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饒平縣

鎖定
饒平縣,廣東省潮州市轄縣,地處潮州市東部,東北與福建省詔安縣平和縣交界;南瀕南海,與汕頭市南澳縣隔海相望;西南與潮安區湘橋區汕頭市澄海區毗鄰;北和大埔縣接壤。 [18]  轄區總面積2227平方千米,其中陸域面積1694平方千米,海域面積533平方千米。 [1] 汕頭廈門經濟特區之間,是連接海峽西岸經濟區珠江三角洲的交匯點。 [1]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饒平縣常住人口817442人。 [10]  2021年,饒平縣轄21個鎮。 [13]  縣人民政府駐饒平縣廣場東路1號。
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年),秦派兵平南越,守五嶺。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饒平地域屬南海郡。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劃出懷德鄉的秋溪都歸海陽縣,劃出蘇灣都置澄海縣。民國時期(1912年~1949年9月),粵東地區行政區劃更名9次,饒平隨粵東地區行政區劃更名而屬之。1991年12月7日,屬潮州市管轄。 [2]  2016年3月2日,饒平縣被評為廣東省直管縣財政改革試點名單。 [15]  2020年5月29日,饒平縣入選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名單。 [3]  2020年12月,饒平縣被授予“廣東省雙擁模範城(縣)”榮譽稱號。 [8]  2022年7月,饒平縣入選廣東省“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省級試點縣。 [16] 
饒平擁有集潮州文化、客家文化、紅色文化、海洋文化、畲族文化、浮濱文化等於一體的饒平獨特文化。 [38]  2022年,饒平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2.58億元,同比增長3.7%。 [11] 
中文名
饒平縣
外文名
Raoping County
別    名
饒邑
饒陽
行政區劃代碼
445122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潮州市
地理位置
潮州市東部
面    積
2227 km²
下轄地區
黃岡、大埕、所城等21鎮和1林場
政府駐地
饒平縣廣場東路1號
電話區號
0768
郵政編碼
5157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
人口數量
817442 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道韻樓
火車站
饒平站
車牌代碼
粵U
地區生產總值
342.58 億元(2022年)

饒平縣歷史沿革

饒平縣設治前

寓意取縣名“饒平”。蓋“饒永不瘠,平永不亂”也。
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年),秦派兵平南越,守五嶺。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饒平地域屬南海郡。
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揭陽縣(屬南海郡)含饒平地域。
東晉咸和六年(331年),分南海郡置東官郡,析揭陽縣置海陽、潮陽、綏安、海寧四縣。饒平地域屬東官郡海陽縣。義熙九年(413年)分東官郡,立義安郡。義安郡轄海陽、潮陽、妥安、海寧、義招五縣。饒平地域屬海陽縣
南朝時期,饒平地域屬義安郡海陽縣
隋開皇十年(590年),置義安郡,撤消海陽縣。於義安郡治所置義安縣,屬循洲。饒平地域屬義安縣。開皇十一年(591年)始置潮州。領義安、潮陽、綏安、海寧、義招五縣。饒平地域屬義安縣。大業三年(607年),罷潮州,復義安郡。領海陽、潮陽、萬川、海寧、程鄉五縣。饒平地域屬海陽縣。
唐武德四年(621年),罷郡為州,復置潮州。領海陽、潮陽、程鄉三縣。饒平地域屬海陽縣。天寶元年(742年),改潮州為潮陽郡。領海陽、潮陽、程鄉三縣。饒平地域屬海陽縣。乾元元年(758年),罷潮陽郡,復罷潮州。領海陽、潮陽、程鄉三縣。饒平地域屬海陽縣。
宋淳祐三年(1243年),潮州知府鄭良臣主持創建黃岡城寨。淳祐六年(1246年),潮州知府陳圭捐資建林姜橋、陳塘橋、水磨頭橋、百丈埔橋、黃岡五里橋、竹林徑內大橋、竹林第二橋等石橋。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潮州為潮州路。領海陽、潮陽、揭陽三縣。饒平地域屬海陽縣。至正十三年(1353年),建柘林鎮風塔(石塔),塔高20米,塔基圍16米,七層八面。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潮州路為潮州府。領海陽、潮陽、揭陽、程鄉四縣。饒平地域屬海陽縣。同年,倭寇進犯惠州、潮州。洪武三年(1370年),罷黃岡巡檢司。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潮州府於宣化都大埕築大城,設大城守禦千户所(明朝軍事組織)。永樂七年(1409年),倭寇多次劫掠南澳,並據為巢穴,南澳鄉民被迫遷於蘇灣都(今澄海區境)。 [2] 

饒平縣設治後

饒平置縣於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析海陽縣(今潮安區)太平鄉的宣化、信寧二都,光德鄉的灤州、清遠、絃歌三都,懷德鄉的秋溪、龍眼城、蘇灣三都,共8都置饒平縣。縣治設於絃歌都(清時改稱為元歌都)下饒堡(今三饒鎮),並建築縣城(土城)。此前南宋龍圖閣學士王十朋曾遊歷於饒,夜宿雙流寺,聞鼓角聲,起視四方,見山川奇秀,説此處將來必為城邑。遂題“天下大亂,此處無憂;天下饑荒,此處半收”的碑記,置縣時以此寓意取縣名“饒平”,蓋“饒永不瘠,平永不亂”也,縣治設於絃歌都下饒堡(今三饒鎮)。
明嘉靖五年(1526年),劃出光德鄉的灤州、清遠兩都置大埔縣。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劃出懷德鄉的秋溪都歸海陽縣,劃出蘇灣都置澄海縣。
萬曆四年(1576年),劃太平鄉信寧都的南澳4澳(深、隆、青、雲)設南澳鎮(南澳鎮設漳潮協守統管,由詔安縣、饒平縣共管)。其中青、雲兩澳屬詔安縣管轄;深、隆兩澳由饒平縣管轄。
清康熙八年(1669年),詔安縣管的青、雲兩澳重歸饒平縣管轄。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復南澳鎮,青、雲兩澳又歸詔安縣管轄。
清雍正十年(1732年),設南澳廳,行政隸屬與饒平脱鈎(注:1958年11月至1959年11月,南澳縣曾併入饒平縣)。 [2] 

