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內閣學士

鎖定
內閣學士,清代官職,為內閣大學士的屬官。其員額於康熙十二年(1673)後定為滿洲六人、漢族四人,其品級於雍正八年(1730)以後定為從二品,一度兼禮部侍郎銜。 [1] 
明代閣臣有時亦被稱作“內閣學士”,例如陳文 [2] 
中文名
內閣學士
性    質
清代內閣大學士屬官
品    級
雍正八年以後從二品
人    數
滿洲六人、漢族四人(曾有變化)

目錄

內閣學士沿革

明建文帝曾改內閣大學士為學士,成祖時復舊。清代在內閣大學士之下,設內閣學士,滿六人,漢四人,秩從二品,簡稱為“閣學”。 [3] 

內閣學士職能

掌傳達正式詔命及章奏。其具體分工是,滿學士掌御門聽政時為皇帝讀本,漢學士掌批“題本”(內外官員向皇帝彙報的文書)。按其應有權任,本為參贊政事。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上諭:“學士乃參贊政事之官,如有所見,應行啓秦,近來並無與議者。若惟送本、接本、用一筆帖式足矣,何必設立學士?此後各有所見,俱令敷陳。”雖有此諭,可是一般任學士者,仍是按部就班作一些例行之事,遠不如軍機章京職責之重。學士均兼侍郎銜,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以後始裁兼銜。漢人例以翰林出身者補授,通過此一階,即升六部侍郎,是一種職務輕簡而地位高華的官職。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