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擴

(南宋第四代皇帝)

鎖定
宋寧宗趙擴 [1]  (1168年11月19日 [5]  -1224年9月17日 [67]  ),宋光宗趙惇次子 [1]  ,其母為慈懿皇后李鳳娘 [1]  ,中國宋朝第十三位皇帝 [71-75]  ,南宋第四位皇帝,詞人。 [1]  [71]  [74] 
淳熙十二年(1185年),趙擴被封平陽郡王。淳熙十六年(1189年),封嘉王。紹熙五年(1194年),趙擴被立為皇太子,七月,在韓侂冑、趙汝愚等大臣的擁戴下繼位。即位後,任用定策有功的宗室趙汝愚為相,延召朱熹入朝講學。開禧二年(1206年)五月,詔令北伐金朝,宋軍面對金兵的反擊,被迫由進攻轉入防禦,最終以失敗告終。嘉定元年(1208年),南宋與金朝簽訂了屈辱的“嘉定和議”,宋朝皇帝與金朝皇帝的稱謂由以前的侄叔改變為侄伯。權臣韓侂冑死後,宋寧宗下詔次年改年號為嘉定,朝政有了更新的跡象。但趙擴昧於治道,缺乏帝王之資,在用人問題上仍搖擺不定、邪正不分,再次陷入權相政治的泥潭。後於嘉定十七年(1224年)九月,寧宗駕崩於臨安宮中的福寧殿,終年57歲,葬會稽永茂陵。 [72]  [75] 
史載宋寧宗的政治能力並不十分出色,在他統治前期,朝政由韓侂冑把持,後期則由史彌遠與楊皇后控制,且在兩次宋金戰爭的問題上搖擺不定,但他平時虛心好學,生活節儉,並善於聽取臣下意見,總體而言尚算一名忠厚之主。嘉定年間,南宋的人口、户口均達到峯值,官方還確立了江南禪院五山十剎的地位。 [3]  [76]  在《宋史》記載趙擴被評價為“獨當事勢之難,能不失禮節焉,斯可謂善處矣”。 [73] 
全    名
趙擴 [1] 
別    名
慶元皇帝
宋寧宗
諡    號
法天備道純德茂功仁文哲武聖睿恭孝皇帝 [65] 
封    號
英國公、平陽郡王、嘉王、皇太子(即位前) [8-10] 
廟    號
寧宗 [65] 
年    號
慶元嘉泰開禧嘉定
所處時代
南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恭王府邸
出生日期
1168年11月19日
逝世日期
1224年9月17日
逝世地
福寧殿 [67] 
陵    墓
永茂陵 [68] 
在位時間
1194年7月24日 至 1224年9月17日 [66-67] 
前    任
宋光宗趙惇
繼    任
宋理宗趙昀
主要成就
定理學為偽學; 頒佈《統天曆》;確立五山十剎的地位
主要作品
贈朱質

趙擴人物生平

趙擴早年經歷

宋寧宗 宋寧宗
宋寧宗趙擴是宋朝第十三位皇帝,南宋第四位皇帝,宋光宗趙惇與慈懿皇后李鳳娘的次子。 [1] 
乾道四年十月丙午日(1168年11月19日),出生於恭王府邸,屬相鼠。傳説寧宗的母親李皇后夢見一個大太陽墜落到庭院裏,用手承接它,從而懷孕有娠。 [5-6]  直到寧宗出生當天夜晚,祥光繞室。
乾道五年(1169年)五月賜名趙擴。 [7] 
淳熙五年(1178年)十月授予明州觀察使,封英國公,十二年(1185年)三月封平陽郡王,十六年(1189年)三月進封嘉王。 [8-10] 
紹熙五年(1194年)為太子,不久繼位。宋寧宗繼位時,其父宋光宗尚在,改太上皇,名義上宋光宗禪位給宋寧宗,實際上是趙汝愚趙彥逾葉適徐誼等朝臣以宋光宗無法執喪為理由,透過外戚韓侂冑從中連絡,獲得高宗吳皇后支持所造成的宮廷政變,逼迫宋光宗讓位。

趙擴內禪登基

參見:紹熙內禪
紹熙五年(1194年)六月,孝宗去世,光宗卻以病為辭,不肯主持喪禮。大臣們只好請太皇太后吳氏代替光宗舉行祭禮。大臣又奏光宗説:“皇子嘉王擴,一向仁慈孝順,應立於儲君,以安定人心。”光宗立即批示:“歷事歲久,念欲退閒。” [11-13]  在舉行祭禮時,趙汝愚等率文武百官在孝宗靈柩前請求太皇太后吳氏宣示光宗禪位詔,太皇太后吳氏宣讀:“皇帝心疾,未能執喪,曾有御筆,欲自退閒,皇子嘉王擴可即帝位。”
趙汝愚出來後,把太皇太后的意思告訴寧宗。寧宗堅決推辭道:“恐怕會揹負不孝的罪名。”趙汝愚説:“天子應當以安定社稷、國家為孝,如今朝廷內外憂心忡忡,害怕混亂,萬一發生意外變故,置太上皇於何地?” [14]  大臣們這才把嘉王趙擴從人羣中擁出,趙擴卻推辭説:“上告大媽媽,臣做不得,做不得。“太皇太后吳氏立刻命太監説:“去拿黃袍來,我親自給他穿上。” [15]  趙汝愚立即率文武百官跪拜,三呼萬歲。趙擴登位,史稱寧宗。

趙擴慶元黨禁

參見:慶元黨禁
宋寧宗繼位後,重用了使其登上皇位的趙汝愚和韓侂冑兩位大臣,任命趙汝愚為宰相,韓侂冑為樞密院都承旨,冊立韓夫人為皇后,韓侂冑由此得勢。
出生皇族的宗室趙汝愚被寧宗任命為宰相,他收攬名士,想有一番作為。然而外戚韓侂冑與趙汝愚不和,圖謀排斥趙汝愚,先後起用京鏜何澹劉三傑劉德秀等人。著名理學家朱熹約吏部侍郎彭龜年同劾韓侂冑,韓侂冑對宋寧宗説朱熹迂闊不可用。由於寧宗信任韓侂冑,朱熹被罷官,彭龜年奏韓侂冑“進退大臣,更易言官”,“竊弄威福,不去必為後患”。
慶元元年(1195年)二月,趙汝愚罷相,出知福州。反對趙汝愚罷官的人都陸續被竄逐。 [16] 
宋寧宗還在韓侂冑集團的策劃下,下令禁止道學,定理學為偽學,罷斥朱熹等理學家,對當時的許多知名人士進行清洗,禁止朱熹等人擔任官職,參加科舉。史稱“慶元黨禁”。 [2] 

