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蔣氏宗譜

鎖定
蔣氏宗譜又稱蔣氏家譜、蔣氏族譜,是一種以表譜形式記載蔣氏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蹟的書。蔣姓是當今中國姓氏中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四七。
中文名
蔣氏宗譜
同    名
蔣氏家譜
祖    宗
伯齡
故    國
河南淮濱縣期思
典    故
九侯世家

蔣氏宗譜姓氏來源

蔣氏宗譜的來源
蔣姓是當今中國姓氏中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四七。
Jiǎng
五筆:auq;部首:艹
筆畫:12畫
結構:上下結構
(形聲。從艹,將聲。(jiāng)本義:植物名。即“茭白”)
一、古國名 [Jiang state]
姬姓,始封之君為周公之子,在今河南固始縣。一説在今河南光山,春秋時滅於楚。
二、姓氏
姓氏:蔣 祖籍:河南
祖宗: 伯齡公
分類: 以國為氏
堂號:樂安堂 郡望:樂安郡
堂聯:三徑世澤九侯家聲
周成王(西周國王)封其周公旦第三子【由於歷史原因以有叫第四子的待考證】伯齡於蔣地(今河南光山縣),建立蔣國,其國人以國名為姓就是蔣氏。
春秋時期蔣國被楚國所滅,其裔有遷居樂安者(今山東鄒城),並在當地發展成望族,因此以“樂安”為郡望、堂號。
西漢時伯齡裔孫蔣詡哀帝劉欣時為兗州刺史,以廉直著稱,後因王莽撮政,借病歸隱,荊棘塞門,舍中開三經,不出。唯羊仲求仲同遊之。
東漢初年,蔣詡曾孫蔣橫,佐光武帝劉秀討赤眉有功,官至大將軍,其九子俱封侯,公華侯穎;會稽侯(今浙江紹興)鄭;臨江侯(今重慶忠縣)川;臨湖侯(安徽無為縣)曜;臨蘇侯淅;浦亭侯巡;九江侯(安徽定遠縣)稔;雲陽侯(陝西淳化縣)默;函(ou三聲)亭侯(江蘇宜興)澄。蔣澄為宜興始祖,其裔孫將仕傑,元朝末年避亂而遷浙江奉化溪口鎮,為標榜蔣氏的發展,
氏人以“三徑世澤、九侯家聲”為堂聯。成為蔣氏的代名詞一直延用。
尋根溯源
出於姬姓
蔣氏姓源純正,出自姬姓。其血統與來源與西周皇族有關,據《左傳》、《唐書·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所載,周武王周公姬旦有子名伯齡,周成王時受封於蔣(今河南固始東北蔣集,一説今河南光山縣西),建立蔣國,為伯爵,史稱其為蔣伯。春秋時,蔣遭楚滅,蔣伯的子孫遂以國名為姓,稱蔣氏。伯齡以前的支系為:少典太昊)-姬軒轅(黃帝)-姬玄囂-姬蟜極-姬俊(帝嚳)-姬棄(后稷)-姬不窋-姬鞠(鞠陶)-姬公劉-姬慶節-姬皇僕-姬差弗-姬毀隃-姬公非-姬高圉-姬亞圉-姬祖類(公叔)-姬亶父太王)-姬季歷-姬昌(周文王)-姬旦(周公旦)。
其他少數民族如滿、蒙古、回、拉祜、保安、布朗、苗、瑤、傣、土家、壯、羌及朝鮮有此姓
得姓始祖
蔣伯齡。乃周公旦第三子,周武王姬發滅掉荒淫無道的商紂王之後,建立周王朝,在位不久即撒手人寰,由周成王繼位,因成王年幼,便由周公旦攝政,周公旦助成王平息了商紂王之子武庚和東方夷族的叛亂,確定宗法制,創立了典章制度,並不斷分封同姓諸侯,其中將自己第三子伯齡封於蔣地,稱蔣伯。公元前六一七年,蔣國被楚國所滅,其後子孫便以國名為氏,並尊蔣伯齡為蔣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遷
