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兒童

(18歲以下人羣)

鎖定
國際《兒童權利公約》界定兒童是指18歲以下的任何人。1991年12月2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3次會議批准了《兒童權利公約》,並與各人民團體國際組織新聞媒體以及個人共同努力,把本公約規定的義務從單純意向角度上的宣言轉變成為改善所有中國兒童的生活的具體行動方案。
《兒童權利公約》於1992年4月1日開始在中國正式生效。《兒童權利公約》由聯合國1989年11月20日大會通過,是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認可的國際公約
中文名
兒童
外文名
Child (ren)
Kid(s)
Baby
定    義
指18歲以下的任何人
兒童權利公約
0~18週歲
醫學界
0~14週歲
綱    要
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 [9] 

兒童引證解釋

古代凡年齡大於嬰兒而尚未成年的人都叫兒童,現代只指年紀小於少年的孩子。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唐·賀知章《回鄉偶書其一》 [2] 列子·仲尼》:“聞兒童謠曰:‘立我蒸民,莫匪爾極。’”
杜甫羌村》詩之三:“兵革既未息,兒童盡東征。”
金人瑞《下車行》:“兒童合掌婦女拜,三年有成我能謳。”
巴金《探索集·訪問廣島》:“我看見許多健康活潑的廣島兒童,在他們周圍開放着美麗的鮮花”。 [2] 

兒童相關法律

社會和中國法律的規定如下:1991年12月2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3次會議決定批准中國加入《兒童權利公約》,根據公約內的內容,公約將“兒童”界定為“18歲以下的任何人”。而醫學界將兒童規定為14歲以下作為醫學觀察年齡段。我國法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兒童保護法》以及《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規定,兒童是指“18歲”以下的任何人。 [3] 
《聯合國青年權利公約》
聯合國大會將“青年”定義為年齡介於15歲與24歲之間(含15歲和24歲)的那些人。聯合國曾於1985年在全球開展“國際青年年”活動,該定義就是專門為“國際青年年”活動所下。聯合國公佈的所有有關青年的統計數字,例如聯合國系統出版的關於人口統計、教育、就業和醫療衞生的年度統計年鑑,均依據以上定義。
因此,根據以上定義,兒童是指那些年齡不足14歲的人。然而,值得指出的是,《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1條將“兒童”定義為年齡不大於18歲的人。兩者之間的定義出入是一個有意的安排,因為聯合國希望《兒童權利公約》能為屬於同年齡組的儘可能多的兒童提供保護和權利保障,同時也由於當時還沒有出台與《兒童權利公約》相仿的《聯合國青年權利公約》。 [6-7] 
2019年8月22日,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為了保護兒童個人信息安全,促進兒童健康成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制定審議通過《兒童個人信息網絡保護規定》,自2019年10月1日起施行。 [1] 
為解決中國兒童的臨牀常規檢驗指標參考區間都是參考成人標準這一難題,2016年實施開展“建立中國兒童臨牀常規檢驗指標參考區間”項目工作,倪鑫擔任該項目負責人。歷時6年,此項工作已順利結題,並制定了《兒童血細胞分析參考區間》與《兒童臨牀常用生化檢驗項目參考區間》2項衞生行業標準,2021年10月1日起在全國正式實施。 [8] 

兒童身體素質

增強兒童身體素質。推進陽光體育運動,開足開齊體育與健康課。保障兒童每天至少1小時中等及以上強度的運動,培養兒童良好運動習慣。全面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完善學生健康體檢和體質監測制度。鼓勵公共體育場館設施免費或優惠向周邊學校和兒童開放,落實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在課餘和節假日向學生開放政策,支持學校向體育類社會組織購買課後體育服務。進一步加大户外運動、健身休閒等配套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合理安排兒童作息,保證每天睡眠時間小學生達到10小時、初中生達到9小時、高中生達到8小時。 [9] 

