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香君

(明末秦淮八豔之一)

鎖定
李香君(1624年—1654年),又名李香,號“香扇墜”,原姓吳,南直隸蘇州(今江蘇蘇州)人。明代歌妓 [15]  ,與馬湘蘭顧橫波卞玉京董小宛寇白門柳如是陳圓圓同稱為“秦淮八豔”。
因家道敗落,漂泊異鄉。在李香君八歲的時候,隨養母李貞麗改吳姓為李姓。李香君是秦淮名妓 [15]  ,她歌喉圓潤,但不輕易與人歌唱;絲竹琵琶、音律詩詞亦無一不通,特別擅長彈唱《琵琶記》。 [1] 
1699年孔尚任的《桃花扇》問世後,李香君遂聞名於世。 [2] 
別    名
李香、吳氏 [15] 
香扇墜
所處時代
明末清初 [16]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南直隸蘇州(今江蘇蘇州)
出生日期
1624年(明天啓四年甲子)
逝世日期
1654年
主要作品
《李香君在南都後宮私寄侯公子書》 [20] 
《雨景山水》《迎春圖》《山水》 [18] 
本    名
李香君
丈    夫
侯方域

李香君人物生平

李香君早年經歷

1624年(明天啓四年),李香君生於蘇州閶門楓橋吳宅,兄妹三人,有兩位哥哥。其父親原是一位武官,因系東林黨成員,被魏忠賢一夥閹黨治罪後家道敗落,飄泊異鄉。在李香君八歲的時候,被歌妓 [21]  李貞麗收養,隨養母李貞麗改吳姓為李姓。 [16-17]  李香君自幼跟人習得藝家諸藝,13歲從吳人周如松受歌,盡得其音節 [16]  ,十六歲便會唱《牡丹亭 [21]  。李香君為歌妓 [15]  ,音律詩詞、絲竹琵琶無一不精通,她尤擅南曲,歌聲甜潤,深得四方遊士追慕。因為養母李貞麗仗義豪爽又知風雅,所以媚香樓的客人多是些文人雅士和正直忠耿之臣。 [3] 

李香君情竇初開

據《睢陽區志》記載,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已是“復社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經張天如、陳定生的介紹,在秦淮河畔的歌樓 [22]  結識了十六歲的歌妓李香君。由於共同的志趣,二人一見如故,互生愛慕之情,不久便在李香君的住處媚香樓定情結親。 [16]  但是因為是出來趕考,侯方域沒有帶太多的錢用來與李香君接親,就在這個時候,他的朋友楊龍友給了他大力資助。當夜侯方域將一柄上等的鏤花象牙骨白絹面宮扇送給了李香君做定情之物,扇子上繫着侯家祖傳的琥珀扇墜,並作詩曰:“清溪盡種辛荑樹,不數東風桃李衣。夾道朱樓一徑斜,王孫爭御富平車。” [4]  [16] 

李香君退還饋贈

抱得美人歸後,侯方域與李香君才得知原來那天是阮大鋮通過楊龍友贈送給侯方域的錢財,意在使侯方域欠其人情。阮大鋮多年在朝中為官,此人陰險詭詐,與宦官魏忠賢狼狽為奸。當魏忠賢被殺之後,阮大鋮作為逆賊同僚被朝廷削籍免官,退居南京,在南京廣交江湖人士,準備東山再起。阮大鋮得知侯方域急需錢財後,設法讓楊龍友把錢送給了侯方域,目的是想通過拉攏侯方域而緩和與陳貞慧等人的關係,使他們不與自己作對。侯方域瞭解真相後十分氣憤,他決定立刻把錢還給阮大鋮,此時的李香君毫不猶豫地從頭上拔下發簪,脱掉身上的羅衫,變賣了心愛的首飾,又從姐妹們那裏借了些錢,總算湊夠了數。 [16]  她勸慰侯方域:“脱裙衫,窮不妨;布荊人,名自香”。 [17] 

李香君血濺詩扇

兩人定情後不久,由於侯方域文章切中時弊犯忌而落榜,匆忙離開了南京。李香君送至桃葉渡,以彈琵琶詞相送,並説:“夫走後,妾不復彈。”二人海誓山盟,灑淚而別。 [16]  李香君愛慕侯方域的一表人才,更欣賞他的氣節道義,並鼓勵他與權臣阮大鋮劃清界限,退還阮大鋮的饋贈,支持他去投奔史可法的抗清鬥爭,為此她閉門謝客,等候侯方域歸來。 [18]  侯方域與李香君分別後,巡撫田仰想納香君為妾,並願出三百鍰求見一面。在阮大鋮的慫恿之下,田仰吹吹打打地來到媚香樓迎親。被李香君拒絕後,田仰十分惱怒,派人搶親。李香君以死相拒,血濺摺扇。當時正巧畫家楊龍友在場,他拾起宮扇,就其鮮血畫了幾枝桃花,始有“桃花扇”之稱。 [5]  [16] 

