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爱好音乐,善于弹琴吹箫, [67]异于常人 [72],梁太后便将妹妹梁女莹嫁给他。本初元年(146年)汉质帝驾崩,梁太后拥立15岁的刘志为帝。即位初期,太后梁妠临朝摄政, [6]大将军梁冀专权,皇后梁女莹专制后宫。 [79]和平元年(150年)梁太后病重,还政于刘志。延熹二年(159年),皇后梁女莹忧死,刘志宠妃邓猛女亲属遭梁冀刺杀, [68]刘志遂与五个宦官密谋诛杀梁冀,完成部署后,派司隶校尉张彪率兵包围梁冀府,铲除了梁冀。 [10] [64]
刘志亲政后,册封皇后邓猛女与宦官五侯, [82]然而邓猛女与五侯愈发骄横,刘志便将其全部贬黜,从而独揽大权 [49]。政治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成文的任官回避制度“三互法”,防范地方官员结党营私,遏制豪族,延缓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促进了东汉政局稳定; [89]军事上,任用凉州三明平定羌乱,讨伐鲜卑并将其赶至塞外, [50]重新收服了西域的龟兹、乌孙等国 [56];外交上,恢复了东汉与天竺和罗马之间的外交往来 [19] [58],接纳亚美尼亚国王安世高驻华 [86],首次将印度医学引进中国 [92]。延熹八年(165年),刘志欲立后宫美人田圣为皇后,但在群臣反对下被迫改立窦妙为皇后 [77]。次年,地方太守擅杀后宫美人的外亲及宦官,刘志大怒 [94],发起党锢,以期实现对外朝豪族势力的压制 [17] [98]。
- 全 名
- 刘志
- 别 名
- 汉桓帝
- 谥 号
- 孝桓皇帝
- 封 号
- 蠡吾侯 [4](即位前)
- 庙 号
- 威宗
- 年 号
- 建和,和平,元嘉,永兴,永寿,延熹
- 所处时代
- 东汉
- 民族族群
- 汉族
- 出生地
- 冀州蠡吾国(今河北省博野县)
- 出生日期
- 132年 [60]
- 逝世日期
- 168年1月25日 [59]
- 逝世地
- 德阳前殿(今河南省洛阳市)
- 陵 墓
- 宣陵
- 在位时间
- 146年8月1日 至 168年1月25日 [59] [61]
- 继 任
- 汉孝灵皇帝刘宏
人物生平
播报编辑
早年经历
阳嘉元年(132年),刘志生于冀州蠡吾国(今河北省博野县)。
幸登帝位
本初元年(146年)四月,梁太后让刘志到洛阳夏门亭,与梁女莹举行婚礼。婚礼还没完成,恰逢汉质帝驾崩, [6]没有留下子嗣,梁太后便暗中遣使观察刘志的威仪与才智,认为他可以供奉宗庙 [73];而中常侍曹腾亲访梁冀,表示支持刘志为帝。他又指出,清河王为人严明,如果他真的为帝,恐怕难保平安,但立刘志,则可以长保富贵,梁冀便同意了。 [5]
太后秉政
建和元年(147年)八月十八日(9月30日),刘志正式立梁太后之妹梁女莹为皇后。当时,梁太后秉政,大将军梁冀专行前朝,皇后梁女莹专制后宫,独得宠幸,皇后以下的嫔妃都不得进见刘志。梁女莹借助姐姐梁太后与兄长梁冀的权势,极其奢靡,宫室雕丽,服饰珍贵华丽,工巧装饰规模都倍于以往的任何皇后。 [79]
亲政受制