兒童心理健康

健康的軀體和發育正常的大腦是心理健康的前提。父母雙方的遺傳因子,如肌體的構造、形態、感覺器官神經系統、大腦等的特徵都可以傳給後代。還有許多遺傳性疾病會伴有智力低下精神異常或身體畸形等症狀而影響心理的健全發展。另外每個孩子生下來即表現有不同的氣質特點(氣質的生理基礎是高級神經活動類型),這是遺傳的。如細心觀察的產房護士或父母會發現一些新生兒屬於容易型:他們比較温順,睡和醒、飢和飽、大小便都很有規律。而另一些孩子屬於困難型:他們特別好動,不停哭鬧,難以哄住,也缺乏生活規律性,屬於難以照管的孩子。還有一些孩子對外界刺激反應遲鈍,其他孩子則介於他們之間,這種與生俱來的氣質雖然是遺傳的,但可因環境和教育訓練而發生一定改變。
在正常的遺傳條件下,周圍環境和教育對兒童精神心理發育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可以使氣質中的優點得到發揚,弱點得到克服,出生後的環境影響來自家庭、托幼機構、學校和社會的影響。家庭是兒童從出生到青少年階段接觸最密切的環境,對兒童心理發育的影響最大。和諧的家庭關係、父母良好的道德品德,充滿着愛的安定環境和豐富充實的生活使兒童獲得健康的心理。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模仿的榜樣。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態度,對兒童早期情緒和性格的形成有深刻的影響。溺愛和照顧過多會使孩子養成幼稚、膽怯、任性、粗暴、無責任心社會適應性差、依賴性強的性格。如對孩子採取冷漠忽視或粗暴壓制的態度,則會使孩子的性格傾向於對人冷漠、孤僻、不合羣,有時則有反抗、暴躁、執拗的表現。如父母對子女態度親切、講理、民主,則兒童大多情緒穩定、性格開朗、積極向上。父母對人處事的行為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其次兒童最早進入的集體是託兒所、幼兒園和小學,在集體機構中可培養兒童獨立生活的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對兒童心理發展起着極為重要的作用。教師應結合兒童發展的特點,有規律地進行正面教育。教師的言行對兒童的深刻影響常可延及一生。有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人們問他:“你是如何獲得許多優秀品質,諸如毅力、堅持不懈、不怕困難、敢於探索等等的?”他回答説:“都是在幼兒園裏培養的。應該感謝幼兒園老師。”隨着兒童年齡的增長,他們接觸社會逐步增多,社會上各種不良風氣都會影響兒童的心理發育。父母和教師必須重視兒童的心理衞生,主動為他們選擇圖書、電視、錄像,指導他們正確地交友。
  • 心理教育
兒童教育效率最高的年齡段如下:
出生後6個月是嬰兒學習咀嚼和喂幹食物的關鍵年齡,進幹食物正個月後,就能伸手抓東西,過了這個關鍵年齡,嬰兒就可能拒絕咀嚼從口中吐出食物。出生後9個月至1歲是分辨多少、大小的開始。
2~3歲是學習口頭語言的第一個關鍵年齡,也是計數發展的關鍵年齡。
2歲半~3歲半是教孩子做到有規矩的關鍵年齡,應使之形成良好的衞生習慣和遵守作息制度的習慣。
4歲以前是形象視覺發展的關鍵年齡。
4~5歲是開始學習書面語言的關鍵時期。
5歲左右是掌握數學概念的關鍵年齡,也是兒童口頭語言發展的第二個關鍵時期。
5~6歲是掌握語言詞彙能力的關鍵時期。
6~12歲是兒童心理發展塑造的黃金時期。

兒童疾病防治

強化兒童疾病防治。以早產、低出生體重貧血、肥胖、心理行為異常、視力不良、齲齒等兒童健康問題為重點,推廣兒童疾病防治適宜技術,建立早期篩查、診斷和干預服務機制。加強兒童口腔保健,12歲兒童齲患率控制在25%以內。加強兒童重大傳染性疾病、新發傳染病管理以及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嬰阻斷工作。完善兒童血液病惡性腫瘤等重病診療體系、藥品供應制度、綜合保障制度,開發治療惡性腫瘤等疾病的特效藥。科學合理制定罕見病目錄,加強罕見病管理。推廣應用中醫兒科適宜技術。 [9] 

