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縣,隸屬於廣東省汕頭市,是廣東省唯一的海島縣,位於廣東省東南部海面,東到破湧礁,南到南大礁,西距澄海萊蕪4.1海里,北距饒平縣海山島2.75海里。介於東經116°53′—117°19′,北緯23°11′—23°32′之間,海域面積4600平方千米,陸地面積114.74平方千米
[64]
。下轄3個鎮。
南澳出土的距今約8000年前“象山文化”是粵東考古發現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南澳始入版圖,歸南海郡揭陽縣管轄。民國元年(1912年),改為南澳縣。南宋皇帝、南明監國魯王、航海家鄭和、民族英雄戚繼光、鄭成功、劉永福都來過南澳,留下了古宋井、招兵樹、雄鎮關等許多歷史遺蹟。南澳縣是廣東省距離台灣省最近點,距高雄162海里,處於高雄、廈門、香港三大港口的中心點,距太平洋國際主航線僅有7海里,素有“潮汕屏障、閩粵咽喉”之稱。南澳縣是廣東唯一的海島縣,也是中國海島縣(區)中唯一的國家4A級旅遊區,地理位置優越,自古今來南澳就是東南沿海一帶通商洋的必經泊點和中轉站,是海上貿易的重要通道,有“海上互市之地”之稱。
[1-2]
- 中文名
- 南澳縣
- 外文名
- Nan'ao County
- 別 名
-
島南
瀛南
井澳
白城 - 行政區劃代碼
- 440523
- 行政區類別
- 縣
- 所屬地區
- 廣東省汕頭市
- 地理位置
- 廣東省東南部海面,閩、粵、台三省交界
- 面 積
- 114.74 km²(陸地面積)
- 下轄地區
- 3個鎮
- 政府駐地
- 後宅鎮
- 電話區號
- 0754
- 郵政編碼
- 515900
- 氣候條件
- 南亞熱帶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
- 64585 人(2021年常住人口)
- 著名景點
-
南山寺
塔嶼景區
宋井景區
疊石巖景區 - 車牌代碼
- 粵D
- 地區生產總值
- 34.73 億元(2021年)
目錄
南澳縣歷史沿革
編輯南澳縣地名由來
南澳,曾有“島南”、“瀛南”、“井澳”、“白城”之稱。究其來歷:
島南:南北朝以前南澳居民主要集居於雲澳,雲澳在主島的南部,故稱“島南”。
瀛南:南北朝·梁普通四年(523年),潮州一帶的義安郡改名為瀛州,南澳在瀛州的南面,故稱“瀛南”。
井澳:據傳,深澳的校場有一古井,水清甘,因而有“井澳”之稱。《南澳志》(齊衝纂修)載:“張學舉曰:南澳,古之井澳也。城北有古井,清甘上出,相傳有南澳即有是井,故名井澳”。
白城:明萬曆四年(1576年),詔設南澳副總兵,首任副總兵白翰紀,在深澳圈地建城,病逝。為紀念其功績,稱南澳為“白城”。
南澳:南澳原為雲澳名稱,相傳隋朝已有此名。南表示在南方,澳為海灣可停泊船之地。明《東里志》(陳天資纂修)載:“淳熙七年(1180年)楊萬里為廣東提點刑獄,先是海寇犯南澳,萬里命諸郡兵討平。此南澳一名見於記載之始”。自此,南澳成為主島稱謂。
[3]
南澳縣建置沿革
舊石器時代,南澳縣已有人類居住繁衍。
[4]
戰國時期為百粵地。
秦、漢時期為南海郡揭陽縣地。
三國後主時,揭陽改隸揚州,南澳仍屬揭陽縣地。
晉咸和六年(331年),南澳屬東官郡揭陽縣地。
晉義熙九年(413年),分東官郡揭陽縣地,立義安郡,轄綏安、海寧、海陽、潮陽、義招五縣,南澳屬綏安、海陽兩縣地。
隋開皇十年(590年)罷郡,改海陽縣為義安縣,隸循州,南澳屬義安縣。開皇十一年,置潮州,復立海陽縣,南澳屬海陽縣。隋大業三年(607年),復立義安郡,南澳屬義安郡的海陽縣。
唐武德四年(621年),義安郡稱潮州,南澳屬潮州的海陽縣。唐天寶元年(742年),潮州改稱潮陽郡,南澳隸潮陽郡海陽縣。唐乾元元年(758年),潮陽郡複稱潮州,南澳為潮州海陽縣。
南漢乾和三年(945年),南澳仍屬潮州海陽縣。
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置饒平縣,信寧都,南澳隸廣東潮州府饒平縣信寧都。明萬曆三年(1575年),南澳設漳、潮副總兵,鎮城設深澳,分福建、廣東二營,劃深澳、隆澳屬廣東潮州府饒平縣,雲澳、青澳屬福建漳州府詔安縣。1576年,始置南澳鎮,屬廣東潮州府。
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南澳屬鄭成功藩地(鄭成功仍奉桂王永曆正朔年)。
清康熙二年(1663年),南澳鎮將杜輝降清,徙民內地,境地屬饒平。康熙二十四年,南澳設總兵,下置遊擊二,帥閩粵舟師,分福建、廣東二營,深澳、隆澳屬廣東潮州府,雲澳、青澳屬福建漳州府。清雍正十年(1663年),潮州府析饒平縣所屬隆澳、深澳,漳州府析詔安縣所屬雲澳、青澳,置南澳廳,照州縣之例建置。清雍正十三年,設粵閩南澳巡檢司巡檢,“主管監倉,以專責守事”。清宣統三年(1911年),國體改革,地方秩序遂起紛擾,南澳官紳各界協議維持地方治安。翌年,改總鎮府為軍政府、同知為民政長。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廢道府,改廳為縣,南澳直隸廣東巡按使管轄。民國三年(1914年),設潮循道,雲澳、青澳劃歸廣東省,結束兩省共管建制。民國九年(1920年),廢潮循道,由省長直轄,嗣以舊潮州府屬(大埔除外),設第五行政監察區,置專員,南澳屬第五行政監察區。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月,設東區綏靖委員公署,南澳隸屬其管轄。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0月,國民政府撤東區綏靖委員公署,另設第五區行政督察專員專署,南澳隸屬其管轄。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6月,日寇侵澳,南澳淪陷;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南澳受偽東區行政督察專員專署管轄。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南澳成立縣政府,饒平縣海山島歸南澳管轄,稱第四區(後劃歸饒平縣管轄)。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24日,日本投降,南澳復員。
1950年2月23日,南澳解放,6月1日,成立南澳縣人民政府,10月1日起隸屬廣東省人民政府潮汕專員公署管轄。
1952年,成立粵東行政公署,南澳屬其轄區。同年6月,撤銷南澳縣建制,改稱為澄海縣南澳特區(因國務院沒有批准,沒有對外公佈)。翌年5月,南澳恢復縣級建制,仍屬粵東行政公署轄區。1956年11月16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粵東行政區,設汕頭專區,南澳屬汕頭專區轄區。1958年11月,撤銷南澳縣級建制,其行政區域並人饒平縣,稱饒平縣南澳人民公社(1959年3月20日,國務院行文批准執行)。翌年11月13日,恢復南澳縣級建制,成立南澳縣人民委員會。
