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遠縣,隸屬於安徽省滁州市,位於江淮分水嶺北側、滁州市西北部,東與滁州市南譙區、明光市接壤,西接長豐縣、淮南市,北連鳳陽縣。區域面積3002平方千米,下轄22個鄉鎮,1個省級開發區和1個國家級農業示範園。
[2]
截至2020年末,定遠縣常住人口為67.13萬人。
[15]
定遠縣地勢大致是北高南低。境內地貌類型分為丘陵、波狀平原和平原三種。定遠古有“境連八邑,衢通九省”之譽,現仍為中國南北要衝。京滬高速鐵路、淮南鐵路、合新鐵路(在建)貫穿境內,京台高速公路,滁新高速、徐明巢高速(在建)橫跨境內。定遠縣是國家智慧城市試點縣,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 國家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
[1]
- 中文名
- 定遠縣
- 外文名
- Dingyuan County
- 行政區劃代碼
- 341125
- 行政區類別
- 縣
- 所屬地區
- 安徽省滁州市
- 地理位置
- 安徽省東部
- 面 積
- 3002 km² [2]
- 下轄地區
- 22個鄉鎮
- 政府駐地
- 城東新區長征東路
- 電話區號
- 0550
定遠縣建置沿革
編輯定遠縣境古為淮夷之地,戰國時期屬楚地。
秦設郡縣時,屬九江郡所轄的陰陵(治今定遠縣靠山鄉古城村)、東城(治今定遠縣大橋鎮三官集)縣。西漢時,縣境內設陰陵、東城二縣和曲陽侯國(治今鳳陽縣龍頭壩),均屬九江郡。王莽改東城為“武城”,陰陵為“陰陸”,曲陽侯國為“延平亭”。東漢時恢復西漢舊稱,將延平亭改稱西曲陽,東城、陰陵、西曲陽三縣皆隸屬九江郡(治陰陵)。永平十五年(72年),東城改屬徐州下邳國,三國魏時撤銷東城、陰陵二縣建置,改屬淮南郡西曲陽縣。西晉恢復東城、陰陵二縣建制,仍屬淮南郡。東晉建制與西晉同。
南北朝時,江淮地區為南北激烈爭奪的場所,歸屬和建置變動頻繁。劉裕代晉稱宋時,東城縣先屬南朝宋,後入北魏。南朝齊時,在境內設馬丘郡(治今定遠縣興隆鄉藍柵橋)。南朝梁武帝時,始以“定遠”為縣名。據《太平寰宇記》載:“梁天監三年(504年),土人蔡豐據東城,自魏歸,武帝嘉之,改曰豐城,立為定遠郡,又改為廣安郡定遠縣”。梁武帝普通五年(524年),派定遠將軍曹世宗攻破西曲陽,收復淮南失地,將西曲陽、陰陵、東城三縣併為定遠郡,置定遠縣。縣名“定遠”,含有安定邊界、收復遠方失地之意。梁大同六年(540年)置安州(治今定遠縣大橋鎮三官集),領定遠、臨濠二郡。南朝陳時,陳宣帝太建五年(573年)定遠復歸南朝。
北朝曾數度領轄縣境。北魏孝文帝永平三年(510年)置安州(治今縣東南大橋鎮三官集)。後又置北譙郡,治陰陵城(今定遠縣靠山鄉古城村),領南蔡(治陰陵城)、北譙(今鳳陽縣龍頭壩)二縣。北魏、東魏時,在今縣境內曾設西沛郡,領肖、沛、平陽三僑縣。北齊時,置廣安郡(由梁臨濠郡改名,位今定遠縣大橋鎮)。大象一年(580年)入北周。
唐武德三年(620年),改種離郡臨濠縣為豪州定遠縣。唐天寶四年(745年),定遠縣治遷至定城。此後歷朝縣治基本未動。天寶遠年至乾元元年(742—758),屬鍾離郡,後復豪州。貞觀年後,州郡屬淮南道。元和三年(808年),改豪州為濠州。
[4]
五代十國時,定遠先屬楊行密割據地區,後歸南唐。後晉開運元年(944年)升定遠縣為定遠軍。顯德三年(956年)歸後周。
北宋時,定遠先屬淮南路,後屬淮南西路濠州。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濠州團練使移戍藕塘,金兵攻佔濠州和定城。嘉定四年(1211年)金兵退,縣治遷回原址並築定城土城。
元朝時,定遠初屬濠州。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屬臨淮府。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屬河南江北行省安豐路濠州。
清初,定遠縣屬江南行省。康熙六年(1667年),屬安徽省鳳潁六泗道鳳陽府。
中華民國初年,實行省、道、縣三級管理體制。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1月,屬安徽省。中華民國三年(1914年)至中華民國十七年(1928年)8月,屬安徽省淮泗道。中華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0月,屬第四專區。中華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0月,改屬第六專區。中華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4月,改屬第五專區。