兒童發育規律

兒童階段性和程序性

胎兒和嬰幼兒期發育遵循"頭尾發展律"。從生長速度看,胎兒期頭顱生長最快,嬰兒期軀幹增長最快,2~6歲期間下肢增長幅度超過頭顱和軀幹。因此,兒童的身體比例不斷變化,由胎兒2個月時特大的頭顱(佔全身4/8)、較長的軀幹(3/8)、短小的下肢(1/8)發展到6歲時較為勻稱的比例(頭佔1/8強,軀於佔4/8弱,下肢佔3/8)。從動作發育看,兒童會走路前必須先經過抬頭、轉頭、翻身、直坐、爬行、站立等發育階段。手部動作發育的規律性更明顯,新生兒只會上肢無意識亂動;4~5個月開始有取物動作,但只能全手一把抓;10個月時才會用手指拿東西;2歲左右手的動作更準確,會用勺子吃飯;手部精細動作(如寫字、畫圖等)要到6~7歲左右才基本發育完善。
兒童期、青春期發育遵循"向心律"。身體各部的形態發育順序是:下肢先於上肢,四肢早於軀幹,呈現自下而上,自肢體遠端向中心軀幹的規律性變化。青春期足的生長突增最早開始,也最早停止生長;足突增後小腿開始突增,然後是大腿、骨盆寬、胸寬、肩寬和軀幹高,最後是胸壁厚度。上肢突增的順序依次為手、前臂和上臂。手的骨骺癒合也由遠及近,順序表現為指骨末端一中端一近端,掌骨腕骨橈骨尺骨近端。

兒童速度的不均衡性

整個生長期內個體的生長速度有時快,有時慢,是不均衡的。因此,生長髮育速度曲線呈波浪式。從胎兒到成人,先後出現兩次生長突增高峯:第一次從胎兒4個月至出生後1年;第二次發生在青春發育早期,女孩比男孩早兩年左右。身長在胎兒4~6月增長約27.5cm,佔新生兒身長的一半左右,是一生中生長最快的階段;體重在胎兒7~9月增長約2.3kg,佔正常新生兒體重的2/3以上,也是一生中增長最快的階段。出生後增長速度開始減慢,但生後第一年中身長增長20~25cm,約為出生時的40%~50%;體重增長6~7kg,約為出生時的2倍,都是出生後生長最快的一年。生後第二年,身長增長約10cm,體重增長約2~3kg。2歲後至青春期前,生長速度減慢並保持相對穩定,平均每年身高增長4~5cm,體重增長1.5~2.0kg,直到青春期開始。青春期開始後生長速度再次加快,身高一般每年增長5~7cm,處在生長速度高峯時一年可達10~12cm;男孩增幅大於女孩。體重一般每年增長約4~5kg,高峯時一年可達8~10kg。青春期突增後生長速度再次減慢,約在女17~18歲,男19~20歲左右身高停止增長。男孩突增期增幅較大,生長持續時間較長,故進入成年時其大多數形態指標的值高於女孩。

兒童時間統一協調性

根據不同組織、器官的不同生長髮育時間進程,可將全身各系統歸納為四類不同的生長模式。
綜上所述,機體各系統的發育既不平衡,又相互協調、相互影響和適應。這是人類在長期生存和發展中對環境的一種適應性表現。任何一個系統的發育都不是孤立的,而任何一種作用於機體的因素都可對多個系統產生影響。例如,適當的體育鍛煉不僅促進肌肉和骨骼發育,也促進呼吸、心血管神經系統功能水平的提高。

兒童生長軌跡關鍵期

外環境無特殊變化的條件下,個體兒童的發育過程比較穩定,呈現一種軌跡現象(canalization)。該軌跡有動態的、複雜的調控系統,其中遺傳基因起關鍵作用。它盡力使正在生長中的個體在羣體範圍中保持有限的上下波動幅度。一旦出現疾病、內分泌障礙、營養不良等不利現象,會出現明顯的生長髮育遲滯;一旦這些阻礙因素被克服,兒童會立即表現出向原有生長軌道靠近和發展的強烈傾向。這種在阻礙生長的因素被克服後表現出的加速生長並恢復到正常軌跡的現象,稱“趕上生長”。
並非所有的疾病恢復過程必然伴隨趕上生長。患兒能否出現趕上生長,能否使生長恢復到原有正常軌跡,取決於致病的原因、疾病的持續時間和嚴重程度。如果病變涉及中樞神經系統和重要的內分泌腺,或病變較嚴重,或體液的內環境和代謝平衡過程長期得不到恢復,就不能出現趕上生長。