1968年3月,成立南澳縣革命委員會,隸屬汕頭地區革命委員會領導。1975年11月22日,南澳縣仍隸屬汕頭地區革命委員會領導。1980年1月1日,汕頭地區革命委員會改稱汕頭地區行政公署,南澳屬其管轄。同年12月,恢復南澳縣人民政府,屬汕頭地區行政公署管轄。
南澳縣行政區劃
編輯南澳縣區劃沿革
民國前
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南澳始人版圖,屬南海郡之揭陽縣地。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朝廷命澳民盡遷徙入海門守禦千户所,至明永樂二年(1404年),遷澳民回籍耕種。明永樂七年,又遷澳民於海陽縣蘇灣都,虛其地,故南澳成為海盜倭寇巢穴。明萬曆三年(1575年),設南澳副總兵,首任白翰紀在深澳建城設鎮,置中軍及四欽依把總,分福建、廣東兩營,將隆澳、深澳區域劃歸潮州府饒平縣管轄,雲澳、青澳區域劃歸漳州府詔安縣管轄。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南澳屬鄭成功藩地。
清康熙二年(1663年),南澳總兵杜輝降清,徙民內地,至康熙八年(1669年),澳民遷回原籍。清雍正十年(1732年),潮州府分出饒平縣所屬隆澳、深澳,漳州府分出詔安縣所屬雲澳、青澳,置南澳廳。雍正十三年(1734年)十月,又設“粵閩南澳巡檢司巡檢”,“主管監倉,以專責守事”。
[6]
民國
民國元年(1912年),南澳設立軍政府。
民國二年(1913年),改民政長為縣知事。
民國三年(1914年)10月,雲澳、青澳劃歸廣東省。南澳縣分3個區:第一區轄深澳、青澳;第二區轄隆澳;第三區轄雲澳。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裁為2區:第一區青澳、深澳、雲澳;第二區隆澳。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第二區隆澳又分為隆東、隆西2個區,不久再行合併。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南澳淪陷,設1區4鄉64保。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6月,全縣劃為4個區,第四區轄饒平縣海山,後來海山仍歸屬饒平縣,南澳仍設3個區。
解放後
1950年12月,全縣設隆東、隆西、深澳、雲澳4個鄉行政委員會,下轄各村漁、農民協會。1951年6月21日,全縣4個行政鄉重新分為8個鄉。
1952年6月,撤南澳縣建制,成立中共澄海縣南澳區特別委員會(因國務院未批准,故未對外公佈),全區成立7個行政鄉,即隆東、隆西、東山、西山、雲澳、深澳、青澳。
1953年5月,南澳恢復縣級建制,全縣不設區,按原7個鄉不變。
1954年5月20日,全縣設10鄉1鎮,即隆東、山頂、羊嶼、西山、荖園、澳前、雲澳、青澳、深澳、東山和後宅鎮。
1957年12月25日,10鄉1鎮合併為4鄉1鎮,即隆東、雲澳、深澳、東山和後宅鎮。1958年5月,全縣4鄉1鎮合併為2個鎮,即後宅鎮(包括原後宅鎮、隆東、東山)、雲澳鎮(即雲澳、深澳2鄉合併)。
1958年11月,撤銷南澳縣級建制,其行政區域併入饒平縣,稱饒平縣南澳人民公社。
1959年1月3日,南澳設3個管理區,即隆澳(包括隆西、西山、東山、羊嶼、宮前)、雲澳(包括雲澳、荖園、澳前)、深澳(包括深澳、青澳)管理區。
1959年11月13日,南澳恢復縣級建制,恢復原來管轄區域,成立南澳縣人民委員會。
1960年3月,全縣設4個管理區,為隆西、隆東、雲澳、深澳。
1961年3月19日,全縣原1個人民公社調整為4個人民公社。生產大隊由原來25個調整為32個,生產隊由原來的127個調整為153個;同年4月24日,成立南澳縣鹽業人民公社。至此,全縣設後宅、隆東、雲澳、深澳、鹽業5個人民公社和黃花山國營林場,下轄40個生產大隊,247個生產隊。
1965年初,後宅人民公社居民大隊從後宅人民公社分出,組建後宅鎮。
1968年3月,南澳縣革命委員會成立,以區域劃分,設後宅、隆東、雲澳人民公社(深澳併入雲澳人民公社)和後宅鎮。鹽業3個生產大隊分別劃入隆東、後宅人民公社。
1980年6月,深澳恢復人民公社建制。全縣設後宅、隆東、雲澳、深澳4個人民公社和後宅鎮。
1983年11月,撤銷雲澳、深澳、隆東3個人民公社建制,設立區。
1984年2月9日,撤銷後宅人民公社建制,其區域歸後宅鎮管轄。
1985年1月成立隆澳鹽場,轄宮前、獅山、南光鹽業管理區。同年3月,改稱南澳縣鹽場。
1990年12月,南澳縣農村基層行政區域進行調整變更。原設村改設管理區。並將原山頂、龍地、港畔、宮前4個漁農合併的村,分設為漁、農8個管理區。同時增設了黃花山管理區和明東居民社區。調整後南澳縣設3個鎮1個鄉,轄39個管理區、5個居民社區。
1992年8月5日,隆東鄉人民政府辦公址遷至羊嶼村,原隆東鄉轄區內的山頂、龍地、港畔、宮前4個村共8個管理區和明東居民社區(同時更名城東居民社區),劃歸後宅鎮管轄。隆東鄉轄羊嶼、走馬埔、園山、松嶺4個管理區。
1994年上半年,原青澳管理區分設為後窯、六都、山崗3個管理區。9月6日,南澳縣撤銷隆東鄉改設鎮建制,原隆東鄉的行政區域為隆東鎮的行政區域。南澳縣設後宅、深澳、雲澳、隆東鎮4個鎮和南澳縣鹽場、青澳旅遊度假區管委會、黃花山國家森林公園管委會。
1996年10月,南澳縣鹽場改稱為隆澳鹽區。
南澳縣區劃現狀
截至2018年,南澳縣下轄3個鎮。南澳縣人民政府駐後宅鎮。
[10]
統計用區劃代碼 | 名稱 |
440523100000 | |
440523101000 | |
440523102000 |
南澳縣地理環境
編輯南澳縣位置境域
南澳縣位於廣東省東端海面,東到破湧礁,南到南大礁,西與澄海縣相鄰(以鳳嶼與澄海縣五嶼海域中流分界),北靠饒平縣。介於東經116°53′—117°19′,北緯23°11′—23°32′之間,海域面積4000平方千米,陸地面積109.12平方千米,由23個島嶼組成,海岸線長99.2千米。其中主島南澳島面積106.85平方千米,東西相距21.5千米,東半島最寬處10.5千米,西半島最寬處5千米,島中部最窄處寬11千米,海岸線長77千米。總面積約114.74平方千米。
[1]
南澳島通往各地水陸距離:
東至福建省東山島13.6海里(25.2千米);距離台灣省高雄市162海里(300千米)。
南澳縣地質構造
構造
南澳縣地質構造帶是歐亞板塊和太平洋板塊運動的產物。在封閉條件下,板塊碰撞速度的加快,導致區域熱流值升高,從而形成了南澳縣的主體構造。
(一)島內存在新華夏系和東西向構造系的一部分這兩種構造體系。
(二)南澳縣構造帶是北東向分佈,南起惠來縣靖海,經南澳縣至福建省的東山、廈門、長樂至浙江省沿海,全長500千米,呈北東45°左右展布,略向東南凸出,大體上與海岸線及20米等深線一致。南澳縣處於斷裂南東側,島南東側的後宅前江至雲澳鎮一帶下沉,近岸水平階地明顯,東南側的雲澳鎮澳前村海邊的“宋井”,現已接近沒於海中。洪積、海蝕階地不發育,但多呈小型海灣。
(三)根據變質岩的分佈、岩石組合和所處的構造部位,北東向分佈的南澳縣構造帶是一條切割上地幔的活動性深斷裂帶,為濱太平洋斷裂體系東南亞沿海斷裂系的一部分。
地層
