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清慕陵

鎖定
清慕陵,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易縣清西陵內西部的龍泉峪, [2]  [5]  是清宣宗 [8]  道光皇帝及孝穆、孝慎、孝全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寢。 [2]  [13]  龍泉峪的慕陵始建於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二月,完工於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八月。 [4]  因慕陵兩建一拆,耗銀440多萬兩,故建陵花費超過了清西陵的其他陵寢。 [2] 
清慕陵建築羣的總體佈局,循於風水形勢,沿一條南向偏西的中軸線,坐北朝南縱深展開,自南而北,順序分為引導空間、前院、後院,建有龍鳳門、神道碑亭、神廚庫、隆恩門、隆恩殿、東西配殿、寶城等建築。 [5]  清慕陵在清東陵、清西陵中,規制比較特殊,基本上不遵從祖陵制度,簡化了清代帝陵原有的一些規制,裁撤了聖德神功碑樓、石像生、二柱門、方城、明樓等大型建築,是清代所有帝陵中規模最小的一座。 [2]  [7] 
1961年3月4日,包含清慕陵在內的清西陵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7] 
中文名
清慕陵
所屬年代
清代 [17] 
類    別
古墓葬 [17] 
開放時間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8:00—17:30;淡季(11月1日—次年3月31日):8:30—17:00 [20] 
景點級別
AAAAA級 [21] 
地理位置
河北省保定市易縣清西陵內西部的龍泉峪 [2]  [5] 
門票價格
10元/人 [20] 
保護級別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 [17]  [24] 

清慕陵歷史沿革

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十一月十七日,道光帝的結髮妻子薩克達氏以皇子嫡福晉之禮,葬入了王佐村園寢。道光帝登基以後,追贈薩克達氏為孝穆皇后,並想將王佐村的福晉園寢改建為自己的萬年吉地。後因遭到大臣的激烈反對而放棄。 [1] 
清道光元年(1821年)四月十七日,道光帝派文淵閣大學士戴均元、工部尚書穆克登額、兵部左侍郎阿克當阿為相度大臣,帶領精通風水的官員,按照“擇坤靈鍾毓,幹脈迤長”之原則,前往東陵相度萬年吉地。同年五月二十五日,戴均元等相中了東陵界內的繞鬥峪,請旨興建,並繪圖呈覽。同年九月初二,道光帝下諭,遵照“東西陵昭穆制度”,擇吉於東陵界內繞鬥峪,起工營建其山陵。 [1] 
清道光二年(1822年)三月,大臣們恭擬“寶華峪、繞九峪、萬有峪”等幾個名字供道光帝選擇。初十日,道光帝最終改“繞鬥峪”為“寶華峪”。 [1] 
清道光七年(1827年),寶華峪萬年吉地建成。同年九月二十二日,道光帝親自護送已故孝穆皇后鈕祜祿氏梓宮奉安寶華峪陵地宮。同年九月二十七日,因寶華峪吉地已有“外委二員、馬守兵八十名,不敷更替”,因而“再添額外外委一名、馬兵六名、兵十四名”。至此,寶華峪萬年吉地工程全部完工。 [1] 
清道光八年(1828年)九月,寶華峪陵寢地宮被發現出現積水。道光皇帝懲辦了建陵不力的相關人員,卻並未對寶華峪地宮浸水採取補救措施,或改建地宮,而是將這座徵用了數十萬工匠和數百萬伕役,歷時七年才修好的陵寢,無論地面建築還是地下工程全行廢棄拆掉。 [1]  [4] 
清道光九年(1829年)三月至道光十年(1830年)四月間,由於寶華峪萬年吉地因地宮浸水被廢,道光帝命人前往平安峪、成子峪、雲峯山、白旗村、松山、唐湖、梁各莊山後、大峪山、南旗村、桃花峪、李莊、高家峪、胡各莊、衞家溝、諸葛莊、東金龍北鳳凰白等大量地方廣為相度。對於這些地點的選擇,並不侷限於東西陵界內,還去往包括北京周邊的豐潤、薊縣、房山、密雲諸地相度佳壤。 [4] 
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二月,在易縣西陵界內西端紅樁界內找到了一處上吉佳壤,定名為龍泉峪。同年十一月初八日酉時,龍泉峪萬年吉地興工。 [4]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八月,龍泉峪吉地工程歷時四年全工告竣。 [4]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二月初九日,咸豐帝宣諭內閣定龍泉峪萬年吉地為“慕陵”。 [4] 
清咸豐二年(1852年)三月初二日,道光帝和已故孝全皇后鈕祜祿氏(咸豐帝生母)被葬進地宮。 [5] 