河南為蔣姓的最初發祥地,楚滅蔣後,蔣姓除部分留居河南外,大部外遷。秦漢之際,有蔣姓西遷入陝西,東遷入山東,其中在山東博興壽光的蔣姓繁衍的最為旺盛,故蔣姓世代有以“樂安”為堂號的習俗。蔣姓南遷較一般姓氏都早,始於漢代,東漢建武年間,逡道侯蔣橫遭讒害,其九子避難四方,光武帝醒悟後,九子皆隨地封侯,即:公華侯潁、會稽侯鄭、臨蘇侯浙、臨湖侯曜、浦亭侯巡、臨江(今四川忠縣)侯川、九江(今屬江西)侯稔、雲陽(今陝西淳化)侯默、函(ou三聲)亭(今江蘇宜興)侯澄。可見,自蔣橫以後,其子孫多數散居於我國南方的江蘇、江西、浙江、四川、重慶、湖北、湖南等地,並且成為當地的開基始祖。如此反而使蔣姓活動範圍大大增加。東漢末年,有一支從河南遷往山東東萊郡三國時曹魏的蔣濟即其後裔。此期有蔣休(西漢名臣蔣翊之十世孫)自樂安遷義陽羨縣(今江蘇宜興),其子孫有遷浙江奉化之三嶺。據考證,天下無二蔣,蔣姓中國人本出自於一家。漢代以後的蔣姓,大都出自江蘇的宜興,其始祖為函亭侯蔣澄,後來中國的蔣姓人家,絕大部分都是從宜興繁衍出來的。唐初,陳元光入閩開漳,有蔣姓將佐隨往,此期有浙江天台之蔣姓移居浙江奉化。五代時,蔣翊的後人蔣顯,出任四明監鹽官,住在寧波城內的採蓮橋,其後代文人蔚起,成為甬上望族。宋以後,福建、廣東蔣姓已盛,元季,仕傑公(宋神宗金紫光祿大夫蔣浚明之裔)始遷奉化武嶺禽孝鄉(即今溪口鎮),此即蔣介石之先祖。明清之季,有閩粵蔣姓移居海外。一九四九年,蔣介石敗居台灣,蔣姓族人大批隨往。如今,蔣姓已廣佈天下,尤以四川、江蘇、湖南、浙江等省多此姓,上述四省蔣姓約佔全國漢族蔣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
郡望
1、東萊郡,治所在東萊(漢高帝置郡,治所在今山東掖縣);
2、樂安郡,治所在臨濟(東漢永元十年置郡,治今山東青縣高苑鎮西北),三國時移治高苑(今山東博興西南)。
堂號
“鐘山”、“九侯”、“居易”、“亦政”、“慎樞”、“樂安”、“孝思”、“三徑”等。
宗族特徵
1、天下無二蔣,蔣姓來源比較純正。
2、蔣姓源於北,而盛於南,是比較典型的南方姓氏。
3、歷史上蔣姓人材濟濟,若星漢燦爛。
4、字行輩分斷則有續。如據《灰湯蔣氏支譜》載,湖南寧邑蔣姓一支字行為:“際忠成源河海兆,永朝世立國泰民,安湘啓祖傳嗣廣,英賢恆守應昌榮。”續修派語字行為:“原泉資必達,深造得常盈,孝友承先業,詩書建大名。”又如湖南道州蔣姓一支行為:“芝楚世光元,能學正榮昌。”續修派語字行為:“先崇尊敬,信義傳芳,……”
蔣氏族譜  蔣氏族譜相傳,明永樂年間,老祖由山西洪洞縣遷至河北交河縣,建村蔣家坊(今屬阜城縣)。明崇禎年間,蔣氏有“文”字輩兄弟三人:老大文升,住交河縣小趙屯村,老二文吉去哈爾濱,老三文翰遷至永清縣城東關。清乾隆六年(公元一七四一年),文升之後裔“希夢”由小趙屯遷至方佑屯(即現東方屯),與其外祖葉氏同居,繁衍後代,故有“蔣家墳,葉家祖”之説。
方佑屯蔣氏先祖統一家族輩份稱:“文、維、希、士、紹、東、興、連、玉、鳳、樹、煥、堪、錫、致”。先人曾幾次撰續《家譜》,由於歷史原因,該《家譜》於公元(下同)一九六八年“文革”中被焚,造成蔣氏家族最大的遺憾!
