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孝賢純皇后

鎖定
孝賢純皇后(1712年3月28日—1748年4月8日)沙濟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乾隆帝的第一任皇后,贈一等承恩公、察哈爾總管李榮保與一品公妻夫人覺羅氏之女,太保大學士公富察·傅恆的胞姐。
康熙五十一年二月二十二日生, [106]  雍正五年(1727年),嫁與雍正帝第四子弘曆為嫡福晉,雍正六年十月初二日,生第一女;雍正八年六月二十六日,生第二子端慧皇太子永璉;雍正九年五月二十四日,生第三女固倫和敬公主 [106]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己丑,雍正帝駕崩,弘曆繼位為帝,詔立為皇后。雍正帝喪期滿二十七個月後,於乾隆二年(1737年)十二月初四,以保和殿大學士鄂爾泰為正使,户部尚書海望為副使,行冊立禮。 [106]  皇后姿容窈窕卻性格恭儉 [82-83]  ,平居冠通草絨花,不飾珠玉。乾隆對其每加敬服,鍾愛異常 [84]  乾隆十一年四月初八日,生第七子和碩哲親王永琮。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十一日亥時,隨乾隆帝東巡,崩於德州舟次,享年三十七歲。 [106]  乾隆深為哀慟,為其親定諡號“孝賢”,作《述悲賦》悼之。乾隆十七年(1752年),葬於勝水峪裕陵地宮。經嘉慶道光兩朝加諡,全諡“孝賢誠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順輔天昌聖純皇后”。
別    名
富察皇后,孝賢純皇后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羣
滿族
出生地
北直隸順天(今北京)
出生日期
1712年3月28日
逝世日期
1748年4月8日
本    名
富察氏
寢    宮
長春宮 [14] 
陵    寢
裕陵
旗    籍
滿洲鑲黃旗
丈    夫
愛新覺羅·弘曆
兒    子
永璉、永琮
女    兒
皇長女、固倫和敬公主

孝賢純皇后人物生平

孝賢純皇后家室背景

清人畫孝賢純皇后像屏 清人畫孝賢純皇后像屏 [96]
孝賢皇后來自於滿洲鑲黃旗沙濟富察氏,沙濟富察氏原隸滿洲正藍旗,太宗時改隸滿洲鑲黃旗
根據沙濟富察氏的族譜記載,孝賢皇后出自女真沙濟城主檀都第三子德雲珠一脈,與太祖繼妃袞代和太祖之弟舒爾哈齊三娶福晉同屬一族,德雲珠之子旺吉努國初率族眾歸附後金,被清太祖授予世管佐領,在統一東北、創建帝國的多年征戰中,戰功卓著。曾祖父哈什屯與其兄弟萬濟哈都曾襲佐領,在太宗朝以軍功封爵,為一等男又一雲騎尉,任內大臣及內務府總管,官至禮部副理事官,至順治年間,累官至內大臣,加太子太保,有一女嫁給了清太祖之孫奉恩輔國公班穆布爾善。祖父米思翰為哈什屯長子,襲父爵,在康熙年間任議政大臣,當過7年的户部尚書,掌管國家的財政大權,曾經大力支持康熙帝的撤藩政策,深受康熙帝的器重。哈什屯和米思翰均於乾隆十三年(1748)五月被追贈為一等承恩公。父李榮保為米思翰第四子,官至察哈爾總管。大伯父馬思哈,任內大臣、都統;二伯父馬齊,封二等伯,任大學士;三伯父馬武任過都統領侍衞內大臣,官居一品,位極人臣。

孝賢純皇后早年經歷

康熙五十一年二月二十二(1712年3月28日),富察氏出生。
雍正五年七月十八日(1727年),與雍正帝第四子弘曆成婚。
雍正六年(1728年)十月初二日子時,生弘曆長女。雍正七年(1729年)正月十七日,皇長女夭折。
雍正八年六月二十六日(1730年)申時,生次子永璉。
雍正九年(1731年)五月二十四日,生弘曆第三女。

孝賢純皇后皇后生涯

孝賢純皇后朝服像 孝賢純皇后朝服像 [96]
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弘曆即位,是為乾隆帝,奉懿旨冊為皇后。
乾隆二年(1737年)十二月初四,行冊立禮,頒詔恩款 [15]  。十一日,以冊立皇后禮成,加上皇太后徽號曰崇慶慈宣皇太后,再次頒詔恩款 [16] 
乾隆三年二月下,皇后千秋令節,照例行禮。 [51]  乾隆三年(1738年)十月,皇次子永璉薨,諡端慧皇太子。
乾隆四年二月下,皇后千秋令節,照例行禮 [52] 
乾隆六年二月下,皇后千秋令節,照例行禮。 [53]  乾隆六年(1741年)九月,從幸避暑山莊。
乾隆八年(1743年)七月,從幸盛京。
乾隆十年(1745年)七月,從幸蒙古。
乾隆十一年(1746年)四月初八,生皇七子永琮。九月,從幸山西。
乾隆十二年(1747年)二月,從幸盤山。七月,從幸避暑山莊、木蘭圍場。
乾隆十二年(1747年)十二月,皇七子永琮薨,諡悼敏皇子。
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十一日,皇后富察氏崩,乾隆帝定諡號為“孝賢皇后”。
乾隆十七年(1752年),十月二十七日奉安勝水峪裕陵地宮。經嘉慶道光兩朝加諡,全諡“孝賢誠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順輔天昌聖純皇后”。

孝賢純皇后軼事典故

孝賢純皇后清宮養德

雍正五年(1727)七月十八日,皇四子弘曆和富察氏於重華宮舉行結婚典禮。婚後,弘曆與富察氏經常一起向長輩問安盡孝。 [33]  雍正七年,雍正皇帝又賜長春仙館作為他們夫婦在圓明園的居處 [17]  。乾隆追憶往事的《重華宮記》中記載:少而居之,長而習之,四十餘年之政,皆由是而出……蓋宿學之所安,舊劍(指孝賢皇后)不能忘也,是以四十八年以來,元旦除夕,無不於此少坐 [18]  。乾隆在《新正重華宮》詩中“初詠關雎吉所遷”句後自注曰:“雍正五年,娶孝賢皇后,始自毓慶宮東所遷居於此西二所。”和富察氏在一起後,初次感受到了詩經裏《關雎》中男女之情的美好。 [35]  “憲書登壽八旬七,青邸成婚七十年”,當乾隆87歲時,仍能想起70年前青邸成婚時的美好時光。 [34] 

孝賢純皇后母儀天下

乾隆曾贊孝賢皇后:”歷觀古之賢后,蓋實無以加茲” [19]  。同時他把他治國的功勞也分給皇后一份:“朕躬攬萬幾。勤勞宵旰。宮闈內政。全資孝賢皇后綜理。皇后上侍聖母皇太后。承歡朝夕。純孝性成。而治事精詳。輕重得體。自妃嬪以至宮人。無不奉法感恩。心悦誠服。十餘年來。朕之得以專心國事。有餘暇以從容冊府者。皇后之助也 [20] 
皇后出身名門望族而生性節儉,平素以通草絨花為飾 [21]  。乾隆十二年秋季去關外,乾隆對皇后談起關外舊俗,提及祖上剛剛創建帝業的時候,衣物的裝飾都是用鹿尾絨毛搓成線縫在袖口,而不是像當今皇宮中那樣用金線銀線精工細繡而成。皇后深悉帝心,特地做了一個用鹿尾絨毛搓成線縫製而成的燧囊獻給乾隆,以示不忘滿洲本色。乾隆非常珍愛孝賢皇后親手縫製的燧囊,一直帶在身邊 [22] 
乾隆九年,蠶壇建成,富察氏帶領妃嬪命婦大行親蠶之禮,祭祀先蠶嫘祖,並當眾演習養蠶織絲之術。後來蠶絲多了,富察氏不忍心遺棄,下令把它染上色彩,織成御衣,親自進獻給皇帝。乾隆見到這些絲織御衣,競感到格外親切,除對皇后大加褒揚外,還下令大小臣工崇儉去奢,並在祭祀登朝時多次穿用 [23] 
乾隆時期的大學士阿桂曾講了這麼一個故事,一次乾隆帝患疥瘡,愈後體弱,醫生囑咐須靜養百日。孝賢皇后於是就住在皇帝的寢宮外屋,無微不至地照料百天後,見皇帝氣色如初,身體復原才搬回自己的寢宮 [24] 
皇后一直為皇帝分憂解勞,夫妻二人休慼與共、同甘共辛。譬如,乾隆在國事中最關心的事務之一便是全各地降雨的情況。當時最瞭解皇帝無日不以雨暘為念的,莫過於皇后。膜旱而同憂,雨雪而同喜。乾隆在《雨二首》的註文中特別提到這一情形:“憶十三年來,朕無日不以雨暘繋念,先皇后實同此欣戚也。今晨觀德殿奠酒,若常此時遇雨,應解愁而相慰,茲豈可復得耶?興言及此,淚欲沾襟 [25]  。”
孝賢皇后與乾隆生母孝聖憲皇后相處也極為融洽。《清宮詞》載:“孝賢皇后事孝聖皇后最得歡心,高宗稱其淑德為古今賢后,故侍遇後族寵貴無比……聖心眷注亦古今所罕見也 [26]  ”。(大意是孝賢皇后侍奉皇太后最得歡心,乾隆稱她的美德為古今的賢德皇后,所以對待皇后的家族無比寵愛,皇帝對她的垂愛關注在古代是罕見的。)

