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驁

鎖定
漢成帝劉驁 [30]  (前51年~前7年4月15日 [28]  ),字太孫,漢元帝劉奭王莽王政君之子,中國西漢第十二位皇帝(前33年8月2日 [29]  ~前7年4月15日 [28]  在位)。 [26] 
劉驁自幼深得祖父漢宣帝喜愛,稱為太孫,常侍左右。元帝即位,劉驁被冊立為太子。長大後,喜好經書,寬博謹慎,但同時也沉迷酒色,漢元帝認為劉驁不能成大器,曾想改立定陶王劉康為太子,後因侍中史丹的阻止才作罷。竟寧元年(前33年)六月繼位,劉驁每次升朝,同大臣議論朝政時,端坐御座,儀態威嚴,但其治國無能,怠忽朝政,外戚勢力急劇膨脹,為外戚王莽篡漢埋下了伏筆。綏和元年(前8年),成帝對宰相制度做出重大調整,更置三公,史稱“綏和改制”。劉驁統治時期,土地兼併更趨嚴重,流民眾多,“盜賊並起”,社會矛盾日益嚴重。潁川鐵官徒申屠聖、廣漢鄭躬、尉氏樊並等率眾起義,農民、貧民、刑徒、工匠及其他各階層被壓迫人民武裝反抗此起彼伏,沉重打擊了西漢王朝的統治,西漢王朝自此由盛轉衰。 [27] 
綏和二年三月丙戌日(前7年4月15日 [28]  ),劉驁暴斃於未央宮,享年四十五歲,諡號孝成皇帝,安葬於延陵 [37] 
全    名
劉驁
別    名
漢成帝
太孫
諡    號
孝成皇帝
封    號
皇太子(即位前)
廟    號
統宗(後被廢除)
年    號
建始、河平、陽朔、鴻嘉、永始、元延、 綏和 [28]  [31-36] 
所處時代
西漢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京兆郡長安縣(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
出生日期
公元前 51年 [28] 
逝世日期
公元前 7年4月15日 [28] 
逝世地
長安未央宮
陵    墓
延陵
安葬地
陝西省咸陽市渭城區周陵鄉馬家窯村
前    任
漢孝元皇帝劉奭
繼    任
漢孝哀皇帝劉欣
在位時間
前33年8月2日—前7年4月15日 [28-29] 

劉驁人物生平

劉驁少時謹慎

漢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劉驁出生於長安甲館畫堂。漢宣帝很喜歡這個嫡皇孫,親自為他取名為劉驁(驁即駿馬),字太孫,經常把他放在自己身邊。 [1] 
黃龍元年(前49年),漢宣帝去世,劉驁的父親劉奭繼位,是為漢元帝。
初元二年(前47年)四月,劉驁被立為太子。青年時的劉驁,愛讀經書,喜歡文辭,寬博謹慎。有一次元帝急詔劉驁,他不敢橫越馳道(皇帝專用道路),繞了一圈遲遲才面見元帝。漢元帝知道了事情始末之後,非常的高興,下令太子可以直接穿越馳道。 [2] 

劉驁年長貪樂

隨着年齡增長,劉驁開始終日沉湎於玩樂,生母王皇后也不得元帝寵幸。 [3] 
建昭四年(前35年),中山哀王劉竟去世,太子劉驁前往弔喪。劉竟是漢元帝的幼弟,和劉驁遊學一塊長大。漢元帝望見劉驁,感動懷念劉竟,悲傷不能自止,但劉驁到了跟前卻沒有哀傷的表情,漢元帝很惱火地説:“哪裏會有一個人不慈和仁愛卻可以奉祀宗廟,作百姓父母的呢!” [4]  意思就是説劉驁不配為人主。漢元帝把這番話告訴了自己的寵臣,曾被他詔令護佑太子的史丹 [5]  ,史丹脱下帽子向漢元帝謝罪説:“臣的確見陛下哀痛中山王,到了因為感傷而傷身的情況。早上太子準備進見,臣私自囑咐不要哭泣,以免陛下感傷。罪在臣下,當死。”漢元帝聽後,責怪的意思才慢慢消解。 [6] 
元帝曾想改立寵妃傅昭儀之子,“多才藝”的山陽王劉康(漢元帝第二子,哀帝劉欣之父)為太子 [7]  ,因為劉驁是宣帝愛孫以及史丹力保劉驁太子之位的緣故,元帝沒有付諸實施。
竟寧元年(前33年),漢元帝病卧後宮,傅昭儀及其兒子定陶王劉康,常在榻前侍奉,而皇后王政君和太子劉驁卻難得見上皇帝一面。王政君和劉驁憂心忡忡,一籌莫展。就在這關鍵時刻,史丹藉着貼身寵臣的身份可以直入寢殿探病,趁寢殿中只有元帝一人時,獨自闖入室內,伏在元帝牀前聲淚俱下地為太子求情。元帝心腸軟,“優遊不斷”,見史丹泣不成聲,竟大為感動,長長嘆了一口氣,表示不會廢黜太子。史丹聽後心裏有底,連連叩頭請罪。漢元帝接着説:“我的病恐怕不會有好轉的可能,希望你好好輔佐皇太子,不要辜負我的重託!”劉驁皇太子的地位這才穩定下來。