趙擴開禧北伐

宋朝寧宗皇帝像
宋朝寧宗皇帝像(5張)
寧宗時期,在與金朝的關係上,又逐漸趨於緊張。宋寧宗因為不滿金朝蠻橫要求按舊時的禮儀行事,對自己受屈辱的地位感到不滿,因此他也支持韓侂冑對金朝採取強硬的措施。
嘉泰四年(1204年)四月,宋寧宗採納韓侂冑的建議,崇岳飛貶秦檜,將岳珂為岳飛所作的辯白文書宣付史館,並追封岳飛為鄂王。不久之後,宋寧宗改元開禧,取的是宋太祖“開寶”年號和宋真宗“天禧”的頭尾兩字,表示了南宋的恢復之志。
開禧二年(1206年),寧宗下令削去秦檜死後所封的申王爵位和“忠獻”諡號,改諡“謬醜”,下詔追究秦檜誤國之罪:“一日縱敵,遂貽數世之憂;百年為墟,誰任諸人之責?”此舉被認為是平反岳飛案件最徹底的一次。 [17]  這些措施,有力地打擊了主和派,使主戰派得到了鼓舞,很得民心。同年五月,宋寧宗下詔北伐金朝,史稱“開禧北伐”。
開戰之前,就有一些有識之士在分析形勢之後,提出此時進行戰爭對宋朝不利,認為這場戰爭幾無勝算。文學家葉適不僅拒絕起草宣戰詔書,還上書宋寧宗,認為輕率北伐“至險至危”。武學生華嶽上書,認為這次北伐將“師出無功,不戰自敗”。結果華嶽被削去學籍,遭到監禁。反對的聲音立即被朝廷鎮壓下去。寧宗請直學院士李壁起草了伐金詔書,以鼓舞士氣:“天道好還,中國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順,匹夫無不報之仇。”宋朝軍隊不宣而戰,首先對金朝軍隊發起了攻擊。
開戰初期,宋軍收復了一些地方,但由於金朝事先得到了風聲,覺察到南宋“將謀北侵”,已有了準備,在遭到進攻後立即進行了反擊。由於韓侂冑用人不當,中路軍統帥之一皇甫斌率軍攻打唐州時被金軍擊潰,接着在攻打蔡州時大敗於溱水,韓侂冑急忙把他撤了。北伐主戰場兩淮統帥鄧友龍等也因兵敗而被撤職。
不久,金軍就在東、中、西三個戰場上,對宋軍發起了進攻,宋朝軍隊由進攻轉為防守。在金軍的大舉進攻之下,真州(今江蘇儀徵)、揚州相繼被金軍佔領,西路軍事重鎮和尚原與蜀川的門户大散關也被金軍所佔。韓侂冑想通過吳曦在四川戰場挽回敗局,但陝西河東招討使吳曦卻早已在四川暗通金兵,叛變稱王。這場戰爭於第二年以宋朝戰敗而結束。 [18] 

趙擴嘉定和議

接着,又是兵敗之後的談判。而對南宋來説,戰敗以後的和談是氣短的。作為勝利者,金朝自然提出了苛刻的條件。除了提出割地賠款之外,還要求將發動這場戰爭的主謀縛送金國。
宋寧宗恭聖仁烈皇后楊氏 宋寧宗恭聖仁烈皇后楊氏 [19]
在這種形勢下,朝廷中的主和派又形成了勢力,禮部侍郎史彌遠楊皇后是主要的代表。楊皇后因當年韓侂冑在宋寧宗選皇后的問題上不傾向於她而懷恨在心,同時她也認為北伐過於輕率。他們通過皇子向宋寧宗進言:“韓侂冑再啓兵端,將危社稷。”楊皇后也在旁邊勸説宋寧宗,但宋寧宗很猶豫,一時難以定奪。楊皇后擔心如果宋寧宗走漏風聲,讓大權在握的韓侂冑知道,後果將十分嚴重,就與史彌遠、參知政事錢象祖等人密謀,設法除掉韓侂冑。
開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韓侂冑在上朝途中被殿帥夏震派出的將士挾持,殺死於玉津園中。 [20]  當時寧宗聽説韓侂冑被押往玉津園,立即要下旨追回韓太師,楊皇后一把奪過寫有旨意的箋條,對寧宗哭訴道:“韓侂冑要廢掉我和兒子,還殘害了宋金兩國百萬生靈。”進而要挾寧宗道:“若要追回他,就請讓我先死。”寧宗只好收淚作罷。 [21] 
韓侂冑被殺以後,史彌遠立即派人把這一消息告訴了金朝,並以此作為向金朝求和的砝碼。此後朝政被史彌遠、錢象祖把持。經過與金朝的談判,按照金朝的要求,韓侂冑和蘇師旦的首級被送往金朝示眾。韓侂冑死後,宋寧宗對大臣説:“恢復豈非美事?但不量力爾。” [22] 
嘉定元年(1208年),南宋王朝與金朝簽訂了屈辱的“嘉定和議”,和議條款為:兩國境界仍如前;嗣後宋以侄事伯父禮事金;增歲幣為銀帛各三十萬;宋納犒師銀三百萬兩與金。宋朝皇帝與金朝皇帝的稱謂由以前的侄叔改變為侄伯,比“隆興和議”更為屈辱。 [18] 

趙擴皇儲問題

嘉定元寶 嘉定元寶
宋寧宗先後有九個兒子,但是在未成年時就夭折,因此他不得不從宗室子弟中另尋儲嗣。
慶元四年(1198年),選太祖後裔燕懿王德昭九世孫、六歲的趙與願養在宮裏,賜名日嚴。
嘉泰二年(1202年)封衞國公。趙日嚴13歲時被立為皇子,封為榮王。次年立為皇太子,更名恃,後又改名為詢。但趙詢沒有當皇帝的命,於嘉定十三年(1220年)八月病死,時年29歲,諡景獻, [23]  與莊文太子一起葬在杭州的太子灣。這是如今杭州西湖太子灣公園地名的由來。
嘉定十四年(1221年),又進沂靖惠王柄嗣子貴和為皇子,賜名竑,授寧武軍節度使,封祁國公。次年又加檢校少保,封濟國公。趙竑史彌遠專權非常不滿,曾書“史彌遠當決配八千里”,他還指着壁上地圖中的瓊崖説:我今後要是得志,就要把史彌遠發配到這裏。然而這一切都被史彌遠送去監視趙竑的侍女看在眼裏,她報告給了史彌遠。史彌遠聽了以後非常害怕,心想今後要是趙竑當了皇帝,自己就沒有好日子過了。 [24]  於是他就開始羅織趙竑的短處,經常向皇帝説趙竑的不是。
宋寧宗病死後,史彌遠和楊皇后召趙昀入宮,在宋寧宗靈柩前即皇位,並由楊皇后垂簾一同聽政。趙竑在愕然之中,見到了新皇帝登基,百官朝拜。趙竑認為當皇帝的應該是自己,因此不肯朝拜,結果被別人強摁着頭下拜。趙竑被封為濟陽郡王,後來又被封為濟王,出居湖州。 [18] 

