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皇后

(唐高宗李治原配皇后)

鎖定
王皇后(?—655年),為唐高宗李治的原配皇后。
貞觀年間,選為晉王妃。 [1]  貞觀十七年(643年),李治被立為太子,因而被冊封太子妃 [2]  永徽元年(650年),冊立為皇后。 [3] 
王皇后性情耿直,不能委曲己意而奉承唐高宗,又不善待下人;其母柳氏及舅舅柳奭入宮從不行禮。 [9]  [14]  最初為了壓制蕭淑妃,引薦武媚娘入宮。永徽三年(652年)武媚娘被封為昭儀,於是她又聯合蕭淑妃誣陷武媚娘,結果唐高宗皆不相信。 [10] 
永徽六年(655年),王皇后與其母柳氏暗中施行“厭勝之術”詛咒武則天,致使舅舅柳奭(宰相)被革職,高宗本欲廢后,但長孫無忌褚遂良勸誡,事未成。 [6]  但後續手握兵權的李勣表態説:此陛下家事,無須問外人 [23]  得到了李勣的支持後,王皇后因此被以“陰謀下毒的罪名廢黜。 [13]  不久之後,武則天下令將王皇后和蕭淑妃每人責打一百臀杖,砍掉手足,投入酒缸,骨醉而死。 [24] 
別    名
王皇后
所處時代
唐朝
出生地
幷州祁縣
逝世日期
655年
主要成就
家世顯赫、冊為皇后
本    名
王氏
位分變化
晉王妃→太子妃→皇后→庶人

王皇后人物生平

王皇后家世背景

電視劇《太平公主秘史》藍燕版王皇后
電視劇《太平公主秘史》藍燕版王皇后(10張)
王氏,名不詳,幷州祁縣(今山西祁縣)人。出身太原王氏,北朝名門。高祖父王思政,曾任西魏尚書左僕射; [4] 王仁祐,貞觀年間擔任羅山(今河南羅山)縣令。王氏與唐朝皇室系舊親,唐高祖李淵之妹同安大長公主(同安公主)是王氏的叔祖母。 [5]  因此王氏出身顯赫,既是西魏重臣的後裔,其父母兩族亦都是唐朝皇室的姻親,屬於關隴貴族軍事集團。

王皇后封妃立後

《至尊紅顏》王皇后
《至尊紅顏》王皇后(3張)
王氏因貌美,經同安公主告知唐太宗李世民,於是成為晉王李治的王妃。 [1] 
貞觀十七年(643年),唐太宗廢黜太子李承乾,改立晉王李治為太子,冊封王氏為太子妃,並提拔其父王仁祐擔任陳州(今河南淮陽)刺史 [2]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駕崩,唐高宗李治繼位。永徽元年(650年),正式冊立王氏為皇后,其父王仁祐為特進,封魏國公;其母柳氏,封魏國夫人。王仁祐死後,追贈司空。 [3] 

王皇后打擊蕭氏

由於蕭氏恃寵而驕,目中無人,不把王皇后放在眼裏,因此,在公元649年唐高宗冊封妃嬪時,王皇后有意立鄭氏為貴妃,即“鄭貴妃”,而使蕭氏屈居於淑妃之位。 [18] 
王皇后無子,而蕭淑妃得寵且接連誕下三個兒女 [19]  ,王皇后疾子。而武則天於唐太宗駕崩後入感業寺削髮為尼。忌日,唐高宗到感業寺上香,見到武媚後相互哭泣。王皇后聽説後,陰令武媚蓄髮,勸唐高宗將其納入後宮,欲以離間蕭淑妃之寵。武氏巧慧,多權數,初入宮,卑辭屈體以侍奉王皇后,王皇后非常喜愛她,多次在皇上前為其美言。

王皇后譖害武氏

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三月,唐高宗拜武媚為昭儀,王皇后與蕭淑妃的恩寵皆衰,於是二人便聯合起來一同在皇上前譖害武昭儀,唐高宗不信二人之語,卻只信武昭儀。 [10] 
王皇后性情耿直,不能委曲己意而奉承唐高宗;而其母柳氏及舅舅柳奭入宮從不行禮。武昭儀時常觀察被王皇后刻薄的下人,傾心與其結交,所得賞賜必與她們分享。由是王皇后及蕭淑妃的一舉一動,武昭儀必然知曉,皆上報唐高宗。 [9] 
王皇后苦於無子,便與舅舅柳奭(中書令,官居宰相) 密謀過繼劉氏之子李忠為子,並請長孫無忌奏請唐高宗立他為太子。於是,同年(652年)七月,唐高宗聽從長孫無忌之言,冊立陳王李忠為皇太子,大赦天下。 [17] 

