所擬諭旨發下照抄。載垣等請求鈐蓋圖章,慈禧和慈安也照辦了。這次事件,進一步加強了慈安和慈禧除去八大臣的決心。載垣等人卻誤以為慈安、慈禧已經屈服,更不把她們放在眼裏。九月十八日,慈安和慈禧在熱河行宮令醇郡王奕譞草擬諭旨,擬好後,慈安將它藏於自己的衵服之內,準備在回北京後即行發佈。 [32]  同行的有載垣、端華景壽穆蔭。肅順則和奕譞等隨梓宮後發。贊襄政務王大臣中的三位核心人物——載垣、端華、肅順,被巧妙地分割開了。 [33] 
九月二十三日,慈安、慈禧和同治帝於避暑山莊麗正門外恭送咸豐帝梓宮上車後,就從小路先行。二十八日,慈禧到達石槽,欽差大臣、督辦直隸山東軍務、兵部右侍郎勝保奏請皇太后親理大政,並另簡近支親王輔政。二十九日未時,慈安與同治帝同乘一輿,慈禧在後,進德勝門回宮。三十日,大學士賈楨周祖培,户部尚書沈兆霖,刑部尚書趙光聯名上疏,請皇太后親操政權,以振紀綱而防流弊。政變的時機已經成熟。於是在同日,兩宮太后以同治帝的名義發佈早在熱河就已經擬好的上諭,將載垣、端華、肅順革去爵職拿問。不久,肅順被斬決,載垣、端華賜令自盡,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均被革職,穆蔭還被髮往軍台效力贖罪。 [32]  兩宮太后與恭親王贏得了政變的勝利。 [33] 

慈安太后兩宮垂簾

咸豐十一年(1861年)十一月初一日(12月2日) ,載淳奉兩宮皇太后在養心殿垂簾聽政,奕訢任議政王、軍機大臣、管理總理各國衙門事務。改年號祺祥為同治,以第二年為同治元年。 [10]  [32]  此後持續二十年的“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正式形成。 [34] 
慈安便服像 慈安便服像 [27]
同治元年(1862年)正月,慈安與慈禧在慈寧宮接受同治帝及王大臣行禮,在乾清宮受賀。此後成為每年的慣例。 [22]  四月二十五日(5月23日),同治帝上兩宮徽號冊寶,正式遵其為“慈安皇太后”。 [20]  此後,慈安也被稱為“東太后”“東佛爺 [42]  。同治末期開始,還被稱為“東老佛爺”。 [43] 
慈安為人“渾厚”,面見大臣時,“吶吶如無語者”。每有奏牘,需要慈禧在旁為她誦讀講解,於是在兩宮垂簾的過程中,慈安常讓權於“性機敏,鋭於任事”的慈禧。慈禧感於慈安的信任,凡是涉及朝政舉措的大事,即使明知道慈安沒有異議,依然也先要請示,即“慈禧懾於嫡庶之分,亦恂恂不敢失禮”。加上有恭親王奕訢居間調和,在垂簾聽政期間,二人一直保持着至少在表面上比較和諧、穩定的關係。 [28]  [40] 
在一些重大的決定上,慈安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如在平定太平天國起義中,誅殺陷城失地、臨陣逃脱的兩江總督何桂清,將驕蹇貪淫的勝保下獄賜死,賞給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爵位;同治八年(1869年)授權山東巡撫丁寶楨誅殺違製出京、多有不法行為的內監安德海 [13]  。以至於出現“東宮偶行一事,天下莫不額手稱頌”的情況。 [28] 
同治十一年(1872年)十月,同治帝大婚,加上慈安徽號“端裕”二字。 [37] 
同治十二年(1873年)正月,同治帝年滿十八,開始親政,慈安和慈禧撤簾歸政。 [33]  二月,加徽號“康慶”二字。 [38]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十(1874年12月18日),同治帝染病,兩宮太后再度訓政。十二月初五(1875年1月12日),同治帝駕崩,慈安、慈禧在養心殿西暖閣召見諸王公大臣,由慈禧提議,立奕譞之子載湉即位,即光緒帝(清德宗)。慈安、慈禧又一次垂簾聽政。 [14]  [33] 
光緒二年七月十二日(1876年8月30日),慈安四十歲生辰,加上徽號“昭和莊敬”四字。其徽號累加為“慈安端裕康慶昭和莊敬皇太后”。 [16]  [39] 
光緒帝即位後,慈安“益務韜晦”,事無鉅細,都交給慈禧裁決,或委託軍機處處理。對國家大事,已不大過問了。 [29]  [32]  但在光緒六年(1880年)致祭東陵時,慈安、慈禧在禮儀問題上發生了激烈爭執,最後慈禧礙於禮法而妥協。這説明二人之間的明爭暗鬥是始終不斷的。 [40]  [27] 