趙擴晚年生活

宋寧宗半身像 宋寧宗半身像
晚年的寧宗很少去妃嬪處,由於身體原因,他開始迷上道教修煉術。 [25] 
嘉定十七年(1224年)八月,史彌遠乘寧宗病危,矯詔立貴誠為皇子,賜名昀,授武泰軍節度使,封成國公 [18] 
嘉定十七年閏八月丁酉日(1224年9月17日),宋寧宗病死於臨安宮中的福寧殿,在位30年,享年57歲。 [26]  (《宋史》並沒有明確記載寧宗去世是身患何病。而據《東南紀聞》記載:寧宗病危時,史彌遠進獻金丹百餘粒,寧宗服用後不久即去世。由此可見史彌遠毒害寧宗的嫌疑之大。 [27] 
寶慶元年正月己丑日(1225年3月8日 [69]  ),上諡號為仁文哲武恭孝皇帝 [69]  ,廟號寧宗。三月癸酉日(4月21日 [70]  ),葬於會稽永茂陵(今浙江省紹興縣東南35裏處寶山)。
寶慶三年(1227年)九月,加諡號為法天備道純德茂功仁文哲武聖睿恭孝皇帝。 [28-29] 

趙擴為政舉措

趙擴政治

  • 重視台諫
雖然寧宗對政事少有自己的主見,但他對台諫的意見卻是十分重視。宋代的台諫官有糾正帝王為政疏失、彈劾百官的權力,他們的議論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當時的公眾輿論,歷代宋帝都非常重視台諫奏議。寧宗嚴格遵循祖宗之法,曾對人説:“台諫者,公論自出,心嘗畏之。” [30]  殊不知,台諫的公正性是建立在帝王有知人之明的前提之上的,只有正直的士大夫入選台諫,才能使台諫發揮正常、良好的作用,而寧宗卻缺乏辨別人才的能力,居心叵測之輩因而可以大肆引薦黨羽進入台諫,控制言路。寧宗一味認定台諫之議代表公論,不可不聽,至於台諫官到底是君子還是小人,卻不聞不問。結果,原本受到士大夫尊敬和嚮往的台諫職位上,充斥着敗類,他們打擊異己、討好權臣,是權臣用以控制寧宗的又一有效工具。 [31] 
  • 更化措施
韓侂冑死後,宋寧宗聲稱要革除韓侂冑的弊政,為趙宋基業“作家活”。史家把嘉定初年的政治舉措稱之為“嘉定更化“。“首開言路,以來忠讜”是寧宗更化的第一個措施,他再次表現出“人所難言,朕皆樂聽”的誠意,但也只是聽聽而已。改正韓侂冑專政時期的國史記載,也是更化內容之一。
此外寧宗的措施還有清洗韓黨,陳自強、鄧友龍、郭倪、張巖、程松等都貶竄到遠惡州軍,除名抄家的也大有人在。但清洗卻走向了極端,凡是贊同過北伐恢復的都被視為韓黨。葉適被奪職奉祠達十三年之久,陸游也以“黨韓改節”的罪名被擼去了職名。平反昭雪與清理韓黨是同時進行的。趙汝愚盡復原官,增諡忠定,算是充分肯定他在紹熙內禪中的忠誠與功績。朱熹被賜予文臣最高榮譽的一字諡,稱為朱文公。呂祖儉呂祖泰與慶元六君子也分別有所表彰。
但寧宗在用人為政上依舊懵懂顢頇,招用人才中竟有趙彥逾,右司諫王居安進言道:“用人稍誤,是一侂胄死,一侂胄生。”王居安曾參與政變,後任諫官,成為政變派論劾韓黨的急先鋒。但他的話觸着了錢象祖、史彌遠的痛處,立即被免去諫官之職。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都失望地説:“有更化之名,無更化之實。” [32] 

趙擴外交

寧宗在位後期,北方形勢鉅變,蒙古崛起,金朝連年為蒙所侵,被迫遷都於汴京。宋朝廷中報仇雪恥之議又復起,紛紛請罷金國歲幣。
嘉定十年(1217年),金又分道伐宋,趙擴遂下詔伐金,於是宋金之戰復起,東起山東,西至秦隴,互有勝負,延續了6年之久,迫使金國新君金哀宗在嘉定十七年(1224年)派人同南宋通好,明令部下不得進攻南宋。宋金雙方進入休戰狀態。 [33] 
嘉定十四年(1221年),蒙古軍進逼汴京,與北伐宋軍接觸,膠西宋軍紛紛南逃,京東軍降於蒙古軍。由是宋被迫派使者通好於蒙古。 [33] 

趙擴曆法

  • 頒佈《統天曆》
慶元四年(1198年),因所用《紀元歷》占候多差,宋寧宗下令更造新曆。
慶元五年(1199年)五月,楊忠輔創制新曆,寧宗賜名為《統天曆》。這與現代所測數值只相差26秒,而與現行的公曆所採用的數據相同,比西方《格里曆》的頒行早383年。但因推測日食等不驗,《統天曆》只使用到開禧三年。同年又造《開禧歷》代替統天曆,行用於世45年。 [34] 
  • 頒佈《慶元條法事類》
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令大臣謝深甫等人編修的《慶元條法事類》成書,該書共八十卷。
嘉泰三年(1203年),寧宗皇帝下詔正式頒行。宋初《重詳定刑統》基本照抄唐律,很多令文已不適用於宋代社會,且宋時法令彙編惟有《慶元條法事類》殘本傳世。儘管殘本不足原書之半,但仍保存了有關政治、經濟、軍事、刑法、服飾等各方面的法令,為研究宋史,特別是中國法制史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35] 