饒平縣民國時期

民國時期(1912年~1949年9月),粵東地區行政區劃更名9次,饒平隨粵東地區行政區劃更名而屬之。 [2] 
饒平縣 饒平縣

饒平縣新中國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從1949~1979年,饒平隸屬先後更動8次。
1949年12月,屬潮汕臨時專員公署。
1950年2月,屬潮汕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50年10月,屬潮汕專員公署。
1952年,屬粵東辦事處。
1952年11月,屬粵東行政公署。
1956年11月,屬汕頭專員公署。
1967年3月,屬汕頭地區軍事管制委員會。
1968年3月,屬汕頭地區革命委員會。
1979年後,饒平行政隸屬又有3次更動。
1980年1月,屬汕頭行政公署。
1983年12月,屬汕頭市。
1991年12月7日,屬潮州市管轄。國務院決定:潮州市升格為地級市,原潮州市(縣級)分置為湘橋區潮安縣,汕頭市饒平縣劃歸潮州市管轄,汕頭市揭西縣、普寧縣、惠來縣劃歸揭陽市管轄,從原揭陽縣析出部分區域建揭東縣,後將縣城榕城鎮及周邊城鎮合併為榕城區建立地級揭陽市,原揭陽縣分出其中15個鎮,設立揭東縣,縣城設在曲溪街道辦事處。 [2] 
饒平縣 饒平縣

饒平縣行政區劃

饒平置縣時地域廣袤,總面積約5000多平方千米,置縣後境域多次更動。明嘉靖五年(1526年)劃出光德鄉的州、清遠兩都置大埔縣。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劃出懷德鄉的秋溪都歸海陽縣,劃出蘇灣都湊置澄海縣。明萬曆四年(1576年)劃太平鄉信寧都的南澳4澳(深、隆、青、雲)設南澳鎮(南澳鎮設漳潮協守統管,由詔安縣、饒平縣共管)。其中青、雲兩澳屬詔安縣管轄;深、隆兩澳由饒平縣管轄。
饒平置縣時地域廣袤,總面積約5000多平方千米,置縣後境域多次更動。明嘉靖五年(1526年)劃出光德鄉的州、清遠兩都置大埔縣。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劃出懷德鄉的秋溪都歸海陽縣,劃出蘇灣都湊置澄海縣。明萬曆四年(1576年)劃太平鄉信寧都的南澳四澳(深、隆、青、雲)設南澳鎮(南澳鎮設漳潮協守統管,由詔安縣、饒平縣共管)。其中青、雲兩澳屬詔安縣管轄;深、隆兩澳由饒平縣管轄。
清康熙八年(1669年)撤南澳鎮,詔安縣管的青、雲兩澳重歸饒平縣管轄。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復南澳鎮,青、雲兩澳又歸詔安縣管轄。清雍正十年(1732年)設南澳廳(清代在新開發區的一種政區設置),行政隸屬與饒平脱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縣境先後更動4次。1949年10月25日,縣屬隆都區(面積65.7平方千米)劃歸澄海縣管轄。1956年9月,三饒區的上陶、坪石、上園3個村(面積10平方千米)劃歸大埔縣管轄。1958年11月,縣屬鳳凰區(面積305平方千米)劃歸潮安縣管轄。1958年11月,南澳縣併入饒平縣。1959年11月,析原南澳縣境域恢復南澳縣建制。至2005年底,饒平縣陸域面積為1694.06平方千米,海域面積533平方千米,合計總面積2227.06平方千米。
2021年,饒平縣轄21個鎮(上饒鎮饒洋鎮新豐鎮建饒鎮三饒鎮新塘鎮湯溪鎮浮濱鎮浮山鎮東山鎮新圩鎮樟溪鎮錢東鎮高堂鎮聯饒鎮黃岡鎮所城鎮大埕鎮柘林鎮汫洲鎮海山鎮),下設356個村民委員會、40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13]  縣人民政府駐饒平縣廣場東路1號。
 饒平縣地圖 饒平縣地圖

饒平縣地理環境

饒平縣位置境域

饒平縣地處潮州市東部,東北與福建省詔安縣平和縣交界;南瀕南海,與汕頭市南澳縣隔海相望;西南與潮安區湘橋區汕頭市澄海區毗鄰;北和大埔縣接壤。 [18]  轄區總面積2227平方千米,其中陸域面積1694平方千米,海域面積533平方千米。 [1] 

饒平縣地質地貌

饒平縣位於潮汕平原邊端,是廣東山區縣之一。其地形依山傍海,地勢北高南低。東、北、西三面環山,中部谷地、盆地、平原交錯分佈,南臨南海。西北為丘陵,間有空谷和盆地,東南部濱海為台地和沖積平原。海域有大小島嶼47個,最大海山島面積46.9平方千米,建國後通過大規模的人工圍海造田,使海山島與大陸相連;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峯有7座,最高山峯為西巖山,海拔達1256米。黃岡河自北端發源,作南北走向沿中心遷回出南海,構成黃岡河平原丘陵區。
饒平縣境東西狹、南北長,呈馬蹄形。大致可分三個部分:溪頭以北(即黃岡河上游)稱饒北地區,以低丘和丘陵為主。西巖山上尖髻為饒平縣最高點,海拔1256米。中心部分的沖積平原為黃岡河沖積物構成,一般高於河面2—5米。溪頭以南至赤嶺一帶(即黃岡河中游)稱為饒中地區,以高丘及低丘佔廣大面積,山間盆地相當發育為特點。赤嶺以南稱饒南,又稱黃岡河三角洲以低丘及河積海積平原為主,沿海島嶼羅列,海岸港灣多。丘陵多半形態渾圓,頂部平坦,坡度和緩,高度一般不超500米。 [9] 