孝賢純皇后親屬成員

親屬成員
關係
姓名
簡介
曾祖
功封一等男又一雲騎尉,仕至內大臣、總管內務府大臣
祖父
承襲一等男又一雲騎尉和世管佐領,仕至議政大臣、户部尚書、總管內務府大臣,康熙初年重臣之一
伯父
米思翰長子,仕至內大臣、都統、總管內務府大臣,得諡襄貞
米思翰次子,功封二等伯,仕至保和殿大學士,得諡文穆,入祀賢良祠
富察·馬武
米思翰第三子,功封三等輕車都尉,仕至領侍衞內大臣,得諡勤恪
父親
富察·李榮保
米思翰第四子,承襲父親爵位,仕至察哈爾總管
母親
覺羅氏
兄弟
富察·廣成
仕至正黃旗蒙古都統,得諡温勤
駐藏大臣,設計誘殺密謀叛亂的西藏郡王珠爾默特那木扎勒,後被叛亂分子圍困,自殺。
追封一等伯,諡襄烈。 [108] 
富察·傅寧
——
富察·傅文
——
富察·傅寬
——
富察·傅新
——
富察·傅玉
歷官城守尉、黑龍江副都統、鑲黃旗滿洲副都統、荊州將軍、江寧將軍。晚年累官廣州將軍、西安將軍。 [124] 
——
乾隆朝重臣,嘉慶元年(1796年),推恩贈郡王銜,並配享太廟。 [109] 
妹妹
富察氏
太宗第十子韜塞的孫子、副都統薩喇善三繼妻,薩喇善憑妻族受高宗重用,歷任副都統、吉林將軍,後代還封了雲騎尉世職。
丈夫
即清高宗,乾隆皇帝
子女
愛新覺羅氏
(1728-1729)
乾隆帝皇長女,早逝無封號。
(1730-1738)
乾隆帝皇次子,死後冊贈皇太子,諡號端慧。
雍正八年(1730年)六月二十六日,富察氏生弘曆次子,雍正帝親自為其命名為永璉,“璉”字,在弘曆看來意味着將來能夠繼承皇位之意。 [36]  弘曆在乾隆元年七月,把永璉密定為皇太子。 [37]  而且乾隆表示,密立儲君並不是自己看好的方式,“此庸主卑陋之見。朕所深鄙者也”。等永璉年齡漸長、見識擴充他會佈告天下。明正儲貳之位。 [38]  未想到剛過了兩年多,永璉就因“偶感風寒”,於乾隆三年(1738年)十月十二日巳刻夭亡於寧壽宮,年僅9歲。最為中意的愛子早夭,對乾隆帝身心是一個巨大打擊。為此,平素勤政的青年皇帝接連五天沒有臨朝。 [39]  並把密定諭旨公佈於眾,諭曰:“永璉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聰明貴重,氣宇不凡。皇考命名,隱示承宗器之意。朕御極後,恪守成式,親書密旨,召諸大臣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榜後,是雖未冊立,已命為皇太子矣。今既薨逝,一切典禮用皇太子儀注行。”旋冊贈皇太子,諡端慧,後功令諱其名“璉”字。按皇太子之禮為永璉隆重舉喪,弘曆多次親臨祭奠。後來嘉慶帝被立為太子時,乾隆命其向端慧太子行叩拜之禮,之後載其儀入會典。 [40]  嘉慶元年,乾隆仍令嘉慶詣端慧皇太子園寢酹酒。 [41] 
(1731-1792)
乾隆帝皇三女,乾隆十二年(1747年)下嫁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色布騰巴勒珠爾
(1746-1747)
乾隆帝皇七子,諡號悼敏,嘉慶四年(1799年)三月追封哲親王 [1] 
乾隆十一年正月,因皇后富察氏懷孕,乾隆並未按慣例去圓明園山高水長處度上元節、而是破例留在紫禁城處觀看煙火,陪伴她們母子。 [42]  乾隆也因為皇后有孕,停止了出巡遊獵。 [43] 
當年的佛誕日(農曆四月初八日),皇后生下皇七子,當天正逢久旱之後大沛甘霖,篤信佛教的乾隆十分欣喜,倍感天恩眷顧,寫詩誌喜。 [44]  皇七子幼聰穎,乾隆欲立為太子。 [45]  可惜這位聰慧異常的皇子,因出痘於乾隆十二年臘月二十九日身亡,未滿兩歲。 [46]  乾隆悲痛萬分,諭曰:“先朝未有以元后正嫡紹承大統者,朕乃欲行先人所未行之事,邀先人不能獲之福,此乃朕之過耶!” [47] 
乾隆賜諡“悼敏”(這在清朝皇子中是極少見的特例) [48]  ,並以皇后“侍奉皇太后,承歡致孝,備極恭順,作配朕躬,恭儉寬仁”之故,命皇七子喪儀“應視皇子為優”。 [49]  葬端慧太子陵園內,嘉慶四年追贈哲親王。 [50] 
侄子
廣成之子。歷兵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等職,加太子太保,封三等襄勇侯。
獲諡“文襄”,入祀賢良祠。 [110] 
傅文之子。因徵緬有功,封一等誠嘉毅勇公;力戰後自縊而死。乾隆帝親臨其府奠酒,諡果烈。 [111-112] 
傅文之子,明瑞之弟。曾任福建水師提督、成都將軍、參贊大臣,得諡武毅。 [113] 
傅恆之子。多羅額駙,曾任正白旗滿洲副都統,署雲南永北鎮總兵。 [114] 
傅恆之子。襲一等忠勇公爵,和碩額駙,尚高宗女和碩和嘉公主;曾任正白旗滿洲都統、吏部尚書,得諡勤恪。 [115] 
傅恆之子。乾隆朝重臣,追封嘉勇郡王,配享太廟,諡號“文襄”。 [116] 
傅玉之子,過繼傅恆。曾任户部尚書、軍機大臣。
侄女
富察氏
傅文之女,多羅順承恭郡王愛新覺羅·泰斐英阿嫡福晉。 [117] 
富察氏
傅謙之女,和碩質莊親王永瑢嫡福晉。 [118] 
富察氏
傅恆之女,和碩成哲親王永瑆嫡福晉。 [119] 
富察氏
傅恆之女,和碩睿恭親王淳穎嫡福晉。 [120] 
外孫
堂侄孫女
晉妃富察氏
馬齊曾孫女,傅廣孫女,富察·德克精額之女
堂侄曾孫女
恬嬪富察氏
馬齊玄孫女,傅良曾孫女,穆靖安孫女,富察·查清阿之女
堂侄弟孫女
馬齊後代,富察·鳳秀之女
(人際關係主要參考資料 [2]  [106-107]  [121-123] 

孝賢純皇后愛子離世

《金川紀略》記錄皇后自從皇七子夭折後悲悼成疾,在病中夢到了碧霞元君在召喚她(碧霞元君,即東嶽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她告訴乾隆之後,乾隆便答應帶她去泰山頂的碧霞宮祈福。 [27] 

孝賢純皇后東巡崩逝

乾隆十三年二月四日,乾隆東巡齊魯,皇后隨駕。 [28]  根據乾隆的詩歌記錄,皇后在泰山頂的行宮“雲巢”便開始有輕微的生病跡象。 [29]  乾隆發覺後,立即決定停止按程趕路,就近在濟南府駐蹕,以便皇后調養 [30]  。皇后不願因自己而貽誤皇帝的國家重務,所以一再促請乾隆回京,在休息了數日,發現皇后逐漸病癒的時候,乾隆才命令三月初八日回京 [31]  。而在十一日,皇后不幸在德州崩逝。 [32] 

孝賢純皇后喪儀規格

孝賢純皇后朝服像 孝賢純皇后朝服像
皇后喪儀的先例載在《會典》。康熙十三年五月,孝誠仁皇后去世,其時正值三藩之亂,聖祖康熙皇帝惟恐外省各官舉哀服喪,“有惑觀聽”,引起更大的驚恐混亂,遂降旨各省一切喪儀皆免。此後聖祖康熙諸後——孝誠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孝恭仁皇后,世宗雍正孝敬憲皇后的大喪儀,一律循例而行,從未訃告在外文武官員、軍民人等照京師治喪。如今令總理皇后大喪儀的王公大臣進退兩難的是,照例行事,難免龍顏不悦,而違例提高喪儀規格,又必然遭致物議。權衡之下,他們決定索性拋開本朝《會典》而援引先朝《大明會典》所載皇后喪儀,聯銜奏請外省一律照京師治喪,理由冠冕堂皇:“大行皇后正位中宮,母儀天下,忽值崩逝,正四海同哀之日”,皇帝自然照準。於是各省文武官員從奉到諭旨之日為始,摘除冠上的紅纓,齊集公所,哭臨三日,百日內不準剃頭,持服穿孝的二十七天內,停止音樂嫁娶;一般軍民,則摘冠纓七日,在此期間,亦不嫁娶,不作樂。天下臣民一律為國母故世而服喪,就清朝而言,尚屬空前。
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二十五日,大行皇后梓宮移殯景山觀德殿。
喪葬事宜
孝賢皇后的喪葬事件引起了大官僚一連串的貶責黜革甚至賜死,使乾隆初年相對平靜的宦海突然掀起了波瀾。朝廷的政策方針從“寬”趨“嚴”,向着新的統治格局和統治作風演變。
三月
天津坐糧廳通福壽因船不整纜數斷,革議發粘竿處行走。以大阿哥永璜,遇此大事”,“於孝道禮儀,未克盡處甚多”,乾隆帝加以訓斥,並將其師傅和親王弘晝來保鄂容安等各罰俸示懲。
四月
二十日,以翰林院奏大行皇后冊文內有皇妣字,清文翻為先太后,乾隆帝下令將翰林院掌院學士阿克敦革職。交刑部治罪。不久,刑部擬阿克敦絞監候,乾隆帝大怒,以刑部官黨同徇庇,有意援引輕比,將刑部所有堂官俱交部嚴議。嗣後又將署理刑部尚書盛安、尚書汪由敦、侍郎勒爾森、錢陳羣兆惠魏定國全部革職,從寬乾隆朝留任。吏部右侍郎德通、學士塞爾登也因誤譯冊文而被革職留任。
同日,大學士高斌、巡撫顧琮因承審浙撫常安婪贓一案不能秉公而被革職留任。
五月
初三日,以光祿寺卿增壽保、沈起元、少卿德爾弼、竇啓瑛等於大行皇后初祭禮所備餑餑桌張俱不潔淨鮮明,各降一級調用。
十九日,以工部辦理大行皇后冊寶甚屬粗陋,尚書哈達哈趙宏恩、侍郎三和何國宗俱革職留任,侍郎索柱降三級調用,侍郎塗逢震降四級調用。
二十一日,舉行冊諡大行皇后為孝賢皇后典禮。
二十二日,以冊諡皇后,禮部堂官未議王公如何行禮,將其交部查議。
六月
初三日。以漢軍伯爵李坦“皇后大事以來稱疾不到”,革其伯爵。又諭:“皇后大事,竟有剃髮之人,亦未可定。本朝喪禮,剃髮之罪最重。康熙年問,公訥親族中穿孝,有人剃髮,皇祖聞之甚怒。即行正法。今若詳查,必有拿獲,即將此等人正法,亦何不可?但朕不為已甚,姑不深究。”
十日
各省滿族的督撫、將軍、提督、都統、總兵,凡是沒有奏請赴京叩謁皇后梓宮的,各降二級、或銷去軍功記錄。這樣受到處分的有兩江總督尹繼善,閩浙總督喀爾吉善、湖廣總督塞楞額、漕督藴著、浙江巡撫顧琮、江西巡撫開泰、河南巡撫碩色安徽巡撫納敏等五十多名滿族文武大員。
十二日,以山東沂州營都司姜興漢、奉天錦州府知府金文淳皆於孝賢皇后百日內剃頭,解交刑部治罪。乾隆帝以前此律例會典未曾明文規定而下令“嗣後將國恤百日內不得剃頭。違者立即處斬”載人會典律例,“令人共知遵守。”同時,又傳諭各省督撫提鎮學政:“此旨未到之前,或現在已經查出之案,自當參處,不當廢法姑縱。其餘未發覺者,概不另行飭查。旗人本屬當知,若有喪心之徒,不在此寬免之例。”
十六日,諭皇后大喪百日內剃頭犯傅祥、德柱斬立決,李兆祺、高華斬監候,五十六等枷號重杖。
二十一日,以大阿哥永璜於孝賢皇后大事“全不介意,只如照常當差,並無哀慕之忱”,“不孝之罪甚大,三阿哥永璋於“此次皇后之事,伊於人子之道,毫不能盡”,乾隆帝降諭嚴斥。並説:“此二人斷不可承繼大統,”“今滿洲大臣內如有具奏當於阿哥之內選擇一人立皇太子者,”“朕必將其立行正法,斷不寬貸。”
七月
二十九日,以刑部尚書盛安審理金文淳一案將斬決改為監候,乾隆帝命將其革職,交刑部治罪。刑部從重判盛安斬立決,乾隆帝命改斬監候。刑部尚書汪由敦,侍郎勒爾森、錢陳羣魏定國也因此案牽連,受到革職留任處分。
閏七月
初五日,以孝賢皇后大事,盛京、杭州、寧夏、京口、涼州、四川等省將軍、大臣等,惟令官員過百日剃頭,而於兵丁剃頭之處並未傳行,乾隆帝下令交部察議具奏。
十六日,江蘇巡撫安寧奏:江南總河周學健於孝賢皇后大事二十七日甫畢,即已剃頭,其所屬文武官弁亦皆剃頭,內止有淮徐道定長一人遵奉法度。乾隆帝隨諭大學士高斌將其拿解來京,交刑部治罪。並以兩江總督尹繼善明知不奏,將其革職留任。同時諭令江西巡撫開泰查抄周學健原籍家產。
二十一日,湖廣總督塞楞額因違制剃頭拿交刑部治罪,並命查抄其任所家資。湖南巡撫楊錫紱、湖北巡撫彭樹葵亦因違制剃頭革職留任,並罰自出家資,派修城工贖罪。
八月
初一日,漕運總督藴著以未及時參奏周學健違制剃頭而被革職留任,大學士高斌亦因接旨查辦時僅“遵旨辦理,全無同仇憤怒之意”而被傳旨申飭。
九月
初七日,以孝賢皇后喪期內違制剃頭,賜湖廣總督塞楞額自盡。
十月
二十日以翰林院撰擬孝賢皇后冬至祭文內有“泉台”字樣,“大學士張廷玉等全不留心檢點,草率塞責,殊失敬謹之義”,乾隆帝命將張廷玉、阿克敦、德通、文保、程景伊各罰本俸一年。
十一月
十八日前江南總河周學健以違制剃頭,婪贓徇私,“一身兼犯塞楞額、鄂善二人之罪”,乾隆帝賜令自盡。