劉驁繼承帝位

竟寧元年(前33年)五月,漢元帝劉奭崩。六月,皇太子劉驁繼承皇位,是為漢成帝。劉驁的母親王政君被尊為皇太后,從此外戚王氏家族登上了西漢的政治舞台,也為後來的王莽亂國埋下了伏筆。
百科x混知:圖解西漢政權 百科x混知:圖解西漢政權

劉驁外戚擅權

外戚王氏擅權之所以得以實現,與漢成帝關係非常密切,當時外戚和宦官勢力不斷坐大,漢成帝便採取了一系列制衡政策。
首先,漢成帝利用外戚打擊宦官勢力。漢成帝用明升暗降的辦法任命權臣石顯為長信中太僕,使其離開權力中心喪失實權,然後丞相匡衡和御史大夫張譚等人聯名上疏揭露石顯及其黨羽過去的罪惡。石顯被免官逐回家鄉,死於中途,其走卒也紛紛被免官。
其次,漢成帝利用外戚和朝臣抑制另一派外戚。成帝繼位,王鳳首先排擠了能力強、名聲大的馮昭儀的弟弟馮野王,又迫使許皇后之父許嘉引退。
王莽 王莽
再次,王鳳排擠丞相王商。王商的父親王武是漢宣帝的舅舅,堂兄王接曾任大司馬車騎將軍。這也是一支活躍於元、成政壇上的外戚家族。當時惟一能與王鳳相抗衡的,就是王商。王商在政壇上穩步高升,不但有外戚家族的背景,而且政治識見和能力,都不在王鳳之下。兩人在許多問題上議論不同,關係漸漸緊張。王鳳與外戚史丹合謀,派人秘密調查王商的隱私,又教唆頻陽(今陝西富平)人耿定上疏誣陷王商。漢成帝覺得難以查證,可是王鳳堅持要查辦,成帝無奈,只得免去王商的丞相職務。王商被免相僅三日,就大口吐血,悲憤而死。其子弟親戚有在宮中任職的,一律被趕出長安城。至此,王鳳專制朝政,已沒有了強大的反對派。
漢成帝的制衡政策運用的並不成功,太后王氏一族勢力不斷壯大,成為最後的勝利者。太后王政君的七個兄弟都被封侯,老大王鳳官位高至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其大司馬職位先後由王音王商(成都侯)、王根繼承,最後傳至王政君的侄子王莽 [24]  總之,王商死後,朝中再無可以節制王氏一族的力量,這一切都為王莽篡漢創造了條件。 [2] 

劉驁荒淫無道

在還未繼承帝位的時候,漢成帝就已經沉湎於酒色,登基之後更肆無忌憚。漢成帝有一個男寵張放,史書上記載他“少年殊麗,性開敏”。漢成帝對他十分寵愛,平日裏“與上卧起,寵愛殊絕”,還將張放提拔成中郎將,兩人經常一起微服私訪,漢成帝在外出遊玩時假稱是張放的家人,由此可見張放當時受寵的程度。
此事引起了朝臣的不滿,各種言論傳到了太后王政君的耳中,再加上幾個國舅的煽風點火,太后就將張放以莫須有的罪名流放。漢成帝不堪思念之苦,多次召張放回京團聚,之後又迫於壓力把張放放逐,據史書記載,“故常涕泣而遣之”,如此反反覆覆,除此之外成帝還“璽書勞問不絕”,千里傳遞書信;之後則顧忌寵妃趙氏姐妹不再進行;而張放則“思慕哭泣而死”。
漢成帝即位起,就花了大量金錢,建造霄遊宮、飛行殿和雲雷宮供自己淫樂。他最初專寵少年結髮妻子許皇后,前後20年,生了一兒一女,皆夭折,這引起了王氏集團的擔心無嗣,讓漢成帝恩寵六宮,後來許皇后色衰,成帝便也移情別戀,開始寵愛班婕妤。班婕妤生了一個男孩,數月即夭折。班婕妤美而不豔,麗而不俗,又博通文史,知書達禮,她沒有一般女子“好妒”的毛病,把侍女李平進獻給漢成帝,李平又得寵幸,也被封為婕妤。漢成帝説:“當初孝武帝的衞皇后也從微賤而起。”因此賜李平姓“衞”,她就成了衞婕妤

劉驁飛燕爭寵

漢成帝時曾經有數次災異現世,劉向谷永等大臣皆歸咎於許皇后,説是由於她“專寵”造成的。於是,許皇后的“椒房掖廷用度”被減省,甚至最後連皇帝的面也見不上了。許皇后一肚子怨氣無從發泄,她的姐姐、平安侯夫人許謁背地裏巫蠱惡毒詛咒後宮有身孕的妃子。此事被成帝的另一寵妃趙飛燕揭發,許謁等人巫蠱被處死,許皇后連坐被廢黜,後來被賜死。 [8] 
皇后的位置空缺兩年,成帝有冊立趙飛燕為後的想法,太后王政君以其身世低微、非侯門女為由阻攔。後由淳于長從中斡旋,漢成帝封趙飛燕的父親為成陽侯,趙飛燕成了侯門之女,才登上了皇后的寶座。
永始元年(前16年),漢成帝立趙飛燕為皇后,同時晉趙合德為昭儀,又把昭陽殿賜給趙合德一人居住。為了感謝淳于長斡旋之功,成帝賜淳于長關內侯,不久又封為定陵侯。

