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姓

(中國姓氏之一)

鎖定
白姓是中國的姓氏之一,源出有五條源自嬴姓羋姓、出自以地名為氏、出自部落、出自改姓。
白姓最早源自嬴姓
中文名
白姓
外文名
Bai
發源地
秦楚之地
來    源
出自羋姓,出自部落等
部分得姓始祖
白阜、摯、白公勝(熊勝)
白姓名人
白圭白起白居易
堂    號
治生堂,香山堂

白姓歷史發展

白姓姓氏源流

白(Bái)姓源出有五:
  • 出自嬴姓
據《中國姓氏地圖》顯示,秦武公死後,公子白未能繼立,武公的同母弟德公將君位從公子白手中奪走。武公居住的故地在秦國都城雍(今陝西鳳翔)附近的平陽(今陝西岐山、噤縣一帶),德公把平陽封給了公子白。公子白死後,他的後人就以白為氏。 [1] 
  • 出自羋姓
漢族白姓出自顓頊帝的裔孫白公勝之後,以封邑名為氏。
據《元和姓纂》、《尚龍錄》等資料所載,顓頊帝的後裔陸終娶鬼方氏為妻,生下六個兒子,其中第六個兒子叫季連賜姓羋。季連的後裔熊繹在荊山一帶建諸侯國,定都丹陽。
公元前740年,荊君熊通自封為武王。
他的兒子於公元前689年遷都郢,改國號楚。
楚平王時,太子建因做晉軍襲鄭國的內應而被殺,太子建的兒子熊勝便逃到吳,投奔伍子胥。楚平王的孫子惠王即位後,楚令子西把熊勝招回國,任巢大夫,封在白邑(今河南省息縣包信東南),稱為白公勝。可晉國伐鄭,子西出兵救鄭,白公勝因子西言而無信,發動政變,殺死子西,囚禁惠王,並着手改革朝政以爭取民心,但以失敗告終。他自殺後,其子孫便以祖輩封邑名為氏,稱白氏,是為河南白姓;也有以“白公”、“白侯”為氏的。
  • 出自部落
據《姓氏尋源》及《元命苞》所載,遠古時期,中國北部的姜姓部落首領炎帝有一個大臣叫白阜,精通水脈,為疏通水道做出了貢獻。其子孫便以“白”為姓,稱白氏。
  • 以地名為氏
據《姓氏考略》所載,唐置白州(今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一帶),國人以地為氏,稱為白姓。
  • 改姓或賜姓
他族改姓或又改他姓以及被他人賜姓:
回族白姓:
《續通志 · 氏族略》載:元代有西域巴喇哈紇城人察罕,當地人稱白為察罕,因以名之。
元仁宗賜姓白。 比如元時西域紇城人察罕,元朝人北斗努、阿都拉、伯嘉律等人被賜姓白;又元代回 回世家伯篤那丁,“其子察汗,賜姓白氏”。
元史 ·世族表》雲:“伯篤那丁,居極紇城,亦回回族也,其子察汗,仁宗賜姓白氏。” 或稱廣西回 族白姓,為西亞人伯齡之後。
明初,伯篤那丁之孫伯齡,至廣西,落户桂林,遂改“伯”為“白”。
據清顧嗣立編纂的有元一代詩歌總集《元詩選》記載,伯篤魯丁字至道,稱魯至道,西亞 答失蠻人,因“伯”與“白”諧對音,其後裔先取“伯”為姓,後改白姓。
《明孝宗實錄》、《錦衣衞選薄》:陝西丁也 是哈密回 回,初居甘州(今張掖),任指揮使,後遷居北京,其孫亦撒,為錦衣衞百户,嘉靖六年賜姓白名勇。 明代,哈密回 回哈只阿力,英宗北狩有翊戴之功,天順英宗復辟,哈只阿力舉家內附,任錦衣衞 僉事。卒後,子阿討刺襲職,賜姓白名瑜。瑜子白鑌,鑌之子白瀾、白贏及五世白鏞、六世白廷圭、七世白三捷,均延用白姓並世襲錦衣衞 僉事。
部分由中亞、西亞的阿拉伯語音譯字 易卜拉欣改字而來,分別取其祖輩名字中的每一個阿拉伯語音譯字 立姓而來。因阿拉伯語音譯字易卜拉欣,故後裔多以伊、白、拉冠姓。如元時西域紇城人察罕,明時元人北斗努、阿都拉、伯嘉律等人被賜姓白;又元代回回世家伯篤那丁,“其子察汗,賜姓白氏”。
②猶太族(藍帽回回):
猶太人留居河南開封之後裔中有白姓。
③滿族和蒙古族等:
瓜爾佳氏、納喇氏、白佳氏、巴雅拉氏、伊喇氏、伯蘇特氏、那塔拉氏、扎拉里氏、那木都魯氏、薩察氏、納塔氏、拜嘉拉氏、塔喇氏、巴魯特氏、薩加拉氏,以及加入滿族的拜都氏(蒙古族)、巴嶽圖氏(蒙古族)、塔喇巴齊克氏(蒙古族)、拜英格哩氏(鄂温克族)、白氏(漢族)。
今蒙古族之白姓來源部分有二:或為察干氏所改,蒙語“察干”漢語意為“白”,取其漢意而以“白”為姓;或為伯顏氏所改,此則取其首音而諧“白”而為單姓
突厥族等:
據《台北縣氏族略》所載,唐代突厥人白元光系改姓而來。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蒙古族固兀日氏,源出古老的蒙古乃蠻王之子屈出律的固勒札部,通古斯語拼音為“Kouldja”,後為“固勒札”,是新疆地區古老的伊犁河谷中部河流渡口卡倫(哨所)的名稱,位置在今新疆伊寧,後建有固勒札城(寧遠城,今新疆伊寧),以其城邑名稱為姓氏,稱固勒札氏。元末明初,該部為蒙古準噶爾部所吞併,逐漸演化稱為蒙古固兀日氏。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字姓為白氏等。
出自氐族。《三國志· 注》 [2]  [3]  轉引《魏略 ·西戎傳》曰:“氐人有王所從來久矣。自漢開益州,置武都郡,排其種人,分竄山谷間,或在福祿,或在研、隴左右,其種非一。稱盤瓠之後,或號青氐,或號白氐....,處中國,即其服色而名之也。”白氐,當即氐族之白姓。
為白亞氏所改。《古今中國姓氏大全》注“白亞”雲:“歷史上罕見姓,《魏書 ·官氏志》記載,西河譏胡有白亞氏,後改姓白。”“譏胡”,《姓氏考略》、《姓氏詞典》皆引作“飢胡”;“西河”,在今山西之汾陽
據《五代史》載,吐谷渾亦有白姓。吐谷渾酋長有白承福,莊宗賜姓李;又陳永貴,胡人,本字姓白,為行軍總管;李可久,為吐谷渾寧、朔兩府留後,本姓白氏,賜姓李。
其他民族:
裕固族斯娜氏、阿克達塔爾氏、巴依亞提氏,鄂倫春白依爾氏,土族白彥氏,漢姓為白。台 灣土著、佤、東鄉、苗等族均有白姓。
下面摘自《中華古今姓氏大辭典》 [2] 
撒拉族之白姓,則由回民、漢民連同其姓氏一併融入。
鄂倫春族有白依爾“哈拉”(氏族),或以為姓,後或取其首音諧“白”而為單姓。
基諾族之白姓,則取自人名。基諾族生子女常請巫師起名,而巫師往往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之。若巫師名“白臘”,則男孩或名“白臘腰”,女孩則名為“白臘呂”(基諾族 讀法:腰,男性;呂,女性)。故基諾族多名“白臘義”者。或取其首音諧“白”而為姓。
哈尼族之白姓,居雲南之綠春。相傳清初有車苗、車山、車者三兄弟,父母雙亡,流落他鄉,老二車山到得元陽孟弄白土官家任要職,後遂以白為姓。
錫伯族之白姓,則由巴雅喇、伯佳氏所改。
土族之白姓,則由“巴顏—孔”所改。本民族名,意為富豪之家,或以之代姓,或取首音諧“白”以為姓。
裕固族之白姓,則由巴依亞提氏所改。巴依亞提為户族名,以之代姓。