孝賢純皇后追思無盡

乾隆十三年,皇后崩於德州,乾隆帝服縞治喪,從此開始了他的祭奠活動和貫穿一生的漫長懷念。 [54] 
皇后梓宮初置長春宮,二十五日移景山觀德殿,十月七日送至靜安莊 [55] 
第一首詩是《戊辰大行皇后輓詩》,總結性地敍述了夫妻共同生活22年的感情之深,思親之痛。
恩情廿二載,內治十三年。忽作春風夢,偏於旅岸邊。聖慈深憶孝,宮壺盡欽賢。忍誦關睢什,朱琴已斷絃。
夏日冬之夜,歸於縱有期。半生成永訣,一見定何時?棉服驚空設,蘭帷此尚垂。回思想對坐,忍淚惜嬌兒。愁喜惟予共,寒暄無刻忘。絕倫軼巾幗,遺澤感嬪嬙。一女悲何恃,雙男痛早亡。不堪重憶舊,擲筆黯神傷! [56] 
看到皇后親手所做送給他的滿洲燧囊,他便思念起她的賢慧節儉而眼淚潸然地寫下了首詩,詩前並寫序説明:
朕讀皇祖御製清文鑑知中國初舊俗,有取鹿尾譎毛緣袖以代金繅者,蓋彼時居關外,金線殊艱致也,去秋塞外較獵,偶憶此事,告之先皇后,皇后即制此燧囊以獻,今覽其物,曷勝悼愴,因成長句,以志遺微。練裙繒服曾聞古,土壁葛燈莫忘前。共我同心思示儉,即茲知要允稱賢。鈎縚尚憶椒闈獻,縝緻空餘練線連。何事頓悲成舊物,音塵滿眼淚潸然。乾隆戊辰清和既望。 [57] 
三月二十五日,皇后梓宮移觀德殿,乾隆帝“感懷追舊,情不自禁,再成長律,以誌哀悼”。他把自己的愁悲看成天下第一等大事,太陽在他眼裏也失去了光彩,山花的絢爛,也成了“惡紅”,他與皇后二十年同心結好,轉眼間成了東逝之水,他參透了生死之為幻,恩情之為空。他把皇后的生命,看得比能夠繼承皇位的嫡子更為重要。感慨如果沒有生下兩位皇子,也許皇后就不會早逝了。詩為:
鳳輤逍遙即殯宮,感時憶舊痛何窮。一天日色含愁白,三月山花作惡紅。
温凊慈闈誰我代,寂寥椒寢夢魂通。因參生死俱歸幻,畢竟恩情總是空。
廿載同心成逝水,兩眶血淚灑東風。早知失子兼亡母,何必當初盼夢熊。 [58] 
四月十一日,是皇后故世一個月,他念及“永別之日長,同歡之情斷”,寫了一首七言詩:
先皇后大故,頓成彌月,光陰迅速,永別之日長,同歡之情斷矣,感而成詩,以志沉痛。
素心二十二年存,屬纊何須握手言。詩讖自尤臨祖道,夢祥翻恨始添盆。
錦衾角枕惟增怨,落葉哀蟬非所論。追憶褘衣陳畫鷁,悲生痛定尚銷魂。 [59] 
皇后故去兩個月,乾隆已遵禮制,釋服摘纓除發,還是不能擺脱對皇后思念的煎熬:
大行皇后遐棄倏經兩月,朕遵舊制以十三日釋服,而素服詣几筵,摘纓聊以盡夫婦之情,亦我朝常例也。今既再易月,不可同於臣庶百日之制,以禮抑哀,綴纓除發,喪事日遠,益切哀悰。
寤寐求無得,夢魂時尚牽。亦知悲底益,無那思如煎。
環佩聲疑杳,鸞凰信絕傳。椒塗空想像,兩度月輪圓。
衷愫心常結,音塵日已遐。芳蹤付彤史,時服換輕紗。
情自長無絕,禮惟當豈加。底知憂用老,新鬢點霜華。 [60] 
不到四十歲的皇帝憂傷過度,攬鏡見霜華染鬢,自己也不免驚訝:
攬鏡發有白者偶成以志歲月
鬢有二毛底事宣,盼霖傷逝兩如煎。愁緣似我仍頻遇,順意惟人鮮或全。
攬鏡見霜初訝許,撫箋得句卻怡然。五箴久矣能成誦,比似昌黎恰並年。 [61] 
皇后故去三個月之際,他仍傷感不已:“一日不見如三月,三月胡為瞥眼臨。餞夏迎秋偏益感,落花流水動關心”。 [62] 
轉眼已到了百日忌辰,他寫了《效潘岳悼亡詩體即用其韻》,評述此時的心情和處境:他説,十旬一下子就來臨,我並沒有覺得時間有多長,就像才過一天一樣。別後杳無音信,但往事還是歷歷在目,長春宮裏只有遺像空懸,為皇后奠酒,盡一種誠心,可一心又紛亂為百下。爵中之酒已經傾盡,可眼淚還是不能幹。為什麼,因為平生恩愛集聚太多啊。獨自不能入睡,靠着枕頭心懷百端。三宮六院,嬪妃齊備,可是面對她們,簡直就像面對虛空一樣 [63]  ,詩前半部分為:
十旬攸以臨,服制眾雲易。予懷未覺遙,有如一日隔。偕老歡莫追,嘆逝愁奚益。
因悟宇宙間,率為形神役。別後已杳杳,憶前尤歷歷。惟其無顯名,是矣貽芳跡。
嗟哉長春宮,遺像空懸壁。歡去悲以歸,每念增憂惕。蘭湘陳豆核,椒漿泛爵雙。
三奠盡一心,一心紛百析。傾爵酒頻酹,拭巾淚尤滴。滴淚不能幹,平生恩愛積。
齊物慚未能,難學莊盆擊。獨旦不能眠,欹枕懷百端。魄淵促代謝,朱明形欲闌。
涼秋率感人,況逢形影單。未聞蛩杵聲,已覺寢簟寒。寒宵那更同,梧月虛膧朧。
九御鹹備位,對之籲若空。
孝賢皇后在圓明園的居所是長春仙館 [85]  皇后故去的第一個夏天,乾隆來到這裏,見“榭柳台花依舊榮”,發出了“觸懷無處不傷情”的哀嘆。 [86]  御園也是乾隆與皇后經常遊玩的地方,所以故地重遊,他“但逢景物試追想,率覺淒涼不忍言”。 [87]  。在瀛台,乾隆與皇后曾“並輦同舟所”,故此時“愴爾獨延佇”。 [88] 
乾隆夜晚獨自乘御舟賞月,也憶起皇后:“同觀人去遙,玉輪依舊朗。” [89] 
皇后辭世當年,又值天旱,乾隆祈雨多時,老天都未予理睬,直弄得他“盼霖傷逝兩如煎”,當傾盆大雨終於來臨時,在皇后靈前酹酒的乾隆卻痛心地想着,再也見不到皇后舒心的笑容了:觀德空陳幔,還能相慰否? [90] 
七月初七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由於皇后辭世,乾隆在七夕作詩,恨自己與皇后永遠不能重逢“鵲橋節已近”時,“愁望絳河旁”,“似彼何妨別,如予豈重逢?擬向天孫問,白雲千萬重”。 [91] 
七月十八日,是乾隆與皇后的結婚紀念日,結籬22週年紀念日這一天,皇后已故去四個月了,乾隆來到妻子靈前,“撫時追憶,黯焉神傷”:
七月十八日作
序:皇后以雍正丁未來嬪於予,七月十八日親迎之嘉辰也,崩逝以來,四易弦,望度中元之節,重經嘉止之期,撫時追憶,黯焉神傷,親奠殯宮寓哀有作。
助感惟秋日,子歸憶舊時。廿年成夢境,一夕恨川崖。為奠含悲爵,回思合巹卮。嫌人稱結髮,怨我失齊眉。 [92] 
到了中秋,想起往年的中秋節都是與皇后同度,乾隆寫詩追憶:急管繁弦同賞處,常年樂事不堪論。 [93] 
為了在夢中與皇后相會,他甚至願意長睡不醒:思念不及懵騰睡,猶得時常夢裏逢。 [94] 
乾隆思念皇后亦有遣悶題材的詩作,如《消悶三首》:常時每借詩消悶,邇日詩成悶轉深。不解憂心旦夕仲,芳型如在思何窮。 [95] 
此後,歲暮、清明、小祥大祥以及皇后的忌辰生辰,乾隆都不忘去靜安莊祭酒,每去也不忘去賦詩誌哀。
皇后去世的第一個清明節,細雨紛紛,乾隆親自去靜安莊為皇后祭酒,並寫下詩句:“兩眶清淚心一寒”“青齊客歲魂堪斷,同去誰期便永分”。 [79] 
乾隆每有重要行止和大事還特地會到孝賢皇后靈前殷殷告知。比如在皇后過世後的第二年,即乾隆十四年秋天,他要到承德避暑山莊和秋獼行圍,還特地向皇后告知行蹤。 [80]  而到了避暑山莊,這裏又是遍佈皇后足跡的地方,“每到遏然頻憶舊,塵根底事未全降”。物是人非事事休,乾隆帝不得不感慨“我為遣愁來此地,翻教即景惹憂忡”。 [81] 
乾隆十九年(1754)五月,乾隆帝謁盛京途經科爾沁時,遇到了皇三女固倫和敬公主。當公主與額駙達爾漢親王色布騰巴爾珠爾一起侍宴時,乾隆帝面對着24歲的和敬公主,不由得想到了她的生母孝賢皇后,心裏又是一陣酸楚:“同來侍宴承歡處,為憶前弦轉鼻辛。” [64] 