劉驁燕啄皇孫

趙飛燕 趙飛燕
成帝為了取悦新皇后,令工匠在皇宮太液池建造了一艘華麗的御船,叫“合宮舟”。一天,成帝帶着飛燕一同泛舟賞景。飛燕穿着南越所貢雲英紫裙、碧瓊輕綃,一面輕歌《歸鳳送遠》之曲,一面翩翩起舞,成帝令侍郎馮無方吹笙以配飛燕歌舞。舟至中流,狂風驟起,險些將身輕如燕的趙飛燕吹倒,馮無方奉成帝之命救護,扔掉樂器,拽住皇后的兩隻腳不肯鬆手,飛燕則繼續歌舞。此後,宮中便流傳“飛燕能作掌上舞”的佳話。
正當趙飛燕沉浸在母儀天下的榮華與威勢之中時,卻失了寵。得寵的是趙合德,從小與趙飛燕一起長大,對姐姐十分尊敬,在成帝面前為她百般迴護,因而飛燕的地位並未因皇帝移寵而動搖。趙氏姐妹,尤其是趙合德,專寵十年有餘,但兩人皆無子。
宮中有個叫曹偉能的女官,懷上了成帝的孩子,臨產時,趙合德命中黃門田客拿着皇帝的詔書,毒死了曹姬,取走了嬰兒,最終不知下落。後來嬪妃許美人懷孕,漢成帝暗中派御醫去探視,又送給許美人三粒名貴的養身丸藥,做保胎之用。許美人生了兒子以後,趙合德知道了,大哭大鬧了一場,最後脅迫成帝親手掐死了自己的兒子。趙氏姐妹的殘忍令人髮指,而漢成帝的昏蒙也無以復加。當時有譏刺趙飛燕童謠道:“燕燕,尾涎涎,張公子,時相見。木門倉琅根,燕飛來,啄皇孫。皇孫死,燕啄矢。” [9] 
漢成帝結髮妻子許皇后先後生下一兒一女,但不久都早夭;之後與班婕妤有一子,也早夭;後來寵幸趙飛燕、趙合德姐妹,皆無子,而趙氏姐妹迫害後宮,導致漢成帝最終絕後,皇位只能由侄子繼承。
綏和元年,漢成帝冊封異母弟定陶恭王劉康之子劉欣為皇太子。

劉驁移禍丞相

就在立劉欣為皇太子的第二年,即綏和二年(前7年)二月,出現了異乎尋常的天象,光耀漢王朝的火星竟然失去了往日的光采,似乎是被水澆了一樣。一時間人心惶惶,都認為是皇帝將有不測,劉驁極為緊張,到處尋找破解之法。
此時一個自稱善於星相的郎官賁麗粉墨登場,説此事也容易,只要找一個權重位尊的大臣作替身就行。於是丞相翟方進當即被召見,要求他為國盡忠。翟方進剛返回丞相府,劉驁的詔書就尾隨而來,將翟方進斥責一通,説他丞相當得不合格,以致政事紊亂、天災不斷,要他自己看着辦,翟方進只好自殺。
得到丞相的死訊,劉驁龍顏大悦,為翟方進隆重舉行了葬禮,還親臨致祭,他自認為災星已退,自己有望長命百歲了。 [10] 

劉驁中風而亡

綏和二年(前7年)二月,劉驁夜宿未央宮,第二天早晨起牀穿衣,準備接見辭行的楚思王劉衍和梁王劉立,誰知剛剛穿上褲襪,衣服還沒能披上身,就忽然身體僵直、口不能言,中風撲倒牀,動彈不得。
綏和二年三月丙戌日 [28]  (前7年4月15日 [28]  ),酒色侵骨的漢成帝在趙合德的懷抱中中風暴死於長安未央宮,孝元王太后“治問皇帝起居發病狀”,趙合德畏罪自殺。
漢成帝在位25年,終年45歲。諡號“孝成皇帝”,安葬於延陵(今陝西咸陽市東)。
由於漢成帝兒子都在他之前死亡,因此繼位的是侄子劉欣王莽當政時,曾在漢平帝去世後,奏請為漢成帝上廟號“統宗”。 [11-12] 光武中興,該廟號被廢除。 [13] 

劉驁為政舉措

劉驁政治

漢成帝綏和元年(前8年),在大臣何武的建議下,成帝展開了官制改革,賜大司馬金印紫綬,置官屬,又將御史大夫改為大司空,由銀印青綬升級為金印紫綬兩者與丞相平起平坐,合稱“三公”,正式確立了三公平行的政治體制。 [22-23]  同時又改刺史為州牧 [25] 

劉驁經濟

漢成帝在位時,提拔農學家氾勝之擔任議郎,後其又被任命為“勸農使者”,負責“教田三輔”。氾勝之所撰的《氾勝之書》是中國第一部較為完整的農業科學專著,發展了戰國以來的農學,在當時被各地廣泛採用,享有很高的聲譽,對後世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劉驁文化

