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孝獻皇后

鎖定
孝獻皇后(1639年-1660年), [6]  董鄂氏,又譯棟鄂氏,世稱董鄂妃。 [5]  內大臣鄂碩之女,撫遠大將軍費揚古之姐, [5]  滿洲正白旗人,清世祖的嬪妃。 [7] 
孝獻皇后18歲時入宮。世祖對其眷之特厚,寵冠後宮。順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立孝獻皇后為賢妃。同年十二月,晉升為皇貴妃,行冊立禮,破格頒佈詔令大赦,其父亦晉為三等伯。 [8] 
順治十四年(1657年),孝獻皇后生下了皇四子,僅三個月夭折,未命名。於順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孝獻皇后逝世。世祖哀痛至極,親制行狀悼念。康熙二年(1663年)六月,合葬孝陵(清東陵)。 [8] 
別    名
董鄂妃
諡    號
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28] 
封    號
賢妃、皇貴妃 [28]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羣
滿族
出生地
遼寧
出生日期
1639年(明崇禎十二年,清崇德四年)
逝世日期
1660年9月23日(清順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
陵    墓
清孝陵

孝獻皇后人物生平

孝獻皇后眾裏尋她

董鄂氏為滿洲八旗著姓(滿語中意思為一種生長在水邊的美麗小草),清崇德四年(1639年)出生,董鄂氏是滿洲正白旗人,她的父親鄂碩正白旗的軍官,順治二年以後,鄂碩隨軍南征,此後的五六年間,都在蘇州、杭州、湖州一帶駐紮,這使得他的子女自幼受到江南漢族文化的影響和薰染,對孩子們的一生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董鄂氏天資聰慧,好讀史書,精書法,有一種獨特的風韻温柔而善解人意的嫺靜氣質美,而且悟性極高。
董鄂氏的才學在當時入關之初的滿洲世家女中,可謂是寥若晨星,已經熟讀經史子集的少年天子,又焉能尋覓到知音,順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五日董鄂氏被冊為“賢妃”,僅一月有餘,同年九月二十八日,順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為理由,晉封她為皇貴妃,這樣的升遷速度,清代歷史上十分罕見。十月,賞賜皇貴妃父母禮物,有金一百六十兩。銀八千兩。金茶筒一個,銀筒一個,銀盆一個,緞八百疋,布一千六百疋,馬十六匹,鞍十六副,甲冑十六副。十二月初六日,順治帝還為董鄂氏舉行了十分隆重的冊妃典禮,更為董鄂氏頒詔大赦天下。十二月丙申日,上以冊封皇貴妃、禮成。具表恭請尊加皇太后徽號
大清近300年的歷史上,因為冊立皇后妃嬪而大赦天下的,這是絕無僅有的一次。 這一年順治19歲,董鄂氏18歲。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保存了冊立董鄂氏為皇貴妃頒行天下的《詔書》。按常規,皇帝只有在冊立皇后的大禮上,才會頒佈詔書公告天下。董鄂氏享受到這種特殊禮遇,表明她得到了順治不同尋常的寵愛。
順治十四年正月丁卯日,封皇貴妃父三等精奇尼哈番鄂碩為三等伯。九月癸卯日,皇貴妃之父、內大臣三等伯加一級管牛錄鄂碩卒,賜皇貴妃父內大臣三等伯鄂碩、祭奠二次,諡剛毅並立碑。

孝獻皇后子以母貴

1657年,董鄂妃生下皇四子,順治歡喜至極,為此祭告天地,接受羣臣朝賀(皇四子出生時諸王、貝勒、貝子、公及首輔大臣都紛紛獻上馬匹、緞帛以慶賀皇帝第一子出生之喜)。舉行頒佈皇第一子誕生詔書的隆重慶典,對這個孩子出生後的待遇甚至如同嫡出,之後更是大赦天下。
皇四子出生時順治頒行天下的大赦詔書: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自古帝王繼統立極,撫有四海,必永綿歷祚,垂裕無疆。是以衍慶發祥,聿隆胤嗣。朕以涼德纘承大寶,十有四年。茲荷皇天眷佑,祖考貽庥,於十月初七日,第一子生,系皇貴妃出。上副聖母慈育之心,下慰臣民愛戴之悃,特頒肆赦,用廣仁恩。
順治十五年二月戊子日,命故三等伯鄂碩子、皇貴妃兄弟費揚古襲爵
然而這個孩子生下不過數月就夭折了,順治下令追封其為和碩榮親王,這已經是超越祖制了,喪葬規格逾制,為他修建了高規模園寢,並親筆寫下《皇清和碩榮親王壙志》,抒發對皇四子的寵愛和痛惜之情:“制曰:和碩榮親王,朕之第一子也。生於順治十四年十月初七日,御天於順治十五年正月二十四日,蓋生數月雲 [1]  。爰稽典禮,追封和碩榮親王……嗚呼!朕乘乾御物,敕天之命,朝夕祗懼,思祖宗之付託,冀胤嗣之發祥。惟爾誕育,克應休禛。方思成立有期,詎意厥齡不永!興言鞠育,深軫朕懷……”
順治十七年二月己亥日,原任禮部郎中呂朝允、筆帖式額勒穆在安葬榮親王時,不遵守所擇時刻,擬斬監候。後改為呂朝允、額勒穆各戴枷號兩個月,並鞭責一百,流放寧古塔。

