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花姬蛙

(姬蛙科姬蛙屬兩棲動物)

鎖定
花姬蛙是姬蛙科姬蛙屬的兩棲動物。體略呈三角形,頭小,頭寬大於頭長;吻端鈍尖,突出於下唇;鼓膜不顯;舌後端圓。背面皮膚較光滑;前肢細弱,後肢粗壯。 [9]  生活時背面皮膚粉棕色,具有若干重迭的⊥形黑棕色及淺棕色紋,最顯着的始自兩肩之間。 [8]  由於體色鮮豔,花紋美麗,故名“花姬蛙”。 [12] 
花姬蛙生活在泰國、老撾、柬埔寨和越南。在中國分佈於中南部包括香港、澳門在內的地區;也有分佈在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甘肅、貴州、雲南等地的10-1350米平原、丘陵和山區中, [4]  [7]  棲息於水田、園圃及水坑附近的泥窩、洞穴或草叢中。 [4]  花姬蛙多在夜間、清晨活動覓食,以昆蟲為食。 [11]  3月大雨後產卵;成一層卵片,一般在100-500枚,漂浮於水面。 [13] 
在不同的環境下,花姬蛙的體色會有一定程度的變化,以更好地隱蔽於環境中,避免被天敵發現。 [14]  花姬蛙因為被大量捕殺, [15]  於2000年8月1日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10] 
拉丁學名
Microhyla pulchra
別    名
犁頭蛙
犁頭另
三角另
三跳另
三角蛙
外文名
Beautiful Pygmy Frog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兩棲綱
參差型亞目
姬蛙科
姬蛙屬
花姬蛙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綱
無尾目
亞    科
姬蛙亞科
亞    種
[1] 
命名者及年代
Hallowell,1860
保護級別
無危(LC) IUCN標準 [2] 
中文學名
花姬蛙

花姬蛙動物學史

由於體色鮮豔,花紋美麗,故名“花姬蛙”。 [12] 

花姬蛙形態特徵

  • 成體
花姬蛙
花姬蛙(8張)
體略呈三角形;雄蛙體長30毫米,雌蛙體長33毫米左右。頭小,寬大於長;吻端鈍尖,突出於下唇;吻稜不顯;鼻孔近吻端,鼻間距略小於眼間距而略大於上眼瞼寬;鼓膜不顯;無犁骨齒;舌後端圓。 [3] 
前肢細弱,前臂及手長小於體長之半;指端圓,無吸盤,背面無縱溝;第一指短小,第二、第四指幾乎等長,達第三指的第二關節下瘤;關節下瘤發達;外掌突大於內掌突。後肢粗壯,向前伸貼體時脛駙關節達眼,左、右跟部重疊;脛長大於體長之半,足比脛短;趾端圓,無吸盤也無縱溝;趾間半蹼,趾側緣膜達趾端;內、外蹠突強,具遊離刃。 [3] 
背面皮膚較光滑,散有少量小疣粒;兩眼後方有一橫溝,向兩外側斜伸至肩部並繞至腹面橫貫咽喉部而形成咽褶。後腹部、股下方及肛孔附近小疣頗多;其餘腹面光滑。 [3] 
生活時體色鮮豔,背面粉棕色綴有黑棕及淺棕色花紋;兩眼間有連續或斷續的黑棕色短橫紋;眼後方至體側後部有若斷若續的斜行黑棕色花紋;背面由肩部上方中央開始,向後延伸成“∧”形黑棕色斑;在此“∧”形斑內,又有斷斷續續略呈“∧”形的黑斑或呈條狀或近於圓形或點狀黑斑;介於體側黑棕色斜紋與背部黑棕色“∧”形斑之間,一般有3條弧形淺棕色線紋,中間一條較寬,在此3條弧形線紋之間又有更細的、顏色更淺的弧形線紋,吻部也有與此類似的線紋,於是在背面有許多重疊相套的“∧”形線紋;四肢背面有粗、細相間的黑棕色橫紋;肛兩側有黑棕色斑塊;股部前後方及胯部為檸檬黃色、淺黃色或綠黃色。腹部白色略帶黃色;雄蛙咽喉部密佈深色小點,雌蛙色較淺。液浸標本深色斑紋明顯。 [3] 
  • 第二性徵
雄蛙體略小,具單嚥下外聲囊;咽喉部色深;雄性線明顯。 [3] 
卵羣粘連成片狀,卵片單層,略成圓形,直徑100-145毫米,漂浮於水面。卵粒直徑1.1毫米左右,動物極黑褐色,植物極乳黃色或乳白色;卵粒外有膠膜2層。 [3] 
  • 蝌蚪
第29-31期的蝌蚪全長約30.0毫米,頭體長9.0毫米左右,尾長約為頭體長的233.3%。生活時背面黃綠色,散有稀疏的緋紅色細點;尾基部至末端均為淺色,略透明,散有少數緋紅色細點;體側及腹面透明。液浸標本背面淺棕色。背正中自兩眼間向後有兩條深色短縱紋,二者在中部相距較寬,後端合而為一。一個第31期蝌蚪,後肢長3.5毫米,全長33毫米,頭體長10毫米,尾長為頭體長的2.3倍。頭體背面扁平而體高;尾肌發達,尾鰭很寬,尤以下尾鰭為甚,尾高明顯大於體高;尾肌及尾鰭由前向後逐漸窄細。吻寬圓;早期蝌蚪無外鼻孔;眼位於頭部兩極側;出水孔在後腹部中線上;肛孔開口於尾基腹面中央;口位於吻前上方;均無唇齒和角質頜,上唇緣平滑,下唇緣有薄膜狀的唇褶,其邊緣有少數突起。一個第42期的變態期蝌,前肢剛伸出體外,體長11.0毫米,尾長24.0毫米;外鼻孔明顯,下唇褶及突起尚存,背面斑紋開始出現。 [3] 