饒平縣氣候

饒平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常年光照充足,氣候温暖,季風明顯,雨量充沛,全年無冬,年平均氣温21.4℃,降雨量1475.9毫米,農作物年可三熟,作物生長條件良好。據縣氣象站1956年、1985年資料,平均年日照時數2114小時,太陽輻射量124.72千卡/釐米,氣温21.4℃,最熱月為七月,平均温度28.1℃,極端最高温度38.6℃;最泠月為一月,平均温度13.4℃,極端最低温度0.8℃(三饒-3.5℃)。初霜期12月31日,終霜期1月16日,無霜期349天。年平均降雨日129天,降水量1475.9毫米,年際變化較大,最多的1983年達2173.8毫米,最少的1962年942毫米;由於地形關係,各地雨量也有差異,南部沿海年均1277.2毫米,北部山地年均1700毫米左右,西北部的新安、坪溪、新塘等處年均達2000毫米以上。降水時間分佈基本呈單峯型,上半年逐月增多,6月份最高峯,以後又逐月減少。蒸發量年均2025毫米,氣壓年均1013.3百帕,相對濕度年均79%,本縣常年盛行偏東風,次為偏北風及偏南風,西風極少。

饒平縣水文

境內以黃岡河自成水系,發源縣境北端的上饒鎮上善大崬坪,作南北迂迴走向,流經上善、上饒、饒洋、新豐、三饒、湯溪、浮濱、浮山、樟溪、高堂、聯饒、黃岡等十二個鄉鎮,於黃岡東側的石龜頭出海,全長87.2千米。沿途匯入的溪流主要有:九村溪(長23千米)、食飯溪(長23.5千米)、新塘溪(長20千米)、青竹徑溪(長17.8千米)、東山溪(長28千米)、浮濱溪(長20.5千米)、大陂溪(長13.5千米)、樟溪(長23.7千米)、新圩溪(長25.2千米)和聯饒溪(長15.5千米)等。整個河系集雨面積1256.1平方千米(含境外共1317.5平方千米),佔饒平縣陸域的75%以上。此外,在縣境邊緣地區和島嶼還有一些溪流,如上善溪,坪溪及大埕埭溪、炮台山溪等,分別注入韓江或直接出海。集雨面積約340平方千米,佔饒平縣陸域面積的20%以上。
海上漁村 海上漁村

饒平縣自然災害

饒平縣較常見的災害性天氣主要有颱風、“龍舟水”、乾旱,低温陰雨、寒露風、低温霜凍等。饒平縣自1951—1985年,糧食生產因受颱風影響造成較明顯減產的有1959年、1960年、1961年、1974年、1975年,受“龍舟水”明顯影響的有1965年、1966年、1968年、1974年、1976年;晚稻受寒露風與冷害較大影響的有1967年、1971年、1974年、1975年,1976年,受冬寒霜凍明顯影響的有1963年、1975年、1981年、2002年;還有一些年份,因倒春寒而造成死秧爛秧現象。 [9] 

饒平縣自然資源

饒平縣土地資源

饒平縣位於潮汕平原邊端,地形依山傍海,地勢北高南低。東、北、西三面環山,中部谷地、盆地、平原交錯分佈,南臨南海。西北為丘陵,間有空谷和盆地,東南部濱海為台地和沖積平原。山地佔全縣陸地面積70%以上,耕地僅佔15.8%,是廣東山區縣之一。2021年全縣現狀耕地共94.25平方千米(14.14萬畝),其中省下發穩定耕地89.50平方千米(13.43萬畝),現有永久基本農田面積146.76平方千米(22.01萬畝),現狀建設用地121.65平方千米(18.25萬畝)。 [14] 

饒平縣礦產資源

饒平縣礦產資源種類較多。已發現的有高嶺土稀土耐火土等23種礦產。其中較豐富的有高嶺土、稀土,還有鐵礦和其他有色金屬礦。高嶺土儲量1億噸以上,是發展陶瓷業的優越條件。 [14] 

饒平縣水資源

饒平縣背山面海,全縣境內水資源主要有地表水和地下水,全縣河流主要為黃岡河系,黃岡河為縣域最大的獨立河系,發源於上饒鎮大崬坪山麓,流經上饒、饒洋、新豐、三饒、湯溪、浮山、浮濱、樟溪、高堂、聯饒、黃岡11個鎮,至黃岡石龜頭注入南海,全長87.2千米,縱貫全縣。沿河彙集九村溪、食飯溪、新塘溪、浮濱溪、東山溪、新圩溪、樟溪溪、聯饒溪8條主要支流和10多條小溪流,構成全縣水系大動脈。其下游原分西溪、豬哥溪、漁櫥溪、大澳溪、東溪和東溪仔共6條直流入海。1958年整治黃岡河,改為東溪獨流出海。全流域集雨面積1317.5平方千米,其中屬縣境面積1256.1平方千米,佔全縣陸域總面積的74.1%。此外,縣域邊緣有柏峻溪、坪溪溪、徑南溪注入韓江;灰寨溪、德林溪、南坑溪、大坑溪、水吼溪及其他溪流均直注入海。主體補給來源於大氣降雨,因降雨分佈不均,不少地方仍嚴重缺水。年平均降雨日129天,降水量1475.9毫米,年際變化較大,最多的1983年達2173.8毫米,最少的1962年942毫米;由於地形關係,各地雨量也有差異,南部沿海年均1277.2毫米,北部山地年均1700毫米左右,西北部的新安、坪溪、新塘等處年均達2000毫米以上。降雨量大都集中在夏秋4月至9月,佔全年降雨量的77%-81%,降水時間分佈基本呈單峯型,上半年逐月增多,6月份最高峯,以後又逐月減少。
新中國成立以來,饒平縣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庫148個,山塘406個,有效蓄水庫容共5.46億立方米,獨流出海的黃岡河下游東溪水閘控制集雨面積佔縣境總面積的78.9%,在調蓄洪水方面,發揮相當大的作用。 [14] 