中國最早的國家圖書館——長安天祿閣 中國最早的國家圖書館——長安天祿閣
河平三年(前26年),漢成帝鑑於秘府之書多有亡散殘缺,繼漢武帝劉徹之後,又一次大規模地在全國範圍內採訪圖書文獻。
漢成帝下詔使謁者陳農求遺書於天下,又委任光祿大夫劉向總領校勘、整理採訪來的書籍,命劉向校經傳、諸子、詩賦;步兵校尉任宏校兵書;太史令尹鹹校數術;太醫監李柱國校方技,每校完一書,輒條其篇目,撮其旨意,做成提要,論其指歸,辯其謬誤,連同定本送交,由他親自觀覽後定奪。這一時期的圖書徵集和編校文獻活動,對後世的目錄學、校讎學、藏書學有十分深遠的影響。最早的分類法和目錄《別錄》《七略》就在此間問世,開創了世界上最早的圖書分類、編目工作的實踐。 [14] 

劉驁民族

  • 與匈奴
漢成帝時,匈奴復株累若鞮單于即位,仍娶王昭君,並遣子右致盧兒王醯諧屠奴侯入侍漢朝。河平元年(前28年),單于遣右皋林王伊邪莫演等奉獻,朝賀正月。返回匈奴時,伊邪莫演聲稱要降漢,成帝採納光祿大夫谷永、議郎杜欽的建議,拒絕受降,從而妥善處理好與匈奴的關係。翌年,單于上書請求朝見成帝,遂於河平四年(前25年)正月入朝,成帝加賜錦繡繒帛二萬匹,絮二萬斤。其後匈奴搜諧若鞮單于車牙若鞮單于烏珠留若鞮單于相繼即位,均遣子入侍漢朝。 [17] 
  • 與西域
漢宣帝時,烏孫被漢朝分為大、小昆彌。漢成帝時,小昆彌烏就屠去世,發生內亂,漢朝立安日為小昆彌。後安日為降民所殺,漢朝又立其弟末振將為小昆彌,當時大昆彌雌慄靡很有威信,末振將擔心自己地位不保,派人刺殺雌慄靡。漢朝想討伐末振將,但無法辦到,就派中郎將段會宗與都護廉褒商量對策,決定立雌慄靡的叔父、解憂公主之孫伊秩靡為大昆彌,並逮捕在長安為質的小昆彌侍子。到了元延二年(前11年),末振將被大昆彌翕侯難棲殺死,安日之子安犁靡代為小昆彌。漢朝痛恨不能誅殺末振將,便派段會宗殺死末振將的太子番丘來補償,段會宗因功受封為關內侯。後來末振將的弟弟卑爰疐逃到康居,想借兵攻擊大、小昆彌、大、小昆彌畏懼,也就更加親附依靠西域都護。 [18] 
河平四年(前25年)四月,曾殺害漢使的罽賓國王陰末赴遣使來漢朝謝罪。漢朝打算派使者回訪,杜欽説服大將軍王鳳不要搭理忘恩負義且道路絕原的罽賓,得到採納。但罽賓貪圖貿易之利,使者每隔數年就來一次漢朝。 [19] 
成帝時,康居派質子入侍漢朝並朝貢,但自恃絕遠,不肯像西域都護所管轄的諸國那樣向漢朝臣服,不拜漢使,甚至將漢使座次安排在烏孫等國使者下面。西域都護郭舜指出康居本來就沒有什麼戰略價值,又無禮於漢使,只是貪圖貿易才遣子入侍,因此請求歸還康居侍子,斷絕與康居的往來,以表明“漢家不通無禮之國”。但漢朝仍然保持與康居的往來。 [20] 
  • 與西南夷
成帝河平年間,西南夷的夜郎王與句町王禹、漏卧侯俞互相攻伐,牂柯太守請求發兵誅興等,成帝沒有采納,而是派太中大夫張匡持節和解,但興等不聽命,甚至還在道旁刻木為漢吏,向其射箭。大將軍王鳳推薦金城司馬陳立為牂柯太守,陳立伺機殺死夜郎王興,並出兵攻滅興的妻父翁指和兒子邪務,從而穩定了西南局勢。 [21] 

劉驁歷史評價

  • 班固:臣之姑充後宮為婕妤,父子昆弟侍帷幄,數為臣言:成帝善修容儀,升車正立,不內顧,不疾言,不親指,臨朝淵嘿,尊嚴若神,可謂穆穆天子之容者矣!博覽古今,容受直辭。公卿稱職,奏議可述。遭世承平,上下和睦。然湛於酒色,趙氏亂內,外家擅朝,言之可為於邑。建始以來,王氏始執國命,哀、平短祚,莽遂篡位,蓋其威福所由來者漸矣!
  • 劉淵:而元成多僻,哀平短祚,賊臣王莽,滔天篡逆。 [15] 