和平元年(150年)正月乙丑,梁太后病重,临终时下诏归政于刘志。二月,梁太后驾崩;三月,刘志从南宫移驾北宫。为了安慰梁氏家族,刘志增封梁冀万户食邑。至此,梁冀一人已累计封邑三万户,远远超出了汉代封侯的界限。刘志又封梁冀的妻子孙寿为襄城君甩判员,加赐赤绂,待遇比照长公主。孙寿极具美色,善做妖态以蛊惑梁冀,梁冀既宠爱又忌惮她。在孙寿的蛊惑下,梁冀剥夺了很多梁家人的官职,对外表示谦让,实际上是为了尊崇孙氏,于是孙氏宗亲冒名顶替侍中、卿、校、郡守、长吏者有十多人。 [8]
元嘉元年(151年)春正月初一,梁冀带剑入宫,尚书张陵呵斥他出去,并让禁榜页狱军夺走梁冀的剑。梁冀跪下谢罪,刘志下诏罚梁冀一年的俸禄,于是百官肃然。 [65]然后刘志又赋予梁冀更多特权:入朝不必趋行,允许佩剑着履,觐见时不必自称姓名;十天进宫一次,处理、评议尚书所奏的事务。 [66]
自从梁太后去世,刘志就不再独宠皇后梁女莹,梁女莹宠爱渐衰,心生怨恨嫉妒,每当后宫有皇子出生,就被梁女莹杀害,就连皇子的母妃也很少能够得以保全。而刘志畏惧大将军梁冀,不敢谴怒皇后梁女莹,只好愈发冷落她。 [71] [79]而梁女莹却“乘势忌恣”,恣意猜邀全签忌刘志身边的宦官并鸩杀之,然而“上下钳口”,无人敢言。刘志受到压力而畏惧许久,常常心怀不平,但又害怕自己说的话被泄露到梁女莹耳中,不敢图谋。 [12]
诛梁立邓
延熹二年(159年)七月,刘志的皇后梁女莹去世。此时贵人邓猛女宠爱方盛,梁冀“嫉其宠”,便派遣刺客夜闯邓猛女的家,欲刺杀邓猛女的母亲宣,宣的邻居中常侍袁赦察觉到此事,便击鼓聚众以警告宣。宣便入宫向汉桓帝告发梁冀的罪行。 [68]汉桓帝大怒,于是密谋诛杀梁冀。 [69]
延熹二年(159年),刘志打算除掉梁冀,借口上厕所,让唐衡随从自己服侍。进了厕所,刘志压低声音问唐衡:“你知道咱们周围的人里,有谁跟外舍(梁氏)不和吗?”唐衡回复道:“单超、左悺与梁不疑有过节;徐璜、具瑗,私下里都对梁氏放横感到不满,但却从来不敢说。”于是刘志把单超和左悺叫到自己的密室里,说:“大将军梁冀把持朝政,内宫和外朝都被梁冀的人控制着,朝中大臣都是梁冀的人,我想除掉他们,你们看怎么样?”单超和左悺回答说:“梁冀是国之奸贼,早该除掉了。但是臣等弱劣,不知圣意何如?”刘志说:“我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你们谋划一下把梁氏消灭的计策。”单超说:“如果陛下真的要灭梁氏,其实也并不难,我们怕就怕陛下中途又犹豫不决。”刘志说:“梁冀就是个国贼,理应消灭,没有什么可以犹豫的了!”于是又召了具瑷和徐璜来,刘志用牙咬破了单超的手臂,六个人歃血为盟,共谋灭梁大计。 [12]
单超等人说“陛下今计已决,勿复更言,恐为人所疑。”梁冀怀疑单超等人,八月丁丑,让中黄门张恽入宫,以防止变故。具瑗让官吏逮捕张恽,说他“从外而入,图谋不轨。”刘志便驾临前殿,召各个尚书前来,准备发动政变,让尚书令尹勋持节,让丞、郎以下的官吏都操兵守宫门,收回各个符节送入宫中,让具瑗率领左右厩驺、虎贲、羽林、都候剑戟士合1千多人,与司隶校尉张彪共同包围梁冀府,并让光禄勋袁盱持节收回梁冀的大将军印绶,改封为比景都乡侯。梁冀及妻孙寿即日皆自杀。 [64]梁冀的宗族像卫尉梁叔、河南尹梁胤、屯骑校尉梁让、越骑校尉梁忠、长大校尉梁戟等,以及中外宗亲数十人都被处决。太尉胡广被免职。司徒韩演、司空孙朗被逮捕入狱。 [10]故吏宾客被罢免的有300多人,朝官几乎一空,梁氏外戚集团被一网打尽,灰飞烟灭。百姓莫不称庆。 [80]
刘志收缴梁冀府上财货,合计30多亿,刘志便将其充实国库,同时下令减免天下一半赋税。然后解散梁冀建造的园林,赐予贫民。 [70]