孝獻皇后名門閨秀

董鄂氏的曾祖父董鄂.倫布,是董鄂部的部長,後金建國之初即率領部眾歸附於努爾哈赤,努爾哈赤大喜,當時為其賜名“魯克素”。董鄂氏身為八旗名門閨秀,每次順治看奏摺時,有重要的內容,草草看過後,就隨手扔在一邊了,董鄂妃提醒他應該仔細看,不能忽視;每當順治要和她同閲奏章時,她又連忙拜謝,並解釋説:後宮不能幹政。每當順治下朝後,她總是親自安排飲食,斟酒勸飯,問寒問暖;每當順治批閲奏章至夜分,她總是毫無例外地為其展卷研墨,侍奉湯茶。順治每次聽翰林院的官員們講課結束後,回到寢宮時,她一定會打聽講課的內容,他也會再給她講一遍,順治每次講給她聽的時候,她都非常高興。他們的真摯感情,並非卿卿她她的小夫妻,而在於理性的相互促進。董鄂妃時常陪伴在順治的身邊。更難得的是,她時常勸説順治,處理政務要服人心,審判案件要慎重。連宮女太監犯錯誤時,董鄂妃也往往為他們説情。臨終時還惦念秋決囚犯的生命,董鄂妃向來不信佛教,順治有時用一些禪宗經典來告訴她,而且為她解釋《心經》的深層含義。因此成了她推崇尊敬的至寶。專心研習禪學。參悟探究“一口氣不來,向何處安身立命”,董鄂氏還有多愁善感的一面,每次遇見順治,就總舉出這句話:順治每次都笑而不答。
自從皇后去世後,內政事務堆積,都等着皇帝來處理,每次做事就更加懷念皇后,悲傷不能自已。宮中庶務以前都是皇貴妃董鄂氏來處理的,盡心檢查審核,沒有不恰當的。雖然位在皇后之下,但是董鄂氏卻是盡到了皇后的職責了。其次因有孝惠章皇后在,所以董鄂氏才沒有做到皇后的中宮桂冠。董鄂氏自已嚴謹恪守,熱心地輔助內務,殫精竭力,無微不至,各項事務都非常勤勉努力。董鄂氏大約病了三年,雖然身體虛弱,仍然時而勉勵安慰順治説:”沒有大礙,諸事仍然都很齊備。“禮數上也沒有任何懈怠,董鄂氏都是始終如一。侍奉孝惠章皇后更恪盡謙和,像母親一樣對待她。順治十四年冬,順治帝去南苑,孝莊皇太后身體不適,時皇后久不去服侍,董鄂氏便前去朝夕侍奉,廢寢忘食,孝惠章皇后卻無一句話詢問,也沒有派人來問安。順治十五年正月,順治帝以孝惠章皇后有違孝道,讓羣臣廷議廢處孝惠章皇后之位,改立董鄂氏為皇后。董鄂氏原先不知道順治帝要廢孝惠章皇后,知道後董鄂氏長跪在順治帝面前,磕頭請辭後位,求順治帝不可廢孝惠章皇后之位。因孝莊的阻止和董鄂氏的勸阻廢后事未成,後來孝莊太后令孝惠章皇后三年未曾朝謁慈寧宮,順治十五年二月,孝惠章皇后大病了一場,孝獻皇后親自照顧她。(此《端敬皇后行狀》有記)。

孝獻皇后身後殊榮

順治帝先後冊立兩位皇后。一位是他母親的侄女博爾濟吉特氏,後降為靜妃。另一位就是孝惠章皇后
帝王雖然後宮佳麗無數,但是真正讓順治視為紅顏知己還是董鄂氏,董鄂氏原本體弱多病,皇四子又百日而殤,這種打擊使得她一病不起,順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壬寅日,一代佳人董鄂氏香消玉殞,病逝於東六宮之一的承乾宮,順治哀痛至極,傳諭親王以下、滿漢四品官員以上、並公主、王妃以下命婦等,俱於景運門內外齊集哭臨輟朝五日,董鄂氏臨終前曾囑咐:“去世後禁裝金玉之物,喪禮儉素”還未説完便亡,順治帝仍以皇后禮葬。
董鄂氏去世後第三天,即八月二十一日,順治皇帝諭禮部:“皇貴妃董鄂氏於八月十九日薨逝,奉聖母皇太后諭旨:‘皇貴妃佐理內政有年,淑德彰聞,宮闈式化。倏爾薨逝,予心深為痛悼,宜追封為皇后,以示褒崇。’朕仰承慈諭,特追封,加之諡號,諡曰‘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其應行典禮,爾部詳察,速議具奏。”在禮臣們擬議諡號時,“先擬四字,不允。至六字、八字、十字而止,猶以無‘天’‘聖’二字為歉”。順治欲將太監、宮女30名悉行賜死,“免得皇妃在其他世界中缺乏服侍者”。順治十七年(1660)八月二十七日,孝獻皇后董鄂氏的梓宮從皇宮奉移到景山觀德殿暫安,抬梓宮的都是滿洲八旗二、三品大臣。孝獻皇后董鄂氏的梓宮移到景山以後,順治為她舉辦了大規模的水陸道場,請108名僧人誦經祈福超度亡魂。十月初八日,順治皇帝第五次親臨壽椿殿,為後斷七。當年十一月,順治皇帝以董鄂氏的遺願,下令停止下年秋決。還在順治十七年十一月初八西苑廣濟兩山同時舉行孝獻皇后仙馭道場繼續為逝者超度祈福。
清制中平時皇帝批奏章用硃筆,遇有皇帝或者太后去世時改用藍筆,過27天后,再用硃筆。而孝獻皇后董鄂氏之喪,順治帝用藍筆批奏章,從八月到十二月,竟長達4個月之久。為了彰顯孝獻皇后董鄂氏的賢德、美言、嘉行,順治命大學士金之俊撰寫《孝獻皇后傳》,又令內閣學士胡兆龍王熙編寫《孝獻皇后語錄》。順治親自動筆,飽含深情地撰寫了《孝獻皇后行狀》,以大量的追悼孝獻皇后董鄂氏的《御製哀冊》、《御製行狀》的具體實例,展現了孝獻端敬皇后董鄂氏的美言、嘉行、賢德,洋洋達四千言,內容十分豐富。順治帝讓學士撰擬祭文,“再呈稿,再不允”。後由張宸具稿,“皇上閲之,亦為墮淚”。按:《上海縣誌·文苑傳》:“宸字青琱,博學工詩文,由諸生入太學,選中書舍人。時端敬皇后賓天,上命詞臣擬撰祭文,三奏草而上不懌。最後屬宸云云。尋遷兵部督捕主事。順治對董鄂氏的喪禮大操大辦也明知違揹她的意願,但他無法自制,似乎只有如此表示對董鄂氏生前沒有晉升皇后的深深遺憾和懷念。
陳垣《湯若望與木陳忞》雲:“唐詩多矣,何獨書此以賜僧人,蓋是時董妃已卒,多情天子,念念不忘美人枕上,不覺送於老和尚發之。”説得頗有風趣。
在孝獻皇后董鄂氏薨逝後僅半年,順治帝染上當時的不治之症——天花。當時正直元旦,無論宮中與民間都張燈結綵準備歡度新年,就在這時皇帝病重的消息從宮中傳出,朝廷傳諭全國“毋抄豆、毋點燈、毋潑水”,並頒佈大赦令,可惜並無收效。在欽定皇三子愛新覺羅·玄燁(康熙帝)即位、口述遺詔後,順治皇帝於正月初七日半夜崩於養心殿,時年二十四歲。清康熙二年,孝獻端敬皇后董鄂氏、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一起與清世祖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合葬於清東陵中的孝陵