清慕陵建築格局

清慕陵佈局

清慕陵建築羣的總體佈局,循於風水形勢,背山面水,負陰抱陽,同自然環境有機相結合,沿一條南向偏西的中軸線,坐北朝南縱深展開,自南而北,順序分為引導空間、前院、後院,空間層次豐富。引導空間從最南端的五孔石橋開始,橋北龍鳳門和神道兩旁松樹成蔭。依道光帝遺詔,未建聖德神功碑和碑亭,亦無華表和石像生,只建神道碑亭。碑亭東設神廚庫區。迎面再過一路三孔橋及兩側五孔橋,橋北即為主要的陵宮建築羣。橋北平台上為朝房、班房和隆恩門。陵牆以內,分為前後兩院。前院坐落有隆恩殿與東西配殿。配殿南側設有焚帛爐(已毀不存)。隆恩殿東西兩側各有樹池兩排,柏樹茂盛。結合風水地勢,隆恩殿北像孝陵和裕陵那樣橫迤玉帶河,但更加寬闊,兩端還都貫通院牆,和陵牆外的馬槽溝匯合。玉帶河上居中跨建護有瓶雕欄的石平橋,左右配置無欄石平橋。分隔前後兩院的卡子牆中間不建琉璃花門,而代以白石牌坊一座。石牌坊內的後院大幅收窄,東西距離窄於南北距離,同時也窄於前院東西距離,整個陵宮平面呈前寬後窄的“凸”字形。後院內像前寶華峪吉地一樣不設二柱門,只設石五供。神路兩旁地面上,各有六角形樹池兩排,每排十座,植以松柏。石五供後隆起兩層台地,各三出陛,安設雕欄。院後弧形羅圈牆圍抱的方形大月台上居中坐落圓台形寶城,沒有方城明樓、啞吧院及琉璃影壁等。 [5] 
清慕陵建築佈局(正向) 清慕陵建築佈局(正向)
清慕陵建築佈局(背向) 清慕陵建築佈局(背向)

清慕陵特點

清慕陵的建築規制進行了大膽的改革與創新,建築規模顯著縮小,裁撤了聖德神功碑樓、石像生、二柱門、方城、明樓等大型建築,僅有建築27座,佔地3.04公頃,比清西陵之泰陵縮小近5.3公頃。同時對主體建築結構進行了改革,地宮由傳統的九券四門改為四券二門,地宮內增設龍鬚溝。隆恩殿的屋頂由重檐歇山頂、面闊5間改為單檐歇山頂,面闊3間,帶回廊。殿外不設石欄,月台上裁撤了銅鶴、銅鹿,增設了石幢和石日晷。東西配殿由傳統的面闊5間改為面闊3間。陵寢門由三座門改為三間四柱石牌坊。隆恩門前馬槽溝上的三座三孔拱券橋改為一座三孔拱券橋,兩側各加一座五孔平橋。慕陵的建造對後世陵寢產生了較大影響,此後的帝陵都不再建聖德神功碑樓、二柱門。另外,慕陵在外觀上體現了“節儉”之意,但其建築形式和材質的使用和前代帝陵相比卻並不“節儉”,慕陵圍牆採用磨磚對縫,幹擺灌漿到頂做法。隆恩殿、東西配殿所有木構件全部採用珍貴的金絲楠木,不飾彩畫,外露楠木本色,直接在楠木上以蠟塗燙。 [2] 