延熹二年(159年)八月壬午,刘志立邓猛女为皇后, [82]封其母宣为长安君。延熹四年(161年)追赠邓猛女之父邓香车骑将军与安阳侯印绶,又加封其母宣与侄子邓康大县,宣为昆阳君,邓康为沘阳侯,赏赐巨万计。又以邓康的弟弟邓统袭封昆阳侯,位居侍中;邓统的从兄邓会袭安阳侯,任虎贲中郎将;邓统之弟邓秉为淯阳侯,邓氏宗族皆列校、郎将。 [81]
同年,白马令李云上书斥责刘志对邓猛女家族和宦官五侯封赏过重,直言这是“帝欲不谛”之举。刘志大怒,让中常侍管霸审讯李云。杜众伤感,上书愿与李云同死,被一并下狱。陈蕃与杨秉等人为李云求情,都被罢官归田。管霸对刘志说李云只是野泽愚儒,出于狂戆,没必要定罪。刘志却说:“帝欲不谛,是何等语?常侍你竟然想原谅他?”于是李云死于狱中。 [102]
贬黜宦官
宦官五侯及其亲属十分专横,为乱一时,不仅朝中正直官员反对,就连刘志也开始担忧,并着手贬黜五侯。
延熹五年(162年),宦官权势日大,任用自己的党羽及子弟为官,布满天下迎连,“竞为贪淫,朝野嗟怨”。太尉杨秉与司空周景上言:“按照阳嘉年间旧典,宦官子弟不得居位秉势。可遵此典,罢退贪婪凶残,平息民愤。”刘志采纳了该建议,将太尉杨秉上奏的50多名宦官党羽处死或罢免,于是“天下莫不肃然”,大大削弱了宦官势力。 [90]
延熹八年(165年),刘志进一步清理宦官五侯。司隶校尉韩演上奏弹劾宦官左悺之罪,于是左悺自杀。韩演又奏称宦官具瑗之兄有罪,于是刘志将具瑗押入廷尉问罪。具瑗便到监狱谢罪,上交东武侯印绶,刘志便将其贬为都乡侯。宦官单超、徐璜、唐衡等也因此受牵连,纷纷遭贬,刘志便顺手没收了五大宦官子弟所有封地,五侯专权彻底终结。 [49]
立后之争
自从邓猛女成为皇后以来,仰仗尊位,愈发骄横霸道,肆无忌惮,与刘志宠妃郭贵人等人相互谗毁攻讦。 [75]延熹八年(165年)二月,邓猛女酗酒行凶,刘志遂将其打入暴室,令其自杀,其家属也被诛杀。 [76]
邓猛女自杀后,刘志将要立宠妃田圣为皇后,但遭群臣反对。司隶校尉应奉上书引用西汉赵飞燕灭绝皇嗣的例子反对,太尉陈蕃也以田圣出身卑微为由反对,并提议册立出身世家的贵人窦妙为皇后,便与刘志争论立后事宜,不肯罢休。刘志争不过陈蕃等大臣,不得已之下,只好于同年冬十月辛巳立窦妙为劝辨皇后。 [77]
党锢之祸
“五侯”被清算后,刘志任用了新一批宦官,如管霸、苏康、侯览、曹节捉煮己、王甫。 [11] [74]此时宦官集团以中常侍苏康、管霸为首,他们排挤陷害忠良,争相阿谀奉承刘志。大司农刘祐、廷尉冯绲、河南尹李膺皆受其陷害而被惩处。 [15]
当时,宛城的富商张汎,是汉桓帝后宫中一个美人的外亲,善于雕镂玩好之物,多次贿赂宦官,并以此得到显耀的职位,于是凭借伎巧,仗势纵横。延熹九年(166年),南阳功曹岑晊劝南阳太守成瑨收捕张汎等人,然而遇到刘志下达大赦天下的命令,岑晊却不顾赦令强行诛杀了张汎,又杀了张汎宗族宾客200多人,然后才上奏朝廷。 [94]而山阳太守翟超,没收了中常侍侯览的所有财产 [15];汝南太守刘质逮捕小黄门赵津,不顾朝廷赦令,将赵津拷打至死,然后才向朝廷上报。九月,宦官们纷纷向刘志提出申诉,同时鼓动张汎的妻子上书诉讼 [94]。刘志闻知此事,索然大怒,因为在刘志看来,这是地方官吏公然对抗中央。刘志当即下诏,将南阳太守成瑨、汝南太守刘质一并逮捕,按律处斩。 [16]