之後他來到盛京的清寧宮,不禁想起乾隆八年皇后曾伴隨他來此度過的美好時光,而“愴然憶昔年”,並自注:“癸亥年來時,孝賢皇后相隨,撫今追昔,有感於懷”。 [65] 
自從孝賢皇后過世之後,濟南城成了他永遠的傷心地。此後,他在每次東巡或南巡途中,凡是經過濟南時都絕對不再入城,在他所作的詩句中,每每可見他難平的憾恨傷痛。而其中最感人的一首便是他第四次南巡時所作的《四依皇祖南巡過濟南韻》,詩中更明白地説出他心中難以平愈的傷痛:
四度濟南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春三月莫分偏劇,十七年過恨未平。 [66] 
乾隆不入濟南城次數,據史書所載共九次,事見《九依皇祖過濟南韻》:即今九過濟南城,奎韻十全太熟生。歷下逝仙恨豈忘?八旬偕老意難平。註釋:孝賢皇后於濟南得病,遂不起,故每及之自笑塵緣排未盡,倩他遮莫遠雲橫。 [67] 
他每到東陵多住在盤山靜寄山莊。在祭順治和康熙帝的詩文中總是充滿了頌揚思慕之情,祭過兩帝之後,他必定會到孝賢皇后陵去酹酒,他對孝賢皇后,總是有表達不盡的情意。乾隆19年和乾隆21年他曾經兩度前去祭拜。而乾隆二十五年,他以半百之年,再到陵上祭奠:
孝賢皇后陵酹酒
謁陵之便來臨酹,設不來臨太矯情。我亦百年過半百,君知生界本無生。
庚回戌去誠倏爾,
注:先後以戊辰仙逝,今庚辰倏一紀矣。
日夏夜冬有底爭。
掃卻喜愁歸靜寄,盤山山色實相迎。(《御製詩三集卷三》) [68] 
乾隆二十八年,他去陵前酹酒時告訴她,她在世時尚在懷抱的兩個小孫子如今已經娶妻成家。 [69] 
乾隆三十一年當他56歲時,酹酒時他更感慨“生前恩不盡,別後事斯多”。
乾隆三十五年他60歲,在皇后陵前酹酒時又感慨萬千地説:“六旬我獨慶,百世汝稱賢”;但在寂寞與思念的心情下,他同時卻也勸告自己要“達觀息多戀”。 [70] 
乾隆三十九年,他已64歲,又去祭陵時,雖再度勸告自己“餘戀只宜捐” [71] 
乾隆四十五年,他71歲,他來到皇后陵前,感慨“幻景徒驚速,故人不憖遺”,同時他告訴皇后:我們的曾孫當前已經完婚了,睡中的你可曾聽説了嗎:“曾孫畢姻近,眠者可聞知”。 [72] 
乾隆四十八年,他73歲,又去祭陵,對於二十多年共同生活的往事仍念念不忘:“事遠重提處,能忘獨旦歌”。 [73] 
乾隆四十九年,他74歲,喜得玄孫,也不忘將這一消息告訴她:昔日漫教思老伴,開年且喜得玄孫。注:孝賢皇后與予齊年,亦當古稀有四,視玄孫矣。 [74] 
乾隆五十二年,他77歲,在赴陵酹酒所作詩中,又惆悵地懷念起她的温柔窈窕:拜瞻禮既畢,勝水峪臨前。追念吟窈窕,不孤諡孝賢。春秋復三歲,參昴共千年。可識元孫獲,思之益悵然。 [75] 
自從與結髮賢妻白頭偕老的願望隨着運河中的春水一去而不復返地流逝以後,皇帝所企盼的只是在另一個世界與孝賢皇后重逢。乾隆55年春天,他在孝賢皇后陵前表白了這一心願:
三秋別忽爾,一晌奠酸然。追憶居中閫,深宜稱孝賢。
平生難盡述,百歲妄希延。夏日冬之夜,遠期只廿年。
80歲的皇帝對地下的妻子説,我與你陰陽相隔,無法把這麼多年的經歷與苦楚一下子都告訴你。想起當年與你度過的一個個冬夏日夜是多麼美好,唯一能夠安慰的是,和你相會地下的願望再過不到二十年就能實現了。 [76] 
乾隆六十年,他親往皇后陵前酹酒三爵,仍是餘情未了:齊年率歸室,喬壽有何歡?(你先走了,剩下我一個人,活得再長,又有什麼快樂可言?) [77] 
最後一次至愛妻陵前,是嘉慶元年三月初九日,乾隆帝帶着新即位的嘉慶皇帝一起祭奠。這年他已86歲,與孝賢皇后已陰陽分離整整48年,望着陵前高矗入雲的松樹,乾隆帝寫下了這樣傷感的詩句:
吉地臨旋蹕,種松茂入雲。暮春中浣憶,四十八年分。在“四十八年分”句下,太上皇自注:孝賢皇后於戊辰大故,偕老願虛,不堪追憶 [78]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
乾隆帝詔立嫡妃富察氏為皇后詔書: [3] 
立嫡妃富察氏為皇后。諭禮部、欽奉皇太后懿旨。倫常攸重。肇始坤元。風化由基。恆資內輔。禮昭王制。聿隆褕翟之儀。詩首關睢。爰啓肅雝之治。典至鉅也。皇帝嫡妃富察氏、恭淑性成。柔嘉素著。宮廷視膳。篤敬順以承歡。壼掖傳徽。昭儉勤而宣教。動符禮度。化洽賢慈。宜正位於中宮。用光襄夫宸極。應立為皇后。以崇內治。以裕嘉祥。欽此。朕祇遵慈命。立嫡妃富察氏為皇后。應行典禮。爾部詳察具奏。
乾隆帝冊立嫡妃富察氏為皇后冊文: [4] 
保和殿大學士鄂爾泰為正使。户部尚書海望為副使。持節。齎冊寶。冊立嫡妃富察氏為皇后。冊文曰。朕聞乾坤定位。爰成覆載之能。日月得天。聿衍升恆之象。惟內治乃人倫之本。而徽音實王化所基。茂典式循。彝章斯舉。諮爾嫡妃富察氏、鍾祥勳族。秉教名宗。當親迎之初年。禮成渭涘。膺嫡妃之正選。譽藹河洲。温恭嫺圖史之規。敬順協珩璜之度。承歡致孝。問安交儆於雞鳴。逮下流恩。毓慶茂昭於麟趾。允賴宜家之助。當隆正位之儀。茲奉崇慶皇太后慈命。以金冊金寶。立爾為皇后。爾其祗承懿訓。表正壼儀。奉長樂之春暉。勖夏凊冬温之節。布坤寧之雅化。贊宵衣旰食之勤。恭儉以率六宮。仁惠以膺多福。螽斯樛木。和風溥被於閨闈。繭館鞠衣。德教覃敷於海宇。永綏天祿。懋迓鴻禧。欽哉
乾隆帝冊諡皇后為孝賢皇后冊文: [5] 
遣正使莊親王允祿、副使平郡王福彭、齎冊寶。詣觀德殿冊諡大行皇后。冊文曰、內治丕昭。夙播周南之雅化。坤儀懋著。宜揚媯汭之芳聲。稽茂典於容台。易名綦重。備鴻章於閟寢。命冊攸崇。琬刻初呈。瑤緘永煥。惟皇后祥鍾勳族。教秉名宗。柔嘉協圖史之規。淑慎表珩璜之度。荷皇考之慈命。作配朕躬。蒙皇妣之褒稱。深嘉至性。肅自坤寧正位。每宵旰之相資。常偕萱殿承歡。實凊温之是代。奉神靈之統。克嗣徽音。端宮府之型。宏宣令問。禮修繭館。儉勤則躬曳練衣。恩洽椒塗。仁恕則澤均樛木。綜平生之懿行。莫罄揄揚。薦壹惠之鴻名。用垂久遠。式循彝典。爰布明綸。在昔黔婁。諡定於其妻。亦越展禽。誄傳於乃婦。蓋由伉儷之篤。匪朝伊夕以相從。斯能纖悉無遺。有美而文之備至。追思皇后之淑德。惟朕知之為最深。疇諮諡典之隆稱。自朕衡之而允協。惟賢與孝。實乃兼優。曰孝且賢。詞無溢美。茲以冊寶。諡曰孝賢皇后。於戲。闡揚至行。寸心可信於千秋。約舉大端。兩字實該夫眾善。金章龍紐蘭宮之寶器猶新。香檢鸞書黼帳之琅函肇設。祇膺寵賁。默鑑追思。哀哉。
《清史稿·列傳·后妃》記載: [1] 
高宗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察哈爾總管李榮保女。高宗為皇子,雍正五年,世宗冊後為嫡福晉。乾隆二年,冊為皇后。後恭儉,平居以通草絨花為飾,不御珠翠。歲時以鹿羔沴毧製為荷包進上,仿先世關外遺制,示不忘本也。上甚重之。十三年,從上東巡,還蹕,三月乙未,後崩於德州舟次,年三十七。上深慟,兼程還京師,殯於長春宮,服縞素十二日。十七年,葬孝陵西勝水峪,後即於此起裕陵焉。嘉慶、道光累加諡,曰孝賢誠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順輔天昌聖純皇后。子二:永璉、永琮。女二:一殤,一下嫁色布騰巴爾珠爾。