南澳縣地處歐亞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俯衝地帶,出露地層有侏羅系(J)和第四系(Q)。侏羅系分為上侏羅統高基坪羣(Jigj)火山岩系,如走馬埔、前煙墩、猴鼻尖一帶;下侏羅統金雞羣(Jlin)碎屑岩系,如雲澳一帶。本島第四系(Q),距今250萬年,最新的全新統距今約一萬年左右。在島分佈是:
(一)沿海灣分佈,屬全新世海積及洪積(QD)。主要是海灘砂、礫石及貝殼等鬆散堆積物、碎屑風化物(未被完全膠結的粘土、亞粘土等)及現代洪積。
(二)由大小平等的角礫狀碎屑物堆積,屬全新世坡積(QC)。充填物主要為粉砂質及粘土質,在海岸帶分佈較少。
岩石
南澳島的岩石大部屬於燕山三、五期花崗岩。島東部細粒花崗斑狀花崗岩、花崗斑岩小巖株,呈北東方向展布,呈示新華夏系構造體系對燕山晚期第五次岩漿侵入活動的控制;島的北側大尖山一帶有上侏羅系的流紋斑岩、凝灰溶岩;島的中部葫蘆山下有侏羅系的變質長英砂岩夾變質石粉構造運動的產物。
主要岩石類型有:
(一)岩漿岩:包括黑雲母花崗岩、細粒花崗岩(這兩種岩石屬花崗岩類型,為本島最老、分佈最廣的岩石);石英斑岩、花崗斑岩(這兩種岩石分佈於黃花山、西閣一帶),面積約共25.22萬立方米。
(二)變質岩:為中生代低壓遞增變質岩帶,沿深澳斷裂帶分佈,分為兩個亞帶:(1)綠片岩相變質亞帶,出露於構造帶北西側,主要由絹雲母石英巖、雲英巖、白雲母片岩、黑雲母片石英片岩、變質砂岩、變質火山岩組成。該變質岩帶出露原地型混合巖為主;(2)低角閃巖相變質亞帶,出露於島的東側,由混合巖、混合花崗岩、變粒巖、片麻狀混合巖組成。分為黑雲母角崗片岩,分佈於海岸帶的局部地方,如赤石灣、澳前村、灣頂山一帶;黑雲母變粒巖,零星分佈於明南亭、深澳、五坪等處的混合巖中;變質長石石英砂岩夾變質粉砂岩、片岩,主要分佈於煙墩仔與葫蘆山一帶;沉積岩(由沙岩、頁岩組成)分佈於雲澳、東澳的局部地方,如大尖山有凝灰熔岩夾凝灰質粉砂岩、硅質岩、炭質泥岩。變質岩總面積約58.4萬立方米。
[12]
南澳縣地形地貌
南澳島屬低山剝蝕丘陵地貌。主島形似葫蘆,海岸多為岩石陡岸。東西兩端為寬而突起的山巒,東部最寬10.5千米,西部最寬5千米,東西長21.5千米;中部為狹小的沖積平原,最狹處僅有2.1千米。西部的高嶂崬海拔587.1米,是全島最高峯。東部的果老山海拔576米,白牛大尖山海拔524米,其餘的為低山、丘陵。由於海灣的沉積及山洪的沖積,形成隆澳、深澳、青澳、雲澳4個小平原。
南澳島的南坡因受風雨侵蝕,表層泥沙流失嚴重,岩石裸露,形成典型“石蛋”地貌;北坡粘土層比南坡厚。
海岸地帶可見到海積小平原、海蝕階地、谷口、小型洪積扇、瀉湖。按地貌特徵劃分,主要有:
沉降山地基岩侵蝕海岸
山丘溺谷海岸
山峯
高嶂崬:高嶂崬原名大尖山,別名筆架山,東距縣城5.35千米,海拔587.1米,面積1593畝,為全島最高山峯。山脈以主峯為中樞,向北和東南方向延伸。
果老山:果老山別名古老山,在東半島中部,西距縣城6.1千米,北坡建果老山水庫,主峯海拔576米,山脈呈東至北走向。
白牛大尖:白牛大尖西南距縣城6.1千米,山脊是隆澳與深澳的分水界,東向是深澳,西向是隆澳。主峯海拔524米。嶺脊尖峭,呈南北走向,北坡直延至海。
葫蘆山:葫蘆山西距縣城3.05千米,主峯海拔396.3米。
竹笠山:竹笠山西距縣城3.5千米,南連葫蘆山,主峯海拔405米。
馬鞍山:馬鞍山北距深澳2千米,西距縣城7千米,東距雄鎮關1千米,主峯海拔416.2米,前後兩峯緊連,中間凹陷。
石尖山:石尖山西距縣城6.4千米,主峯海拔465.4米。山體由中生代花崗岩構成,北部山坳寬廣,東部山坡緩慢,西南面山勢陡峭。
隆澳金山:隆澳金山原名面前山,在隆澳地區西部,主峯海拔82.4米。山的南坡緩慢,北坡陡峭。
黃花山:黃花山原名狗槽、鴨母墳,東南距縣城3.2千米,主峯海拔156.6米。
龍頸山:龍頸山別名內洋壽,東距縣城4.8千米,主峯海拔354.2米,為高嶂崬山脈向北延伸山脊。
深澳金山:深澳金山在東半島西部,北距深澳3千米,西距縣城8.75千米,主峯海拔398.7米。
員山:員山別名三尖仔、筆架山,南距雲澳鎮址1.5千米,西距縣城9.1千米,主峯海拔379.2米。
新山:新山別名大尖山,南距雲澳鎮3千米,西距縣城9.2千米,主峯379.6米。
南澳縣氣候特徵
氣候
南澳縣地處廣東省東端的海島,北迴歸線貫穿主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海洋性氣候明顯,盛行東北風。受台灣海峽窄管效應影響,素有“風島”之稱。常年氣温温和,光照充足,雨量相對華南地區偏少,熱量豐富、霜凍很少。平均氣温21.6攝氏度,平均氣温最高月份7月、8月27.5攝氏度,平均最低月份1月14.2攝氏度,極端最高氣温35.6攝氏度,極端最低氣温2.5攝氏度。平均雨量為1448.2毫米,雨季始於3月下旬,終於10月上旬。年平均日照時數2135.7小時,平均霧11.4天,島上≥8級大風日數73.5天,5—8月盛行西南風,9月至翌年4月盛行東北風。7—10月為熱帶風暴影響盛季,平均每年對南澳有影響的約5—6個。按南澳的氣候特點及人們的生活習慣,南澳縣四季劃分;2—4月為春季;5—7月為夏季;8—10為秋季;11月至翌年1月為冬季。
[14]
氣温
南澳各地累年平均氣温在20—22℃之間,濱海、窪地略高,山區略低。其趨勢是:2月上旬最低,2月中旬至3月下旬緩慢回升,4月上旬後明顯上升,至4月下旬達22℃以上,7月中旬,氣温為27.6℃,8月中旬,氣温為27.7℃。9月中旬,逐漸下降,至11月上旬,降至22℃以下。一般年份最高氣温為32—34℃,最低為4—6℃。
日照
6月份可照時數最長為13.5小時,12月份最短為10.7小時。實照時數:因地形、天空狀況(主要雲)等因素影響,實際日照時數小於可照時數。年際變化大,最多2770.9小時(1963年),最少1834.5小時(1983年),兩者相差達936.4小時。但總的來説,南澳日照時數相當多,80%年份在2000小時以上,居汕頭市各縣之冠。年內各月分配不均,7月份最多為262.9小時,平均每天為8.5小時,2月份最少為127.8小時,平均每天為4.6小時。
蒸發
南澳累年平均蒸發量2045.6毫米,最多2389.1毫米(1963年),最少1866.6毫米(1975年)。每年以10月最多,達225.9毫米,2月最少,僅121.5毫米。
降水
南澳縣各年平均雨量在1200—1400毫米之間,其趨勢是:濱海地區的青澳、深澳略多於隆澳,隆澳略多於雲澳,山區略多於濱海,主島略多於南澎列島。全縣年平均雨量1355.9毫米,雲澳1300毫米左右,青澳、深澳及山區1400毫米左右,南澎列島1200毫米左右。各地月雨量分佈基本呈單峯型,1—6月逐月增多,6月達到高峯為263.7毫米,最多達589.6毫米,7—12月逐月減少,12月最少為23.1毫米。雲澳1月最少,少數年份的11月、12月全月無降水,雨量隨季節變化很大。
風
南澳縣自然災害
南澳縣自然資源
編輯南澳縣水域資源
近海
淺海灘塗水面,在主島周圍水深10米以內水域,面積約165.6平方千米,水面總面積24.85萬畝。
台灣淺灘
台灣淺灘簡稱“台淺”,以台灣淺灘為中心,位於東經116°30′—119°00′,北緯23°30′以南到200米等深線之間,總面積4.3萬平方千米。“台淺”已被開發利用的有302、303、304、314、315、316、317、332等海區,面積約1.58萬平方千米。“台淺”海底地形複雜,水深在60米以內的約佔85%以上,30米以內的,面積約7800平方千米。海區底質有砂礫、部分生物遺骸和自然礦物的沉積。