当时党人之议兴起,从甘陵南北部发展壮大,转入洛阳太学,三万多太学生中,以郭林宗、贾伟节为首,他们与李膺、陈蕃、王畅互相褒扬,史称“太学清议” [97]。还有渤海公族进阶、扶风人魏齐卿,都敢说敢讲,不怕豪强。自公卿以下,无不畏惧他们的贬议,纷纷到门结纳。 [95]
与宦官交往的河内人张成擅长占卜,推算出朝廷将有大赦,便故意指使儿子杀人。河南尹李膺下令逮捕张成,不久赦令下达,张成逃脱收捕,李膺更加气愤,仍将其逮捕处死。张成的弟子牢修便上书诬告李膺等人蓄养太学生和游士,交结各郡的生员,互相标榜,结成群党,诽谤朝廷,败坏风俗。刘志大怒,于是诏令全国,逮捕李膺、陈寔等200多个“党人”。有的党人逃走,刘志就悬金购赏。一时间,使者四出,相望于道。 [96]
太尉陈蕃上疏极谏,刘志忌讳陈蕃言辞激烈,假托陈蕃举荐的人不称职,遂将陈蕃策免。 [84]第二年(167年),尚和棵愚跨书霍谞、城门校尉窦武共同上表为党人求情,刘志的怒气才稍稍缓解,下诏释放党人们回家,但仍对其实施终生禁锢。并且将党人的名字记录在案。这就是著名的“党锢”。 [16] [96]
中年去世
永康元年(167年)冬,刘志病重不起,下诏将田圣等九位嫔妃的位分晋升至贵人(东汉贵人仅次于皇后),此举激怒了皇后窦妙。 [78]同年十二月丁丑日(168年1月25日 [59]),刘志驾崩于德阳前殿,台洪享年三十六岁。 [2]
刘志驾崩后,没有任何子嗣存活。皇后窦妙积怒已久,当时刘志还未下葬,其棺材还在德阳前殿,窦妙就在刘志棺材前,当众拔刀砍死田圣,然后又准备把刘志册封的其他八位贵人全部杀尽,好在中常侍管霸、苏康苦苦劝谏,窦妙才作罢。 [78]
为政举措
播报编辑
政治
- 推行三互法
东汉中后期,地方豪族势力日益发展,并且形成很多仕宦名族,这些豪门大族凭其家学开门授徒,门生、弟子、故吏遍布朝廷和地方。同时,外戚、宦官的兄弟子侄、姻亲故旧也布州列郡,荼毒百姓。
“三互法”产生于东汉中期桓帝时期,至迟在桓帝延熹八年(165年)已经颁布实施,主要包括:
①本籍回避:州刺史不用本州人,郡守国相、郡丞、长史不用本郡国人,县令长丞尉不但不用本县人,且严格意义上也不用本郡国人;地方长官自行辟用之属吏原则上用本籍人,也可用外籍之人。也就是,地方长官一定要回避本籍,而属吏原则上要用本籍。
②姻亲回避:如果分居两州郡的两家结为姻亲,那么两家人任官之时要回避对方之籍。
③任官回避:如果甲州人在乙州任刺史,那么乙州人就不能在甲州任刺史;郡县亦然。
“三互法”在东汉中后期整体实行良好,这一制度的实施,对东汉后期的政局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即东汉后期的割据势力没有一例是在本籍起家。同时这一制度的有效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东汉后期地方割据势力出现的时间。
刘志的三互法,与现代实行的回避制度具有一定相似性,对现代反腐倡廉和党风廉政建设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93]
- 制裁宦官
刘志利用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五个宦官除掉了外戚梁冀,这五个宦官得以封侯,食邑万户,时人并称“五侯”。在以后的几年中,“五侯”任人唯亲,其亲属族人不仅多数升官,而且依仗其权势,排斥异己,为所欲为。“五侯”权势日大,骄横日甚,进而对皇权构成威胁。 [12]