劉驁親屬成員

關係
姓名
介紹
父母
父親
孝元皇帝劉奭
--
母親
孝元皇后王政君
--
后妃
--
山東鉅野人,劉驁為太子時立為太子妃,劉驁即位立為皇后,生一兒一女 ,早夭。被廢,賜死
趙皇后(趙飛燕
初封婕妤,晉封皇后。尊為皇太后,後被廢,自殺
趙昭儀(趙合德
原與其姐趙飛燕同封婕妤,後晉為昭儀
原封少使,晉封婕妤,東漢名將班超、史學家班固的姑祖母,死後葬於延陵
衞婕妤(李平)
原為宮人,後封婕妤,賜姓衞
馬婕妤(前)
東漢名將馬援的姑姑,死後葬於延陵。 [16] 
馬婕妤(後)
東漢名將馬援的姑姑,死後葬於延陵
山東鉅野人,許皇后的侄女,生有一子,被殺
張美人
王鳳妾室的妹妹,已經嫁人,以“宜子”的名義成為漢成帝妃嬪,見於《漢書·卷九十八·元后傳第六十八》 [38] 
宮人曹氏
生有一子下落不明,被毒害
弟弟
二弟
劉康(定陶恭王
--
三弟
劉興(中山孝王
--
兒子
--
--
生有四子,皆夭折
侄子
--
漢哀帝劉欣
定陶恭王劉康之子,過繼給漢成帝
漢平帝劉衎
--

劉驁後世紀念

漢成帝死葬延鄉,故名延陵。延陵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陝西省咸陽城北5公里處渭城區周陵鄉馬家窯村。陵冢為覆鬥形,底部周長690米,高29.2米,四闕遺蹟仍然存在。陵東北500米處有班婕妤墓,俗稱愁娘娘墳。形如覆鬥,底部周長320米,高14米,頂邊30米。有7座陪葬墓布其東翼。
延陵 延陵
延陵陵頂中央陷下一個3米深的大坑,可能是墓室被盜導致的陵頂塌落。陵冢正南有清代陝西巡撫畢沅所書“漢成帝延陵”石碑一通。
延陵東北約600米處,有漢成帝班婕妤墓,當地羣眾稱為“愁女墳”或“愁娘娘墳”。班婕妤是漢代著名史學家班彪的姑母,她博通經史,為人端莊大方,常作賦抒發傷感之情。留傳今日的還有《自悼賦》、《搗素賦》、《怨歌行》三篇。成帝死後,她以婕妤的身份守園陵,死後陪葬於延陵附近。陵高14米,呈復鬥形,陵基周圍曾出土雲紋瓦當和其他漢代磚瓦殘塊。
延陵之西還有一大冢,疑為許皇后陵。許皇后是大司馬車騎將軍平恩候嘉女,成帝為太子時入宮為妃,即帝位時立為皇后。《漢書·外戚傳》載:“後聰慧,善詩書”,得寵於成帝。趙飛燕入宮後,為了奪得皇后的寶座,便向成帝譖告許皇后,結果被冊收皇后璽,廢居昭台宮。緩和元年(前8年),“賜藥自殺,葬延陵交道廄西”。

