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後宅鎮

鎖定
後宅鎮,隸屬廣東省汕頭市南澳縣,地處南澳縣西部,東與深澳鎮接壤,南臨前江灣,西與澄海區、北與饒平縣隔海相望,為南澳縣人民政府駐地。 [2]  行政區域總面積41.98平方千米。 [4]  截至2019年末,後宅鎮户籍人口為43592人。 [4] 
1954年5月,南澳劃歸粵東行政公署管轄,設置後宅鎮。1961年3月,改設為後宅公社。1984年2月,後宅公社改設為後宅鎮。 [2]  截至2020年6月,後宅鎮轄3個社區、20個行政村。 [3] 
2011年,後宅鎮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預計達到1000萬元。2011年,人均純收入5289元。 [2]  2019年,後宅鎮有工業企業32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個。 [4] 
中文名
後宅鎮
外文名
Houzhai Town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汕頭市南澳縣
地理位置
南澳縣西部
面    積
41.98 km²
下轄地區
3個社區、20個行政村
電話區號
0754
郵政編碼
5159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43592 人(截至2019年末) [4] 
車牌代碼
粵D

後宅鎮歷史沿革

萬曆三年(1575年)設協守漳、潮等處專駐南澳副總兵。翌年在隆澳築城,與深澳、雲澳互為犄角。鎮境東部古稱隆澳,名源於前江灣畔隆眼砂澳。清《南澳志》載:“隆澳南北皆面海,南為大海,北為內海,南稱前江,北稱後汐,澳人讀汐若宅,故亦作後宅。”
民國三年(1914年),南澳分設三區,隆澳為第二區。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由廣東民政廳訓令,準南澳縣設隆澳第二行署。從此,南澳縣城從深澳遷移到隆澳(隆澳即今後宅鎮)。
1954年5月,南澳劃歸粵東行政公署管轄,設置後宅鎮。
1961年3月,改設為後宅公社。
1984年2月,經廣東省政府批准,後宅公社改設為後宅鎮。 [2] 
後宅鎮

後宅鎮行政區劃

後宅鎮區劃沿革

1990年12月,南澳縣基層行政區域進行調整變更,將原隆東鄉所屬的山頂、龍地、港畔、宮前4個漁農合併的村及城東社區居民委員會併入後宅鎮。
2002年機構改革,政區重新劃分,原隆東鎮所轄羊嶼村、原南澳鹽場所轄南光村、宮前鹽、西山鹽、黃花山村併入後宅鎮。至此,後宅鎮共轄20個村、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2004年,根據汕市發[2004]12號精神,將後宅鎮10個漁農村民委員會合併為5個村民委員會。政區調整後,後宅鎮轄15個村,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2011年末,轄城南、城北、城東3個居民委員會,北面、新鄉、永興、城西、前鋪埕、光明、南光、宮前鹽、花山、羊嶼、山頂、龍地、港畔、宮前、西山15個村民委員會。 [2] 

後宅鎮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後宅鎮轄3個社區、20個行政村。 [3] 
後宅鎮區劃詳情
城南社區
新鄉村
光明村
羊嶼村
龍地農村
宮前農村
城北社區
永興村
南光村
山頂漁村
港畔漁村
西山農村
城東社區
城西村
宮前鹽村
山頂農村
港畔農村
西山鹽村
北面村
前埔埕村
黃花山村
龍地漁村
宮前漁村
/

後宅鎮地理環境

後宅鎮位置境域

後宅鎮地處南澳縣西部,東與深澳鎮接壤,南臨前江灣,西與澄海縣、北與饒平縣隔海相望, [2]  行政區域總面積41.98平方千米。 [4] 

後宅鎮地形地貌

後宅鎮城區南北臨海,東部較平坦,西部多丘陵、山地,中部是平地和洋田,北面海域有案嶼及後江避風港。 [2] 
地形圖

後宅鎮氣候

後宅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海洋性氣候明顯,盛行東北風。常年氣温温和,光照充足,雨量相對華南地區偏少,熱量豐富、霜凍很少。平均氣温21.6攝氏度,平均氣温最高月份7月、8月27.5攝氏度,平均最低月份1月14.2攝氏度,極端最高氣温35.6攝氏度,極端最低氣温2.5攝氏度。平均雨量為1448.2毫米,雨季始於3月下旬,終於10月上旬。年平均8照時數2135.7小時,平均霧11.4天,島上≥8級大風日數73.5天,5—8月盛行西南風,9月至翌年4月盛行東北風。7—10月為熱帶風暴影響盛季,平均每年對後宅鎮有影響的約5—6個。按南澳的氣候特點及人們的生活習慣,南澳縣四季劃分;2—4月為春季;5—7月為夏季;8—10為秋季;11月至翌年1月為冬季。 [2] 

後宅鎮自然災害

後宅鎮自然災害來自氣象方面有颱風、強風、乾旱、寒露風,低温陰雨等災害性天氣。其他災害是地震。 [2] 
後宅鎮

後宅鎮人口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43614人。 [2] 
2017年末,後宅鎮常住人口36095人。 [1] 
截至2019年末,後宅鎮户籍人口為43592人。 [4] 