延熹五年(162年),太尉杨秉与司空周景上言:“按照阳嘉年间旧典,宦官子弟不得居位秉势。现今宦官党羽宾客遍布各个职位,甚至有年轻的庸才任职地方长官,于是上下忿患,四方愁毒。可遵用阳嘉年间旧章,罢退贪婪凶残,平息民愤。请让司隶校尉、中二千石(中央官员)、二千石(地方长官)、城门五营校尉、北军中候,各自核实自己的部所,进行罢免,再派三府视察遗漏。”刘志采纳了他们的建议。于是太尉杨秉条奏牧守以下匈奴中郎将燕瑗、青州刺史羊亮、辽东太守孙諠等50多人,或处死或罢免,“天下莫不肃然”,大大削弱了宦官势力。 [90]
延熹八年(165年),刘志进一步制裁宦官五侯。司隶校尉韩演上奏弹劾左悺等宦官之罪,于是左悺自杀。韩演又奏称宦官具瑗之兄有罪,于是刘志将具瑗押入廷尉问罪。具瑗便到监狱谢罪,上交东武侯印绶,刘志便将其贬为都乡侯。单超、徐璜、唐衡等也因此受牵连,纷纷遭贬,刘志便顺手没收了五大宦官子弟所有封地,五侯专权彻底终结。 [49]
- 制裁党人
延熹九年(166年),宦官派人诬告李膺等交结太学生、都国生徒互相标榜,结成群党,诽谤朝廷,败坏风俗。刘志大怒,于是诏令全国,逮捕李膺、陈寔等200多个“党人”。有的党人逃走,刘志就悬金购赏。一时间,使者四出,相望于道,反宦官的斗争遭到严重挫折。这就是著名的“党锢”。刘志通过党锢打击士大夫,强化了皇权 [16];但党锢之后,豪族世家虽受冲击却凭借其渗透于中央、地方间的内在根基,对东汉政权的运行体系仍发挥重要影响。 [98]
军事
刘志在朝中调节宦官们和士大夫们的纠纷时,边疆战事不断,其北边是鲜卑人不断侵扰,西边则是羌人不断叛乱。刘志把平定羌人的任务交给段颎,把平定鲜卑的任务交给张奂,段颎和张奂军事才能出众,恩威并施,稳定了边疆,使战乱波及的范围没有继续扩大。 [11]
- 平定羌乱
永寿元年(155年),刘志任命张访为护羌校尉。张访很有威惠,以至西垂无事。
延熹五年(162年),沉氐诸种再度进犯张掖、酒泉,皇甫规对其进行招降,于是沉氐诸种全部投降。至冬,滇那等五六千人再度攻武威、张掖、酒泉,烧民庐舍。次年,陇西太守孙羌击破之,滇那被斩首或溺死者有三千多人。胡闳病重,刘志再度以段颎为护羌校尉。
- 讨击北虏
延熹九年(166年)夏,鲜卑联合南匈奴、乌桓,聚合数万骑兵攻掠北方九郡;秋,又联结东羌、沈氐、先零等,共攻西北的张掖、酒泉等地。刘志仍任命张奂为护匈奴中郎将,监督幽、并、凉三州及度辽、乌桓二营。南匈奴和乌桓听到张奂率兵到前线时,便率众二十万口投降。张奂诛其首恶,对降众采取安抚办法。鲜卑则率众逃回塞外。 [51]
- 平息南蛮
刘志统治期间,武陵蛮、长沙蛮、零陵蛮、板楯蛮屡屡反叛,太守应奉“以恩信招诱”,同时刘志派车骑将军冯绲讨伐,以恩威并施的手段平息了武陵蛮之乱,又委任度尚为荆州刺史,平息了长沙蛮和零陵蛮。巴郡太守赵温则以恩信降伏板楯蛮。 [41]
永寿二年(156年),蜀郡的少数民族叛乱,杀略吏民。
- 击破扶余
- 稳定西域
刘志统治期间,西域逐渐不稳。
元嘉二年(152年),刘志任命王敬为西域长史,王敬到达后斩杀了于阗国王“建”,导致于阗侯将输僰便起兵杀死王敬,立建之子安国为王。马达想出兵攻打于阗,但刘志反对,并召还马达,改任宋亮为敦煌太守,宋亮要求于阗杀输僰,此时输僰已死,于阗就斩断输僰人头交到敦煌,而不言实情。宋亮后来得知实情,但不能出兵。于阗有恃无恐,对汉朝日益骄慢。 [43]