清慕陵主要建築

清慕陵主要建築
建築名稱
建築介紹
建築圖片
龍鳳門
龍鳳門又稱欞星門。清代帝陵中最先由清孝陵依照明長陵制度建置。慕陵的龍鳳門,是重建慕陵時道光帝刻意效仿皇考嘉慶帝的昌陵經營起來的,是清西陵中第三座龍鳳門。而在先前締建的清東陵寶華峪吉地,卻採用了和景陵、裕陵相同的五間六柱沖天式牌樓門。慕陵龍鳳門是整個陵寢前部的標誌建築,位於陵寢組合羣的引導部分,五孔石橋北側,橫展於神道中間,顯示出神道的深遠和相應的風光,使行進於神道上的人一直籠罩在謁陵的肅穆氣氛中。龍鳳門為六柱三門四壁三樓頂形式,由三座火焰式石牌坊柱門提間着四堵立於石構須彌座上的琉璃看面牆階所組成。明間面寬一丈四尺八寸,二次間各面寬一丈四尺五寸,進深一丈三尺九寸,前後海墁各深二尺。 [5] 
下馬牌
下馬牌又稱下馬石牌,形以石碑。立於神道碑亭前,面向中軸線上的神道,相距較遠。牌下以豆渣石條石作台基。台基上四角作抱鼓牙子護立牌身,牌身前後兩面上下均雕有如意頭花飾,中間以清、蒙、漢三體文字鑄刻着“官員人等至此下馬”字樣。謁陵者無論等級,至此皆須下馬,步行入陵,以示恭敬。 [4] 
神道碑亭
神道碑亭又稱小碑樓,坐落於龍鳳門之北、三路三孔橋之南的寬闊廣場上,是陵區主體建築羣的開始標誌。碑亭內的碑身迎面用蒙、滿、漢三體文字雕鐫道光皇帝的諡號、廟號及全文的陵名—“宣宗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聖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寬定成皇帝之陵”。 [5]  [15] 
東西朝房
東西班房
東西朝房,各一座,對稱地佈置在神道碑亭北面的大月台之上、隆恩門前的神道兩翼。清代各帝陵俱有建置,制度雷同。東朝房又稱茶膳房,為祭陵時燒製奶茶及大量膳品的地方。西朝房又稱餑餑房或餑餑果品房,是製作存放祭祀用各色糕點食品和四季乾鮮水果之處。同時,東西朝房尚兼職官、庖廚等人在此暫住之用,又稱為東西廂房或兩廂。班房又稱更房、值房或看守房,位於隆恩門兩翼面闊牆和朝房之間,成對建置,東西相向。清陵各陵建置班房形制相同,為八旗守陵兵衞值勤住宿處。 [15] 
隆恩門
隆恩門為陵寢主體建築羣院落大門,俗稱宮門。慕陵隆恩門座落在居中正對神道的須彌座式石台基上。台基前後,對位明次間四柱,安有青白石踏跺與神道相接。台基兩側設有抄手踏跺。慕陵隆恩門屋頂,為黃琉璃單檐歇山做法。木構油飾彩畫,柱、門皆朱漆。樑架同其它主要殿座,皆採用旋子彩畫。地面,四周階條、各柱頂、及三座大門中間前後貫出的分心石等皆以青白石成做,迎面扁光,其餘俱用金磚鋪墁。 [15] 
隆恩殿
隆恩殿即享殿,又稱大殿,是整個陵寢建築羣的主體建築,也是規模最大的殿宇。慕陵隆恩殿按照道光帝“敬紹先型”的意向,曾參酌清初關外福陵和昭陵規制,作出諸多重大變革,成為關內清代帝陵中最獨特的隆恩殿。隆恩殿座落於居中正對神道的須彌座台基上之上。大殿台基前,正對明間及兩間,接出大月台,進深遜面寬三分之一,高度同大殿台基。大殿台基與大月台俱為青白石造,周邊同為須彌座式,其上並不似其它帝陵般安望柱攔板,四角也無條出台基的螭首。月台上陳列一對銅鼎,裁去銅鶴和銅鹿,卻破例在東南隅添立須彌座底、四注攢尖頂的石雕方幢,西南隅增設帶座石雕日晷,為各帝陵階僅見。 [15] 
東西配殿
配殿分為東配殿和西配殿,又稱東廡和西廡,對稱佈置在隆恩門院內神道兩邊,東西相向而立。由於慕陵縮減規制,配殿面闊由以往五開間的帝陵通制縮減為三開間。外牆從下到頂為清一色的磨磚對縫做法,與其它帝陵牆身掛灰刷紅的傳統做法全然不同。西配殿是一年一度帝王忌辰時,喇嘛唸經的地方。東配殿在道光帝奉安前,曾為遷接三位已故皇后梓宮奉供於此而另加裝修。同時,東配殿也是祭祀前準備祝板、祝帛等祭物的地方。凡享殿修繕,臨時供奉神主牌位及祭祀,也在東配殿。慕陵配殿相對於其它帝陵配殿,規模縮小,做法卻更精緻,形成清麗優雅的藝術效果。 [16] 
石牌坊
慕陵改制,以石牌坊取代了其它帝陵例行的三座琉璃花門,為各帝陵中僅有的特例。石牌坊功能相當於琉璃花門,同為陵寢建築“前朝後寢”劃分界限之標誌。 [16] 
石五供
石五供又稱台石五供,石祭台、石几筵、石台或五供,置於陵寢門院內神道中央,其北面正對寶頂。石五供前未置二柱門。在陵寢祭祀典儀中,為一處重要的祭祀活動場地。 [16] 
寶城寶頂
寶城寶頂是地宮外部營建的具有防護性和典儀性的構築物。慕陵地宮的外圍建築未建例行的方城明樓、啞吧院、月牙城及琉璃影壁等,僅羅圈牆圍抱的方形大月台中央上孑然坐落着圓台形的寶城一座,尺度僅及其它帝陵的一半,形制極為簡約,也是清代帝陵中的孤例。 [16] 
參考資料: [4]  [5]  [14-15]  [16] 