後宅鎮經濟

後宅鎮綜述

2011年,後宅鎮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預計達到1000萬元。2011年,人均純收入5289元。 [2] 
2019年,後宅鎮有工業企業32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個。 [4] 

後宅鎮農業

後宅鎮以漁為主業,漁業佔了後宅鎮相當大的比重,漁業生產又以捕撈為主。海洋漁業生產是後宅鎮經濟的支柱。1979年後,後宅鎮實施“闖出外海,保護內海;發展養殖業,全面開發;綜合加工,增長效益”的漁業發展總戰略,截至2000年,後宅鎮擁有船隻424艘,總噸位10181噸,總馬力達45639千瓦。2011年,後宅鎮初步形成實業興鎮的戰略架構,全鎮海水養殖面積達到887.3公頃。工業漁業是後宅鎮的傳統產業,9個漁村共有船隻452艘,總噸數7萬噸,盛產優質高檔魚類、宅魷、蝦類等海產品;魚鬆、魷魚膏、微蝦膏、烤魚片、魷魚絲、保鮮魷魚、保鮮魚蝦、海柳工藝品等多個具有海島特色的加工企業;共有海水養殖面積13312畝,主要品種有珍珠、扇貝、鮑魚、波紋巴非蛤、玻璃蠔、龍鬚菜、東方螺、太平洋牡蠣等。全鎮農田1877畝,分三個生產片區,是全縣無公害生產基地,通過推廣節水、節肥、節藥等技術,農業生態經濟較快發展;茶果種植面積1418畝,有優質茶、柑、桔、龍眼、荔枝、芒果、橘紅等產品;鹽田總面積2115畝,盛產優質海鹽,去年年產量8236噸。先後引進外來資金及惠農低息貸款2億多元,新增外來企業8家,創辦特色經濟項目5個。 [2] 

後宅鎮交通運輸

截至2011年,後宅鎮已建成前江灣避風港區,可同時停靠大小漁船500艘。擁有通往深澳鎮14千米水泥路,通往雲澳鎮10千米水泥路,通往青澳旅遊度假區24千米水泥路,通往黃花山國家森林公園9千米水泥路。 [2] 

後宅鎮社會事業

後宅鎮文化事業

2011年末,後宅鎮有文化站1個。為慶祝建黨90週年、汕頭經濟特區成立30週年和經濟特區擴圍,舉辦“幸福不忘共產黨”為主題系列的學校文藝活動;舉辦中小學生“黨旗伴我成長,文明伴我同行”書畫作品比賽;開展紅色電影進鄉村活動;舉辦紀念建黨90週年燈謎活動;組織策劃“生態海島,幸福南澳”專題外宜系列活動。 [2] 

後宅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後宅鎮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確保義務教育學校均達到規範化標準。加快義務教育與學校佈局調整,撒並了南光小學、後宅鎮第一小學。 [2] 

後宅鎮科學技術

2011年末,後宅鎮加快實施《南澳縣“十二五”科學技術發展規劃》,深入實施自主創新戰略,加快建設幸福後宅。 [2] 

後宅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城鎮醫保參保人數11077人,農村新醫合參保人數26818人,醫保覆蓋率達9%以上,兑付農村醫療補助1026人次共300多萬元。2011年,後宅鎮建立居民健康檔案。 [2] 

後宅鎮社會保障

2011年,後宅鎮共投入社會保障資金50多萬元,對18户受災困難户實施臨時救助,對28人次重病低保户實施醫療救助。農村低保户、五保户救濟工作正常開展,全鎮享受低保户數已佔總户數的2.7%。幫建了3户低保住房和1户特危住房。省級貧困村貧困户脱貧135户,脱貧率超過70%;面上村脱貧52户,脱貧率60%。切實落實省“2011年度農村低收入住房困難户住房改建工程",共有2個省級貧困村15户、10個面上貧困村17户享受這項政策。先後組織了207人次的農村失業人員就業培訓,併成功推薦了65人外出就業;幫助74名貧困學生到汕頭、廣州等地免費就讀。 [2] 

後宅鎮郵政電信

2011年,交換機固話用户總數1.1萬户,寬帶設備總容量4200户。 [2] 
後宅鎮

後宅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明《東里志》(陳天資攥修)載:“後汐澳即後澤澳,俗訛‘澤’為‘宅’,在隆澳”。後宅鎮前身為隆西鄉。 [2] 

後宅鎮風景名勝

後宅鎮有黃花山國家森林公園旅遊區,及從長山尾到前江灣濱海風光景觀帶,前江灣海濱泳場。 [2] 
參考資料
  • 1.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 )[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第379頁.
  •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黃樹賢總主編;劉洪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廣東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9年6月:0655-0656.
  • 3.    後宅鎮2020年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8-20]
  • 4.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