孝獻皇后身世之爭

董鄂妃的身世有多種説法,第一種説法就是正史説,第二種是秦淮八豔董小宛説,第三種是襄昭親王博穆博果爾福晉説。順治帝與董鄂妃之事,歷來為世人所矚目。辛亥革命後,董鄂妃的來歷問題,又引起人們的議論,先曾説她是明末秦淮八豔董小宛,後又認為她本順治弟媳、襄親王博穆博果爾的福晉。前一種説法屬於誤解,較快得到澄清,後一種意見則綿延不絕,流傳至今。現許多影視,小説都沿用重要這一意見。由於董鄂氏身前身後典禮過於特殊和身上各種謎、撲朔迷離的身世,這也是董鄂妃成為清初風雲人物之一。
  • 董小宛説
《清宮演義》、《清宮十三朝》、《武俠董小宛》等小説電視劇,均將孝獻皇后董鄂妃説成是秦淮八豔董小宛。簡要情節是:清軍統帥洪承疇本是好色之徒,早聞“秦淮八豔”(馬湘蘭卞玉京李香君柳如是、董小宛、顧眉生寇白門陳圓圓)之名,尤慕董小宛。洪在攻佔江南時,果然生獲董小宛,藏之府中,企圖霸佔,無奈小宛誓死不從。洪無計可施,最後不得已,於順治二年(1645)將小宛獻入皇宮,遂成為順治帝寵妃。也有説小宛是豫親王多鐸俘獲,送入宮中的。為什麼將與董鄂妃風馬牛不相及的董小宛扯在一起了呢?可能是因為她們倆的姓中都有一個“董”字,一些文人在編寫野史時,為了使情節離奇,有吸引力,或出於對清朝皇帝的故意中傷,於是便採用了移花接木之術,將董小宛説成是董鄂妃了。其實,董鄂妃的“董”是滿語譯音,“董鄂”也有譯為“棟鄂”、“東古”、“冬古”、“東果”的。
  • 襄親王福晉説
孝莊秘史》、《少年天子》等電視劇,都認為董鄂妃原是襄親王的福晉,後被順治帝納入宮中,成為寵妃。襄親王,博穆博果爾,清太宗皇太極的十一子,生於崇德六年(1641)十二月二十日申時,其生母是懿靖大貴妃博爾濟吉特氏娜木鐘,順治十二年(1655)二月二十一日冊封為和碩襄親王,第二年(1656)七月初三日己刻卒,年僅15歲。
  • 湯若望記載
關於董鄂妃的來歷,官修史書一概避而不談,唯有《湯若望傳》提供了下述線索: “1658年(順治十五年)皇帝遭遇一酷烈打擊。第三位皇后所生之子,原定為皇位繼承者的,於產後不久,即行薨逝,關於這位皇子殯葬的情形,在以後繼續數年的歷史中是我們還不得不屢屢提及的。欽天監內所設之一科,應行按照舊規則,規定殯葬正確地點與吉利之時刻。這一件事情是這一科裏辦理了的,並且還向朝中上有一份呈報。可是這次殯葬儀式是歸滿籍之禮部尚書恩格德之所辦理,他竟敢私自更改殯葬時刻,並且假造欽天監之呈報。於是這位皇子便被在一個不順利的時刻裏安葬。這樣便與天運不合了。因此災殃竟要向皇室降臨。這位皇子的母后不久崩殂,就是頭一次所發生不吉利之事件。此外還有其他兩件死亡事件繼續發生。這兩次事件是我們馬上就要敍述的,並且最後甚至皇帝晏駕也都歸咎於這次殯葬底舛錯。”
《湯若望傳》中還有一段湯若望的回憶:
順治皇帝對於一位滿籍軍人之夫人,起了一種火熱愛戀。當這一位軍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時,他竟被對於他這申斥有所聞知的天子親手打了一個極怪異的耳摑。這位軍人於是乃怨憤致死,或許竟是自殺而死。皇帝遂即將這位軍人的未亡人收入宮中,封為貴妃。這位貴妃於一千六百六十年產一子,是皇帝要規定他為將來的皇太子的。但是數星期後,這位皇子竟而去世,而其母於其後不久亦薨逝。
福臨共有8個皇子,除玄燁外,在7個皇子中,皇二子福全、皇五子常寧、皇六子奇授、皇七子隆禧、皇八子永乾等5人皆卒於康熙朝,勿庸考慮。這樣只剩下皇長子牛鈕和皇四子。牛鈕生於順治八年(1651)十一月初一日,殤於順治九年(1652)正月三十日,只活了89天,生母是庶妃巴氏。此子雖也是早殤,但不是殤於順治晚年,而且他的生母是庶妃巴氏,未封過貴妃,因此,鈕鈕和巴氏不可能是湯若望所説的皇子和那位貴妃。那麼只剩下皇四子。該子生於順治十四年(1657)十月初七日,殤於順治十五年(1658)正月二十四日,生母是皇貴妃董鄂氏,即後來的孝獻皇后。董鄂妃病逝於順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由此看來,湯若望所説的只能是皇四子和皇貴妃董鄂氏。
承乾宮 承乾宮
但這裏有一個出入,一是皇四子生年是公元1657年,而湯若望所説是1660年。
顯然,這裏所説的“第三位皇后”與“貴妃”是指同一人,即皇貴妃董鄂氏。順治十四年十月,順治將董鄂妃之子作為未來的皇太子,舉行隆重慶典,詔告天下,董鄂妃18歲入宮,不符合選秀女的年齡,所以她應該不是通過選秀女的渠道入宮。而當時沒有被選上秀女的少女,一般就嫁人了。所以她很可能是嫁人後才被選入宮。
但是直到今天,她的身世依然是一個待解之謎。 [2] 