永兴元年(153年),车师后部王阿罗多与戊部候严皓不和,于是起兵反叛,围攻汉屯田且固城,杀伤吏士。后来因部将降汉,阿罗多逃到北匈奴,敦煌太守宋亮立后部故王军就质子卑君为车师后部王。后来阿罗多又从北匈奴回来,与卑君争国。戊校尉阎详担心阿罗多招引北匈奴人,将乱西域,便同意立阿罗多为王,召还卑君至敦煌。由于汉朝对其“曾莫惩革”,所以“自此浸以疏慢矣”。 [44]
经济
- 借粮赈灾
同年六月,洛水泛滥,冲毁了鸿德苑,南阳也遭大水。刘志下诏免除太山、琅琊地区遭遇贼寇的百姓三年的租、赋、更、算。又下诏因水灾而死亡或流亡而尸骨无存的人,令郡县寻找他们的尸骨并进行收葬;及所唐突压溺物故,七年以上的人赐二千钱。房屋被毁、遗失谷物粮食,特别贫困的人每人二斛谷物。 [54]
- 减发官员俸禄
延熹四年(161年),由于羌人起义的战火波及到三辅(今陕西省中部)地区,刘志为了减轻国库的财政支出,就下诏减发公卿以下官员的俸禄,借贷王、侯的一半租税,同时下令以不同价钱卖关内侯、虎贲郎、羽林郎、缇骑营士和五大夫等官爵。 [11] [55]
延熹八年(165年),刘志令郡国有田者每市交10钱为税。 [11]
文化
- 编修史书
刘志统治期间,东观修史的工作并未荒废。伏无忌、黄景、崔寔、边韶、延笃等大臣先后在东观修史。他们完成了《诸王子功臣恩泽侯表》《南单于传》《西羌传》《地理志》,孝穆、孝崇二皇、顺烈皇后、安思皇后等传,以及《百官表》和顺帝功臣孙程等人的传记。
- 供奉浮图
- 设立秘书监
科技
- 引进印度医学
刘志在位期间,印度医学首次传入中国。据《开元释教录》记载:“东汉之末,安世高医术有名,译经传入印度之医学。”这是目前最早的关于中印之间医学文化交流的明文记载。安世高在刘志即位初年来华,得到刘志接纳,自此,印度医学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对中医药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91-92]
外交
- 罗马
- 天竺
- 亚美尼亚
汉桓帝建和二年(148年),亚美尼亚国王帕塔马西里斯(Parthamasiris,汉名安世高)来到中国洛阳,从事佛经翻译工作。 [86]相传,安世高曾在周原发现了19枚佛骨舍利,并将其送到京都洛阳,汉桓帝见后惊喜万分,命在全国各地建造宝塔供奉19枚佛骨舍利,在佛骨舍利发现地周原也建造了宝塔,并在四周修建了寺院,这就是后来的法门寺。 [87]
历史评价
播报编辑
- 范晔:前史称桓帝好音乐,善琴笙。饰芳林而考濯龙之宫,设华盖以祠浮图、老子,斯将所谓“听于神”乎!及诛梁冀,奋威怒,天下犹企其休息。而五邪嗣虐,流衍四方。自非忠贤力争,屡折奸锋,虽愿依斟流彘,亦不可得已。 [21]
- 王夫之:①“桓灵之世,士大夫而欲有为,不能也。君必不可匡者也;朝廷之法纪,必不可正者也;郡县之贪虐,必不可问者也。士大夫而欲有为,唯拥兵以戮力于边徼;其次则驱芟盗贼于中原;名以振,功以不可掩,人情以归往,闇主权阉抑资之以安居而肆志。故虽或忌之,或谮之,而终不能陷之于重辟。于是天下知唯此为功名之径而祸之所及者鲜也,士大夫乐习之,凡民亦竞尚之,于是而盗日起,兵日兴,究且瓜分鼎峙,以成乎袁、曹、孙、刘之世。故国恒以弱丧,而汉以强亡。” [99]②桓帝淫于色,而继嗣不立,汉之大事,孰有切于此者! [25]
- 马娇:汉桓帝颁布“三互法”,确立了亲属回避原则和籍贯回避原则,防止官吏结党营私,徇私舞弊,与当前实行的回避制度具一定相似性,对当今反腐倡廉和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93]