孝賢純皇后人物評價

乾隆帝
朕躬攬萬幾。勤勞宵旰。宮闈內政。全資孝賢皇后綜理。皇后上侍聖母皇太后。承歡朝夕。純孝性成。而治事精詳。輕重得體。自妃嬪以至宮人。無不奉法感恩。心悦誠服。十餘年來。朕之得以專心國事。有餘暇以從容冊府者。皇后之助也。 [6] 

孝賢純皇后藝術形象

孝賢純皇后文學形象

年份
文學版本
作者
書中名
2006
十一月的霧
富察·沁怡
2012
2018
笑臉貓
富察·容音
2020
蘇堂榮
富察·霰霜

孝賢純皇后影視形象

年份
影視版本
演員
劇中名
劇照
1985
富察·蘭
1988
-
1997
-
2001
2002
-
2002
李丹 [100] 
-
2002
陳藝 [101] 
-
2003
-
2005
-
2005
富察·榮兒
2008
上書房
楊冪 [10] 
富察·敦兒
2011
甄嬛傳
袁藝 [102] 
2013
-
2014
吳恙 [104] 
2016
-
2017
陳潔 [12] 
-
2018
如懿傳
董潔 [11] 
2018
秦嵐 [13] 
參考資料
  • 1.    卷二百十四 列傳一_清史稿 趙爾巽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12-30]
  • 2.    竹葉亭雜記(清)姚元之-●卷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01-26]
  • 3.    卷之九  .國學迷[引用日期2020-12-19]
  • 4.    卷之五十八  .國學迷[引用日期2020-12-19]
  • 5.    卷之三百十五  .國學迷[引用日期2020-12-22]
  • 6.    卷之三百十八  .國學迷[引用日期2020-12-19]
  • 7.    資料:電視劇《江南京華夢》故事梗概(圖)  .新浪娛樂[引用日期2018-12-30]
  • 8.    《御用閒人》人物介紹  .網易娛樂[引用日期2018-12-30]
  • 9.    張蓓蓓黃少祺《少年寶親王》演恩愛夫妻(附圖)  .新浪娛樂[引用日期2018-12-30]
  • 10.    資料:電視劇《上書房》主創人員與演員介紹  .新浪娛樂[引用日期2018-12-30]
  • 11.    《如懿傳》董潔入宮演皇后 拍攝為期8個月  .新浪娛樂[引用日期2018-12-30]
  • 12.    陳潔《天下糧田》殺青 用心演繹一代賢后  .網易娛樂[引用日期2018-12-30]
  • 13.    《延禧攻略》開機 於正:秦嵐是我見過最美的女人  .網易娛樂[引用日期2019-03-30]
  • 14.    長春宮(明清時期宮殿名)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2021-09-21]
  • 15.    《清高宗實錄》乾隆二年十二月五日:○戊子。 皇太后禮服。御慈寧宮。升座。儀駕全設。中和韶樂作。 上禮服。率諸王大臣行慶賀禮。眾官俱於午門外。隨班行禮畢。 皇太后還宮。 上御太和殿。王公大臣文武官員。進表。行慶賀禮。是日、以冊立 皇后禮成。頒詔天下。詔曰。朕惟位昭天地。乾行與坤順同功。治洽家邦。壼政與朝章並肅。詩紀睢麟之盛。禮隆褕翟之榮。所以秩彝倫而承禋祀也。燦乎鉅典。炳有成規。朕纘紹丕圖。統綏羣服。御極之初。恭奉 聖母崇慶皇太后懿旨。以嫡妃富察氏、秀毓華門。禮嫻內則。柔慎秉於粹性。温恭著乎令儀。殫誠敬以事庭闈。孝同孺慕。抒恪勤而持禁掖。德懋純修。和平敷芣苢之仁。澣濯比葛覃之儉。淑儀鹹備。景福維新。允宜冊立為皇后。時值永懷方切。大禮有稽。茲當即吉之辰。用定中宮之位。祗遵 慈諭。載考鴻章。謹告 天、 地、 宗廟、 社、 稷。於乾隆二年十二月初四日。冊立嫡妃富察氏為皇后。俾得敬承璽紱。並佐清寧。璇宮之慶典斯彰。寰宇之恩施宜沛。所有事宜。開列於後。一、嶽鎮四瀆廟宇。該地方官。查有棟椽傾損、藻飾未完者。奏明完葺。以致敬誠。一、王公以下。至奉恩將軍。及閑散宗室等。俱加恩賜。一、民公侯伯以下。二品大臣以上命婦。著加恩賜。一、八旗滿洲、蒙古、漢軍、四十以上從小夫婦者。該部議加恩典。一、從前恩詔後官員。有陞職解任。及加級改銜者。準照其職銜。給與封典。一、除十惡及謀殺故殺不赦外。犯法婦人。查與赦免。於戲。日明月儷。祥徵泰祉之符。巷舞衢歌。喜協敉寧之瑞。佈告天下。鹹使聞知。
  • 16.    《清高宗實錄》乾隆二年十二月十一日:○甲午。恭上 皇太后徽號金冊金寶。 上禮服。於太和殿、恭閲冊寶。奉冊寶於綵亭。前行。 上升輿隨。由右翼門。至永康左門。降輿。行至慈寧門外。東旁立。安冊寶於正中黃案上。 皇太后禮服。御慈寧宮。升座。儀駕全設。中和韶樂作。 上詣正中拜位。跪。左旁大學士捧冊寶。依次跪進。 上受恭獻。授右旁大學士跪接。置正中黃案上。宣讀官捧起跪宣。冊文曰。 慈恩裕慶。集介福於璇圖。 懿德垂庥。晉鴻稱於金篆。寰區仰戴。宮禁騰歡。欽惟 聖母崇慶皇太后陛下。資生合撰。厚載同符。端萬國之 母儀。仁風普洽。正重闈之 慈範。惠愛覃敷。恭儉流徽。媲漢家之明德。恩勤示敬。邁宋室之慈仁。惟隆顯懿之名。益煥尊崇之典。茲者伏承 明訓。授冊中宮。蒙慶澤於彤闈。彝章肇舉。嗣徽音於蘭殿。純嘏彌昌。肅展盛儀。恭申忱悃。謹告 天、 地、 宗廟、 社、 稷。率諸王貝勒文武羣臣。恭奉冊寶。加上 徽號。曰、 崇慶慈宣皇太后。伏願愛日凝禧。康齡錫福。升恆共慶。春暉瑞靄堯門。慈孝相承。坤德仁周禹甸。臣誠懽誠忭稽首頓謹言。寶文曰。 崇慶慈宣皇太后之寶。 上行九拜禮。復原位立。 皇太后還宮。 上出。升輿還宮。是日、諸王大臣俱隨 上行禮。眾官俱於午門外。隨班行禮。
  • 17.    《清高宗御製詩》:憶自雍正七年蒙皇考賜居是處(長春仙館),即位後仍為後宴息之所,至今蓋二十年矣。年節伏臘即奉皇太后暫居於此
  • 18.    《重華宮記》:少而居之,長而習之,四十餘年之政,皆由是而出……蓋宿學之所安,舊劍不能忘也,是以四十八年以來,元旦除夕,無不於此少坐.
  • 19.    《清高宗實錄》:○乙巳。以 冊諡 孝賢皇后。頒詔天下。詔曰、朕惟德協安貞。式著順承之義。化成久道。方資儷照之輝。佐內治於椒庭。芳型遽邈。表徽音於瑤牒。茂典宜昭。皇后富察氏。慶毓仙源。瑞鍾月極。貞仁夙賦。秉禮教於勳門。淑慎性成。卜嘉祥於世族。當俔天而作配。壼政聿修。迨應地以承庥。坤儀益懋。逮事 皇考世宗憲皇帝。 皇妣孝敬憲皇后。克勵誠心。永符孝則。問安之禮。早著於當年。追遠之忱。常如夫一日。上奉 聖母崇慶慈宣皇太后。敬體歡心。深蒙 慈愛。 萱幃愉色。非徒視膳之文。蘭殿和風。允洽承顏之喜。二十二年之內。敬順無違。一十三載以來。温恭合度。統六宮而敷化。佐宵旰以憂勤。總九御以垂型。翊修和之治理。寬仁逮下。則樛木恩融。節儉禔躬。則葛覃風古。每相諮於內殿。無非下軫民依。即交儆於行宮。猶恐上煩 懿念。歷觀古之賢后。蓋實無以加茲。今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日崩逝。睠惟孝行。 聖慈之悼惜方深。緬厥賢聲。宮壼之悲思曷已。夫典隆議諡。即朕意不得而私。而德足稱名。實眾心之所共協。爰詔所司。詳稽彝憲。祗告 太廟。以本年五月二十一日。冊諡為孝賢皇后於戲。播媺稱於萬國。禮備哀榮。揚淑範於千秋。道光圖史頒示天下。鹹使聞知。
  • 20.    《清高宗實錄》乾隆十三年七月一日:○諭、朕躬攬萬幾。勤勞宵旰。宮闈內政。全資 孝賢皇后綜理。 皇后上侍 聖母皇太后。承歡朝夕。純孝性成。而治事精詳。輕重得體。自妃嬪以至宮人。無不奉法感恩。心悦誠服。十餘年來。朕之得以專心國事。有餘暇以從容冊府者。 皇后之助也。
  • 21.    《清史稿》:後恭儉,平居以通草絨花為飾,不御珠翠。歲時以鹿羔沴毧製為荷包進上,仿先世關外遺制,示不忘本也。上甚重之。
  • 22.    《清高宗御製詩》:朕讀皇祖御製清文鑑知我國初舊俗,有取鹿尾譎毛緣袖以代金繅者,蓋彼時居關外,金線殊艱致也,去秋塞外較獵,偶憶此事,告之先皇后,皇后即制此燧囊以獻
  • 23.    《清高宗實錄》:戊午。諭、禮、後躬桑以供祭服。乾隆九年。先蠶壇成。皇后率妃嬪暨諸命婦行親蠶禮。求桑獻繭。效績公宮。數年來新絲告登。命官染織御衣。以朝以祭。此皆其所供也。章採猶新。褘褕遽渺。繼自今繅盆餘縷。安可復得耶。爰命藏諸文笥傳示永久。以志遺徽。世世子孫。其保守之。欽哉。
  • 24.    《郎潛紀聞二筆》卷九 孝賢皇后 阿文成公雲:“純聖壯年,曾患癤,甫愈,醫雲:須養百日,元氣可復。孝賢皇后聞知,每夕於上寢宮外居住奉侍,百日滿後,始回宮。”