孝獻皇后家族成員

  • 曾祖父:魯克素/倫布,後金建國初期,董鄂·魯克素同弟董鄂·屯布率四百人來歸。清太祖高皇帝愛新覺羅·努爾哈赤賜名為魯克素,編入佐領,令伊次子董鄂·席爾泰統之。
  • 祖父:董鄂·席漢,魯克素之長子;滿洲正白旗人,著名後金將領。由騎都尉兼佐領。追殺卓農額駙屬下逃去之蒙古。又攻朝鮮陽城,偕二十人,先登克之,進攻三塔,擊賊陣亡。後追贈三等輕車都尉。
  • 伯父:董鄂·羅碩(禮部侍郎)以羅碩系端敬皇后伯父,授一等輕車都尉
  • 叔叔:董鄂·格蘭(五品官,三叔)、董鄂·西林(四叔)
  • 父親:董鄂·鄂碩(內大臣)後因皇貴妃的緣故晉封三等伯,鄂碩去世後因其女引用前代皇后之例追贈為侯。
  • 繼母:愛新覺羅氏(努爾哈赤玄孫女,貝子穆爾祜長女,生年與孝獻皇后相同)
  • 哥哥:董鄂·鄂漢,一等侍衞。鄂碩故以其子一等侍衞鄂漢管理第一參領第六佐領系。
  • 弟弟:董鄂·費揚古,撫遠大將軍,一等公,諡號襄壯。以有勇謀著稱,能征戰又擅長詩詞。康熙中歸化軍民商賈感念費揚古在歸化的施政恩德,為其建造生祠,立碑撰文記述。有清一代第一位百姓為活人建祠歌頌功德的將軍。(康熙帝言:昔朕欲親征噶爾丹,眾皆諫止,惟費揚古與朕意合,遂統兵西進。道路遼遠,兼乏水草,乃全無顧慮,直抵昭莫多,俾奸狡積寇挫衄大敗。累年統兵諸將,未有能過之者……屢出征,知為將甚難。費揚古相機調遣,緩急得宜,是以濟事。),常格(五品官);常山(一等侍衞)。
  • 兒子:順治十四年十月初七日(1657年11月12日)誕下一子,順治歡喜至極,大赦天下,不料未過數月即次年正月二十四日(1658年2月25日)便夭折,追封榮親王,喪葬逾制,順治為愛子親寫墓誌銘。
  • 養女三人:和碩柔嘉公主(生父安親王嶽樂,,母繼福晉哈達納喇氏,嫁耿聚忠)。和碩和順公主(承澤親王碩塞次女,母嫡福晉輝發納喇氏,嫁尚之隆)。格格(承澤親王碩塞女,和順公主異母妹妹,母為碩塞平妻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達爾漢親王滿珠習禮之女,十歲左右時去世,故未封公主而嫁)
  • 侄子:訥愣(鄂漢獨子,三等侍衞),常明(費揚古長子,二等侍衞),鄂鼐(費揚古第二子,佐領),辰泰(費揚古第三子,都統、一等昭武候兼一雲騎尉),圖巴(費揚古四子,一等候兼一雲騎尉),阿爾察圖(費揚古第五子,佐領),黑達色、公保、薩漢圖(常山三子,公保系二等侍衞,二子不詳),朱格、哈薩三(均常格子)
  • 侄媳:愛新覺羅氏(1682—1709,宗女,塔拜曾孫女,輔國將軍巴爾善第八女)、愛新覺羅氏(1687—1719,宗女,塔拜曾孫女,輔國將軍巴爾善第十女)、愛新覺羅氏(1693—1730,宗女,阿拜曾孫女,輔國將軍巴哈穆第五女)三女均為陳泰髮妻、二娶妻、三娶妻。
  • 侄女:董鄂氏(費揚古之女,嫁塔拜曾孫宗室侍衞、佐領溥嵩)
  • 堂兄弟:羅多理、羅敏,舒敏(羅碩三子,羅多理為鄂爾多生父,資政大夫;舒敏系雲麾使、三等輕車都尉),羅敏(羅碩次子,兵部右侍郎,正三品),輝色(三等侍衞,正五品,格蘭子),常久(西林子)
  • 堂姐妹:董鄂氏(羅碩之女,嫁宗室輔國將軍塞圖)
  • 堂侄:鄂爾多(羅碩孫,康熙朝重臣。初授侍衞,累遷至侍郎,歷户、刑二部。授內務府總管,擢尚書,歷兵、户、吏三部。卒,諡敏恪),吳泰(羅碩孫、鄂爾多弟,騎都尉),吳保(羅碩孫、舒敏子,三等輕車都尉)都敏(羅敏子,吏部侍郎)
  • 族兄弟:吳良阿(一等阿達哈哈番(輕車都尉)巴度子,貞妃董鄂氏兄弟,一等輕車都尉)
  • 族妹:貞妃董鄂氏,一等阿達哈哈番(輕車都尉)巴度的女兒。順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七日,以身殉世祖死。董鄂氏,一等阿達哈哈番巴度(輕車都尉)的女兒,嫁二等輕車都尉覺羅瑪富塔。