饒平縣水產資源

饒平縣地處粵東沿海,海岸(島)線長136千米,海域面積533平方千米,漁業資源豐富,海域魚類品種繁多。饒平海域已知和鑑定的魚類分25目、131科、284屬,共471種。主要經濟魚類有藍圓鯵(巴浪)、金色小沙丁(鮕魚)、單角魨(迪仔)、大黃魚(金龍魚)、竹筴魚(闊目)、脂眼鯡(乾魚)、長體圓鯵(鐵鮕)、金線魚(紅三)、魷魚、章魚、墨魚、帶魚、畫魚、長刺鯛魚(立魚)、烏鯧、銀鯧、鯊魚、鰻魚、石斑魚、海鯰、條尾鯡(紅魚)、黃鯽(黃只)、海蜇以及蝦、琵琶蝦、青蟹、梭子蟹等一百多個品種。水產養殖業形成海水網箱、對蝦、鰻魚和貝類四大養殖基地,海水網箱養魚是饒平漁業經濟的重要支柱,具有養殖週期短、產量高、經濟效益好的優勢,養殖主要有紅斑、青斑、鱸科魚、鯛科魚、美國紅魚等優質品種。2021年全縣海洋捕撈1.50萬噸、海水養殖13.89萬噸。全縣傳統網箱養殖規模達5萬多格、165萬平方米,年產量1.18萬多噸。全縣海水池塘養殖面積4120公頃,年產量3.34萬噸。全縣擁有灘塗小貝類養殖3000公頃,年產量6.5萬噸。 [14] 

饒平縣森林資源

饒平縣屬南亞熱帶季雨林區,植被多為次生草本植物羣落及灌木林、稀疏喬木。2021年林地面積約103413.33公頃,森林覆蓋率63.81%,活立木蓄積量453.97萬立方米。以常綠闊葉林和常綠針闊葉混交林為主。縣內分佈植物種類約有106個科,240多個屬,共1300多種,較常見的有160餘種,主要有:
饒平縣有喬木類:馬尾松、杉木、荷木、台灣相思、紅椎、五葉椆、鴨腳木、油桐、樟樹、苦楝、楓樹、粗葉榕、小葉榕、木棉、風凰木、楊梅、荔枝、龍眼、黃皮、青欖、烏欖、芒果等。
饒平縣有灌木類:油茶、茶樹、桃金娘、崗松、破布葉、山杜英、黑麪神、毛果算盤子、烏柏、桃、李、桑葉、梅葉冬青、黃荊、九里香等。
饒平縣有竹類:毛竹、力竹、青皮竹、麻竹、桂竹等。
饒平縣有藤本:葛藤、金銀花、玉葉金花、菝葜、酸藤果、山雞血藤、百足藤等。
饒平縣有蕨類:蘇鐵蕨、烏毛蕨、桫欏、金毛狗等。
饒平縣有草木:大芒、小芒、飛揚草、金錢草、鬼針草、車前草、排錢草、五月艾、香絲草、馬櫻丹、野百合、長尖莎草、紅翅莎草、火炭母、竹節草、鳳毛草、刺芒野古草等。
饒平縣有其中屬國家二級保護植物:蘇鐵蕨、桫欏、金毛狗等。先後從外地或國外引進的植物有南洋杉、大葉桉、落羽杉、南洋楹、川楝、濕地松、隆緣桉、檸檬桉、大葉相思、烏佔相思、紅花天料木、降香黃檀、柚木、麻棟、木麻黃、刺槐、側柏、羊蹄甲、黃榕、玉蘭等。還有大粒龍眼、蜜柚、木瓜、地毯草等優質果樹或草類,以及檳榔、沙姜、生地、元參、紅蘭、菊花等中草藥品種。 [14] 

饒平縣野生動物

饒平有珍稀動植物140餘種,有國家一級保護的蟒蛇;國家二級保護或國際公約二類保護的穿山甲、大靈貓、小靈貓、虎紋蛙、大毛雞、小毛雞、白鷺、貓頭鷹、老鷹、金環蛇、銀環蛇、眼鏡蛇等;一般性保護動物有野豬、豪豬、果子狸、松鼠、山羊、林麝、華南兔、草鷺、綠鷺、原雞、鷓鴣、斑鳩、杜鵑、八哥、麻雀、燕子、喜鵲、烏鴉、水鴨、水蛇、青竹蛇、烏龜等。
此外,饒平縣有每年還有大天鵝、小天鵝等候鳥遷徙時途經縣境。南部海濱及島嶼還有眾多的海鳥棲息、繁衍。柘林鎮西澳島成了白鷺的天堂。 [14] 

饒平縣人口

  • 人口數量
改革開放後,饒平縣人口總量增長快,同時外出務工人員增多。人口的分佈呈兩大趨勢:一是從鄉村向城鎮流動,二是向經濟活躍地區外流。 [12]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饒平縣常住人口817442人。 [10] 
2021年,全縣常住人口81.88萬人,港澳台同胞和旅居海外的華僑、華人約60萬人。 [12] 
  • 民族
饒平居民的祖先在西周至西漢時期為百越族之一,唐宋時期主要為俚族、畲族和疍民。唐宋以後,俚、畲等民族和疍民逐步同中原南下的漢人融合。至明清以後,主要為漢族。清光緒《饒平縣誌》記載:“明天啓四年造冊…….徭人,今名峯客,居於饒平縣深山中,白沙潭、楊梅山、鳳凰山、平溪、柘林、葵塘等處。”1958年鳳凰劃入潮安縣(今潮安區),畲(輋)族人數減少。1988年6月5日,汕頭市人民政府批准饒洋鎮藍屋村(54户285人)恢復畲族身份,畲族人口逐步增加。壯、苗、土家族等民族是1949年後外地調入饒平的機關幹部、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及外地嫁入的婦女。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彙總資料:全縣户籍人口1061403人;登記中常住人口817442人,其中漢族人口815198人,佔總人口的99.73%;畲族、壯族、苗族、土家族、瑤族、黎族等22個少數民族人口2212人,佔總人口的0.27%。 [12] 

饒平縣經濟

饒平縣綜述

2022年,饒平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2.58億元,同比增長3.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5.98億元,同比增長5.3%,拉動經濟增長1.3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115.23億元,同比增長5.7%,拉動經濟增長1.7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141.37億元,同比增長1.4%,拉動經濟增長0.58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分別為25.1%、33.6%、41.3%。 [11] 

饒平縣第一產業

2022年,饒平縣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46.19億元,同比增長6.2%。農業產值76.74億元,同比增長9.1%,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6.34萬畝,增長0.5%,糧食產量15.3萬噸,增長2.9%。茶葉面積13.48萬畝,增長6.9%,茶葉產量1.87萬噸,增長15.61%,產值45.71億元。牧業產值17.1億元,同比增長4.7%,生豬出欄28.8萬頭,增長1.3%,豬肉產量2.38萬噸,增長5.3%,禽肉產量2.29萬噸,增長7.4%,禽蛋產量9748.7噸,增長46.3%。漁業產值43.3億元,同比增長3.2%,水產品產量18.53萬噸,增長2.7%。林業產值1.59億元,同比下降28.9%。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7.44億元,同比增長12.7%。 [11] 
饒平農業 饒平農業