[16]
南澳縣植物資源
林木資源
南澳縣林木:主要有台灣相思、馬尾松、日本黑松、杉、竹、油茶、油桐、苦棟、大葉相思、麻棟、羅漢松、小葉桉、闊葉桉、大葉竹柏、山柳樹、槐樹、膠丹樹、木麻黃、清金、月丹、濕地松、檸檬桉、隆檬桉、川楝、垂柳、石慄、鴨腳木、木棉等。
果樹資源
花卉
南澳的花卉品種主要有:蘭花,樹蘭,玉蘭,蟹蘭,珍珠蘭,蓮,桂花,山茶花,菊花,海棠,茉莉,夜合,百合花,薔薇,龍鬚,鳳仙,剪春羅,牽牛花,杜鵑花,佛桑,紫荊,木芙蓉,金鳳,山丹,蜀葵,雞冠花,七寸金,夾竹桃,金銀花,曇花,雙龍吐珠。
[18]
中草藥
南澳縣藥用植物622種,其中屬省重點藥用植物11種。主要品種有:漏蘆、天蒜、風毛菊、白馬鞍藤、靈芝、九層塔、粬茸、麥門冬、天門冬、葛、馬鞍藤、紫蘇、栝樓、馬蹄金、獲苓、蒼耳子、金棲藤、金英、金鐘、薄荷、菖蒲、車前草、鋪地錦、貓毛草、蛇舌草、豬肝菜、蒲公英、烏點奎、燈籠草、六月霜、蛤殼草。
[18]
南澳縣動物資源
鳥類
主要有鴿、鵲、斑鳩、烏鶇、翡翠、燕、鴝鵒、鵪鶉、鶯、山鸚鵡、鷺、牛奴、杜鵑、雁、鴞、毛雞、紅脅繡眼鳥、白腹軍艦鳥、鵳鳥、水鴨、白頭翁、烏鴉、鷓鴣、水鳥、魚鳥、海燕、雀、海鷗、蒼鷹、啄木鳥等。
[19]
獸畜類
爬行類
兩棲類
昆蟲類
南澳縣水產資源
魚類
南澳縣主要經濟魚類表 | |||
目 | 科 | 屬 | 魚類名稱 |
鱸形 | 鰭 | 石斑魚 | |
鯛 | |||
鮫 | 馬鮫 | ||
金槍魚 | 金槍魚 | ||
鯖 | 鮐 | 鮐魚(花鯡) | |
鯖 | 羽鰓鮐 | 羽鰓鮐(白麪) | |
笛鯛 | 笛鯛 | ||
石首魚 | 黃花魚 | 大黃魚(紅瓜)、小黃魚(三良) | |
石首魚 | 牙鰔 | 銀牙鰔(三牙) | |
石首魚 | 須鮫 | 勒氏須鰔(赤頭) | |
石首魚 | 黃姑魚 | ||
石首魚 | 鰔 | 白鰔(泡鱗鰔) | |
石首魚 | 黃唇魚 | 黃唇魚(金錢鰲)、石首魚、白姑魚、大白姑魚(紅襖) | |
鰔 | 園鰔 | 蘭園鰔(赤尾巴浪)長體園鰔(長腰巴浪)、頜園鰔(竹葉巴浪) | |
筴 | 竹筴魚 | 竹筴魚(闊目) |
蝦類
南澳縣蝦類表 | ||
屬稱 | 種數 | 海蝦名稱 |
對蝦 | 7 | |
新對蝦 | 6 | |
仿對蝦 | 5 | |
鷹爪蝦 | 3 | |
赤蝦 | 3 | 須赤蝦(粗糠蝦)、巴貝烏赤蝦、胖爪赤蝦 |
擬對蝦 | 2 | 長途擬對蝦、長足擬對蝦 |
管鞭蝦亞科 | 4 | |
毛蝦 | 4 | |
龍蝦 | 5 | |
扁蝦類 | 2 | 多毛扁蝦(蝦婆頭、琵琶蝦)、東方扁蝦(蝦婆頭、琵琶蝦) |
蝦軲類 | 2 |
蟹類
南澳縣蟹類表 | |
經濟蟹類種數 | 蟹類名稱 |
有經濟價值9種 | |
其它11種 |
貝類
南澳海洋主要經濟貝類表 | |
科 | 海洋貝類名稱 |
貝類 | |
槍烏賊 | |
烏賊 | 9種 |
章魚 | 4種 |
海藻類
南澳縣餌料資源
南澳地處閩粵交界海面,多股水系交匯於此,形成廣闊的混合水域。海區的浮游生物極為豐富,約有380種以上,已鑑定有337種,多數為熱帶性種類,暖温帶種類較少。原生動物12種、腔腸動物103種、櫛水母5種、毛顎動物14種、節肢動物162種、軟體動物23種、被囊動物18種。
南澳海區除有豐富的浮游動物外,浮游植物量也很豐富,大量的浮游植物密集於“台灣淺灘”的東西兩側,平均值大於109/立方米;西南海域浮游生物量達到2×10³/立方米。
南澳縣鹽業資源
南澳縣因離澄海縣、饒平縣較遠,受江河淡水影響較小,海水鹽度比其他沿海縣高,年平均鹽度31.92‰,月平均鹽度10月最大(32.86‰),6月最小(30.92‰),變化幅度小,除6月變化幅度稍大點外,其餘相差不超過1.6‰。
[27]
南澳縣礦產資源
南澳花崗岩藴藏量豐富,可供製作建築用的石板材約775萬立方米。南澳周圍的灘塗質底層沉積着豐富的海蛡。鎢礦、錳礦、鐵礦等礦有零星分佈。硅砂分佈於東部海灘,藴藏量尚未探明。普通瓷土也有一定的儲量。南澳縣9個主要岩石區總量約775萬立方米。
[28]
南澳縣主要岩石資源勘查表 | |||
產地名稱 | 巖性特徵 | 主要成份 | 儲量(萬立方米) |
下田安猴鼻尖海邊 | 英安質凝灰容巖灰黑色緻密地狀粒度均勻 | 0.068 | |
走馬埔村頂湖山 | 英安質凝灰容巖灰黑色細粒,中細粒 | 溶岩物質、火山碎屑、班品品屑、鉀長石、石英 | 2.34 |
隆東鎮白沙堆 | 凝灰質英安巖,黑色緻密塊狀細晶——隱晶結構 | 班晶(主要為斜長石基質、其中以黑雲母與砂質為主,含少量黃鐵礦、磁鐵礦) | 5.63 |
雲澳鎮烏坑山 | 閃長巖灰白色中粒花崗結構,緻密塊狀 | 16.20 | |
深澳鎮獅子灣 | 強混合巖化=長花崗岩灰白色 | 鉀長石、斜長石、石英、黑雲母、綠泥石、磁鐵礦等 | 22.85 |
黃花山林場龍頸山 | 中粒黑雲母=長花崗岩淺黃色緻密塊狀,粒度較均勻 | 鉀長石、斜長石、石英、黑雲母、磁鐵礦 | 21.00 |
雲澳鎮灣頂山 | 中粒角閃花崗岩淺紅肉色,緻密塊狀,局部有斑晶變餘花崗岩結構 | 9.02 | |
後宅鎮西山村後山 | 中粒角閃花崗岩(混合巖化花崗岩)金黃色灰白色粒度較均勻 | 鉀長石、斜長石、黑雲母、石英、黃鐵礦、磁鐵礦 | 4.22 |
長山尾 | 混合巖化長花崗岩淺黃色灰白色、緻密塊狀粒度較均勻 | 鉀長石、斜長石、石英、黑雲母 | 2.30 |
南澳縣風力資源
南澳島地處台灣海峽喇叭口西南端閩粵交界附近海面上。由於海峽的“喉管”效應和迎風地形突起受到的動力抬升作用,使南澳島具有十分豐富的風力資源,故素有潮汕“風縣”之稱。據島上1975—1986年連續12年的氣象資料分析和1987年在島上果老山風場實測風速數據,該風場年平均風速在8.5米/秒上下。南澳年有效風能密度在150瓦/平方米以上。其中果老山風場高達664.4瓦/平方米(年平均風速為8.54瓦/平方米)。且風向較穩定,冬春盛風季節持續刮東北風,夏季主要是西南風。屬一等風場。
[29]
南澳縣人口
編輯南澳縣經濟
編輯南澳縣綜述
2021年,南澳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73億元,同比增長5.6%,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3.8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97億元,同比增長0.2%,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拉動率為0.1%;第二產業增加值55.87億元,同比增長19.2%,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拉動率為2.6%;第三產業增加值17.17億元,同比增長5.9%,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拉動率為2.9%。三次產業結構為34.5:16.1:49.4。全縣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4萬元,同比增長5.4%。