白姓部分白姓始祖

白阜、摯、公子白、白公勝(熊勝)、西亞、中亞的易卜拉欣之後裔,白乙丙(孟丙)、白元光

白姓遷徙傳播

白氏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羣體,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七十三位,屬於大姓系列,人口約三百四十五萬六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28%左右。
“白”有純潔之義,亦象徵品德之高潔,白氏族人莫不以此嚴於律己,以家規家訓克己昌明,世代流芳。白氏名人古以有之,文壇多俊秀,“居易倡文合時事,長慶集中載功德”為其寫照。白氏雖歷經遷徙,但仍為一典型北方姓氏。白氏最早發源於陝西、河南一帶。
戰國時期,河南白氏(白公勝一支)遷入陝西等地。據載,白公勝之子首先徙居秦國,在今陝西發展繁衍。秦朝時期,秦始皇一統天下,封大將白起之子白仲于山西太原,其子孫遂世居太原。
魏、晉、南北朝之際,白仲之後形成太原郡望,進而或遷陝西韓城、渭南;或遷湖北襄陽;或遷河南洛陽,皆在當地發展旺盛。
隋代以後,白姓有更多新鮮血液注入(如“尋根溯源”所注),使得白姓家族更趨繁茂龐大。唐時白仲後裔白温,遷華州下邽(今陝西省渭南東北);白鍠居鄭州(今屬河南省);白鍠之孫為唐朝大詩人白居易,晚年居洛陽(今屬河南省)香山,為白姓遷洛始祖,其後代分衍河南各地,蔚為壯觀。
五代時,白姓遷於古時南陽,後繁衍旺盛,形成當地望族,且以“南陽”為郡望堂號宋元時期,有白姓族人為避金人及蒙古軍隊南下,紛紛徙遷南方。但總體看來,白姓仍以北方為主居地。明朝,白姓作為山西大槐樹移民姓氏之一,分遷於山東、河北、河南、陝西、北京、天津等地。
從清初開始,閩、粵白姓有陸續入居台灣,進而移於海外者。白姓是台灣的第六十三大姓,白氏族人,大都集住在台北、南投台中三地。台 灣的白氏開基始祖是明朝末年抵達台灣的。清乾隆初年(公元1736年),有泉州人白祖孫與林欽宗、林忠等人,入墾台北縣五股鄉德音村蓬萊坑;清嘉慶年間(公元1796年),又有泉州人白姓入墾台北縣平溪鄉平湖村石碇了,遂使台灣的白姓一代一代地繁衍發展起來。
白姓以四川、山西、陝西、河南等省為多,這四省白姓人口約佔全國漢族白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五。白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七十三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二。

白姓傳統文化

白姓郡望堂號

  • 郡望
太原郡:戰國秦莊襄王四年置郡。秦時相當於今山西五台山和管涔以南、霍山以北地區。
南陽郡:戰國秦昭王35年始置郡。漢時相當今河南熊耳山以南葉縣、內鄉間和湖北大洪山以北應山、隕縣間地。
  • 堂號
治生堂:源自戰國時白圭樂觀時變。他曾經説:“人棄我取,人取我予,吾治生猶伊、呂之治國,孫吳之用兵。”所有天下論治生的,推白圭做祖師。
香山堂:出自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別號“香山居士”。
此外,白姓的主要堂號還有:“南陽堂”等。

白姓白氏圖騰

鳥載曰飛行 與皇同義
鳥載曰飛行,與皇同義 鳥載曰飛行,與皇同義
圖騰釋義:白姓是以皇鳥為圖騰的風姓分支,由“鳥”和“白”(曰出湯谷)組成,義為鳥載曰飛行,與皇同義。傳説炎帝臣白阜為白氏之祖。

白姓宗族特徵

1.“白”有純潔之義,亦象徵品德之高潔,白姓族人莫不以此嚴於律己,以家規家訓克己昌明,世代流芳。
2.白姓名人古以有之,文壇多俊秀,“居易倡文合時事,長慶集中載功德”為其寫照。
3.白姓雖歷經遷徙,但仍為一典型北方姓氏。
4.白姓字行輩份亦文采飛揚,字字珠璣。如白方堅所撰《白氏家譜》中河北滄州白姓一支字行為:“玉壽克顯,雲亭松平,品宏茂令。”

白姓白姓家譜

江蘇武進晉陵白氏六修宗譜二十三卷,首一卷,外編六卷,末一卷,(清)白蘭昌、白麟昌等修,清光緒元年(公元1875)仁榮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貴州白氏樂陽族譜八卷,首一卷,白登順纂輯,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四川成都白氏樂陽祠族譜八卷,首一卷,(清)白登順等纂,清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南京大學圖書館
北京昌平五瑞堂白氏族譜六卷,(清)劉廷遴纂修,白劭挺主修,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手寫本五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四川成都樂陽祠白氏族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南京大學圖書館。
山西平定白氏家乘六卷,(民國)白鳳章編輯,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石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江蘇武進晉陵白氏宗譜二十二卷,外篇六卷,末一卷,(民國)白沂春主修,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仁榮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八冊。現被收藏在南開大學圖書館江蘇省常州市圖書館
廣東台山鶴儀白公家譜,著者待考,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峻德堂手寫本。現被收藏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四川涪陵北里白氏族譜二卷,(民國)白潤齋編,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手寫本。現被收藏在四川省長壽縣樂温鄉寶珠村。
山東白氏族譜,著者待考,民國戊寅年(公元1938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安徽白氏族譜,著者待考,民國年間香山堂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四~八卷、第十二~十三卷。現被收藏在安徽省安慶市圖書館
福建安溪榜頭白氏族譜,(現代)白清泉等主編,1989年鉛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河南南陽唐河墳台村白氏族譜,(現代)白明章、白道貞等主編,1985年鉛印三十餘冊,現收藏在墳台村。