饒平縣第二產業

2022年,饒平縣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04.1億元,現價增長3.93%。分三大門類看,採礦業增加值下降39.2%,製造業下降2.8%,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4%。五大支柱產業產值呈“三增兩降”態勢,其中:燃氣生產和供應業工業產值同比增長14.85%;食品製造加工業工業產值同比增長10.21%;電力生產工業產值同比增長10.2%;水族機電製造業工業產值同比下降7.2%,其中,水族製造業工業產值16.6億元,同比下降7.92%。陶瓷和玻璃製品業工業產值下降25.82%。 [11] 

饒平縣第三產業

2022年,饒平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6.18億元,同比增長1.4%。2022年限上批發業商品銷售總額22.28億元,同比下降10.5%。限上零售業商品銷售總額5.04億元,同比增長11.5%;限上住宿業營業額621萬元,同比下降37.3%;限上餐飲業營業額1818萬元,同比下降12.3%。 [11] 
2022年,饒平縣外貿進出口總額91616萬美元(業務口徑),同比增長8.5%。其中,進口額57150萬美元,同比增長65.1%;出口額34466萬美元,同比下降30.8%。主要五大類出口產品呈現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水產食品類出口總額19267萬美元,同比下降35.5%;其它食品類出口總額1503萬美元,同比增長22.6%;陶瓷產品類出口總額6055萬美元,同比下降4.9%;機電產品類出口總額4049萬美元,同比下降35.2%;其它類出口總額3592萬美元,同比下降41.4%。 [11] 

饒平縣交通運輸

饒平縣港口

饒平縣地處華南沿海,柘林灣潮州港位於高雄、香港(深圳)和廈門三大港口“海上金三角”中心地帶,擁有海域面積533平方千米,海岸線136千米,可建碼頭泊位岸線39千米,其中10~30萬噸級碼頭泊位岸線10.4千米。
潮州港分為三百門、西澳、金獅灣3個港區,具有風平、浪靜、水深、多屏障、多通道、淤積少、腹地廣闊、花崗岩岸線等國際深水大港優越條件,是華南沿海一個較完整的海灣型港口和華南地區天然良港,素有“粵東黃金海岸”之稱。是國家對外開放一類口岸、對台直航港口,也是廣東距離台灣最近海港,其中至汕頭27海里、廈門89海里、高雄177海里、香港198海里、廣州299海里。港口倉儲設施配套齊備,貨運、客運可直通世界各大港口,開發潛力和發展空間巨大。

饒平縣公路

饒平縣境內有國道324線、國家高速G15瀋海高速公路等交通大動脈在縣城通過,省道柏豐線、坑海線縱貫縣境南北。此外,大潮高速、漳玉高速、瀋海高速複線等幹線規劃正在加快推進。
2012年,饒平縣境內公路總里程1284.7千米(不含行政村村道)。其中:高速公路25.61千米,國道25.01千米,省道141.66千米,縣道175.28千米,鄉道917.14千米。饒平縣所有建制鎮通三級及以上水泥路、所有行政村通四級及以上水泥路。國省道192.28千米全部為一、二、三級水泥路;縣道175.28千米為二、三級水泥路;鄉道670.43千米為二、三、四級水泥路,246.71千米為砂土路;村道674.95千米為四級水泥路,453.41千米為砂土路。
高速公路部分
國家高速G15瀋陽至海口高速饒平段:饒平縣域內又稱為汕汾高速公路,設有錢東出入口,饒平出入口(在聯饒鎮山門村),規劃在聯饒鎮東南部新增出入口對接潮州港疏港大道,在錢東鎮增加黃肚領立交互通對接在建大潮高速公路(大潮高速)。
國家高速G15W3寧波-東莞高速公路饒平段:於2017年12月28日正式開通;是G15瀋陽至海口高速公路的複線,潮州段內又稱潮漳高速、漳玉高速,向東對接福詔高速公路,向西對接潮惠高速公路;縣內設置有東山出入口、浮山出入口,在浮濱鎮設置中山樓立交互通對接在建大潮高速公路。
廣東省高速S11大埔至潮州港高速公路饒平段:即大潮高速公路(大潮高速),是貫穿整個縣域的南北大動脈,是在建的項目,設有新豐出入口、三饒出入口、浮濱出入口、樟溪出入口,是潮州港的重要配套設施。
國道部分:
G324國道福建福州-雲南昆明:(詔安、)汾水關、黃岡、錢東(、澄海鹽鴻)
G355國道福建福州-廣西巴馬:(漳州和平、)上善、上饒、饒洋、新豐、新塘(、潮州鳳凰)
G228國道遼寧丹東-廣西東興:(詔安、)大埕、所城、黃岡仙春、碧洲、汫洲、錢東(海山)(、澄海)
省道部分:
S221湖寮-上善:大埔湖寮、百候、楓朗、饒平上善
S222藍坊-海山:蕉嶺藍坊、梅縣雁洋、大埔大麻、高陂、桃源、饒平韓江林場、三饒、湯溪、浮濱、浮山、新圩、聯饒、黃岡、海山
S232東山-金平:(接福建詔安)饒平東山、浮山、浮濱、坪溪、意溪、潮安、汕頭金平
S333建饒-赤光:(接福建詔安)饒平建饒、新豐、九村、大埔光德、高陂、洲瑞、銀江、西陽、梅縣、南口、石坑、興寧黃坡、羅崗、河源新田、赤光
S501浮濱-汫洲:饒平浮濱、樟溪、高堂、錢東、汫洲
S502大埕-鐵鋪:饒平大埕、所城、黃岡、錢東、潮州鐵鋪
S503錢東-龍湖:饒平錢東、澄海鹽鴻、龍湖新溪
S504楓溪-海山:潮安楓溪、江東、隆都、溪南、饒平海山