兒童食品安全

加強兒童食品安全監管。完善兒童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強化嬰幼兒配方食品和嬰幼兒輔助食品安全監管,加大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抽檢監測及不合格食品處罰力度。落實學校、幼兒園托育機構食品安全管理主體責任,消除兒童集體用餐各環節食品安全隱患,加強校內及周邊食品安全監管。嚴肅查處食品安全違法違規行為。 [9] 
1、主食及豆類的選擇:
粳米秈米紫米小麥麪粉燕麥、綠豆、赤小豆黑豆,豆腐、大米、小米、燕麥、蕎麥、大豆及其製品等。
2、肉蛋奶的選擇:
瘦肉排骨牛肉、雞肉、鴨肉豬肝魚、帶魚黃鱔泥鰍、蝦、蝦皮、雞蛋、羊肉黃魚牡蠣、牛奶等。
3、蔬菜的選擇:
胡蘿蔔、土豆、菠菜、大白菜青椒、南瓜、黃瓜、豆芽海帶黑木耳紅薯番茄、青菜、洋葱、芹菜、花菜、蘑菇紫菜、筍。
4、水果的選擇:
蘋果香蕉橘子西瓜子、哈密瓜、芒果、火龍果獼猴桃菠蘿、草莓、梨等。
5、其他:
核桃仁、花生、瓜子榛子等堅果類。堅果、燕窩等。
氨基酸可以提高兒童免疫力,促進機體發育、身體發育和心理發育。
7、忌暴飲暴食,吃飯的時候看書和説笑,睡着吃,一邊吃一邊看電視。
8、忌多吃過甜過涼的食物,如巧克力、冰淇淋等;少喝碳酸性飲料。
  • 零食選擇
兒童對零食的喜愛眾所周知,但是兒童零食不能隨便吃,兒童零食的選擇也要科學。
高糖、高鹽、高脂肪類零食最好不要吃。糖果油炸食品碳酸飲料、雪糕、冰淇淋等要少吃或儘量不吃。
(1)合理安培學齡前兒童的飲食,每天定時定點定量。
(2)飯前不允許吃糖果、餅乾等零食和飲料。
(3)飯前要洗手,飯後要漱口,這樣才能夠保持口腔健康。
(4)讓孩子自己吃飯,學會如何使用筷子和湯匙,並且要及時的送上鼓勵。這樣才能夠增加孩子自己吃飯的興趣,同時又能夠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5)吃飯的時候要專心致志,不玩耍、看電視,一心吃飯。
(6)吃飯的時候要細嚼慢嚥,但是絕對不能夠允許一頓飯的時間無限延長,最好都應該在半個小時結束。
(7)給孩子盛飯的時候,一定不要一次性裝太多了,不要讓孩子養成剩飯的習慣。
(8)不要讓孩子養成湯泡飯的習慣,這樣不利於消化和吸收營養。
(9)不允許出現挑食、偏食的習慣。
(10)不要讓某一種食物作為獎勵,同時父母應該養成一個良好的飲食習慣,這樣才能夠做到以身作則。

兒童福利保障

完善兒童福利保障和救助制度體系。積極推進兒童福利立法。逐步建成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相關福利制度相銜接的適度普惠型兒童福利制度體系。完善困境兒童分類保障政策,加大困境兒童保障力度。完善兒童福利政策,合理提高兒童福利標準。合理制定低保標準和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並建立動態調整機制,提升兒童生活質量 [9] 