國家有歷史,地方有志書,家族有宗譜,此乃後世知曉木本水源的重要依據。為拯救蔣氏《家譜》即將失傳的現實,一九八五年冬,族人玉英、鳳增經過走訪、回憶,整理了蔣氏《家譜》初稿,並與族人樹興一起,擬續了“立、雨、敬、春、明、開、延、滿、永、升、署、秋、雙、發、傑、榮、首、中、部、慶”二十輩宗譜。儘管該《家譜》初稿不盡完善,但該二人付出了一定艱辛。二○○四年夏,九世玉俊邀集族人鳳凱、春生、樹才、樹學、振民、振芳等人,分別瞭解、收集族人的婚、育情況,在一九八五年《家譜》初稿基礎上,進一步充實內容,更正差錯,由玉俊組稿,族長玉才審定,編輯了《蔣氏家譜》第一卷。
本次編輯,從“紹仁”及其後世長子始錄,本世錄完,再啓一世;每世首錄的第一人,在其名字上面標有五星;凡已婚男子則予立户,對未婚男女和在外定居婚、育狀況不詳的,只在其父母户內註明生有其人(已婚女子兼註明出嫁何處),一男娶多妻者,只收錄了生有子女的妻室;所收錄人員,只錄其婚、育情況,不涉及政治和社會活動;為便於分辨,對同輩同名者,在容易弄錯的名字後加注了乳名;收集時限為二○○四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時。這次資料收集,本着實事求是,知道多少算多少。應該説明的是,古代,農民入學或參與社會活動者甚少,日常多用乳名,大號傳不開,現流傳之大號,有的系後人追封。

蔣氏宗譜名人精粹

蔣伯齡,周公三子,封蔣國(河南淮濱),蔣氏鼻祖。
東漢
蔣 幹,漢末三國時期的人物,九江(治今安徽壽縣)人。
蔣 晉,仙居(今屬浙江)人。西漢交州刺史。
蔣 橫,陝西杜陵人,被拜為大將軍,跟隨光武帝劉秀討伐赤眉軍,因功勳卓著而被封為逡道侯。
蔣 翊,漢杜陵(今陝西西安)人,封為兗州(今屬山東)刺史。
蔣 穎,封“金華侯”,居婺州金華七新鄉。任中散大夫車騎大將軍,青州刺史。
蔣 鄭,封“會稽侯”,居越州紹興。
蔣 川,封“臨川侯”,居潤州鎮江丹徒,任酒泉太守。
蔣 耀,封“鎮湖侯”,居湖州安吉。
蔣 漸,封《臨蘇侯》,居姑蘇(蘇州)。
蔣 巡,封“卜亭侯”,居杭州餘杭,官員外郎,散騎長侍。
蔣 稔,封“平河侯”,居九江平河縣,官殿中將軍,襲爵九江侯。
蔣 默,封“雲陽侯”,居義(宜)興和橋南新柯山橋雲陽村,任諫議大夫
蔣 澄,字少明,居義(宜)興都山寒亭村。官封 亭鄉候,封地在今宜興 山以東,楊巷、官林一帶,不久任婺州刺史。
蔣 琬,東漢末年零陵郡人,蜀漢尚書令,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後封為安陽亭侯,接替諸葛亮為丞相。
蔣 濟,揚州楚國平阿(今安徽懷遠),魏關內侯,升遷為太尉
蔣 孟,冀州刺史,蔣澄長子。
蔣 直,南陽刺史,蔣澄次子。
蔣 休,丹陽刺史,蔣澄三子。
蔣 政,荊南刺史,蔣澄四子。
蔣 元,兗州刺史,蔣澄 五子。
蔣子文,廣陵 (今揚州)人,為秣陵尉,並將鐘山改名蔣山。
蔣 欽,九江壽春人也,遷西部都尉,討越中郎將,遷蕩寇將軍,召還都拜右護軍,典領辭訟。
蔣少遊,樂安博昌人。官至前將軍將作大匠,死後贈龍驤將軍、青州刺史。
蔣 恭,劉宋曾任台州刺史。
蔣 升,北周,楚國平阿人。官至東騎大將軍、河東郡守。
蔣 雋,北洲,官至王府從事中郎、趙興郡守。
蔣鎮波,常州義興人。官至左拾遺司封員外郎
蔣 冽,歷任禮、吏、户部侍郎,官終尚書左臣。
蔣 防,江蘇義興(即今宜興)人,歷官右拾遺,司封員外郎,諫議大夫,右補闋,加翰林學士,中書舍人。貶汀州刺史,連州刺史,大和二年任袁州刺史。
蔣 偕,蔣乂三子,以父蔭歷任右拾遺,補闋,主客郎中兼史館修撰,累任太長少卿,州官等。
蔣 伸,今宜興芳莊鎮五牧村人,曾任户部侍郎、兵部侍郎。任中書侍郎,兼兵部尚書。拜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兼刑部尚書任河中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子少保太子太傅,贈太尉。
蔣 系,入直史館,大和年升右拾遺,史館修撰,歷任工部、禮部兵部郎中,同兼史職,懿宗時官兵部尚書,東都留守
蔣 乂,任太常院修撰,貞元中任右拾遺,起居舍人,司勳員外朗,兼史館修撰,遷右諫議大夫,封義興縣公。