孝獻皇后東西宮妃

順治十三年,禮部上這麼一條“奏請”:禮部以冊立兩妃九嬪典禮奏請。得旨、今先冊立東西二宮皇妃。應行事宜。爾部即照例酌議具奏。餘著候上。
禮部奏冊立皇妃儀注。冊立兩妃、宜用金冊。先一日、遣官祭告太廟。至期、早、設黃案一於皇上看冊處。兩妃儀仗、各設於所居宮門外。仍設黃案一於宮院正。中又設黃案一於東傍。設彩亭二於皇上看冊門外階下。內院禮部官、捧冊由中道入。置黃案上。候皇上看冊畢。命以冊授遣封官。遣封官跪受。由中道至門外置冊於彩亭。齎至兩妃宮門外。內院禮部官、捧冊授內監。內監跪接捧進。皇妃具禮服迎於階墀。捧冊內監以冊置東傍黃案。內贊女官舉冊西向立、宣讀。妃跪聽宣畢。以冊授東傍女官。女官跪授皇妃。妃授西傍女官。置中黃案上。望闕行叩頭禮。禮畢、迎入宮。次日、皇妃詣慈寧宮於皇太后前行禮。奏入命於八月以後、擇吉具奏。
孔四貞:諭禮部。奉聖母皇太后諭。定南武壯王女孔氏、忠勳嫡裔。淑順端莊。堪翊壺範。宜立為東宮皇妃。爾部即照例備辦儀物、候旨行冊封禮。
董鄂氏:諭禮部。朕前奉聖母皇太后諭、內大臣鄂碩之女董鄂氏、立為賢妃。本月二十八日又奉聖母皇太后諭。式稽古制、中宮之次、有皇貴妃首襄內治。因慎加簡擇。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應立為皇貴妃。爾部即查照典禮。於十二月初六日吉期、行冊封禮。
根據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內檔有載,可明確知道西宮妃就是後來的孝獻皇后董鄂氏,至於“九嬪”人選則侯旨未備,後來孔四貞因故未入宮,東宮皇妃缺位,使得原本的“二妃”體制發生變化;董鄂氏先被封為賢妃,又因順治一度有令其取代皇后取而代之的想法,故特仿明制封為皇貴妃,皇貴妃由此成為單獨的宮廷位份,並具有“副後”的尊崇地位。 [4] 

孝獻皇后軼事典故

世祖所最寵愛者為董妃,美而賢,聰慧能文。有一漢人記其事者,謂妃時進規諫,請帝凡朝臣章奏,皆一一親覽。又勸帝崇尚儉德,宮中宴會只須飲饌適口,不必太豐。帝自言每日臨寢之時,妃必親查室內勢度而調適之。薨時年甚少,帝悲感不能自解,親作碑文,記妃德行。
其中言帝常命妃陪宴,妃恆不願,勸帝出與大臣共之。其勸帝親賢勤政類如此。由此亦可見當時朝廷禮節尚簡略,上下情意相親,不似後此之尊卑懸絕也。蓋初入關時,猶存滿洲舊風,其後則一切如漢人之制度矣。 [2] 
清史學家評價順董
世祖雖有過情,董鄂卻無敗度。後其弟費揚古又有名績於康熙朝,讀袁隨園《撫遠大將軍費襄壯公傳》,筆墨飛舞,令人嚮往。世祖之於董鄂,事雖過中,不失為鍾情佳話,彌可存也。
順治帝:才德皆備,足毗內政,諧朕志,且奉事皇太后恪共婦道。皇太后愛其賢,若獲環寶,朕懷亦得舒,夙疾良已…。
順治帝:若皆無心者乎,胡竟無一語耶?蓋追惜後耦淑德,為諸人所難及,故每曰諸妃嬪可勿來重傷我心,於此益見念後之至也。抑朕反覆思後,所關之重,更有不忍言,而又不能自止者。皇太后雅性修潔,雖尋常起居細節,亦必肅然,不肯苟且。如朕為皇太后親子,凡孝養之事,於理更有何忌? 但以朕乃男子,故當有引嫌不能親及者。故惟恃後敬愛,能體皇太后,即皇太后千秋萬歲後,諸大事俱後經治是賴。今一朝崩逝,後脱遇此,朕可一一預及之乎?將必付之不堪委託之人。念至於茲,朕五中摧痛,益不能不傷痛無已矣。後持躬謹恪,翼贊內治,殫竭心力,無微不飭,於諸務孜孜焉罔弗周詳,且慮父兄之有不幸,故憂勞成疾。上則皇太后慈懷軫惻,今後悲悼逾常。下則六宮號慕,天下臣民,莫不感痛。惟朕一人,撫今追昔,雖不言哀,哀自至矣。鳴呼! 是皆後實行,一辭無所增飾,非以後崩逝,故過於軫惜為虛語。後美素着,筆不勝書。朕於傷悼中不能盡憶,特撮其大略狀之,俾懿德昭垂,族懷亦用少展云爾。
孝莊文皇后:吾子之嘉耦,即吾女也。吾冀以若兩人永偕娛我老,茲後長往矣!
