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橈足類

鎖定
橈足類,隸屬於節肢動物門、甲殼綱、橈足亞綱。為小型甲殼動物,體長<3mm,營浮游與寄生生活,分佈於海洋、淡水或半鹹水中。橈足類活動迅速、世代週期相對較長,在水產養殖上的餌料意義不如輪蟲和枝角類。
別    名
橈腳類
中文學名
橈足類
拉丁學名
Copepods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亞    門
甲殼亞門 Crustacea
甲殼綱
亞    綱
橈足亞綱
領    域
生命科學

橈足類簡介

節肢動物門、甲殼綱、橈足亞綱。身體縱長,分節明顯,頭胸部具附肢,腹部無附肢,末端有1對尾叉,雄性個體頭部第一觸角左或右、或左右都變形為執握肢(器),雌性腹部兩側或腹面常附有卵囊。淡水浮游橈足類分為3個目 [1] 
在淡水中營自由生活的橈足類隸屬於三個目,即哲水蚤目、猛水蚤目及劍水蚤目。
橈足類的身體可分為頭胸部與腹部。在身體的中部有一個可動關節,它的位置在哲水蚤及劍水蚤是顯著的,而在猛水蚤中則是不明顯的。哲水蚤的可動關節位於第5胸節與牛殖節之間,而在劍水蚤和猛水蚤,則位於第4、5胸節之間。
橈足類 橈足類
橈足類的種類鑑定,主要根據外部的構造。通常呈兩性生殖,無節幼體在水中經過5個或6個無節幼體期,則變成橈足幼體,再經過5個或6個橈足幼體期,最後蜕皮變成成體。許多種類的繞足幼體,在不良條件下,大都可以由分泌的有機物包圍而形成包囊,度過不良環境,一旦環境適宜,再生長繁殖。橈足類生活於不同類型的水域內,水庫、湖泊、池塘、河流等都有它們的分佈。除作為某些魚類和無脊椎動物的良好食料外,還可作為測定水體污染的指示生物 [2] 

橈足類基本特徵

1.體縱長且分節,體節數不超過11節,頭部1節、胸部5節、腹部5節。
2.頭部有一眼點、兩對觸角、三對口器。
3.胸部具5對胸足,前四對構造相同,雙肢型,第五對常退化,兩性有異。
4.腹部無附肢,末端具一對尾叉,其後具數根羽狀剛毛。雌性腹部常帶卵囊。
5.變態發育。即有無節幼體和橈足幼體。
特點在生殖季節,一般♂都用第1觸角或第5胸足抱握♀。交配時,♂先呈執握肢的第1觸角抓住♀的尾叉,隨後用第5右胸足抱住♀的腹部。接着精莢從♂孔排出,♂就利用第5左胸足取下精莢,並固着在♀孔旁;然後精卵受精,排到水中孵化成無節幼體。
無節幼體呈卵圓形,背腹略扁平,身體不分節,前端有1個暗紅色的單眼,附肢3對,即第一、二觸角,大顎,身體末端有一對尾觸毛。
橈足幼體經第1-5橈足幼體階段後發育為成體。
橈足類
橈足類(5張)
橈足動物擁有兩套不同的推進系統,一個用於跳躍,另一個用於游泳,並且都能讓它們微小的腿部產生巨大力量。根據最近刊登於英國皇家學會《交界》雜誌上的研究發現,橈足動物用於跳躍的肌肉不同於用於游泳的肌肉,能夠在短時間內讓所能產生的力量實現最大化。除了充當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防禦機制外,這種超級跳躍能力同樣幫助橈足動物偷襲體型更小的獵物。