蔣將明,任河中使府,侍御史,左司朗中,國子司業集賢殿學士。
蔣 儼,封大將軍,文學家,授朝散大夫,任幽州司馬,高宗時人蒲州刺使,太子右衞副帥,以太子詹事致仕,封義興沖沖縣子。
蔣 沉,萊州膠水人,官至右散騎常侍,追贈工部尚書
蔣 清,官至太子校書郎、鞏縣丞。
蔣 渙,任鴻臚卿,右散騎常侍,官終禮部尚書
蔣欽緒,唐萊州膠水縣人,累任太常博士。任吏部員外郎和侍郎,歷任汴州和魏州刺史。
蔣浚明,浙江奉化人,北宋時為中書平章事,贈金紫光祿大夫
蔣 峴,浙江人,南宋寧宗進士,官至刑部尚書,殿中待御史。
蔣 琉,浙江人,官至朝議大夫
蔣重珍,無錫人,宋寧宗十六年(1223)癸未科狀元。集英殿修撰身份任安吉知州,代理刑部侍郎,為朝請大夫
蔣 芾,今宜興楊巷鎮人。被授予起居郎直學士院、中書舍人,端明殿學士、籤書樞密院事兼代參知政事(副宰相)升為左正議大夫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宰相)。
蔣之勉,常州宜興人,吏部尚書堂從子,博通典籍,為西浙大儒。屢薦不仕。學者稱荊南先生。 [1] 
蔣之奇,常州宜興人,官至宰相。
蔣 鍇,宜興人,官至侍從。
蔣 猷,(?-約1126),字仲遠,潤州金壇人。官至吏部、工部、刑部、兵部四部尚書
蔣 燦,宜興人,補將侍郎,調承務郎代户部侍郎,歷任平江、臨安、兩州知府,贈正議大夫。
蔣興祖,蔣之奇之孫,以蔭任鐃州司錄,因功升官,知開封陽武縣
蔣 靜,任安仁縣令,升職方員外郎,升國子司業,任中書舍人(擬詔官),顯謨閣待制,壽州知府,江寧知府,調任睦州知府,任大司成,洪州知府,贈通議大夫
蔣 璨,宜興(今屬江蘇)人。之奇從子。以蔭補將仕郎,任婺州蘭溪縣主簿。歷知撫州通州,提舉淮南東西路茶鹽公事,歷知揚州、臨安府,遷兩浙轉運副使,由淮南轉運副使知平江府
蔣宗魯,字道父,明朝普安衞(今貴州盤縣)人。明世宗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舉人,次年進士。歷官浚縣知縣、刑部主事、雲南臨沅兵備副使、河南按察使、右布政使副都御史巡撫雲南。在任雲南巡撫時,明世宗寵用害政誤國的奸臣嚴嵩,修建大殿,極盡奢侈鋪張,下令叫雲南採大理石,要見方七尺的五塊,見方六尺的五塊,見方五尺的十塊,見方四尺、三尺的各十五塊,並限期運至北京。蔣宗魯深知採取如此之大的大理石之艱難,能體恤民間疾苦,冒死上疏朝廷,請求減免此項徵收。在封建專制時代,蔣敢於犯顏直諫,其精神可獲可欽。蔣因直言敢諫得罪奸臣嚴嵩而告老還鄉。一生寫了不少諫疏指陳時弊,但多被置之高閣,還著有《詩文集》、《治浚款議疏草》等,均已失傳。
蔣文旺,宋太祖御前都督,江西泰和縣人,後遷至湖南寧遠縣東現新田縣地,是為該地開基祖。
蔣 獻,明洪武年間錦衣衞指揮。
蔣廷瓚,河南滑縣人,任嘉興通判,任工部右侍郎,首任貴州布政使。
蔣 貴,靖城阡橋人,升到浙江昌國衞指揮同知、北平彭城衞部指揮企事,定西伯,定西侯。
蔣 雄,追贈懷遠將軍
蔣 琬,授平羌將軍銜鎮守甘肅,神機營總兵,累官太保兼太子太傅,贈涼國公。
蔣 驥,繼承爵位典京營兵。
蔣 傅,授平蠻將軍銜,鎮守兩廣,官至太子太保
蔣中臣,明萬曆年間,户部侍郎。
蔣思文,青州蔣氏開祖,明永樂年間進士歷任通政使司通政使(正三品),授嘉議大夫(正三品)左邊青州府同知(正五品) 。
蔣如蘋,山東益都人,任容城縣令,擢揚州同知。
蔣 升,官至南京户部尚書
蔣 欽,常熟人。官至南京御史。
蔣 昪,全州人,始授南海知縣,官至留都南京户部尚書。
蔣 冕,全州人,官至首輔內閣大學士
蔣 信,常德人,累官四川水利僉事遷貴州提學副使。
蔣小保,永樂年間孝義名士,任武功中衞
蔣 琮,大興(今北京市屬縣區)人,弘治年間任南京守備太監
蔣 瑤,歸安(今湖州)人。歷兩京御史為荊州知府,調揚州知府。後調陝西任參政,歷湖廣、江西左右布政使,累遷工部尚書,加太子少保。贈太子太保,諡恭靖。
蔣 英嘉善人。歷知松溪、漳浦、宜興。
蔣守約,直隸宜興人,為道士,永樂初,舉贊禮郎,禮部尚書,太常寺卿
蔣宗武,江蘇武進人,家世業醫,入太醫院,授以御醫,又擢為院判、院使等職,後晉升為禮部左侍郎