白姓宗祠通聯

  • 四言通用聯
珍珠贈嫁;紫石刊書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貧士白厚,有才學,娶富家劉純材的女兒為妻,送黑色耳飾十件作聘禮,劉純材則以珍珠一升、紫鴨千隻回贈,並使家僮滿路撒燭花。下聯典指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女兒白金鑾,自幼聰敏,十歲時書寫《北山移文》(南朝齊文學家孔稚圭作),白居易為她買來終南山紫石刊刻。
棲真筆洞;結社香山。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宋道士白玉蟾,原名葛長庚,繼為白氏子,字如晦,號海瓊子,福建閩清人。十二歲試童子科,諳熟九經,能詩善賦,且長於書法、繪畫。因出於俠義而殺人,逃亡至武夷山,隱居筆洞,改裝道士,又遊於華南各地。嘉定年間曾應召到朝中,受命駐太乙宮,詔封“紫清真人”,是道教南宗教旨的實際創立者。著有《玉隆集》、《上清集》等。下聯典指唐代詩人白居易,字樂天,貞元年間進士,歷官校書郎、左拾遺、江州司馬、杭州刺史、蘇州刺史、刑部尚書。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其詩語言通俗,有《白氏長慶集》。晚年在洛陽香山築樓結社,自號香山居士。
精治於術;封武安君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戰國時周人白圭,善於經商,提出貿易致富的理論,善觀時變,主張用“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辦法經商,認為經商和治國、用兵一樣,必須掌握時機,運用智謀,人稱他為“治生(謀生計)之祖”。下聯典指戰國時秦國名將白起,昭王時,從左庶長官至大良造,屢戰獲勝,奪取韓、魏、趙、楚很多土地,因功封武安君
清衫司馬;紫清道人。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其《琵琶行》詩中有“江州司馬青衫濕”之句。下聯典指宋·白玉蟾有道術,詔封為“紫清真人”。
詩書繼世;忠厚傳家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白氏宗祠“香山堂”堂聯
  • 五言通用聯
士名標甲鼎;完好飲瓊林。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明代太子少保白鉞,字秉德,成化進士,歷官禮部尚書。習典故,以詞翰稱。
南陽開裔葉;東洛衍支流。
——佚名撰福建省廈門市三十六崎巷白氏宗祠聯
  • 六言通用聯
執法不避權貴;出奇善用兵機。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白姓名人白一清事典。下聯典指戰國時秦國大將白起,郿(今陝西省眉縣)人。昭襄王時,屢立戰功,由左庶長連升左更、國尉、大良造,為一時名將。
  • 七言通用聯
詩歌傑作香山士;辭賦偉奇濾水風。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詩人白居易。下聯典指唐代文學家白行簡,字知退,白居易的弟弟。元和初年進士,任校書郎,後隨白居易在江州、忠州多年,歷官左拾遺、司門員外郎、主客郎中等。善辭賦、傳奇,有傳奇小説《李娃傳》、辭賦《濾水羅賦》等。
樊素小蠻桃李侍;黃金白璧堅貞姬。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白居易有二妾,名樊素、小蠻,白詩有“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之句。下聯典指春秋楚太子建之子白公勝死,其妾不嫁,吳王聞其賢美,以黃金白璧禮聘,妾辭不受,人稱“貞姬”。
立身有則惟勤勉;處世無能但率真。
——白啓寰撰白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當代楹聯家白啓寰自題聯。
但是人家有遺愛;曾將詩句結風流。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江西省九江白公祠聯。祠在江西九江市,祀唐代詩人白居易,他曾在江州任司馬。
州刺史千秋業;萬首歌行八斗才。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白居易墓聯。“八斗才”,比喻才華出眾。
六根清靜林泉好;七情無牽果木新。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白居萍家廳聯,見《中國對聯大辭典》。
  • 八言及以上通用聯
素口蠻腰,常為侍史;黃金白璧,難聘貞姬。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白居易二妾事典。下聯典指春秋楚·白公勝妾事典。
南陽受姓以還,百代簪纓垂燕翼;皖水發祥而後,九天雨露滿龍山。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安徽省安慶市白家灣白氏宗祠聯。上聯典指白氏郡望。下聯典指本支白氏居於“皖水”、“龍山”(白家灣在大龍山東麓)。