徐廣源:董鄂作為一名滿洲正白旗下的名門淑女,以德、色獲得帝寵,她沒有恃寵而飛揚跋扈,欺壓羣芳,陷害其他妃嬪;也沒有恃寵而干預朝政,危害國家;也沒有蠱惑君王,荒廢朝政,花天酒地;也沒有恃寵讓自己的家人、親戚把持朝政。相反,董鄂受寵而不驕,尊貴而不傲。謙恭有度,淑慎賢明。她的言行都完全符合封建禮教。順治帝在遺詔中説在孝獻皇后喪禮上“逾濫不經”,那也是順治帝的問題,怪不到已經死去的孝獻皇后身上,與孝獻皇后沒有關係。説孝莊文皇后討厭孝獻皇后,更缺少證據。
獻字諡號
“獻”字諡號: 滿語“sure”(sure: 聰明、賢明、聰睿) “聰明睿智曰獻 ,智哲有聖曰獻,博聞多能曰獻;惠而內德曰獻” 。
另史料記載 《端敬皇后行狀》:“後幼聰穎過人”、“所誦《四書》及《易》,已卒業。習書未久,天資聰慧,遂精書法。已明確表明董鄂氏是一位難得的才女。
冊封賢妃諭旨
冊立董鄂氏為賢妃曰:【奉聖母皇太后口諭。內大臣鄂碩之女董鄂氏。性姿敏慧。軌度端和。克佐壺儀。立為賢妃】。(《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之一百三順治十三年八月至九月》記載)
皇貴妃冊文
冊立董鄂氏為皇貴妃賜之冊寶冊文曰:【朕惟乾行翼贊。必資內職之良坤教弼成。式重淑媛之選。爰彰彝典特沛隆恩。諮爾董鄂氏、敏慧夙成。謙恭有度。椒塗敷秀。弘昭四德之修。蘭殿承芬。允佐二南之化。茲仰承懿命立爾為皇貴妃。錫之冊寶。其尚只勤夙夜。衍慶家邦。雍和鍾麟趾之祥。貞肅助雞鳴之理。欽哉。】
冊封董鄂氏頒佈天下的詔書:【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帝王臨御天下。慶賞刑威、雖當並用。然吉祥茂集之時。尤宜推恩肆赦。敬迓天庥。朕遵聖母皇太后諭上□日。思佐宮闈之化。爰慎賢淑之求。於初六日、冊封內大臣鄂碩之女董鄂氏為皇貴妃。贊理得人。羣情悦豫。逢茲慶典。恩赦特頒】。
追封皇后冊文
追封皇貴妃董鄂氏為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錫之冊寶。冊文曰。朕惟治隆內則。史稱淑德之祥。化始深宮。詩誦徽音之嗣。歷稽往牒鹹有嘉謨。若夫睿質夙昭、允協符於坤極榮名未備、宜追錫於瑤編。爰展哀悰。以彰惠問。爾皇貴妃董鄂氏、肅雍德茂淑慎性成。克令克柔。安貞葉吉。惟勤惟儉。靜正垂儀。孝養孔虔、愉婉順慈闈之志。恪共彌劭、贊襄端椒寢之風。方期永式於璇房。詎意俄升夫仙馭。凡茲九宇、同深月掩之驚。矧餘一人、益重鑑亡之痛。嗟掖庭之失助。傷令範之雲遐。露泫風回、感悽清於素節。幃虛殿迥、悵窅邈於雲程。不褒琬琰之章、曷著珩璜之度。是以慈懷殷眷。懿命重申。朕仰奉德音。特隆殊典。追封為皇后。錫之玉冊玉寶。載加顯號用表遺徽。諡曰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嗚呼。彤史徒馨恫音容之遂隔。丹綸用賁顧褕翟而增悲。榮哀之禮斯崇軫悼之思逾切。弘茲寵制。貽厥芳型寶文曰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之寶
順治在孝獻皇后喪禮中欲行期年之禮下的諭旨
端敬皇后在日。奉事皇太后、克盡孝道。贊助朕躬、裨益良多。爰遵懿命、追封加諡。一切喪祭典禮、悉從優厚。凡以仰紓皇太后眷悼慈衷。辰朕惓切之懷。並申諸王臣民悲傷感慕之誠。【數月以來、辦理喪儀。諸凡吉典、皆暫停止】。朕念諸王臣民哀思未已。是以駐蹕南苑。間幸郊原。聊自寬解。以慰臣民。【今已數月。尚守服制。吉事概未舉行】。臣民鹹有慘然未舒之色。朕心反未慊然。今朕在宮中、仍行【期年之禮】外。其郊、廟、視朝、慶賀、諸大典禮。俱著照舊舉行。諸王以下、至軍民人等、凡吉慶等事、亦照常行。爾部即行傳諭。
順治以端敬皇后的遺願下令停止是年秋決
順治十七年十一月壬子。諭刑部、朕覽朝審招冊、待決之囚甚眾。雖各犯自罹法網。國憲難寬。但朕思人命至重。概行正法、於心不忍。明年歲次辛丑。值皇太后本命年普天同慶。又念端敬皇后彌留時、諄諄以矜恤秋決遺言。朕是以體上天好生之德。特沛解網之仁見在監候各犯、概從減等。使之創艾省改。稱朕刑期無刑、嘉與海內維新之意。爾部即會同法司、將各犯比照減等例、定擬罪名。開具簡明招冊具奏。