蔣主善,江蘇句容人,太醫院院判蔣武生之子,任太醫院院判。
蔣用文,祖籍魏(今山西),洪武初遷句容(今屬江蘇),升太醫院院判,六年後任承德郎
蔣若來,江蘇人,明末江浦守備。
蔣光彥,福建晉江人,官至江西副使,廣東布政司參議。
蔣德璟,晉江人,擢禮部右侍郎,任户部尚書,晉太子少保、文淵閣大學士
蔣允儀,明官員,授桐鄉知縣,移嘉興,擢御史,巡按陝西,巡湖廣副使,擢太撲少卿右僉都御史撫治鄖陽。
蔣士銓,江西鉛山人,進士,官至翰林院編修。
蔣廷錫,江蘇常熟人,曾任禮部侍郎、户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太子太傅。
蔣榮芳,山東博山,贈奉政大夫(正五品)。
蔣 璞,山東博山,誥贈奉政大夫(正五品)。
蔣 璐,山東博山,侯選經歷司
蔣 綜,山東博山,貢生,贈奉政大夫(正五品)。
蔣今懿,山東博山,雍正元年青州府糧捕,通判馬公(正六品)。
蔣今長,嘉慶年間山東博山人,官居中書科中書舍人(從七品)加五級,誥封奉政大夫(正五品),晉贈中憲大夫(正四品)。
蔣天鈞,道光年間山東博山人,官居兵部職方司主事(正六品)加二級,封奉政大夫(正五品)。
蔣天珍,道光年間山東博山人,大理寺評事(正七品)加四級,誥封奉政大夫(正五品),夫人袁氏系長山縣原任禮部司務候補主事(正六品)袁承約之女。
蔣天睿,山東博山,例封儒林郎(正六品)。
蔣天倪,山東博山,例封武略佐騎尉(從六品),太學生
蔣天錦,山東博山,覃恩贈修職郎(正八品),夫人李氏系長山縣歷任山西汾州府同知(正五品)寧武府知府(從四品)署雁平兵備道李維梓之女。 [2] 
蔣松岐,山東博山,侯選尉千總(從六品),例封修職郎(正八品)捐修書院域工加二級。
蔣健岐,山東博山,丁酉科拔貢生,侯選直隸州州判(從七品)。
蔣封岐,山東博山,江蘇金山縣知縣(正七品)歷署蘇州府督糧同知(正五品),夫人李氏系壽光縣原任直隸長垣縣知縣(正七品)李鈴之女。
蔣坦岐,山東博山,貢生,任東昌府冠縣教諭(正八品)歷署魚台定陶樓霞教諭(正八品),夫人林氏系登州府文登縣原任湖廣道監察御史(從五品)林鐘岱之女。
蔣方岐,山東博山,早逝,夫人袁氏系長山縣通政司知事(正七品)袁守伸之女。
蔣桄岐,山東博山,侯選教諭例授修職郎,夫人袁氏系長山縣侯選通政司知事(正七品)袁守偉之女。
蔣 宓,山東博山,從九職衙,贈文林郎(正七品)。
蔣心零,山東博山,從九品,夫人錢氏系例封奉政大夫(正五品)錢永紳之女。
蔣心清,山東博山,太學生,夫人張氏系葵酉科拔貢,侯選州州判(從七品)改授教諭張松謀之女。
蔣心溶,山東博山,夫人陳氏系登州府文登縣原任浙江寧波後幫領運千統(從五品)侯陸衞守備(正五品)陳道衞之女。
蔣心淳,山東博山,夫人袁氏系長山縣原任直隸石景山同知(正五品)袁琅之女,孫氏同邑貢生侯選訓導歷署樓霞陵縣教諭(正八品)孫崇樨之女。
蔣持輝,山東博山,夫人邢氏系濟南府歷城縣現任直隸東明縣右堂邢松田之女。
蔣持縉,山東博山,邑癢生,封文林郎(正七品)。
蔣其揆,山東博山,夫人張氏系太學生例贈文林郎(正七品)張承柞之女。
蔣其彪,山東博山,夫人高氏系淄邑例封文林郎(正七品)歲貢生高奠謀之女。
蔣其倫,山東博山字昆圃,號星海,清光緒年間山東博山人,著名篆修。
蔣立鏞天門人。清嘉慶十六年(1811)狀元。歷任國史館協修及纂修,朝考閲卷官等。任河南鄉試副主考官,出任廣西鄉試主考官。
蔣 艮,商城伏山鄉人,歷任武英殿協修、纂修,國史館協修教習,任山東鄉試副考官。
蔣 伊,江蘇常熟人,由翰林院庶吉士陝西道監察御史,官至河南提學副使。
蔣 植,江西鉛山人,任翰林院編修,著作甚豐,詩文負盛名,與袁枚、袁翼並稱江右三大家。
蔣龍光,清官員,詩人。授中書舍人,刑部郎中,通蘇道,福建巡海道,西湖東道,浙江驛傳道等。
蔣春霖江陰城內蔣家巷人,寄籍大興(今屬北京市),署富安場鹽大使。
蔣 楷,湖北荊門陽田村人,任東平州知州,補授莒州知州,署平原縣。
蔣文慶,漢軍正白旗人,授吏部主事,遷員外郎。出為雲南曲靖知府,調雲南府,擢甘肅寧夏道,遷浙江按察使,護理巡撫,遷安徽布政使,擢巡撫。
蔣赫德遵化人,隸漢軍鑲白旗,任國史院大學士文華殿弘文院大學士,禮部尚書。