慈安太后中年病崩

光緒七年(1881年),慈禧突患急病,無法處理政事,由慈安一人獨理朝政。不善於擺佈朝政大事的慈安,承擔着巨大的壓力。 [27]  三月初九日,慈安偶感風寒,當即進湯藥調治,不到一個時辰,病情急劇惡化,“類風癇甚重”、隨後神識不清、牙緊、痰壅氣閉、遺尿等症狀相繼出現。初十日(1881年4月8日 [40]  )戌時,慈安在鍾粹宮崩逝,享年四十五歲。五月十三日(6月9日),上尊為孝貞慈安裕慶和敬儀天祚聖顯皇后 [2]  。九月十七日卯時,葬昌瑞山南麓偏西之普祥峪定東陵;二十二日,祔祭太廟 [15]  [32] 
宣統元年(1909年)四月,加諡“誠靖”二字。最終慈安的完整諡號為:孝貞慈安裕慶和敬誠靖儀天祚聖顯皇后。 [16] 

慈安太后主要影響

慈安太后辛酉政變

咸豐十一年(1861年)的辛酉政變,實質上是一場朝廷內部的權力之爭。一方是兩宮皇太后和以恭親王奕訢為首的皇族,另一方則是咸豐帝臨終任命的八位贊襄政務王大臣。這場政變的組織者、策劃者和領導者是慈禧,其主要倚靠的骨幹力量是奕訢,但也絕對不應忽視慈安在其中的作用。她作為名正言順的原中宮皇后、當時的母后皇太后,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她是這場政變中決定成敗的關鍵性人物。慈禧也清楚此事,故而極力將慈安爭取到自己的一邊。在誅除了顧命八大臣後,慈安與慈禧在養心殿開始垂簾聽政。 [10]  [32] 

慈安太后理政之才

《孝貞顯皇后像》軸 《孝貞顯皇后像》軸 [24]
光緒年間的名臣薛福成在《庸盦筆記》中記載:“東宮優於德,而大誅賞大舉措實主之;西宮優於才,而判閲奏章,及召對時諮訪利弊。”慈安雖然對權力不感興趣,但並非沒有政治才華。相對於有才幹,又有強烈政治慾望的慈禧,慈安比較超脱,不喜歡政務。時人對慈安和慈禧的評價是慈安“優於德”,慈禧“優於才”。一些日常的事務,慈安就放手由慈禧處置,但每遇朝政大事,還是要由慈安最後決定。由此可見,慈安大權在握、掌控權力方面也是有一套辦法的。 [28]  其主要的舉措大致可分為兩個方面:
一、任用能臣,賞罰分明。同治初年,慈安認同曾國藩的能力,不僅贊同擢升他為兩江總督,還授意加官為協辦大學士,時常聽取他關於各項事務的建議,推動了所謂“同治中興”的出現。咸豐十年(1860年),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兩江總督何桂清陷城失地、臨陣逃脱,刑部論罪將其處斬,但朝中有許多何桂清的同僚紛紛上疏營救,使得此事遲遲未能決斷。最後,慈安採納太常寺卿李棠階的建議,仍決定斬殺何桂清,以警示諸將,使得“天下為之震肅”。不久後,她看重李棠階“碩望名儒”的身份,將其提拔為軍機大臣,使他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才能,對朝政有所裨益。為人驕蹇貪淫的勝保被下獄後,慈安仍採納李棠階等人的奏議,將他賜死。太平天國起義末期,清軍相繼收復南京、蘇浙等地,賞給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爵位,也出自慈安之意,而“西宮(慈禧)亦以為然”。同治八年(1869年),太監安德海奉慈禧之命往蘇州採辦龍袍,一路招搖煽惑,途經泰安,為泰安知縣何毓福誘獲,解送濟南。山東巡撫丁寶楨用四百里專摺奏聞。這時,慈禧正在病中,慈安召集軍機及內務府大臣會議。軍機大臣認為:按祖制,太監不得出都門,犯者死無赦。當就地正法。於是,慈安令軍機大臣寄諭丁寶楨,將安德海即行斬決並嚴懲其隨行人員,“天下皆服丁公之膽而頌太后之明”。對於慈安的德行與行事風格,百姓多有贊同,當時的民間,甚至出現了“東宮偶行一事,天下莫不額手稱頌”的説法。 [28]  [32] 
二、協調帝后親王關係:清代帝后喜歡園居,從康熙中葉開始,在北京西北郊先後興建了“三山五園”。英、法聯軍攻陷京師時,將三山五園焚燬。鄰近紫禁城的西苑(亦稱三海,即北海、中海、南海),也因年久失修,不免殘破。每當慈安、慈禧和同治帝、奕訢等到西苑遊玩時,慈禧往往以言試探説:“此處該修了。”奕訢正色厲聲道:“喳!”然後不再説話。慈安則説:“空乏無錢奈何!”慈禧修園的願望,不得不暫時收斂。 [32]  同治帝雖是慈禧親生,但因慈安對她關懷備至,故而對慈安很是孝順,史稱“終身孺慕不少衰”,甚至超出了對慈禧的孝養。同治十一年(1872年),十七歲的同治帝要立後成婚。慈安看中了淑靜端慧、容德俱佳的崇綺之女阿魯特氏,而慈禧則看中了年輕俏麗、姿性敏慧的鳳秀之女富察氏。兩人各執己見,最後決定由同治帝自己決定。結果同治帝採納了慈安的意見,同意立阿魯特氏為皇后,富察氏屈為慧妃。此事表明了慈安在宮中、在同治帝心中的崇高地位和影響力。 [29]  [40] 
慈安死後三年,失去支持的奕訢也在“甲申易樞”中被罷黜,對於慈禧獨攬大權來説的所有障礙已經不復存在。從此,“政權盡歸西宮”,慈禧“唯己獨尊,以專執國政”,開始了近三十年的一宮“獨尊”,總攬清王朝統治大權的局面。 [40] 