[4]
1949年1月18日,定遠縣屬江淮第一分區;4月21日,改屬皖北行署滁縣專區。1956年1月,隨宿縣、滁縣二專區合併,屬蚌埠專區。1961年4月,復屬滁縣專區。1971年3月,改滁縣專區為滁縣地區。1979年2月,改滁縣專區為滁縣地區行署,仍轄定遠縣。1993年1月5日,撤銷滁縣地區行署,置滁州市,定遠縣隸屬滁州市。
[4]
定遠縣行政區劃
編輯定遠縣區劃沿革
1971年,海清區改稱紅店區,站崗區改稱永紅區。6月撤銷紅店區,將紅店區所轄的紅衞兵、太陽昇兩公社劃歸永紅區管轄,紅店、東興兩公社劃歸定城區,東方紅(姜興)公社併入爐橋區青山公社。8月,撤銷定城區所屬的齋朗鄉。
1972年8月,池河區增設劉鋪公社。
1976年8月,藕塘區增設義和公社,定城區恢復齋朗公社。
1980年3月,爐橋區增設十里黃公社,定城區增設興隆公社,藕塘區增設南店公社。
1981年7月,城東公社改為定東公社。
1983年,實行政社分開,把原來的53個人民公社改為鄉(鎮)政權。全縣共設6個區2個直屬鎮53個鄉:
定城區轄定東、城西、齋朗、範崗、程橋、西卅店、東興、嚴橋、興隆9個鄉。
池河區轄池河、岱山、拂曉、紅山、三和、劉鋪、桑澗、天河、練鋪9個鄉。
藕塘區轄藕塘、仁和、界牌、永寧、大橋、觀寺、倉鎮、朱馬、義和、南店10個鄉。
張橋區轄張橋、高塘、勝利、二龍、連江、郭集、早廟7個鄉。
吳圩區轄吳圩、站崗、蔣集、九梓、朱灣、卜店、耿巷7個鄉。
爐橋區轄年家崗、嚴澗、能仁、靠山、青山、永康、孫集、七里塘、青洛、八一、十里黃11個鄉。
爐橋鎮轄4個居委會和農業、漁業、蔬菜3個大隊。
定城鎮轄4個居委會和城北、長青兩個大隊。
1984年,定城鎮和爐橋鎮先後升格為標準鎮,藕塘鄉改為鄉級鎮,其餘未變。
1986年,池河、張橋、永康三鄉改為鄉級鎮,其餘未變,此建置沿用至1988年底。
1989年,吳圩、朱灣兩鄉改為鄉級鎮,其餘未變。
1990年,全縣置兩個建制鎮,6區53鄉(其中鄉級鎮6個),521個村委會,5256個生產隊。鎮下設19個居委會。
定遠縣區劃詳情
截至2022年,定遠縣轄22個鄉鎮,1個經濟開發區,分別為:定城鎮、爐橋鎮、張橋鎮、池河鎮、蔣集鎮、朱灣鎮、七里塘鄉、能仁鄉、二龍回族鄉、連江鎮、倉鎮、界牌集鎮、拂曉鄉、西卅店鎮、範崗鄉、嚴橋鄉、永康鎮、桑澗鎮、三和集鎮、藕塘鎮、大橋鎮、吳圩鎮,縣經濟開發區(鹽化工業園)。
[3]
定遠縣地理環境
編輯定遠縣位置境域
定遠縣地處安徽省東部的丘陵區,北連鳳陽縣,西接長豐縣、淮南市,東與滁州市南譙區、明光市接壤。地理座標介於北緯32°13′—32°42′與東經117°13′—118°15′之間。轄區東西長83千米,南北寬56千米,區域面積3002平方千米。
[2]
定遠縣地形地貌
定遠縣地勢大致是北高南低,在地貌單元上屬江淮丘陵一部分。境內地貌類型分為丘陵、波狀平原和平原三種。北部和東部為丘陵;大部分地區為波狀平原,殘丘和緩崗散佈其中;小量成片平原僅分佈於縣西南一帶;池河沿巖有一狹窄河谷小平原。全縣海拔高程小於350米,相對高程大小100米。
[5]
定遠縣氣候條件
定遠縣屬北温帶向北亞熱帶過渡的氣候類型。主要特點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温和,無霜期長,日照充足,雨量偏少。由於季風影響,四季雨量分佈不均,時有旱、澇災害。四季的特點是:春季温和多變,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少雨多旱,冬季乾燥嚴寒。
[5]
定遠縣氣壓冬高夏低,春秋兩季介於兩者之間。全年最高壓為1月,累年平均為1018.3毫巴;低氣壓為7月,平均為995.2毫巴。
定遠縣境內由於地形不同,至使東、西兩部的氣温略有差異。西部平原地區氣温略高於東部崗丘區,最熱月平均氣温在28℃以上,最冷月平均氣温1~1.5℃,0℃以上積温5300℃~5400℃,10℃以上積温接近4800℃。東部最熱月平均氣温不足28℃,最冷月平均氣温0~1℃,0℃以上積温為5300℃,10℃以上積温4700℃。
定遠縣自然資源
編輯定遠縣土地資源
定遠縣土地總面積為448.65萬畝,其中承包耕地155萬畝,林地30萬畝(其中可養水面17.5萬畝),宜牧荒山30萬畝。
定遠縣礦產資源
定遠縣人口
編輯2020年末,定遠縣有總户數26.6萬户,户籍總人口98.12萬人,其中:男性52.29萬人,女性45.83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2萬人,其中,男性6524人,女性5497人。死亡人口5245人,其中,男性2931人,女性2314人。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定遠縣常住人口67.13萬人,城鎮化率45.26%。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低於全市平均水平。