饒平縣鐵路

2013年12月28日,廈深鐵路全線通車,正式投入運營。饒平不通火車的歷史到此結束,進入高鐵時代。廈深線開通後,饒平到深圳從以往約6個小時的車程縮短為不到3個小時,到廈門2個多小時的車程縮短為1小時10分鐘左右。從此,橫跨閩粵兩省、連接廈門深圳兩大經濟特區的“3小時經濟圈”形成了。
廈深鐵路在饒平縣高堂鎮饒平站,被譽為全線最美站台。
此外還規劃了潮州港疏港鐵路、沿海客專潮州段(沿海高鐵)、海峽西岸城市羣粵東地區城際軌道(粵東城際軌道交通網)等多個軌道交通項目。

饒平縣社會事業

饒平縣教育事業

截至2021年末,饒平縣有中小學校268所,其中中等職業教育學校2所,在校學生1862人;普通中學42所,在校學生45771人;小學120所,在校學生60911人。幼兒園120所,在園幼兒26293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學生93人。 [19] 
2022年11月,入選廣東省首批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名單 [23] 

饒平縣科技事業

截至2020年末,饒平縣組織申報省.市科技項目10項,其中予以立項7項。落實下達2019年縣級科技計劃項目資金46萬元,對8個單位和企業予以項目資金補助。至此,全縣有省級技術創新專業鎮10家,市級技術創新專業鎮12家,市級創新發展示範專業鎮1家。 [20] 

饒平縣文體事業

截至2020年末,饒平縣舉辦各類文化活動共44場次。組織文化人才創編抗擊疫情宣傳主題文學作品,音樂作品,舞蹈等各種形式原創作品45件。《紅色茂芝燎原之火》《鳳拈青花》《鄉村的春天》等三個節目參加2020潮州市羣眾藝術花會(音樂舞蹈)作品展演。其中饒平縣三饒鎮舞蹈原創作品《鳳拈青花》被選送到省參加2020年省羣眾藝術花會決賽,並獲得舞蹈類銅獎。縣圖書館館藏種類67965種,藏書量93668冊,全館每週開放不少於56小時。新辦借書證968張,進館人數約14.76萬人次,讀者閲覽圖書約52.8萬冊次,讀者外借圖書計47883冊次,接待讀者諮詢人數1929人次,接待讀者免費上網次數8997人次,總時長8828小時。 [20] 
截至2021年,饒平縣有縣級文化館、縣級圖書館、劇團排練場各1個、粵駿電影城、美術書畫展館各1個,納入潮州市“博物館之城”體系的博物館8座;鎮級文化站21個。 [19] 

饒平縣醫療衞生

截至2021年末,饒平縣衞生機構共662個(包括個體、私營),其中醫院4個;牀位數1641張。 [19] 

饒平縣社會保障

2020年,饒平縣納人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對象9344户20547人,其中城鎮對象1071户1645人,農村對象8273户18902人,累計下撥低保金7906.72萬元。全縣納人特困供養人員2980人,其中集中供養對象133人,分散農村供養對象2744人,分散城鎮“三無”人員103人。全年累計下撥特困人員供養資金3234.47萬元,同時為181位病故特困供養對象發放一次性喪葬費補貼資金88.89萬元;累計落實臨時救助特殊困難羣眾613户2025人,發放救助資金122.86萬元。全縣列入發放補助孤兒68人,發放供養資金105.3萬元。列人發放補助事實無人撫養兒童341人,發放保障資金446.775萬元。落實自身困境(重病、重殘)兒童保障。按每人每月發給基本生活保障金100元,所需經費全額列入縣財政預算。全縣列入發放補助自身困境兒童461人,發放保障資金55.47萬元。實施民生綜合責任保險,全年投入資金89.65萬元,理賠兒童意外溺水身亡理賠5宗,每宗資助10萬元,理賠金額50萬元;受理資助貧困本科新生55名,每名1.2萬元,合計資助66萬元。已落實理賠資金達116萬元。 [20] 
2020年末,饒平縣累計完成養老牀位6433張,每千名老人擁有牀位36.07張,達到市政府關於饒平縣每千名老年人擁有牀位數達到35張的要求;下撥養老服務設施配套資金586.05萬元。全縣各級建成養老服務機構119所。其中:縣級養老服務機構(縣福利院)1所、鎮級養老服務機構(敬老院)19所、城鄉養老服務機構(居家養老)97所、公益性民辦養老院3所。全縣有80週歲以上高齡老人20634人享受高齡生活津貼,其中:低保、五保、優撫等特殊羣體1472人、每人月發放生活津貼30元;80—89週歲普通高齡老人15311人,每人月發放10元;90—99週歲高齡老人3764人,每人月發放30元;100週歲以上老人87人,每人月發放200元。全年累計發放高齡老人生活津貼387.84萬元。 [20] 

饒平縣歷史文化

饒平縣地方文化

饒平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藴,潮州文化、客家文化、紅色文化、海洋文化、畲族文化、浮濱文化在這裏融合交匯,形成了與潮州文化一脈相承、具有特色的地方文化。 [22] 

饒平縣名稱來歷

明成化年間,兩廣總督朱英因饒地“倚山瀕海,其略(民)僳悍”,“僻遠官府,政教弗逮”奏設饒平縣。置饒平縣。饒平置縣時,以南宋龍圖閣學士王十朋詩寓“富饒”與“太平”之意,取縣名饒平。 [18] 

饒平縣非物質文化遺產

目前,饒平縣共有省級非遺項目4個、市級非遺項目6個、縣級非遺項目39個。 [22] 