橈足類形態構造

1、前體部前體部由頭和胸部組成。頭部通常5個體節其前面稱額器,腹面常有刺狀的突起,叫額角,背面常有1個單眼,胸部由3—5節組成,每節均有1對附肢。
2、後體部後體部無附肢,由3—5節組成,第一腹節具有生殖孔,稱生殖節。最末的腹節稱尾節,肛門位於該節的末端背面,末端具1對尾叉,尾叉的末端有5根不等長的剛毛,常呈羽狀。
3、附肢
(1)第一觸角:第一觸角發達,位於頭部兩側,為主要的游泳器官。單肢型,細長,一般有明顯的雌雄區別,雄性常特化成執握器。
(2)第一小顎:第一小顎較小,共2節。第一節內緣基部形成一大的咀嚼葉,外緣具一突出小葉;第二節內緣具一突出小葉,內、外肢都不發達,外緣亦具羽狀毛。濾食性者的第一小顎(如哲水蚤)有較多的剛毛,捕食者(如歪水蚤)的剛毛退化。
(3)第二觸角:第二觸角短而粗壯,雙肢型或單肢型,亦為游泳器官。各節的內緣及內、外肢的末端都有剛毛。
(4)第二小顎:第二小顎呈葉片狀,外肢構造簡單;內肢2節,緣有羽狀剛毛;基肢2節,內緣各突出2小葉,上亦分佈羽狀剛毛。
(5)大顎:大顎雙肢型,基肢2節,基節為1幾丁質板,面向口的末端呈鋸齒狀,稱咀嚼緣,具背齒,中央齒,腹齒和1根剛毛。在底節的末端生出內、外兩肢。內肢2節,外肢5節,皆生羽狀剛毛。
(6)顎足:顎足是胸部的第一對附肢,單肢型;基肢2節;內肢5節,其各節的內緣生羽狀剛毛。
4、胸足:胸足位於胸部的腹面,上生羽狀剛毛,前4對為雙肢型,結構相似,一般無雌雄的區別;基肢2節,內、外肢分2-3節,外肢的外緣常有短刺,外肢和內肢具發達的羽狀剛毛,為主要的游泳器官。第5對胸足隨種類的不同差別很大,同一種類雌、雄也有顯著的區別。
第一胸足、第二胸足、第三胸足、第四胸足、第五胸足、第六胸足。

橈足類橈足類的發育

橈足類在發育中經歷兩個過程,分別為無節幼體階段和橈足幼體階段。以鏢水蚤為例。
(1)無節幼體:呈卵圓形,背腹略扁平,身體不分節,前端有1個暗紅色的單眼,附肢3對,即第一、二觸角,大顎,身體末端有1對尾觸毛,此稱第一齡無節幼體,也叫六肢幼體。到第二齡,身體末端分叉。第三齡出現第一小顎的原基,其上具1刺。末端具2對尾觸毛。第四齡的第一小顎已發達。第五齡出現第二小顎,末端的尾觸毛增至3對。第六齡已出現第一顎足及前2對胸足的原基。六齡後的無節幼體,隨體形漸次拉長,體節數也相繼增加,附肢上的剛毛數增多,發育成橈足幼體。
(2)橈足幼體:第一橈足幼體共6節,計前體部5節,後體部1節,第三胸足的原基出現,尾又有5對剛毛。第二橈足幼體分7節,即前體部6節,後體部1節,胸足4對,尾剛毛6對。第三橈足幼體分8節,即後體部增至2節,游泳足5對。第四橈足幼體分9節,後體部變為3節。第五橈足幼體分10節,其後體部雄性4節,雌性仍保持3節。最後蜕皮一次,即變為成體。雄性腹部增至5節,雌性出現受精囊,此後一般不再蜕皮 [3] 