孝獻皇后史籍記載

清史稿·列傳一·后妃》記載 [3] 
孝獻皇后,董鄂氏,內大臣鄂碩女。年十八入侍,上眷之特厚,寵冠後宮。順治十三年八月,立為賢妃。十二月,進皇貴妃,行冊立禮,頒赦。上皇太后徽號,鄂碩本以軍功授一等精奇尼哈番,進三等伯。十七年八月,薨,上輟朝五日。追諡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上親制行狀,略曰:“後倪靜循禮,事皇太后,奉養甚至,左右趨走,皇太后安之。事朕,晨夕候興居,視飲食服御,曲體罔不悉。朕返蹕晏,必迎問寒暑,或意少若幾亂,則曰:‘陛下歸晚,體得毋倦耶?’趣具餐,躬進之,命共餐,則辭。朕值慶典,舉數觴,必誡侍者,室無過燠,中夜罝罝起視。朕省封事,夜分,未嘗不侍側。諸曹循例章報,朕輒置之,後曰:‘此雖奉行成法,安知無當更張,或有他故?奈何忽之!’令同閲,起謝:‘不敢幹政。’覽廷讞疏,握筆未忍下,後問是疏安所云,朕諭之,則泣曰:‘諸闢皆愚無知,豈盡無冤?宜求可矜宥者全活之!’大臣偶得罪,朕或不樂,後輒請霽威詳察。朕偶免朝,則諫毋倦勤。日講後,與言章句大義,輒喜。偶遺忘,則諫:‘當服膺默識。’蒐狩,親騎射,則諫:‘毋以萬邦仰庇之身,輕於馳驟。’偶有未稱旨,朕或加譙讓,始猶自明無過;及聞姜後脱簪事,即有宜辯者,但引咎自責而已。後至節儉,不用金玉。誦四書及易已卒業;習書,未久即精。朕喻以禪學,參究若有所省。後初病,皇太后使問安否,必對曰:‘安。’疾甚,朕及今後、諸妃、嬪環視之,後曰:‘吾殆將不起,此中澄定,亦無所苦,獨不及酬皇太后暨陛下恩萬一。妾歿,陛下宜自愛!惟皇太后必傷悼,奈何?’既又令以諸王賻施貧乏,復屬左右毋以珍麗物斂。歿後,皇太后哀之甚。”行狀數千言,又命大學士金之俊別作傳。是歲,命秋讞停決,從後志也。 時鄂碩已前卒,後世父羅碩,授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及上崩,遺詔以後喪祭逾禮為罪己之一。康熙二年,合葬孝陵,主不祔廟,歲時配食饗殿。子一,生三月而殤,未命名。
星源集慶》記載
孝獻敬皇后,棟鄂氏,內大臣功封三等伯鄂碩之女,順治十三年八月冊為賢妃,十二月晉封皇貴妃,行冊立禮,順治十七年庚子八月十九日崩,諡曰: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康熙二年六月奉安孝陵,不祔廟嵗時配食饗殿。
《端敬皇后行狀》記載
鳴呼!內治虛實,贊襄失助,永言淑德,摧痛無窮。惟後製行純備,足垂範後世,顧壺議邃密,非朕為表着,曷由知之?是用匯其平生聰懿行,次之為狀。
後幼,穎慧過人。及長,嫺女工,修謹自錫,進止有序,有母儀之度,姻黨稱之。年十八,以德選入掖廷,婉靜循禮,聲譽日聞。為聖皇太后所嘉與。於順治十三年八月朕恭承懿命,立為賢妃。九月,復進秩冊為皇貴妃。後性孝敬,知大體,其於上下,能謙抑惠愛,不以貴自矜。
後天性慈惠,凡朕所賜齎,必推施羣下,無所惜。封皇貴妃有年,乃絕無儲蓄。崩逝後,諸合殮具,皆皇太后所預治者,視他宮侍亦無少差別,均被賜予,故今宮中人哀痛甚篤,至欲身儉者數人。
後性至節儉,衣飾絕去華採,即簪珥之屬,不用金玉,惟以骨角者充飾。所誦<四書>及<易>已卒業,習書未久,天資敏慧,遂精書法。後素不信佛,朕時以內典禪宗諭之,且為解<心經>奧義。由是崇敬三寶,棲心禪學,參究’一口氣不來,向何處安身立命’語。每見朕即舉之,朕笑而不答。後以久抱疾,參究未能純一。後又舉前語,朕一語答之,遂有省。 自嬰疾後,但憑几倚榻,曾未偃卧。及疾漸,猶究前説,不廢提持。故崩時言動不亂,端坐呼佛號噓氣而化。顏貌安整,儼如平時。鳴呼! 足見後信佛法究心禪教之誠也。
先是後初病時,恆月:皇太后眷吾極篤,脱不幸病終不瘳,皇太后必深哀慼,吾何以當之? 故遇皇太后使來問安否,後必對曰:今日少安。
凡人之美,多初終易轍。後病閲三歲,雖容瘁身癯。仍時勉謂無傷,諸事尤備,禮無少懈,後先一也。事今後克盡謙敬,以母稱之。今後亦視後如娣。十四年冬,住南苑,皇太后聖體違和,後朝夕奉侍,廢寢食,朕為皇太后禱於上帝壇,旋宮者再。今後曾無一語奉詢,亦未曾遣使問候,是以朕以今後有違孝道。諭令羣議之。然未今後知也。後後聞之,長跪頓首固請曰:陛下之責皇后是也。然妾度皇后斯何時,有不僬悴憂念者耶?特以一時未及思,故失詢問耳。陛下若遽廢皇后,妾必不敢生。陛下幸垂察皇后心,俾妾仍視息世間,即萬無廢皇后也。
自後崩後,內政叢集,待命於朕,用是愈念後,悲感不能自止。
今後秉心淳樸,顧又乏長才。洎得後才德皆備,足毗內政,諧朕志,且奉事皇太后恪共婦道。皇太后愛其賢,若獲環寶,朕懷亦得舒,夙疾良已。故後崩,皇太后哀痛曰:吾子之嘉耦,即吾女也。吾冀以若兩人永偕娛我老,茲後長往矣!
……
……
順治十三年三月
乙酉。命護軍統領希爾艮、蘇克薩哈、達蘇、前鋒統領努山、鄂碩、梅勒章京蘇拜、俱為內大臣。  
順治十三年八月
庚子。諭禮部。本月二十二日。奉聖母皇太后諭。內大臣鄂碩之女董鄂氏。性資敏慧軌度端和。克佐壺儀。立為賢妃。爾部查照典禮。擇吉具奏。  
甲戌。諭禮部。朕前奉聖母皇太后諭、內大臣鄂碩之女董鄂氏、立為賢妃。本月二十八日又奉聖母皇太后諭。式稽古制、中宮之次、有皇貴妃首襄內治。因慎加簡擇。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應立為皇貴妃。爾部即查照典禮。於十二月初六日吉期、行冊封禮。   
順治十三年九月
甲戌。諭禮部。朕前奉聖母皇太后諭:內大臣鄂碩之女董鄂氏,立為賢妃。本月二十八日又奉聖母皇太后諭。式稽古制、中宮之次、有皇貴妃首襄內治。因慎加簡擇。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應立為皇貴妃。爾部即查照典禮。於十二月初六日吉期、行冊封禮。