饒平縣文物古蹟

  • 綜述
饒平縣境內有400多年的土圍樓、有大自然恩賜的海灘巖(蛔龍),有古塔、庵寺、石刻羣、温泉等,饒平名勝古蹟繁多,有商周古墓羣,晉朝古佛寺、有道韻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潤豐樓、鎮風塔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5處。 [18] 
  • 明清古寨
明清古寨,位於樟溪鎮烏溪村,全樓以黃泥土夯成。該樓總建築面積2348平方米,共有樓房54間,水井3口。全樓為兩圍兩層結構,首層為生活居住,二樓用於儲物,內樓“紫來樓”建於明嘉靖年間,外樓“拱賜”建於清康熙年間,前後相隔60年,跨越明清兩個朝代,故稱明清古寨。整樓防禦功能齊全,由於內外樓建造年代不同和主次之分形成內高外低,在潮汕土樓造型中實屬罕見,可謂明清建築藝術完美結合中潮汕土樓民俗文化之精粹,古建築之瑰寶。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30] 
明清古寨 明清古寨
  • 隆福寺
隆福寺,位於海山島黃芒山。晉時建,南宋淳祐年間(1241~1252)在舊址擴建。“隆福寺”三字相傳為晉王羲之墨跡。佔地約三畝。建築造形三廳六房九天井,後有藏經樓兩層六廳八房。全寺大佛、菩薩、十八羅漢都塑金身;有泰國僧王送的銅佛,台灣高僧贈的《大藏經》一部100卷。 [18] 
隆福寺 隆福寺
  • 三饒景區
三饒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道韻樓,創建於明萬曆十五年(1587年),八角形,迄今425年。樓圍周長328米,內切圍直徑101.2米,高11.5米,三層半,底層牆厚1.6米。黃土夯築,樓內正房56間,角房16間,樓左右公用井2口,設於兩户界牆下私用井30口。三樓設槍眼,門樓頂設防火水池,屋內雕樑畫棟,藝術精美。此外還有全縣較古老的孔廟、城隍廟、琴峯書院、文明塔、雙流古寺,打破鼓、望耕台等景點景觀。 [18] 
道韻樓 道韻樓
  • 饒平龍
饒平龍,位於海山島南端的外頭埔海灘,長4千米,寬40~50米,高4~5米,因長期風侵,日曬,雨淋,浪衝,水刷,潮襲使巖化的翊殼形成有序的鱗狀層,而且出現多處天然“洞”。似一座古長城,城門洞開,又像一條橫卧長龍,鱗甲斑斑,堪稱中華奇觀。海山海灘巖田地質遺蹟2001年被省國土資源廳評定為自然保護區。 [18] 
  • 文明塔
文明塔,位於三饒東南側的塔山上。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始建,至四層停工,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續建完成。塔高5丈7層,基圍寬5.6丈。塔的北面有獨峯插天的望海嶺,南面連着如脱繮而去的天馬山。東南“獅象把水口,鯉魚躍龍門”,塔下湯溪水庫碧波盪漾,青山綠水,交相輝映。 [18] 
文明塔 文明塔
  • 鎮風塔
鎮風塔,位於柘林風吹嶺西麓。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二月建。塔高22米,塔基圍16米,七層八面,花崗岩方條石壘砌。塔身各層用石板鋪蓋,留一空洞出入,內壁設螺旋形石階,拾級可登頂層,塔廊裝有石欄杆。是潮缸地區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石塔。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多有吟詠:“朝擋風,暮擋風,石破天驚不動容,凜然六百冬。志氣雄,勇氣雄,饒邑精神凝此中,海濱縛孽龍。”道出鎮風塔氣概。 [18] 
  • 摩崖石刻羣
摩崖石刻羣,位於所城與柘林交界的風吹嶺古渡口,是古代閩粵交通要道,兩塊巨石,似兩扇鐵門,鉗住通道,石上刻有“盤詰奸細”“緝獲盜賊”。明萬曆九年,閩廣副總兵晏繼芳題刻“閩廣達觀”,成都莊誠題刻“海闊天空”;黔南梁東旭題刻“水天一色”;長白張昌祚題刻“閩粵一覽”。還有“海角觀潮”“雲海奇觀”“嶺海流雲”“玉柱天關”等石刻,為旅遊勝地。 [18] 
  • 新豐景區
新豐景區,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客家風采的土圍樓——潤豐樓,風景秀麗的丁坑山森林公園,丁坑山革命烈士紀念碑林,全省唯一的鐵皮石斛生態園,有“天池”之稱的田峯山水庫、田峯山茶場風景區,有潮汕地區聞名的揚康、新葵温泉,還有全縣最大的庵寺——弘法寺等景點景區。 [18] 
  • 柘林風景區
柘林風景區,柘林在饒南海濱。柘林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興建的鎮風塔。還有白雀寺、天后宮、旗頭山炮台、摩崖石刻羣、西澳島的“白鷺天堂”、金獅灣天然浴場。2010年,“柘林漁火”被潮州市評為潮州新八景之一。 [18] 
  • 石壁山風景區
石壁山風景區,位於饒平縣城黃岡鎮北部,景區面積3.2平方千米,設置名勝古蹟區、花卉觀賞區、綜合文化娛樂區和野外活動區四個功能區。景區林木蒼鬱,鳥語花香,風景秀麗。名勝古蹟有漱玉泉、雷音禪寺、納海樓、革命烈士紀念碑、粵東一璧大牌坊等,素有縣城“後花園”之美譽。 [18] 
  • 石壁山風景區
石壁山風景區,位於饒平縣城黃岡鎮北部,景區面積3.2平方千米,設置名勝古蹟區、花卉觀賞區、綜合文化娛樂區和野外活動區四個功能區。景區林木蒼鬱,鳥語花香,風景秀麗。名勝古蹟有漱玉泉、雷音禪寺、納海樓、革命烈士紀念碑、粵東一璧大牌坊等,素有縣城“後花園”之美譽。 [18] 
  • 綠島山莊
綠島山莊,位於錢東鎮萬山紅,距縣城15千米。創建於2002年,佔地1000畝,是以“農家樂”為主題的農業自然生態旅遊區。有千島湖、笑樂園、昔日農家、綠島驛站、知青園、甘泉轉輪、農家餐廳、明清古寨、紫來樓等10多個景點。11幢50個牀位的花園式別墅多功能會議廳,西餐廳、綜合餐廳等。2004年被省評為“魅力度假勝地”和“廣東省生態示範園”。並榮膺農業部授予的“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2010年7月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綠島晴嵐”被潮州市評為潮州新八景之一。 [18] 