[63]
固定資產投資
2021年,南澳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同比增長131.8%。在固定資產投資中,城鎮投資項目同比增長202.2%;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同比下降25.4%。三次產業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分別佔固定資產投資的0%、75.4%和24.6%。
[63]
財税收支
人民生活
2021年,南澳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81元,同比增長12.6%。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92元,同比增長9.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11元,同比增長11.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22倍,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同比縮小0.03倍。全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7%,社會商品零售價格同比上漲2.3%。
[63]
南澳縣第一產業
2021年,南澳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3.62億元,同比增長0.4%。其中:農業產值1.08億元,同比增長3.1%;林業產值0.18億元,同比增長4.3%;牧業產值0.44億元,同比下降21.6%;漁業產值20.85億元,同比增長0.8%;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08億元,同比增長4.5%。在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中,漁業產值佔比88.3%,水產品總量19.24萬噸,同比增長0%。其中:海捕產量5.22萬噸,同比下降0.6%,養殖產量14.02萬噸,同比增長0.2%。
[63]
南澳縣第二產業
工業
2021年,南澳縣工業總產值8.13億元,同比增長16.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10億元,同比增長14.1%;規模以下工業總產值4.03億元,同比增長20%。全縣工業增加值4.20億元,同比增長20%。其中:規上工業增加值2.24億元,同比增長6%。全縣規上工業風力發電量30047萬千瓦時,同比增長2.3%。2021年,南澳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家,盈利企業4家,利潤總額0.57億元。虧損企業1家,虧損額0.04億元。企業虧損面20%,盈虧相抵後利潤總額0.53億元。
[63]
建築業
南澳縣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21年,南澳縣社會商品零售總額19.09億元,同比增長5.4%;批發業銷售額8.07億元,同比增長12.1%;零售業銷售額11.40億元,同比增長15.7%。住宿和餐飲業營業額4.23億元,同比增長11.9%,其中:住宿業營業額1.73億元,同比增長7.6%、餐飲業營業額2.50億元,同比增長15.1%。
[63]
對外經濟
招商引資
2021年,南澳縣招商竣工項目3個,大唐汕頭南澳勒門(I)海上風電項目、青澳幸會酒店項目、南澳縣旅遊觀光巴士項目。洽談項目3個,青澳灣國際五星級酒店及酒店式公寓項目、南澳縣觀海山居項目、南澳縣直升機運營項目,各項目均落地見效。攜手深圳市航運集團有限公司政企聯手發力,推出環島旅遊觀光船試運營項目和前江灣水上娛樂試驗項目,南澳環島601K路公交線正式開通。
[63]
郵電通信
房地產業
2021年,南澳縣房地產業增加值2.79億元,同比下降4%,佔地區生產總值8%。2021年,南澳縣18家房地產公司,完成房地產投資44226萬元;全縣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16.4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13.3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5.1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總額41844萬元;現有庫存面積49.13萬平方米(含出租自用)。
[63]
旅遊業
2021年,南澳縣遊客達802.2萬人次,同比增長2.7%;旅遊總收入26.9億元,同比增長6.8%。組織對旅遊資源與景觀質量評價報告和《南澳島生態旅遊區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總體規劃》進行提升修改,並上報5A級旅遊景區創建申報材料。創建核心區“南澳海島國家森林公園康養基地”及配套設施建設項目,佳兆業航運集團前江灣沙灘公園正式對外運營。開展省級旅遊度假區申報併成功入選為汕頭市首個省級旅遊度假區。選推5家本土民宿申報廣東省鄉村民宿示範點和深澳鎮(含青澳片區)申報廣東省鄉村民宿示範鎮均成功入選,且是汕頭市唯一獲得稱號的區(縣)。推選後花園村申報入選廣東省2020年度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指導城西村、羊嶼村申報旅遊發展專項資金、文旅企業申報應對疫情專項資金獎補並規範使用。根據《百度地圖2021國慶假期出行報告》顯示,南澳島生態旅遊區榮登全國熱門景區TOP10榜第四名,位列廣東省內第一名。在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發佈《2021美好城市指數——短視頻與城市羣繁榮關係白皮書》中,南澳島旅遊區在粵閩浙沿海城市羣景區繁榮度得分中躋身前三,成為粵東地區得分最高的景區。作為主會場舉辦汕頭市2021年中國旅遊日暨第四屆南澳島相思花節等特色文化旅遊節慶活動。組織縣內企業、民宿參加2021廣東省國際旅遊博覽會和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
[63]
金融業
2021年,南澳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45.55億元,比上年末增長9.6%,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34.34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1.6%。各種貸款餘額41.28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8.1%,其中短期貸款4.11億元,比上年末增加0.37億元,增長9.9%、中長期貸款37.18億元,比年初增加10.43億元,增長39%。存貸比為90.6%,貨幣回籠0.31億元。