清慕陵歷史文化

清慕陵相關人物

  • 道光皇帝
道光帝畫像 道光帝畫像
清宣宗道光皇帝名旻寧,愛新覺羅氏。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八月十日生於紫禁城擷芳殿中所。清仁宗嘉慶皇帝第二子,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清嘉慶四年(1799年)被密建為皇儲。清嘉慶十八年(1813年)封智親王。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即帝位,年號道光。道光帝即位後,頗思勵精圖治,振衰除弊。對漕運鹽政實行改革。行票鹽制,使兩淮鹽政“弊肅風清”。解除對部分礦藏開採的封禁,主張使天地自然之利還之天下。整頓吏治,遏制奢靡之風。由於鴉片的泛濫給中國造成的嚴重危害,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道光帝徹底摒棄了弛禁派的錯誤主張,採納嚴禁派的建議,在中國全國實力推行禁煙。英國為維護鴉片貿易和打開中國大門,發動了對中國的侵略戰爭。道光帝因昧於世界大勢,對反侵略戰爭缺乏必要的思想和物質準備,在整個戰爭期間,始終沒能確定總體戰略方針,也沒有制定切實可行的戰略部署,造成了反侵略戰爭的失敗。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七月,清政府派遣的代表在英艦隊的炮口和英軍即將攻取南京的威脅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後來,又與美國簽訂了《望廈條約》,與法國簽訂了《黃埔條約》。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一日,道光帝卒於圓明園慎德堂。諡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聖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寬定成皇帝。廟號宣宗,葬河北易縣清西陵之慕陵。 [8] 
  • 祔葬皇后
祔葬清慕陵的皇后
皇后
皇后生平
皇后畫像
孝穆成皇后
清宣宗孝穆成皇后鈕祜祿氏(1781—1808年),户部尚書一等子布彥達賚之女。清嘉慶元年(1796年)清仁宗為皇子旻寧所冊封的嫡福晉。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卒。初葬王佐村。清宣宗繼位追封為皇后。清道光元年(1821年)冊諡為孝穆皇后。清道光七年(1827年)九月,從殯宮移葬清東陵之寶華峪。由於地宮浸水,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十二月,移葬至宣宗預建之清西陵之慕陵。清文宗繼位加諡,祔太廟。清光緒元年(1875年)再加諡,為孝穆温厚莊肅端誠恪惠寬欽孚天裕聖成皇后。
孝穆成皇后畫像 孝穆成皇后畫像
孝慎成皇后
清宣宗孝慎成皇后佟佳氏(1790—1833年),三等承恩公舒明阿之女。清宣宗為皇子時,嫡福晉鈕祜祿氏卒。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清仁宗賜冊為繼嫡福晉。生長女,夭折。清宣宗繼位,於清道光二年(1822年)十一月立為皇后。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卒。上諡。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葬清西陵之龍泉峪,即宣宗之慕陵。清文宗繼位加諡,祔太廟。清光緒元年(1875年)再加諡,為孝慎敏肅哲順和懿誠惠敦恪熙天詒聖成皇后。
孝全成皇后
清宣宗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1808—1840年),二等侍衞一等男頤齡之女。清道光元年(1821年)入宮,賜號全嬪。清道光三年(1823年)晉封為全妃。清道光四年(1824年)又晉為全貴妃。生皇三女、四女。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六月,生皇四子奕詝(即清文宗)。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晉封皇貴妃,掌六宮事。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十月立為皇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病逝。清宣宗特旨賜諡孝全皇后,葬清西陵之龍泉峪。清文宗繼位後,上諡,祔太廟。清光緒元年(1875年)再加諡,為孝全慈敬寬仁端意安惠誠敏符天篤聖成皇后。
孝全成皇后畫像 孝全成皇后畫像
參考資料: [9-13] 