白姓人口分佈

白姓歷史上白姓的遷徙與分佈

先秦時期,白姓主要活動在陝西、湖北、河南地區。
兩漢至唐朝,由於由西域和西北民族的白姓加入,在甘肅靈台縣、青海東部的黃河以西活動的白姓,隨後進入了陝甘寧和川西北,很快東遷南下進入中原,東部的山東、南部的廣西已經有了白姓的分佈。到宋元明時,白姓基本上已分佈於長江南北各地,其主體仍在四川和西北地區。明末白姓進入了台灣。
宋朝時期,白姓大約9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11%,排在一百二十位以後。陝西為白姓的第一大省,約佔全國白姓總人口的32%。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陝西、四川,這二省佔白姓總人口的62%,其次分佈於山東、山西、河南、安徽等省。白姓的分佈重心在西部,形成西部秦川晉、東部魯豫兩大塊白姓聚集區域,白姓的主體在西北。
明朝時期,白姓大約19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2%,排在第九十二位。山西為白姓第一大省,約佔白姓總人口的24.4%。白姓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山西、江蘇、河北、陝西,這四省大約佔白姓總人口的59%。其次分佈於福建、山東、江西、河南等省。宋元明600餘年,白姓人口主要向東、東南、南部地區遷移,全國形成了北部秦晉冀、東部江蘇兩大塊白姓的聚集地。

白姓當代白姓分佈與圖譜

當代白姓的人口已達280萬,為全國第七十九位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22%。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河南、河北、陝西、山西四省,大約佔白姓總人口的50%,其次分佈於四川、黑龍江、甘肅、青海內蒙古、雲南,這六省區又集中了26%的白姓人口。
河南居住了白姓總人口的16%,為白姓第一大省。
全國形成了豫冀、秦晉兩大塊白姓的聚集區。
白姓在人羣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表明:
在陝甘寧大部、河南東西部(如睢縣)、河北大部、京津、內蒙古中部、黑吉蒙交界地段、湖北西北、四川北段、雲南南部,白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6%以上,中心地區可達到1.6%以上,上述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全國總面積的白20.4%,居住了大約43%的白姓人羣。
在四川部、河南東部、安徽西北、山東西部、河北東北、西北,白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4%-0.6%之間。上述地區覆蓋面積佔了全國總面積的16.2%,居住了大約25%的白姓人羣。

