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日本鯖

鎖定
日本鯖是鱸形目鯖科鯖屬魚類,又名鮐、青佔、油胴魚、青花魚、鮐巴魚等。 [7]  體紡錘形,稍側扁;眼大,脂眼臉發達;上頜骨完全被眼眶前骨所遮蓋,兩頜各有1列細牙,鰓耙細而短;體被細小圓鱗,側線呈波浪形;第二背鰭與臀相對、同形;尾柄細短,尾鰭叉形。體背青綠色,體背側的深藍色不規則斑紋,延長至側線下方,腹側一般無斑點。 [8] 
日本鯖廣泛分佈於西北太平洋沿岸海域,中國沿岸、日本及朝鮮等海域均有分佈。暖水性中上層魚類。 [7]  夜間趨光性強,有晝夜垂直移動現象。食性廣,攝食浮游甲殼類和幼魚。游泳力強,能作遠距離洄游。春、夏季多棲息於中上層,生殖季節集成大羣到近海產卵。 [8]  生殖期為3—6月,盛期為4—5月,分批產卵。卵圓形,浮性,透明,有油球。一般1—2齡成熟。 [9] 
日本鯖主治慢性胃腸道疾病、肺勞虛損、神經衰弱,也可用於製藥。 [10]  日本鯖是中日韓在東海共同利用的經濟種類,資源管理上的發展趨勢是在中國管轄水域設立日本鯖種質資源保護區或產卵場保護區,並逐漸推行限額捕撈制度。 [11] 
中文名
日本鯖
拉丁學名
Scomber japonicus [3] 
別    名
日本鯖
花輝
青輝
青花
外文名
Pacific Chub Mackerel、American Mackerel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硬骨魚綱
鱸形目
鯖科
鯖屬
日本鯖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目
鯖亞目
亞    綱
輻鰭亞綱
亞    科
鯖亞科
亞    種
[4] 
命名者及年代
Houttuyn,1782

日本鯖形態特徵

日本鯖成魚

背鰭Ⅸ~Ⅹ,Ⅰ-11~12,臀鰭Ⅰ,Ⅰ-11,遊離小鰭5;胸鰭19;腹鰭Ⅰ-5;尾鰭17。側線鱗208~213。鰓耙13~14+26~27。 [2] 
體紡錘形,稍側扁,尾柄細短,橫切面近圓形,在尾鰭基部兩側各具2條小隆起嵴。頭中大,稍側扁。吻稍尖,吻長大於眼徑。眼大,位近頭的背緣,脂眼瞼發達。鼻孔每側2個,分離。口大,前位,上下頜約等長。上頜骨完全被眶前骨所蓋,後端伸達眼中部下方。兩頜各具1行細齒,犁骨和齶骨無齒。鰓孔大。鰓蓋膜分離,不與峽部相連。鰓耙細長,稍短於眼徑。 [2] 
體被細小圓鱗。胸部鱗片較大。頭部除後頭、頰部和鰓蓋被鱗外,餘均裸露。側線完全,上側位,呈波狀。 [2] 
背鰭2個,相距較遠,其間距約與眼後頭長相等;第一背鰭由細弱鰭棘組成,以第二鰭棘最長,向後漸短;第二背鰭前部鰭條較長,後方具5個分離小鰭。臀鰭始於第二背鰭第五鰭條下方,其前方具1獨立小棘,後方具5個分離小棘。胸鰭短小,上側位。腹鰭胸位,約與胸鰭等長,腹鰭間突1個,甚小。尾鰭深叉形。 [2] 
體背部青黑色,具深藍色不規則斑紋,斑紋延續至側線下方,但不伸達腹部。側線下部無藍黑色小圓斑,腹部黃白色,頭頂部黑色。背鰭、胸鰭和尾鰭灰黑色。 [2] 