  • 25.    《清高宗御製詩》:憶十三年來,朕無日不以雨暘繋念,先皇后實同此欣戚也。今晨觀德殿奠酒,若常此時遇雨,應解愁而相慰,茲豈可復得耶?興言及此,淚欲沾襟
  • 26.    《清宮詞》:列戟通侯十四人,外家恩澤古無倫。君王親誄河洲德,檢點褘笄倍愴神。    注:孝賢皇后事孝聖皇后最得歡心,高宗稱其淑德為古今賢后,故侍遇後族寵貴無比,前後膺五等封爵者富察氏凡十四人。孝賢崩後,御祭文字哀婉沉摯,凡平日所御奩具、衣物,不令撤去,照常陳設,聖心眷注亦古今所罕見也。
  • 27.    (清)程穆衡.《金川紀略》:後以愛子去膝下,悲悼成疾,夢碧霞元君召之,上為東巡祈福於岱頂,後從還至濟南不豫。上為改程由水途還京。
  • 28.    (民國)趙爾巽.《清史稿》:二月戊午,上東巡,奉皇太后率皇后啓鑾。
  • 29.    (清)乾隆.《清高宗御製詩》:雲巢若問前巡事,淚灑空廷不忍留。【岱頂行宮名,戊辰三月孝賢皇后得病實於此】。
  • 30.    (清)曹振鏞等.《清高宗實錄》:皇后同朕奉 皇太后東巡。諸禮已畢。忽在濟南。微感寒疾。將息數天。已覺漸愈。
  • 31.    (清)曹振鏞等.《清高宗實錄》:誠恐久駐勞眾。重廑 聖母之念。勸朕迴鑾。朕亦以膚痾已痊。途次亦可將息。因命車駕還京。
  • 32.    (民國)趙爾巽.《清史稿》:還蹕,三月乙未,後崩於德州舟次,年三十七。
  • 33.    (清)曹振鏞等.《清高宗實錄》:勿忘自始五年丁未年十七賜成大婚禮於西二所、踐阼後賜名重華宮者是也。爰偕孝賢純皇后、竭奉歡養。盡孝殫誠。問視滋謹。
  • 34.    (清)乾隆.《清高宗御製詩》:新正重華宮詩 憲書登壽八旬七,青邸成婚七十年。(重華宮舊為西二所,雍正五年予十七歲成婚,賜居於此,至今已七十一年矣。)歸政稱皇慶惟我,勝堯禪舜得蒙天。(授受之典,始於堯舜,然非親子及昆弟。予仰蒙天貺,紀元周甲,克符初願,授璽子皇帝,且身體康強,訓政如常,不特三代以下所未有,以視堯舜不啻過之。)風■日麗初正吉,苗靖邪平昨歲遷。此後居諸受尊養,撫時志幸亦欣然。收起
  • 35.    (清)乾隆.《清高宗御製詩》:新正重華宮詩 初詠關睢吉所遷,(雍正五年,娶孝賢皇后,始自毓慶宮東所遷居於此西二所。)避名毓慶聖恩淵。宮中添得重華號,(向日所居,即位初即升以宮名,禮所當也。因循西四五所今為建福宮、敬勝齋等處,以為幾間憩遊之地,此予所謂自知過然亦無可復加,子孫奉此足矣。其東之五所,以為少年皇子、皇孫及內監居之,亦無隙地矣。後世守此訓無事更張,實予之所喜,不然則是增吾過。且宮牆四圍能廓展乎?老人多慮直書,觀此語者慎之。)世上閲來六十年。(自雍正五年至今已六十四年,言六十者,舉成數也。)當識人情莫忘舊,恰逢歲首又增鮮。六旬子奉八旬母,燈景迥思意黯然
  • 36.    (清)曹振鏞等.《清高宗實錄》:二阿哥永璉。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為人聰明貴重。氣宇不凡。當日蒙我皇考、命為永璉。隱然示以承宗器之意。
  • 37.    (清)曹振鏞等.《清高宗實錄》:是以於乾隆元年、七月初二日。遵照皇考成式。親書密旨。召諸大臣面諭。收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扁之後。是永璉雖未行冊立之禮。朕已命為皇太子矣。
  • 38.    (清)曹振鏞等.《清高宗實錄》:將來皇子年齒漸長。日就月將。識見擴充。志氣堅定。萬無驕貴引誘之習。朕仍應佈告天下。明正儲貳之位。若夫以建儲為嫌忌而不肯舉行者。此庸主卑陋之見。朕所深鄙者也。
  • 39.    (清)曹振鏞等.《清高宗實錄》:於本月十二日。偶患寒疾。遂致不起。朕心深為悲悼。朕為天下主。豈肯因幼殤而傷懷抱。但永璉系朕嫡子。已定建儲之計。與眾子不同。一切典禮。著照皇太子儀注行。元年密藏扁內之諭旨。著取出。將此曉諭天下臣民知之。
  • 40.    (清)曹振鏞等.《清高宗實錄》:自朕躬始。爾時敕立禮成。即奉命祗謁東陵西陵。並詣端慧皇太子園寢酹奠。當蒙皇考諭以端慧皇太子先曾密立。已有名分。應行叩跪之禮。非因以弟拜兄。訓示周詳。祗承無斁。
  • 41.    (清)曹振鏞等.《清高宗實錄》:嘉慶元年:命皇帝詣端慧皇太子園寢酹酒。
  • 42.    (清)乾隆.《清高宗御製詩》:丙寅年亦曾於宮中慶元宵,蓋彼時以孝賢皇后將有弄璋之慶
  • 43.    (清).《承政院日記》:百祥曰, 彼中所謂皇后方有娠, 産月不遠, 故皇帝不得遊獵, 而待候雲。若生男則其太子, 雖非當初立定者, 而似有難處之端矣
  • 44.    (清)乾隆.《清高宗御製詩》浴佛日復雨因題 九龍噴水梵函傳,疑似今思信有焉。    已看黍田沾沃若,更欣樹壁慶居然。 注:是日中宮有弄璋之喜 人情靜驗咸和豫,天意欽承倍惕乾。 額手但知豐是瑞,頤祈歲歲結為緣。 注:浴佛日有結緣之俗
  • 45.    (清)曹振鏞等.《清高宗實錄》:皇七子永琮。毓粹中宮。性成夙慧。甫及兩週。岐嶷表異。聖母皇太后因其出自正嫡。聰穎殊常。鍾愛最篤。朕亦深望教養成立。可屬承祧
  • 46.    (清)曹振鏞等.《清高宗實錄》:今不意以出痘薨逝。深為軫悼。
  • 47.    (清)曹振鏞等.《清高宗實錄》:念朕即位以來。敬天勤民。心殷繼述。未敢稍有得罪天地祖宗。而嫡嗣再殤。推求其故。得非本朝自世祖章皇帝以至朕躬。皆未有以元后正嫡。紹承大統者。豈心有所不願。亦遭遇使然耳。似此竟成家法。乃朕立意私慶。必欲以嫡子承統。行先人所未曾行之事。邀先人所不能獲之福。此乃朕過耶。此朕悲悼之餘。尋思所及。一併諭王大臣等知之。
  • 48.    (清)曹振鏞等.《清高宗實錄》:乾隆十三年。戊辰。春正月。○賜皇七子諡曰悼敏皇子。於曹八里屯暫安。
  • 49.    (清)曹振鏞等.《清高宗實錄》:但念皇后名門淑質。在皇考時。雖未得久承孝養。而十餘年來。侍奉皇太后。承歡致孝。備極恭順。作配朕躬。恭儉寬仁。可稱賢后。乃誕育佳兒。再遭夭折。殊難為懷。皇七子喪儀。應視皇子從優。
  • 50.    (民國)趙爾巽.《清史稿》:嘉慶四年三月,追封哲親王。
  • 51.    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官網[引用日期2023-04-10]
  • 52.    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官網[引用日期2023-04-10]
  • 53.    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官網[引用日期2023-04-10]
  • 54.    (民國)趙爾巽.《清史稿》:十三年三月,帝奉皇太后東巡,皇后富察氏從,還至德州崩,親制悼亡篇。
  • 55.    (清)乾隆.《清高宗御製詩》:大行皇后移殯觀德殿感懷追舊情不自禁再成長律以誌哀悼
  • 56.    (清)乾隆.《清高宗御製詩》:恩情廿二載,內治十三年。 忽作春風夢,偏於旅岸邊。 聖慈深憶孝,宮壼盡欽賢。 忍誦關雎什,朱琴已斷絃。 夏日冬之夜,歸於縱有期。 半生成永訣,一見定何時。 褘服驚空設,蘭帷此尚垂。 回思相對坐,忍淚惜嬌兒。 愁喜惟予共,寒暄無刻忘。 絕倫軼巾幗,遺澤感嬪嬙。 一女悲何恃,雙男痛早亡。 不堪重憶舊,擲筆黯神傷。
  • 57.    (清)乾隆.《清高宗御製詩》:《御製詩二集 卷四》 朕讀皇祖御製清文鑑知我國初舊俗,有取鹿尾譎毛緣袖以代金繅者,蓋彼時居關外,金線殊艱致也,去秋塞外較獵,偶憶此事,告之先皇后,皇后即制此燧囊以獻,今覽其物,曷勝悼愴,因成長句,以志遺微。 練裙繒服曾聞古,土壁葛燈莫忘前。 共我同心思示儉,即茲知要允稱賢。 鈎絛尚憶椒闈獻,縝緻空餘練線連。 何事頓悲成舊物,音塵滿眼淚潸然。 乾隆戊辰清和既望
  • 58.    (清)乾隆.《清高宗御製詩》:大行皇后移殯觀德殿感懷追舊情不自禁再成長律以誌哀悼(乾隆戊辰) 鳳輤逍遙即殯宮,感時憶舊痛何窮。 一天日色含愁白,三月山花作惡紅。 温凊慈闈誰我代,寂寥椒寢夢魂通。 因參生死俱歸幻,畢竟恩情總是空。 廿載同心成逝水,兩眶血淚灑東風。 早知失子兼亡母,何必當初盼夢熊。