劉驁史籍記載

作者
作品
班固
漢書·卷十·成帝紀第十》

劉驁影視形象

時間
影視類型
影視作品
飾演者
1996年
電視劇
2008年
電視劇
2015年
電視劇
參考資料
  • 1.    《漢書·卷九十八·元后傳第六十八》:甘露三年,生成帝於甲館畫堂,為世適皇孫。宣帝愛之,自名曰驁,字太孫,常置左右。
  • 2.    杜尚俠,張慶利:《正説漢朝二十四帝》,中華書局,2005-8-1
  • 3.    《漢書·卷八十二·王商史丹傅喜傳第五十二》:……而太子頗有酒色之失,母王皇后無寵。
  • 4.    《漢書·卷八十二·王商史丹傅喜傳第五十二》:其後,中山哀王薨,太子前吊。哀王者,帝之少弟,與太子游學相長大。上望見太子,感念哀王,悲不能自止。太子既至前,不哀。上大恨曰:“安有人不慈仁而可奉宗廟為民父母者乎!”
  • 5.    《漢書·卷八十二·王商史丹傅喜傳第五十二》:自元帝為太子時,丹以父高任為中庶子,侍從十餘年。元帝即位,為駙馬都尉侍中,出常驂乘,甚有寵。上以丹舊臣,皇考外屬,親信之,詔丹護太子家。
  • 6.    《漢書·卷八十二·王商史丹傅喜傳第五十二》:上以責謂丹。丹免冠謝上曰:“臣誠見陛下哀痛中山王,至以感損。曏者太子當進見,臣竊戒屬毋涕泣,感傷陛下。罪乃在臣,當死。”上以為然,意乃解。丹之輔相,皆此類也。
  • 7.    《漢書·卷八十二·王商史丹傅喜傳第五十二》:是時,傅昭儀子定陶共王有材藝,子母俱愛幸。
  • 8.    最昂貴的豔遇:漢成帝為寵妃親手掐死兒子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5-07-18]
  • 9.    東漢·班固《漢書·孝成趙皇后傳》
  • 10.    《凋落的紅顏:中國曆代后妃往事》,熊肖春,農村讀物出版社,2006-10-01
  • 11.    《漢書·卷九十九上·王莽傳第六十九上》:平帝疾,莽作策,請命於泰畤,戴璧秉圭,願以身代。藏策金滕,置於前殿,敕諸公勿敢言。十二月,平帝崩,大赦天下。莽徵明禮者宗伯鳳等與定天下吏六百石以上皆服喪三年。奏尊孝成廟曰統宗,孝平廟曰元宗。時元帝世絕,而宣帝曾孫有見王五人,列侯廣戚侯顯等四十八人,莽惡其長大,曰:“兄弟不得相為後。乃選玄孫中最幼廣戚侯子嬰,年二歲,託以為卜相最吉。
  • 12.    漢書·卷九十九上·王莽傳第六十九上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9-10-13]
  • 13.    顧炎武《日知錄》 卷十四:王莽尊元帝廟號高宗,成帝號統宗,平帝號元宗,中興,皆去之。
  • 14.    李玉安,黃正雨 .《中國藏書家通典 》:中國國際文化出版社 ,2005年版
  • 15.    《晉書·卷一百一·載記第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04-10]
  • 16.    《後漢書·卷十上·皇后紀第十上》:又援姑姊妹併為成帝婕妤,葬於延陵。
  • 17.    《漢書 卷九十四下匈奴傳第六十四下》:復株累若鞮單于立,遣子右致盧兒王醯諧屠奴侯入侍,以且糜胥為左賢王,且莫車為左谷蠡王,囊知牙斯為右賢王。復株累單于復妻王昭君,生二女,長女云為須卜居次,小女為當於居次。河平元年,單于遣右皋林王伊邪莫演等奉獻朝正月。既罷,遣使者送至蒲反。伊邪莫演言:“欲降,即不受我,我自殺,終不敢還歸。”使者以聞,下公卿議。議者或言宜如故事,受其降。光祿大夫谷永、議郎杜欽以為:“漢興,匈奴數為邊害,故設金爵之賞以待降者。今單于詘體稱臣,列為北藩,遣使朝賀,無有二心,漢家接之,宜異於往時。今既享單于聘貢之質,而更受其逋逃之臣,是貪一夫之得而失一國之心,擁有罪之臣而絕慕義之君也。假令單于初立,欲委身中國,未知利害,私使伊邪莫演詐降以卜吉兇,受之虧德沮善,令單于自疏,不親邊吏;或者設為反間,欲因而生隙,受之適合其策,使得歸曲而直責。此誠邊境安危之原,師旅動靜之首,不可不詳也。不如勿受,以昭日月之信,抑詐諼之謀,懷附親之心,便。”對奏,天子從之。遣中郎將王舜往問降狀。伊邪莫演曰:“我病狂妄言耳。”遣去。歸到,官位如故,不肯令見漢使。明年,單于上書願朝。河平四年正月,遂入朝,加賜錦繡繒帛二萬匹,絮二萬斤,它如竟寧時。復株累單于立十歲,鴻嘉元年死。弟且糜胥立,為搜諧若鞮單于。搜諧單于立,遣子左祝都韓王朐留斯侯入侍,以且莫車為左賢王。搜諧單于立八歲。元延元年,為朝二年發行,未入塞,病死。弟且莫車立,為車牙若鞮單于。車牙單于立,遣子右於塗仇撣王烏夷當入侍,以囊知牙斯為左賢王。車牙單于立四歲,綏和元年死。弟囊知牙斯立,為烏珠留若鞮單于。