[17]
定遠縣經濟
編輯定遠縣綜述
2021年,定遠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6.83億元,比2020年增長8.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3.64億元,增長7.3%;第二產業增加值112.9億元,增長6.8%;第三產業增加值170.28億元,增長11.1%。三次產業比為20.6:31.7:47.7。
[21]
2021年,定遠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較2020年增長15.3%。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比2020年增長42.3%;第二產業投資比2020年增長7.8%;第三產業投資比2020年增長17.5%。
[21]
定遠縣第一產業
定遠縣第二產業
定遠縣第三產業
2021年,定遠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8.08億元,比2020年增長27.9%。分區域看,城鎮實現零售額125.25億元,增長27.9%;鄉村實現零售額62.82億元,增長27.8%。
[21]
定遠縣交通運輸
編輯定遠縣公路
合徐高速公路橫跨境內。縣城所在地定城距合肥和南京兩機場僅不足兩小時路程。淮南鐵路、合蚌公路、合徐高速公路及其淮南連接線穿境而過,距南京、合肥等周邊大中城市僅1小時左右車程,到上海6小時車程。淮南鐵路、合(肥)—徐(州)高速公路縱貫縣境西部,在建的京滬高速鐵路境內長約50公里。公路有定遠到合肥、蚌埠、滁州、三界、明光、朱巷、永寧等幹線。至2013年,全縣公路總里程2661.17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條50.47公里,省道4條194.499公里,縣道17條355.412公里,鄉道70條551.193公里,村道663條1509.604公里。
定遠縣鐵路
定遠縣公共交通
定遠縣社會事業
編輯定遠縣教育事業
2021年,定遠縣共有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6876人;普通高中7所(其中民辦3所),在校學生1.44萬人;普通初中60所(其中民辦6所),在校學生2.34萬人;小學34所(其中民辦4所),在校學生4.19萬人;幼兒園130所(其中民辦62所),在園兒童2.08萬人。
[21]
定遠縣文化事業
定遠縣醫療衞生
2021年末,定遠縣共有衞生機構380個,其中綜合醫院15家、鄉鎮衞生院26個,衞生監督所1個,婦幼保健所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社區服務中心2個、社區服務站22個、診所和門診部67個、村衞生室245個。衞生機構從業人員4815人,其中,執業醫生1721人,註冊護士2109人。
[21]
定遠縣社會保障
2021年末,定遠縣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96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5.01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2.64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3.3萬人。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12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81.16萬人。全年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2050名,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3.3萬名。
[21]
定遠縣歷史文化
編輯定遠縣文物古蹟
谷堆王漢墓羣
谷堆王漢墓羣,位於定遠縣城西39公里的青洛鄉谷堆王村西南角,墓地距地表不深,地表早墾為農耕田。1977年4月,省考古研究所曾發掘9座,其中4座有盜洞,兩座被折磚破壞。墓均為長方形墓室,有耳室,具有東漢早期特徵。出土物以陶器為主,有釜、甄、灶、井等;實用物有五銖錢、劍、斧、矛等。所有出土文物均存於安徽省考古研究所。