順治十三年十月
戊寅。定賞賜皇貴妃父母禮物。金一百六十兩。銀八千兩。金茶筒一。銀茶筒一。銀盆一。緞八百疋。布一千六百疋。馬十六匹。鞍十六副。甲冑十六副。
順治十三年十二月
戊寅。以冊封內大臣鄂碩女董鄂氏為皇貴妃。遣內大臣公愛星阿、告祭太廟。 
己卯。冊內大臣鄂碩女董鄂氏為皇貴妃賜之冊寶冊文曰。頒赦。
順治十三年十二月
丙申。上以冊封皇貴妃、禮成。具表恭請尊加皇太后徽號。表文曰。子皇帝臣謹奏。恭惟聖母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皇太后陛下、天禧懋集。坤德弘昭。臣只奉訓言。撫綏函夏。八埏向化。億姓蒙庥。茲復特簡淑慎之儀茂佐宮闈之政。神人允協。典禮宜崇爰順羣心恭加徽號。伏祈垂慈俞鑑。俾展微忱。介福祿於無疆。衍本支於有永臣不勝惓惓之至
順治十四年正月
丁卯。封皇貴妃父三等精奇尼哈番鄂碩為三等伯。
順治十四年三月
丙辰。以監造皇太后、皇貴妃冊寶。監視繕寫詔赦。賜大學士覺羅巴哈納、額色黑、禮工二部官員、及太監等、馬匹銀幣有差。匠役、亦給銀兩布疋。
順治十四年九月
丙辰。賜皇貴妃父內大臣三等伯鄂碩、祭二次。諡剛毅。立碑。(順治十四年九月癸卯。內大臣三等伯加一級管牛錄鄂碩卒。)
順治十四年十月
丙子。皇四子生。
順治十四年十月
壬午吏部奏言、定例。凡滿洲蒙古漢軍三品以上官、三年任滿、勤事以死者、俱準贈蔭。今故內大臣三等伯鄂碩、乃皇貴妃之父、不便止照常例議贈。應追贈為侯。從之。
順治十五年二月
戊子。命故三等伯鄂碩子費揚古、襲爵  
順治十五年三月
甲子。上以皇子生甫四月而薨。悼之。追封為和碩榮親王
順治十五年四月
戊寅。以和碩榮親王寢園成。安設神牌。遣官諭祭。
辛巳禮部奏言、和碩榮親王墳園圈丈地內、所有寺廟墳墓。宜令遷移。得旨、民間年久墳墓。及供奉神佛之寺廟僧道等。為朕穉子建立寢園之故。俱令遷移。朕心實為不忍。況羣黎百姓、莫非朕之赤子。所有墳墓寺廟、不必遷移。仍著照舊存留。禮部尚書恩格德、可作速前往。將榮親王新園附近墳主眷屬、並寺廟僧道等、傳集曉諭。俾知朕體恤民隱之至意。 
順治十五年五月
和碩榮親王發引。遣官祭於塋所。  
辛丑。遣官致祭和碩榮親王。
順治十五年六月
庚午。諭工部內官監。和榮親王塋殿。前有諭旨務從節省。爾等須恪遵前諭。但期堅固。足蔽風雨。不必華侈。以致勞民。儻不體朕心。勞民糜費。後有見聞。治罪不宥。  
順治十五年八月
戊子。以差往江南侍衞桑阿爾寨吳巴旦、沿途逼索賄賂又明知榮親王之喪違制宴樂。下法司會勘、得實擬立絞上念二人侍衞有年。免死。革職。鞭一百。籍其家。  
辛卯。夕月於西郊遣公愛星阿行禮  
壬辰。葬和碩榮親王於黃花山 
順治十七年八月
壬寅。皇貴妃董鄂氏薨。是日、傳諭親王以下、滿漢四品官員以上、並公主、王妃以下命婦等。俱於景運門內外齊集哭臨輟朝五日。  
順治十七年八月
甲辰。諭禮部皇貴妃董鄂氏、於八月十九日薨逝。奉聖母皇太后諭旨、皇貴妃佐理內政有年。淑德彰聞宮闈式化倐爾薨逝予心深為痛悼。宜追封為皇后。以示褒崇。朕仰承慈諭。特用追封。加之諡號。諡曰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順治十七年九月甲寅
上為端敬皇后服喪十二日。釋服。遣官致祭。先是上諭內大臣伯索尼曰。皇貴妃已追封皇后。其伯父羅碩、應得恩典會同吏部議奏。至是會議、羅碩系拜他喇布勒哈番並一拖沙喇哈番。今若加三級、應為一等阿達哈哈番。若加二級、應為二等阿達哈哈番。得旨、羅碩、著加三級。授為一等阿達哈哈番。  
順治十七年九月
丙辰。以端敬皇后神牌點主、遣官致祭。
順治十七年十一月
丙辰。遣內大臣伯索尼、祭端敬皇后。辛未。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端敬皇后。庚辰。端敬皇后百日。遣內大臣伯索尼致祭。是日、諸王以下、文武官員以上、公主王妃以下、各官命婦以上、齊集舉哀。
順治十七年十二月
壬午。皇太后遣公遏必隆、祭端敬皇后。
癸未。遣內大臣伯索尼、祭端敬皇后。
甲午。諭禮部。端敬皇后在日。奉事皇太后、克盡孝道。贊助朕躬、裨益良多。爰遵懿命、追封加諡。一切喪祭典禮、悉從優厚。凡以仰紓皇太后眷悼慈衷。辰朕惓切之懷。並申諸王臣民悲傷感慕之誠。數月以來、辦理喪儀。諸凡吉典、皆暫停止。朕念諸王臣民哀思未已。是以駐蹕南苑。間幸郊原。聊自寬解。以慰臣民。今已數月。尚守服制。吉事概未舉行。臣民鹹有慘然未舒之色。朕心反未慊然。今朕在宮中、仍行期年之禮外。其郊、廟、視朝、慶賀、諸大典禮。俱著照舊舉行。諸王以下、至軍民人等、凡吉慶等事、亦照常行。爾部即行傳諭。庚戌。遣內大臣蘇克薩哈、祭端敬皇后。

孝獻皇后藝術形象

影視形象
孝獻皇后影視形象
年份
影視劇
演員
劇中名
劇照
備註
1964
深宮怨
劇中把董小宛與董鄂妃合併成一人
1974
董小宛
劇中把董小宛與董鄂妃合併成一人
1984
鹿鼎記
-
-
1987
董小宛
劇中把董小宛與董鄂妃合併成一人
1989
-
-
1992
戴自華
-
-
1993
董小宛
-
劇中把董小宛與董鄂妃合併成一人
2002
原型為董鄂妃
2000
宋妍 [14] 
董小宛
劇中把董小宛與董鄂妃合併成一人
2000
董小宛
劇中把董小宛與董鄂妃合併成一人
2002
博弘 [16] 
劇中將董鄂妃戲説成漢女
2003
董鄂·宛如
-
2003
2005
韓曉 [19] 
-
2011
朱璇 [20] 
董鄂·紫薇
2012
-
2012
董鄂·宛寧
2015
董小宛
劇中把董小宛與董鄂妃合併成一人
2015
若兮、宛雲
劇中把董鄂妃改成孿生姐妹
2019
董貴妃
-
2020
長安諾
劇中董若萱以董鄂妃為原型 [2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