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甲冑

(防護性兵器)

鎖定
甲冑作為將士的防護性兵器,在冷兵器時代充當着極其重要的角色,類似於現代戰爭中的防彈服,可以較大程度地保護將士身體免遭敵方進攻性兵器的重創,進而能夠增強戰鬥力並給敵方以更猛烈的打擊。 [1] 
中國傳統甲冑發展具有中國特有的歷史特色,自唐宋發展到頂峯時期。
中文名
甲冑
外文名
armor
類    型
防護性兵器
重要的角色
冷兵器時代
優    點
使部隊增強防守反擊戰鬥效能
出    處
宋 范仲淹《鑄劍戟為農器賦》
拼    音
jiǎ zhòu

甲冑簡介

甲冑可以使部隊增強“防守反擊”的戰鬥效能。甲冑的出現是與原始社會末期私有制出現、戰爭日益頻繁、進攻性武器逐漸鋭利等因素緊密相關的。由此甲冑一直沿用了數千年,其間甲冑的形制不斷得到改進,製作甲冑的材料亦多種多樣,其防護功能逐步完善。

甲冑釋義

盔甲衣胄。

甲冑詳細釋義

甲,指鎧甲;胄,指頭盔。甲冑結合起來亦稱盔甲。
鎧甲和頭盔。

甲冑引證解釋

《易·説卦》:“離為火,為日,為電,為中女,為甲冑,為戈兵。”
《書·説命中》:“唯口起羞,惟甲冑起戎。” 孔 傳:“甲,鎧;胄,兜鍪也。”
《漢書·王莽傳上》:“甲冑一具,秬鬯二卣。”《西遊記》第二回:“那魔王穿了甲冑,綽刀在手。”
周立波 《山鄉鉅變》上二:“字的兩旁,上下排列一些泥塑的歷史上的名人,文戴紗帽,武披甲冑。”
范仲淹鑄劍戟為農器賦》:“任甲冑於忠信,施幹櫓於禮義。去彼取此,息南征北伐之勞;小往大來,變東作西成之器。” [2]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四十五回:“吩咐軍將,解了轡索,卸了甲冑,或牽馬而行,或扶車而過。一步兩跌,備極艱難。七斷八續,全無行伍。”

甲冑歷史記錄

甲冑發展史中,甲是鎧甲、胄是頭盔。原始部落時期受限於當時的技術與材料,甲冑做工工藝顯得單調簡陋,而原始防護裝通常選用獸皮製、藤皮合制還有就是麻織類甲冑。
原始的甲冑雖然簡陋,但是那也是受限於當時的技術環境。而到了夏商周時期,《周禮.考工記》記載了當時皮甲製作的工藝規範,其中提到,“犀甲,七屬,壽百年;兕(雌犀牛)甲,六屬,壽二百年;合用,無屬,壽三百年”。湖北江陵出土了一領戰國楚木胎皮甲,木塊與皮甲相結合,甲塊正好五列,是五屬的結構。雖然這個時期已經出現了金屬的甲冑,但是常用的依然是皮甲甲冑。
戰國時期,冶鐵技術的進步深深的影響着甲冑的發展。扎甲已經成為非常成熟的甲式。扎甲由表面塗漆的皮片編綴而成,身甲甲片為大塊長方形,袖甲甲片較小,從下到上,層層反壓,以便臂部活動。
秦代時期,鎧甲種類多種多餘樣。
漢代開始,鐵器大量出現。有關甲冑最多的稱謂是“玄甲”。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甲冑重大而徹底的變革期。
南北朝是鎧甲兵器大發展的時期,“明光鎧”被大量普及,迅速顛覆了秦漢鎧甲的傳統。
明光鎧就是胸甲有兩塊以鋼板製成的巨大的圓形胸甲,打磨的像鏡子。帶有濃厚的異域風格,其鼻祖是一種古代希臘黑海地中海地區普遍使用的胸甲形式。
同時在這個時期胄(兜鍪)也吸取國外的外形特點,出現西域特色的裝飾性外觀。
如早期的獅頭兜鍪
其後逐漸發展到宋代摒棄了華而不實的外貌,使得更加實用性。
這是唐天王的甲冑,可以看到明光胸甲是怎樣像大陸漂移一樣與腹甲的分離與組合,但二胸鏡一腹鏡的模式一直存在此後中國甲冑設計理念中。由此可見中國明光胸甲與古希臘地中海式三圓鏡甲冑的傳承關係。
除了常見的盤子式樣的明光鎧,還有一種坎肩式左右開甲冑。
另外,中國甲冑史上一項重大引進——連環鎖子甲,由一個一個的圓形鎖子構成的甲冑。
隋唐之後,甲冑的樣式開始像中國古代經典的宋代鎧甲靠攏。大大注重甲冑的裝飾性,不僅在披膊中加入了肩吞還在胸甲上加了腹吞。這些裝飾都是通過吸取國外的樣式而來,漸漸演化成中國特有的文化色彩。
是比較常見的類型:兩個胸甲被腹甲包裹,構成一個整體身甲結構。
二胸甲與腹甲間墊襯一層護甲,增加防護力
唐式甲冑種類繁多,造型迥異。而到了晚唐時期,甲冑也由浮華轉向軍事本旨,突出軍事功用,至宋代時期,中國經典甲冑樣式基本成型。

甲冑甲冑組件

  • armor--甲冑
  • 胄/頭盔(helmet):盔頂羽毛[裝飾用](plume/comb)
  • 胄體[護蓋頭部用](skull)
  • 面甲[活動性護面](visor)
  • 窺孔(ocularium sight)
  • 半面甲[護顎](beaver/chin piece)
  • 甲:肩甲[護蓋手臂上部](pauldron)
  • 頸甲[護喉](gorget) [護頸](standard/neck guard)
  • 檔茅甲[右臂腋下處](rondel/lance guard)
  • 上臂甲[戴在手臂,可脱卸](rerebrace)
  • 甲布[戴在鍊甲的鋪布](mail gusset)
  • 護肘(couter/elbow cup)
  • 護腰(loin guard/tace)
  • 腿甲[保護腿的上部](tasset)
  • 股囊[保護股間](codpiece)
  • 護腿(cuish)
  • 膝罩(poleyn/knee cap)
  • 護踁(greave/jamb)
  • 鐵鞋[用鏈或薄金屬製成](solleret)
  • 甲背面:甲背(backplate)
  • 護腰
  • 臂甲(vambrace)
  • 鍊甲[腰間連接處](chain mail)
  • 鐵手套(gauntlet)
  • 護膝(fan plates)
  • 胸甲[護胸](breastplate)
  • 兜鍪(dōu móu)
  • 眉庇(mei bi)
  • 面甲
  • 頓項
  • 肩吞
  • 捍腰
  • 褌甲(kun jia)
  • 後鶻尾(gu wei)
  • 裙甲
  • 吊腿
  • 拕泥遴(tuo ni lin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