趙擴宗教

  • 道教
寧宗在位期間,重視新建與重修道教宮觀。他即位之初,便遣使入九宮山向張道清致禮。
慶元五年(1199年),朝廷賜名“真牧”。
嘉泰四年(1204年)升觀為“欽天瑞慶宮”,加號“太平護國”。
開禧二年(1206年),令江西轉運使又賜閒田,蠲其租賦。慈明皇后也賜錢為其置田莊。
嘉泰元年(1201年),他將登位前的潛邸改為開元宮,祀火德真君;嘉泰四年,擴建開元宮;又增修中興顯應觀,賜田百餘畝。
宋寧宗久聞洞霄宮住山名道龔大明,召他入宮舉行齋醮,賜與十分優厚。但後來龔大明要求回宮,寧宗封他為“衝妙大師”,賜紫衣、金幣,建造演教堂一座。
開禧元年(1205年),寧宗賜內帑錢在洞霄宮內建造新法堂,並賜《演教堂》匾。
嘉定五年(1212年)寧宗親自來到洞霄宮,見到了新建的演教堂,親書賜予匾額。
開禧年間(1205—1207年),漕臣黃葷遊洞霄宮,道士提出要新鑄巨鍾一隻,希望得到皇帝支持。黃犖回朝後向寧宗表奏此事,寧宗很快下詔贊同,賜齋金50兩,白銀550兩,並派遣內侍省副都知、皇城司提點劉世亨奉旨監鑄巨鍾事,採用金、銅、鐵三合一而成,並造了鐘樓配套,由尚書刑部侍郎兼國史實錄院曹叔遠撰《洪鐘記》,刻碑立石。 [36] 
  • 佛教
宋代江南禪剎興盛,寧宗嘉定年間(1208-1224年),依丞相史彌遠奏請,寧宗下詔始定江南禪寺之等級,設禪院五山十剎,即禪院五山、禪院十剎、教院五山、教院十剎。其中,五山的地位在所有禪院之上,十剎的規格則次於五山。五山十剎涵蓋了靈隱寺淨慈寺國清寺阿育王寺等著名寺廟,中天竺寺還曾建有供奉寧宗與楊後御容的神御之殿。 [3] 

趙擴文化

宋寧宗在位時期,由於官方的提倡和支持,書畫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湧現出了馬遠夏圭梁楷劉松年陳居中等書畫大家。

趙擴軼事典故

趙擴虛心好學

宋寧宗《御筆行書聯句》 宋寧宗《御筆行書聯句》 [38]
趙擴作為光宗惟一的子嗣,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光宗即位後,他受封嘉王,到宮外府第居住,光宗不僅將自己在東宮時收藏的圖書全部賜予他,還親自挑選了黃裳陳傅良彭龜年等一批名儒,擔任他的老師。 [37]  嘉王學習也非常勤奮。他即位初,曾親自開列了10部經史書目,又開列了一張10人的名單,對彭龜年説: “朕讀的書太少了,打算把講官增置到10名,每人各專講一書。”他選定的講官中,既有原嘉王府的黃裳等人,更有他仰慕已久的大儒朱熹,堪稱極盡一時之選。 [39] 
儘管寧宗好學,但他似乎只注重讀書的數量,對書中的內容意義卻是一知半解,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他的理政能力未能有所提高。即位不久,羣臣的奏疏就因得不到他的及時批覆而堆積如山。彭龜年建議他,讓負責進呈奏疏的通進司把奏疏開列一單,皇帝閲後,在單子上註明需要親自過目的部分,其他的就可交由三省、樞密院處理,這樣,處理奏章的效率就可以大大提高。對自己這位學生的天分,彭龜年深有了解,因此他乾脆附上了單子的格式,以便寧宗能夠照葫蘆畫瓢。但這番幾乎是手把手的教導,不知寧宗是真看不懂,還是嫌麻煩,最終沒有采納。凡是大臣的奏章,他一律批“可”,倒也省去了不少時間,只是害得臣下們大費腦筋,兩位大臣的奏章針鋒相對,皇上都批了“可”,到底以誰為是呢? [37] 

趙擴理政無方

宋寧宗踏歌圖題詩 宋寧宗踏歌圖題詩 [40]
即使是臨朝聽政,臣下們也難得聽到寧宗自己對政事的看法。負責記錄皇帝言行的起居舍人衞涇,曾經描述了他親眼目睹的寧宗上朝情形:“陛下每次面見羣臣,無論羣臣所奏連篇累牘,時間多長,陛下都和顏悦色,耐心聽取,沒有一點厭倦的樣子,這是皇帝謙虛,未嘗有所諮訪詢問,多是默默地接受而已。” [41]  寧宗耐性很好,但這並不能幫助他解決實際問題。他既沒帶腦子也沒帶嘴,只空帶了一雙耳朵去上朝,大臣們的論奏聽完了就完了,既不表態,也不決斷,進奏者已經口乾舌燥,最後卻仍然不得要領。 [39]  如此聽政,身為臣子的衞涇只有以“謙虛”來為寧宗辯護,料想他心裏也在懷疑當朝天子的智力水平吧。
批閲奏章,臨朝聽政,這些都是皇帝表達自己意旨的正常途徑,而寧宗也許是不願意受到任何約束,所以選擇了一條非正常的理政途徑——御筆。御筆由皇帝在內宮批示,不經過三省等中央決策機構,直接下達執行。這種做法失去了對君權的制約,是不合制度的。傳達御宋代雜劇圖筆必經宦官和近幸之手,如果皇帝是精明強幹之君,尚不致釀成大患,但寧宗卻是個理政能力不強的皇帝,濫用御筆只能為權臣專政制造可乘之機。他們通過勾結宦官和後宮,或對御筆的批示施加影響,或在御筆的傳達過程中上下其手,讓御筆成為自己利用的工具,甚至假造御筆,代行皇帝之權。一次內廷宴會,一名伶人扮演買傘的顧客,他挑剔賣傘者,説雨傘只油了外面:“如今正(政)如客人賣傘,不油(由)裏面。”巧妙地以諧音暗指政事不由內(寧宗)做主,而觀劇的寧宗卻懵然不曉何意。面對這樣的皇上,權臣自然是有恃無恐,更加肆意妄為了。 [31] 