定遠縣非物質文化遺產
節慶
藕塘民俗文化節:據明嘉靖年間所修《定遠縣誌》記載,東漢人令狐子伯流落藕塘,寄宿山上寺廟中。當地百姓送衣送食,僧侶授其學業,子伯後官至楚國丞相,為感恩藕塘父老重修廟宇,塑寺中所供碧霞元君(俗稱黑奶奶)金身並立塔為志。四鄉八里村民紛紛拜謁,祈禱人壽年豐、國泰民安,後來便漸漸形成了三月十五藕塘廟會。2012年定遠縣委、縣政府將藕塘令狐山廟會升格為民俗文化節。
池河梅白魚美食文化節:梅白魚是池河流域特有的魚種,魚色如銀,漿汁似奶,肉嫩味鮮,堪稱魚類一絕;每年的梅雨季節大量的魚羣從洪澤湖逆流而上到池河流域繁殖產卵生衍,遨遊在池河水域,獨特的池河水質盛產出聞名遐邇的梅白魚。
能仁廟會:元朝末年,蘇州民女和玉鳳(即十三妹)投奔能仁地方義俠鄧九公,劫富濟貧,聞名天下。大明永樂九年,大殿重修,能仁寺成為遠近香客進香拜佛的聖地。特別是二月初八這一天,方圓幾十裏的百姓,紛紛來到能仁寺燒香拜佛,敲鑼打鼓、玩燈。是以商品交易、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
民樂
民間流傳的器樂曲甚多,有維妙維肖的《百鳥朝鳳》,有細吹細打的《抱妝台》,有歡樂明快的《小開門》,有行雲流水的《溪流情》等。打擊樂方面有《小五番》《十八番》《喜鵲登枝》《兔子扒窩》等。每逢婚喪壽誕、逢年過節之際,愛好樂器的農民們或數人組班或數十人聚集,笙蕭管笛,喇叭鑼鼓,吹吹打打,熱鬧非凡。在鑼鼓音樂中,以能仁鄉涼亭班子為優,他們除雙套大鼓、大鑼、大堂鑼外,還配有20至30面手鑼(又名哈叭狗),演奏時輕如良霄月夜,急似暴風驟雨,風格獨特,是定遠縣民間器樂曲中的一朵奇葩。
民間舞蹈
蘭花燈:也稱《扭蘭花》,泛稱《花鼓燈》,流行於全縣境內。舞蹈中有“蘭花”4至6人,“韃子”、“岔傘”各1人,皆為男角。“蘭花”上穿紅,下着綠,頭扎紅色綢球,綢帶披垂兩旁,腦後梳獨辮,雙手持紅巾,打扮俊俏;“岔傘”上穿鑲綠邊對襟白褂,下穿紅色彩褲,頭扎紅巾,手持岔傘;“韃子”上穿淡黃大襟便衣,袖口鑲紅邊,外穿翻毛皮襖,頭戴草帽圈,下穿茶色馬褲,足蹬黑色長筒馬靴,手拿芭蕉扇。《蘭花燈》迄今已有700多年曆史了,相傳在元朝以前,定遠境內就有《蘭花燈》班子,不過那時只有“蘭花”和“岔傘”,因為在封建社會女子不準玩燈,所以,那時“蘭花”皆由青少年男子扮演。抗日戰爭時期,在藕塘抗日民主根據地,逢年過節和開慶功大會,人民羣眾自發地掀起玩《蘭花燈》的熱潮,老百姓、政府幹部、新四軍官兵都參加扭跳,並在唱詞上賦予新的內容。建國後,人民又自發地將男扮女裝的“蘭花”改為女性扮演,每逢佳節,都有好幾班,甚至幾十班《蘭花燈》爭相表演,在鑼鼓伴奏中,且歌且舞,藉以歡慶豐收,喜慶佳節,深受廣大羣眾歡迎。
獅子舞:流行在站崗、東興、九梓一帶,表現勞動人民智慧、勇敢和大無畏精神。
龍舞:流行於倉鎮、池河、九梓、能仁等地,每遇天旱,人們舞龍祈雨,以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新春佳節舞龍燈,常表達農民喜悦心情和祁求神龍福佑來年國泰民安。
花車、花船:用竹篾扎制彩紙糊成,船心坐一美女,四周4-6人,船頭漁翁撐篙,船尾老夫掌舵,在鼓樂聲中,見風采柳,邊歌邊舞,十分活躍。
其他還有花挑、蚌舞、跑驢、大頭和尚戲柳翠、五馬破曹等。
曲藝
定遠境內流行的曲種有大鼓、琴書、評書、快板書、革命歌等,但主要的是大鼓、琴書。
解放前,曲藝藝人沒有固定演出場地,沒有組織,各自拜師求藝。在農村集鎮和廟會上設攤演唱,有時也到大的自然村莊或富裕人家説唱。解放初,縣文化部門設立流動藝人管理組,管理曲藝隊伍。1956年,縣成立曲藝協會。至1960年,曲藝協會會員由解放初期的30人發展到67人。每個會員發一枚金屬會員證章和一張會員證書,按月繳納會費,憑證在縣內外流動演出。1964年至“文革”期間,曲藝協會被迫解散,曲藝藝人也遭到不公正待遇。1974年10月,又重新考核、批准69人恢復説唱活動。1978年10月恢復定遠曲藝協會,對全縣167名曲藝人員進行考核,擇優吸收69名藝人入會。為加強管理,制定了新的《協會章程》和《演唱守則》。1979年2月22日,縣文化局正式下文成立曲藝管理小組。80—90年代,農村曲藝活動逐漸減少,曲藝組織名存實亡。
定遠曲藝藝人大部分識字不多,沒有定型曲目,説唱內容較亂。為此,縣文化館曾幫助曲藝協會對《楊家將》、《瓦崗寨》、《包公陳州放糧》、《烈火金鋼》、《平原槍聲》等新、老書篇,進行加工、改編,並多次參加省、地曲藝會演。
定遠曲藝分南北兩大派,南派以李學聖為首,使用木質搭板,以大鼓為主。北派以王家珍為首,使用金屬鋼板,以琴書為主。較有影響的曲藝藝人有甘華福、劉正先,後被調入省曲藝團工作。此外還有琴書藝人柏芳珊(女)、陶家英(女)、陳慶餘(盲人),大鼓藝人龐玉芳等。龐玉芳熔南北兩派大鼓藝術於一身,演唱時繪聲繪色,在羣眾中影響很大。
