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崇陵

(唐德宗和昭德皇后的合葬陵)

鎖定
崇陵,陝西關中十八唐帝陵之一,位於陝西省咸陽市涇陽縣安吳鎮嵯峨山南麓。是唐朝第十位皇帝德宗李適昭德皇后王氏的合葬陵。 [2] 
崇陵所在的嵯峨山是關中名山之一,崇陵居高臨下,山環水抱,高突墓冢,全用開方的青石塊砌疊,嵌鑿石槽,澆灌生鐵汁,卡有鐵栓板,十分堅固。崇陵墓穴是九條山脈的交匯之處,恰似九瓣蓮花的中央,也被稱為“蓮花穴”。崇陵依山為陵,陵園分內外兩城,內城置四門,以四神命名。其城垣依山勢構築,平面佈局近似梯形,封內四十里。是由中唐著名理財家杜佑擔任山陵使而主持修建的。 [1]  [7] 
1956年8月6日,崇陵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陝西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2001年6月25日,包含崇陵在內的唐代帝陵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2019年4月24日,包含崇陵在內的唐代帝陵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6] 
中文名
崇陵
地理位置
陝西省咸陽市涇陽縣安吳鎮嵯峨山南麓
所處時代
唐朝
佔地面積
20000000 m² [2] 
保護級別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開放時間
全天 [7] 
編    號
5-0184-2-040 [4]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4] 

崇陵歷史沿革

貞元二十一年正月二十三日(805年2月25日),李適在京師長安大明宮會寧殿駕崩,享年六十四歲。 [2] 
永貞元年九月一日(805年9月27日),羣臣為其上諡號“神武孝文皇帝”,廟號“德宗”。十月十四日(11月8日),李誦安葬德宗於崇陵。 [2] 
2011年10月4日,一夥盜墓賊盜掘了崇陵(唐崇陵被盜案)。對崇陵主體地貌、陵墓地宮入口造成了無法彌補的破壞。 [8] 

崇陵建築格局

  • 城垣遺址
唐崇陵遠眺 唐崇陵遠眺
崇陵依山為陵,陵園分內外兩城,內城置四門,以四神命名。其城垣依山勢構築,平面佈局近似梯形。其中南城牆沿嵯峨山南麓東西向直線構築,橫跨五條山谷,全長2850米,牆基寬6米,現存最長的一段約350米;北城牆沿嵯峨山北麓東西向直線構築,全長1300米,由於自然破壞嚴重,基本無存;東城牆依東邊山樑峽谷的自然走向構築,全長1870米,現存地面最長一段約60米,殘高1.50米;西城牆依山勢的自然走向築於西邊山樑上,全長2220米,現存最長的一段約800米。東、西、北三面城垣牆基均寬3.50米,夯築,夯層厚8~13釐米。內城總面積約4243.3萬平方米,周長約8.2公里。《長安志》記載“崇陵封內四十里”。 [1] 
  • 闕台遺址
唐崇陵遠眺 唐崇陵遠眺
青龍門闕台遺址,位於門址東30餘米。現存南、北二闕址,間距64米。南闕址底長33米,寬10米,高7米;北闕址底長18米,寬10米,高6米;夯層厚8~12釐米。地表散佈板瓦、筒瓦殘片。 [2] 
白虎門闕台遺址,位於門址西26米。現存南、北二闕址,間距64米。兩闕址均底長18米,寬12米,殘高各3米、3.5米,夯層厚8~12釐米。附近散佈殘板瓦、筒瓦、蓮花紋瓦當等。 [2] 
朱雀門闕台遺址,位於門址南44米。現存東、西二闕址,間距約60米。二闕址均底長14米,寬12米,高6米,夯層厚8~12釐米。地表散佈殘板瓦、筒瓦、蓮花紋瓦當及殘磚等。 [2] 
玄武門闕台遺址,南距門址約58米。現存東、西二闕址,間距96米。兩闕址均底長16米,寬8米,殘高各為1.5米、6米,夯層厚8~12釐米。地面散佈殘板瓦、筒瓦、蓮花紋瓦當等。 [2] 
  • 乳台遺址
乳台遺址是神道南端闕台遺址,北距朱雀門址596米。現存東、西二闕址,間距126.4米。東闕址底邊長10米,殘高2米;西闕址底邊長8米,殘高2米;夯層厚8~12釐米。地表散佈殘板瓦、筒瓦、蓮花紋瓦當及殘磚等。 [2] 
  • 其他建築遺址
陵園外附屬建築遺址,位於朱雀門南80米處西側。現存夯築台基,南北長37米,東西寬8米。地表散佈大量殘板瓦、筒瓦、蓮花紋瓦當,並散置和陸續出土小石人18尊。 [2] 