趙擴寧皇御舟

紹熙五年(公元1194年)寧宗即位後,先是祖父孝宗大喪,繼而太皇太后吳氏去世,所以未見有他湖山之遊方面的記載。
嘉泰(1201年-1204年)年間,太上皇光宗與太上皇后李鳳娘的喪期已過,而寧宗已經好幾年沒有賞玩西湖的雲樹堤沙和畫橋煙柳了,因此他頗有泛舟出遊的念頭。有個名叫張巨濟的小臣聽説此事後便上書寧宗道:“慈懿太后的欑(cuán)陵近在湖濱,陛下出遊,不免要鼓樂,豈不是要驚動先人在天之靈嗎?”寧宗認為他説得有道理,這不僅事涉孝道,還關係到人君的儉德,特遷上書者一秩,還下令把畫鷁(yì)御舟都沉到湖底,以表示自己從此以後不再遊湖的決心。 [42-43] 

趙擴少食生冷

少食生冷 少食生冷 [44]
寧宗不僅頭腦簡單,而且身體也不好。寧宗宮中有兩位小太監,經常揹着兩扇小屏風作寧宗的前導。隨便到什麼地方,總把屏風面對自己。屏風上寫着戒條:“少飲酒,怕吐;少食生冷,怕痛。”把兩事寫在兩扇屏風上,屏風用白紙作底,邊上糊着青紙。一次到後苑遊玩,有人勸寧宗喝酒與吃生冷食物,他就指屏風上戒條給對方看,大臣們也就不敢了。每次進酒,都不超過三杯。 [45-46] 

趙擴節儉愛民

當然,寧宗為人尚不失仁厚,對民間疾苦頗為關心和同情。即位前,他護送高宗靈柩去山陰下葬,路上見到農民在田間艱難稼穡的場景,感慨地對左右説:“平常在深宮之內,怎能知道勞動的艱苦!” [47]  即位後,寧宗幾乎每年都頒佈蠲免各種賦税的詔書。在個人日常生活上,寧宗也力行節儉。他平時穿戴樸素,並不過分講究,飲食器皿也不奢華,使用的酒器都是以錫代銀。有一年元宵夜,一個宦官見寧宗獨自端坐在清冷的燭光下,便問:“上元之夜,官家為什麼不大擺宴席慶祝一下?”寧宗愀然答道:“你知道什麼!外間百姓沒有飯吃,朕怎麼能有心思飲酒呢?” [48]  [37]  有一次他前往聚景園遊賞,臨安的百姓爭相觀看,以至於有人被踐踏踩死。寧宗知道後十分後悔,從此再也不出宮遊賞了。 [49]  理宗即位後,宰相鄭清之曾以寧宗日常供養如寒士,衣服鞋子多次洗滌修補為榜樣勸諫皇帝節儉。 [50] 

趙擴歷史評價

趙擴總評

宋史專家虞雲國先生在其著作《南宋行暮:宋光宗宋寧宗時代》中評價道:光寧時代與南宋歷史的轉折政治史而論,南宋皇權的一蹶不振和權相的遞相專政始於這一時期。以經濟史而論,嘉定初年爆發的紙幣信用風潮標誌着南宋社會經濟自此跌入了全面失衡的困境;以軍事史而論,開禧北伐的潰敗和嘉定之役的支絀預示了南宋在即將到來的宋蒙戰爭中的敗局;以思想史而論,嘉定時期理學官學化的前兆折射出統治階級在社會危機面前向新的統治思想求助乞援的迫切性。
如果把宋寧宗後期的統治放到更廣闊的歷史視野中去審視的話,展現的全景則是:一方面是蒙古鐵騎無往不勝的西征和南侵,一方面是西遼、花剌子模的覆滅和西夏、金朝、高麗的乞和,而另一方面卻是南宋完全缺乏現實的危機感。後人讀史至此,不能不為南宋方面扼腕和憂心。實際上,在勃興的蒙古馬背文明面前,南宋滅亡的種種症狀,早在宋寧宗後期就基本具備了。南宋之所以還能苟存半世紀之久,主要原因並不在於南宋方面,而在於夏、金的地理緩衝,在於蒙古騎兵更適宜在中亞、東歐廣袤的高原平野地帶馳騁,在於蒙古貴族的內部紛爭,一句話,在於蒙元滅宋時間表的確定。

趙擴史書評價

宋史全文》:“帝謙仁恭儉,出於自然。蚤親師孺,留意學問。在位三十餘年,池台苑囿,無所增益,府庫之財,未嘗妄費。褲履雖敝,或加補濯,而愛民之念,始終弗替,一遇水旱,憂見顏色。御眾臨下,率從寬簡,故吳曦以世將據蜀,不勞資斧而授首;江淮湖鎮之區,寇盜或作,旋即底定,皆履信思順之所致也。升遐之日,遠邇哀慕。” [51] 
宋史》贊曰:“宋世內禪者四,寧宗之禪,獨當事勢之難,能不失禮節焉,斯可謂善處矣。初年以舊學輔導之功,召用宿儒,引拔善類,一時守文繼體之政,燁然可觀。中更侂胄用事,內蓄羣奸,至指正人為邪,正學為偽,外挑強鄰,流毒淮甸。頻歲兵敗,乃函侂胄之首,行成於金,國體虧矣。既而彌遠擅權,幸帝耄荒,竊弄威福。至於皇儲國統,乘機伺間,亦得遂其廢立之私,他可知也。雖然,宋東都至於仁宗,四傳而享國百年,邵雍稱為前代所無,南渡至寧宗,亦四傳而享國九十有八年,是亦豈偶然哉。惜乎神器授受之際,寧、理之視仁、英,其跡雖同,其情相去遠矣。” [52] 

趙擴歷代評價

  • 趙惇:“皇子嘉王,仁孝之德,中外所推,居小心,未嘗違禮,嗣膺大寶,茲謂得人。” [53] 
  • 袁燮:“陛下尊居宸極餘二十年,無聲色之奉,無遊畋之娛,無耽樂飲酒之過,不事奢靡,不殖貨利,不行暴虐,凡前代帝王失德之事,陛下皆無之。” [43] 
  • 黃洪:“龍舟太半沒西湖,便是先皇節儉圖。三十二年安靜裏,棹歌一曲在康衢。” [54] 
  • 完顏璟:“今趙擴昏孱,受制強臣,比年以來,頓違誓約,增屯軍馬,招納叛亡。” [55] 
  • 劉一清:“上始初雖為侂胄所誤,然三十一年敬仁勤儉如一日,天文示變,齋心露禱,禁中酒器以錫代銀。” [48] 
  • 王夫之:“高宗朝有恢復之臣而無恢復之君,孝宗朝有恢復之君而無恢復之臣。照此而論,寧宗朝既無恢復之臣又無恢復之君。寧宗之為君,韓侂冑之為相,豈是用兵之時?”
  • 蔡東藩:“初任韓侂冑,繼任史彌遠,兩奸專國,宋室益衰。” [56] 