(一)鼓書:鼓書即《安徽大鼓》。演唱者一手執鼓槌,一手執搭板或鴛鴦板,邊槌,邊打板,邊唱,邊説,夾唱夾敍,韻味很濃,十分動聽。
(二)評詞:説書者面前放一張條桌,桌上放一驚堂木,以白話方式敍述故事,有聲有色。
(三)琴書:一男一女兩人合作,男人手操墜胡,女人一手執搭板,一手敲楊琴,有説有唱,有彈有敲。一般女的唱得多,音色甜美,娓娓動聽,氣氛熱烈,節奏感很強,羣眾十分喜愛。
定遠縣風景名勝
編輯定遠古城
令狐山景區
令狐山景區,位於定遠縣藕塘鎮,緊鄰皇甫山國家森林公園。景區主要景點有令狐塔、清流河水域、荷月亭、夕照亭、聖母廟等。其中令狐塔和聖母廟最為有名。相傳漢代,令狐山上就建有寺廟;唐代相繼增建子伯祠、碧霞宮,廟宇恢宏,香火頗盛。千百年來,農曆每月初一、十五,碧霞元君(俗稱黑奶奶)神座前,絡繹不絕的八方香客,頂禮膜拜。東漢楚相令狐子伯,少年避難讀書於此,其稱相後為酬謝藕塘父老鄉親和僧人教養之恩,於廟後山巔興建七級浮屠,名曰“文峯塔”,後人為懷念子伯而易名“令狐塔”。
[16]
朗峯湖
花園湖
花園湖位於定城西部,景區內地勢起伏,河湖交錯,自然形成了“五洲三島”景觀。景區內樹木葱葱,環境優美。2006年10月,投資約800萬元重建花園湖公園。 公花園湖景區內還有定遠名人館、定遠博物館等景點,系統展現了定遠文化和歷史。
中九華寺
清《定遠縣誌》載:“中九華寺,位於定遠縣城西北六十里的五峯山麓,霸王別姬處。”中九華寺,又名五峯禪院,系南北朝時宗本僧修建。因毀於兵燹,宋時重建。明朝詩人王哀登中九華寺時題詩一首:“偶經棲佛地,碧草冷雲峯,梵宇清塵慮,龍宮起拜容,拈花初見月,隔水忽聞鍾。獨坐山房靜,潛風度竹松。”
現中九華勝地有一高2.4米,寬0.8米的青石碑。據考察,中九華寺, 是陰陵古城周圍諸多廟羣中規模最大、風景最美的一座古剎。寺前有“靈潤殿”,寺後有“霸王寨”,與霸王寨隔水相望的有“虞姬祠”,相傳當年項羽垓下敗逃,渡淮後駐於此。寺左側有水月庵,山腰有明泉、楚泉、漢泉、珍珠泉。
金山滴水寺
金山滴水寺廟位於定遠縣西卅店鎮青山村大金山深處,始建於南北朝時期。該寺與鳳陽禪窟寺,定遠莫邪寺等齊名,系中九華系列文化中心之一。金山滴水寺遺址所在地海拔100—400米,四季分明,温暖濕潤,並且有山泉、水庫,山青水秀,周邊山體相連,原生植被保護較為完整。千百年來,香火旺盛。
紅石峽
定遠縣拂曉鄉境內有一座山叫大洪山,又名大橫山,山高海拔234米。其山東南處有一處特殊地貌——“丹霞地貌”,面積約2平方公里。定遠“丹霞地貌”地貌形狀各異,如黃山的72峯。色澤呈赭紅色,結構非土非砂亦非岩石,又似乎兼而有之。有的地方因長年風吹日曬,顯得板結、堅硬,叩之有聲;有的地段被歲月的鑿刀雕刻成某些物體形狀。愈往上攀,溝壁愈鬆軟。每有山洪衝擊,山體還會繼續垮塌、剝落,使“紅沙溝”向前向上伸延。山坡的另一面剝脱了所有的植被,敞露出丹紅色的山體,充滿了野性和粗獷之姿,猶如“赤壁”。
定遠縣著名人物
編輯定遠縣名人輩出。如東吳名將魯肅、南宋名相董槐、明朝開國名將藍玉
[6]
、明朝開國重臣李善長、明朝抗倭英雄戚繼光、現任
[7]
[19]
國務院總理、黨組書記
[7-8]
李克強和現任
[20]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部長、黨組書記王志剛等均出於此。
定遠縣榮譽稱號
編輯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9]
11月,入選水利部第一批深化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樣板縣(市、區)名單。
[10]
12月22日,入選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
[11]
2021年1月14日,定遠縣入選“第三批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名單”。
[12]
3月,定遠縣被農業農村部、應急管理部評為2020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
[23]
5月,定遠縣入選安徽省級農村電商示範縣。
[18]
- 參考資料
-
- 1. 定遠縣 .滁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12-11]
- 2. 定遠概況 .定遠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12-11]
- 3. 行政區劃 .定遠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12-11]
- 4. 歷史沿革 .定遠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12-11]