花姬蛙棲息環境

花姬蛙生活於海拔10-1350米平原、丘陵和山區,常棲息於水田、園圃及水坑附近的泥窩、洞穴或草叢中。 [4] 

花姬蛙生活習性

花姬蛙跳躍能力極強,三至八月均可見到此蛙。雄蛙鳴聲高而急,清脆悦耳,如“嘎(gā)!嘎嘎嘎嘎!”或“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主要捕食鐵甲蟲、葉䖬、螞蟻小蜂蝽象等,其多為有害動物。蝌蚪有羣集性,常浮游於水體表層。 [4]  [5]  花姬蛙多在夜間、清晨活動覓食,以昆蟲為食。 [11]  在不同的環境下,花姬蛙的體色會有一定程度的變化,以更好地隱蔽於環境中,避免被天敵發現。 [14] 

花姬蛙分佈範圍

世界分佈:柬埔寨、中國、老撾、泰國、越南。 [2] 
中國分佈:主要分佈在長江以南,最北達甘肅文縣,如雲南(河口、屏邊、景洪、勐臘、綠春)、貴州(羅甸、望謨、安龍、興義、榕江、荔波、三都)、湖北(宜昌)、江西(宜豐、九連山)、浙江(南部的雁蕩山、天目山)、湖南(宜章、長沙、湘陰、南嶽及衡山、江永、炎陵)、福建(詔安、漳州、龍巖、長汀、連城、廈門)、廣東(廣州、饒平、大埔、三水、紫金、電白、吳川、羅浮山、博羅、惠東、封開、信宜)、香港、澳門、海南(海口、瓊山、澄邁、三亞、崖縣、文昌、瓊中五指山、陵水吊羅山、昌江壩王嶺、通什、僭州、白沙、樂昌尖峯嶺)、廣西(憑祥、龍州、寧明、金秀大瑤山、南寧、都安、陽朔、宜山、桂林、鐘山、玉林、德保、那坡、桂平、平南、東興、田林岑王老山、上思十萬大山、浦北六萬大山、容縣大容山)。 [3] 
花姬蛙分佈圖 花姬蛙分佈圖

花姬蛙繁殖方式

繁殖季節為3-7月,3月大雨後產卵,卵產於水田或靜水坑內,卵產於水田或靜水坑內,卵羣粘連成片狀,單層漂浮於水面略成圓形,一般在100-500枚。雌蛙每年可產卵兩次。一個剛完成變態者,體長10.5毫米,背面斑紋清晰,已具成體主要特徵。 [3]  [4]  [13] 

花姬蛙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04年 ver 3.1——無危(LC)。 [2]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