蔣攸銛,先世由浙江遷遼陽,隸漢軍鑲紅旗,遷御史,任江西按察使、雲南布政使、江蘇巡撫江南河道總督兩廣總督等職。調四川總督,加太子太保。授刑部尚書。尋授直隸總督。拜體仁閣大學士,充軍機大臣,管理刑部。授兩江總督,晉太子太傅。
蔣懋勳,浙江臨海人,參加肅清三藩之變克復台灣有功,官至温州鎮總兵。
蔣祥墀天門淨壇鄉七屋台村人,任浙江鄉試副主考,升任國子監司業,後歷任國子監祭酒、少詹,奉順天府丞、通政司副使,光祿寺卿宗人府丞、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鴻臚寺卿等職。
蔣元溥,天門人,任九江知府,署江西鹽法道
蔣啓勳,祥墀之曾孫,授吏部主事,旋補稽勳郎中,後任河南道御史,出任鎮江、蘇州知府,後任湖南衡永郴桂兵備道。
蔣傳燮,祥墀之玄孫,發四川任蓬溪縣篆,後升任雅安縣令。
蔣陳錫,江南常熟人,歷官河南按察使、山東巡府、雲貴總督
蔣弘道,順天大興人,官至翰林院侍讀學士進士第、户部左侍郎、加一級,左都御史
蔣益澧,湖南湘鄉人,清湘軍首領,曾任廣西按察使,浙江布政使,廣東巡撫
蔣 洲,江南常熟人,大學士蔣廷錫之子。初為主事,歷官山西布政使、山東巡撫
蔣 溥,大學士蔣廷錫之子。雍正進士,歷官至湖南巡撫協辦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和吏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兼領户部。
蔣國柱,清初漢軍鑲白旗人,授都察院啓心郎。歷工部右侍郎、户部左侍郎。後調江寧巡撫,駐鎮江,補右通政使,遷秘書院學士,尋授山東巡撫。後任浙江巡撫
蔣鳳藻,清江蘇吳縣人,補福建福寧知府。
蔣錫綬,江蘇長洲人,刑部主事入直,官至安慶府知府。
蔣振生,金壇人,虎臣修撰之侄也,授國子監學正
蔣 炳,江蘇陽湖人,內閣侍讀入直,官至河南巡撫
蔣國禎,鳳陽知府。
蔣永修,清官員,學者,經學家。歷官應山縣知縣,刑科給事中平越府知府,終湖廣提學副使。
蔣 發,祖居河南温縣東鄉劉村,後遷水運村。太極拳創始人。
民國
蔣介石,浙江奉化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中華民國總統。
蔣介卿,浙江奉化人,任過台州地方法院推事、廣州地方審判廳推事、英德縣縣長、後又擔任過浙江海關監督、浙江省政府委員等。
蔣百里,浙江海寧人,國民黨陸軍上將
蔣鼎文,逝江諸暨縣石山人,授國民黨陸軍上將,任陝西西安行營主任,兼十戰區司令長官。陝西省主席。
蔣先雲,湖南新田人,被譽為“黃埔三傑”之一。
蔣翊武澧縣城關鎮人。武昌起義總指揮
蔣經國,浙江奉化人,歷任國民黨台灣省黨部主任委員、台灣國民黨台灣防務部門總政治部主任、台灣防務部門副部長、部長、台灣行政部門副院長、院長等職。
蔣尊簋諸暨紫東滸山人,廣東混成協協統,任廣東省都督府軍事部長,為浙江都督,兼民政長,任為參謀次長。後歷任軍政部次長,代理參謀長兼滇、黔、贛聯軍第一路司令。蔣作賓,湖北應城人。著名國民革命軍陸軍上將。陸軍部次長。
蔣夢麟,浙江餘姚人,北京大學校長。
蔣正文,字松寒,淄博工礦特區武工大隊大隊長,博山縣警察所建設科長,博山武術宗師。
蔣正武,字松鶴,子蔣衍桂博山共產黨早期領導人,女蔣衍芬丈夫是外交部原副部長宮達菲
蔣正論,淄博博山共產黨第一人,1926年赴廣州農民講習所學習中共博山支部書記。
蔣衍坤,博山房家井人,1926年報恩寺小學校長,國民黨黨員。
蔣衍升,同盟會創始人之一,山東省秘書長。
蔣延儉,字敦魯,淄博博山共產黨早期領導人。
蔣衍義,字異(1917-1944)魯中公安局科長。
蔣光鼐,廣東東莞人。曾任國民黨第十九路軍總指揮,淞滬警備司令。任福建省政府主席兼綏靖主任。任國民黨第七戰區副司令長官。1946年參與發起組織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建國後曾任紡織工業部部長,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常委。
蔣緯國,浙江奉化人,晉升陸軍二級上將,任裝甲兵司令
蔣國秉,曾任國民黨陸軍八十八師少校參謀,中校團副、江西第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參議等職。