慈安太后歷史評價

咸豐帝冊立慈安為皇后的詔書中説:
  • 貞貴妃鈕祜祿氏,質秉柔嘉,行符律度。自天作合,聿徵文定之祥。應地無疆,斯協順承之吉。惟克懋修夫內治,允宜正位乎中宮。 [36] 
  • 諮爾貴妃鈕祜祿氏,教秉名門,慶貽勳閥。葉安敦而禔福,應地時行。本淑慎以流徽,俔天祥定。在昔虞廷慎典,肇傳媯汭之型。周室延釐,必本河洲之化。既宜家而作則,當正位以稱名。茲以金冊金寶,立爾為皇后。 [1] 
同治帝為慈安上徽號時説:“欽惟母后皇太后。華閥鍾祥。椒塗正位。儀瞻翬翟。肅雍早著於宮庭。化洽雎麟。禔福覃敷於海宇。逮下而寬仁胥被。持躬而勤儉為先。庇國家億祀之庥。鴻基永固。佐皇考萬幾之治。燕翼攸詒。凡壼教所昭垂。洵寰區所欽戴。肆沖人之膺丕緒。佑啓時承。遵令典以晉崇稱。詢謀悉協。温和共奉。仰慈惠之效天。光大聿佔。葉安貞之應地。” [20] 
太平天國起義平定後,入京覲見同治帝和兩宮太后的曾國藩私下曾對幕僚趙烈文回憶:“兩宮才地平常,見面無一要語;皇上衝默,亦無從測之;時局盡在軍機恭邸(奕訢)、文(文祥)、寶(寶鋆)數人,權過人主。” [35] 
光緒帝為慈安上尊諡時的冊文説:“欽惟皇妣大行慈安端裕康慶昭和莊敬皇太后。方祗協撰。羲曜齊輝。毓華閥以鍾靈。正璇宮而贊治。仁心綏福。寬宏則樛木賡詩。陰教端型。雍肅則籧筐式禮。萱闈訓政。正投艱遺大之年。椒殿殫勤。有旋乾轉坤之量。舉與錯用人惟己。除大憝而朝列清。肅與温稽古同天。殲渠魁而脅從赦。逾漢明德之德。抑幸澤以黜浮華。邁宋宣仁之仁。御講筵而論治道。埽羣寇如霆疾。措九州於磐安。北燮南諧。慰文考未終之志。朝箴夕誨。成穆宗耆定之勳。俯眷沖人。俾承洪緒。濯龍視膳。歡然合萬國以尊親。長樂聞鍾。盛矣備兩朝之孝養。禱暘閔雨。無一夫失所而後安。內輯外柔。雖四海永清而罔懈。徽音靜穆。功在宗社而忘其功。厚德謙沖。聖合經權而不自聖。二十載宵衣旰食。率土知恩。七年來顧復劬勞。昊天罔極。猶憶金泥絢採。演十字之徽稱。默期寶算延洪。享億齡之純祜。何意登遐之忽遘。徒令攀慕以無從。當殷禮之肇稱。考周書之上諡。推薄海蒙庥之治本。孝與慈所以使民。體先皇錫號之初心。貞而安斯能應地。通於神明。光於四海。惟愛敬居百行之原。河以天苞。洛以地符。惟正固啓上元之運。博諮百爾。祗告三靈。” [2] 
顏嗣徽:“昆丘冉冉五雲飛,御座東瞻掩禁闈。遺詔宰臣思社飯,垂簾樞務切宵衣。聖躬憑藉重華繼,大難芟夷四海歸。屬在羣工同感愴,不緣名位尚卑微。” [23] 