白姓姓氏分佈

宜陽、鞏義、鄭州、新鄭沁陽等地。此外,白氏在秦漢時期有遷至山東者,如西漢白光為東海蘭陵人;隋唐時期有遷至寧夏、甘肅、廣西者,如唐代白孝德微安西人,白聳為馬平人;宋、明時期還分佈於今浙江、安徽、江西、江蘇、廣東、福建、河北以及東北、西北的一些地方。自清初開始,閩、粵白氏陸續有人遷至台灣,後又有移居新加坡等國者。
白氏早期主要分佈於秦、楚、魏等地。戰國時,秦國有名將白起,郿(今陝西眉縣)人,屢戰獲勝,公元前278年攻克楚都郢,因功封武安君,後被逼自殺。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因思其功,封其子白仲於太原,子孫世為太原人。
新唐書》説白起是白乙丙的裔孫,而《太原白氏家狀二道》則説白起是白公勝的裔孫。白仲23世孫白邕,任北魏太原太守,邕五世孫白建,北齊五兵尚書,因功賜田韓城。白建曾孫白温,任唐朝檢校都官郎中,遷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第六子白鍠,任鞏縣令,居鄭州,生五子,各以其官散居四方。白鍠長子白季庚,任襄州別駕,生四子,次子就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白居易晚年居洛陽香山,成為白氏遷洛始祖,其後代分衍今河南偃師伊川、宜陽、鞏義、鄭州、新鄭、沁陽等地,枝繁葉茂。此外,白氏在秦漢時期有遷至山東者,如西漢白光為東海蘭陵(今山東蒼山縣西南)人;隋唐時期有遷至寧夏、甘肅、廣西者,如唐代白孝德為安西(府治今甘肅臨潭縣東)人,白聳為馬平(今廣西柳州)人,這時還有一些其他姓氏的人改姓白。
白氏在文化方面取得最突出成就的人物是白居易。他是唐代中期詩人,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被稱為“詩史 ”。
此外,戰國時有兩個白圭,一為貿易理論家,一為水利專家。
隋代有靈武(今屬寧夏)人白瑜舉,於大業九年(613年)起義,起義軍曾發展至數萬人。
唐代還有文學家白行簡(白居易之弟),唐宣宗時宰相白敏中
五代後周有中書令白文珂
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樸,代表作品《牆頭馬上》,元末有紅巾軍將領白不信
明代有水利專家白英。
清代有書法家白雲上、名臣白準泰。
近現代有豫西農民武裝起義領袖白朗地理學家白毓昆,國民黨桂系首腦白崇禧等。
如今,白姓在中國姓氏中居於第73位,不僅是漢族大姓,而且在回、蒙古等民族中也有較多人口。(中華文化信息網)
據詩人白居易的自序家狀,他是周代時楚國太子建之子白公勝的後裔。《姓纂》一書上也有一段記載説:“黃帝之後,秦大夫白乙丙,楚有白公勝,楚平王太子建之子也”。把這兩個説法相互印證,則可知白氏家族是源自兩三千年以前的楚國公族,推溯起來是上古顓頊帝后裔。
白氏的得姓始祖白公勝,因亂國被誅之後,楚國白氏家族的子孫,為了避亂而紛紛出奔他地,到了戰國時期,白姓古人便遍佈于山西和陝西等地。
這個成名了兩三千年的家族,依照白居易的自序家狀和《姓纂》的考證,是源自楚國的公族已如上述。然而,也有一些學者認為他們的歷史還要更早些,像《姓氏考略》及《姓氏尋源》等古籍就指出:“元命苞,炎帝臣有白阜,怪義之子,為神農通水脈,當為白姓之始。”白姓是早在炎帝神農氏的時期就已經有了的,他們的姓氏的歷史,遠遠超過了五千年。不論這種説法的可靠性如何,而後來白氏家族發展確是相當複雜的。除了源自楚國公族的一支之外,另外在唐朝以及五代時期,還有許多突厥人和胡人也都以白為姓,甚至,更有人“以地為氏”而姓了白。