蔣華秀,蔣介卿的女兒嫁與白崇禧的外甥韋永成為妻,韋永成在抗戰時。曾任安徽省財政廳廳長。
蔣仲苓浙江義烏縣人,任“陸軍總司令”並晉升“二級上將”,任參謀本部副參謀總長兼執行官,兼任中山科學研究院院長,任台灣當局領導人辦公室參軍長,任“台灣當局領導人辦公室國策顧問”,任“國防部長”,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副主席,聘為台灣當局領導人辦公室資政。
蔣碧薇,江蘇宜興縣人,復旦大學法語教授,悲鴻夫人,後嫁張道藩,貴州人,當過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國民黨政府教育部長,最後做到“台灣立法部門院長”。
蔣修仁,陸軍少將,國民革命軍整編第二十六師四十四旅旅長。
蔣在珍,中將師長,貴州桐梓人,任新八師師長,第二十五軍第三師師長。
蔣孝先,陸軍中將
蔣鋤歐東安山口鋪人,任國民黨四十四軍二師師長,晉升為四十四軍中將副軍長,任過全國鐵路甲車司令、鐵道部警備總局局長、交通警備司令,任一,六兩區鐵路軍運指揮官,後調衡陽運輸司令。
蔣伏生祁陽掛榜山人,升為國民黨師長,任李玉堂集團軍副總司令、長沙警備司令。
強烈建議百度詞條:把宗譜——族譜——家譜分開,因為他們的意義、內容、尺寸、規制都不一樣 [2] 

蔣氏宗譜宗譜介紹

柚山《孝思堂》蔣氏宗譜
蔣氏宗譜 蔣氏宗譜
孝思堂《蔣氏宗譜》 [3]  初修於、整修於北宋崇寧初,而後歷代有重修、續修。此孝思堂《北店蔣氏宗譜》修於民國十八年(1929年),黃應中撰序。此支蔣氏系北宋蔣之勉、蔣之儀、蔣之祫(90世)等人之後,蔣之勉系蔣之奇堂兄,居蔣氏九十世之長,蔣之儀、蔣之祫系蔣之奇堂兄弟,其後人在兩宋時亦顯於一時,主要分佈於宜興西北部及丹陽金壇溧陽埭頭、上黃(1950年前屬宜興)等地。蔣氏宗譜(孝思堂)共24卷、分30冊,原本現散存在宜興楊巷、官林、徐舍等地,原官林文化站站長蔣福培費思費力、八方奔走,終於收集齊全。宜興市檔案館存有電子版本。各卷內容簡介如下:
卷一第一部分為譜序(作者有蔣之奇、蘇東坡趙鼎趙抃張九成、何夢熊、蔣琮等),總目、附編次説明、頒譜字號、歷次續修名氏。 第二部分為譜序、祠堂等記、遺像、服制圖。卷二為分封考、誥勅、戊祭呈詞、建愍公專祠記、遺訓、凡例、遷支。
卷三為碑記、墓誌銘(大部分與其它《蔣氏宗譜》類同,增加蔣之儀、蔣之翰、蔣之武墓誌銘)。
卷四為詩集(作者有蔣堂、蔣之奇、蔣之美、蔣重珍、蔣璨、蔣如奇等蔣氏族人,另外還有唐玄宗、劉長卿朱慶餘耿湋等相關名人)、辨疑錄、傳行實志(蔣氏列祖傳記)。
卷五為傳序(即本支系歷史人物傳記)。
柚山大房世系 柚山大房世系
卷六、卷七、卷八為期思世系、公祖世系。 卷九至卷十六為柚山世系世表(蔣之勉後裔),有大房、二房、三房、四房、五房、興福、蔣巷、老二三房、老四房、老五房、槐樹巷、南陽、臧林、蘭塘大房、蘭塘六房 蘭塘四房、蘭塘西分、蘭塘東分、蘭塘二房、蘭塘嘉音公、碩莊前渚、壽勝渡閔公分、南社朱家塘、柚山東分、蒲村、新宅、墳山、倉裏、天芳圩各支派。卷十六中另有蔣家橋世系世表、觀巷世系世表。
卷十七、卷十八為爵坫前巷世系世表 大房、北莊、鵝圩、萬珍圩、黃百祿圩各支派。
卷十九至卷二十一為湖口世系世表(蔣之勉後裔),有大房、三房、四房、五房、六房、七房、西徐村、幹家塘各支派。
卷二十二為皇堡舍世系(蔣之儀後裔)世表,有木村、宜城、南山堡各支派。
卷二十三是爵坫後巷世系世表。
卷二十四前半部分為戈莊世系世表,有後村、平安村、蔣莊、中戈莊各支派,後半部分為姜莊世系世表。
金沙廟下圩《永思堂》蔣氏宗譜
金沙廟下圩蔣氏宗譜,
,堂號《永思堂》,始修於嘉慶丁丑(1817年,本譜嘉慶前合修於柚山譜),後歷道光丁未(1847年),光緒丁丑(1877年),民國七年(1918年)四次續修,本譜主修金壇廟下圩(含蔣笪支)、陳塘、唐陵、巷內、文清橋、張家巷、崗頭上、湖莊、賀巷、小墟、許巷各支世系,全譜共24卷,缺卷一。(宗譜現藏於私人處,宜興市蔣氏文化研究會有電子檔)
蔣氏宗譜 蔣氏宗譜
金壇廟下圩(今金壇指前鎮廟圩村)蔣氏,為𠙶亭侯澄公裔孫.