  • 59.    乾隆.《清高宗御製詩》:先皇后大故,頓成彌月,光陰迅速,永別之日長,同歡之情斷矣,感而成詩,以志沉痛。   素心二十二年存,屬纊何須握手言。詩讖自尤臨祖道,夢祥翻恨始添盆。   錦衾角枕惟增怨,落葉哀蟬非所論。追憶褘衣陳畫鷁,悲生痛定尚銷魂。
  • 60.    (清)乾隆.《清高宗御製詩》:大行皇后遐棄倏經兩月,朕遵舊制以十三日釋服,而素服詣几筵,摘纓聊以盡夫婦之情,亦我朝常例也。今既再易月,不可同於臣庶百日之制,以禮抑哀,綴纓除發,喪事日遠,益切哀悰。   寤寐求無得,夢魂時尚牽。亦知悲底益,無那思如煎。   環佩聲疑杳,鸞凰信絕傳。椒塗空想像,兩度月輪圓。   衷愫心常結,音塵日已遐。芳蹤付彤史,時服換輕紗。   情自長無絕,禮惟當豈加。底知憂用老,新鬢點霜華。
  • 61.    (清)乾隆.《清高宗御製詩》:攬鏡發有白者偶成以志歲月   鬢有二毛底事宣,盼霖傷逝兩如煎。愁緣似我仍頻遇,順意惟人鮮或全。   攬鏡見霜初訝許,撫箋得句卻怡然。五箴久矣能成誦,比似昌黎恰並年。
  • 62.    (清)乾隆.《清高宗御製詩》:《御製詩二集 卷五》 六月十一日偶成 一日不見如三月,三月胡為瞥眼臨。 餞夏迎秋偏益感,落花流水動關心。 帷鸞獨看垂金蒜,檻卉空思上玉簪。 月御又將輪廓滿,雲車去後杳沈沈。
  • 63.    (清)乾隆.《清高宗御製詩》:斆潘岳悼亡詩體即用其韻 十旬倏以臨,服制眾雲易。 予懷未覺遙,有如一日隔。 偕老歡莫追,嘆逝愁奚益。 因悟宇宙間,率為形神役。 別後已杳杳,憶前猶歷歷。 惟其無顯名,是以貽芳跡。 嗟哉長春宮,遺像空懸壁。 歡去悲以歸,每念增憂惕。 蘭湘陳豆核,椒漿泛爵只。 三奠盡一心,一心紛百析。 傾爵酒頻酹,拭巾淚猶滴。 滴淚不能乾,平生恩愛積。 齊物慚未能,難學莊盆擊。 獨旦不能眠,欹枕懷百端。 魄淵促代謝,朱明行欲闌。 涼秋率感人,況逢形影單。 未聞蛩杵聲,已覺衾簟寒。 寒宵那更同,梧月虛朣朧。 九御鹹備位,對之籲若空。 所重在四德,關雎陳國風。 詎如漢武帝,惟希見美容。 愁思鬱以紆,啜其淚沾胸。 入夢訴未已,攬衣晨復起。 脱珥賦雞鳴,回思常事耳。 已蹈東門吳,更如蒙莊子。 安仁才一悼,予作實雙紀。 悲兮悲如何,遑論辭工鄙。 達人應盡知,有生孰免逝。 況年近不惑,亦豈為夭厲。 獨惜窈窕質,忽作朝雲翳。 永別乍一日,積日將成歲。 代月祗十二,容台有典制。 觀德逢月忌,聊復一臨祭。 臨祭知徒然,悲悰稍以盡。 城隅葺靜安,涉冬將發引。 相待兩皇妃,慧賢與哲憫。 念此總傷神,那免淚泉隕。 勝水卜佳城,終焉東結軫。 為期指三年,欲言意不忍。 不忍可柰何,沉痛以躇躕。 每因時序遷,一往景山隅。 鳳帷空想像,鸞馭終虛無。 湘江愧交甫,曾逢帝子車。 聲吞語難罄,神往傷有餘。
  • 64.    (清)乾隆.《清高宗御製詩》:《科爾沁》 世篤姻盟擬晉秦,宮中教養喜成人。 詩書大義能明要,媯汭叢祥遂降嬪。 此日真堪呼半子,當年欲笑議和親。 同來侍宴承歡處,為憶前弦轉鼻辛
  • 65.    (清)乾隆.《清高宗御製詩》:清寧宮疊舊作韻(乾隆十九年) 故宮茲路寢,禋祀例依前。 注:祭神為國朝舊俗,必於正寢,癸亥東巡時敬謹舉行,今仍之。 承構惟懷祖,居歆總賴天。 西南仍啓户,翰墨亦陳筵。 依舊三秋景,哪能百慮蠲。 流陰誠荏苒,清暇暫周旋。 言念蘋蘻主,愴然憶昔年。 注:癸亥年來時,孝賢皇后相隨,撫今追昔,有感於懷。
  • 66.    (清)乾隆.《清高宗御製詩》:四依皇祖南巡過濟南韻(乾隆三十年) 四度濟南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 春三月莫分偏劇,十七年過恨未平。 排遣閒情歷村野,殷勤政務祝寧盈。 明朝便近芳山駐,秀色寧看雲表橫。
  • 67.    (清)乾隆.《清高宗御製詩》:《九依皇祖過濟南韻》:即今九過濟南城,奎韻十全太熟生。歷下逝仙恨豈忘?八旬偕老意難平。(註釋:孝賢皇后於濟南得病,遂不起,故每及之)自笑塵緣排未盡,倩他遮莫遠雲橫。.
  • 68.    (清)乾隆.《清高宗御製詩》:孝賢皇后陵酹酒   謁陵之便來臨酹,設不來臨太矯情。我亦百年過半百,君知生界本無生。   庚回戌去誠倏爾,   注:先後以戊辰仙逝,今庚辰倏一紀矣。   日夏夜冬有底爭。   掃卻喜愁歸靜寄,盤山山色實相迎。
  • 69.    (清)乾隆.《清高宗御製詩》:孝賢皇后陵酹酒 清-弘曆 戊辰今癸未,往事夢同論。 了識生歸滅,寧知媳娶孫。 注:彼時二孫尚在懷抱,今皆娶媳成家矣 彤編常紀德,永巷尚含恩。 慼慼誠何益,無須結習存。
  • 70.    (清)乾隆.《清高宗御製詩》:孝賢皇后陵酹酒(乾隆三十一年) 述懷早罷歌,儀樹已婆娑。 復此傾杯酹,那能促駕過。 生前恩不盡,別後事斯多。 異室斯遙矣,其遙詎幾何?
  • 71.    (清)乾隆.《清高宗御製詩》:孝賢皇后陵酹酒(乾隆三十五年) 往事一何迅,春音廿二年。 注:自戊辰至今廿二年矣 六旬我獨慶,百世汝稱賢。 賦荇篇猶憶,種松陰已連。 達觀息多戀,行矣命歸鞭。
  • 72.    (清)乾隆.《清高宗御製詩》:孝賢皇后陵酹酒(乾隆四十五年) 已是別多時,能無一寫悲。 七旬忽我逮,百歲任他期。 幻景徒驚速,故人不憖遺。 注:隨皇后殯地宮者慧賢皇貴妃淑嘉皇貴妃如在世皆年逮七旬,今皆辭世,亦增悵然。 曾孫畢姻近,眠者可聞知。
  • 73.    (清)乾隆.《清高宗御製詩》:孝賢皇后陵寢酹酒 祖陵瞻謁遍,此可恝然過。鹿駭蕉成夢,龍鱗鬆放科。廿年徒有憶,世載覺無何。事遠重提處,能忘獨旦歌。
  • 74.    (清)乾隆.《清高宗御製詩》:昔日漫教思老伴,開年且喜得玄孫。注: 【孝賢皇后與予齊年】,亦當古稀有四,視玄孫矣。
  • 75.    (清)乾隆.《清高宗御製詩》:孝賢皇后陵酹酒(乾隆五十二年) 拜瞻禮既畢,勝水峪臨前。 注:皇后陵卜此勝水峪在諸陵之右 追念吟窈窕,不孤諡孝賢。 春秋復三歲,參昴共千年。 可識元孫獲,思之益悵然。
  • 76.    (清)乾隆.《清高宗御製詩》:孝賢皇后陵酹酒(乾隆五十五年) 三秋別忽爾,一晌奠酸然。 追憶居中閫,深宜稱孝賢。 平生難盡述,百歲妄希延。 夏日冬之夜,遠期只廿年。
  • 77.    (清)乾隆.《清高宗御製詩》:孝賢皇后陵酹酒(乾隆六十年) 本欲驅車過,矯情亦未安。 三杯不防酹,四歲又云寒。 松種老鱗長,雲開碧宇寬。 齊手帥歸室,喬壽有何歡!
  • 78.    (清)乾隆.《清高宗御製詩》:孝賢皇后陵酹酒(嘉慶元年) 吉地臨旋蹕,種松茂入雲。 暮春中浣憶,    注:孝賢皇后於戊辰三月十一日大故,偕老願虛,不堪追憶! 四十八年分。 注:自戊辰至今已四十八年矣 攜叩新皇帝,酹觴太上君。 母應以子貴, 注:令懿皇貴妃為子皇帝生母,從前殯入地宮即令近附,孝賢皇后之側,今伊子紹登大寶晉冊為孝儀皇后正春秋母以子貴之義也, 名正順言欣
  • 79.    (清)乾隆.《清高宗御製詩》:清明日靜安莊酹酒 殢人春節感無端,助感那堪酹靜安。 正是朝來傳禁火,兩眶清淚心一寒。 青齊客歲魂堪斷,同去誰期便永分。 小杜七言真觸景,清明時節雨紛紛。
  • 80.    (清)乾隆.《清高宗御製詩》:將命駕塞上行圍臨靜安莊酹酒 人情換鮮恆,時連有與歇。 日遠豈期然,偶來愴新窟。 三杯未此酹,兩月過已忽。 那堪值凜秋,行秋駕將發。 前歲景目前,變故一何卒。 別恨賦難窮,獨宿塞山月。
  • 81.    (清)乾隆.《清高宗御製詩》:九月朔日行圍回蹕駐避暑山莊之作 秋獮言歸自木蘭,山莊容與憩徵鞍。 飽觀豊稔情堪快,暫豫心神樂豈盤。 泉界綠雲供鹿飲,山留紅葉待人看。 前年已設登高約 注:將於此登高然後迴鑾 早見孤亭聳翠巒。 重臨雲館坐明窓,真覺流陰逝水漎。 塞上山容雖獨出,園中秋景實無雙。 檜松晚翠拏蒼巘,鳧雁間心樂碧江。 每到朅然頻憶舊,塵跟底事未全降。
  • 82.    (民國)趙爾巽.《清史稿》:後恭儉,平居以通草絨花為飾,不御珠翠。
  • 83.    (清)乾隆.《清高宗御製詩》:孝賢皇后陵酹酒(乾隆五十二年) 拜瞻禮既畢,勝水峪臨前。追念吟窈窕,不孤諡孝賢。
  • 84.    (清)梧桐居士.《聽雨閒談》:《聽雨閒談》 [清]桐西居士 孝賢純皇后富察氏,文忠公之姊也。性賢淑節儉,上侍孝聖憲皇后,恪盡婦職。正位中宮,十有三載,珠翠等飾,未嘗佩戴,惟插通草織絨等花,以為修飾。又以金銀線索緝成佩囊,殊為暴殄用物,故歲時進呈純皇帝荷包,惟以鹿羔沴毧緝為佩囊。仿諸先世關外之制,以寓不忘本之意,純皇每加敬服,鍾愛異常。
  • 85.    (清)乾隆.《清高宗御製詩》:憶自雍正七年蒙皇考賜居是處,即位後仍為(皇)後宴息之所,至今蓋二十年矣。