橈足類分類

橈足類
橈足類(5張)
自由生活的橈足類主要隸屬哲水蚤目劍水蚤目和猛水蚤目。

橈足類哲水蚤目

頭胸部顯著大於腹部。胸腹之間為可動關節。頭部與第一胸節及第4、5胸節常癒合。腹部♀4節,♂5節。♀生殖節大,腹面有一對生殖孔。♂只有一個,位於左側。第一觸角長,22-25節,♀左右對稱,♂右側變為執握肢。♀第5胸足與前4對不同,退化或全缺。尾叉剛毛5根(4根羽狀剛毛)。共分8個科。
一般為中型橈足類,1.5~13mm。頭胸部呈長筒形,胸部分4—5節,後端圓鈍。腹部♀4節,♂5節。第1觸角♀25節,♂24節,超過尾叉,末第2、3節有2條羽狀長剛毛。胸足的內、外肢均3節,第5對末變形,仍保持游泳足形狀。下屬:
哲水蚤屬Calanus末胸節後側角鈍圓。第5胸足基節內緣具鋸齒。雄性左足比右足長大。本屬分佈廣,數量大,是很多經濟魚類和鬚鯨的主要餌料。
中華哲水蚤Calanus sinicus雄性左足內肢很短,僅達或不達其外肢第一節的末端。是鮐等經濟魚類的重要餌料。
胸刺水蚤科Centropagidae
中小型橈足類,1.5-3mm。末胸節後側角刺狀。♂第5對胸足左足外肢2節,不對稱,左足末端有鈎狀刺。
  • 胸刺水蚤屬Centropages
胸部後側角刺狀,尾叉較長。第5胸足♀內、外肢各3節,外肢第2節的內緣延伸為1大刺;♂不對稱,左足外肢2節,右足外肢3節,末2節成鉗狀。常見有瘦尾胸刺水蚤C. tenuiremis和叉胸刺水蚤C. furcatus
  • 華哲水蚤屬Sinocalanus
胸部後側角不擴展,左右對稱,頂端具1小刺。腹部♀4節,♂5節。尾叉細長。第5胸足♀雙肢型,對稱,內、外肢各3節,外肢第2節內緣具刺狀,末節無頂刺;♂外肢左右均2節,左足末端為1直刺,右足第2節的基部膨大,末部呈鈎狀。常見有細巧華哲水蚤S. tenellus湯匙華哲水蚤S. dorrii
擬哲水蚤科Paracalanidae
為小型橈足類。腹部♀2~4節,♂5節。尾叉末端具4根剛毛。第5胸足退化,單肢型,♀對稱,2~4節;♂不對稱,左足5節,右足2~4節,或完全消失。
  • 擬哲水蚤屬Paracalanus
額和後胸末端圓鈍。第1觸角短於體長,第2~4胸足外肢第3節外緣近端鋸齒狀。第5胸足♀對稱,單肢型,2~3節;♂不對稱,左足5節,右足2~3節,或完全消失。常見種小擬哲水蚤P. parvus
偽鏢水蚤科Pseudodiaptomidae
中小型橈足類,腹部♀4節,♂5節。第4胸足的內、外肢均3節。第5胸足♀為單肢型,對稱;♂結構複雜,4或5節,內肢常退化。
  • 偽鏢水蚤屬Pseudodiaptomus
常見種:海洋偽鏢水蚤P. marinus和火腿偽鏢水蚤P. poplesia
鏢水蚤科Diaptomidae
小型。第5胸節兩後側角多少伸展成翼狀突,♂第4、5胸節不癒合,後側角也無翼狀突,腹部♀2-4節。第5胸足♀對稱,♂不對稱,右足大於左足,右足外肢2節,第2節外緣具1刺,末端為1長而彎曲的鈎狀刺,內肢退化,1-2節:左足內外肢1-2節。
  • 中鏢水蚤屬Sinodiaptomus
常見種:大型中鏢水蚤Sinodiaptomus sarsi
  • 北鏢水蚤屬Arctodiaptomus:
常見:直刺北鏢水蚤A. rectispinosus、鹹水北鏢水蚤A. salinus和新月北鏢水蚤A. stewartianus
角水蚤科Pontellidae
大中型橈足類。頭部兩側有尖的突起,或具側鈎。胸部後側角常延伸為錐狀或刺狀。腹部短,常不對稱。
  • 唇角水蚤屬Labidocera
後側角尖,不對稱。腹部♀2-3節,♂4-5節。生殖節與尾叉♀不對稱。第5胸足♀內、外肢均單節,內肢常退化消失;♂左、右足均4節,右末2節呈螯狀。常見種: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
紡錘水蚤科Acartiidae
體瘦小。腹部♀3節,雄性4-5節。第五胸足♀對稱,2-3節;♂單肢,不對稱,左4,右4-5節。
紡錘水蚤屬Acartia
常見種:刺尾紡錘水蚤Acartia spinicauda、克氏紡錘水蚤Acartia clausii
歪水蚤科Tortanidae
為中小型橈足類,1-2mm。前額呈三角形。腹部♀2-3節,♂5節。腹部與尾叉兩性常不對稱。第5胸足兩性均單肢,♀2-3節,末節呈鐮刀狀;♂左4右3節,呈半螯狀。
歪水蚤屬Tortanus
常見種類:特氏歪水蚤T. derjugini