李香君徵入宮中

阮大鋮也算是文壇上響噹噹的腕兒了,他並不想就此放過李香君,而是為南明皇朝弘光皇帝親自執筆撰寫歌詞劇本。李香君傷愈後,阮大鋮立即打着聖諭的幌子,將李香君選進宮中做歌女 [16]  。這一招李香君着實無法抵擋,她一個歌女,哪裏敢違抗聖旨呢。宮門一入深似海,何時能再見到日夜思念的侯郎呢?她好想託魚雁捎封信給遠方的情郎,讓他回來見上自己一面,可此時戰事正緊,交通全部斷絕,書信根本無法送去。帶着無限的眷念和遺憾,李香君進了皇宮,懷裏緊緊抱着那把鮮血染成的桃花扇。 [6] 

李香君陰差陽錯

1644年(清順治元年),清兵攻下揚州,直逼南京。弘光帝聞風而逃,最終被部將劫持獻給了清軍,隨後南京城不攻自破。南京城破之時,李香君隨着一些宮人趁夜色逃出了“牢籠”,市街上已是一片混亂,清兵燒殺搶掠,難民四處逃竄。李香君高一腳、低一腳地向秦淮河畔走去,只見到處火光沖天,夜空映得一片血紅。好不容易來到長板橋上,站在橋頭,向媚香樓方向望去,卻發現媚香樓也已隱入一片火海之中。李香君心裏一沉,腳下發軟,一下子跌坐在橋面上,腦子裏一片空白。正巧,這時當年為李香君教曲的師父蘇崑生路過長板橋,無意中發現了坐在地上發傻的李香君,連忙將她扶起,才知她已無處可去,便帶着她隨逃難的人流,奔往蘇州。其實,這天夜裏侯方域也正在南京城裏,他是在揚州兵敗後脱身逃回南京的。到達時正逢清兵肆虐屠城,他心裏焦急地掛牽着李香君的安危,火燒火燎地趕到秦淮河邊,卻看到媚香樓燃成一團烈焰,熟悉的人一個也沒見着。他在媚香樓附近徘徊尋找了整整一夜,卻沒能見到李香君的影子。其實那時李香君就坐在離媚香樓僅有一箭之遙的長板橋上,無奈老天戲弄人,偏偏沒讓他倆相遇。 [7] 

李香君進入侯家

溥儒畫《李香君》局部 溥儒畫《李香君》局部 [18]
1645年(清順治二年),李香君躲進棲霞山葆真庵,與昔日賣藝的姐妹卞玉京相伴為道士 [15]  。之前李香君為逃避清軍,一路顛沛,辛苦不勝,最終病倒,彌留之際,她掙扎着讓好友卞玉京為自己剪下一綹青絲,小心翼翼地用紅綾包好,再把它綁在比生命還珍貴的桃花扇上,然後交給卞玉京,請她轉交給侯方域,並留下遺言説:“公子當為大明守節,勿事異族,妾於九泉之下銘記公子厚愛”。 [18]  1645年(清順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秋,侯方域在棲霞山尋到李香君。經過商議,二人攜手渡江北上,前往老家商丘。李香君隱瞞歌妓身份,以吳氏女子、侯方域妾的身份住進西園翡翠樓。在這裏,她與公婆和睦相處;也與侯方域的元配夫人常氏相敬如賓,姐妹相稱;與侯方域伉儷情深,琴瑟和諧。 [15]  李香君與侯方域在壯悔堂(今侯方域故居)吟詩彈唱,琴瑟相擁,出入皆成雙入對,羨煞旁人。 [16] 
從1645年到1652年這八年時間裏,李香君生活得平安、舒適,也可以説是她一生中最為幸福美滿的時期。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就在侯方域去南京為香君求子、尋親的時候,李香君的歌妓身份也被侯府知曉,侯府本就家教嚴謹,根本容不下歌妓出身的李香君。 [16]  公公侯恂令李香君搬離翡翠樓,後經人講情,才心不甘情不願地讓她住到離城十五里的侯氏柴草園——打雞園。那裏是一個前不着村、後不着店的荒涼村落。而此時得知李香君已身懷有孕,引起婆婆和常氏夫人的同情,二人一再向侯恂求情,侯恂才勉強答應派一個小丫頭去那裏服侍。 [15] 