  • 18.    《漢書 卷九十六下西域傳第六十六下》:後烏就屠不盡歸諸翕侯民眾,漢復遣長羅侯惠將三校屯赤谷,因為分別其人民地界,大昆彌户六萬餘,小昆彌户四萬餘……星靡死,子雌慄靡代。小昆彌烏就屠死。子拊離代立,為弟日貳所殺。漢遣使者立拊離子安日為小昆彌。日貳亡,阻康居。漢徙已校屯姑墨,欲候便討焉。安日使貴人姑莫匿等三人詐亡從日貳,刺殺之。都護廉褒賜姑莫匿等金人二十斤,繒三百匹。後安日為降民所殺,漢立其弟末振將代。時大昆彌雌慄靡健,翕侯皆畏服之,告民牧馬畜無使人牧,國中大安和翁歸靡時。小昆彌末振將恐為所並,使貴人烏日領詐降刺殺雌慄靡。漢欲以兵討之而未能,遣中郎將段會宗持金幣與都護圖方略,立雌慄靡季父公主孫伊秩靡為大昆彌。漢沒入小昆彌侍子在京師者。久之,大昆彌翕侯難棲殺末振將,末振將兄安日子安犁靡代為小昆彌。漢恨不自誅末振將,復使段會宗即斬其太子番丘。還,賜爵關內侯。是歲,元延二年也。會宗以翕侯難棲殺末振將,雖不指為漢,合於討賊,奏以為堅守都尉。責大祿、大吏、大監以雌慄靡見殺狀,奪金印紫綬,更與銅墨雲。末振將弟卑爰疐本共謀殺大昆彌,將眾八萬餘口北附康居,謀欲借兵兼併兩昆彌。兩昆彌畏之,親倚都護。
  • 19.    《漢書 卷九十六上西域傳第六十六上》:自武帝始通罽賓,自以絕遠,漢兵不能至,其王烏頭勞數剽殺漢使。烏頭勞死,子代立,遣使奉獻。漢使關都尉文忠送其使。王復欲害忠,忠覺之,乃與容屈王子陰末赴共合謀,攻罽賓,殺其王,立陰末赴為罽賓王,授印綬。後軍候趙德使罽賓,與陰末赴相失,陰末赴鎖琅當德,殺副已下七十餘人,遣使者上書謝。孝元帝以絕域不錄,放其使者於縣度,絕而不通。成帝時,復遣使獻謝罪,漢欲遣使者報送其使,杜欽説大將軍王鳳曰:“前罽賓王陰末赴本漢所立,後卒畔逆。夫德莫大於有國子民,罪莫大於執殺使者,所以不報恩,不懼誅者,自知絕遠,兵不至也。有求則卑辭,無慾則嬌嫚,終不可懷服。凡中國所以通厚蠻夷,愜快其求者,為壤比而為寇也。今縣度之厄,非罽賓所能越也。其鄉慕,不足以安西域,雖不附,不能危城郭。前親逆節,惡暴西城,故絕而不通;今悔過來,而無親屬貴人,奉獻者皆行賈賤人,欲通貨市買,以獻為名,故煩使者送至縣度,恐失實見欺。凡遣使送客者,欲為防護寇害也。起皮山南,更不屬漢之國四五,斥候士百餘人,五分夜擊刀鬥自守,尚時為所侵盜。驢畜負糧,須諸國稟食,得以自贍。國或貧小不能食,或桀黠不肯給,擁強漢之節,餒山谷之間,乞匄無所得,離一二旬則人畜棄捐曠野而不反。又歷大頭痛、小頭痛之山,赤土、身熱之阪,令人身熱無色,頭痛嘔吐,驢畜盡然。又有三池、盤石阪,道狹者尺六七寸,長者徑三十里。臨崢嶸不測之深,行者騎步相持,繩索相引,二千餘里乃到縣度。畜隊,未半坑谷盡靡碎;人墮,勢不得相收視。險阻危害,不可勝言。聖王分九州,制五服,務盛內,不求外。今遣使者承至尊之命,送蠻夷之賈,勞吏士之眾,涉危難之路,罷弊所恃以事無用,非久長計也。使者業已受節,可至皮山而還。”於是鳳白從欽言。罽賓實利賞賜賈市,其使數年而一至雲。
  • 20.    《漢書 卷九十六上西域傳第六十六上》:至成帝時,康居遣子侍漢,貢獻,然自以絕遠,獨驕嫚,不肯與諸國相望。都護郭舜數上言:“本匈奴盛時,非以兼有烏孫、康居故也;及其稱臣妾,非以失二國也。漢雖皆受其質子,然三國內相輸遺,交通如故,亦相候司,見便則發;合不能相親信,離不能相臣役。以今言之,結配烏孫竟未有益,反為中國生事。然烏孫既結在前,今與匈奴俱稱臣,義不可距。而康居驕黠,訖不肯拜使者。都護吏至其國,坐之烏孫諸使下,王及貴人先飲食已,乃飲啖都護吏,故為無所省以誇旁國。以此度之,何故遣子入侍?其欲賈市為好,辭之詐也。匈奴百蠻大國,今事漢其備,聞康居不拜,且使單于有自下之意,宜歸其侍子,絕勿復使,以章漢家不通無禮之國。敦煌、酒泉小郡及南道八國,給使者往來人、馬、驢、橐駝食,皆苦之。空罷耗所過,送迎驕黠絕遠之國,非至計也。”漢為其新通,重致遠人。終羈縻而未絕。
  • 21.    《漢書 卷九十五 西南夷兩粵朝鮮傳第六十五》:至成帝河平中,夜郎王興與句町王禹、漏卧侯俞更舉兵相攻。牂柯太守請發兵誅興等,議者以為道遠不可擊,乃遣太中大夫蜀郡張匡持節和解。興等不從命,刻木象漢吏,立道旁射之。杜欽説大將軍王鳳曰:“太中大夫匡使和解蠻夷王侯,王侯受詔,已復相攻,輕易漢使,不憚國威,其效可見。恐議者選耎,復守和解,太守察動靜有變,乃以聞。如此,則復曠一時,王侯得收獵其眾,申固其謀,黨助眾多,各不勝忿,必相殄滅。自知罪成,狂犯守尉,遠臧温暑毒草之地,雖有孫、吳將,賁、育士,若入水火,往必焦設,知勇亡所施。屯田守之,費不可勝量。宜因其罪惡未成,未疑漢家加誅,陰敕旁郡守尉練士馬,大司農豫調谷積要害處,選任職太守往,以秋涼時入,誅其王侯尤不軌者。即以為不毛之地,亡用之民,聖王不以勞中國,宜罷郡,放棄其民,絕其王侯勿復通。如以先帝所立累世之功不可墮壞,亦宜因其萌牙,早斷絕之,及已成形然後戰師,則萬姓被害。”大將軍鳳於是薦金城司馬陳立為牂柯太守。立者,臨邛人,前為連然長,不韋令,蠻夷畏之。及至牂柯,諭告夜郎王興,興不從命,立請誅之。未報,乃從吏數十人出行縣,至興國且同亭,召興。興將數千人往至亭,從邑君數十人入見立。立數責,因斷頭。邑君曰:“將軍誅亡狀,為民除害,願出曉士眾。”以興頭示之,皆釋兵降。釒句町王禹、漏卧侯俞震恐,入粟千斛,牛、羊勞吏士。立還歸郡,興妻父翁指與興子邪務收餘兵,迫脅旁二十二邑反。至冬,立奏募諸夷與都尉長史分將攻翁指等。翁指據厄為壘,立使奇兵絕其餉道,縱反間以誘其眾。都尉萬年曰:“兵久不決,費不可共。”引兵獨進,敗走,趨立營。立怒,叱戲下令格之。都尉復還戰,立引兵救之。時天大旱,立攻絕其水道。蠻夷共斬翁指,持首出降。立已平定西夷,徵詣京師。