日本鯖幼魚

初孵仔魚體長2.70毫米,黑色素分佈在聽囊、顱頂、胚體兩側、油球前半部和卵黃囊上,尾部肌節下緣亦有黑色素,肌節12+17對。體長3.25毫米仔魚,黑色素分佈在顱頂、胚體兩側、油球及卵黃囊上,消化管已呈彎曲,上有5~6個星狀黑色素。體長3.80毫米仔魚,卵黃囊已吸收完,肛門已開口,口裂出現,腹囊上部有10多個星狀黑色素,肛門腹緣有一列黑色素,尾鰭膜出現放射狀絲。體長5.12毫米仔魚,上頜形成,顱頂黑色素呈菊花狀,大而濃,肛後腹緣色素增多。
體長8.10毫米仔魚,上頜較下頜長,上頜近吻端出現2~3個星狀黑色素,眼後下緣出現3~4個黑色素,鰓蓋後緣有4~5個星狀黑色素,腹囊上黑色素密集,佔腹囊2/3,尾部末端有3~4個小星狀黑色素,第二背鰭及臀鰭擔鰭骨出現,尾鰭條形成,腹鰭出現。體長15.50毫米稚魚,第一、二背鰭和臀鰭條部已長齊,尾已分叉,吻端出現較多黑色素,眼周圍鰓蓋後緣色素也較多,體側上半部黑色素排列密,腹囊上色素移向下部,外形已漸近成魚。 [5] 

日本鯖近種區別


日本鯖
特徵
體紡錘形,稍側扁;眼大,脂眼臉發達;上頜骨完全被眼眶前骨所遮蓋,兩頜各有1列細牙,鰓耙細而短
腹部具許多小黑點,背鰭鰭棘Ⅺ~Ⅻ,背鰭擔鰭骨18~22條。 [5] 
圖片
日本鯖 日本鯖
澳洲鯖 澳洲鯖

日本鯖生活習性

日本鯖為大洋暖水性中上層魚類。每年進行遠距離洄游,游泳力強、速度快。春夏季多棲息於中上層,活動在温層以上,生殖季節常結成大羣到水面活動。捕撈適温為8~24℃,以14~16℃漁獲最高。有趨光性和晝夜垂直移動習性,早晨、黃昏或陰霧細雨天氣,常結羣起浮,所產生的波紋在海面構成不同形狀,漁民常依此特性而瞄準放網捕。 [5] 
分佈東、黃海的日本鯖主要分為東海西部和五島西部兩種羣東海西部羣越冬在東海中南部至釣魚島北部100米等深線附近海域,每年春夏問東海北部近海、黃海近海洄游產卵,產卵後在產卵場附近索餌,秋冬返回越冬場。五島西鄙羣冬季分佈在日本五島西部至韓國濟州島西南部,春季魚羣分成兩支,一支穿過對馬海峽遊向目本海,另一支進入黃海產卵。它們的棲息條件與其生活階段和海洋流系密切相關,黃海產卵羣體的分佈和黃海暖流及冷水勢力的變動密切相關,黃海暖流強的年份,日本鰭分佈明顯偏北。東海產卵羣體主要分佈在台灣暖流與浙江沿岸水、黃海冷水的交匯區,底層鹽度為33~34。長江口索餌羣主要分佈在浙江沿岸低鹽水和台灣暖流的交匯處,一般當年生幼魚分佈在低鹽水一側,隔年以上魚羣則分佈在高鹽水一側。 [5] 
浮游生物食性兼營捕食性魚類。食性廣,且應時、地而變化。主要御料為甲殼類中的端足類與磷蝦類和橈足類,其次為醍等小型魚類,此外也吃頭足類、毛顎類、多毛類甚至缽水母。春末以大型浮游動物和小角、烏賊為主,夏秋以浮游甲殼類為主,其次是小魚,秋季則大量吞食幼魚。生殖季中攝食強度減弱或停止,生殖前、後攝食強烈。黃海叉長35毫米以上當年生幼魚的餌料以魚類、頭足類和甲殼類為主,三者的比例分別為39.5%、38.6%和16.2%;東海南部、台灣海峽的日本鯖攝食比例最高,為橈足類,為36.97%;其次是端足類,為32.81%;第三是魚類,為10.00%。 [5] 