王皇后蒙冤受屈

王皇后雖然失寵,但唐高宗並未有廢后之意。於是永徽五年(654年),武昭儀請皇后來看望剛出生的安定公主,皇后一走,武昭儀便秘密扼殺了小公主(有爭議),並蓋上被子。唐高宗一來,武昭儀假意歡笑,扯開被子後發現公主已死,詢問左右侍女,侍女們都説是皇后剛剛來過這裏。唐高宗聽後大怒,説:“是皇后殺了我的女兒!”王皇后百口莫辯,於是唐高宗產生了廢后之念,但又擔心朝臣們不肯順從,於是帶着武昭儀來到長孫無忌的住宅,並向長孫無忌送上了十車金玉珠寶,隨即對長孫無忌提出廢黜王皇后一事,然而被長孫無忌以其他理由駁回,並不順從唐高宗旨意,唐高宗和武昭儀皆不高興地離開了。武昭儀又請母親弘農楊氏出面勸説長孫無忌,長孫無忌始終不答應。禮部尚書許敬宗也多次勸説長孫無忌,然而卻被長孫無忌嚴厲斥責。 [16] 

王皇后秘施巫術

1995年《武則天》中的王皇后 1995年《武則天》中的王皇后
武昭儀越來越得寵,王皇后惶恐不安,於是在永徽六年(655年)六月,秘密與其母柳氏求巫祝以“厭勝之術”詛咒武則天。事發之後,唐高宗大怒,解除柳氏門籍不許進宮,罷免王氏的舅舅柳奭中書令之職,同時將要廢后,但因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的固執進諫,唐高宗才作罷。 [6]  [22] 

王皇后廢黜後位

因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堅決反對,王皇后的皇后之位並未廢黜,但後續唐高宗李治得到了李勣的表態:此陛下家事,無須問外人。這樣廢王立武僵持的局面一下子就扭轉過來了。 [21] 
永徽六年(655年)冬,十月,唐高宗正式下詔:“王皇后、蕭淑妃謀行鴆毒,廢為庶人,母及兄弟,一併除名,流放嶺南。” [13]  此事還牽連到了王皇后的舅舅柳奭,柳奭被誣陷“暗通宮掖,謀對皇帝行鴆毒”,導致被殺,史稱“柳奭被誣行鳩毒案”。 [20] 

王皇后囚中被殺

王皇后和蕭淑妃被囚禁後,唐高宗又時常想念她們,多次看望後決定將她們釋放。 [12]  武則天在得知唐高宗將釋放蕭淑妃和王皇后的消息後,大怒,派人將王皇后和蕭淑妃每人責打一百臀杖,王皇后和蕭淑妃被打得皮開肉綻,隨後被砍去手腳,投入酒缸中。武則天説道:“讓這兩個女人骨醉!”折磨數日後,二人死去。 [8]  王氏族人、蕭氏族人全都流放嶺南,並追改王氏的姓氏為“蟒”,蕭氏為“梟”。 [7] 

王皇后軼事典故

王皇后佳兒佳婦

成語“佳兒佳婦”的出處便與王皇后有關。當時,唐高宗便想廢黜王皇后而改立武昭儀為皇后,褚遂良便進諫道:“王皇后出自名家,是先帝為您所娶的妻子。先帝臨崩時,曾拉着您的手對臣説:‘朕佳兒佳婦,今以付卿。’這句話當時陛下您也聽到了。王皇后也沒有犯下過錯,怎能輕易廢后呢?臣不敢曲意順從陛下而違背先帝的遺言!”唐高宗聽後很不高興。 [15] 

王皇后過繼李忠

王皇后由於沒有兒子,她的舅舅柳奭(中書令,宰相)勸説王皇后收納李忠為養子,並謀劃着立他為皇太子,由於李忠的母親出身低微,希望他能夠親近自己,王皇后深以為然。於是,王皇后的舅舅柳奭聯合褚遂良、長孫無忌等人堅持在朝堂上請求立李忠為皇太子,唐高宗只好答應了,並於永徽三年(652年)正式冊立李忠為皇太子。 [11] 

王皇后迴心院

王皇后被廢后,和蕭淑妃一同囚禁在別院。唐高宗曾想念她們,於是私下來到她們的住所,見到屋室封閉極其嚴密,只有送食物的小窗口,非常悲傷,問道:“皇后、淑妃,你們平安無事嗎?”王皇后哭泣地説:“妾等已經淪為宮婢了,哪裏還有這樣的尊稱呢,至尊(唐代對皇帝的敬稱)如果還記得往日情分,願意使妾等重見天日,就把此院命名為迴心院吧。”唐高宗便答應了她們的請求。 [12] 