崇陵文物遺存

  • 陵園石刻
陵園四神門外各置石獅1對,每對間距22~46米,距離門址4~10餘米。獅身高1.59~1.75米,寬0.85~0.94米;座長1.38~1.66米,寬1.08~1.12米,高0.24~0.26米。牡獅頭圓,捲毛,合口,顴骨突出,表情嚴肅,尾從右腿上部卷出,尾末端似立式如意雲頭;牝獅披毛,口大張,怒吼狀,尾從左腿上部卷出,尾末端較直,毛紋疏朗。玄武門外石獅向北原有仗馬和控馬者3對,現存控馬者3尊,置於東列石獅北約30米的一條南北土崖上,均缺頭,殘高1.2~1.36米:身着窄袖長袍,腰繫革帶,雙手拱握。 [2] 
  • 神道石刻
神道石刻現存31件,均為青石質。自乳台闕址北108米處起始,分東、西兩列向北排列,兩列間距70.4米。依次為:華表1對,通高7.88米,方形基座,邊長1.57米;八稜柱身,覆蓮寶珠頂。向北22米為翼馬1對,馬高2.69米,身長2.53米,獨角,長頸,高腿,三長翎組成翼翅。再北22米為鴕鳥1件(東列),浮雕於石屏上,屏高1.52米,寬2.05米,厚0.32米,鴕鳥頭頸彎曲後折於翅上,雕刻較粗疏,僅尾部毛羽清晰。再北22.4米為遞次向前排列的仗馬4對(佚1),每對亦隔22.4米;仗馬均殘,殘長1.45~1.8米,背置鞍韉,披障泥,飾鞅鞧,尾下垂。再北22.4米為遞次向前排列的翁仲9對,每對亦隔22.4米,均為立姿,身高(含殘者)2.05~2.85米;東列文官,戴冠,着寬袖長袍,左側佩劍,足蹬圓頭履,雙手執笏於胸前;西列武官,戴高冠,穿廣袖袍,腰間束帶,腳着靴,雙手拄九節劍。 [2] 
  • 其他石刻
位於朱雀門南80米處西側的附屬建築遺址中,散置和陸續出土小石人18尊。石人頭均殘,殘高0.66米~1.27米,或袒右肩,左肩披帛;或着窄袖長袍,或披袈裟;或赤足,或足蹬小靴;腰間束帶,手姿各異;或拱手,或合掌,或抱拳於胸前。從服飾和形象看,有的似為佛僧,有的當為控馬者,有的似為南亞“蕃民”。 [2] 

崇陵歷史文化

日本遣唐使空海曾參與德宗入葬,發現崇陵所處的嵯峨山與日本京都近郊的一山酷似,歸國後建議皇室將該山易名嵯峨,皇太子府邸更名為嵯峨院,及至皇太子即位,亦因名“嵯峨天皇”。 [2] 

崇陵研究價值

崇陵陵園設置石雕刻的品類和形式與此前的唐代帝陵一脈相承,曾對日本奈良時代文化產生過深刻影響。 [3] 

崇陵保護措施

1956年8月6日,崇陵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陝西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2001年6月25日,包含崇陵在內的唐代帝陵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2013年5月27日,包含崇陵在內的唐代帝陵入選國家文物局《大遺址保護利用“十二五”專項規劃》“十二五”時期大遺址”名單。 [5] 
2016年10月31日,包含崇陵在內的唐代帝陵(含唐順陵)入選國家文物局《大遺址保護利用“十三五”專項規劃》“十三五”時期大遺址”名單。 [5] 
2019年4月24日,包含崇陵在內的唐代帝陵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6] 
2021年10月12日,包含崇陵在內的唐代帝陵(含唐順陵)入選國家文物局《大遺址保護利用“十四五”專項規劃》“十四五”時期大遺址”名單。 [5] 

崇陵旅遊信息

崇陵位置

崇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涇陽縣安吳鎮嵯峨山南麓。

崇陵門票

崇陵全年24小時免費開放。 [7] 

崇陵交通

崇陵沒有直達車輛,遊覽須自駕或包車、租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