兒童兒童權益

  • 保護
在兒童保護方面需要解決哪些問題
  1. 出生登記:在發展中國家,每年約5000萬新生兒出生未經登記。
  2. 童工:除了家庭童工外,大約有2億1800萬年齡在5至17歲的兒童在外從事童工的勞動。其中1億2600萬在有害的工作環境下勞動。
  3. 童婚:在發展中國家,大約6500萬年齡在20至24歲的婦女在18歲之前就已結婚或聯姻,其中3000萬生活在南亞。
  4. 拐賣兒童:據估計,每年有120萬兒童被拐賣。
  5. 武裝衝突和緊急情況下的兒童:超過30萬名兒童兵,有些僅8歲,被招募參與到全球30個國家中的武裝衝突中。自1990年,武裝衝突直接導致了200萬名兒童的死亡。
  6. 女性生殖器割禮:據估計,非洲大約有1億至1億4000萬婦女和女童接受了割禮。根據目 前的出生率,每年大約有300萬女童面臨着接受割禮的危險。
  7. 對兒童的性剝削:據估計,約有200萬名兒童在參與賣淫和色情行業中遭受性剝削。
  8. 暴力侵害兒童:大約有4000萬15歲以下的兒童遭到虐待和忽視,需要保健服務和社會關愛。
  9. 互聯網使用:兒童上網其監護人應當正確履行監護職責,教育引導兒童增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和能力,保護兒童個人信息安全。 [4] 
  • 節日
1925年8月,世界54個國家的代表,聚集在瑞士日內瓦舉行“兒童幸福國際大會”,發表了愛護兒童、保障兒童福利的宣言。國際兒童幸福促進會倡議建立兒童紀念日,英國、美國、日本等國積極響應,先後建立了自己國家的兒童節,英國規定每年的7月14日為兒童節,美國規定5月1日為兒童節。
  • 上網指南
兒童是國家的未來,有必要早些接觸最新的現代科技知識,應積極創造條件讓兒童上網,但應注意以下事項,以免適得其反。
①注意自我保護:不要公開家裏的電話、地址或學校的班級。有網上朋友邀請外出時,一定要徵得父母的同意,並由父母陪同外出。不去不適宜兒童進入的經營性互聯網上網場所(如網吧)等。
②重視隱私:上網時的密碼、賬號不要隨便使用,更不能留在電腦的有關資料中,上網查看電子郵件或其他個人信息後,要隨手關閉瀏覽器。
健康上網:為了能夠保證健康成長,不要瀏覽內容不健康的網頁,不得瀏覽與年齡不相符的網頁信息。另外上網時間不要過長。
  • 強迫症
強迫症是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一種強迫思維,自己的行為不受自己的控制。其發病率很高,多見於兒童發病。年齡越小,強迫症的症狀表現就越明顯,對孩子的健康影響很大。那麼,兒童強迫症的症狀特點有哪些?
所謂兒童強迫症就是一種患兒明知不必要,但又無法擺脱,反覆呈現的觀念、情緒或行為,愈是企圖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緊張和痛苦。
一個正常的兒童,在他發育的早期,也可能有輕度的強迫性行為。如有的孩子走路時,喜歡用手撫摸路邊的電線杆;有的孩子走路時,喜歡用腳踢小石子,有的孩子愛反覆地計算窗欄或涼台欄杆的數目等等。這類行為不伴任何情緒障礙,而且會隨年齡的增長而消失。
一個有強迫症的兒童,除此以外還常有其他強迫性症狀,如強迫意向強迫觀念、強迫情緒等。
  • 視力
嬰幼兒剛出生時,眼睛的各部位組織和功能均未發育成熟。多數嬰幼兒眼睛屬正常或輕度遠視,新生兒視力差,只能看見2-3米以內物體輪廓。
2個月嬰兒的眼睛能隨目標的活動而轉動;
4個月嬰兒視力為0.02-0.05;
5-6個月嬰兒視力為0.04~0.08;
7~8個月嬰兒已有固視,能長時間看一個方向;
1週歲兒童能識別眼、耳、鼻等器官;
2~3歲兒童的視力達到0.5~0.6;
3~4歲兒童視力達0.7~0.8;
5~6歲兒童的正常視力接近1.0;
而1.0視力是標準正常視力。
到12歲左右,眼球發育完全,視力可達到1.0~1.5左右。
  • 不良習慣
舌習慣:多發生在替牙期,兒童常用舌尖舔弄鬆動的乳牙或剛萌出的恆牙,都會形成舌習慣。
吮指習慣:有70%的嬰兒從3~4個月開始有吮指的動作,這種動作在兩歲以後逐漸自行消失。
唇習慣:多為咬下唇,使上前牙向唇側傾斜並出現牙間隙,咬上唇則形成前牙反頜。
咬物習慣:以咬鉛筆及啃指甲者多見,還有咬三角板、衣角、袖口、手帕、被角及吮橡皮奶頭等不良習慣,久而久之,可造成局部小開頜
下頜前伸習慣:學齡兒童喜歡模仿他人,如見到下頜前突的患者喜歡模仿,時間長會形成下頜前突畸形。
偏側咀嚼習慣:多因一側牙有齲壞,乳磨牙早失,迫使兒童只能用健側牙齒咀嚼,日久,咀嚼側發育良好,廢用側發育不足,形成面部不對稱畸形。
對兒童口腔不良習慣,首先從教育引導着手,説服兒童自覺廢除不良習慣,如果説服無效則應採取一些措施。
  • 小孩刷牙竅門
專家認為,一般來説,在孩子到了兩歲半,20顆乳牙都萌出後,就可以開始教孩子學刷牙;3歲左右應讓孩子養成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的習慣;如果孩子還沒有掌握含漱技巧,可以暫時不用牙膏,而改用較濃的茶葉水來刷牙,因為茶葉水中也含有防齲作用的元素。
父母自己應養成良好的護牙習慣,用言傳身教去帶動孩子:比如早晚刷牙,飯後漱口,每晚睡前5分鐘,與孩子一起刷牙,然後不再吃零食等。

兒童人口占比

中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中0~14歲人口為25338萬人,佔17.95%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