白姓 白姓
關於白氏家族,有以下的文獻可資參考——《姓氏考略》:“又或以地為氏,唐置白州,即逸周書所云白氏之國”;《萬姓統譜》:“五代,吐谷渾酋長白承福,莊宗賜姓李。陳永貴,胡人,本姓白,為行軍總管。李可久為吐谷渾寧朔兩府留後,本姓白氏,賜姓李,望出南陽”;《北縣氏族略》:“唐白元光本突厥人,封南陽郡王,其後為白氏。”
今之白州,或有以地為氏者。
温州白姓
白姓 白姓
始自福建安溪之榜頭,故自稱榜頭白氏。初,榜頭始祖興公(諡苗庵。南京國子助教)之三子逸宇公於明永樂廿二年(公元1424年)攜二子、孫及祖妣一家十口入清溪,卜居於斯。披荊棘,闢草萊,生聚藩衍。於明崇禎二年(1629),自福建安溪縣遷居浙江平陽縣四十二都湖竇村(今屬騰蛟鎮)。如今尚有記載的、在温州有後人者,先後來温者有58個派系。見所附之徙温世系圖(總世系圖蔽除了海外與海內他處),筆者屬於*56“漢擇公派下”。但,雖有最初的記載,由於戰亂、天災等諸多原因,我白氏在温州之後人多已失卻繁衍關聯,更毋雲聯繫。兼之平陽白氏宗譜由於編輯不工,致使錯誤頗多。筆者查閲案頭之最後版本“公元一九九零庚午重修本”,發現整頁錯誤者連續12頁,局部錯誤多處。是故,望我温州白氏族人共起關心,對照自家宗譜,注意溯源承接,以期重修時更正增補。
南陽唐河縣白氏
唐河縣白氏主要分佈在白大堰、白莊(四個)、白井、白莊寨、重白莊、墳台、小牛橋、肖棚、井廟等村莊,以上村莊白氏族人在公元1991年11月6日(農曆十月一日)彙集於白大堰修訂白氏族譜,重立先祖墓碑,並在“居世建方光”、“天子道明、萬家錫榮”的基礎上新續“克振清正、培德福恆”八代,現白大堰已到“克”字輩分。
以《白氏族譜》《白氏宗志》記載幾百年來事蹟,後歷經天災戰亂,成為殘本,墳台村白氏於明萬曆年間(公元1598年),始祖白珪公攜六子、孫及家眷從北白大堰村搬遷過來。根據公元一九九一年白氏族譜序顯示:白氏世居“唐州”(今唐河)東(上述村莊)、東南方向,族姓繁者如白大堰、墳台、白崗、白廟、白湖、白坡等;據“第九代白光華攜子白天泰孫白子魁於同治壬申年立冬前十日(公元1872年)編輯訂”族譜序顯示從同治庚午年(公元1870年)午春追蹤前人,能考證的有“太高祖白九珍等”生於明末清初,“高祖白嚴“者兄弟六人生於順治年間,“嚴祖之墓在村前,今立為始祖,所謂根深葉茂、源遠流長者也”;“九世孫賢 光華、光振”於光緒己卯年(公元1879年)桂月後十日重修族譜序時寫到“唐州(唐河)東及東南有白氏宗親以千、萬計,有可考證的先人祖塋四座”,並要求“族中更換字派自“光”字派代以下起取八字謹遵”。百年來白氏以耕讀為家訓,先後出秀才、舉人多名,近代出過多名賢者俊傑,人丁興旺。
泌陽縣的白氏
白氏蕃衍於泌陽者歷史較久,據楊家集鄉白明海先生介紹,白氏祖先明洪武年間就由山西洪洞遷泌陽,首先居住馬灣(楊家集東北)因野獸猖獗,而遷白莊村,以後兄弟分居,而散處各地,現楊家集白莊有白氏500多人,沙河店鄉有200多人,板橋鄉白池店襯有400多人,王店鄉有100多人,全縣總數1500人以上,山居野處,大都以農副為業。
1964年泌陽各地白氏集中在王店鄉修過一次家譜,續訂過20個輩字,即"振啓林慶遠,宗代彥瑞祥,仁義道德久,慧賢貴花長。"
2022年1月24日,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發佈2021年全國姓名報告。根據報告,白姓分佈最多的省份是河北。 [11] 