饒平縣民俗文化

  • 饒平布馬舞
饒平布馬舞,接近於北方的“旱船”“跑驢”“蓮花舞”等舞蹈的饒平布馬舞源於宋末元初,把民間舞蹈、民間音樂、民間工藝三者融合為一體,文化底藴深厚,表現內涵豐富,形式優美生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被譽為粵東民間藝術的一朵絢麗的花。饒平布馬舞最初由江西的瓷工藝人傳入後傳遍饒北山區,民眾喜聞樂見,歷代盛演不衰。每逢新春佳節及喜慶日子,人們喜歡演出布馬舞展示吉祥喜慶,增添節日氣氛。 [21] 
饒平布馬舞 饒平布馬舞

饒平縣方言

饒平居民是中原漢人南遷,從閩人粵首個落腳點。中原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海洋文化在此會合。地方語言主要是潮汕話和客家話,客家話主要分佈在饒北5個鎮,人口21萬人;潮汕話主要分佈在中部和南部17個鎮(場),人口81萬人。 [18]  饒平地處客家方言和閩南方言交匯地帶,全縣使用兩類不同的方言。中部、南部包括黃岡、錢東、海山、柘林、高堂、聯饒、浮山、浮濱、新圩、樟溪、三饒等鎮均使用閩南方言系統的饒平潮汕話,使用人口約佔全縣人口的80%。北部靠近大埔縣(純客家話地區)、平和縣(閩南方言、客家方言兼有地區)的上饒、饒洋、建饒等鎮以及新豐鎮的大部分鄉村等地均使用客家方言系統的饒平客家話,使用人口約佔全縣人口的19%。此外,有少數地區以説潮汕話為主而兼説客家話,如新豐鎮的濚東、濚西、葵坑、揚康等村落;少數地區以説客家話為主兼説潮汕話,如東山鎮的雙羅、水美、紅峯、東明等村落以及新圩鎮漁村的部分村落。這類“雙方言”地區的人口約佔全縣人口的1%左右。饒平境內有少量畲族同胞,居住在北部屬客家話區的饒洋鎮藍屋村,都與當地漢族人一樣説饒平客家話。饒平潮汕話以縣城黃岡話為代表,語音系統和汕頭很接近;饒平客家話通稱上饒客話,因習慣上把北部説客家話的幾個鎮統稱為上饒地區。上饒客話和以梅縣話為代表的粵東客話是不一樣的。 [4-5]  [17]  [33] 

饒平縣風景名勝

  • 千島湖觀光區
千島湖觀光區,素有“千島湖”之稱的湯溪水庫,位於黃岡河中下游,距縣城38千米。水庫於1959年建成,是一項以蓄水,灌溉、防洪、發電、養魚、旅遊觀光的大型綜合工程,水庫集水面積667平方千米,蓄水量3億立方左右,相當於3個十三陵水庫的蓄水量,是潮汕地區較大的人工湖。攔河壩高180尺,72個山頭變成島嶼棋佈湖中。 [32] 
千島湖觀光區 千島湖觀光區
  • 汛洲島
汛洲島位於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柘林灣中部,位於饒平黃岡河出海口以南4千米處。面積約2.5平方千米。古為饒平汛地,始稱汛洲。島上居民多從事漁業,注重漁汛,後改汛洲島。汛洲島風景秀麗,有勝景三疊石。三疊石位於岸邊一個小山上,臨水而立,高逾10多米,由三塊扁平的巨石自然相疊而得名。三疊石附近有“仙腳印”、“鯉魚印”和“銅鼓石”,還流傳着一個個動人的傳説。 還有腳桶石、仙人建厝、古烽火台等景點。相傳200多年前,五湖四海的逃難者和漁民漂泊至汛洲島後,見這裏島不大而景奇特,山不高而林茂盛,便相繼定居下來。 [31] 
汛洲島 汛洲島

饒平縣著名人物

莊育智,1924年7月出生,祖籍饒平黃岡,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副所長,知名物理冶金學家。 [18] 
湯秉達(1909~1996年),出生於饒平柘林。1925年輟學赴香港謀生。26歲從商,創辦南泰行,又稱“南北行”。 [18] 
詹安泰(1902~1967年),又名祝南,號無庵,饒平新豐樓仔村人。10歲學寫詩,13歲學填詞。1921~1926年於廣東高等師範和廣東大學中國文學系就學。 [18]  著名古典文學學者,文學史家和書法藝術家。
張競生,博士,“中國第一性學家”。
麥賢得汫洲鎮人。海軍基地某部副司令員、大校,被國防部授予“戰鬥英雄”稱號。
詹伯慧,1931年生。是蜚聲海內外的著名方言學家,曾任暨南大學文學院首任院長。
陳天資,宣化都上裏(今大埕上東村)人。編纂成《東里志》,手抄本共8冊,20多萬字,是潮汕地區現存地方誌中最早的一部,為史學家所推崇,併為編纂地方誌所廣泛運用。主要著作有《石岡集》。
黃錦(1589—1671),宣化都大埕(今饒平大埕鎮上黃村)人,官至明朝禮部尚書。
張璉,明嘉靖三十九年五月武裝起事。在柏嵩關歃血為盟,自稱“飛龍人主”,國號“飛龍”,年號“造歷”。
張偉烈(1911—2006),上饒鎮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優秀的外交戰士,外交部原駐外大使。
張永福(1871—1957),祖籍饒平縣樟溪錫坑村人。畢業旅居新加坡,是新加坡華僑支持孫中山推行民主革命的中堅之一。
劉昆,男,漢族,1956年12月生,廣東饒平 [6]  。曾任 [26-28]  [35]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部長、黨組書記 [6]  [34]  [36]  。中共第十九屆中央紀委委員 [25] 
張國安,1947年出生,祖籍廣東省饒平縣,時任美國南加州潮州會館會長、美國夏威夷州潮州同鄉會最高顧問等職。 [29] 

饒平縣榮譽稱號

饒平縣是“中國日用陶瓷出口之鄉” [7] 
2016年3月2日,饒平縣被評為廣東省直管縣財政改革試點名單。 [15] 
2020年5月29日,饒平縣入選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名單。 [3] 
2020年12月,饒平縣被授予“廣東省雙擁模範城(縣)”榮譽稱號。 [8] 
2022年7月,饒平縣入選廣東省“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省級試點縣。 [16] 
2022年12月,入選第一批國家縣域商業建設行動示範縣。 [24] 
2023年11月,入選“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首批典型縣鎮村。 [3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