  • 86.    (清)乾隆.《清高宗御製詩》:首夏圓明園 芳園同駐行春蹕,邃閣孤搴掩月帷。 睫眼此來非昔往,驚心今日憶前時。 榭柳台花依舊榮,觸懷無處不傷情。 柔桑正值新蠶候,黃鳥惟傳子夜聲。 誰雲常住不遷流,信是光陰逝水遒。 二十年來消底事,長春仙館頓長秋。 注:憶自雍正七年蒙皇考賜居是處,即位後仍為後宴息之所,至今蓋二十年矣。年節伏臘即奉皇太后暫居於此,昨詩所云“温凊慈闈誰我代”者,感時觸境益切哀悰
  • 87.    (清)乾隆.《清高宗御製詩》:仲夏御園間詠 擬散閒愁駐御園,無端翻致黯銷魂。 但逢景物試追想,率覺淒涼不忍言。 偕老羞看連理樹,忘憂空對背堂萱。 梢贏雨後千畦綠,穡事常年繋念繁。 錦蹊紅雨早成鏖,節撫南訛律又新。 今歲春光欺我過,當年心事共誰陳。 巢梁乳燕呼兒切,濩水文鴛命侶頻。 攬結尋常怡性處,云何長遣兩眉顰。
  • 88.    (清)乾隆.《清高宗御製詩》: 雨後瀛台 朝暾散曙光,徂雲在空宇 趯坡花木叢,太液鳶魚聚 潤含草味馨,漲益瀑聲怒 山亭水榭間,並輦同舟所 子然成暫來,愴爾獨延佇 景光迅與否,瞥眼半年許 注:自幸魯迴鑾值事故今始至瀛台雲
  • 89.    (清)乾隆.《清高宗御製詩》: 《泛月》 獨坐懣無聊,向晚扁舟放。 望前輪漸圓,雨後氣偏爽。 湖山供靜參,花木愜幽賞。 蟬韻出槐堤,螢光逐蘭槳。 萬匯爭其時,吾寧息情想。 同觀人去遙,玉輪依舊朗。
  • 90.    (清)乾隆.《清高宗御製詩》: 《御製詩二集 卷四》 雨二首 通晨疎且密,竟夕渥而優。 望比常年暫, 注:常年每至夏至前後始被甘霖,今春霖頻霑目下始覺旱而即得雨故云。 欣紓近日愁。 珠光鴛瓦綴,琴響御溝流。 風勢天教讓,雲容晚更稠。 已全滋早稻,可半獲來牟。 觀德空陳幔,還能相慰不。 注: 憶十三年來,朕無日不以雨暘繋念,先皇后實同此欣戚也。今晨觀德殿奠酒,若常此時遇雨,應解愁而相慰,茲豈可復得耶?興言及此,淚欲霑襟。 比似常年景,天恩頗覺優。 方符祈歲喜,不解悼亡愁。 靜悟悲辛理,頻看消息流。 鳥啼宮樹冷,花重漏壺稠。 潤葉全湔壒,滋根可益牟。 不知齊魯地,此雨復霑不。
  • 91.    (清)乾隆.《清高宗御製詩》:《御製詩二集 卷五》 七夕感事 天上雙星會,人間萬古傳。 故知事荒忽,無那恨牽連。 細月鴻梧外,浮颸綺閣旁。 宮監陳徃例,彌引思愀然。 榆街無夜禁,鵲駕有仙蹤。 似彼何妨別,如予豈復逢? 蛩聲傳砌亂,露氣拂花濃。 擬向天孫問,白雲千萬重。 秋懷容易感,七夕感偏多。 天不知情海,誰教設絳河。 畫屏銀燭冷,巧席露英羅。 解事上弦魄,無心照錦梭。 月自懸雙杵,釵驚舞半鸞。 蛛絲誰啓盒,果實鎮堆盤。 仇畫聊相玩, 注:仇英七夕圖實笈中藏之, 元詩不忍看。 向同歡笑處,倚檻獨吟歡。
  • 92.    (清)乾隆.《清高宗御製詩》: 七月十八日作   序:皇后以雍正丁未來嬪於予,七月十八日親迎之嘉辰也,崩逝以來,四易弦,望度中元之節,重經嘉止之期,撫時追憶,黯焉神傷,親奠殯宮寓哀有作。   助感惟秋日,子歸憶舊時。廿年成夢境,一夕恨川崖。為奠含悲爵,回思合巹卮。嫌人稱結髮,怨我失齊眉。
  • 93.    (清)乾隆.《清高宗御製詩》:中秋漫賦 水輪依舊照珠軒,素彩寒光淨可捫。 萬里隂晴如有約,一天風露總無痕。 關情最是團員節,即景偏傷黯淡魂。 急管繁弦同賞處,常年樂事不堪論。
  • 94.    (清)乾隆.《清高宗御製詩》:無悰 心內芳型眼內容,但相關處總無悰。 思量不及瞢騰睡,猶得時常夢裏逢。
  • 95.    (清)乾隆.《清高宗御製詩》:消悶三首 常時每借詩消悶,邇日詩成悶轉深。 忽忽清和又將盡,沼宮空復羅桑椹。 不解憂心旦夕忡,芳型如在思何窮。 試看古聖先賢輩,只在人情天理中。 夏夜非長不易頹,凌晨長樂問安回。 更誰關切寒暄適,一過椒房淚敍哀。
  • 96.    清高宗孝賢純皇后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23-07-06]
  • 97.    53歲TVB“御用師奶”堅持做不婚族 與鄧萃雯邵美琪是同班同學  .新浪娛樂[引用日期2023-08-26]
  • 98.    童星出道,嫁入豪門卻在49歲時被迫離婚,現仍單身  .中華網[引用日期2023-08-26]
  • 99.    23年前港劇《乾隆大帝》全是高顏值,巧克力色古天樂更勝一籌  .新浪娛樂[引用日期2023-08-26]
  • 100.    江山兒女幾多情(2004)  .新浪娛樂[引用日期2023-08-26]
  • 101.    江山為重第一集(片尾字幕孝賢純皇后扮演者見46分09秒左右)  .愛奇藝[引用日期2023-08-26]
  • 102.    《甄嬛傳》“小富察皇后”袁藝來杭高調隆胸  .新浪娛樂[引用日期2023-08-26]
  • 103.    王者清風 ( 2013 )  .Mtime時光網[引用日期2023-08-26]
  • 104.    錢塘傳奇  .新浪娛樂[引用日期2023-08-26]
  • 105.    乾隆秘史第一集(片尾字幕孝賢純皇后扮演者見43分04秒左右)  .愛奇藝[引用日期2023-08-26]
  • 106.    王冕森.《清代后妃雜識》.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2:360-361
  • 107.    弘晝等.《八旗滿洲氏族通譜》.遼寧:遼海出版社,2002:325-336
  • 108.    熊武一,周家法總編;卓名信,厲新光,徐繼昌等主編.《軍事大辭海 下》.北京:長城出版社,2000:2935
  • 109.    《清史稿·傅恆傳》:嘉慶元年,以福康安平苗功,贈貝子。福康安卒,推恩贈郡王銜,旋並命配享太廟。
  • 110.    《宣宗成皇帝實錄》卷38:“(道光二年七月十二日)予告大學士三等襄勇侯明亮卒,命鄭親王烏爾恭阿帶領侍衞十員往奠茶酒,賞銀一千五百兩治喪,賜祭葬,諡文襄,入祀賢良祠。”
  • 111.    《清史稿·明瑞傳》:捷聞,上大悦,封一等誠嘉毅勇公,賜黃帶、寶石頂、四團龍補服。
  • 112.    《清史稿·明瑞傳》:事聞,上震悼,賜祭葬,諡果烈。建旌勇祠京師,諸將死事者扎拉豐阿、觀音 保、李全、王廷玉,命並祀。
  • 113.    高文德主編;盧勳,史金波,白濱等副主編.中國少數民族史大辭典.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第1615頁
  • 114.    高文德主編;盧勳,史金波,白濱等副主編.中國少數民族史大辭典.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第2412-2413頁
  • 115.    高文德主編;盧勳,史金波,白濱等副主編.中國少數民族史大辭典.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第2413頁
  • 116.    《清史稿》卷330《福康安傳》:福康安染瘴病作,猶督兵進,五月,卒於軍。仁宗制詩以誄,命加郡王銜,從傅恆配太廟,諡文襄。子德麟,襲貝勒,遞降至未入八分公,世襲罔替。
  • 117.    《愛新覺羅宗譜》乙冊,3398頁
  • 118.    《愛新覺羅宗譜》甲冊第1085頁
  • 119.    《愛新覺羅宗譜》甲冊第152頁
  • 120.    《愛新覺羅宗譜》丙冊第5873頁
  • 121.    王冕森.《清代后妃雜識》.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2:408
  • 122.    王冕森.《清代后妃雜識》.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2:485-486
  • 123.    王冕森.《清代后妃雜識》.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2:586
  • 124.    孫文良主編;劉萬泉,李治亭副主編.滿族大辭典.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0.第749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