王皇后親屬成員

《武媚娘傳奇》王皇后
《武媚娘傳奇》王皇后(5張)
高祖:王思政,西魏名將、尚書左僕射;
曾祖:王康,北周太原公
叔祖父:王裕,字長弘,起家千牛備身。授始平縣令,迎娶同安公主, 授上儀同三司。唐高祖即位後,累遷上開府儀同三司、隨州都督。
父親:王仁祐,司空、魏國公、陳州刺史。
母親:河東柳氏,魏國夫人。
舅舅:柳奭,中書令;
叔祖母:同安公主唐高祖李淵同母妹。
丈夫:唐高宗李治
嗣子:燕王李忠

王皇后影視形象

年份
影視版本
演員
劇中名
1939
1984
武則天
夏霞
-
1985
-
1995
-
2001
楊玉立
-
2003
2006
-
2011
-
2011
2012
藍燕
2013
王淑孝
2014
2015
隋唐英雄5
-
2016
-
參考資料
  • 1.    《舊唐書·卷五十一·列傳第一》:公主以後有美色,言於太宗,遂納為晉王妃。
  • 2.    《舊唐書·卷五十一·列傳第一》:高宗登儲,冊為皇太子妃,以父仁祐為陳州刺史。
  • 3.    《舊唐書·卷五十一·列傳第一》:永徽初,立為皇后,以仁祐為特進、魏國公,母柳氏為魏國夫人。仁祐尋卒,贈司空。
  • 4.    《新唐書·卷七十六·列傳第一》:高宗廢后王氏,幷州祁人,魏尚書左僕射思政之孫。
  • 5.    《舊唐書·卷五十一·列傳第一》:高宗廢后王氏,幷州祁人也。父仁祐,貞觀中羅山令。同安長公主,即後之從祖母也。
  • 6.    《舊唐書·卷五十一·列傳第一》:而昭儀寵遇日厚。後懼不自安,密與母柳氏求巫祝厭勝。事發,帝大怒,斷柳氏不許入宮中,後舅中書令柳奭罷知政事。並將廢后,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固諫,乃止。
  • 7.    《舊唐書·卷五十一·列傳第一》:後母柳氏、兄尚衣奉御全信及蕭氏兄弟,並配流嶺外。遂立昭儀為皇后。尋又追改後姓為蟒氏,蕭良娣為梟氏。
  • 8.    《舊唐書·卷五十一·列傳第一》:庶人良娣初囚,大罵曰:“願阿武為老鼠,吾作貓兒,生生扼其喉!”武后怒,自是宮中不畜貓。初囚,高宗念之,閒行至其所,見其室封閉極密,惟開一竅通食器出入。高宗惻然,呼曰:“皇后、淑妃安在?”庶人泣而對曰:“妾等得罪,廢棄為宮婢,何得更有尊稱,名為皇后?”言訖悲咽,又曰:“今至尊思及疇昔,使妾等再見日月,出入院中,望改此院名為‘迴心院’,妾等再生之幸。”高宗曰:“朕即有處置。”武后知之,令人杖庶人及蕭氏各一百,截去手足,投於酒甕中,曰:“令此二嫗骨醉!”數日而卒。
  • 9.    《資治通鑑·唐紀十五》:“王皇后、蕭淑妃與武昭儀更相譖訴,上不信後、淑妃之語,獨信昭儀。後不能曲事上左右,母魏國夫人柳氏及舅中書令柳奭入見六宮,又不為禮。武昭儀伺後所不敬者,必傾心與相結,所得賞賜分與之。由是後及淑妃動靜,昭儀必知之,皆以聞於上。”
  • 10.    《資治通鑑·唐紀十五》:“三月,戊午,上行幸萬年宮。庚申,加贈武德功臣屈突通等十三人官。初,王皇后無子,蕭淑妃有寵,王后疾子。上之為太子也,入侍太宗,見才人武氏而悦之。太宗崩,武氏隨眾感業寺為尼。忌日,上詣寺行香,見之,武氏泣,上亦泣。王后聞之,陰令武氏長髮,勸上內之後宮,欲以間淑妃之寵。武氏巧慧,多權數,初入宮,卑辭屈體以事後。後愛之,數稱其美於上。未幾大幸,拜為昭儀,後及淑妃寵皆衰,更相與共譖之,上皆不納。”
  • 11.    《舊唐書·卷八十六·列傳第三十六》》:“時王皇后無子,其舅中書令柳奭説後謀立忠為皇太子,以忠母賤,冀其親己,後然之。奭與尚書右僕射褚遂良、侍中韓瑗諷、太尉長孫無忌、右僕射于志寧等,固請立忠為儲後,高宗許之。三年,立忠為皇太子,大赦天下,五品已上子為父後者賜勳一級。六年,加元服,制大辟罪已下並降一等,大酺三日。”