清慕陵學術研究

  • 慕陵名稱的由來
之所以道光帝選“慕”字來命陵名,後世有人揣度,是因為大清帝國正處政局疲廢急轉直下之態勢,無論是國內起義軍紛起,還是西方列強虎視神州,都讓返政無術的道光皇帝無能為力。無論是遙想先祖努爾哈赤躍馬馳騁,創建清王朝的赫赫功勳。還是康雍乾鼎盛之際,國力強富,民泰政和,都是他道光皇帝所無法比擬的。就是其父親嘉慶皇帝在位二十五年間,亦能烙盡守成之主的責職,延緩愛新覺羅氏江山的衰敗。而道光皇帝此時已執掌龍庭十五年,卻使大清王朝千瘡百孔,處於一種岌岌可危的境地。回想這一切,不能不使道光皇帝欽慕其祖輩的功德。 [6] 
  • 道光帝終定西陵龍泉峪的原因
在清慕陵隆恩殿前的月台左側,有一個石幢,上面鐫刻着道光帝的兩首詩。其中“鬱郁山川通王氣,哀哀考妣近陵”“東望珠阜瞻依近,罔極恩慈戀慕縈”這兩句詩的意思表達了道光帝他覺得西陵龍泉峪不僅風水好,還靠近他父母的陵墓,可以讓他更加時常眷戀父母的恩德。在關於詩的註釋中,道光帝更加直白的表達了建陵的規制與他的本意十分符合。龍泉峪慕陵在他父母的陵墓昌陵的西面,相去八里左右,一脈相承,是他特別嚮往的地方,完全符合他平素的意願。龍泉峪吉地靠近昌陵,以翠屏山為屏障,與橋山的瑞氣相連接,依次排列。道光帝覺得這是這上天賜給的磅礴的山勢,能深深的表達他對父親的感恩之心。所以道光帝最終選中龍泉峪,是因為龍泉峪(慕陵)緊靠他父母的昌陵,可以常依於父母膝下,實現他多年“子隨父葬”的願望。 [7] 
  • 咸豐帝未增建慕陵方城明樓的原因
因為道光帝在遺諭中,要求在他身後“著於明樓碑上鐫刻大清某某皇帝清漢之文,碑陰即可鐫刻陵名”的緣故,咸豐皇帝在即位之初,為慕陵添修方城明樓並樹立明樓碑而並作出了具體嘗試。咸豐帝繼統後不久,曾專門委派官員和雷景修等傑出的樣子匠(即建築師),前往清東陵和清西陵調查,測繪了所有帝陵和後陵的方城明樓,包括被道光帝已廢棄的寶華峪萬年吉地遺址,還提調了相關檔案,最後結合慕陵的既有格局,擬定了改建寶城和添建方城明樓的方案。在設計方案中,原有地宮被維持不動,寶城拓展出一週較窄的馬道,外側宇牆安砌雉堞,南面同寶頂前方的方城合抱成一體,方城和寶頂之間沒有以往帝陵那樣的啞吧院、月牙城及琉璃影壁,方城門洞券也不貫通,門洞券盡端左右分設所謂扒道券,內置踏跺,往上穿出方城兩側,經過轉向平台和向北的旋轉踏跺,即可登臨寶頂,或循寶城馬道南折而上達方城中央的重檐明樓。