趙擴人際關係

趙擴家世

  • 祖父:宋孝宗趙眘
  • 祖母:成穆皇后郭氏
  • 父親:宋光宗趙惇 [1] 
  • 母親:慈懿皇后李鳳娘 [1] 
  • 兄弟:趙梃,保寧軍節度使,早亡。
  • 姐妹:文安郡主、和政郡主、齊安郡主、皆早亡。紹熙元年,一併追贈公主。 [57] 

趙擴后妃

  • 恭淑皇后韓氏:相州(今河南安陽)人,六世祖是北宋名臣忠獻王韓琦。寧宗受禪為帝后,冊封她為皇后。 [58]  慶元六年(1200年)去世,諡號恭淑。
  • 恭聖仁烈皇后楊氏:會稽人,楊次山的妹妹。少時憑藉姿容入宮, [59]  後被寧宗立為皇后。善詩詞、工書法、頗涉書詩、知古今。性機警,誅殺韓侂冑、擁立理宗,都出自她的謀略。理宗即位,尊為皇太后。寶慶五年(1232年)去世,年七十一歲,諡號恭聖仁烈。 [60] 
  • 曹美人 [61] 
  • 高平郡美人閻氏
  • 鍾夫人

趙擴子女

  • 兒子
九子:長不及名,趙埈趙坦趙增趙坰趙圻趙墌趙垍趙坻皆幼年夭折。 [77] 
趙詢:初名趙與願。6歲時,被宋寧宗收為養子,賜名日嚴,除福州觀察使。嘉泰二年(1202年),拜威武軍節度使,封衞國公,聽讀資善堂。後被立為太子,拜開府儀同三司,封榮王。嘉定十三年(1220年)去世,時年29歲,諡號景獻太子。 [62] 
趙竑:趙希瞿之子。當初,沂靖惠王去世,沒有後代,以趙竑作為後代,賜名趙均,不久改賜名為趙貴和。嘉定十三年(1220年),景獻太子趙詢去世,宋寧宗於是立趙貴和為皇子,並賜名趙竑,授任寧武軍節度使,封為祁國公。嘉定十五年(1222年)五月,加官檢校少保,封為濟國公。好彈琴。 [63] 
趙昀:本名趙與莒,嘉定十七年(1224年),寧宗駕崩,史彌遠聯合楊皇后假傳寧宗遺詔,廢太子趙竑為濟王,立沂王趙貴誠為新帝,更名為昀,是為宋理宗。
  • 女兒
祁國公主:出生六個月夭折,追封祁國。 [64] 

趙擴主要作品

  • 《賜狀元蔡仲龍》 [37] 
  • 贈朱質
  • 瀟湘八景·洞庭秋月》
  • 《瀟湘八景·江天暮雪》
  • 《瀟湘八景·平沙雁落》
  • 《瀟湘八景·山市晴嵐》
  • 《瀟湘八景·瀟湘夜雨》
  • 《瀟湘八景·煙寺晚鐘》
  • 《瀟湘八景·漁村夕照》
  • 《瀟湘八景·遠浦帆歸》

趙擴史料索引

  • 《宋史·卷三十七·本紀第三十七》
  • 《宋史·卷三十八·本紀第三十八》
  • 《宋史·卷三十九·本紀第三十九》
  • 《宋史·卷四十·本紀第四十》 [52] 