  • 22.    《漢書 卷八十三 薛宣朱博傳第五十三》:初,漢興襲秦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至武帝罷太尉,始置大司馬以冠將軍之號,非有印綬官屬也。及成帝時,何武為九卿,建言:“古者民樸事約,國之輔佐必得賢聖,然猶則天三光,備三公官,各有分職。今末俗之弊,政事煩多,宰相之材不能及古,而丞相獨兼三公之事,所以久廢而不治也。宜建三公官,定卿大夫之任,分職授政,以考功效。”其後上以問師安昌侯張禹,禹以為然。時曲陽侯王根為大司馬票騎將軍,而何武為御史大夫。於是上賜曲陽侯根大司馬印綬,置官屬,罷票騎將軍官,以御史大夫何武為大司空,封列侯,皆增奉如丞相,以備三公官焉。
  • 23.    《漢書 卷十九上 百官公卿表第七上》:太尉,秦官,金印紫綬,掌武事。武帝建元二年省。元狩四年初置大司馬,以冠將軍之號。宣帝地節三年置大司馬,不冠將軍,亦無印綬官屬。成帝綏和元年初賜大司馬金印紫綬,置官屬,祿比丞相,去將軍。哀帝建平二年復去大司馬印綬、官屬,冠將軍如故。元壽二年復賜大司馬印綬,置官屬,去將軍,位在司徒上。有長史,秩千石。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銀印青綬,掌副丞相。有兩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蘭台,掌圖籍秘書,外督部刺史,內領侍御史員十五人,受公卿奏事,舉劾按章。成帝綏和元年更名大司空,金印紫綬,祿比丞相,置長史如中丞,官職如故。哀帝建平二年復為御史大夫,元壽二年復為大司空,御史中丞更名御史長史。
  • 24.    《漢書 卷九十八 元后傳第六十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9-12]
  • 25.    《漢書 卷十 成帝紀第十》:(綏和元年)十二月,罷部刺史,更置州牧,秩二千石。
  • 26.    郭志理著.中華人物詩鑑[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3.02.第23頁
  • 27.    喬繼堂主編.正説歷朝八十帝上[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9.05.第90頁-93頁
  • 28.    《漢書》:(綏和二年三月)丙戌,帝崩於未央宮。皇太后詔有司復長安南北郊。
  • 29.    《後漢書》:竟寧元年五月,元帝崩。六月已未,太子即皇帝位,謁高廟。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以元舅侍中衞尉陽平侯王鳳為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
  • 30.    《漢書》:孝成皇帝,元帝太子也。母曰王皇后。
  • 31.    《漢書》:建始元年春正月乙丑,皇曾祖悼考廟災。
  • 32.    《漢書》:河平元年春三月,詔曰:“河決東郡,流漂二州,校尉王延世堤塞輒平,其改元為河平。賜天下吏民爵,各有差。”
  • 33.    《漢書》:陽朔元年春二月丁未晦,日有蝕之。
  • 34.    《漢書》:鴻嘉元年春二月,詔曰:“朕承天地,獲保宗廟,明有所蔽,德不能綏,刑罰不中,眾冤失職,趨闕告訴者不絕。是以陰陽錯謬,寒暑失序,日月不光,百姓蒙辜,朕甚閔焉。《書》不云乎?‘即我御事,罔克耆壽,咎在厥躬。’方春生長時,臨遣諫大夫理等舉三輔、三河、弘農冤獄。公卿大夫、部刺史明申敕守、相,稱朕意焉。其賜天下民爵一級,女子百户牛、酒,加賜鰥、寡、孤、獨、高年帛。逋貸未入者勿收。”壬午,行幸初陵,赦作徒。以新豐戲鄉為昌陵縣,奉初陵,賜百户牛、酒。
  • 35.    《漢書》:永始元年春正月癸丑,太官凌室火。
  • 36.    《漢書》:元延元年春正月己亥朔,日有蝕之。
  • 37.    漢成帝劉驁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引用日期2023-12-18]
  • 38.    《漢書·卷九十八·元后傳第六十八》:京兆尹王章素剛直敢言......又鳳知其小婦弟張美人已嘗適人,於禮不宜配御至尊,託以為宜子,內之後宮,苟以私其妻弟。聞張美人未嘗任身就館也。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