白姓姓氏名人

白姓古代

白圭洛陽人,中國古代商界的代表人物,著《商經》八十卷刊行於世,天下商人皆效法,並尊其為商人的“祖師爺”;周天子賜白圭“華夏第一商人”,宋真宗敕封“商聖”。
白起眉縣人,秦國時大戰將,善用兵,一生南征北戰,百戰百勝,為秦統一中國立下大功,受封“武安君”,世稱“常勝將軍”,又稱“戰神”。
白邕:太原人,北魏初年太原太守。
白建:北朝時北齊人,歷官進侍中、中書令等,並賜田韓城
白瑜娑寧夏靈武人,隋末農奴起義首領。其出身奴隸,一呼四方皆應,聚眾數萬人,給隋政權以沉重打擊。
白鍠白居易之祖父。自幼好學,善於文章,尤工五言詩,有集十卷,十七歲明經及第,官至河南鞏縣令。
白季庚:(729 — 794),唐朝詩人白居易父。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唐代傑出的詩人,貞元進士,歷任秘書省校書郎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在文學上他積極倡導現實主義和樸素文風。
白行簡:白居易弟,當時有名文學家。他長於辭賦,但未有流傳下來,現存傳奇小説《李娃傳》是他的代表作。《三夢記》近於雜錄
白敏中下邽人,白居易從弟,唐代大臣。進士出身,歷仕武宗,懿宗二朝,兩度為相,政績卓著。
白玉蟾閩清(今屬福建省)人,宋代名士,詔封紫清真人。博覽羣書,善書,工畫,著有《海瓊集》等。
白樸:元代著名的戲曲家。所作雜劇今知有16種,現存《牆頭馬上》、《梧桐雨》、《東牆記》3種,都是描寫愛情的作品,其中前2種最有名。
白景亮:元朝南陽人,知明法律,善於書算,官至衢州路總管。
白英:明代傑出的水利專家,曾為當時禮部尚書疏通河道出謀獻策,特別為大運河暢通做出了貢獻。
白圭:明代成化年間兵部尚書.其族人後代現居河北南宮市西白塔村,約1500人,村中約九成的人為世襲白姓 [4] 
白雲上:清代書法家。 [5-6] 
白朗河南寶豐人,清代寶豐農民起義領袖,反清反袁,打擊殘害中國人民的傳教士。後在虎狼爬嶺戰鬥中受傷犧牲。