橈足類分佈水體

海洋、湖泊、水庫、池塘、稻田沼澤、內陸鹽水,井水、泉水、巖洞等地下水,以及苔蘚植物叢中。河流等流水水域橈足類的數量十分貧乏;而在湖泊、池塘等靜水水域,特別是富養型水體橈足類的數量十分豐富。
哲水蚤的分佈――營浮游性生活,通常生活於湖泊的敞水帶、河口及塘堰中。
猛水蚤的分佈――營底棲生活,它們棲息於除敞水帶以外的各類水域中,如湖泊、塘堰、沼澤的沿岸帶,河流的泥沙間等。
劍水蚤的分佈――介乎於上述兩大類之間,棲息環境亦多種多樣。

橈足類個體間差異

同一地區的橈足類的體長冬季大於夏季,同一種橈足類分佈在北方的個體有時較分佈在南方的長大。如在廣東的鑑江口的球狀許水蚤(Schmacreiaforbesi)♀平均體長夏季~1.15mm小於冬季~1.19mm;比較江蘇和新疆兩地的標本,白色大劍水蚤♀長度,在新疆為1.70-1.87mm,而在江蘇的僅為1.28mm。

橈足類休眠現象

橈足類中不少種類可以休眠度過不利環境,但以橈足幼體(通常是第1期至第5期)和雌、雄成體休眠的種類更為普遍。如劍水蚤目的許多種類,在春夏之交或秋季開始夏眠或冬眠,或在濕土中度過水域的乾涸期。

橈足類休眠方式

在夏眠或冬眠期,它們的身體藏在一個包囊中,包囊由特殊的分泌物粘住一些泥塊的植物塊組成。有的劍水蚤的成熟的♀帶着卵囊,在包囊中的卵囊也一併度過不利的環境條件。也有的種類在水域底部的淤泥中越冬,如廣佈中劍水蚤

橈足類有益方面

餌料――橈足類是各種經濟魚類,如鱅、鯡、鮐和各種幼魚、鬚鯨類的重要餌料。如歐洲北海鯡的產量與橈足類,尤其是哲水蚤的數量與分佈密切相關。
漁場的標誌――有些魚類專門捕食橈足類,所以橈足類的分佈和魚羣的洄游路線密切相關。因此,橈足類可作為尋找漁場的標誌。
人、畜、禽的食料――有些橈足類的產量很大,如挪威沿海水域直接捕撈飛馬哲水蚤Calanusfimarchicus已有幾十年的歷史,作為人類、家畜和家禽的食料,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指標生物――某些橈足類與海流密切相關,因而可作為海流、水團的指標生物;還有一些橈足類可以作為水體污染的指示生物。

橈足類有害方面

危害漁業――有些橈足類,如台灣温劍水蚤Thermocyclops taihokuensis,常侵襲魚卵、魚苗,咬傷或咬死大量的仔、稚魚,對魚類的孵化和幼魚的生長造成很大的危害,影響漁業生產。
寄生蟲的中間寄主――在劍水蚤和一些鏢水蚤中,它們又是人和家畜的某些寄生蠕蟲,如吸蟲、絛蟲、線蟲的中間宿主。由於它們的存在,使這些寄生蟲得以完成其生活史並傳播,有害於人體和家畜的身體健康。
參考資料
  • 1.    王友保主編,生態學野外實習指導,安徽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06,第62頁
  • 2.    《浙江省主要常見淡水浮游動物圖集;飲用水水源》編委會編,浙江省主要常見淡水浮游動物圖集 飲用水水源,中國環境出版社,2013.08,第63頁
  • 3.    李洪武,宋培學主編;錢軍,王婷,吳小梅等參編人員,海洋浮游生物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12.08,第1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