李香君與世長辭

侯方域回到商丘之後,發現李香君被趕到城郊打雞園,心如刀絞,悲憤至極。他多次請求父親收回成命,但一再遭到無情的訓斥。 [15]  被趕出來的李香君因不得見侯方域,終日鬱鬱寡歡,日久成病,無奈患上肺癆而死,享年三十歲。侯方域為其立碑,並題一聯:“卿含恨而死,夫慚愧終生。”碑前有一石桌,桌前有一圓形“愧石墩”,侯方域經常去香君墓,坐在愧石墩上久久不忍離去。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十二月十三日,侯方域也鬱悶而死,終年37歲。因李香君身份低賤,未能與侯方域合葬。 [16] 

李香君人物軼事

侯方域慕名來到媚香樓,一睹“香扇墜”李香君的風采。一走入李香君的房間,只見室內書畫古玩陳設有致,別有一番清新氣息,與一般歌樓 [22]  迥異。李香君嬌笑盈盈地請客人落了座,立即有詩婢送來清茶果品,此時侯方域又被正面牆上掛着的一幅大型橫幅吸引住了,這是一幅“寒江曉泛圖”,寒雪瀰漫的清江之上,一葉孤舟蕩於江心,天蒼蒼,水茫茫,人寥寥,好一種悠遠淡泊的意境。畫上還題有一首詩“:瑟瑟西風淨遠天,江山如畫鏡中懸。不知何處煙波叟,日出呼兒泛釣船。”畫上沒有落款,料非出自名家之手,侯方域問道:“此畫是何人大作?”李香君見他對畫如此關注,略帶羞澀地説:“是小女子塗鴉之作,不足為道!”“是你所作?”侯方域簡直不敢相信,這麼一個姣小稚嫩的歌妓,竟然作出這般神韻的詩畫,真令人刮目相看。從這幅畫開始,兩人越談越投機,彼此直引以為知己。一個是風流倜儻的翩翩少年,一個是嬌柔多情、蕙質蘭心的玉女,接連幾次交往之後,便雙雙墜入了愛河之中,纏綿難分。 [8] 

李香君人物爭議

關於李香君到底有沒有後人?她的後人在哪裏?有説法是,1653年春,李香君在打雞園生下一個兒子,因為自己身份低賤,孩子只能隨自己姓李,不準載入侯氏家譜。孩子生下不到幾個月,李香君便含恨離開了人間。李香君生下的兒子,原先一直住在打雞園,後來搬遷到離侯府南園一里路的侯宅——雪苑村(侯方域號雪苑)居住。侯府一再嚴厲申明,無論到什麼年代,李香君遺留下來的那一支,都“只准口傳,不準入家譜”。 [15]  [19] 

李香君個人作品

李香君書信

《李香君在南都後宮私寄侯公子書》:“落花無主,妾所深悲。飛絮依人,妾所深恥。自君遠赴汴梁,屈指流光,梅開二度矣。日與母氏相依,未下胡梯一步。方冀重來崔護,人面相逢;前度劉郎,天台再到。而乃音乖黃犬,卜殘燈畔金錢;信杳青鸞,盼斷天邊明月。已焉哉!悲莫悲於生別離。妾之處境,亦如李後主所云“終日以眼淚洗面”而已。比聞燕京戒嚴,君後下殿,龍友(即楊文驄)偶來過訪,妾探詢音耗,渠惟望北涕零,哽無一語。嗚呼!花殘月缺,望夫方深化石之嗟;地坼天崩,神州忽抱陸沈之痛。由甲申迄乙酉,此數月中,烽煙蔽日,鼙鼓震空。南都君臣,遭此奇變,意必存包胥哭楚之心,子房復韓之志。卧薪嚐膽,敵愾同仇。不謂正位以後,馬入閣,阮巡江,虎狼雜進,貓鼠同眠。翻三朝之舊案,黨禍重興;投一網於諸賢,蔓抄殆遍。而妾以卻奩夙恨,幾蹈飛災。所幸龍友一力斡旋,方免欽提勘問。然猶逼充樂部,供奉掖庭,奏新聲於玉樹春風,歌燕子之箋;葉雅調於紅牙夜月,譜春燈之曲。嗟嗟!天子無愁,相臣有度。此妾言之而傷心,公子聞之而疾首者也。雖然,我躬不閲,遑恤其他。睹星河之耿耿,永巷如年;聽鐘鼓之遲遲,良宵未曙。花真獨活,何時再鬥芳菲?草是寄生,惟有相依形影。乃有蘇髯(即昆生)幼弟,柳老(即敬亭)疏宗,同為菊部之儔,共隸梨園之隊。哀妾無告,憫妾可憐,願傳紅葉之書,慨作黃衫之客。噫!佳人雖屬沙吒利,義士今逢古押衙。患難知己,妾真感激涕零矣。遠望中州,神飛左右;未裁素紙,若有千言。及拂紅箋,竟無一字;迴轉柔腸,寸寸欲折。附寄素扇香囊,並玉玦金鈿各一。籲!桃花豔褪,血痕豈化胭脂?豆蔻香銷,手澤尚含蘭麝。妾之志固如玉玦,未卜公子之志能似金鈿否也?宏光二月,香君手緘。” [20] 