[63]
南澳縣交通運輸
編輯南澳地處汕頭市至香港、福建廈門、台灣高雄之間。明清時期仍成為東南沿海的海上商埠和互市之地。但島上的陸路交通卻一直落後,解放前,僅有5條鄉間小徑,客、貨運輸均賴肩挑、轎抬。
解放後,歷屆南澳縣委、縣政府致力於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拓展交通運輸事業。至1985年,縣境內已有省道及地方公路15條,長89.3千米,公路橋樑23座,海上客運航線2條,貨運船舶28艘。至1994年底全長68千米的環島公路及陸島交通工程均建成通車、通航,實現了村村通汽車的目標。
[31]
2021年,南澳縣交通運輸業、郵政業完成增加值0.74億元,同比增長14.1%。建設通園區景區產業路項目5個(五畝進村路、崩坎線、新橋路、大碑村道、龍海線)共1.87千米,縣鄉道提檔升級項目1個0.92千米。完成“平安村口”任務55個、“一清一燈一帶”項目19個、“穿村道路標線更新”3處。省道S336線(南澳環島公路)入選廣東省“十大最美普通國省道幹線公路”,路段起於黃花山入口,止於前江灣,全長20.73千米。完成長西公路改造工程共9.2千米,總投資3897萬元;完成安全生命防護工程2千米,總投資51.32萬元。
[63]
南澳縣社會事業
編輯南澳縣科技事業
2021年,南澳縣組織開展縣級科技計劃項目申報工作,實施1個民生項目,支持金額100萬元,同時組織南澳縣金山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申報2021年的高企認定,完成市下達的工作任務。全縣2個企業成功進入2021年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工作,同時通過開展科技統計和科普統計、縣級創新能力數據監測等手段,摸清科技基數。實施鄉村振興科技引領,科普宣傳促進步,完成科技特派員對接鄉鎮工作並積極參加開展科技、地震宣傳活動7場。
[63]
南澳縣教育事業
2021年,南澳縣中小學教職工總數723人,在校中小學生6071人。現有普通中小學9所,其中:小學5所,在校生4224(含1個小學教學點)、初級中學3所,在校生976人、完全高中1所,在校生871人(其中高中生636人,初中部學生235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1所,幼兒園11所,在園幼兒2278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年級輟學率為0,初中學生三年鞏固率達到100%以上,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7.5%。2021年,南澳縣參加高考201名考生中,本科26人,總上線201人,總上線率100%。
[63]
南澳縣文化事業
2021年,南澳縣以“南澳I號”出水文物為代表的海島海絲文物受邀參加“四海通達一一海上絲綢之路(中國段)文物聯展”並取得關注。直掛雲帆濟滄海一一南澳I號明代沉船出水文物陳列獲“廣東省文物局2021年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共接待學習教育活動211個單位7083人次。紮實推進“書香南澳”全民閲讀贈書等系列活動。開設書法、國畫、古箏和潮曲演唱4個培訓科目公益藝術培訓班。參與“汕頭市2021年4.23世界讀書日”讀書創作比賽活動並取得8個獎項,聯合組織南澳縣少年兒童參加“汕頭市第八屆少年兒童美術、書法、攝影、篆刻、作文作品創作大賽”並獲得6個獎項的好成績。推進縣“三館”、鄉鎮文化站評估定級工作,對照達標升級標準進行完善,縣圖書館、文化館達到國家三級館建設標準,並向國家二級館標準奮進,博物館對標國家三級館標準建設,5個鎮文化站對標省二級站標準建設,46個村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建成覆蓋縣、鎮、村三級的文化服務網。
[63]
南澳縣體育事業
南澳縣衞生事業
南澳縣勞動就業
2021年,南澳縣舉辦“南粵春暖”、“民營企業招聘會”等線上線下專場招聘會5場次,參加企業237家,提供崗位4740個,達成就業意向1574人。發放就業創業政策補貼209.5萬元289人次,企業適崗培訓補貼8.3萬元83人次,企業以工代訓補貼2.5萬元17人次,個人技能晉升補貼26.42萬元186人次。2021年,南澳縣城鎮新增就業人數46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扶持創業人數241人,提前完成全年任務。為縣內19家企業辦理用工登記80人,辦理失業登記152人,為5家個體工商户辦理創業擔保貸款5宗,金額75萬元,帶動就業15人。
[63]
南澳縣社會保障
2021年,南澳縣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含離退休)累計1.73萬人,完成全年計劃的105.5%,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累計4.41萬人。為1786名低保對象、特困人員、重度殘疾人和精神智力殘疾人等困難羣體代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擬製《南澳縣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障留存資金分配工作方案》,保障被徵地農民養老問題。
[63]
南澳縣社會福利
2021年,南澳縣列入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對象825户1907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口占全縣總人口3%,全年支出低保金1165萬元,特困供養人口78人,全年支出供養金120萬元,支出特困護理費用18.28萬元。資助城鄉低保、特困人員免費參加醫保,惠及人口2052人,資助18週歲以上和60週歲以下低保、特困人員參加社會養老保險,惠及人口1070人。2021年元旦春節送温暖活動共支付各項救助款98.4萬元,截至12月,全縣臨時救助對象80人,支出救助資金52.39萬元,救助流浪乞討人員15人次。
[63]
南澳縣基礎建設
2021年,南澳縣在建項目6項,其中社會投資工程4項(房地產3項,工業建築1項),政府投資工程2項,總建築面積約23.06萬平方米,合同建安總造價約7.99億元,其中房地產面積約21.35萬平方米,合同造價約5億元,工業建築面積約1.54萬平方米,合同造價約1.23億元。2項政府投資項目中,新建房屋建築1項,為雲澳鎮中柱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築面積1633.53平方米,合同造價約307萬元;外立面美化1項,為環島南線商鋪改造3200平方米、建築物立面美化161100平方米,合同造價約6165萬元。縣城建成區面積4.31平方千米,全縣日供水生產能力8.8萬噸,全年供水總量557萬噸,全縣供電量19696萬千瓦時,年末營運公交車80輛。