慈安太后軼事典故

居所變遷
鈕祜祿氏入宮後居住在鍾粹宮辛酉政變後,她先移居到綏履殿(養心殿東耳房),之後隨居長春宮、鍾粹宮、寧壽宮慈寧宮。同治十年(1871年),因同治帝大婚在即,又搬回鍾粹宮居住。 [59] 

慈安太后人際關係

關係
姓名
簡介
曾祖父
鈕祜祿·策普坦(?-1794)
官至陝西延綏鎮總兵官。同治元年(1862年)追封三等公。
曾祖母
扎庫他氏(?-1808)
同治元年(1862年)追封一品公妻夫人。
祖父
鈕祜祿·福克精阿(1759-?)
官至西寧辦事大臣。同治元年(1862年)贈三等承恩公。
祖母
愛新覺羅氏(1759 -1779)
鑲黃旗獻爵藍翎侍衞常寧之女。同治元年(1862年)追封一品公妻夫人
覺羅氏(1760 - ?)
福克精阿續絃,鑲藍旗覺羅氏,甘肅迪化州知州福善之女,同治元年(1862年)追封一品公妻夫人。
父親
官至廣西右江道。咸豐二年追贈一等承恩侯,同治元年(1862年)晉贈三等承恩公。
嫡母
覺羅氏
滿洲鑲黃旗覺羅氏刑部員外郎哈豐阿之女。同治元年(1862年)追封一品公妻夫人。
繼嫡母
宗室氏(1784-?)
鑲紅旗宗室氏,盛京城守尉景興之女。同治元年(1862年)追封一品公妻夫人。
生母
姜氏(後改為姜佳氏,?-1864)
——
姑姑
鈕祜祿氏
福克精阿女兒,鄭親王端華嫡福晉。
長兄
鈕祜祿·廣科(1828-1879)
襲承恩公爵位。
次兄
鈕祜祿·廣綿(?-1852) [57] 
——
三兄
鈕祜祿·廣亨(?-1852) [57] 
——
姐妹
鈕祜祿氏
和碩莊厚親王奕仁嫡福晉 [57] 
鈕祜祿氏
適莊親王系奉恩將軍綿林 [57] 
人際關係主要參考資料 [21] 