轶事典故
播报编辑
后宫风波
刘志第一任皇后梁女莹倚仗兄长梁冀之势,专制后宫,生活奢侈无度。刘志虽对她不满,但忌惮其兄大将军梁冀,不敢指责她。史书记载,凡有怀孕的妃子,统统被梁女莹杀死,妃嫔所生的皇子也都被梁女莹杀害,刘志敢怒不敢言,只好冷落她, [71]同时加倍宠爱梁冀新收的义女邓猛女 [69],导致梁女莹于延熹二年(159年)愤恨而死。梁女莹死后,其兄梁冀记恨邓猛女专宠后宫,便派人刺杀邓猛女的母亲宣,结果刺杀失败,邓猛女之母便入宫揭发梁冀罪行, [68]刘志便诛灭了专权20余年的梁氏家族,将梁皇后追贬为贵人, [79]继而立邓猛女为皇后。
邓猛女自杀后,刘志想立宠妃田圣为皇后,但太尉陈蕃认为田圣出身卑微,应当立良家女窦妙为皇后,便与刘志争论立后事宜,不肯罢休。刘志争不过陈蕃,不得已之下只好立窦妙为皇后。 [77]窦妙虽然当了皇后,但很少得到刘志宠幸,刘志所宠唯有采女田圣等人。 [78]
永康元年(167年)冬,刘志卧病在床,便下诏晋升田圣等九位嫔妃的位分,晋升至贵人(东汉贵人仅次于皇后)。此举激怒了皇后窦妙,于是没几天刘志就离奇驾崩,没有任何子嗣存活,而皇后窦妙便当众拔刀杀死田圣,又想把刘志册封的其他八位贵人全部杀尽,好在刘志的常侍宦官管霸、苏康苦苦劝谏,窦妙才作罢。 [78]
风流天子
刘志是一个好色皇帝,博采后宫佳丽达五六千人,服侍宫妃的奴婢数量更是加倍, [75]对后宫嫔妃们的封赏又超过常规。延熹二年(159年)陈蕃上疏进谏说,“最近几年庄稼歉收,万人饥寒,不聊生活,而陛下您采女数千,这些后妃经常吃肉,穿奢华衣服,脂油粉黛一类的化妆品数不胜数,俗话说“盗不过五女门”,女人导致家贫是常见现象。如今后宫的女人们,难道不是导致国家贫穷的原因吗?”刘志稍微采纳了他的言论,放出了500多宫女。 [85]
爱好音乐
汉桓帝刘志爱好音乐,善于弹琴,吹奏笙箫。 [67]
信仰佛道
据史书记载,刘志非常迷信宗教,为了延年祈福,他派人到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东)祭祀老子,还在宫中祭祀黄老,刘志在濯龙宫中合祭了浮图(屠)和老子。距刘志约百年之前的楚王刘英兼信黄老和浮屠,而刘志仍把浮屠与黄老并行祭祀,把佛教看做是黄老道术的一种。当时的山东学者襄楷到洛阳上疏刘志,说:“又听说宫里边设立黄老和佛教的生祠。这样的做法是清静空虚,可称道之处在于崇尚不作为的治理国家,好修身养性厌恶杀戮。遏制祛除人的欲望和奢靡的恶习。现如今陛下麻木于自己的不良嗜好却不祛除欲望杀戮惩罚超过了法度道理,既然您已经崇尚黄老的治国之术为什么还要反其道而行之呢?”襄楷提倡佛教教义是为了谏诫刘志的胡作非为,但刘志关注的其实是佛教能否同黄老之术一样可以使他长生不老。 [27]
亲属成员
播报编辑
后世纪念
播报编辑
- 陵寝墓地
汉桓帝宣陵位于河南省偃师市大口乡经周寨村和周寨村之间,宁村乡东北。其中现存最大的一座墓冢,东西长56米,南北宽55米,高12.2米。夯层明显,每层厚0.35-0.40米,封土完好,基本呈平顶圜丘形,顶部呈圆角方形,东西长25.2米。南北长23.5米,当地人称为最大冢。 [38]
影视形象
播报编辑
史料索引
播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