然而,慕陵的現有格局中並沒有方城明樓。究其原因,首先是因為慕陵原有地宮、寶城規模及前後地勢的限制。儘管經過反覆調整,但最終方城明樓的方案,也僅僅大體類同昭西陵、孝東陵和泰東陵等清代前期後陵的形制,尺度則更小,和孝陵、景陵、裕陵及昌陵等以往的帝陵無法相提並論。如果勉強添建,既不能同其他清代帝陵規制劃一,反而以其規模遠遜先前各帝后陵而有失尊嚴。其次,對於嗣皇帝咸豐帝説來,當時正值鴉片戰爭戰敗後,國家內憂外患,財用匱乏,而孝和皇后鈕祜祿氏(清仁宗顒琰即嘉慶皇帝的皇后)卻又在道光帝崩御前不久薨逝,按例需要為她單獨帑金興建陵寢即後來的昌西陵;大行皇帝道光帝的奉安大典迫在眉睫,也要花費成百萬銀兩,所以沒有能力再耗用巨資改建慕陵。其次,道光帝孝穆皇后、孝慎皇后安息慕陵地宮已久,一旦興工,必至驚動,這無疑又構成了一大涉及諸多忌諱的棘手問題。在以上諸多因素的制約下,添修方城明樓的設計方案最終並沒有付諸實施。 [5] 

清慕陵文物價值

清慕陵的興修作為道光朝的重大皇家工程,反映出了清朝道光時期政治,經濟,科學和思想文化藝術的狀況。慕陵的一拆兩建及對傳統帝陵規制的裁減(清朝陵寢中第一個裁去聖德神功碑樓、石像生、明樓、寶城等),使得慕陵成為清朝入關以來先後經營的九座帝陵中,建築規制最為特殊的一座。真實地記錄了清王朝從強盛走向衰亡,由封建社會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歷史軌跡。同時也對後世陵寢也帶來了諸多影響。例如增添龍鬚溝,整個建築羣平面由它開始變為前寬後窄,裁撤神功聖德碑樓、二柱門等 [2]  ,為後來的帝陵所效法。罷建方城明樓等為後來的昌西陵和慕東陵所仿照。慕陵也首次打亂了乾隆皇帝定下的東西陵分葬的“東西陵昭穆制度”。因而,慕陵的研究對於深入瞭解清代陵寢制度的變遷具有重要意義。 [1] 
清慕陵的研究也是評價道光帝的根據之一。在陵寢的興建過程中,皇帝的活動是比較頻繁的,通過對清代帝王圍繞陵寢活動的研究,可以瞭解他們的思想和性格,及他們對重大歷史事件的影響。慕陵一拆兩建,實際上涉及到道光帝本人的理想和追求,對於清史的研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 
清慕陵殿宇的楠木雕刻突破了其它帝陵油飾彩繪的方式,採用在原木上以蠟塗燙,並用數以千計的楠木雕龍裝飾,具有相應的藝術歷史研究價值。 [3] 