[63]
南澳縣環境保護
2021年,南澳縣森林覆蓋率72%,環境空氣質量基本達到國標二級,飲用水水質達到國標三級及以上,土壤環境質量符合國家相關標準,聲環境質量達到相應功能區標準,近岸海域水質達到相應功能區標準。縣城後江污水處理廠日處理生活污水能力1.2萬噸,全年處理污水水量438.9萬噸,其中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為99%,縣生活垃圾衞生填埋場,日處理生活垃圾能力100噸,生活垃圾處理率100%。
[63]
南澳縣歷史文化
編輯南澳縣文物古蹟
南澳縣在新石器時代即有人類活動,象山文化、東坑仔文化遺址對研究南方文化起源具有重要意義。南宋皇帝、南明監國魯王、民族英雄戚繼光、鄭成功、劉永福都來過南澳,留下了古宋井、招兵樹、雄鎮關等相當多的歷史遺蹟。明、清兩朝歷時300多年在南澳駐蹕了158任總兵、副總兵官,總兵府故址尚存,已成為南澳一處重要的文化旅遊景點。
[32]
南澳縣古遺址遺蹟 | |||
名稱 | 時代 | 性質 | 地點 |
象山新石器文化遺址 | 新石器時代 | 古生活遺址 | |
東坑仔商周文化遺址 | 商周時期 | 古生產遺址 | |
古瓦窯遺址 | 明代 | 古生產遺址 | |
許公城遺蹟 | 明代 | 兵防與軍政活動遺址 | |
上水關 | 明代 | 兵防與軍政活動遺址 | |
下水關 | 明代 | 兵防與軍政活動遺址 | |
東煙墩 | 明代 | 兵防與軍政活動遺址 | |
西煙墩 | 明代 | 兵防與軍政活動遺址 | |
吳平寨遺蹟 | 明代 | 兵防與軍政活動遺址 | |
總鎮府舊址 | 明代 | 兵防與軍政活動遺址 | |
南澳城 | 明代 | 兵防與軍政活動遺址 | |
雄鎮關 | 明代 | 兵防與軍政活動遺址 | |
獵嶼銃城(上座) | 明代 | 兵防與軍政活動遺址 | |
獵嶼銃城(下座) | 明代 | 兵防與軍政活動遺址 | |
獵嶼銃城瞭望台 | 明代 | 兵防與軍政活動遺址 | |
雲蓋寺銃城 | 明代 | 兵防與軍政活動遺址 | |
長山尾炮台 | 清代 | 兵防與軍政活動遺址 | |
獵嶼新炮台 | 清代 | 兵防與軍政活動遺址 | |
南澳縣漁民公館執行委員會舊址 | 民國 | 兵防與軍政活動遺址 |
南澳縣民俗風情
南澳民間廣泛開展文娛活動風氣甚盛,春夏季間,市井的商店,為招徠顧客,在店前掛起標上古代英雄人物名字的“宣斑魚”,議明價格,讓兩魚相鬥,吸引過往行人觀看。也有的自己持魚到店中參與爭鬥,稱為“鬥宣斑”。鬥宣斑是少年兒童喜愛的一種活動。
仲夏時節,民間有看鬥蟋蟀的習俗,通常要找“虎頭釘丁尾”、“鳴聲鏗鏘”的雄蟀,挑其決鬥,讓眾人圍觀,此俗今已少見。
南澳舊時民間還流行着“託手尾、拒臍(對抗)”等鬥力、鬥勇、鬥智的活動。
南澳縣舞蹈
南澳舞蹈淵源很長,明、清年代古城深澳就有過舞龍、舞麒麟等,後來相繼傳授普及到全縣各地。舞蹈有車鼓舞、龍舞、獅舞、麒麟舞、蜈蚣舞、鯉魚舞、宣斑舞等。民間舞蹈表演多是配合常年的遊神賽會而進行的,有時是作為遊行時一個內容或有節目會演時參與上台演出。南澳承傳至今的舞獅(雙獅搶珠舞)和舞龍(長龍舞)等舞蹈還經常在各種慶典儀式上表演,以增添熱鬧氣氛。
[36]
南澳縣方言
南澳話屬潮汕方言中的一個音系。後宅鎮居民口音比較接近潮澄饒一帶的語音。雲澳、深澳、青澳居民口音跟漳州、泉州、廈門話較接近。南澳話有18個聲母,82個韻母。其中元音韻母18個,鼻化韻母15個,鼻音韻母13個,入聲韻母34個,聲化韻母2個。
[30]
南澳縣風景名勝
編輯石潭寺 | |
南山寺 | |
宋井景區 南澳宋井在南澳縣南澳島前灣海灘上,相傳共有“龍井”、“虎井”、“馬槽”三口,三井位置不同,井口各異,顯現時間也不一樣,井口呈現方形,周長3.6米,四周用多層長石條砌成。井水甘甜清爽,常年流通不息。宋井,顧名思義,就是宋代就開掘的井。南宋末年,元兵南下,南宋王朝撤離京城臨安後,不斷南逃,趙昰在福州被擁立為皇帝。以後又從海路南撤,在大臣張世傑、陸秀夫等護送下來到了南澳。就住在澳前村一帶,澳前村岸邊還保存着“太子樓遺址”。據説當時為飲用水之需,他們在澳前村一帶挖了三口井,一為龍井,專供皇帝飲用;一為虎井,供大臣飲用;一為馬井,供隨從人員和士兵飲用。
[38]
| |
疊石巖 | |
北面坑白鷺生態公園 | |
自然之門 | |
海絲廣場 | |
青澳灣 | |
金銀島 | |
黃花山森林公園 |
南澳縣榮譽稱號
編輯- 參考資料
-
- 1. 南澳概況 .南澳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3-25]
- 2. 廣東歷史文化行之南澳島:見證民族英雄鄭成功 .騰訊網[引用日期2018-08-01]
- 3. 南澳縣誌 第一篇 建置沿革 第一章 建置 境域 第二節 境 域 .南澳縣誌[引用日期2017-07-25]
- 4. 南澳縣誌 第二十五篇 文物 名勝 第一章 文化遺址 第一節 古生活遺址 .南澳縣誌[引用日期2017-09-16]
- 5. 南澳縣誌 第一篇 建置沿革 第一章 建置 境域 第一節 建 置 .南澳縣誌[引用日期2017-07-25]
- 6. 南澳縣誌 第一篇 建置沿革 第二章 行政區劃 第一節 民國以前的行政區劃 .南澳縣誌[引用日期2017-07-29]
- 7. 南澳縣誌 第一篇 建置沿革 第二章 行政區劃 第二節 民國時期的行政區劃 .南澳縣誌[引用日期2017-07-29]
- 8. 南澳縣誌 第一篇 建置沿革 第二章 行政區劃 第三節 解放後的行政區劃 .南澳縣誌[引用日期2013-11-24]
- 9. 第二節 行政區劃 .南澳縣誌[引用日期2017-07-30]
- 10. 廣東省(粵) - 汕頭市 - 南澳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引用日期2019-09-16]
- 11. 南澳縣誌 第一篇 建置沿革 第一章 建置 境域 第二節 境域 .南澳縣誌[引用日期2013-11-24]
- 12. 南澳自然地理 .南澳縣地情網[引用日期2017-07-22]
- 13. 地質地貌 .南澳縣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17-07-22]
- 14. 南澳縣誌 第二篇 自然環境 第四章 氣候 第一節 氣候特徵 .南澳縣誌[引用日期2013-11-24]
- 15. 南澳縣誌 第二篇 自然環境 第四章 氣候 第二節 基本氣候因子狀況 .南澳縣誌[引用日期2017-07-30]
- 16. 南澳縣誌 第二篇 自然環境 第三章 自然資源 第一節 水域資源 .南澳縣誌[引用日期2017-07-30]
- 17. 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 .南澳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7-22]
- 18. 南澳縣誌 第二篇 自然環境 第三章 自然資源 第六節 植物資源 .南澳縣誌[引用日期2017-07-30]