慈安太后人物爭議

由於慈安倉促崩逝,故而在她死後,社會上出現了許多傳説。她的死因成為二百多年清宮史上的又一大疑案。 [27]  下文展示主要的三種説法,以供參考。
  • 第一類:清朝官方的“正常病死説”
《清德宗實錄》載慈安在“(光緒七年三月)初九日偶染微痾,初十日病勢陡重,延至戌時,神思漸散,遂至彌留”。 [41]  這一記載見於慈安的《遺誥》。但《遺誥》完全是在慈安死後,按照慈禧的指示所做,因此人們有理由懷疑它的真實性,懷疑慈禧有可能為了掩蓋某種陰謀而肆意編造死因。 [27] 
  • 第二類:慈禧逼死或毒死説
1、慈禧逼死
清稗類鈔》記載:慈安與慈禧共同垂簾聽政。慈禧權欲極重,慈安卻倦怠少聞外事,並不與之爭權,因此倒也相安無事。光緒七年(1881年)初,慈禧患血崩劇疾,不能視事,慈安有一段時間獨視朝政,致使慈禧大為不悦,“誣以賄賣囑託,干預朝政,語頗激”,以致慈安氣憤異常,又木訥不能與之辯,惱恨之下,“吞鼻煙壺自盡”。 [27] 
2、慈禧毒死
據《崇陵傳信錄》載:當年咸豐帝臨終時,曾秘密留下一份遺詔給慈安,要她監督慈禧,若慈禧“安分守己則已,否則汝可出此詔,命廷臣傳遺命除之”。但老實的慈安卻將此事告訴慈禧並當着慈禧的面,將此遺詔燒掉。陰險毒辣的慈禧表面對慈安感泣不已,實際上已起殺機。加上在誅殺安德海和同治帝選後事件上的矛盾,慈禧遂借向慈安進獻“克食”(滿洲語,牛奶餅之類的食物)之機,暗下毒藥,加以謀殺。 [27] 
慈安身體一直很好,她自己也説“體氣素稱強健”,認為自己“克享遐齡,得資養”。一個素稱體健之人,怎麼會在不到兩天的時間內突然病逝。事變太過突然,以至當時許多朝臣乍聞消息,還以為是早已重病的慈禧死去,等知道是慈安去世後,“倉猝中悲與驚並”。慈安由生病到死亡不到二十四小時,對於和她接觸最多、過往最密的慈禧而言,既要安排慈安的後事,還要想辦法開脱嫌疑,慈禧的應對,在時任工部尚書的帝師翁同龢的《翁同龢日記》中有比較詳盡的記載 [27]  [44] 
  1. 慈禧即刻召集相關大臣入宮,安排後事。慈安死於十日晚八時,半夜(子時)翁同龢就接到了入宮的通知。“子初,忽聞呼門,蘇拉李明柱、王定祥送信,聞雲東聖上賓,急起檢點衣服,查閲舊案,倉促中悲與驚並”。進宮後,發現各樞臣陸續到來。在慈安的後事時間的安排上,慈禧沒有片刻拖延。 [44] 
  2. 慈禧令王大臣瞻仰慈安的遺容。天明以後,各位守候在宮中的大臣,接到旨意,進入鍾粹宮(慈安的寢宮)。慈禧命太監去掉蒙在慈安臉上的“面冪”,令大臣們瞻仰。此時,慈禧並沒有遮遮掩掩,而是泰然地安排着一切。 [44] 
  3. 慈禧為慈安準備了一個很大的金匱。翁同龢與各位王公大臣進入慈寧宮以後,看見慈安的金匱置於地中,金匱“甚大,時靈馭已移至宮,安奉於金匱之西”。如此安排,可以證明慈禧是把慈安放在皇太后的位置上處理其後事的,沒有絲毫的怠慢。未正二刻(中午12時左右),大殮,也就是將慈安入棺。這完全符合清朝的禮制。 [44] 
第三類:時人記述
《翁同龢日記》中有關於慈安死亡過程的記載。據《日記》載:慈安發病於光緒七年三月十日(1881年4月8日),這一天,“東太后感寒停飲,偶爾違和,未見軍機”。 [44] 
翁同龢在慈安死後,記下了慈安脈案、藥方和病情進展狀況,可以從中瞭解慈安發病過程:“晨方:天麻、膽星;(脈)按雲類風癇甚重。午刻一(脈)按無藥,雲神識不清、牙緊。未刻兩方雖可灌,究不妥云云,則已有遺尿情形,痰壅氣閉如舊。酉刻,一方雲六脈將脱,藥不能下。戌刻(晚八時前後)仙逝。” [44] 
依據這一病情進展記錄,慈安死因多半為腦血管疾病急性發作所導致。根據是:
(1)病情特點:起病急驟,進展迅速。按照現代醫學判斷,如此快速的病情進展多見於心腦血管疾病 [44] 
(2)臨牀表現:“神識不清”應為有意識障礙;“牙緊”、“有遺尿情形”應為現代中醫所稱的牙關緊閉和尿失禁 [44] 
(3)辨證分析:依據以上症狀,這一病症按照中醫學辨證為腦中風病。而在《日記》中,翁同龢記載的御醫脈案為“類風癇甚重”,實際就應歸屬於當今中醫學疾病中的中風範疇。由此,可以初步判斷,慈安所患之病應為腦中風,也就是現代醫學中的腦血管疾病。 [44] 
其實,慈安的腦血管疾病並非突發,而是宿疾。《翁同龢日記》中曾經記載過慈安的兩次病史。一次是同治二年二月九日(1863年3月27日),時慈安二十六歲,“慈安皇太后自正月十五日起聖恭違豫,有類肝厥,不能言語,至是始大安”。此次生病共計二十四天,由“有類肝厥,不能言語”來判斷,應視為現代醫學的腦供血不足,屬於中風先兆,只不過病症較輕,恢復較快。另一次是同治八年十二月四日(1870年1月5日),時慈安三十三歲,再次病倒,“昨日慈安太后舊疾作,厥逆半時許。傳醫進枳實、萊服子”。這次所謂的“厥逆”依然是腦供血不足的再次發作,只不過由於治療及時,沒有造成遺留病症。 [44] 
這些情況説明慈安患有腦血管疾病,具有發生急性腦血管疾病的潛在危險因素。而這次,由於慈禧生病,慈安一人獨理朝政,不善於擺佈朝政大事的她,在這一時期裏承擔着巨大的壓力,身心疲憊在所難免。慈安在發病的前一天,根據《述庵秘錄》記載,她“兩頰微赤”,雖然自己無感覺上的大礙,但從這一面色判斷,慈安此時“肝陽上亢”,可能已經血壓很高,直接誘發腦中風、甚至腦出血。由此可以認為:慈安死於心腦血管疾病。 [44] 
此外根據清宮醫案記載,剛入宮的慈安身體並不是很好,肝胃飲熱,還有閉經的現象,當時民間有“跛病鳳坐朝堂”之説,來諷刺文宗跛足和孝貞顯皇后體弱多病。 [42] 