白姓近現代及當代

白如冰(1912-1994),陝西清澗袁家溝村人。原名白樹勳,化名高超。原中共山東省委第一書記。
白毓昆江蘇通州(今南通)人,早年創刊《地學雜誌》。武昌起義爆發後,宣傳革命,策動灤州新軍起義,參與組織“北方革命協會”。後任北方革命軍政府參謀長,因兵敗被捕犧牲。
白崇禧:廣西桂林人,回 族,皖南事變主要 [7]  者之一,國民黨桂系首腦,中華民國一級上將。北伐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均擔任國民黨軍隊重要職務,曾任中華民國國防部長。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勝利地渡過長江,白崇禧所統率的軍隊主力在鄂、湘、桂地區被殲滅。同年底,從南寧被蔣介石騙去台 灣,後任蔣介石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1966年12月2日逝於台北
白大方(1913-1974),曾名白亦周,男,漢族,河北滄縣人,1913年7月生,1938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進人國立北平大學藝術學院西畫系學習。1935年畢業後曾任中學美術、音樂教員。1938年出於抗日愛國熱情,毅然赴延安,到抗日軍政大學學習,並於同年3月入黨。
白方禮:(1913年5月-2005年9月),祖籍河北滄縣,曾獲央視“感動中國2004年度人物評選”前20名候選人物之一、首屆“中國消除貧困獎”奮鬥獎提名獎、全國尊師重教先進個人、全國老有所為精英獎、全國支教模範等稱號。
白玉生:1922年8月生,陝西寶雞市人。曾用名白佔財。1938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方面軍第32軍282團戰士。抗日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第4軍分區司令部排長、政治指導員解放戰爭時期,任黑龍江軍區政治部組織科長、團政治處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後勤第3分部汽車9團副政治委員,吉林公安總隊第2團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吉林軍分區副政治委員、顧問。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1955年榮獲八一獎章、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三級解放勳章。1988年獲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8] 
白俊卿:(1923-1991),河北高陽人。1938年2月參加革命,1940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文書、幹事、參謀、政治指導員、作戰科長。南京軍事學院第一期基本系畢業,後任南京軍事學院裝甲兵教授會教員、陸軍合同教授會副主任、海軍學院訓練部合同戰術教研室副主任、海軍學院訓練部工程保障教研室主任、第二海軍軍校副校長兼訓練部部長、海軍工程學院副院長兼訓練部部長、國務院交通部水運局局長。參加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1955年被授予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三級解放勳章。1988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功勳榮譽章。 [9] 
白樺:劇作家、詩人。原名陳佑華,河南信陽平橋中山鋪人。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1年調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任編輯、編劇,1964年調武漢軍區話劇團任編劇。1979年平反,恢復黨籍,在武漢軍區文化部工作。1985年轉業到上海作家協會,任副主席。1946年開始發表作品。195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白彪:1946年出生,香港電視藝員。
白巖松:出生於1968年8月20日,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人,央視主持人。
白潤岱:又名白野、白濡華。漢族。黑龍江省巴彥縣人。祖籍山東。著名記者、聯墨家、詩人。1
白秀雄 , 1941年9月27日生於台灣,祖籍山東。1966年台灣政大法學碩士畢業,獲中山獎學金赴美國研究社會工作社會福利行政。1969年回台灣後,任教台灣政大、實踐、東海、台大等名校。1979年步入政壇。先後在高雄市、台北市和台灣“內政部”等從事社會福利等方面工作,1994年12月任台北市“副市長”,及台灣社會服務志願人員協會理事長。
白玉生,1951年10月生於北京,婁師白董壽平弟子。於1998年加入北京美協,於2009年加入中國美協,北京師白藝術研究會理事,中國電影美術學會理事。畫風全面繼承齊白石與婁師白先生的技法特色,李古禪先生曾讚譽他必能“翱翔浩宇長鳴九天”,婁師白夫人王麗坤女士則稱讚他為“婁師白先生的第一弟子”。往年作品多為海內外人士及社會各級單位收錄。
白明:1965年9月生於江西省餘干縣,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講師。
白雪 白雪
白國偉:河南淅川人,1974年生於河南省淅川縣滔河鄉 姬家山村五組,中國勵志派草根明星,《我要拍電影》全國演員團成員;主演影片《我和紅七軍》在全國數字院線及各大院校和社區火爆放映,被很多單位和院校作為教育片展映;主演影片《鷺語》入圍2011年美國洛杉磯國際家庭電影節;其勵志 [10]  人生激勵了眾多網友。
白雪:浙江温州人,出生於1975年。解放軍總政治部歌舞團歌手。
白冰冰:本名白月娥(2000年1月改名為白雪嬅),出生於1955年6月28日。
白慶琳:1981年10月22日出生於湖南岳陽,演員。
白玉林,吉林人,回族總政話劇團演員,中國著名配音演員。
白百何:原名白雪,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與陳羽凡在拍攝電視劇《與青春有關的日子》時相識。隨後與羽·泉組合成員陳羽凡結為夫妻,並生下一子,隨着2007年《幸福在哪裏》、《與青春有關的日子》和2009年《我的青春誰做主》的熱播,觀眾開始認識並記住了她。
白舉綱 白舉綱
白雪:作家,祖籍吉林,滿族人,1985年10月13日出生於陝西安康市,後隨父母搬往河南省新鄉市。80後唯美派和悲情派的代表作家。2003年參加由上海《萌芽》雜誌社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全國十所著名院校聯合舉辦的第五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2004年同張悦然顏歌等人入選“80後五才女作家”。2006年入選中國十大小作家排行榜第六名。2007年被被小作家聯盟網站評為中國十大小作家排行榜(女榜)第二名。
白舉綱:中國內地男歌手,1993年11月2日出生於四川綿陽江油市
白冰:(Michelle),1986年5月2日出生於陝西西安,中國內地女演員。
白敬亭:內地男演員。1993年10月15日生於北京懷柔,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白鹿,本名白夢妍,1994年9月23日出生於江蘇常州,中國內地女演員、模特。
白宇,1990年4月8日出生於陝西省西安市,中國內地影視男演員,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2009級。
白舉綱,1993年11月2日出生於四川省綿陽市江油市,中國內地流行樂男歌手、影視演員,畢業於四川師範大學音樂學院聲樂系2012級。
白凱南,北京人,中國內地相聲男演員。酷口相聲王子師承馮鞏 ,畢業於中國歌舞團舞蹈藝術學校。
白澍,1993年12月28日出生於北京,中國內地男演員、歌手,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