趙擴影視形象

宋寧宗影視形象 宋寧宗影視形象
2012年TVB電視劇《造王者》:郭峯飾演宋寧宗趙擴。
參考資料
  • 1.    宋史·卷三十七 ·本紀第三十七:寧宗法天備道純德茂功仁文哲武聖睿恭孝皇帝,諱擴,光宗第二子也,母曰慈懿皇后李氏。
  • 2.    劍楠,崔永晨編.中國曆代帝王: 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1.01:337頁
  • 3.    劉長東. 宋代五山十剎寺制考論[J]. 宗教學研究(2):105-113+195.
  • 4.    宋寧宗坐像軸:畫像上寧宗頭戴幞頭,黑鬢髮,淡眉,微須,目光如炬,身着橙袍,腰間束朱帶,雙手於腹下平放,腳穿皂紋靴而正坐於龍椅之上。原藏於北京故宮南薰殿舊藏,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 5.    《宋史·卷三十七·本紀第三十七》:乾道四年十月丙午,生於王邸。
  • 6.    宋史·卷三十七· 本紀第三十七:光宗為恭王,慈懿夢日墜於庭,以手承之,已而有娠。
  • 7.    宋史·卷三十七· 本紀第三十七:(乾道)五年五月,賜今名。
  • 8.    宋史·卷三十七·本紀第三十七:淳熙五年十月戊午,遷明州觀察使,封英國公。
  • 9.    宋史·卷三十七·本紀第三十七:十二年三月乙酉,遷安慶軍節度使,封平陽郡王。
  • 10.    宋史·卷三十七·本紀第三十七:三月己亥,拜少保、武寧軍節度使,進封嘉王。
  • 11.    宋史·卷三十七·本紀第三十七:(紹熙)五年六月戊戌,孝宗崩,光宗以疾不能出。
  • 12.    宋史·卷三十七·本紀第三十七:丁未,宰臣奏雲:"皇子嘉王,仁孝夙成。宜正儲位,以安人心。"越六日,奏三上,從之。明日,遂擬旨以進。是夕,御批付丞相雲:"歷事歲久,念欲退閒。"
  • 13.    宋·葉紹翁·《四朝見聞錄》:考異紹興五年六月,宰臣留正等入奏,乞早正嘉王儲位,以安人心,以建萬世無窮之基。甲寅,留正等兩具奏,乞立嘉王為皇太子。是晚,出御批:“朕歷事歲久,念欲退閒。”
  • 14.    宋史·卷三十七·本紀第三十七:汝愚出,以旨諭帝,帝固辭曰:"恐負不孝名。"汝愚曰:"天子當以安社稷、定國家為孝,今中外憂亂,萬一變生,置太上皇何地!"
  • 15.    宋·葉紹翁·《四朝見聞錄》·寧皇即位:嘉王聞命,驚惶欲走。憲聖已令知閣門事韓侂冑掖持,使不得出。嘉王連稱:“告大媽媽原注:憲聖。臣做不得,做不得。”憲聖命侂胄:“取黃袍來,我自與他著。”
  • 16.    超凡主編.中國通史彩圖版 下: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01.03:72頁
  • 17.    岳飛諡號“武穆”是一種刻意的貶低  .騰訊網.2014-03-16[引用日期2014-12-29]
  • 18.    孫躍著.西湖邊的王朝: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97頁
  • 19.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恭聖仁烈皇后像
  • 20.    宋史·卷四百七十四·列傳第二百三十三·奸臣四:仍令權主管殿前司公事夏震以兵三百防護。象祖欲奏審,壁謂事留恐泄,不可。翌日,侂胄入朝,震呵止於途,擁至玉津園側殛殺之。
  • 21.    宋·葉紹翁·《四朝見聞錄》:時寧皇聞韓出玉津園,亟用箋批殿司:“前往追回韓太師。”慈明持箋泣,且對上以“他要廢我與兒子”,又以“殺兩國百萬生靈,若欲追回他,我請先死。”寧皇收淚而止,慈明遂箋雲。
  • 22.    宋史·卷四百七十四·列傳第二百三十三·奸臣四:侂胄死,寧宗諭大臣曰:"恢復豈非美事,但不量力爾。"
  • 23.    宋史·卷四十·本紀第四十·寧宗四:八月癸亥,皇太子詢薨,諡曰景獻。
  • 24.    宋史·卷二百四十六·列傳第五·宗室三:竑好鼓琴,丞相史彌遠買美人善琴者,納諸御,而厚廩其家,使美人目閒竑,動息必以告。美人知書慧黠,竑嬖之。宮壁有輿地圖,竑指瓊厓曰:"吾他日得志,置史彌遠於此。"又嘗呼彌遠為"新恩"。以他日非新州則恩州也。彌遠聞之,嘗因七月七日進乞巧奇玩以覘之,竑乘酒碎於地。彌遠大懼,日夕思以處竑,而竑不知也。
  • 25.    虞雲國.宋光宗宋寧宗: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326頁
  • 26.    宋史·卷四十·本紀第四十:丁酉,皇帝崩於福寧殿,年五十七。
  • 27.    東南紀聞:寧宗不豫,立理宗為皇太子,其太子柩別聽處分。史相繼進金丹百粒,有頃,上崩,遺詔太子柩前遂即皇帝位。
  • 28.    畢沅.續資治通鑑:嶽麓書社,1992-1-1:卷一百六十二
  • 29.    宋史·卷四十·本紀第四十:寶慶元年正月己丑,諡曰仁文哲武恭孝皇帝,廟號寧宗。三月癸酉,葬於會稽之永茂陵。三年九月,加諡法天備道純德茂功仁文哲武聖睿恭孝皇帝。
  • 30.    宋·葉紹翁·《四朝見聞錄》:殊未知寧皇動法祖宗,每對左右以為台諫者,公論之自出,心嘗畏之。
  • 31.    郭佳編著.一口氣讀懂唐宋史: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0年:265頁
  • 32.    虞雲國·細説宋朝64·史彌遠專政
  • 33.    時惠榮等編著. 中國的皇帝 隋·唐·五代十國·北宋·南宋: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558~559頁
  • 34.    《圖説天下 國學書院系列》編委會.圖説天下 中國通史(下):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8年:278
  • 35.    鄧衞.歷代典籍 第2版: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2005.01:第183頁
  • 36.    林正秋著. 杭州道教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第90頁
  • 37.    王巖主編.那時的中國看世界 中西上下五千年文明比較 第6卷: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11.01:146頁
  • 38.    罕見 | 南宋4位皇帝御書手卷 無上至寶 希世奇珍! (日本館藏高清大圖)   .搜狐網.2017-09-30[引用日期2019-07-26]
  • 39.    郭佳編著.一口氣讀懂唐宋史: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0年:264頁
  • 40.    馬遠《踏歌圖》——“邊角之景”與“有我之境”  .318藝術網.2014-10-30[引用日期2019-07-25]
  • 41.    本書編委會編.中國歷史大講堂 第5卷 :中國古籍出版社,2010年:2270頁
  • 42.    宋·葉紹翁·《四朝見聞錄》·寧皇御舟:張巨濟,字宏圖,福清人。嘉泰間上書寧宗,以“慈懿贊陵今在湖曲。若陛下游幸,則未免張樂。此豈履霜露之義?”寧皇感悟其言,旌轉一秩,由此湖山遂無清蹕之聲,非特儉德雲此句上似有脱文。