- 5. 自然地理 .定遠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12-11]
- 6. 明朝開國名將藍玉故里——城步太平 .邵陽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引用日期2020-02-28]
- 7. (兩會受權發佈)國務院總理簡歷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0-12-04]
- 8. 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黨組會議 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精神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0-12-04]
- 9. 四部門公佈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國家文物局[引用日期2020-07-05]
- 10. 水利部公佈第一批深化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樣板縣(市、區)名單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0-11-25]
- 11.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公佈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 區) 名單的通知 .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0-12-26]
- 12.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推介第三批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的通知 .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1-01-19]
- 13. 我縣召開通用機場前期研究工作座談會 .定遠縣政府網站[引用日期2021-03-25]
- 14. 定遠古城 .定遠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12-11]
- 15. 滁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1](第二號) .滁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7-30]
- 16. 令狐山景區 .定遠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12-11]
- 17. 定遠縣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定遠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1-09]
- 18. 關於省級農村電商示範創建名單的公示 .安徽省商務廳[引用日期2022-05-09]
- 19. 中共二十屆一中全會公報 .百度網[引用日期2022-12-04]
- 20. 二十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名單(205名) .上海市人民政府網站[引用日期2022-12-04]
- 21. 《定遠縣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解讀 .定遠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12-11]
- 22. 關於印發緊密型縣域醫療衞生共同體建設試點省和試點縣名單的通知 .國家衞生健康委辦公廳[引用日期2022-12-11]
- 23. 農業農村部 應急管理部關於公佈2020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市、縣名單的通知 .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2-12-11]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