- 19. 南澳縣誌 第二篇 自然環境 第三章 自然資源 第八節 野生動物 .南澳縣誌[引用日期2017-07-30]
- 20. 南澳縣誌 第二篇 自然環境 第三章 自然資源 第二節 水產生物資源 .南澳縣誌[引用日期2017-07-30]
- 21. 魚類 .南澳縣誌[引用日期2013-11-24]
- 22. 蝦類 .南澳縣誌[引用日期2013-11-24]
- 23. 蟹類 .南澳縣誌[引用日期2013-11-24]
- 24. 貝類 .南澳縣誌[引用日期2013-11-24]
- 25. 藻類 .南澳縣誌[引用日期2013-11-24]
- 26. 南澳縣誌 第二篇 自然環境 第三章 自然資源 第三節 餌料與飼料資源 .南澳縣誌[引用日期2017-07-30]
- 27. 南澳縣誌 第二篇 自然環境 第三章 自然資源 第四節 鹽業資源 .南澳縣誌[引用日期2017-07-30]
- 28. 南澳縣誌 第二篇 自然環境 第三章 自然資源 第九節 礦產 .南澳縣誌[引用日期2017-07-30]
- 29. 第四節 風力資源 .南澳縣誌[引用日期2013-11-24]
- 30. 人口語言 .南澳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7-18]
- 31. 第五章 交 通 .廣東省情數據庫[引用日期2013-11-24]
- 32. 悠久的人文歷史 .南澳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7-22]
- 33. 南澳縣誌 第二十五篇 文物 名勝 第一章 文化遺址 第二節 古生產遺址 .南澳縣誌[引用日期2017-09-16]
- 34. 南澳縣誌 第二十五篇 文物 名勝 第一章 文化遺址 第三節 兵防與軍政活動遺址 .南澳縣誌[引用日期2017-09-16]
- 35. 民間文娛活動 .汕頭市南澳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9-16]
- 36. 舞蹈 .汕頭市南澳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9-16]
- 37. 石潭寺 .南澳縣地情網[引用日期2017-08-01]
- 38. 景區景點 .汕頭市南澳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9-16]
- 39. 南澳創建全國生態示範區通過省級驗收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7-08-01]
- 40. 南澳海島國家森林公園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17-08-01]
- 41. 南澳人走出旅遊致富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引用日期2017-08-01]
- 42. 過去一年來汕遊客 增多369.74萬人次 .中國日報網[引用日期2017-08-01]
- 43. 南澳成全國最綠海島 被授予“全國綠化模範縣”稱號 .新聞網[引用日期2017-08-01]
- 44. 廣東南澳成為我國首個海島綠化模範縣 .網易[引用日期2017-08-01]
- 45. 南澳:呵護深圳最美海岸(圖) .網易[引用日期2017-08-01]
- 46. 南澳成為潮汕首個省林業生態縣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7-08-01]
- 47. 借力海洋經濟加速融城效應 “汕潮揭”一體化獲得新抓手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7-08-01]
- 48. 今年已有40萬人暢遊南澳島 .網易[引用日期2017-08-01]
- 49. 廣東最美島嶼:汕頭南澳島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7-08-01]
- 50. 五年建了四十個國家級海洋保護區 .人民日報[引用日期2017-08-01]
- 51. 南澳大橋今日通車點亮“海絲明珠”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7-08-01]
- 52. 警民聯手清滸苔 保護海洋生態挽回經濟損失 .央視網[引用日期2017-08-01]
- 53. 【我是特區人】南澳加快融入大特區發展格局 .南方網[引用日期2017-09-16]
- 54. 廣東建設9個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南方網[引用日期2017-09-16]
- 55. 廣東着力打造國內一流濱海旅遊區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7-08-01]
- 56. 廣東"十大美麗海島"公佈 穗市民"重走"海上絲綢之路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7-08-01]
- 57. 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暨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南澳“雙創”啓動加快振興步伐 .國家海洋局[引用日期2017-08-01]
- 58. 2015廣東旅遊綜合競爭力十強縣市 增城從化並列第一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7-08-01]
- 59. 重訪南澳島 .光明日報[引用日期2017-09-16]
- 60. 四部門公佈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國家文物局[引用日期2020-07-04]
- 61. 2020年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名單出爐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0-07-11]
- 62. 中共廣東省委 廣東省人民政府 廣東省軍區關於命名廣東省雙擁模範城(縣)、表彰雙擁模範單位和個人的決定 .廣東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引用日期2020-12-22]
- 63. 2021年南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汕頭市南澳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6-16]
- 64. 地理位置 .汕頭市南澳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6-17]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