慈安太后後世紀念

慈安逝世後,於光緒七年(1881年)九月葬於昌瑞山南麓偏西之普祥峪定東陵。民國十七年(1928年)“清東陵盜寶案”時定東陵遭盜掘,所有珍寶被搶劫一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對此陵進行了修建。後將地宮重修整理開放。 [45] 

慈安太后藝術形象

慈安太后文學形象

慈安太后影視形象

電影、電視劇中的慈安形象
年份
劇名
飾演者
1964
林靜 [46] 
1983
陳燁 [47-48] 
1986
1987
劉冬 [49] 
1989
陳燁 [50] 
1990
1992
1993
何晴 [51] 
1994
1995
2002
2003
2004
2005
温玉娟
高丹丹
宋佳 [54] 
2006
2012
2017
秦麗 [56] 
2023
慈安太后影視形象

慈安太后史料索引

清實錄》咸豐、同治、光緒朝部分
清史稿》卷214《后妃傳》 [3] 
參考資料
  • 1.    《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74:(咸豐二年十月)甲午。上御太和殿、宣制。冊立皇后。王以下文武大臣官員。行慶賀禮。命大學士裕誠為正使。禮部尚書奕湘為副使。持節齎冊寶。冊立貴妃鈕祜祿氏為皇后。冊文曰。朕聞寶曜騰輝。儷乾樞而作配。金泥煥採。申巽命以揚庥。惟中宮實王化所基。而內治乃人倫之本。爰修茂典。式舉隆儀。諮爾貴妃鈕祜祿氏。教秉名門。慶貽勳閥。葉安敦而禔福。應地時行。本淑慎以流徽。俔天祥定。在昔虞廷慎典。肇傳媯汭之型。周室延釐。必本河洲之化。既宜家而作則。當正位以稱名。茲以金冊金寶。立爾為皇后。爾其祗承榮命。表正壼儀。恭儉以率宮和順以膺多福。螽斯樛木。樹仁惠之休聲。繭館鞠衣。翊昇平之郅治。丕昭內則。敬迓洪禧。欽哉。
  • 2.    德宗景皇帝實錄 卷之一百三十 光緒七年 五月 十四日 1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0-12-19]
  • 3.    《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傳一》  .國學網.2010-10-11[引用日期2023-08-13]
  • 4.    注:生平目錄,以鈕鈷祿氏、慈安作為不同時期對人物的不同稱謂(尊太后、上徽號前稱鈕鈷祿氏,之後稱慈安),其餘正文目錄則主要以慈安稱之。
  • 5.    青玉交龍紐“慈安端裕皇太后之寶”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21-03-30]
  • 6.    趙爾巽等:《清史稿》卷214《后妃傳》:孝貞顯皇后,鈕祜祿氏,廣西右江道穆揚阿女。
  • 7.    趙爾巽等:《清史稿》卷214《后妃傳》:事文宗潛邸。咸豐二年,封貞嬪,進貞貴妃。立為皇后。
  • 8.    趙爾巽等:《清史稿》卷214《后妃傳》:十年,從幸熱河。
  • 9.    趙爾巽等:《清史稿》卷214《后妃傳》:十一年七月,文宗崩,穆宗即位,尊為皇太后。是時,孝欽、孝貞兩宮並尊,詔旨稱“母后皇太后”、“聖母皇太后”以別之。
  • 10.    趙爾巽等:《清史稿》卷214《后妃傳》:十一月乙酉朔,上奉兩太后御養心殿,垂簾聽政。
  • 11.    趙爾巽等:《清史稿》卷21《穆宗本紀一》:(咸豐)十一年……九月丙戌朔,上母后皇太后徽號曰慈安,聖母皇太后徽號曰慈禧。
  • 12.    趙爾巽等:《清史稿》卷21《穆宗本紀一》:甲寅,上奉母后皇太后、聖母皇太后還宮。
  • 13.    趙爾巽等:《清史稿》卷214《后妃傳》:同治八年,內監安得海出京,山東巡撫丁寶楨以聞,太后立命誅之。
  • 14.    趙爾巽等:《清史稿》卷214《后妃傳》:十二年,歸政於穆宗。十三年,穆宗崩,德宗即位,復聽政。
  • 15.    趙爾巽等:《清史稿》卷214《后妃傳》:光緒七年三月壬申,崩,年四十五,葬定陵東普祥峪,曰定東陵。
  • 16.    趙爾巽等:《清史稿》卷214《后妃傳》:初尊為皇太后,上徽號。國有慶,累加上,曰慈安端康裕慶昭和莊敬皇太后。及崩,上諡。宣統加諡,曰孝貞慈安裕慶和敬誠靖儀天祚聖顯皇后。
  • 17.    穆宗毅皇帝實錄 卷之四 鹹豐十一年 九月 一日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1-03-31]