李香君畫作

李香君的畫
李香君的畫(3張)
《雨景山水》《迎春圖》《山水》 [18] 

李香君人物評價

李香君總體評價

“在秦淮八豔中,不論是容顏還是才氣,李香君都排不到首位,但在街頭隨便找個市民問問秦淮八豔,大家可能説不全,李香君卻是眾人熟知的。”李香君之所以如此聲名遠播,主要還是她對愛情的忠貞以及高尚的愛國情操。 [2] 

李香君名人評價

林語堂《為香君題詩》:“香君一個娘子,血染桃花扇子。氣義照耀千古,羞殺鬚眉漢子。香君一個娘子,性格是個蠻子。懸在齋中壁上,教我知所管制。如今天下男子,誰復是個蠻子?大家朝秦暮楚,成個什麼樣子。當今這個天下,都是騙子販子。我思古代美人,不至出甚亂子。” [9] 
餘懷板橋雜記》:“李香身軀短小,膚理玉色,慧俊始轉,調笑無雙,人名之為香扇墜。”同書又記述:“香年十三,亦俠而慧。” [10] 

李香君後世紀念

李香君故居陳列館坐落在夫子廟來燕橋南端,鈔庫街38號該館座南朝北,三進兩院,面臨美食街,背依秦淮河,青磚小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格窗,典型的江南民居風格。館內設有轎廳、資料廳、媚香樓故居展覽、茶文化、扇文化展廳、書畫陳列室、河廳、古水門等。 [11] 

李香君藝術形象

李香君文學形象

李姬傳》是由明末清初的散文家侯方域所作,文曰:李姬者名香,母曰貞麗。貞麗有俠氣,嘗一夜博,輸千金立盡。所交接皆當世豪傑,尤與陽羨陳貞慧善也。姬為其養女,亦俠而慧,略知書,能辨別士大夫賢否,張學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稱之。少風調皎爽不羣。十三歲,從吳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傳奇,皆能盡其音節。尤工琵琶詞,然不輕發也。
雪苑侯生,己卯來金陵,與相識。姬嘗邀侯生為詩,而自歌以償之。初,皖人阮大鋮者,以阿附魏忠賢論城旦,屏居金陵,為清議所斥。陽羨陳貞慧、貴池吳應箕實首其事,持之力。大鋮不得已,欲侯生為解之,乃假所善王將軍,日載酒食與侯生遊。姬曰:“王將軍貧,非結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問,將軍乃屏人述大鋮意。姬私語侯生曰:“妾少從假母識陽羨君,其人有高義,聞吳君尤錚錚,今皆與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負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讀萬卷書,所見豈後於賤妾耶?”侯生大呼稱善,醉而卧。王將軍者殊怏怏,因辭去,不復通。
未幾,侯生下第。姬置酒桃葉渡,歌琵琶詞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減中郎。中郎學不補行,今琵琶所傳詞固妄,然嘗暱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邁不羈,又失意,此去相見未可期,願終自愛,無忘妾所歌琵琶詞也!妾亦不復歌矣!”
侯生去後,而故開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鍰,邀姬一見。姬固卻之。開府慚且怒,且有以中傷姬。姬嘆曰:“田公豈異於阮公乎?吾向之所贊於侯公子者謂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賣公子矣!”卒不往。 [12] 

李香君影視形象

飾演者
影視劇名稱
出品年
劇照
李香君
1940年

桃花扇
1963年

李香君
1990年





2000年
2004年
以上參考資料來源於 [13-1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