日本鯖分佈範圍

海域範圍:分佈於朝鮮半島、日本、大西洋地中海沿岸,印度洋非洲南岸,太平洋西岸自菲律賓至俄羅斯遠東海區,最北達北美阿拉斯加灣。在中國分佈於黃海、東海及南海。 [2] 
國家地區: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安哥拉、阿根廷、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巴西、保加利亞、佛得角、喀麥隆、加拿大、智利、中國、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克羅地亞、古巴、塞浦路斯、科特迪瓦、丹麥、吉布提、厄瓜多爾、埃及、薩爾瓦多、厄立特里亞、法國、法屬圭亞那、加蓬、加納、直布羅陀、希臘、格林納達、幾內亞、洪都拉斯、印度、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以色列、意大利、日本、約旦、韓國、朝鮮、黎巴嫩、利比里亞、利比亞、馬耳他、毛里塔尼亞、墨西哥、摩納哥、摩洛哥、莫桑比克、納米比亞、尼加拉瓜、尼日利亞、阿曼、帕勞、巴拿馬、秘魯、菲律賓、葡萄牙、卡塔爾、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聖海倫娜、阿森松和特里斯坦達庫尼亞、沙特阿拉伯、塞拉利昂、斯洛文尼亞、索馬里、南非、西班牙、蘇丹、蘇里南、阿拉伯敍利亞共和國、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突尼斯、土耳其、烏克蘭、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英國、美國、烏拉圭、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也門。 [6] 

日本鯖繁殖方式

中國東海區日本鯖產卵水深在20~100米之間,產卵水温和鹽度各漁場略有不同,一般温度為15~21℃,鹽度為29~34.5‰。卵圓球形,彼此分離,浮性,無色透明,卵膜薄而光滑,卵徑0.93~1.15毫米。卵黃均勻透明無色,卵黃周隙小。油球1個,略帶棕色,直徑為0.26~0.30毫米。受精後12小時達囊胚期。受精後63小時55分鐘胚體圍繞卵黃一週多,仔魚即將孵化。 [5] 

日本鯖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09年 ver 3.1)——無危(LC)。 [6] 

日本鯖主要價值

日本鯖為重要之食用魚,以油煎或燒烤皆宜。一般以圍網、流刺網或定置網等捕獲。在日本已有商業化的養殖。一般被已新鮮、冷凍、煙燻、鹽漬或製成罐頭等方式販售。 [1] 
日本鯖肉結實,味良好,可鮮銷、醃製和制罐。肉性平、味甘,功能滋補強壯。精巢可制魚精蛋白,胰腺可作提煉胰島素的原料;脂肪酸中含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是提製藥用魚油EPA和DHA的較好原料;魚卵可制卵磷脂。脂肪多,可煉製人造白脱;肝富有維生素A,可制魚肝油。 [5] 

日本鯖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 日本鯖
含量參考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202 千卡
蛋白質 20.7 g
脂肪 12.1 g
膽固醇 64 mg
脂肪酸 9 g
飽和脂肪酸 3.3 g
多不飽和脂肪酸 1.9 g
單不飽和脂肪酸 3.6 g
水分 66 g
碳水化合物 0.3 g
灰分 1.2 g
葉酸 12 μg
αE 0.9 mg
140 mg
32 mg
230 mg
320 mg
9 mg
0.01 mg
1.1 mg
0.1 mg
1 mg
維生素A 24 μg
維生素B1(硫胺素) 0.15 mg
維生素B2(核黃素) 0.28 mg
煙酸(煙酰胺) 10.4 mg
泛酸 0.76 mg
維生素B6 0.51 mg
維生素B12 10.6 μg
維生素D 11 μg
維生素E 0.9 mg
維生素K 5 μg
展開
參考資料
  • 1.    Scomber japonicus  .台灣魚類資料庫[引用日期2020-03-22]
  • 2.    倪勇,伍漢霖主編,江蘇魚類志,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第713頁
  • 3.    Scomber japonicus  .lamolina[引用日期2020-03-21]
  • 4.    Scomber japonicus Houttuyn, 1782  .biolib[引用日期2020-03-22]
  • 5.    莊平等編著,長江口魚類,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10,第362-364頁
  • 6.    Scomber japonicus  .iucnredlist[引用日期2020-03-22]
  • 7.    周永東,李聖法主編,東海區主要經濟種類三場一通道及保護區圖集,海洋出版社,2018.09,第54頁
  • 8.    楊德康主編;中水遠洋漁業有限責任公司,上海水產大學編著,印度洋西北海域的魚類,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05,第169頁
  • 9.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上海市水產研究所編著,上海魚類志,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12,第333頁
  • 10.    伍漢霖主編,中國有毒及藥用魚類新志,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06,第591頁
  • 11.    周永東,李聖法主編,東海區主要經濟種類三場一通道及保護區圖集,海洋出版社,2018.09,第56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