  • 12.    《資治通鑑·唐紀十六》:“故后王氏、故淑妃蕭氏,並囚於別院,上嘗念之,間行至其所,見其室封閉極密,惟竅壁以通食器,惻然傷之,呼曰:“皇后、淑妃安在?”王氏泣對曰:“妾等得罪為宮婢,何得更有尊稱!”又曰:“至尊若念疇昔,使妾等再見日月,乞名此院為迴心院。”上曰:“朕即有處置。”武后聞之,大怒,遣人杖王氏及蕭氏各一百,斷去手足,捉酒甕中,曰:“令二嫗骨醉!”數日而死,又斬之。王氏初聞宣敕,再拜曰:“願大家萬歲!昭儀承恩,死自吾分。”淑妃罵曰:“阿武妖猾,乃至於此!願他生我為貓,阿武為鼠,生生扼其喉。”由是宮中不畜貓。尋又改王氏姓為蟒氏,蕭氏為梟氏。武后數見王、蕭為祟,被髮瀝血如死時狀。後徙居蓬萊宮,復見之,故多在洛陽,終身不歸長安。”
  • 13.    《資治通鑑·唐紀十六》:“(永徽六年乙卯,公元六五五年)冬,十月,己酉,下詔稱:“王皇后、蕭淑妃謀行鴆毒,廢為庶人,母及兄弟,併除名,流嶺南。”
  • 14.    《大唐新語·卷二十七》:“高宗王皇后性長厚,未嘗曲事上下。母柳氏,外舅奭,見內人尚官,又不為禮。”
  • 15.    《資治通鑑·唐紀十五》:“上顧謂無忌曰:“皇后無子,武昭儀有子,今欲立昭儀為後,何如?”遂良對曰:“皇后名家,先帝為陛下所娶。先帝臨崩,執陛下手謂臣曰:‘朕佳兒佳婦,今以付卿。’此陛下所聞,言猶在耳。皇后未聞有過,豈可輕廢!臣不敢曲從陛下,上違先帝之命!”上不悦而罷。”
  • 16.    《資治通鑑·唐紀十五》:“永徽五年甲寅,公元六五四年……後寵雖衰,然上未有意廢也。會昭儀生女,後憐而弄之,後出,昭儀潛扼殺之,覆之以被。上至,昭儀陽歡笑,發被觀之,女已死矣,即驚啼。問左右,左右皆曰:“皇后適來此。”上大怒曰:“後殺吾女!”昭儀因泣訴其罪。後無以自明,上由是有廢立之志。又畏大臣不從,乃與昭儀幸太尉長孫無忌第,酣飲極歡,席上拜無忌寵姬子三人皆為朝散大夫,仍載金寶繒錦十車以賜無忌。上因從容言皇后無子以諷無忌,無忌對以他語,竟不順旨,上及昭儀皆不悦而罷。昭儀又令母楊氏詣無忌第,屢有祈請,無忌終不許。禮部尚書許敬宗亦數勸無忌,無忌厲色折之。”
  • 17.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九·唐紀十五》秋,七月,丁巳,立陳王忠為皇太子,赦天下。王皇后無子,柳奭為後謀,以忠母劉氏微賤,勸後立忠為太子,冀其親己;外則諷長孫無忌等使請於上。上從之。乙丑,以于志寧兼太子少師,張行成兼少傅,高季輔兼少保。
  • 18.    名人薈萃時邕坊  .洛陽日報[引用日期2022-06-11]
  • 19.    《舊唐書·列傳·卷三十六》:“蕭淑妃生許王素節……義陽、宣城二公主緣母蕭氏獲譴,從夫外官。”
  • 20.    郭成偉、肖金泉.《中華法案大辭典》: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2:248
  • 21.    大唐貴妃在東都  .洛陽日報[引用日期2022-08-11]
  • 22.    《資治通鑑·唐紀十五》:“永徽六年乙卯,公元六五五年……六月……王后與其母魏國夫人柳氏為厭勝,敕禁後母柳氏不得入宮。秋,七月,戊寅,貶吏部尚書柳奭為遂州刺史。奭行至扶風,岐州長史於承素希旨奏奭漏泄禁中語,復貶榮州刺史。”
  • 23.    帝欲立武昭儀為皇后,畏大臣異議,未決。李義府、許敬宗又請廢王皇后。帝召勣與長孫無忌、于志寧、褚遂良計之,勣稱疾不至。帝曰:"皇后無子。罪莫大於絕嗣,將廢之。"遂良等持不可,志寧顧望不對。帝后密訪勣,曰:"將立昭儀,而顧命之臣皆以為不可,今止矣!"答曰:"此陛下家事,無須問外人。"帝意遂定,而王后廢。詔勣、志寧奉冊立武氏。帝東封泰山,為封禪大使。嘗墜馬傷足,帝以所乘馬賜之。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11-23]
  • 24.    武后知之,令人杖庶人及蕭氏各一百,截去手足,投於酒甕中,曰:“令此二嫗骨醉!”數日而卒。——《舊唐書·卷五十一》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