九十世之武公六傳至元禮公(96世)贅居金沙唐陵,而為唐陵支祖。
九十世之秀公六傳至鵠公(96世)徙居金沙廟下圩巷內,而為巷內支祖。
蔣氏宗譜 蔣氏宗譜
九十世之勉公六傳至嗣興公,又嗣興公次子祖瑩公(97世)徙居金沙廟下圩(含蔣笪支),而為廟圍支祖。祖瑩公生三子,長子善顓公曾孫(百一世)文六公徙居金沙賀巷,而為賀巷支祖;曾孫文八公(百一世)徙居金沙候莊,而為候莊支祖;善顓公七傳孫溪公(105世)徙居金沙墳頭,而為墳頭支祖;善顓公七傳孫伸公(105世)徙居金沙崗頭上,而為崗頭上支祖;善顓公十二傳孫樸公(110世)徙居金沙張家巷,而為張家巷支祖。祖瑩公次子善頤公(98世)贅居金沙文清橋,而為文清橋支祖;祖瑩公三子善頊公(98世)徙居金沙縣北陳塘,而為陳塘支祖;善頊公四傳孫坤公(102世)徙居金沙許巷嶽莊村,而為許巷支祖。嗣興公(96世)三子祖學公,又祖學公子善簡公(98世)徙居金沙湖莊,而為湖莊支祖;善簡公五傳孫安一公(103世)徙居金沙小墟,而為小墟支祖。
分卷內容:
卷一、缺。
卷二、像贊、歷次纂修錄、領譜字號、凡例、遷徙錄、誥剌。
卷三、公祖世表(一世至九十世)。
卷四、公祖世表(九十一世至一百世)。
卷五、廟圍世表(一百一世至一百七世、蔣笪支自107世始)。
卷六、廟圍世表(一百八世至一百九世)。卷七、廟圍世表(一百十世至一百十一世)。
蔣氏宗譜 蔣氏宗譜
卷八、廟圍世表(一百十一世至一百十三世)。卷九、廟圍世表(一百十三世)。
卷十、廟圍世表(一百十四世)。
卷十一、廟圍世表(一百十五世至一百十八世)、崗頭上世表(一百七世至一百十六世)。
卷十二、廟圍巷內支世表(一百一世至一百十四世)、金沙文清橋支世表(九十八世至一百十六世)、廟圍張家巷支世表(一百十世至一百十五世)。
卷十三、金沙唐陵支世表(九十六世至一百十七世)。
卷十四、金沙陳塘支世表(九十八世至一百二十世)、金沙許巷支世表(一百二世至一百十八世)、金沙賀巷支世表(一百一世至一百二十世)。
卷十五、金沙湖莊支世表(九十八世至一百十七世)、湖莊遷小墟支世表(一百三世至一百一八世)。
卷十六、金沙墳頭支世表(一百五世至一百二十一世)。
卷十七、公祖世系圖(一世至九十七世)。
卷十八、金沙廟圍世系圖(九十七世至一百十三世、含蔣笪支)。
卷十九、金沙廟圍世系圖(一百十三世至一百十八世)、崗頭上伸公派世系圖(一百五世至一百十六世)。
卷二十、金沙廟圍巷內支世系圖(九十六世至一百十四世)、金沙文清橋支世系圖(九十八世至一百十六世)、金沙張家巷支世系圖(一百十世至一百十五世)、金沙唐陵支世系圖(九十六世至一百十七世)、金沙陳塘支世系圖(九十八世至一百二十世)、金沙許巷東分支世系圖(一百二世至一百十八世)。
卷二十一、金沙賀巷支世系圖(一百一世至一百二十世)、金沙湖莊支世系圖(九十六世至一百十七世)、湖莊遷小墟支世系圖(一百三世至一百十八世)、金沙墳頭支世系圖(一百五世至一百二十一世)。
卷二十二、先祖公傳、贊、孺人傳。
卷二十三、傳、序、詞詩。
卷二十四、𠙶亭侯碑記、廟碑、後碑記、墓誌銘、堂公神道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