  • 18.    穆宗毅皇帝實錄 卷之五 鹹豐十一年 九月 二十九日  .국사편찬위원회[引用日期2021-03-31]
  • 19.    穆宗毅皇帝實錄 卷之六 鹹豐十一年 十月 九日  .국사편찬위원회[[引用日期2021-03-31]
  • 20.    穆宗毅皇帝實錄 卷之二十六 同治元年 四月 二十五日  .국사편찬위원회[引用日期2021-03-31]
  • 21.    穆宗毅皇帝實錄 卷之三十七 同治元年 八月 十八日  .국사편찬위원회[引用日期2021-03-31]
  • 22.    趙爾巽等:《清史稿》卷21《穆宗本紀一》:同治元年壬戌春正月甲申朔,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御慈寧宮,上率王大臣行禮。御乾清宮受賀。自是每歲皆如之。
  • 23.    顏嗣徽 著.望眉草堂全集 第1冊:貴州人民出版社,2020-03:109
  • 24.    孝貞顯皇后像軸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23-02-24]
  • 25.    清文宗孝貞顯皇后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23-02-24]
  • 26.    高陽 著.清宮外史 上:華夏出版社,2004-03:84
  • 27.    李嵐 著.光緒王朝:中國青年出版社,2009-02:75-76
  • 28.    《庸盦筆記》卷2“慈安皇太后聖德”:慈安皇太后以咸豐初年正位中宮,當時已有聖明之頌。顯皇帝萬幾之暇,偶以遊宴自娛,聞中宮婉言規諫,未嘗不從;外省軍報及廷臣奏疏寢閣者,聞中宮一言,未嘗不立即省覽;妃嬪偶遭譴責,皆以中宮調停,旋蒙恩眷。顯皇帝幸熱河,逾年龍馭上賓。當是時,肅順專大政,暴橫不可制,太后與慈禧皇太后俯巨缸而語,計議甚密。於是羈縻肅順,外示委任,而急召恭親王至熱河,與王密謀兩宮及皇上奉梓宮先發,俾肅順部署後事。既至京師,則降旨解肅順大學士之任,旋革職拿問,遂誅之。肅順素蓄異謀,以皇太后渾厚易制,赦忍而少待,不意其先發制之。臨刑時,頗自悔恨雲。於是兩宮太后垂簾聽政,首簡恭親王入軍機處議政事。當是時,天下稱東宮優於德,而大誅賞大舉錯實主之,西宮優於才,而判閲奏章,裁決庶務,及召對時諮訪利弊,悉中竅會。東宮見大臣,吶吶如無語者。每有奏牘,必西宮為誦而講之,或竟月不決一事。然至軍國大計所關,及用人之尤重大者,東宮偶行一事,天下莫不額手稱頌。同治初元,鑑曾文正公之賢,自兩江總督簡授協揆,以正月朔日下詔,凡天下軍謀吏治,及總督巡撫之黜陟,事無不諮,言無不用,中興之業於是乎肇矣。何桂清失陷封疆,歟罪甚重,刑部已論斬矣,陰祈同鄉同年及同官京朝者十七人上疏救之,朝廷幾為所惑。東宮太后獨納太常寺卿李棠階之奏,命斬桂清以警逃將,天下為之震肅。尋以李棠階碩望名儒,命為軍機大臣,一歲中遷至尚書,其後頗多獻替。勝保以驕蹇貪淫,逮下刑部獄,亦用棠階言賜死,天下頗以為宜。金陵、蘇浙之復也,曾、李、左三公,錫封侯伯,實出東宮之意,而西宮亦以為然。及太監安得海稍稍用事,潛出過山東境,巡撫丁公寶楨劾奏之。東宮問軍機大臣以祖制,大臣對盲當斬,即命就地正法,天下皆服丁公之膽,而頌太后之明。西宮太后性警敏,鋭於任事,太后悉以權讓之,頹然若無所與者。後西宮亦感其意,凡事必諮而後行。毅皇帝孝事太后,能先意承志,太后撫之亦慈愛備至,故帝亦終身孺慕不少衰,雖西宮為帝所自出,無以逾也。
  • 29.    《庸盦筆記》卷2“慈安皇太后聖德”:毅皇后之立,實太后以其端淑選中之,蓋其聖德為相近雲。邇年以來,太后益謙讓未遑,事無鉅細,必待西宮裁決,或委樞府主持。或者以天下大定,可以垂拱而治,故益務韜晦歟?
  • 30.    許嘯天 著.清宮十三朝演義: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11:530
  • 31.    蔡東藩 著.清史通俗演義: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8-08:400
  • 32.    羅明,潘振平 主編.清代人物傳稿 下編 第8卷(“慈安太后”條目作者為王道成):遼寧人民出版社,1993-03:21-23
  • 33.    白壽彝 總主編;周遠廉,龔書鐸 主編.中國通史 20 第11卷 近代前編 1840-1919 下: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06:1022-1027