  • 43.    虞雲國. 宋光宗 宋寧宗: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350頁
  • 44.    黃國東.中國帝王故事畫選: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07:83頁
  • 45.    宋·葉紹翁·《四朝見聞錄》:寧皇用二小黃門,常背二小屏前導,隨其所至,即面之。屏書戒曰:“少飲酒,怕吐;少食生冷,怕痛。”析二事為二屏,以白楮糊,緣以青楮。所幸後苑,有苦進上以酒及勸上以生冷者,指二屏以示之,故每飲不過三爵。
  • 46.    徐鴻華主編;林正秋等撰稿.夢尋南宋皇城: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2004.06 :103頁
  • 47.    宋史全文·卷二十九上·宋寧宗一:高宗攢陵,上力請護送道間,因見田家作苦之狀,謂左右曰:“居常在禁中,安得知此?”
  • 48.    元·劉一清·錢塘遺事·卷二·慶元侍講:上始初雖為侂胄所誤,然三十一年敬仁勤儉如一日,天文示變,齋心露禱,禁中酒器以錫代銀。上元夜嘗熒燭清坐,小黃門奏曰:“官家何不開宴?” 上愀然曰:“爾何知外間百姓無飯吃,朕飲酒何安?”
  • 49.    元·劉一清·錢塘遺事·卷二·慶元侍講:嘗幸聚景園,晚歸,都人 觀者爭入門,蹂踐有死者。上聞之深悔,自是不復出。文公格心之效終不可泯。
  • 50.    《宋史·列傳第一百七十三》:理宗即帝位,授諸王宮大小學教授,遷宗學博士、宗正寺丞兼權工部郎、兼崇政殿説書。帝問外人因閣子庫進絲履有謗議,清之言:“禁中服用頗事新潔者。”帝曰:“故事,月進奚數兩,朕非敝不易,何由致謗?”清之奏:“孝宗繼高宗,故儉德易章,陛下繼寧考,故儉德難著。寧考自奉如寒士,衣領重浣,革舄屢補,今欲儉德著聞,須過於寧考方可。”帝嘉納。
  • 51.    宋史全文·卷三十·宋寧宗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12-04]
  • 52.    宋史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11-21]
  • 53.    宋·葉紹翁·《四朝見聞錄》:朕承列聖之洪圖,受壽皇之內禪,撫有四海,於今六年。夫何菲涼,屢愆和豫,遽罹禍變,彌劇哀摧。雖喪紀自行於宮中,而禮文難示於天下。矧國事之重,久已倦勤;荷祖後之慈,曲加矜體。皇子嘉王,仁孝之德,中外所推,居小心,未嘗違禮,嗣膺大寶,茲謂得人。朕退安燕頤,遂釋重負。何止循宅憂之志,抑將綿傳祚之休。皇子嘉王可即皇帝位,朕移御泰安宮。播告遠邇,鹹使聞知。尚賴忠良,共思翼贊。
  • 54.    宋·葉紹翁·《四朝見聞錄》:黃洪詩云:“龍舟太半沒西湖,便是先皇節儉圖。三十二年安靜裏,棹歌一曲在康衢。”按寧宗於紹熙五年甲寅即位,崩於嘉定十七年甲申,凡在位三十一年。此雲三十二年,疑傳寫之誤。
  • 55.    金史·完顏綱傳:今趙擴昏孱,受制強臣,比年以來,頓違誓約,增屯軍馬,招納叛亡。朕以生靈之故,未欲遽行討伐,姑遣有司移文,復因來使宣諭,而乃不顧道理,愈肆憑陵,虔劉我邊陲,攻剽我城邑。是以忠臣扼腕,義士痛心,家與為仇,人百其勇,失道至此,雖欲不亡得乎?朕已分命虎臣,臨江問罪,長驅並騖,飛渡有期,此正豪傑分功之秋也。
  • 56.    宋史演義·第八十九回:易嗣君濟邸蒙冤 逐制帥楚城屢亂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12-04]
  • 57.    宋史·卷二百四十八·列傳第七·公主:“文安郡主,光宗長女也;次女封和政郡主;季女封齊安郡主。皆早卒。紹熙元年,並追贈公主。”
  • 58.    宋史·卷二百四十三·列傳第二·后妃下:寧宗恭淑韓皇后,相州人,其六世祖為忠獻王琦。初,後與姊俱被選入宮,後能順適兩宮意,遂歸平陽郡邸,封新安郡夫人,進崇國夫人。王受禪,冊夫人為皇后。後父同卿,由知泰州升揚州觀察使;母莊氏,封安國夫人。
  • 59.    宋史·卷二百四十三·列傳第二·后妃下:恭聖仁烈楊皇后,少以姿容選入宮,忘其姓氏,或雲會稽人。慶元元年三月,封平樂郡夫人。三年四月,進封婕妤。有楊次山者,亦會稽人,後自謂其兄也,遂姓楊氏。
  • 60.    宋史·卷二百四十三·列傳第二·后妃下:寶慶二年十一月戊寅,加尊號壽明。紹定元年正月丙子,復加慈睿。四年正月,後壽七十,帝率百官朝慈明殿,加尊號壽明仁福慈睿皇太后。十二月辛巳,後不豫,詔禱祠天地、宗廟、社稷、宮觀,赦天下。五年十二月壬午,崩於慈明殿。壽七十有一,諡恭聖仁烈。
  • 61.    宋史·卷二百四十三·列傳第二·后妃下:五年,進婉儀。六年,進貴妃。恭淑皇后崩,中宮未有所屬,貴妃與曹美人俱有寵。韓侂冑見妃任權術,而曹美人性柔順,勸帝立曹。而貴妃頗涉書史,知古今,性復機警,帝竟立之。
  • 62.    宋史·卷二百四十六·列傳第五·宗室三:景獻太子諱詢,燕懿王后,藝祖十一世孫也。初名與願。寧宗既失袞王,從宰執京鏜等請,取與願養於宮中,年六歲,賜名日嚴,除福州觀察使。嘉泰二年,拜威武軍節度使,封衞國公,聽讀資善堂。
  • 63.    宋史·卷二百四十六·列傳第五·宗室三:鎮王竑,希瞿之子也。初,沂靖惠王薨,無嗣,以竑為之後,賜名均,尋改賜名貴和。太子詢薨,乃立貴和為皇子,賜名竑,授寧武軍節度使,封祁國公。嘉定十五年五月,加檢校少保,封濟國公。
  • 64.    宋史·卷二百四十八·列傳第七·公主:祁國公主,寧宗女也。生六月而薨,追封祁國。
  • 65.    《宋史》:寧宗法天備道純德茂功仁文哲武聖睿恭孝皇帝,諱擴,光宗第二子也,母曰慈懿皇后李氏。
  • 66.    《宋史》:(紹熙五年七月)甲子,太皇太后以皇帝疾未能執喪,命皇子嘉王即皇帝位於重華宮之素幄,尊皇帝為太上皇帝,皇后為壽仁太上皇后,移御泰安宮。
  • 67.    《宋史》:(嘉定十七年閏八月)丁酉,皇帝崩於福寧殿,年五十七。
  • 68.    《宋史》:(寶慶元年)三月癸酉,葬於會稽之永茂陵。
  • 69.    《宋史》:寶慶元年正月己丑,諡曰仁文哲武恭孝皇帝,廟號寧宗。
  • 70.    《宋史》:(寶慶元年)三月癸酉,葬於會稽之永茂陵。
  • 71.    玉湖村史志編纂委員會編.泉州市泉港區玉湖村史志[M].2019.第335頁
  • 72.    宋寧宗趙擴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5-31]
  • 73.    許煥玉,周興春等主編.中國歷史人物大辭典[M].濟南:黃河出版社,1992.05.第383頁
  • 74.    趙擴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8-01]
  • 75.    鄭天挺、吳澤、楊志玖主編;翁獨健、蔡美彪、李學勤等副主編.中國歷史大辭典上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第1569頁
  • 76.    《文獻通考·卷十一》:寧宗嘉定十六年,諸路主客户一千二百六十七萬八百一,口二千八百三十二萬八十五。……而南渡後莫盛於寧宗嘉定之時,故備書之。
  • 77.    《宋史·表二十四·宗室世系十九》寧宗九子:長不及名,次兗衝惠王埈,次邠衝温王坦,次郢衝英王增,次華衝穆王坰,次順沖懷王圻,次申衝懿王墌,次肅衝靖王垍,次邳衝美王坻,皆早亡。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