清慕陵文物保護

1961年3月4日,清慕陵(作為清西陵的組成部分)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7] 
2012年,“十一五”時期,中國國家有關部門曾對慕陵隆恩殿、東西配殿、石構件進行保護維修。 [18] 

清慕陵機構設置

清慕陵所在的清西陵陵區設有管理部門“清西陵文物管理處”。清西陵文物管理處主要職能是對清西陵整個陵區進行保護、研究與合理的開發利用。具體職責為對清西陵文物本體的保護、維修及周邊風貌原始性的保護;對清西陵進行文化挖掘與清史研究;在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保護方針下,對清西陵進行適度開發利用。 [19] 

清慕陵旅遊信息

清慕陵地理位置

清慕陵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易縣清西陵內西部的龍泉峪。 [2]  [5] 
慕陵在清西陵的地理位置 慕陵在清西陵的地理位置

清慕陵開放時間

清西陵開放時間
景區旺季
【每年4月1日—10月31日】
景區淡季
【每年11月1日—次年3月31日】
8:00—17:30
8:30—17:00
參考資料: [20]  [22] 

清慕陵門票信息

清西陵門票價格
購票類型
景區旺季
【每年4月1日—10月31日】
景區淡季
【每年11月1日—次年3月31日】
景點通票
108元/人,有效期為2天
(泰陵、崇陵、昌西陵、慕陵、永福寺)
80元/人,有效期為2天
(泰陵、崇陵、昌西陵、慕陵、永福寺)
單景點門票
下午2:00以後可購買各單點門票
泰陵:45元/人
崇陵:45元/人
昌西陵:20元/人
慕陵:10元/人
永福寺:15元/人
下午2:00以後可購買各單點門票
泰陵:35元/人
崇陵:35元/人
昌西陵:15元/人
慕陵:10元/人
永福寺:15元/人
優惠政策:
1、現役軍人、退役軍人、殘疾人、1.2米以下兒童、70歲以上老年人、無償獻血者憑本人有效證件到景區售票處領取免費門票。
2、中小學生、大學生、60歲-69歲老年人憑本人有效證件享受景區門票半價優惠政策。 [20] 

清慕陵景區路線

清西陵景區提供免費中巴車。 [22]  遊覽線路分為1號線和2號線,1號線:綜合服務區—泰陵—崇陵—永福寺;2號線:泰陵—昌西陵—慕陵,1、2號線在泰陵服務區停車場處換乘(購票免費乘坐)。
運營時間:旺季4月1日—10月31日早上8:00—下午5:40,淡季11月1日—次年3月31日早上8:30—下午5:10。 [23] 

清慕陵外部交通

  • 公共交通
遊客可乘坐火車從保定和高碑店火車站下車。保定站下車後從保定中心客運站乘坐通往易縣汽車站的681路和981路客車可以到達易縣,然後在易縣汽車站乘坐9路公交車可以直達清西陵景區綜合服務中心(售票處);在高碑店下車後,可在112國道乘坐通往易縣汽車站的班車,然後在易縣汽車站再乘坐9路公交車直達清西陵景區綜合服務中心(售票處)。 [23] 
  • 自駕出行
清西陵景區自駕出行指南
出發方向
行駛路線
北京
京昆高速轉張石高速西陵出口下道,右轉直行2千米後可以到達清西陵景區綜合服務中心(售票處),車程98千米,1小時左右
石家莊
京昆高速轉張石高速西陵出口下道,右轉直行2千米可以到達清西陵景區綜合服務中心(售票處),車程160千米,3小時左右
天津
榮烏高速轉京昆高速北行再轉張石高速西陵出口下道,右轉直行2千米可以到達清西陵景區綜合服務中心(售票處),車程160千米,3小時左右
大同
張家口
京大高速轉張石高速清西陵出口下道,可以到達清西陵景區綜合服務中心(售票處),車程180千米,3個半小時左右
太原
石太高速轉京昆高速北行再轉張石高速西陵出口下道,右轉直行2千米可以到達清西陵景區綜合服務中心(售票處),車程400千米,5小時左右
參考資料: [2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