  • 34.    慈禧太后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引用日期2023-08-12]
  • 35.    趙文烈 撰;廖承良 標點整理.能靜居日記(三).長沙:嶽麓書社,2013:1258
  • 36.    《清實錄·咸豐朝實錄·卷六十三》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3-08-13]
  • 37.    《大清穆宗毅皇帝實錄》卷342:同治十一年。壬申。冬十月。……己未。恭上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徽號冊寶。……加上徽號曰慈安端裕皇太后。
  • 38.    《大清穆宗毅皇帝實錄》卷349:同治十二年。癸酉。二月。……恭上慈安端裕皇太后慈禧端佑皇太后徽號冊寶。……加上徽號曰慈安端裕康慶皇太后。
  • 39.    《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卷36:光緒二年。丙子。秋七月。……辛酉。兩次恭上慈安端裕康慶皇太后、慈禧端佑康頤皇太后徽號。……恭加上徽號曰慈安端裕康慶昭和莊敬皇太后。
  • 40.    徐徹,董守義 主編.清代全史 第9卷:方誌出版社,2007-04:23-26
  • 41.    《清實錄·光緒朝實錄·卷一百二十八 》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3-08-13]
  • 42.    龔延明 著.中國曆代職官別名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07:617
  • 43.    鄒愛蓮 著.清宮檔案説清史: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20-09:15-16
  • 44.    崔旭 編著.清宮秘史:當代世界出版社,2011-08:440-442
  • 45.    萬依 主編.故宮辭典:文匯出版社,1996-02:94
  • 46.    温尚南 編著.姑蘇影人:古吳軒出版社,2012-03:148-149
  • 47.    火燒圓明園 (1983)  .Mtime時光網[引用日期2023-08-13]
  • 48.    垂簾聽政 (1983)  .Mtime時光網[引用日期2023-08-13]
  • 49.    兩宮皇太后 (1987)  .Mtime時光網[引用日期2023-08-13]
  • 50.    一代妖后 (1989)  .Mtime時光網[引用日期2023-08-13]
  • 51.    陳飛寶,張敦財 著.台灣電視發展史:中國海風出版社,1994-07:315
  • 52.    天下第一醜(“演員表”慈安飾演者見45:25左右)  .愛奇藝[引用日期2023-08-13]
  • 53.    嶺南藥俠 第1集(“演員表”慈安飾演者見44:38左右)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3-08-13]
  • 54.    一生為奴 (2006)  .Mtime時光網[引用日期2023-08-13]
  • 55.    大太監 第1集(“演員表”慈安飾演者見43:15左右)  .優酷[引用日期2023-08-13]
  • 56.    秦麗《瀛寰之志》演太后救國圖存顯女人心計  .新浪.2011-12-21[引用日期2023-08-13]
  • 57.    王冕森.《清代后妃雜識》.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2:524-526
  • 58.    王冕森.《清代后妃雜識》.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2:530
  • 59.    王冕森.《清代后妃雜識》.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2:527
  • 60.    《丁寶楨》 第1集(“演員表”中東太后飾演者見43:15左右)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3-11-0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